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教研组实验课题方案

时间:2019-05-14 02:5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科教研组实验课题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科教研组实验课题方案》。

第一篇:理科教研组实验课题方案

理科教研组实验课题方案:

“预习——得出规律”实验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及价值

(一)研究背景

1.自主学习的召唤

自主发展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自主学习的人。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一个自主学习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自学能力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教给学生怎样寻找真理。”预习正是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到指导作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帮助学生学好理科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必然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促进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而预习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尝试。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学校必须意识到: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化的,并能够自主学习的社会公民不仅仅是义务,更是时代的责任。

2.传统理科课堂教育亟需改善

当前,初中理科课堂教学存在着两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从这两个难题中,不难发现其原因就在于教师牢牢地把握着学习的主动权,难以或者不敢下放。虽然新课改已经搞的有声有色,但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子对很多教师教学产生的影响还是不容小觑。在这种尴尬的境遇中,很多中学,如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东庐中学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并最终得出了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对这些中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他们的切入口之一就是课前预习或者课堂预习,根据本校的情况我们辩证地将这一思想加以运用,进行理科课前预习,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的更多,让教师讲的更少。

(二)研究的价值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也是课堂相互交往的前提。通过对理科课前预习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对理科产生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老师来说,也可以通过参与理科课前预习的研究,为以后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1.深入理解理科课前预习效果

本研究拟通过对初中理科学科课前预习模式的探索性研究来理解课前预习的意义;同时,本研究运用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学校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其解决,也为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完善理科课前预习模式

时下,以“预习”为突破口的课堂教学改革层出不穷。但是,很多学校在实施了预习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成功。究其原因,这些教学改革并没有吸收到那些成功学校的理念,而只是单纯地沿用了他们的做法。本研究拟深入研究成功学校的经验和理念,并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形成一个适合本校的理科课前预习模式。

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联合国《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提出,教育培养的人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预习是学生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一个尝试,重视预习实际上是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发现真理。

4.提高课堂效率

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两点:

1.完善讲学稿,逐步推进教学合一教学方法的实施

本研究在对本校讲学稿进行完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合一教学方法的尝试,逐步推进理科课前预习的实施。五山镇中心学校理科课题组对讲学稿的设计、编写、使用等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其中讲学稿是根据陶行知先生“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这一教学思想来设计的,本着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原则,开展本次理科课前预习模式的改革。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

2.新的预习流程设计与形成本研究将理科预习的时间设定在课前,意指教师讲解每次理科课程学习之前,教师和学生所做的所有相关准备,既包括课程学习之前的课外预习,也包括在课堂中教师指导下的预习。这既是现实的需要,因为通过访谈个别教师和学生,发现将预习时间设定在课程之前的课外预习可行性还不是很强,这也是对于理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性探索。预习程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也是特色之一,在预习之前,教师和学生也需要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准备,在实施课前预习之中、之后,将评价纳入,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的课前预习提供参考和经验。在预习的实施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进行了相关细化的要求和评价。

二、研究概念界定

1.理科课前预习

“预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在本次研究中,预习不仅仅指学生所进行的预习,教师也要在指导学生预习之前,进行预习,既包括讲学稿的设计,也包括对学生状况的了解及针对性的相关准备。因此,理科课前预习指教师讲解每次新课之前,教师进行的讲学稿设计和相关准备、学生对讲学稿的提前预习及对学生的预习检验、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检验、以及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进行的再次预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讲学稿,对将要进行的理科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

2.实践研究

本课题的另一个核心概念为“实践研究”,它既表明了我们研究的旨趣所在,即关注课前预习的实践;又表明了我们研究的方法,即采用实践探索的行动研究,不过于追求理论的完备性,而重在追求理科课前预习实践工作中进行模式实验,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科课前预习的实践模式。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初中理科学科课前预习”模式的实践改革和探索,有效提高理科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合乎时代发展需要的生动的、具有实效的“初中理科学科课前预习”模式。希望能通过对“初中理科学科课前预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一套能适应五山镇中心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成长规律、适应初中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

规律、满足新课程对初中生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的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初中理科学科课前预习”模式。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成功实施学科预习的学校的文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这些实施理科课前预习的核心思想和理念。从而为本校实施初中理科课前预习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支持。

2.调查研究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调查研究中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式,更真实地了解被调查者的实际状态,即初三学生及教师对当前理科课堂和对理科课前预习的基本态度,从而进行实施理科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分析。并对实施理科课前预习后的同学进行后测,为实践的进一步改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3.行动研究法。采用边应用边实验的方法,以实际应用研究为主。实验的进展按照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上升。

4.经验总结法。发现、提炼、概括实践中的成功做法和实验,形成初中理科课前预习模式,使之上升至理论的高度,为其他学科教师、其他学校提供参考和经验。

5.对比分析法。通过实施“初中理科学科课前预习”模式前后学生个体的理科成绩和理科素养及教师教学状态的对比,明确本模式实践推进工作的优劣得失。

(三)研究的内容

1.理科课前预习模式的构建——“3+2”预习模式

课前预习的主体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要进行课前预习。“3+2”预习模式中的“3”指的是教师需要做的三个环节:讲学稿的设计、课前预习指导、课后评价反思。“2”指的是学生的两次预习,一次是课外的、在讲学稿指导下的预习,第二次是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次预习。

(1)教师三环节

讲学稿的设计: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教师轮流进行讲学稿的制定,然后,进行教学组会议讨论,对讲学稿进行修改。

预习指导:在了解学生初次预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预习指导,课堂教学也随之进行相关的调整。

课后评价反思:此模式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中每一环节都可以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调整,而这需要教师的不断反思。将每位教师的反思进行整理,在教学组会议上进行讨论。

(2)学生双预习

初次预习:在讲学稿的指导下进行初次预习,并完成预习习题检验,同时针对此次预习,提出问题。留待小组讨论。

二次预习:在教师评语和小组讨论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的预习。

2.理科课前预习的教学设计

(1)讲学稿的设计

在设计讲学稿时,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活动设计、反馈练习、知识拓展、课外阅读、作业等纳入其中。既可以作为学生使用的学案,又可以作为教师使用的教案。讲学稿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要不断地向学生和老师征求意见,逐步实行讲学稿的优化。因此,讲学稿的内容也应包括学生意见、教师意见一栏。

(2)对学生讲学稿预习情况的检查

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将讲学稿收上来,并逐一进行准确及时的评阅,通过批语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和评价。而后,进行归纳总结,为课堂上的二次预习指导进行针对性的准备。

(3)针对学生情况,进行指导下的二次预习

首先,让学生根据讲学稿批语,进行小组讨论,由每小组进行组内问题解决,不能解决的以提问的方式提交给教师,教师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预习指导,学生进行二次预习。

(4)课后评价及反思

本次课结束之后,根据学生的预习、课堂表现、作业等进行教学反思。促进讲学稿的进一步优化,预习指导的针对性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初中理科课前预习模式的评价体系研究

本研究注重是否能够提高理科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合理设计的指标体系和问卷、测验来对进行理科课前预习的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来进行。并同时对教师设计的讲学稿、教师预习指导等进行形成性评价。此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实验前/后学生的学情评价:从对教师的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

(2)讲学稿的评价:主要从讲学稿的设计、内容、结构几个方面进行指标的设计。

(3)教师预习指导评价:从准备的充分程度、预习指导的针对性、预习指导效果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10_2012.12)

针对初中理科课程标准对学校理科教学工作的新要求及学校理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实验目标,提出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和领导机构。

2.文献研究阶段(2012.12-2013.3)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课前预习的理论动态和实践经验。并通过对其他成功实施学科预习的学校进行文本分析,找出这些实施理科课前预习的核心思想和理念。从而为本校实施初中理科课前预习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支持。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编制五山镇中心学校初中学生理科讲学稿实施现状问卷,在此问卷中,包含了本校初中生对于理科预习、理科课堂及讲学稿的态度、建议与期望。

3.调查研究阶段(2013.3-2013.5)

五山镇中心学校初中学生理科讲学稿实施现状调查问卷编制、分发及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4.实验阶段(2013.5---2013.9)

(1)准实验研究阶段(2013.9――2013.11)

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以理科课前预习为实验因子,实施准实验研究;撰写阶段报告、论文、案例分析等组织成员合作进行理科课前预习的实施。

(2)理科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研究(2013.11――2013.12)

根据学业成绩及平时学业表现,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异是否显著;编制、分发初中理科课前预习有效性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个别访谈,以充分了解课前预习的效果,并对初中理科课前预习的调查问卷数据予以统计分析;

5.总结报告的撰写(2013.12)

资料的整理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初稿,并对总结报告进行修改与定稿。针对实验阶段中所解决的问题,组织专项负责人对各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统计、总结,最后汇总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召开结题鉴定会和总结表彰大会。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初中理科学科课前预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2.“初中理科学科课前预习”模式系列论文。

3.编写学校“初中理科学科课前预习”模式校本讲学稿。

4.“初中理科学科课前预习”模式下师生成长发展的个案集。

六、课题研究的参考文献资料

[1] 吴建英.对学会学习的新思考—以《蒲公英》教学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语文教学2008(3)26-29.[2] 杨静.学会学习终身受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3] 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4] 奥苏贝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 范小辉.预习“八字法”[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5(8).[6] 熊永昌.主动预习式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科学教育:2008(3).[7] 黄娟.走进新课程 预习要创新[J].教坛凝华.[8] 贾会军等.组织预习培养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1999(6).[9] 陈朝蔚.自主学习的前提——课前预习[J].课堂新探索.2006(3).[10] 马丽艳等.浅谈教学活动中的“预习”[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3).[11] 穆林云.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策略[J].文教论坛:2007(13).[12] 姜元俊.“杜式”预习课的“沙化”流程设计[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13] 苗深花等.现代理科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4] 吴星等.给理科老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七、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员保障

本课题组成员具有完成本课题的调研能力,主要体现在我们拥有一个学术背景交叉宽泛、人员结构合理的课题组。课题组成员以五山镇中心学校骨干教师为主,同时聘请专家学者为理论指导。研究者具有较强的学术底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个案资料。在研究者中胡学兵老师、李群知老师具有丰富的理科教学经验,本课题组成员大部分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在课题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制度保障

按照学校课题管理的要求,课题组建立了定期活动制度。我校所制定的教科研成果奖励方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等制度则进一步为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3.经费保障

五山镇中心学校的经验、条件、氛围、设施在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对教科研高度重视,并给予课题研究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充分保证,确保课题研究成果的取得,如研讨活动费、成果奖励等,还在评比推优工作中给予优先考虑等。围绕本课题我们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①组织准备层面:2012年10月,我校拟定本课题,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初步理清思路,并就研究过程进行了协商,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

②理论准备层面:围绕本课题我们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和资料查阅工作,初步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这项研究工作完全可以按期完成。

③领导支持层面:在本课题的申报立项过程中,不断得到学校校长室、教科室和教务处的大力关心与支持。

第二篇:理科教研组

关家九年制学校2013-2014学第二学期

理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务处、教研处的领导下,继续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高效课堂实践为中心,积极稳步推进 “课内比教学”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大胆创新,转换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升全体理科综合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继续保持综合理科的强劲势头。

二、工作目标:

1、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普遍提高。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学习成绩大幅提高。

3、积极推进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探索实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形成具有理科综合组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使学生轻松学习,在兴趣中提高成绩。

5、加强理、化、生实验课的落实,力保每个学生实验都能让学生完

成,为明春的实验考核工作作好前期准备。

三、具体措施:

1、加大常规教学工作的检查,为了确保高效课堂的实施,本学期上课的教案,由教案、导学案和课件组成。作业如果以练习册为主,应做到全讲、全订正、全批改。听课笔记、业务学习笔记要按时完成。教研园地要月月坚持,本学期应以高效课堂为主题。

2、全面铺开“课内比教学”活动,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讲课,人人讲优质课。为了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各位教师的讲课应该具有一定的特色,上课应能借助班班通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同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应有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3、组织本组教师分析、钻研教材、教法。新老教师之间要充分交流学习,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经验丰富的特点,为新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多指导,促使其早日挑大梁;老教师也应向新教师学习新事物,新思路。

4、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多进行理论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会制作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在各类教育教学培训中要积极参与,并获得优良成绩。

5、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演示实验在学校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进行,着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明年春季的理化生实验考核夯实基础。

四、教学教研活动安排:

三月

1、召开教研组工作计划讨论会

2、各科任教师制定科务计划

3、初步实施“课内比教学”活动

4、教案作业的检查

四月:

1、全面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

2、“课内比教学”比赛

3、教案作业的检查

五月

1、继续推进“课内比教学”活动

2、教案作业检查

3、期中考试

六月:

1、第三次举行“课内比教学”活动

2、进一步向“高效课堂”迈进

3、教案、作业、听课笔记检查

4、期末教学作业、听课笔记检查

5、上交科务总结,总结教研组工作

6、论文、案例(或教学设计)的上交

7、做好“课内比教学”小结工作

2014年2月15日

第三篇:课题实验方案

《如何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国内外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焦点和难点问题。目前针对这一课题国内外都在开展研究探索,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如美国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目标中都增加了创新目标,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创新教育的发展。我国近几年结合中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在此课题研究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丰富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于指导各学科教学实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于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意识对于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灵活性、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又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综合。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播、掌握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才能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又关系到中学生能否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一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是科学发展观及素质教育理论、创新学习理论。围绕中学生各学科教学改革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坚持一切从中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其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学习基础等现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着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和超越,勇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使学生在不断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意识不断得到激发,创造潜能不断得到挖掘,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过程

1、研究方法:立足于目前中学生实际,提出相关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形式和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按研究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研究实验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逐步获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最终结题。

2、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自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按计划分为准备与培训、实验与研究、总结成果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与培训(自2008年7月至2008年10月)(1)组成课题小组,确定研究方向,明确分工。(2)制定详细具体一的课题研究方案。(3)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资料。

(4)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开展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与研究(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1)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在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2)课题组成员每月举行一次小型座谈会,做项目阶段性的研究分析,不断调整方案,完善过程,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实验成果,指导教学实践(自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

(1)整理加工全部教学实践材料和阶段性的成果。(2)尝试将研究理论成果推广指导教学,达到研究的目标。(3)课题组撰写经验论文。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课题组成员及其它分工为:

吴宝明

38岁

中学高级

课题总负责人 陈

30岁

中学一级

负责资料收集、打印 武

34岁

中学一级

负责教学实验

仇丽鹏

40岁

中学一级

负责组织协调、会议召集、记录

姚智鑫

34岁

中学一级

负责教学实验

2、研究经费及保障

本研究课题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所需人力、物力和经费确保及其足额到位。

第四篇:课题实验方案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实验与研究》

海丰县陶河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已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既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数学其他知识的学习: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在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特别是近几年来,我镇六年级数学毕业检测的成绩逐年下降,纵观一份毕业检测的数学试卷,单纯计算一大题就安排30分以上,第1页(共7页)

相当部分的学生得分都在15分以下。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有主观的因素(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包括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影响的因素等),我所在的陶河镇的各小学都属农村小学,近几年在我国加大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进城成风,陶河镇也在所难免,造成学校规模越来越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大不如前,农村的留守儿童也对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教师平时教学的因素。

基于以上几种原因,我们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实验与研究”这个课题。希望以此课题为突破口,跟随新课标的深化实施,我们面对21世纪的小学生,教学也要与时俱进需要,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计算教学方面应寻求创新,力求有新的突破。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然后对症下药,排除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使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互统一,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和意志。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及存在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准确率以及计算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努力营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计算课堂。在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设计情景及教研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在教师中形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教研精神。

第2页(共7页)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所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以便逐步实现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因此,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基础和年龄特征出发,投其所好,使他们主动地得到发展。

3、差异性原则。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发展上是存在差异的,要求没有差异就意味着不要求发展。我们要尊重这个差异,为学生自由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4、激励性原则。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强大的、持久的学习动力,从而以极高的热情进行学习,并积极引导他们向某一方面发展。这是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加速人才培养的关键。

5、趣味性原则。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学生对该知识感兴趣,他就学得认真,做得用心,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符合学生特点,要有趣、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如下:

1、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习惯影响的分析研究。

第3页(共7页)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自身生理、家庭和社会等因素。

2、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熟悉各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寻找能够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3.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

探索在新课程标准下以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指导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深入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实地调查,寻找错误的原因。

2、文献研究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例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借鉴价值的先进经验,宣传推广,为提高计算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帮助。

4、行动研究法: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在调研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研究对策;开展教学研究课比赛,给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第4页(共7页)

5、经验总结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总结、分析课题研究的经验,形成课题研究论文(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实录计算教学实验课堂教学案例,依照新课程理论对案例进行剖析。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自觉检查验算和独立纠正错误的良好习惯。

3、开展教学研究反思和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教师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积累教学成功的案例。

4、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实验周期为一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主要组织理论学习,确立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制订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课题研究和实验过程。

1、深入了解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其计算能力差的根源。

2、召开研讨会,对学生存在的计算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

3、开展实验课,邀请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吕崇平老师等专家指导。

第5页(共7页)

4、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课题实践活动,实验现状分析调查,进行实验操作,反复进行探究活动操作,积累资料。

5、召开经验交流会,进行阶段性的成果总结,将优秀课例、教案、论文。

第三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及撰写实验报告、心得体会、论文。课题组写出全程报告和收集有关数据、教案、课例、体会、论文向上汇报,注重“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过程。

七、课题研究达到的预期成果

1、教师探索“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教学模式的论文2-4篇,分段总结并努力将成果发表于各级报刊上。

2、开展现场教学活动,请专家、同仁指导,写出优秀课例及教案。

3、分阶段形成阶段实验报告和终期实验报告,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

4、请有关科研单位对课题进行结题评估,并把教学经验推广。

八、课题组织机构及其分工

1、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林少粒 副组长:陈鸿标 陈可亲 成员:黄伟庆 刘克引 邓怀强

2、课题实验工作指导

吕崇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源德(海丰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3、课题研究负责人:陈鸿标(组织课题组实验教师开展理论学习;组织开展课题实验研究;组织课题组做好阶段小结及各阶段性评价;组织实验教师撰写论文、案例,总结经验,撰写实验报告)。

第6页(共7页)

4、课题研究成员:陈鸿标、邓怀强、黄杰锦、刘克东、刘克专、刘惠雪、吕伟成、李赛贤(认真学习课题相关的理论;做好学情调查、分析;开展实验研究;做好各阶段的实验小结,撰写案例、论文)。

九、课题研究实验经费

本课题估计需要的经费不多,由主持人所在的学校自筹。

海丰县陶河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2012年10月30日

第7页(共7页)

第五篇:课题:中学理科实验考试评价研究

课题:中学理科实验考试评价研究

项目:

(一)、项目研究的意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已有的主要著作、论文、研究报告及对各种代表性观点的评述)

(三)、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及主要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调研计划。

(五)、项目组的前期研究基础,对项目研究的学术支撑。

(六)、项目研究进度及计划完成时间。

(七)、研究成果的形式,完成时间及使用去向(包括中期研究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

(八)、项目组已承担的项目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佐证材料。

我国初中物理新课程倡导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过程与方法的评价。然而,已有实践研究表明,无论是在课改区还是在非课改区,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都是不容乐观的。而当前初中会考中的实验操作考试,亦由于缺乏全省统一组织而未能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甩。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全省统一组织的大规模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方案,并对实验操作考试方案的可行性及相关问题开展实证性研究,以期通过评价引导与促进初中师生更多地参与实验活动。首先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物理实验能力测量和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对于目前适于考查实验能力的四种评价方式:观察法、多媒体考察法、纸笔测验和工作单评价中,只有工作单评价方式兼具真实性、成本小、便于组织的优点,较适合于当前我国各地中学现状。国际上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规模科学教育成就评价研究(简称SISS、TIMSS)以及英国GCE物理考试中的实验考查单元都采用了工作单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且皆为大规模统一考试,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由于SISS和TIMSS之间、英国07和09年GCE物理考试大纲之间在时间上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际科学能力评价的趋势,因此,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从实验操作考试的考试目标、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等各方面对它们分别进行纵向比较,同时对试题及评分标准进行了分析,为我国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方案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国际物理(科学)实验操作考试的经验和我国当前各地中考方案,依据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理论,结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我国各地初中现状,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设想方案,并分别从考试目的、考试的组织方式、考试的评价方式、行为目标、考试内容、实验考核设备、考试细目表、考试题型、考试样题、评分标准、题库的开发、成绩的评定以及选拔方式等方面予以了详细阐述与探讨,并在多轮师生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正。为检验考试方案的可行性,相继开展了五项实践研究: 第一项实践研究是以调查的形式检验初中实验操作考试设想方案的可行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征求各地物理教师对考试方案的意见与建议。数据表明,设想方案中关于考试时间、考试形式、考试的组织、考试成绩的评定、录取方法等系列细节方案,均得到了各被试群体超过半数的肯定与支持。第二项实践研究是检验笔试考试和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实验考试间的可交换性。在华南师大物理教育专业《普通物理实验课》的期末考试中,笔试与基于工作单评价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对116名学生进行实验考核。统计结果表明,三道实验操作题成绩与笔试成绩相关性不显著,说明笔试与工作单评价方式下的操作考试不具可交换性。第三项实践研究是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实验操作考试命题的可行性研究。以华南师大物理教育专业四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初中实验操作考试个案研究,探索如何把握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的题型、题量、难度、题目表述方式、评分标准等各命题要求,为大规模实施实验操作考试奠定基础。第四项实践研究是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实验操作考试实施可行性研究。以华南师大07级理科综合1班(高考高分录取班)和07级物理教育1A班(高考普通录取班)共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要求其连续参加两场不同考卷的实验操作考试。研究表明,严格制定的评分标准取得了较高的评分者信度;两份难度具有一定差异的实验考卷,利用等值公式进行分数转换后呈显著相关,且差异不显著,为考试方案中多份考卷同时实施提供了较好的实证支持。同时进行的录像观察法和等效现场观察法研究表明,工作单评价方式与现场观察法具有较高的可交换性,相对录像观察法而言更适于大规模考试。而该次考试后对考生的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考生对该次实验操作考试是持肯定态度的。第五项实践研究是进一步检验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实验操作考试在中学实施的可行性。以深圳市两间普通高中93位高二物理X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小规模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研究表明,当前高中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不容乐观,有必要实行相应的操作考试予以促进;另一方面,只要命题合理,基于工作单评价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能够区分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具备一定的选拔性,且各地中学已有的实验仪器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上满足考试方案要求。上述五项实践研究的结论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工作单评价的高中实验操作考试设想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的,并获得了各地师生较高的肯定与支持。最后,分析了本研究所存在的局限与不足,并对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实验操作考试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展望: 1,设计基于工作单评价的高中会考实验操作考试方案作为过渡方案; 2,设计相应的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方案; 3,设计相应的适用于初中的基于工作单评价的实验操作考试方案; 4,开发配套实验操作考试仪器; 5,尝试实行实验操作考试考证制度。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测试评价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实验由此拉开了序幕。《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做实验是学习科学最有效得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的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实验教学在初中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对综合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成立了由教研组专职教研员为组长,各学科组带头人为副组长,科学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核心小组”。为了提高学校对物理学科的重视,每学期结束后进行期末质量监测,到目前为止已经测试了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测试经验。同时各级科组成员对各班学生进行“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测试”,把纸质测试与实验操作测试有机结合,作为评价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依据,并且在实验操作测试的基础上,在笔试试卷里加入实验操作测试题,如“影响摆快慢因素的研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食盐计划地撰写,从问题的提出、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2003年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物理学科教材实验研究”子课题:新教材典型课例的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实验基地学校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对录制研究分析的60余节典型课例进行分析,各科组成员通过数据分析,课堂观察,最终形成共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亟待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科学素养的形成。我们对教科版教材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进行统计,发现初中学生分组实验 203个,教师演示实验61个,所以寻找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分组实验的有效性,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课题组组长有幸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验活动与实践能力研究测试培训工作。各科组对我校进行了为期8天,270名样本个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初中理科实验操作测试”从测试结果分析: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容乐观,对常用的实验仪器的使用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实验的设计能力不足,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初中物理实验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但测试结果后的分析,使课题组成员对初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课题组成员由此决定:要对我校八年级、九年级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进行测试评价,找出制约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的策略和方法。

(二)成因分析

1.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测试评价不规范。学校、教师、教学研究部门没有制定学生实验能力测试评价标准,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比较科学规范,是本课题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中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动员课题实验学校和教师及课题组核心成员研制形成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测试手册。

2.学校实验仪器配备达不到规定要求。根据中小学仪器配备标准,部分学校仪器配备不达标或在实验的过程中损坏没有及时补充。

3.教师专业素质不过关,不能科学、规范指导学生实验。我校是农村学校,大都是兼职教师,由于有些科目教学的内容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如若任课教师不及时补充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很难开展实验教学,在听课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初中理科常用的教学仪器使用不规范甚至不会使用,如“显微镜”“托盘天平”等基本实验仪器使用不规范,造成指导学生使用这些仪器的不规范。

4.学校不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与培养。部分学校对科学学科及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科学科学计划得不到落实,出现其它学科挪用或挤占课时。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1.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学生实验能力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

2.对全校理科仪器设备进行调查,确定是否达到教育厅仪器配备标准,建议学校更新、填补教学器材。

3.有针对性开展常用仪器介绍、使用和维护培训,提高科学教师规范使用仪器设备的能力。

4.对教科版教材进行研究,归纳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内容,根据听课、调研制定操作标准,下发学校试用。

5.归纳提炼出影响和初中理科学生实验能力方法和策略。

6、研究制定符合我校理科教师实际的方法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对初中理科实验能力进行科学、规范评价,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中学生理科实验能力。

三、研究的过程

(一)基本的研究思路

1、准备阶段(2010.08——2010.12)(1)学习相关初中物理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理论书籍,查找、积累资料,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进行课题方案的撰写,讨论课题的实施目标和计划。

(2)确定学校的课题实验。

(3)确定课题组成员及根据研究专长进行研究分工。课题组组长:aaa

任务:整体规划课题的事实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及组织课题开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专业指导。

课题组成员:aaaa

aaaa

aaaa 任务:负责八年级课题研究和学校课题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撰写课题研究计划,及课题阶段性总结,负责学生实验能力测试与数据统计分析。小组成员:aaaaa

任务:负责九年级学校课题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进行学生实验能力测试与数据的汇总。

小组成员:aaaaa

bbbbb

cccc aaaa(bbbb 教师,多次参加

学科国家级培训,中学物理

级教师)

任务: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知识支持,审阅科学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负责

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测试及数据汇总。小组成员:aaaa

bbbbb

ccccc 建立健全实验的组织系统,形成全校课题组三级一体的组织机构,包括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核心组成员、课题实验研究专家指导,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实验工作的自身评价与监控。

2、实施阶段(2011.1——2013.6)

(1)设计调查问卷,分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进行问卷调查并和理科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就初中学生实验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存在问题进行前期调研。与学校商议确定研究课题。

(2)对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进行调查,与省教育厅仪器配备标准进行对照,建议学校补充科学实验器材。

(3)制定学生实验能力测试试卷及评分标准,进行测试并修改测试卷和评分标准。选定样本班级进行测试并分析整理测试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撰写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实验测试报告,对教师科学教学提出改进建议。(4)根据测试结果和听课、调研诊断出制约学生理科实验能力提高的因素,课题组成员根据对初中理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涉及到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难点,制定实验操作规程,供全校理科教师使用。

3、总结阶段(2013.7——2013.9):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组织教学研讨,了解区内外相关课题的最新动态,及时交流、借鉴。完成各项课题的研究任务,撰写实验结题报告,确定今后进一步研究实验的方向和重点。对整个实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验收,形成研究成果,实施推广。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深入实验课堂和教师、学生一起研究探讨影响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的因素,制定学生理科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到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召开课题研讨会,根据测试结果,研究制定提高学生理科实验能力策略,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实验课题听课调研,对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进行分析,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反复修改,汇集成册供全校实行。

调查法:采用向老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问研讨等方式,搜集关于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的相关资料,全面、客观、为课题的实践研究做充分的依据,以便分析、改进研究工作。

观察法:确定观察对象,制定观察目标,观察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实际操作情况,并加以分析得出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个案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选取(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对同一操作实验,不同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所反映出的水平进行个案分析研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学生理科实验能力测试评鉴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梳理,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找出国内外比较成功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测试评价过程性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成功经验。同时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思路。

四、预期的研究结果

1、制定较为科学的学生实验能力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手册。

2、对教科版教材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数量和实验名称进行梳理,制定学生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目录下发全市各学校。

3、对测试中反映出的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根据不同年级实验情况制定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规程,供教师和学生应用。

4、分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撰写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测试与评价测试报告,分析影响学生理科实验能力提高因素,制定改进意见和建议。

5、课题阶段成果报告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下载理科教研组实验课题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科教研组实验课题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科教研组计划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刘毅 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工作就要结束了,理科组的每位教师都是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忙于期未的收尾工作。理科组在教务处的安排下,每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

    理科教研组计划

    理科教研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校长室、教导处领导下,以学校总体教学工作为指导,贯彻落实教导处工作计划。以教学管理常规落实为基础,以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

    理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理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理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1 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和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坚持全体学生的......

    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1 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工作就要结束了,理科组的每位教师都是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忙于期未的收尾工作。理科组在教务处的安排下,每位老......

    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

    军大坪九校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教导处的工作安排,结合理科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实际,确定了本学期教研工作思路为: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

    理科教研组总结

    初中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工作就要结束了,中学理科组的每位教师都是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忙于期未的收尾工作。现将中学理科组一学期的工作做个简单小结:......

    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胡红星 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教导处的工作安排,结合理科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实际,确定了本学期教研工作思路为: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