山东盛润农业科技生态农业开发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

时间:2019-05-14 02:1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盛润农业科技生态农业开发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盛润农业科技生态农业开发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

第一篇:山东盛润农业科技生态农业开发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

山东盛润农业科技生态农业开发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

一、结论:

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养殖夏洛莱种羊、小尾寒羊、肉牛、淡水鱼。项目生产 产品具有环保、节能、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的优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律,项目实施后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总占地10万平米,绿化面积5千平米,生态农业种植3000亩。

项目新建标准牛棚3000平米、羊圈2000平米、沼气池80立方、青储池100平米、蓄水池480立方、办公室及宿舍20间。

项目总投资额壹亿贰仟万元,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16750万元,税后净利润1043.04万元,年上缴税金1262.25万元,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5.08%,项目投资利润率达34.91%。项目静态收回期3.51年,动态回收期4.39年。(折现率10%,不包含建设期)。

从项目的经济效益方面看,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另外本项目的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项目具有相当良好的投资价值。

从项目的社会效益上来看,项目不仅能新增加就业岗位380个,改善当地居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而且每年能为政府提供1262.25万元的税收收入。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也产生较大的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投资、消费和出口。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样也会对上游原料有较大的需求,生产出的产品通过市场推广计划,尽快的转化为商品,刺激消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项目的实施将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政府和居民两方面的收益状况来看,该项目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从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来看,项目企业通过工艺引进等掌握了全部生产技术,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成熟、先进,整个生产过程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同时项目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可靠,并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原材料供应来看,项目生产所使用的原料国内供应充足,完全可以满足企

业的生产需要,同时当地交通、电力等基础完善。

综上所诉,由济宁盛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承建的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二、建议

1、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2、注重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面对环保治理要求愈来愈严格的生存形势,把环保治污问题作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与建设,实现各项指标达标排放的目标。

3、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建设管理工作,积极与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联系,确保项目资源配置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使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4、创新是推动企业成长的根本,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技术创新上,要引进国内先进的制造技术,提高产品的工艺质量和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品,加大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

1、项目对当地政府税收收益的影响

从项目的经济收益分析可以看出,项目达产后每年为政府增加税收1262.25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35.70万元;增值税673.98万元;所得税534.35万元)。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项目对当地就业及居民收入的影响

项目达产后劳动定员380人,可以有效的解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同时该项目的市场前景较好,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将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收入状况,该生产项目将采取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状况,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

通过本项目建设,可明显扩大当地肉牛、羊养殖规模和提高良种率,形成济宁地区的主导产业。此外,通过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加快

调整步伐,使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战略性转变。

4、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分析

通过本项目建设,在生产组织方面,把分散的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形成新的组织模式,与5万户签订养殖合同,带动养殖30万只,实现农业生产组织的制度创新;在生产经营方面,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从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由分散经营到适度规模经营的变革。通过肉牛羊良种繁育基地这个龙头,提高生产的组织化水平,使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市场紧密衔接,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可明显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制度化程度。

4、辐射带动基地分析

项目可辐射带动肉牛羊基地的发展,每年可为养殖户提供优良的品种种牛羊5000只,每年可为养殖户提供150万份精液,可为周边地区繁育100万只杂交羊,育肥羊30000只。可使当地羊的良种率由目前的10%提高到90%以上。

5、带动农户及农民增收效果分析

该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为养殖户提供150万份精液可为周边地区繁育100万只杂交羊,每只杂交羊比普通羊增重10%(多曾肉5.14公斤),养殖户增加纯收入50元,100万只杂交羊共增收5000万元。项目投产后产出的3000只夏洛莱公羊,按900只符合种用标准的种羊来计算可改良300万只,可使5万养羊户实现每户增收1500元,合计增收7500万元。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畜牧业、高产农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扩大畜牧、养殖、种植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形成产业化,延长产业链条,从而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保证股东利益。

第二篇:浅谈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分析(模版)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绪论

徐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旅游资源怎样开发以及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意在分析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和引导徐州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开发旅游资源对徐州发展的前景。徐州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旅游潜在市场巨大,内部需求旺盛。徐州作为苏北的中心圈,当然也拥有着很好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同时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旅游发展的潜质。同样徐州旅游资源也是相当的广泛。具有旅游需求、旅游设施、服务以及旅游资源,所以呢,徐州具备发展旅游的先天条件。旅游资源的可行性研究旨在分析徐州旅游资源的概括、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以及徐州旅游的投资和收益。

1、徐州旅游资源的概括

1.1、徐州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批注1)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批注1)徐州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现为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1.2、旅游资源的简介

徐派作家王茂飞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徐州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徐文化的集大成者。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徐州建城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帝尧时建立的大彭氏国,以彭城之名的见诸文字是春秋时即公元前573年,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作为汉文化发源地,每年10月初,徐州将举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自古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有九里山古战场,今有淮海战役新遗迹。而以云龙山水、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使徐州成为一个独具特色优秀的风景旅游胜地。1.2.1、两汉文化重镇

代表性景点/区:徐州汉文化景区(包括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骆驼山竹林寺),汉皇祖陵,龟山汉墓,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茅村汉画像石墓,徐州博物馆,徐州汉城,沛县汉城等。

“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两汉400年间,徐州共有13位楚王、5位彭城王。城周围汉墓林立,已经出土发掘的汉墓有200多座,均是两汉的王侯、国戚的墓葬,丰富而宝贵的汉代文化遗产为中国国内所罕见。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并称为“汉代三绝”。1995年“狮子山楚王陵”的发掘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墓内出土的玉棺、金缕玉衣,为世上稀有珍品,令人叹为观止。汉文化遗址在这里也是处处皆是。西汉一代楚王刘交墓,龟山楚襄王刘注墓,卧牛山楚王刘纡墓,东洞山楚王刘延寿墓等,都是以山为陵,坡凿通道,建筑地下宫,形成了巨大的地下宫殿群。除丰县汉皇祖陵外,徐州还有张良圮桥受书处和子房山,项羽的戏马台、范增墓、刘邦的拔剑泉、泗水亭等,汉文化遗迹多不胜举。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1.2.2、山灵水秀

代表性景点/区:云龙山风景区(包括从北魏至民国期间,留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云龙湖风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碧水青山,烟波浩渺,是徐州市璀璨的明珠。1994年12月11日与杭州西湖结为“姊妹湖”。云龙湖十八景: 桃霞烟柳、杏花春雨、荷风渔歌、苏公塔影、石壁留踪、临湖尝鲜、儿童稚趣、寒波飞鸿、长堤雪月、别有洞天、果树盆艺、水上世界、万人游波、湖滨垂钓、沙岛渡闲、云湖泛舟、湖光灯影、索道滑道),新沂马陵山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马陵山景区以蜒绵南北的五峰为主体,山中分布着大小七个自然湖泊,这里集中了花厅古文化遗址、项梁墓、乾隆行宫遗址等60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县汉皇祖陵景区,丰县宋楼道教文化景区等

1.2.3、战争风云

1.2.3.1、项羽戏马台

前区为两组宏伟的仿古皇家建筑群,以丰富的资料展示西楚霸王悲壮的一生,包括雄风殿、巨鹿大战、霸王别姬、鸿门宴、定都彭城等展室;后区,依山就势,设计为百米长廊,长廊以古来咏台诗词。景区内遍植名木异卉,更有霸业雄风鼎、重九台、乌雅槽、系马桩、项王武库、人杰鬼雄石等诸景点缀其间,使戏马台景区疏密有致,尉为大观。其他景点/区:九里山古战场等。

1.2.3.2、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

国家AAAA级景区,纪念淮海战役,淮塔园林占地1200亩,经过近40年的建设,如今的淮塔园林拥有纪念塔、纪念馆、淮海战役碑林、总前委群雕、国防园等五大建筑,粟裕骨灰撒放处、胡耀邦植树处、青年湖等十大景点。

1.2.3.3、民俗胜迹

代表性景点/区:徐州民俗博物馆,白云洞、白云寺,黄楼等。俗称为“五楼”的霸王楼、彭祖楼、黄楼、奎楼、燕子楼,代表了徐州传统文化特色。户部山,云龙山兴化寺及其石佛,九里山的白云洞,户部山的戏马台,以及古建筑、现代文物和革命文物如乾隆行宫、兴化寺、文庙、权瑾牌坊、彭祖祠、道台衙门、吴亚鲁旧居、郭乐山旧居都受到政府的重视并得到保护。

1.2.3.4、文化节

徐州有许多的节日,比较重大重大的有每年的10月在徐州举行汉文化国际旅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游节、徐州彭祖伏羊节、刘邦文化节、樱花艺术节、李可染艺术节、马可艺术节、梨花节、丰县苹果节、云龙山庙会等

1.3、徐州旅游资源与周边旅游资源的区别和互补性。

1.3.1、徐州旅游资源特色

徐州旅游资源的特色在于两汉文化,因为徐州市是两汉的文化的发源地,同时徐州也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和红色旅游(主要有我国的烹饪鼻祖—“彭祖”、大汉皇帝刘邦的故乡、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以及云龙山水、民俗文化等。而徐州也是在以此来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

为此徐州推出八大旅游品牌:一是两汉文化精品探访游品牌;二是云龙山水胜迹游品牌;三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红色旅游品牌;四是彭祖文化故国游品牌;五是徐州民俗文化娱乐游品牌;六是生态农业观光游品牌;七是“一山一水两汉三孔”区域旅游品牌;八是亚欧大陆桥长线跨国游品牌。1.3.2、周边城市旅游资源特色

连云港,盐城主要是自然景观的旅游资源

连云港是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地处南北过渡、海陆交汇地带,是我国东部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海岸带旅游资源中沙岸、泥岸、岩岸类型齐全,岛、岬、港、滩等海岸地貌景观丰富。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云台山风景区为主体的山岳森林资源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类型之一,自然资源优势在整个苏北地区乃至全国都独树一帜,可利用独特的山海风光,大力开发滨海旅游。目前已建成连岛旅游度假区、黄窝风景区、高公岛风景区,以及被称为“江苏北戴河”的海州旅游度假区。

盐城位于长江与黄河的入海口之间,与连云港一样同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类型,具有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光热水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海水温度和盐度适中,拥有独特的海岸滩涂风光,有利于海盐生产和海水养殖,陆上动植物与海洋生物品种繁多,蕴藏着巨大的生物种群,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拥有麋鹿、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发展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及海滨度假、休闲、观光旅游的广阔前景。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宿迁是全国著名的酒乡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可充分利用骆马湖、洪泽湖、古黄河等资源,树立“生态乐园”的品牌形象。

淮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周恩来文化、美食文化(盱眙龙虾节)、漕运文化享誉盛名,明祖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红色旅游景点——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也坐落境内。

附近的安徽省,河南省,主要是地质景观和人文景观,安徽省拥有2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处世界地质公园,5处国家地质公园,4座历史名城25座国家森林等。河南省主要有龙门石窟,三门峡,云台山等。

从此处看,徐州的旅游资源还是很有自我特色的。主要打造自己的两汉文化特色,以及当地的民俗和红色旅游特色,可以形成自己独具特点的旅游风格。

徐州通过看到与周边城市旅游资源的互补性,为此徐州应努力整合七大旅游板块:做大两汉文化,做足军事文化,做美云龙山水,做实彭祖遗韵,做活民俗文化,做亮工农业旅游,做全城市旅游功能以及建设十大旅游景区:楚王陵两汉文化景区,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区,云龙湖风景区,珠山佛教文化景区,龟山汉墓二期扩建工程,新沂马陵山景区,丰县百里生态旅游观光带,军事文化大观园,古运河文化旅游观光带,故黄河风光带。同时徐州和周边城市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可以推新、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精品线路。1.3.2.1、楚汉文化游

依托徐州的两汉文化、戏马台、宿迁的项王故里、淮安的韩侯祠、跨下桥、漂母祠等遗迹组合成为楚汉文化游,并改变静态旅游方式,在楚汉风俗、服饰、歌舞、饮食等全方位开发上做足文章,使楚风汉韵渗透到旅游诸要素中,形成系列旅游文化产业。1.3.2.2、战争文化游

依托徐州的九里山古战场、淮海战役纪念地,淮安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等资源,推出战争文化游,设计开发军事演习场馆,让游客参与其中,真正实现参与式旅游。

1.3.2.3、农业观光游

依托徐州、盐城、淮安设计突出农业文化,围绕农业文化的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其中包含农业观光果园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品尝等,也包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含展示农业的特有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同时在园区的环境和风格上,要突出乡土气息要展现农业观光型的特点。1.3.2.4、山海景观游

依托连云港和盐城、徐州、淮安、焦作等城市,设计山海湖韵游;依托连云港和盐城两市,推出海滨垂钓度假游、生态观光游、浪漫海岸游等。也可以通过徐州云龙山水和焦作的云台山,打造两云山水游等。1.3.2.5、运河风情游

京杭大运河流经徐州、宿迁、淮安3市,历史上造就了一批商铺重镇,至今运河仍发挥着重要的航运作用。大力挖掘运河文化,开发运河黄金专线游,能够触发游客两千余年的时空穿梭感。

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开发明清小说游、民俗风情游等旅游线路。在5市原有各旅游产品、旅游路线的基础上与周边省市的旅游一同整合,推新,将具有竞争优势、自然或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活动项目串联,优化组合,加入新鲜元素,改造创新,形成区域内的旅游精品线路,可以大大延长游客的停驻时间,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需求就会增加,各省市之间的旅游品牌更加的坚实。既提高了各个省市的旅游收入又打响了各自城市的旅游品牌。

2、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经济影响:徐州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徐州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业作为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活动,可以使科技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

环境影响:随着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环境必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具体说来,一是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将得到修缮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又获得了新生。二是城市环境将得到改善。旅游活动的开展使得徐州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为方便旅游活动的开展,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不断增加,居民生活环境也将得以改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3、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主要包括徐州市旅游发展内部条件的优势、弱势分析和对徐州市旅游发展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分析。

3.1、优势分析

3.1.1、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较为突出.主要以两汉文化、战争文化和彭祖文化著称。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是两汉文化的起源地,又是两汉文化荟萃的地方,是各种汉文化资源最集中的代表.在国内外享有特殊地位。徐州素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是闻名天下的古战场,有史以来发生在徐州周围的大小战役就有数百起.给徐州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战争文化旅游资源。

3.1.2、区位交通优势。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是淮海经济区19个地市的中心,又是陇兰经济带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是联南接北、承东启两的重要十字路口。

3.1.3、弱势分析

3.1.3.1、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徐州地处苏北,经济较为落后,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普遍存在投资不足、粗制滥造的现象。

3.1.3.2、产品局限。徐州市旅游产品以观光型的传统旅游产品为主,结构相对单一。旅游产品内涵上以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要依托,非观光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缺乏参与性和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3.1.4、机遇分析

3.1.4.1、产业结构优化。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将获得巨大的生存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遇。

3.1.4.2、政府政策扶持和重大事件促进。国家“十五”旅游计划明确提出“七个重点旅游圈”,将徐州列为淮海旅游圈的中心;江苏省在“十五”城市发展战略中确定了“三圈四市五轴线”的基本框架,徐州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意见》,这将从多方面为推进徐州市大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扶持;徐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旅游业作为徐州市的支柱产业加以培植,优先发展,这为徐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1.4.3、宏观旅游趋势。国内旅游市场逐年增温.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增多,收入增加,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的需求逐年加大,是旅游业发展的良好背景。徐州市旅游将面临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

4、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构想

4.1、开发思路

根据徐州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应确定为:以两汉文化和战争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导,树立”寻两汉文化之源,探兵家必争之地”的品牌形象;逐步发展商务、会展、修学、体育、产业、购物、美食、祭祖、度假、军事等专题旅游产品;深入挖掘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积极培养特色旅游产品和拳头旅游产品。

4.2、旅游资源开发的选择与开发构想

目前徐州的旅游产品的结构较为单一,仍以传统的观光产品为主,包括两汉文化和自然山水风光,近年来观光农业有所发展,在徐州市区和郊县建立了多处观光农业基地,给传统的观光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度假旅游初步开发,规模小且档次低,大众参与性的项目极为缺乏。

5、旅游产品的开发战略和对策

5.1、实施大旅游战略和区域共同发展战略

依托淮海经济区,提升旅游产品的资源功能承载单元之间的空间联动性,加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强协作,优势互补.实施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实现基础设施、交通网络、旅游线路的共建共享。遵循核心主导原则、紧密辐射原则、网络联动原则,构建以淮海经济区区域内国际级、国家级景区为核心,区域级景区为增长极,淮海经济区周边快速干道和旅游线路为发展轴,地方级景区为节点的区域旅游网络体系。将徐州培养成为淮海旅游圈区域旅游网络体系的主要目的地和集散地。

5.2、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实施精品战略

区域旅游产品以观光、文化、度假、康体、会展为重点,调整观光与度假、观光与专项旅游产品的合理配置,并逐步加大替代性旅游产品比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构建具有徐州地域文化特色和适应新时代特征的旅游产品体系。

5.3、注重客源市场的多层次开

就旅游产品的层次而言,对远程游客,目前主要发展两汉文化和战争文化的观光,并适当增加参与性项目,逐步培养购物和特色美食旅游;对淮海经济区的游客,先以发展观光旅游为主,逐渐倾向于购物、娱乐、美食和度假旅游;对徐州市的居民而言.先以云龙湖和九里山的休闲娱乐为主,逐渐扩大他们在徐州的旅游空间范围,再扩大购物和娱乐的比重,引导他们到徐州所辖六县去观光旅游。

5.4、旅贸结合.产业联动战略

徐州旅游经济圈内矿产资源丰富.农、渔等产品丰富,同时徐州又是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近10%的准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整个旅游经济圈都包含于淮海经济区之中。

5.4.1、加强区域联合.提高区域内的互补和组合程度

徐州受周边诸多知名旅游地的屏蔽,区内就有泰安、曲阜、洛阳、开封等,且大多同属于文化旅游地,因此必须加强区域联合,提高区域内的互补和组合程度,扬长避短。

5.4.2、加强宣传促销,提升旅游形象

徐州市的旅游形象究竟如何,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在旅游发展的初期,采用一系列促销手段来吸引更丰富的客源,如利用区位优势举办大规模的节庆活动,展览会和其它大型会议等。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结论

徐州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旅游潜在市场巨大,内部需求旺盛。徐州作为苏北的中心圈,当然也拥有着很好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同时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旅游发展的潜质。同样徐州旅游资源也是相当的广泛。具有旅游需求、旅游设施、服务以及旅游资源,所以呢,徐州具备发展旅游的先天条件。旅游资源的可行性研究旨在分析徐州旅游资源的概括、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以及徐州旅游的投资和收益。

致谢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三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老师要指导很多同学的论文,加上本来就有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他还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的时间来指导我们。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她渊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将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论文毕业论文。在此向刘浩老师表示深深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批注一: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8902656.html?si=4 批注二:http://qun.51.com/pz2z/topic.php?pid=8572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第三篇:山东吉盛农业高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山东吉盛农业高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一、企 业 概 况

山东吉盛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无棣县西小王乡三座桥村2000米处,属山东省指定的黄河三角洲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黄河三角洲空气清新、水质清洁、阳光充足,周围1000米内无村庄,无污染,隔离条件好,是优质的养殖基地。

山东吉盛农业高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8日,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经过四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106人,其中技术团队9人,工程师3人,技术人员6人,财务团队6人。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肉鸡年出栏量500万只;年产值8000多万元,利润800多万元,实现了饮水、喂料、温度控制自动化,形成了规模化、现代化的在当地农业化生产中,能起到龙头作用的肉鸡养殖企业。2010,被滨州市工商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授予“守信用民营企业”,2012年被无棣县农业局授予县级龙头企业,2012年被省畜牧局授予国家标准化养殖基地。

公司建有现代化标准养殖大棚20栋。占地140亩,总建筑面积32820平方米,年产达标肉食鸡240万只。

公司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4005万元,利润406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820万元,利润530万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013万元,利润576万元。2012年计划实现销售收入8010万元,利润812万元。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农作物高新技术的研究及开发(不含种子);农作物种植;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不含粮食、棉花);水产养殖;畜禽养殖(不含种禽);备案内的进出口业务(需凭许可的凭许可证经营)。

目前公司,建有标准化的生活区,包括现代一体化餐厅,员工培训中心,党职工活动室,厂区医疗室,理发室,员工洗浴室,洗衣房,动物化验室,药敏化验室等。整个厂区道路硬化,绿化优美。公司集科研,开发,养殖与一体。并已在发改委立项,已通过环境评估。公司配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并与专业的技术科研公司达成长期合作,为公司的成功发展壮大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抢抓机遇,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山东吉盛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响应党 中央的兴农兴牧政策,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积极争取”的原则,积极参与到兴农兴牧的改革中来,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肉鸡养殖现状,和国家宏观调控环境,以及加快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呼唤,为肉鸡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公司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员工与企业共命运,与时代共奋进。决定,新项目建设采用先进的饮水、喂料、温控自动化,提高优化质肉鸡养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技术,实行以点带面科技推动战略,推动肉鸡养殖业发展,从而实现养殖的科技化、自动化、信息化和生态化。使企业以蓬勃的生机步入科学发展的新轨道。

吉盛公司下步将采取“滚动发展”的方式,把肉鸡养殖这个蛋糕越做越大,发展规划是:通过3—5年努力,将全乡建设成为安全、优质肉鸡生产基地、肉鸡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把肉鸡产业及相关产业建设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和地方经济的优势产业。

1、产业规模。2011年底肉鸡自养出栏量达到120万只,2012年达到240万只,2013年达到600万只。

2、基地建设。通过发展标准化肉鸡养殖场,提高肉鸡饲养水平。到2013年,新建年出栏120万只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3个。

3、拉长经济产业链,实现饲养—屠宰加工—食品加工一体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使肉鸡养殖业真正成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三、走科技企之路,创新管理模式

吉盛公司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创新之路,实行了“三化一新”的养殖模式,即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化,饮水、供料和温度控制的自动化,生产操作规程的标准化,在工艺流程的每个环节推行新技术。实现了肉鸡养殖的机械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在管理模式上,根据公司的特点,本着“内 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原则,在公司内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分配形式上实行了经济效益直接与工人工资挂钩,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为了取得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一、与滨州宏牧集团进行合作,他们选派了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公司参与管理;

二、与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密切合作,聘请专家教授担任公司的顾问,形成产、学、研结合;

三、引进懂管理会技术的生产技术人才,同时选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学习深造。公司内部严格的管理及“三化一新”饲养模式的创新应用,使得企业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上步入腾飞的快车道。

四、创新经营理念,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如欲求的生存,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经营理念,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吉盛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技术创新不畏难,坚持苦练内功不浮躁,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科学管理之路。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他们始终遵循“以优质产品求生存,以科学技术求发展,以信誉服务求顾客,以组织管理求效益”的经营理念,不断践行“带动产业,推进行业,致富一方,贡献社会”的企业使命,紧紧围绕全年经营奋斗目标,精心组织好养殖,严格成本控制,努力构建增效、降耗的发展新格局,实现了养殖场的持续安全生产。

不断完善饲养管理岗位责任制,严格考核。年初召开了员工大会,讲形势、讲任务,把任务指标量化到每个岗位和个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通过各种形式让员工明白,企业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各项任务完成,更重要的是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机制的转换。只有坚持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才能不断积聚发展发劲,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为此,公司在提高企业发展速度的同时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在指导思想上,提出要坚持企业眼前效益和长远发展的辩证统一,在顺境中增强危机意识,在与同行业先进企业比较中寻找差距,在加强发展中挖掘潜力。从而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在当前高科技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公司自2008年建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不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正在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但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为此,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几点:

1、根据公司的实际制定了,《公司文化建设方案》。方案本着系统性、实效性、以人为本、坚持与时惧进的原则,并符合公司实际,切实可行。

2、成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小组,负责公司企业文化的推广。

3、在公司内树立企业文化标识牌。在公司门口两边和办公室正面墙壁上树立如“公司经营理念”、“公司的价值观”等企业文化宣传牌,在会议室正面墙上设计“厚德载物,创新自强”体现企业精神的大字。

4、加强养殖场内部的宣传导向,在养殖场内张贴一些安全宣传挂图和养殖管理方面的宣传挂图。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养殖管理知识。

5、提炼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上墙。为了提炼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强化员工行为意识、规范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树立公司内外良好的形象、促使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同时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发展。

6、制作配电室、发电机组、锅炉房等岗位,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制牌上墙,使管理更加顺畅,提高设备的运转率。

7、定时搞好场内的宣传栏。公司门口制作宣传栏,每季度出版一次。宣传栏内容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宣传公司的精神、近期的重点工作、好人好事等。

8、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如:拔河比赛、羽毛球、乒乓球比赛、歌咏比赛以及征文比赛、书画比赛、技能知识、安全知识比赛等活动。尽量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活动中来。

9、每组织一次优秀员工评比。

10、定期建立员工与管理人员面对面的对话,建立新型员工关系。一是分别开展新、老员工座谈会、管理人员座谈会,了解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对员工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建立公司管理人员和一线养殖员工沟通的桥梁纽带。二是大力推进员工“建言献策”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不断改进公司的管理。三是加强意见箱的管理,及时发现、处理员工的意见和矛盾。

总之,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培育和提炼企业精神,使之影响广大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六、对肉鸡养殖业的未来展望

鸡肉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供应充足、物美价廉的优质肉类。其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一高三低”的营养特点,使其作为健康肉类食品而不断地为大众所接受。更重要的是以鸡、鸭为代表的家禽生长速率快、料肉比低、养殖效益大,全球禽肉产销总量快速。2009年,全球仅鸡肉产量就达7400万吨,比2008年增加4%;中国肉鸡产量1460万吨,比2008年增长8%.自2002年,全球鸭肉产量更是以每年18%的速度递增。2009年,仅中国肉鸭出栏量超过32亿只,鸭肉产量达到870万吨。随着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粮价高位运行,肉鸡、肉鸭料肉比低,今年禽肉产销量将会进一步增长。

鸡肉是世界公认的最具经济优势的动物蛋白质来源。世界营养学家普遍认为每年人均食肉在85Kg左右是比较科学的,但只有少数国家达到人均85Kg水平,而世界平均占有量只有40.27Kg,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以上,肉类总产量只占23%,但人均占有量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国内国外肉类市场需求缺口仍很大。

未来几年,我国肉鸡主要发展方向为:通过合理规划肉鸡业结构、业态和空间布局,重点打造服务也集聚区,发展现代肉鸡业。总之,从发展的前景看,肉鸡标准化养殖潜力大,前景广阔。也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是加新农村建设的呼唤。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几年来的艰苦奋斗,已宏图绘就,大业在望,山东吉盛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定将以更加显著的业绩担负更加光荣的责任,以更加铿锵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征程,以更加澎湃的激情书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年**月**日

第四篇:吉林省双辽市永加乡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1

吉林省双辽市永加乡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 名 称:双辽市永加乡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姓名:金瑞琪

通 讯 地 址:吉林省双辽市永加乡

邮 政 编 码:136412 联 系 电 话:0434-7536002 申 报 日 期: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吉林省双辽市永加乡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建设单位:双辽市永加乡人民政府 3.建设期限:

4.建设内容:生态农业园区、生态牧业园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5.1投资估算: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

1.5.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中,需国家财政投资3000万元;自筹资金2000万元。

6.效益评估:项目完成后,年均获经济效益2800万元。

第二章 项目概况

2.1 自然概况

双辽市地处吉林省西部东西辽河汇流处,位于东经123°05′至124°05′,北纬43°20′至44°05′之间,属于干旱、半干旱、热量较充足、雨量偏少的雨养农业区。全市幅员面积312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6万亩,占41.95%。年平均积温在3100℃左右,日照时数为2972.5小时,平均年降水量494毫米,无霜期145天,适合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平齐线、大郑线铁路在境内交汇,铁路延伸110公里。203、303国道纵贯南北,104省道横贯东西。项目区紧靠省道及国道,位于双辽中南部,便于产品运输及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场内通讯设施先进,便于信息传递。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地理位臵:永加乡位于双辽市西部,南面与双山镇合亲村相连,东面与秀水毗邻,西靠卧虎镇,北接兴隆镇。项目区位于村屯的西侧和北侧。

范围:全乡总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00公顷,林地3300公顷,草原4400公顷,水域面积1100公顷。

2.1.2 水文气象

永加乡属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6℃,年平均降水量460mm,无霜期145天,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972小时。

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

永加乡位于平原区域,总体地势平坦,有散在的沙坨分布,耕地土壤肥沃。项目区位于沙坨平地交流处,向阳,日照充足,呈矩形分布,土壤为中性,PH值在7左右。

2.1.4 水资源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30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为25万立方米,自然泡塘水量5万立方米。

2.1.5 耕地种类、数量和开发潜力

项目区耕地为沙壤土,全乡总耕地面积7700公顷,其中PH值在7左右的沙壤土耕地占70%,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2.1.6 自然灾害 春季干旱少雨,影响果树抽芽,降低果质和产量; 冬季季风较大,使土壤表层腐植被卷走,降低土壤肥力,并造成水土流失;

夏季雨量集中,7-8月份降水量达200多毫米,并伴有多种病虫害发生。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动力

全乡总人口11970人,其中农业人口11023人,劳动力7620人。

2.2.2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007年全乡财政总收入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 元。2.2.3科技服务体系

项目技术指导单位双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园艺特产站,曾承担过国家的“丰收计划”项目多次,在“强站兴农工程”中获得先进单位,植物保护和农技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4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15人,初级职称22人,这些科技人员实践经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此外,还有技术依托单位: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省土肥总站、吉林省农科院和吉林农业大学的指导,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证。

2.3 基础设施

2.3.1交通与电力

沈明公路由南向北从境内穿过(项目区距沈明公路直线距离1000米),乡村公路已形成网络化(水泥路总长10公里),另有新203线从中穿过。全乡早已实行了村村户户通电,电力供应充足,可以为项目实施和完成提供便利条件。

2.3.2领导班子建设及农民参与情况

各级政府和领导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到,加入WTO后,农产品要想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竞争力,必须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加快国内外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普及进程。而建设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大宗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民迫切需要提质增效的新作物、新成果,掌握先进的科学种植栽培技术,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提高种植业水平。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中央2006年1号文件出台后,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农民农业生产热情高涨。但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旧的种植方式、种植品种、经营方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全国各地掀起创办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热潮。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立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引导农民、农业、农村进入市场的需要。

双辽市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市)、国家畜牧业养殖基地。近年来,科技到田率没有明显提高。为此,建设一个高水平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现产加销的有机结合,必将产生巨大的示范、辐射作用。增加科技到田率,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与信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建立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农民学习和掌握先进科技成果的迫切需要。

几年来,双辽市因干旱等诸多因素,农业生产徘徊不前,农民收入有所降低,主要原因:一是受干旱影响,灾害太重;二是结构调整步伐慢;三是种植业科技含量低。农业生产要想提高效益,需要综合考虑土肥、栽培、植保等因素,选择效益好,适合本地各种自然条件的作物。目前全市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多数是单一的,分散在各乡、村,没有综合配套技术,加之农民文化水平和科技意识较弱,增加了掌握综合性很强的农业科技成果的难度,制约了全市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建设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以把当前国际、国内比较先进的、成熟的、实用的各种农业技术成果在示范场内研究和展示。农业科技人员可在示范场内展现自身才能,对农民现场培训,给农民详尽的讲解,也可以通过反复咨询、学习,变成农民的好课堂。各种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效果一目了然,便于农民真正掌握和操作。

(三)建立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农民提供了新的信息平台。

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受到很大冲击,农民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如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目标,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农民提供了信息平台,引导农民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从而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所以建立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带动农民发展致富是十分必要的。

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双辽市永加乡耕地总面积7700公顷,均属于沙壤土。这些沙土地大面积连片,便于机械作业,交通条件好,电力供应充足,给项目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各级党政组织对生态农业综合发展非常重视。几年来,永加乡已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进行了生态农业开发试验。应该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为劳动力的组织和资金筹集及项目完成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

多年来,永加乡与上级业务部门、吉林省农科院、东北师大、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在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项目实施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第四章 建设目标和任务

4.1 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本着精品农业、规模牧业、龙头加工业链条式发展的原则,加大科技投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坚持高标准建设,做到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建设一处见效一处,使产业结构调整走向系统化,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4.2建设任务

4.2.1生态农业园区

10000亩生态农业园区选择在较连片的耕地上,林果业2000亩,占五分之一,保护地瓜菜4000亩占五分之二,精品粮油作物4000亩,占四分之二。以大型机械化作业为主,四周配套建生物围栏及排水沟渠,打抗旱井,建防护林带。同时建设现代化农业开发实验园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内设温室大棚、实验室、育苗场。

4.2.2生态牧业园区

以光明牧业和宏泰养殖场为龙头,以卧马线为轴线,在两侧7个村建立生态牧业园区。分别建立牧业发展联合体若干,以东北细毛羊、长白猪、优质奶牛和白鹅饲养繁育为主,连带进行屠宰加工开发。

4.2.3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占地1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一座。实现农业、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紧密联系的一体化链条式发展体系。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

5.1 开发任务

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5.2 建设内容

项目范围:项目计划在土质适中、背风、连片且面积大的耕地上实施。

规模:10000亩

内容:以机械化耕种和集团化饲养、繁育为主,配套进行施肥、间作、生物围栏建设、水利工程(喷灌)建设和防风林系统建设。并进行立体生态农作物的开发试验。

5.2.1机械耕种

机耕整地:先翻地,翻地深度16厘米,交叉重耙一遍,轻耙一遍,用轻耙连接镇压器覆土与镇压,达到地块平整,耙平、耙细,镇压保墒。

5.2.1.1 2000亩林果项目

区规划定位:葡萄以0.5米×4米的规格,定好株、行距;其它果木以2.5米×4米的规模定好株、行距。

栽植:以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实施开沟宽度与深度比例为0.6∶0.8米,挖坑直径0.6米,深度0.8米,然后向抗内加入深度为0.3米土粪(消毒、发酵后的人畜粪便),上覆表皮土(熟土)0.2米,选择巨峰系列(无核葡萄新品种)及适合本地的晚李子、南果梨和苹果苗木,植入,上留0.1米踏实,灌足水。人工种植,亩用葡萄苗木500株,用其它果树苗木200株。

5.2.1.2 4000亩保护地瓜菜项目区

项目区建在位于沈明路两侧,占地4000亩,建高效节能温室100栋及相关的配套设备,冷棚400栋,修建办公场所及库房3000m,修作业道、10000延长米围墙,并配有计算机系统。

购臵设备:100栋温室的配套设备,400栋冷棚配套设备,同时建设温室工作间,修建办公厂房3000米,围墙10000延长米及田间作业道等。

5.2.1.3 4000亩精品粮油作物项目区

(1)2000亩高油玉米种植区。选择位于公路两侧,成排连片的平整耕地进行开发试验。如:真固村、安边村、安仁村、洪源村、望杏村。

(2)2000亩优质花生、杂粮种植区。选择坡度在15°以上的沙土岗进行开发试验。如:忠信村、荣光村、永加村、新风村、集凤村。

5.2.1.3 2000平方米现代化农业开发实验园

(1)各种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区。主要包括红鲜椒、脱毒马铃薯、特种花卉、特种瓜菜及西瓜、香瓜的品种对比试验。

(2)各种肥料,农药效果鉴定与筛选区。

22(3)保护地温室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油桃、葡萄、名优新特高营养高效益的反季节蔬菜等。

(4)优良种苗繁育区。配合退耕还林,繁育各种果树、生态林苗木。

5.2.2 集团化饲养

5.2.3产业化示范园 5.2.4生物围栏

为加强对项目区的保护,便于管理,在示范基地周围建设生物围栏,选择成本较低、耐旱的沙棘苗,共植两行,其行距为1米,株距为1.5米,10000亩项目区共需沙棘树苗4万株。

5.2.5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以排涝为主,在项目区四周修建排水沟渠。其标准为开口1米,深1.5米,底宽0.5米,共修建排水沟渠4万延长米,动用土方量100万立方米,需3万个工日。

5.2.6 建设防风林带

在项目区四周建10公顷防风林带,其标准为宽6米,行距1.5米,株距1米,杨柳结合,共需树苗8万株。形成新的方田林网。

5.2.7 其它配套设施建设

机电井及配套:600套,井房600栋(6平方米/栋)。办工房:10栋(100平方米)果(菜)窑:10个(500立方米/个)

第六章 资金估算和资金筹措

6.1 投资估算

6.1.1估算依据

根据国家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估算。

6.1.2投资估算(1)苗木

葡萄苗25万株,单价2.5元/株,需50万元;其它果树苗木65万株,单价2.5元/株,需162.5万元。计212.5万元。

(2)生物围栏树苗

需树苗8万株,单价0.5元/株,需4万元。

(3)沟渠等用工3万个工日,单价40元/工日,需120万元。

(4)建设性围栏4.5万延长米(以沙棘为主),单价30元/米,需135万元。

(5)防风林树苗

大柳苗3万株,单价1元/株,需3万元;杨树大苗5万株,单价2元/株,需10万元。计13万元。

(6)机耕费用

耕地10000亩,单价40元/亩,需40万元。(7)配套设施费用

配套机电井200套,单价3万元/套,需600万元。井房200栋(共60平方米),单价500元/平方米,需600万元。计1200万元。

果(菜)窑10个(500立方米),单价10万元/个,需100万元。

办公房10栋(100平方米),单价1000元/平方米,需100万元。

架杆10万根,单价20元/根,需200万元;8号铁丝10万公斤,单价8元/公斤,需80万元。

粪肥10万立方米,单价20元/立方米,需200万元。(8)牲畜圈舍费用

圈舍50栋(300平方米/栋),单价600元/平方米,需要900万元。

引种费690万元(牛800头×0.5万元/头=400万元;羊3500只×400元/只=140万元;猪3000头×500元/头=150万元)

(9)2000平方米现代化农业开发实验园建设费用200万元。药物及其它备品:50万元。电力设施:200万元。

机车:大型拖拉机(以 为例)10台套,集播种、收割、开沟、运输等功能于一体,需500万元。

其它不可估计投入52.5万元。以上合计5000万元。

6.2资金筹措方案

总投资5000万元,需国家投资3000万元,自筹2000万元。国家投入用于苗木、机械设备引进、土建和引种;自筹资金用于围栏、防风林、电力、道路、水利、人工、机耕。

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8.1 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为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工作,使项目按时完成,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协调农业、畜牧、林业、农科、农机等相关单位有关人员,进行项目的领导组织工作。

8.2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提供相关资料,配套资金的筹集和劳动力的组织等,并协助有关部门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建成后的项目区生态示范园承包专户管理,制定相应的责任制,成立相应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采取联合运营管理的方式。

第九章 综合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

9.1.1 2000亩林果项目

项目区建成后第三年(2008年),年平均亩产葡萄5000斤,按批发价0.6元/斤,亩收入3000元,50公顷计22.5万元;其它果木亩产果2000斤,按综合排价0.4元/斤,亩收入800元,150公顷年平均收入180万元。总收入可达405万元。项目建成后,盛产期可达10年,总计获得经济效益将达4000多万元。

9.1.2 4000亩保护地瓜菜项目区

项目建成后,通过集约化管理,100栋现代化钢骨架温室纯收入300万元;400栋棚膜瓜菜收入600万元;优质良种苗繁育年创直接经济效益20万元;试验示范区收入30万元;以上四项每年共创纯效益950万元。

牧业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通过集团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科技化拓展,3000头生猪饲养场年纯收入150万元,800头基础母牛养殖场纯收入80万元,3500只养羊项目年纯收入140万元,良种繁育试验室年支付10万元,年总收入可达360万元。

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年支付费用30万元。

累计年经济效益1685万元,3年可以收回投入成本。

9.2 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由于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能带动广大农村青年科技致富,成立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社,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创致富新路,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

可落实大量的科技项目:通过对示范场规范化管理与操作,可使之成为很好的试验示范基地,成为农业科技培训的课堂,农业科技信息窗口,产业结构调整的开路先锋。

项目建成,将各类新成果展示于农民,能加速各类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增加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9.3 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推动农村产业化建设进程,引导广大农民发展生态农业,进行林草、林药间作,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使耕地生产率平均提升50%;进行生态养殖业开发建设,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的链条式农村经济发展体系。

9.4 投资回收期

此项投资回收期为3年。(从投产期起计算)

第十章 结 论

根据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农村社会发展要求,实施此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财政状况和其他条件,项目实施是可行的。

第五篇:土地开发种植绿化苗木投资与效益分析

台前河务局淤区土地开发绿化苗木投资与收益分析

前言 绿化苗木是指绿化用苗木有别于果树苗,它通常用于园林绿化、道路绿化、公园绿化、小区绿化等一切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公共环境绿化之中。它能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增添生活的色彩,同时也能放松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感到心情愉悦。

一、淤区概况

台前河务局堤防桩号150+800~154+200段淤区总长度2860米(中间640米无淤区),约420亩左右,生长着杨树、法桐、白蜡、大叶女贞四种苗木,根据市场调查情况,目前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三大朝阳产业之一,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计划把此淤区改建成绿化苗木基地,以发展我局经济。

二、投资内容及投资估算

1、投资内容

根据多方调查研究,根据前期养护公司的集体投资试验情况,并根据周边省区的市场发展环境,我们把淤区苗木定义在两种不同的培育模式。

第一、行道林绿化树木。基本为夏季生长型,树木高冠,生长周期长,成树后高大,风景壮观,适合栽植各种行道林。可种植树种有:栾树、合欢、大叶女贞、马尾松、雪松、垂杨柳、白蜡等。

第二、造型类绿化苗木:基本为矮壮类植物,色彩多样、适合点缀城市街道、点缀草坪、设计风景造型等。可种植树种有:金叶女贞、小龙柏、红叶石楠、瓜子黄杨等。

2、苗木种植各项投资估算(319.1万元)

①、新建管理房140平方,每平方1000元,需投资14万元。

②、种植所需生产机械设备预估约8万元(浇灌设备、运输机械、除草、打药设备等)。

③、打井、修建水渠、电料等基础设施投资预估约6万元。④、行道林绿化树木种植300亩,种苗肥料投资175.8万元(此类树种培育计价基本相同,以两年投资期计算,栽植的种苗均为一年期小苗)。

每亩投资情况如下:

例:栾树合计投资每亩5860元,投资情况如下: 栾树苗投资:每亩种植700棵*1.5元/棵=1050元。土地整理投资:500元。

人工栽植投资:5人*80元/人=400元 浇水5次投资:5次*35元=175元 施肥投资:4次*100元=400元 打药投资:2次*50元=100元 除草:4次*200元=800元。

看护人工:480(1个人长期真心看护50亩土地,年工资2.4万元)⑤、造型类绿化苗木种苗培育120亩,管理肥料等合计投资88.86万元(以一年期计算)。

每亩投资情况如下:

例:红叶石楠合计投资每亩7405元,投资情况如下: 红叶石楠投资:每亩种植4000棵*0.5元/棵=2000元。购置保温材料:300元 土地整理投资:500元

人工栽植投资:5人*80元/人=400元 浇水5次投资:5次*35元=175元 施肥投资:4次*100元=400元 打药投资:2次*50元=100元 除草:4次*200元=800元

看护人工:480元(1个人长期真心看护50亩土地,年工资2.4万元)管理人工:3000元(小苗数量多,管理难度大需2人长期管理,年工资18000元)。

⑥、开发公司聘请定员需8人,年人均工资:24000元,每年约支付工资19.2万元。具体定员如下:技术人员2人,财务人员2人,行政管理2人,市场开发2人。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根据其中的一个品种树木的种植作为参考可以明显的看出工程投资情况,现对总体投资汇总如下:以上六项合计总投资为296万元。

二、经济效益分析:

①、行道林绿化树木种植300亩,一年后苗木可出土30%左右,即每亩可以对外出售210棵,每棵按现有市价可以买到7元钱,每亩可以收回成本1470元。300亩可以收回投资合计44.1万元。

第二年,可以再出土剩余数量的30%,即每亩对外出售150棵,每棵按市价20元计算,每亩可以收回成本3000元,300亩可以收回成本90万元。

第三年,可以再出土剩余数量的50%,即每亩对外出售180棵,每棵按市价35元计算,每亩可以收回成本6300元,300亩可以收回成本189万元。

第四年,可以再出土剩余数量的100%,即每亩对外出售180棵,每棵按市价80元计算,每亩可以收回成本14400元,300亩可以收回成本432万元。

经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该苗木前期投资大,但后期的回报非常丰厚。四年周期预算,四年销售总额为755.1万元,净利579.3万元,净利率320/%,投资收回期3—4年。

②、造型类绿化苗木,如果管理良好当年可以全部进入市场销售,即每亩可以出土苗木4000棵,每棵2.5元,每亩可以收回成本10000元。120亩可以收回成本120万元。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该苗木前期投资大,但回报非常快,当年可以收回成本并具有一定的利润。年销售总额为120万元,净利润34万元,净利率34/%,投资收回期1年。该项目具备非常大的可操作性,树种更新快,可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自己的种植方向,获取更大的回报。

三、投资模式分析:

根据我局的现状,县局以转让(或租赁)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入股,在这种局面下,根据市场上现行的一些投资模式,我们对这几种模式都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个体投资模式:不用多说,以我局职工现状投资风险大,投资量太大,难以真正成型。

其次,集体投资模式:我局所倡导的投资模式,职工都可以受益,但投资管理难度大,除非能制定出真正相互约束的机制,现阶段我认为风险较大,但可以再探讨落实。

再次,公司投资模式:比较简单的投资模式,但职工的受益率低,无法实现共同、快速富裕的目标,但同样可以给河务局带来一定的收益。

最后,公司加个体的投资模式:这也是经养护公司商议后比较赞同的一种投资开发模式,因为我们在现阶段的市场开发中,不具备相关的管理经验和开发市场的基础,最好的方式就是借鸡生蛋,我们的职工都投入进去,在学习中逐渐发展,学为己用,逐步的走上自己开发市场的路子。

2012年8月7日

下载山东盛润农业科技生态农业开发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盛润农业科技生态农业开发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