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大连海事大学
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相关院(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文件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按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附件1)有关要求,现开展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与研究周期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是大学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大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 1
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4.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创业实践项目一般为2年。所有项目毕业前必须完成。项目选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由学生和导师共同拟定;或由导师或企业提出,学生选择,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联合申报。
二、申报对象
1.凡我校本科生均可申报立项。申请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考虑到项目周期及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本年度项目申请人以我校二、三年级本科生为主,鼓励一年级学生加入。
2.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团队一般不超过5人),团队项目负责人限为1人,项目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仅限负责主持一项大学生创新或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最多仅限同时参与二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含主持项)
3.学校鼓励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以梯队形式联合申报。
4.同一研究内容已得到学校其他项目资助的不得参与申报。
5.2013年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验收结果不合格,以及中途放弃的项目负责人,不允许作为负责人申报2014年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三、项目评审程序
1.项目申报
申报时间为11月26日8:00~12月8日22:00,学生登录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系统
(),填写《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或《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同时选定指导教师。
请指导教师于12月15日前登录系统审阅并签署意见,提交所在院(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院(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务必于12月18日前进行审核,由教学副院长登录系统审核通过并提交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实践中心。
管理系统申报模块操作说明见附件2,指导教师、院系负责人和评审教师操作说明见申报系统。
2.项目评审
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实践中心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主要审查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技术可行性、研究计划、经费计划、申请者的研究能力以及项目实施的条件等。评审参考标准见附件3。
3.立项
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实践中心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公布立项名单。①本次立项项目均视为校级项目,资助经费为1000元。2014年5月进行中期检查,将根据检查结果择优推荐国家级、省级项目同时配套相应的经费。
②本次立项项目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二种类型,中期检查后,将根据检查结果从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中择优推荐创业实践项目,同时配套相应经费。
四、指导教师
1.各院(系)应遴选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学风正派、治学严谨的指导教师,一般应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学科研人员。
2.每名指导教师每年只能指导不超过3项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指导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项目的执行全过程认真负责,精心指导,保证按时完成项目,取得预期成果。
五、其它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院(系)要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动员及项目指导工作,确保该工作的顺利实施。鼓励各院(系)、社会团体和企业对申请项目进行经费资助。鼓励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孵化各类大学生竞赛参赛队伍。
联系人:张弘王浩联系电话:3807
附件: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操作说明
3.参考评审标准
4.一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教务处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实践中心2013年11月26日
第二篇:关于开展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农林大教字„2012‟13号
关于开展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
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各有关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和《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闽教高„2012‟21号)要求,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学校决定开展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是大学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大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申报对象
1.凡我校在校全日制大学生均可申请资助。申请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考虑到项目周期及学生对知识掌握,本项目申请人以2009、2010级大学生为主,鼓励2011级大学生加入。
2.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项目小组(创新训练、创业训练项目成员包括负责人不超过5人)。申请人不得在创新和创业项目之间交叉申报。
3.学校鼓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
4.已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资助且未结题者不得参与申报创新训练项目。
三、指导教师
1.项目实施学院要聘请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且具有博士学位的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创业实践项目除本校指导教师外必须聘请校外指导教师。
2.每名教师仅限指导1项。
3.指导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项目的执行全过程认真负责,精心指导。
四、资助项目数量及标准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三类项目共50项,由省级财政按照平均一个项目0.5万元的资助经费,予以支持。学校按照平均每个项目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经费配套。
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0项左右,其中创新训练、创业训练项目资助标准为2000元/项,创业实践项目为5000元/项。
五、项目周期
申请资助的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不超过2年。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
六、项目评审程序
1.学院评审。各学院按自愿申报原则,组织本院学生为负责人项目的申报初评工作,并按照项目类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排序,分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请各学院于2012年5月5日前向教务处实践科(明德楼501)提交附件1(一式八份)、附件2(一份)及其电子版(附件1以学院简称-初审成绩排名-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方式命名,格式统一为office2003格式)。
2.学校评审。学校根据学院推荐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按排名高低确立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联系人:许丽英、黄顺容、郑长焰,联系电话:83789605。
附件:1.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
2.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汇总表
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处
二○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第三篇: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
法
第一条 项目组成员严格制定经费预算,对预算科目支出经费明细和依据要做详细说明。创新、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必须填写预算表,同时,创业实践项目(执行期为两年的)还需填写第二预算表。
第二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使用严格按照项目的预算执行。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所资助的项目研究内容并按照经费的可开支范围合理编制经费使用预算。在预算批复额度内支付,不得超支,不得预支,不得开支未列入预算的项目。
第三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主要包括:
1.设备费:
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的小型专用仪器设备及其运输、安装、调试而发生的费用。
项目设备超过800的,要写清楚该设备采购缘由,在项目结束后哪个部门保管。购置的超过800元软件和设备以教务处名义办理固定资产手续,入学校资产。项目结题后,所有资产由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统一集中管理,待创新中心成立后一并交由创新中心管理。
购置图书在项目结束后由教务处负责收缴统一管理,待创新中心成立后一并交由创新中心管理。
2.材料费:
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的消耗费用。
(1)如果需要移动硬盘,每个项目课题组限购1个;U盘限购最多5个。
(2)原则上每个项目课题组打印纸限购2箱,硒鼓或墨盒限购2个。超出上限的需写明原因,经所在院(系)、教务处和财务处会签后方可报销。
3.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4.会议费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预算中“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
为参与学术会议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执行过程中按差旅费处理。国际交流科目属于参加国际会议,如果项目没有安排,不要填写支出经费。凡是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有会议通知表明是会务方安排的酒店或与开会地点一致的酒店住宿的,可以据实报销。
5.差旅费
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考察调研、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所发生的住宿费每人每天不得超过150元。市内出租车原则上不允许报销,确因项目研究需要写明理由,且不得超过项目经费的5%。
差旅费报销仅限于课题组成员和外请专家(不包括指导教师)。
凡是在节假日出差的学生需写明出差任务。节假日期间无住宿发票的,不得领取补助。
6.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论文论著出版、图书资料费、专用软件购置、文献检索费、专利申请与保护的费用。
7.劳务费与专家咨询费:
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中无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进行学术指导所发生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与科研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分别不能超过项目经费的5%。对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支出还要做具体说明。校内劳务费打入所涉及到的人员卡里;外聘专家劳务费提供该专家身份证号码。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具体支付标准为:
(1)聘请或咨询校内专家,每人不超过200元。
(2)聘请或咨询校外专家每人不超过300元。
(3)聘用校内外学生每人不超过100元。
8.其他支出: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经学校预算批准的其他相关支出。其中,笔、文件夹可以报销。通讯费不能报销。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创收归项目组成员所有。按照财务规定,电子产品、耗材支票支付。
项目经费不得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不
得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不得分摊院(系)公共管理和运行费用,不得开支罚款、捐赠、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谋取私利。
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应当在申请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四条 学校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资助项目的经费预算按项目执行结算。创新和创业训练项目经费当年执行完毕,创业实践项目第一年执行经费有结余的,结余经费可结转到下一执行,但项目负责人应相应调整预算。项目结题后,若经费还有结余,则予以收回,并作为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项使用。
第五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要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六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需要做出重大调整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提出申请,经项目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第七条 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提出终止项目实施的申请,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可以直接做出终止项目实施的决定:
(一)项目负责人发生调离、毕业等重要变动,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
(二)不能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
(三)有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或者在科学研究中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
第八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须认真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编制经费决算。
第九条 本办法由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郑州大学关于开展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郑州大学关于开展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校内各院(系):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经研究,学校决定启动2012年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1.申请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应符合《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的有关要求。申请立项的项目要求思路新颖,创新性、实践性强,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技术先进,方法合理,训练效果好,并应进行可行性论证。
2.凡我校学有余力、成绩优良的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均具有申报资格。每名学生只能参加一个项目,不允许交叉申报。
3.学生自由结合组成项目团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和项目团队负责人。对申报创业实践项目的学生团队,还需聘请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联合申报。
4.项目分国家级项目和校级项目两类,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特殊情况可延长至2年;创业实践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2-3年。申报国家级项目时院(系)或项目组导师承诺在地方财政划拨经费和学校资助经费的基础上配套经费的,同等条件下学校将优先立项。
二、申报立项程序
1.项目申报者在导师指导下,按照《郑州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填写《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于2012年5月3日前提交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同时提交申请书电子文档。
2.申报项目由院(系)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填写院(系)评审意见,向学校推荐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时填写《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情况汇总表》。于5月7日以前将申请书和汇总表报教务处实验教学管理科,同时提交电子文档。
3.5月11日前,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对项目立项进行评审。确定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时预选向教育部推荐的国家级项目,并进行公示。
三、其他
为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和实施过程管理,学校决定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联系人制度,请各院(系)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同其他材料一并报教务处实验教学管理科230房间。
联系电话:67783258;电子邮箱:jwcd@zzu.edu.cn。
附件:1.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
2.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情况汇总表
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联系人信息表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通知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201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立项的通知
各分院:
为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激发、调动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兴趣,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按照《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要求,现将我院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安排如下,请各分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申报。
一、项目要求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项目形式予以立项,其范围包括理论与技术研究、发明、制作、创作设计等,或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
2.项目必须思想新颖、目标明确、创新性强、技术先进、方法合理,以解决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社会领域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以知识、技术和方法创新为主要目的,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由学生自主选题,提倡学科交叉与联合。
3.每个训练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两年,均须在2018年5月底前完成。
二、申报条件
1.凡学有余力、品学兼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的我院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可自愿申报,每名学生同时只能参加一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凡是参与2015项目尚未结项的学生,不能参加本次项目申报。
2.每个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由3~5名相关专业学生组成项目研究团队,项目负责人须为全日制普通本科2014级学生(五年学制的须为2013级学生),训练项目的参加成员应有明确分工。
3.每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中级及以上职称。
三、申报立项程序
按照学生申请、分院遴选推荐、专家论证评审及学院择优资助的工作程序进行。
1.学生申请
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认真填写《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见附件)一式三份,相关支撑材料集中附在申请书后。
2.分院推荐
项目负责人所在分院对本院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遴选推荐,于2016年5月30日前将申报纸质材料(word格式申请书及有关支撑材料,一式三份)和各分院推荐项目汇总表集中报送教务部,同时提交纸质材料一致的电子稿。3.学院评审立项
学院对推荐的项目进行评审,评选出2016年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审结果公示一周,对无异议的项目或虽提出异议但通过复审的项目,确立为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四、其他
1.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应及时组织项目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
2.对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经查实属弄虚作假者,将取消申报资格,情节严重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3.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管理事项均按照《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务部 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