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特色专业名镇鞋机产业申报材料
中国特色专业名镇江苏省хххх制鞋机械特色镇申报材料
素有“中国鞋机之乡”美称的хх镇,地处江苏里下河地区东北部,位于xx和泰州两市交界,是xx市南大门。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金娘”,曾经在??小憩,“卧龙桥”、“靴子河”等美丽传说家喻户晓;始建于唐朝的千古名刹大云山寺,香火旺盛,绵延不断。今日??区域面积130.71平
方公里,集镇区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建城区3.5平方公里。现辖一个社区、一个办事处和27个村居,总人口8.74万。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富庶、文明、田园秀美城镇化新农村”的总要求,以打造“中国鞋机之乡”为目标,大力实施“一业特强、多业跟进、特色赶超、产业兴镇”战略,全面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着力改善民生,提速打造中国鞋机城、苏北一流新型工商贸小城镇,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75亿元,财政收入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75元,鞋机工业增加值4亿元,税收3500万元。
??镇制鞋机械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仅有原??农机站生产机械下料机,制鞋机械的发展是从一九七六年原??农具社生产片底革机、园刀披皮机开始的,八五年前后便形成了与青岛胶南、杭州大新三足鼎立的态势,是名符其实的“鞋机之乡”。著名社会经济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两度莅临??视察,并欣然挥毫写下了“xx鞋机,勇争天下”的赞誉。九十年代初引进了英国bu公司14吨下料机把xx鞋机推到了发展的巅峰,并被列为国家星火支柱产业,当时只有江苏华英机械集团公司、xx市皮革机械厂、xx市??工具厂、曙光机械厂等四家企业,而且均被确认为江苏省星火技术密集区重点企业,到九六年年销售额已达8000多万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的集体经济逐步淡出历史舞台,民营鞋机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起来,2006年6月,??鞋机产业被xx市政府列为全市十大产业集群之一,鞋机产业已成为??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9月成立xx市鞋机商会,现有鞋机企业120家,会员企业70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特色,2007年销售达15亿元,在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全省名列第一,成为全镇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规模总量、财税贡献份额、就业人员均占全镇工业的1/3以上。2007年10月20日-22日,中国·xx鞋机博览会在??隆重举行,参加博览会的国内外企业达350余家,嘉宾、客商万余人,系统展示了??鞋机30年的发展史和15年的科研史,受到了国内外客商的一致好评。
全镇制鞋机械企业现拥有车、刨、磨、铣等各类生产设备1200多台套,已具备年生产制鞋机械10万台(套)的能力,市场覆盖面广,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份额逐年提高。规模上,由零部件加工到整机生产,由混合型竞争过渡到专业分工协作;产品上,经过了裁断、披削、复合、定型、绷帮等五大系列近400个品种;技术上,从手工化、半机械化到全机械化和机电仪一体化,现向智能数控技术方向发展。
为加快??鞋机产业发展,2002年6月16日,盐都县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成立盐都县城南工业园区,2003年3月3日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园区总体规划4.8平方公里,已成功开发用地706亩,政府基础设施投入2478万元,使鞋机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07年,我们按照科学、和谐、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打造??“鞋业机械之乡”的目标要求,高起点规划了中国鞋机城。新建的鞋机城东临宁靖盐高速出口,西至冈沟河,南北总长2公里,城区面积4000亩,计划总投入6000万元。拟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1500亩,投入2000万元;二期工程2500亩,投入4000万元。城区主要作为鞋机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形成研、产、销一条龙的链式鞋机产业集中区。到2010年,鞋机城内企业增加到200家,定报企业达到80家,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利税总额5亿元,实现税收超500万元企业4家,税收超百万元企业15家,力争出现超千万元的税收企业,从业人数增加到1万人,其中高技术人才达150人。经过多年发展,??鞋机产业先后共承接星火、火距项目117项,完成产品开发500只,其中通过国家、省、市级鉴定300只,国家、省高新产品100只,申报专利产品440个,研发投入3000万元,新增外资企业20家,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名副其实地实现了全国鞋机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
二oo八年元月二十日
第二篇:关于请求申报历史文化名镇的报告
***历史文化名镇申报材料
一、***概况
***位于***南部的边缘山区,距县城50公里,东与汉阴县汉阳镇接壤,南与西乡县两河口镇毗邻,西与西乡县高川镇交界,北与本县中坝乡、喜河镇相连。三县交界,构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被誉为“鸡鸣四县之地”,古时为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镇。全镇辖15个村,1个居委会,80个村民小组,全镇3632户,共13725人,其中农业户口3295户,共12086人,总土地面积81.84平方公里。
***海拔460—1590米,属北亚热带暖温带山地湿润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植被繁茂,森林覆盖面大,是大熊猫、朱鹮、大鲵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镇中心区位于富水河畔,境内民风纯朴,古建筑保存完好,雕梁画栋、古祠、古庙、古栈道处处皆是。
***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地上茂林嘉禾,地下堆金藏玉,全镇森林面积5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2%。树种、植被丰富多样,多达10科38属,其中有5种植物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品种,属珍贵树种。动物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17种,尤以大鲵、羚牛、羚羊、锦鸡为代表的珍稀物种成为区域内的指示性动物,被专家们誉为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木耳、香菇、天麻、黄姜、核桃、生漆、蜂蜜等山货土特产从古至今享誉盛名。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已探明的矿种达5种之多。
***古迹众多,有百年老戏楼、岗家古寨、狮子岭、驼峰山、***古镇、灵雀禅寺,特别是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建筑群,人文民俗传奇吸引古今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题咏。***交通、通讯便利,基础建设不断发展,是一块美丽、富饶、神奇而正在开发的宝地,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文化沉淀,也有很多令人陶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西北第一溶洞”燕翔洞便坐落于辖区之内,是陕南地区旅游盛地之一。
二、历史传统建筑群现状及价值特色
***古镇历史悠久,历经多次变迁,始建于明末清初,曾是羌汉杂居地区,清嘉庆23年前该镇名为永兴场;道光年间当地遍布60多架筒车,浇灌着两千多亩良田,该地由此更名为筒车坝;道光23年不幸遭遇洪水,大部分筒车被毁,筒车坝名不副实了,由于其地形酷似烫衣服的***,故以此得名***。***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末,历经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持续建设渐成规模,建筑样式兼具川西和陕南两种风格,部分民国时期建筑还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极具观赏价值。房屋依山随形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大多以青石为建筑材料,有四合院式、二合院式,屋顶多以平檐式为主,上铺有石板,亦有起脊布瓦顶,大多为单层建筑,有少量的楼式建筑,院以墙相隔,大门建有门楼,门楼两侧有砖雕木刻,所刻内容多为吉祥文字与传统纹样,房前屋后绿村成荫,院落与院落之间形成的街巷用石板铺路,曲折有向,巷窄深长,但更有特色的是,***古镇沿街至今保留下来大量的古店铺、茶棚及酒坊。***古镇陕南、秦巴风格的民居建筑,更是既体现了楚汉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主格调,结合陕南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设计建造的具有浓郁秦巴地方特色的住宅设计新颖,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明清年间的古戏楼是古镇悠久历史的“物证”。高高在上的平台,挺拔圆润的柱子,飞檐翘角的檐头,隐隐约约的纹饰,向我们叙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和喧嚣。古戏台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打,已显得有几分老迈和沧桑,但仍不失 其恢宏和大气。站在台下,思绪会随着小镇的古风遗韵追溯到古戏台久远的历史,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夕阳衔山的薄暮,金色的夕阳把小镇装点得如诗如画,小镇人穿着古朴的服饰,或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踏着金色的夕阳,纷纷来到戏台下,铿锵的锣鼓声在小镇上空悠扬,古戏楼更是古镇的文艺展示平台,各类文艺活动竞相在此举行,“汉水·庖汤会”便是在此顺利落幕。(2)灵雀寺位于***古镇东南方,距古镇三公里,寺始建于清中期,相传原为明清土匪的山寨,后毁于战火,一位姓王的医生悬壶济世,受后人称道传送,为原山寨的基础上为其建庙,随时间推移,源由已不可考证,但灵雀庙却保存至今,现为村民上香祈福之地。据记载,灵雀寺原有山门、大殿、僧舍等建筑,到清咸丰年间已颇具规模。灵雀寺建筑有老爷庙,药王爷庙、玉皇庙,庙接庙,屋挨屋,连成一片。整个建筑群清砖古瓦,相互映衬,远望近观,场景甚是宏伟,有遗址为证。文革时期,寺内所有建筑几乎全部被毁,后历时四年由当地村民重建。现存主殿内部分佛龛造像,以圆雕、浮雕相结合,自清代以来香火旺旺盛,现由仟佰众旅游公司修整重建,目前已对外开放。(3)古茶楼是***古镇的茶文化历史见证。明清时期,***为川楚地区重要通道,各方商贾来往不绝,所以这里的旅馆、饭馆、茶馆一直生意兴隆。几百年来,这里比较完整的保留着茶馆行业的旧貌,古镇街道两侧,分布数十家茶馆,现仍有茶馆保存下来,可谓羌汉杂居地区茶文化的活化石。(4)古镇入口现存古牌坊一座,门额上书“川楚通道”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落款为道光二十年,明清时期每逢集日,***街上川陕客商云集,商贸兴隆,古戏楼上演的汉剧韵味悠长。(4)现存有明清时期古井、石碑、石碾、石磨数座,现 3 在虽失去原有作用,但保存比较完好,古镇内更保存有石碾、石磨等,并建有民俗器具展厅,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那些远去的记忆。
2006年,***启动了最美小城镇建设,拓宽了集镇两条主干道,实施了新城区和古城区亮化工程,安装路灯,栽植行道树,修建了集镇供水工程;2010年“三创”工作的开展,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12年底,镇中心区常住人口达2000余人,流动人口近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0.23平方公里,形成了“一河两坝相连,群山环抱,山水镶嵌,一字型轴向扩展,多中心结构”的空间形态布局。
三、民俗文化
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方位使***成为秦蜀文化荟萃之地,当地文化风俗亦川亦陕,并带有部分陇南文化特色。羌族文化及民国时期形成的“乡绅文化”对***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各种文化并行碰撞、交相辉映是***文化的最大特色。
***是远古氐羌民族活动地,春秋战国时期为吕氐所辖,南北朝时期是氐人杨氏番王国的领地,但目前***当地民俗、语言、服饰并没有羌族特色,文化传承不明显。***地处三省交界处,民风习俗也融合了三省特色,婚嫁、丧葬习俗保留完整,独具特色。尤其是汉调二黄表演、唱川剧、扎彩船、赶场、逛庙会、正月闹春、跳关公、过刀山等民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六月十九庙会、七月十五鬼神会、灵雀山庙会、汉水·庖汤会更是别具地方特色,每值会期,会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更有来自全国各地游客慕名前来观赏。
***地处南北气候过度带,受秦岭大巴山山地气候和西南季风气候交替控制,一年四季变化分明,平均气温1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的气候和海拔造就了这里植被丰富、动物种类多 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同一纬度不宜生长的亚热带植物在这里枝繁叶茂,并是朱鹮、大鲵等特有保护动物重要栖息地。***有着悠久古朴的农耕文化历史,纯正的自然文化和灵动的生态文化交相呼应,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外桃源”。
***的饮食文化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白菜”无茎嫩爽,鲜味十足;“灵雀山”毛峰 “纯绿色、全天然、无污染、富锌硒”,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丰盛的陕南特色小吃豆腐乳、凉皮、汉江烤鱼让外地客人回味无穷。烹饪技法历代相传,推陈出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
四、古镇保护措施
***古镇于2008年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委、县政府于2005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建筑群保护工作的决定》,2009年制定了《***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并于2013年4月编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对所有的建筑与环境均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状、面貌及环境。确需进行修缮的,必须在专家指导下按原样修复,做到“修旧如旧”,并严格按审批手续进行报批。在旅游旺季控制游客流量,使环境容量保持在合理幅度,以免造成资源破坏。制定了有效的防火措施,确保文物资源的绝对安全。***古镇保护重点为:“一心一带两点”。一心即为***古镇内古戏楼和其广场。包括回龙场历史街区、辅仁中学、魏氏庄园,总面积约13公顷。一带即***古镇带状古街,两点为***东西两个出入口,象征着历史上的川陕通道。核心保护区范围为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北到富水河南岸,南到古镇区南部自然界限,西至镇区西入牌楼,东到***古镇牌楼处,面积8.03公顷。
近年来,在***古镇的建设和规划中,我镇结合“三创”建设工 作,结合旅游开发与古镇保护,依照“修旧如旧”原则,合理控制古城区环境容量,有序开发新城区空间,增加集镇文化景观,显现当地陕南特色旅游文化,集镇建设迅速发展,古代建筑保护维修及周边地域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四、结语
历史的车轮在前进,时代的脚步在加快,保护具有深刻的文化、艺术价值的传统古镇迫在眉睫。***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完整的古建筑群、丰富的文化特色,在保护和发扬乡土建筑的今天,充分开发利用好古村落的宝贵价值,有利于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精华。保存珍贵遗存,保护传统古镇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从那些封存的记忆中挖掘适合当代、利于自然的历史文化和建造经验。
因此,特申报******古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留住古镇的优势和文脉,留住其原有的文化积淀,在继承和发展的形势下,让***古镇续写自己的历史。
第三篇:申报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报告
关于申报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报告
**是一座历史悠久、生态秀丽、民风纯朴的山区小城镇,以位于**上、中、下三处温泉最下泉而得名,是以温泉旅游为主的省定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是集休闲、度假、疗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一、镇域总体概况
1、地理环境。**地处**西部,**上游,距**县城22公里,东邻昭**乡,西界**乡,北接**乡,南连**乡,地理坐标为东径**,北纬**。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207、311国道穿境而过,**、**高速公路均在境内留有出口。
2、历史沿革。据明嘉靖《**县志》卷十三页记载:“温泉有三,其水热沸,俗呼为**、**、**,具在县西。”因该“汤”位居三汤之下,故得名为**。此地蚕丝生产比较发达,该街遂成为丝绸的集散地,并逐渐形成集镇。明嘉靖三年(1524年)属**庆云乡;嘉庆元年(1796年)分属庆里和盈里;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至1947年中华民国曾设乡、镇、保等政权机构于此,管辖周围村庄。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属西区。民国30年(公元1941年)臵**镇。解决前国民党军阀汤恩伯盘距在此地,以下汤名称对其不利,曾改名“**”。但人们仍俗称“**”。1947年解放后,“**镇”改为**区公所。1958年区废建**公社,辖**、**、**、**、**、**6个公社;1969年**、**、**公社和并,复臵**公社;1983年底,公社改为**乡。1988年元月经河南省民政厅[1988]18号文件批示恢复为**镇至今。
3、人口和地域规模。现辖**个行政村,**个居委会,**个村民组,3.2万人。全镇土地总面积12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34 亩,山地面积 8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5000亩,全镇活立木积蓄量达13 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8%。镇区面积1.8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6700人。
4、社会经济情况。2009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21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20万元,企业实交税金454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890万元,人均农民纯收入达到了2805元。
二、特色旅游资源
**镇自古就是鲁山县历史名镇之一,历史悠久,人杰物丰。温泉资源得天独厚,泉口数眼,水雾蒸腾,蔚为壮观。此外,境内还有**、**等人文景观。
1、**温泉。《河南通志》载**温泉,旧名汤谷温泉,为**“八景”之一,后因商后良夜常浴之,故名曰“皇女汤”。清嘉庆《**县志》载:“下温泉发于乱石中,泉口百眼,水雾蒸腾,有浴室,僧人司之,有骊山神出之验。”“皇姑浴”的美妙传说令人遐想,引得一些文人骚客纷至沓来。明人陈孜在**八景总诗中写下了“黑山回照天心协,汤谷温泉地脉和”的诗句。唐代诗人元次山、宋代诗人梅尧臣、近代诗人徐玉诺等均有赞美该泉的诗文遗世。**温泉为矿泉水中的放射性热氡泉,氡浓度为9—78爱曼/升,在全国同类矿泉水中属上乘。素以温度高(常年水温63~65℃左右)、流量大(每小时涌出量34吨)、含有矿物质种类多(富含硫磺、苏打等多种矿物质)、医疗价值高(能治疗皮肤病、类风湿等多种疾病),闻名遐尔,享誉中原。
2、**观。位于**镇北部,依山而建,历史悠久。总占地3000平方米,座北向南,建有大殿、配殿、山门,有香炉、庙碑,终年香火 2 不断,素有豫西道教第一观之称。其历史之久,香火之旺实不多见。至今重修的**观仍坚持于每年正月初
九、初十、十一举行庙会,招来了全国各地的香客、游人。《**县志》中记载原观已废,重修后规模宏伟壮观。
3、**洞。位于**镇北部6公里,为天然石洞,其深不可测,洞高1—2米不等。洞内泉水淙淙,乱石嶙峋。相传为王母娘娘的第九个女儿私自下凡到人家游玩,与当地书生相爱,却遭王母娘娘的阻拦。但二人至死不渝,被逐下天宫。后人为纪念其,在此供奉九仙女,至今香火旺盛。
三、公共设施建设
近年来,**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总体思路,坚持科学规划与规范建设相统一,主体工程与配套设施同步,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结合,温泉开发与镇区发展并举,围绕大旅游,建设小城镇,多渠道筹集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小城镇建设,使城镇规模迅速扩大,镇区面貌日新月异,主要街道不断美化、亮化,城镇品位逐渐提高,以温泉沐浴、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一个旅游设施一流、服务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花园式小城镇正崛起在中原大地上。
1、规划编制情况。根据省、市、县各级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镇实际,确立了“规划要超前,建设要细致,开发要大胆,管理要严格”的方针,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和特色化,对镇区范围实行统一规划,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今年来,结合**镇丰富的温泉资源、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人文资源、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又聘请**学院规划设计专家修编完成了新一轮小
城镇总体控制性规划,确定了“**县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山水风情园林旅游小城镇”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小城镇“北延南进东扩”的发展构想,把**中心村、**村等行政辖区纳入镇区规划控制范围,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连续性,保证在成片、连片、合理配套的原则下搞建设,逐步形成规模。
2、温泉开发情况。近年来,**镇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温泉开发经历了无序开采到合理利用的过程。特别是去年以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温泉开采秩序整顿的相关要求,成立了温泉开发管理办公室,对无证开采温泉现象进行了治理整顿,现在保留温泉井5处。**镇的温泉旅游项目大部分实行综合开发,各具特色,酒店房间有温泉,别墅山庄有温泉,园林露天有温泉,山坡森林有温泉,处处温泉处处鲜。引资3.5亿元开发建设了**泉度假村、**温泉国际酒店、**温泉酒店3个旅游服务项目,建设了5家中小型洗浴中心。投资2.97亿元的**大酒店正在建设,投资2.4亿元的**温泉小镇项目、投资2亿元的**温泉度假酒店即将开工建设。目前,全镇从事餐饮住宿、汽车运输、商业购物、休闲娱乐的旅游服务人员已达5000余人,全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旅游直接收入1000余万元,旅游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下汤镇温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旅游服务业已成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3、市政建设情况。几年来,**镇坚持政府的有效组织和群众自觉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人民城镇人民建,公益事业大家办,逐步建立起一个政府与社会、内资与外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在建设资金筹措上,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小城镇建设;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 4 性,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重点完成了五大建设工程:一是综合配套工程。配套建设了供水、供电、通讯、文教卫生、邮政、金融等公共设施,建设两个自来水厂,建成35KV直配电站,建成功能齐全的文化中心,镇区供水普及率100%,程控电话入户率90%,市政公用设施基本完善。二是旧镇区改造工程。拆迁面积0.5万平方米,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三是道路建设工程。全镇2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镇区拓宽硬化环镇路2300米,硬化主干道7000米,背街小巷道路5000米;四是环卫设施工程。投入大中型垃圾运输车各1辆,小型垃圾清收车2辆,投放垃圾箱40个,新建垃圾中转站1处,建设垃圾集中处理场1处;四绿化美化工程。种植风景树1500棵,建设绿地1500平方米,游园4处;铺设路沿石1500米、彩砖3000平方米,开挖修建下水道1500米,修复下水管道1000米,完成了镇域陈旧墙面刷新80余户、8700余平方米,完成了沿街342户商户门窗墙体刷新2600平方米,安装路灯105盏,整修街道路面3500余平米,新建风景墙750米3500余平方;五是市场建设工程。建设大型集贸市场1个,开发沿街商铺3200平方米。几年来,全镇公共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开发建设了**小区、**小区等6个房产项目,建设住宅面积4万平方米。
4、综合管理情况。城镇面貌如何,既取决于建设质量,更取决于管理质量。**镇镇域面积广,建设摊位大,客观上给镇容镇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此,我们把加强城镇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依法管理约束机制,成立城镇监管专业队伍,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使职权,并建立管理目标责任制,纳入目标考核,保护好我镇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公用绿地及绿化带,真正做到有人管,5 管得住。二是引进专业物业管理公司,每天出动5辆保洁车,保洁员8人,对镇区垃圾实行随时打扫及时清运,做到24小时保洁,彻底杜绝了境内垃圾堆积现象。同时,落实门店三包,实行部门卫生责任区和个人卫生责任区制度,将城镇管理的具体工作,量化分解到镇直各单位、各人,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确保了镇区环境卫生,初步建立了市政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增强居民的规划意识,绿化意识,卫生意识,使居民养成适应小城镇要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使居民在参与城镇管理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为实现城镇的长期有效管理打下了基础。
第四篇:里耶镇长春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文件
里政发〔2012〕40号
龙山县里耶镇人民政府
关于成立里耶镇长春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申报
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行政村(社区)、镇直机关:
为切实加强长春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申报共走的领导,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同意成立里耶镇长春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申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里耶镇党委书记贾高顺
副组长:里耶镇镇长彭江
里耶镇人大主席吴绍波
成员:里耶镇纪检书记杨章军
里耶镇组宣统委员孙本健
里耶镇武装部长吴定海
里耶镇副镇长冉孟才
里耶镇副镇长吴泽艾
里耶镇副镇长田军
里耶镇人大副主席吴金华
里耶镇工会主席陈明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于里耶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由吴定海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田小波负责各种资料的准备和信息上报及其它各项常规工作。
里耶镇人民政府
2012年3月25日
主题词: 里耶镇调整历史文物保护领导小组通知报送:县文广新局、县民族事务局
发送:各行政村(社区)、镇直机关里耶镇人民政府党政综合办公室2012年3月20日印发
(共印50份)
第五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旅游局 省文物局关于开展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旅游局 省文物局关于开展省级文化旅游
特色名镇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
陕建发[2011]153号
各设区市规划局(建设局)、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旅游局、文物局:
为充分发掘我省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小城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拟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一批交通便捷、特色鲜明、景观文化和文物资源较为丰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作为“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扶持发展的文化旅游特色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景观资源:有一定规模或独特的、保存基本完整的自然、人文景观,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及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能够有效保护,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风貌协调统一。地方传统特色风物(包括地方戏曲、传统民间工艺、节庆活动、风味饮食等独特民俗)得到较好传承。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道路、供水、供气、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停车、电信、有线电视、互联网、防灾减灾、宾馆、金融、商业服务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要求有合理的配置和具体安排,运转正常,维护良好,满足生活生产需要。
3、特色价值:在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具有较大影响力。能够较完整真实地体现地方、民族特色、民俗风情和传统乡村特色、自然风貌。
4、市场吸引力:在周边省市美誉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市场辐射力,有观赏游憩特色并能形成一定的旅游主题。
二、申报程序
各市规划(建设)局、旅游、文物部门要共同组织县(区)级城乡建设、旅游、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申报,经各设区市规划(建设)局和旅游局、文物局初选后,联合行文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省旅游局、省文物局推荐。
三、申报材料要求
1.陕西省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申报表(见附件)。
2.申请报告(2000字以内)。概述申报镇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人口和地域规模以及社会经济等情况,并着重说明其文化遗产、传统风貌和自然风光等特色景观资源及其现状规模、空间分布和价值特色,以及规划与公共设施建设、旅游接待与综合管理等情况。相关荣誉和宣传资料可作为申请报告的附件。
3.镇总体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和规划图件。
以上申报材料第1、2项装订成册,所有申报材料按逻辑顺序制作电子文档(Word格式,刻录成光盘或U盘)。
四、申报时间
请各设区市规划(建设)局、旅游、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将初评确定的建制镇推荐名单及申报材料于2011年7月14日前分别报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
联系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 季宏升
029-***9(传真)电子邮箱:ghc@shaanxijs.gov.cn 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安斌
029-***8(传真)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李娟 029-85360090
85360093(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