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宣传片解说词
——农业综合开发宣传片解说词
大地铸丰碑
——2013年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纪实
哈尔滨地理位置优越,寒地黑土使她生产出的农产品有其独特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市场、科技和经济基础优势。
谋划篇(60秒)
年初,办党组提出 “全国看龙江,龙江看哈市,哈市看开发”的奋斗目标,要求农发项目建设全面达到“有标准、有规模、有效益、有看点、有机制”,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示范牵动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按照“统筹规划、配套投入、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利、农机、农业、科技、生态等综合措施,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2013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共争取国家及省立项140个,争取中央及省财政投资3.29亿元。其中,紧紧围绕全市建设5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实施土地治理项目44个,中省投资2.56亿元。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2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1万亩,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一亿斤。为全市粮食总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做出了突出贡献。
耕耘篇(6分钟)
走进项目区,你的目光就会被这美丽如画的景象深深吸引:看那一道道纵横交错的防渗渠道,一条条笔直宽敞的机耕路,一座座坚固实用的建筑物,一排排绿意盎然的防护林,一片片方方正正的条田......这些不是山水画,而是农发人用实际行动为您展示的2013年度农发项目区新景象。
哈尔滨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改革试验中先行先试,探索出“资金打捆用、措施综合化、项目链条化、经营合作化”的新机制。
资金集中打捆使用,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沿流域和灌区集中连片开发治理是农业开发一直坚持的原则。今年集中资金在方正双龙灌区、五常龙凤山灌区、延寿的蚂蚁河灌区、松花江沿岸的巴彦、通河提水灌区等,建成了20万亩的有机水稻现代农业示范区。并探索出了“市场+龙头+标准化有机水稻基地”、“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规模化、现代化绿色水稻生产模式。
按照产业扶持项目,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投入中央及省财政资金6146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70个。宾县宾西牛业、高泰食品,道外区天通“冰地”玉米油加工、五常市葵花米业、道里区佰益食品、延寿县鸿源食品、香其酱业等优质农产品加工项目,在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得到农业综合开发的立项扶持,打造出一批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产地(产品)品牌。农业开发扶持的产业化龙头和产业基地,吸收
12万农民离土不离乡成为产业工人,带动42万农户实现人均增收1200元。全市三分之一的村屯、四分之一的耕地、五分之一的农民都直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受益。
一个事业的成功源于有一支好的队伍。哈尔滨市农发人倾心于大任,付出于田间,勇于开拓,敢为人先,把无数辛劳深埋心底。从3月中旬开始,办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每月平均有一半时间都深入到基层项目区,逐个项目进行踏查调研、督导推进、组织验收等,推动全市不断掀起了备春耕生产、春季工程会战、项目验收、抗灾自救、秋季会战等一个又一个工作高潮,充分体现了农发干部良好的自身素质和优良作风。
收获篇(2.5分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项目区 “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项目区可喜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方正县会发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项目建成后,覆盖面积能达到5万亩,预计每年可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1500万元,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项目促进土地流转,率先实现合作化经营。探索出了“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农户带地入社股份制)”;“合作社+农户+有机品牌+市场”等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新模式。如呼兰区大用、金山现代农机合作社等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持下,采取“带地入社”、“租赁倒包”等多种形式集约经营土地均达3万亩
以上。
五常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是我市投资额度最大的科技示范项目,总投资1705万元,其中中省投资1500万元。建设10140平方米的智能化玻璃温室一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地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和推广作用。
关怀篇(1分钟)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领导的支持分不开的。
年初到现在,汪洋副总理来哈尔滨视察春耕生产、王宪魁书记、陆昊省长、吕维峰副省长视察哈尔滨农业和农村工作,看的都是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项目区。市委书记林铎、市长宋希斌、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姜国文、副市长张万平等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对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经常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对成绩充分肯定,对经验及时总结,对困难帮助解决。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经验和新做法,连续被新华社、黑龙江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哈尔滨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展望篇(30秒)
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的一系列成功做法,为黑龙江建设“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了新机制和新模式。
“平畴沃野书锦绣,碧波万顷报春晖。”与时俱进的农业开发人,点土成金,着意嬗变,已经描绘出一幅浩气升腾、五彩缤
纷的现代高效农业的多彩画卷。站在新时期,瞻望新征程,任重道远,乘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春风,哈尔滨市农业开发人有信心、有能力抓质量强管理,塑精品创佳绩,满怀豪情迎接金秋大地的丰收,谱写出农业综合开发更加壮美的华丽篇章!
2013
年11月22 制作: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第二篇:安徽农业宣传片解说词
安徽农业宣传片解说词
这里山峦叠嶂、湖泊纵横,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这里物华天宝、人文璀璨,这里人杰地灵、经济繁荣,商机无限,是中国一颗璀璨的新星,这里就是中国·安徽!
安徽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充沛的光、热、水资源,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安徽交通十分便捷,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发展迅速,四通八达,运输条件极其优越。
优越的区位优势、气候优势、交通优势,以及丰富的农业资源,被誉为农业大省的安徽正向农业强省大踏步前进。
崛起中的安徽,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安徽人民始终坚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着力建设核心产区,近年来,粮食生产逐年提高。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达604.7亿斤、单产6在崛起中的安徽,特色农业、名优农产品发展迅速。通过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全省已建成各类畜牧业养殖小区2.3万个,100个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试验场,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3%。中国四大名菊,安徽独占三席——黄山贡菊、滁菊、亳菊名扬四海;十大历史名茶,三个产自安徽——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被誉为“绿色金子”,祁门红茶,誉享世界;涡阳苔干、太和香椿、霍山石觥、金寨板栗、宁国山核桃、八公山豆腐、皖西白鹅、皖南土鸡、定远黑猪、巢湖银鱼、中华绒螯蟹等一批地方特产,驰名海外。安徽立足僧太资源优势,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品牌战略,一批又一批皖字号名牌农产品,走出江淮大地,闯进繁华都市,打入国际大市场。
崛起中的安徽,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安徽始终贯彻“培育大市场,扶持大龙头,建设大基地,搞好大服务”的发展思路,秉承“让工业长入农业”的发展理念,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基地。截止2009年,全省各类龙头企业达到5300个,比上年增加266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400家,超10亿元的30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00家和5家,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2009年全省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超过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9.67%以上,占农村三次产业的44%以上。目前,安徽全省围绕10大主导产业,先后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121”强龙工程、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工程,有力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应对危机、做好“三保”的过程中,各类龙头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为全省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宁国是中国圆竹之乡、竹子之乡,乡味源公司成立以后就利用了这个当地的资源优势,生产出来一个革新产品叫脱水笋,我们当地的政府给了我们非常宽松、良好的创业条件,特别是当初我们在征地的时候,当时的书记为了这个土地证明,不辞辛苦连续的几天跑上跑下,直到把证都联系好了我们企业才知道,我们的书记帮我们办了这个实事,第二个就是我们市政府非常亲切,作为农业龙头企业来讲,我们虽然才成立了4年,但是对于刚刚诞生的企业来讲,市委市政府并没有小视我们这个刚刚诞生的企业,他非常重视我们,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了很多的优惠、便利条件,比如像我们今年,最近收笋子的时候,资金已经使用得接近枯竭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跟市长反映了,市长非常重视,唐市长亲自派了个调研组到我们这来进行调研,不到3天就专门给我们批了300万元政府财政担保资金,这样就缓解了我们收购资金难的大问题。我想政府在给我们的支持是方方面面的,给我感动最深的是这2点,确确实实让我非常感动。
崛起中的安徽,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力增强。创新完善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和机制,实施农机农艺结合、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启动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全省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
崛起中的安徽,打青山绿水牌,唱生态农业戏。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省已有238个基地、超市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迅速展开,全省种植业和养殖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分别达40%和70%,比5年前提高15%和20%。
崛起中的安徽,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安徽人不断加强农业合作,谋求互利双赢,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务实的作风,为海内外资本扩张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更为海内外的企业家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安徽农业紧紧抓住长三角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的历史机遇,立足丰富的农产品、生态环境、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及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提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水平,使安徽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配送的中心,初步实现了产业互补,生产要素互补,市场互补。近年来,安徽农业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吸引了海内外的一批知名企业。江淮大地已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土。江淮大地这片广袤沃土,正以崭新的面貌笑迎四海宾朋!
“潜龙在渊、蓄势待发”。未来一个时期,安徽将全面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安徽农业的奋力崛起!
皖山写青史,淮水流千秋。安徽农业有着绵长的过去、生动的现在,更将有美好的未来。在有着超凡勇气、智慧和魄力的安徽人的共同努力下,安徽必定成为一朵灿烂的奇葩绽放在广袤的华北大地!
第三篇:农业综合开发
**镇召开2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
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
**月**日上午,20**年**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于**镇府召开。**市水利工程监理设计院、**县农业局等领导成员,**镇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施工方项目经理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镇党委书记***强调,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清楚了解这一民心工程。加快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进度,抓紧在明年春耕前完工,避免影响农民耕作灌溉。施工过程中,要与当地村委和群众沟通、协调好工作,取得群众配合,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推进,保质保量、如期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据了解,这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涉及**、**、**、**等*个村委,总投资达**多万元,水田受惠面积过万亩,受益群众两万多人。工程完成后,实现涝能排、旱能灌,有利于机械化耕种,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随着项目的建设完善,将极大地改善**镇水利环境和耕作条件,为**镇的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县地处中原腹地,总面积8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总人口62万人。随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逐年调整,县强化农业主导地位,突出农业综合开发主旋律。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的总体安排,群策群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各项工作。
按照省市制定的工作台帐,我们超前安排,充分发动,精心组织,大员上阵,工程建设紧张有序,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目前共完成开发资金520万元,兴利工程新打机井120眼,修复旧井40眼,配套潜水泵160台,井架160台,上水管160根,埋设地埋管道12公里,安装变压器10台,架设高压线公里,埋设地埋电缆40公里;除涝工程疏浚沟渠16条28公里,新建桥涵62座,维修桥52座。整修农用道路38条55公里,新修沙石道路公里。购联合收割机2台。建农田林网50个,植树7万株。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五期。通过开发项目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项目区面貌尉为改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县委县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来抓,立项伊始,就及时调整了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成员,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领导任成员,他们多次召开会议,亲临项目区,分工负责,把项目区视为自己的责任区,工程不竣工,督导不休止。市开发办更是在主任的带领下,定
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区工程建设实地,促进度,抓质量,把阶段检查与平时督查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促进了我县开发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二、精心勘测,科学规划。
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我们首先按照建设现代农业设施,树立现代农业形象的原则,严把规划关。我县度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涉及望田镇和南坞乡的大王庄、逊耕、秦岗、耿屯4个行政村,总开发面积1万亩,2月14—16日即,我们首先组织农、林、水、电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项目区实地进行了全面的勘测规划,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心编报了《县农业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5月1日—10日,我们再次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进行了二次勘测规划,随后编报了《县农业综合开发实施计划》。在多次勘测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对度工程进行了两次放线:10月上旬,我们组织了土方工程的第一次放线工作,放出了清障线,重点完成了
清障工作;10月中下旬,即麦播结束后,进行了第二次放线工作,放出了施工线。两次勘测规划和放线工作,为高标准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动群众,全民参与。
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力军,为了使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我们继10月22日市政府流动观摩会议后,于10月26日又组织两个项目乡镇56个行政村组干部、乡直工作区区委书记、分管农口副职及乡镇长150多人,到开发工作行动早,质量高的县市学习观摩,当日召开了由县政府副县长贾付栓、农业局石东生局长等参加的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动员会,10月30日—31日,项目乡镇望田镇、南坞乡又分别召开了乡直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乡镇行政村支部书记及项目村组以上干部参加的动员会,各行政村又分别召开了组以上干部和党员参加的动员会,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的积极性。通过多次会议动员,干群群情激昂,士气高涨,决心以县乡观摩会和动员会为契机,迅速行动,扎实工作,力争一流。全县上下形成了议开发、思开发、争开发的氛围,全乡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争的势头。在建设工地上,红旗招展,车水马龙,机声隆隆,人声鼎沸,大型机械前边挖沟,接着推土机辗扎推平,随后人工清沟、清边做细活,整个建设工地形成了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据统计,日出劳动力2500多人,挖沟机40多台,推土机14台,旋耕耙10台,打井机械5台,建桥队4个,项目区呈现出一派轰轰烈烈,“大兵团”作战的农业综合开发新景象。
四、精细组织,落实责任。
继市政府流动观摩会、县乡农开动员会后,项目乡镇干群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迅速掀起了度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新高潮。在举行土方工程的大会战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全员上阵。任务下
达后,项目乡镇都分别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宣传发动,两个乡镇共56个行政村全员上阵,日出动劳动力2500人,动用各种机械近70台,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大会战。二是任务层层分解。各乡镇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把任务层层分解到工作区,工作区又把任务分解到行政村,工作区区委书记、村支部书记是工作任务的责任人。三是组织得力。由于今年参战的行政村多,同时,排水沟渠、道路较复杂,为保证建设质量,在放好施工线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工,分工后各行政村都先做出了30米的样板段,以此为尺度,全面铺开;为了便于指挥,各个乡镇的指挥部都建在了施工现场,各个工作区也在自己的工区建立分指挥部,以方便指挥区内几个行政村的工作安排和人员调度。同时,总指挥部和分指挥部都立火做饭,提供茶水,以此保障必要的劳动条件和保证足够的劳动时间。为了及时掌握各区进度,每天晚上6点召开各区、各行政村
负责人碰头会,及时了解各区各村工程进度和工作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同时安排部署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四是成立组织,责任到人。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在总指挥部下设五个工作组。工程规划组:主要负责新开整修道路和开挖沟渠的放线工作以及各种建筑物的定点定位;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总指挥部、分指挥部的搭建及建设工地所必须的各种物质、设备;宣传报导组:主要是利用指挥部的广播及宣传车,广泛地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利用简报等形式编报各区各行政村的工程进度情况,报导施工现场先进人物和事迹;施工保卫组:负责处理在施工现场阻挠施工的事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由乡派出所和司法所人员组成;质量验收组:主要查验各工作区,各行政村所建工程的质量标准,不达验收标准不准收工。由于各个工作组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各项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有条不紊。
农业综合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农业综合开发唱响了农业、农村及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吹遍了千家万户,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农业基本条件,项目区旧貌换新颜,农业综合开发增强了干群的凝聚力、战斗力,项目区群众为农业综合开发而讴歌。的农业在发展,的农业综合开发在县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贡献越来越大,在今后的开发道路上,我们要进一步开拓进取,团结奋进,为农业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201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201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
***201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0.5万亩高 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今年3月份获得上级批复,市农发办完成了项目公示、项目工程招投标、工程中标通知公告、与施工单位、监理签定施工和监理合同等一系列项目前期工作,道路、渠道、滴灌系统工程于4月30日开工建设,计划11月中旬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项目建设总投资6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8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中自治区配套144万元、地区配套18万元、县级配套18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45万元。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实施加压滴灌2860亩(其中自动化滴灌系统975亩)、滴灌改造1478亩,架设高低压线路250米、维修斗渠1.6公里、新建斗渠0.4公里;修建柏油路2公里、改造砂石路2.39公里,改良土壤2860亩;补植防护林146亩;科技培训1000人次,购置仪器设备6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00亩、推广滴灌肥2000亩。
项目建设主要做法:一高标准平整土地,去埂还田,有利于推广机械化作业。二大力推广自动化滴灌系统,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三实施大面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使用液
态滴灌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广先进技术的应用。五高标准建设柏油路和机耕路,方便人民的生产生活。
项目建成后的目标效益:
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导向、示范和辐射带动的作用。
经济效益:项目区有耕地4484亩,在项目区实施滴灌技术保证滴灌用水,再加上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项目达产年,每年可新增棉花产量12.6万公斤,新增玉米11.38万公斤。项目区种植业新增总产值104.12万元。
生态效益: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作物需水量146.38万立方米,较现状年滴灌需水量减少48.94万立方米。农田林网化的建设,改变了生态环境,抗御了风沙灾害,控制了水土流失,为农业持续稳定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