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精选)

时间:2019-05-14 02:3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精选)》。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精选)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

余府发〔2010〕11号颁布日期:2010-04-01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规范工业园区企业用地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08〕15号)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就我市工业园区用地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用地领导,严把入园项目关

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分别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国土、环保、规划、建设、财政、经贸、招商、监察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工业园区投资项目联审领导小组。在项目落户工业园区前,由项目联审领导小组对项目实行联审,坚持按照“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要求,严把项目入园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技术落后及国家禁止类或限制类企业入园,引导产业集聚,以集中促集约发展。

二、严格用地标准,提高用地要求

㈠严把 “投资”关。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项目投资强度必须在150万元/亩以上,总投资额必须在5000万元以上;分宜城西工业园区内的项目投资强度必须在60万元/亩以上,项目总投资额必须在3000万元以上;良山工业平台的项目投资强度必须在80万元/亩以上,项目总投资额必须在3000万元以上(其他工业平台参照执行)。低于以上标准的工业项目一般不单独供地。

㈡严把“面积”关。用地面积小于20亩的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企业可采取租(购买)标准厂房的形式获取生产经营场所。

㈢严把“规划”关。按照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和《江西省建设用地指标》相关规定,入驻企业项目的容积率不低于0.6,建筑系数不低于30%,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比例不高于7%。

㈣严把“税收”贡献率关。项目达产后,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项目年税收必须在5万元/亩以上,分宜城西工业园区和良山工业平台内的项目税收必须在4万元/亩以上。

发改、国土、环保、规划、建设、财政、经贸、招商、监察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把好入园项目的投资、面积、规划、税收贡献率关。

三、严格用地管理,落实供应政策

㈠严格执行用地目录和标准。认真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中规定,对禁止、限制类的投资项目要禁止和限制供地。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同时严格项目准入,合同中要严格约定开工、竣工、建设、投产时间、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等内容。

㈡严格控制项目供地规模,大型工业项目实行分期供地制度。工业项目单宗供地面积原则上不超过100亩,大型工业项目确需100亩以上用地的,实行统一规划、分期供地,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总额实际到位情况,决定是否供应后期预留地。

㈢严格控制工业项目改变土地用途。工业用地改为经营性用地,必须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国土部门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向社会进行公开出让。

㈣优先保障 “三高三低”项目用地。加强园区投资项目的筛选,用地重点向“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项目倾斜。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对发展前景好、无环境污染、占地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尤其是支柱产业,优先保证项目所需的土地供应。

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㈠严格执行规划引导土地集约利用。在符合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安排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原则上新能源产业项目落户在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钢铁产业项目落户在良山镇,新材料产业落户在分宜县。

㈡大力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凡适合建造多层标准厂房的行业,如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必须建造二层以上的多层厂房。企业兴建二层标准厂房的,按工业用地土地成交价款扣除土地出让成本、费用和廉租住房资金后50%拨付工业园区用于该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三层及三层以上标准厂房的,按工业用地土地成交价款扣除土地出让成本、费用和廉租住房资金后75%拨付工业园区用于该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其他行业除生产安全、工艺流程上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一般不得建造单层厂房。

㈢大力实施“零地技改”。原已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鼓励企业改(扩)建多层厂房或实施厂房改造加层来增资扩股、扩大生产。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㈣积极引导企业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各级政府要引导和鼓励企业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降低土地取得成本。

五、加强批后监管,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

㈠建立工业用地动态监测监管制度。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园区主管部门依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内容,对园区的工业项目用地进行动态巡查,未按期开工、竣工的,督促限期开工、竣工。每年6月底和12月底,由园区企业投资项目联审成员单位对园区工业用地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需要依法依规处理的,应严肃查处。

㈡建立工业项目招商合同联审制度。在签订招商合同前,由园区企业投资项目联审成员对招商合同内容进行联审,确保招商合同中的内容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

㈢建立工业项目用地竣工验收制度。由园区企业投资项目联审成员组成园区企业工业项目竣工验收领导小组,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的投资强度、投资总额、建筑系数、容积率等内容进行项目竣工验收,未通过竣工验收的,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进行处理。

㈣盘活存量土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对供而未用的工业项目用地,闲置满一年未满两年的,按土地成交价款的20%缴纳土地闲置费,闲置满二年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对用而未尽的工业项目用地,通过与园区企业协商,根据《招商合同》核定其实际投资额,按比例核减用地,并按实际供地价予以收回;对停产半停产、低效益的工业项目,采取协议转让、厂内嫁接自主招商等措施,盘活使用。对不转让、不嫁接的项目,依法收回土地,重新进行配置。

㈤建立供地率考核制度。实行全市新增建设用地供地率考核机制,对工业园区内本年度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供应量低于该年度已批准总量50%的,前一年度供应量低于该年度已批准总量80%的,相应扣减下一年度建设用地指标;情节严重的,暂停该地区建设用地审批。

㈥建立税收贡献率、投资强度评价制度。项目达产后,其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率低于本意见规定的,企业因享受政府优惠政策而少交的有关费用应予以补缴;由政府奖励给企业的有关费用应予以收回。

㈦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国土部门要建立企业闲置土地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部门应根据国土部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工业园区项目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投资总额不足四分之一的企业要审慎贷款。

六、本意见自2010年4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九条对策节约工业园区集约用地

当前,各地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以下统称为工业园区)可谓是“遍地开花”,蓬勃发展,但节约集约用地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从规划上来说,有的用地布局较为松散,造成用地不连片,难于引进大的项目;从供应上来说,前期开发土地出让的速度很快,中后期土地保障能力在飞速发展进程中受限;从产业用地结构上来说,第二、三产业比例失调;从空间格局上来说,建成区、在建区、未建设区由于开发时序、自然条件、历史沿革、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差异和综合作用,打破了用地的空间连接性;从开发程度上来说,有的“开而不发”,有的“开而慢发”,有的“开而低发”;从发展动能上来说,新常态下用地政策日益趋紧,企业用地用工生产成本增加,建设投资动能不足。因此,要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的节约集约用地问题,力求多措并举,务求解决实际问题。

一、科学修订规划方案

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指导行动的目标与方向。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化与科学化,离不开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相关规划作指导。在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上既要考虑其特殊性、现时性,又要达到科学性和预见性的要求,从而达到节约集约用地的目的。俗话说“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功能分区要及时调整,进行功能整合,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探索“多规合一”,减少各部门在用地政策上存在的差异量,要提前沟通交通、水利、能源等用地大户,科学规划精确计算,从源头控制用地规模量增加。同时要引入“互联网 ”,利用大数据,定期开展土地利用水平评估工作,寻找问题研究对策,为后续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情况,为今后扩区发展的升级审核、动态监测及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适时调适用地结构比例

工业园区要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前景重新进行地块划分,确定各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与规模,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进行工业与农业、生产与生活土地的调整和组合。并力求土地规划与空间规划联动互补。要大力整理农村农业用地。为工业园区的建设尽可能多腾出空地来。要大力推广新农村建设,实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实施区域农民集中居住,拆除影响区域发展的农村居民点。改善广大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节约集约工业园区的建设用地;推进城乡统筹规划的同时能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彻底解决历史长期积淀的农村宅基地一户多宅、违法建设等问题。

三、清查处理闲置土地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特别是工业园区可供量紧缺,价值昂贵,坚决不能让一寸土地闲置浪费。要改变入驻企业在土地利用上自行其是、开发时序与地带相互错位,占地不用与无地可用并存的状况。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区内的土地利用状态、缴费情况、闲置状况与原因等进行全面的摸底清查,再在清查的基础上对闲置的土地进行性质的分类认定。最后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理。在当前土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应实行多渠道收回闲置土地、严格动态管理土地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建立储备利用机制

一方面要盘活和科学利用现有的空地,另一方面要重视闲置土地以及低效利用土地的回收利用工作。建立完善土地的二级市场和土地储备机制,对于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减少投资强度、建设容积率低的项目用地,以及超过建设时限未动工的项目用地,工业园区应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收回,并进行二次出让。对于其它要求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地块,工业园区可进场收购,用于下一轮开发用地。这种土地储备制度将为开发区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积极帮助。

五、严格土地出让标准

将工业用地开发准入标准进行提升,严格执行国家《限制供地目录》、《禁止供地目录》,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限制性产业项目要严格控制用地,对禁止性产业项目要停止供地。严格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在建设项目审批、项目用地预审和供地审查时,依据规定的行业、产业用地控制指标及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坚持项目供地量与项目投资额、产出效益等指标挂钩。同时,坚持对项目用地实行供地量与建筑密度、容积率挂钩,在规划设计上明确项目用地建筑密度及容积率的下限,防止多占少用,浪费土地资源。

六、灵活土地供应方式

引入市场运行机制,改革土地的出让方式,对生产经营性项目一律采取有偿出让方式供给土地。对原先通过划拔方式取得用地的企业,应逐步通过增补地价或土地年租制的方式,使其用地逐步走上有偿使用的正规轨道。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租赁等供应制度。实践表明,工业用地年租制在工业用地的优化配置中已发挥重要作用。其最大的优越性在于租赁方式拥有更大的灵活性,相对于土地固定上线年限出让而言,能便于及时地将夕阳产业淘汰,以空出土地引进朝阳产业,从而达到集约利用和科学高效利用土地的目的。采取“政企合作”建设模式,即工业园区根据投资商提出建筑要求,设计、施工厂房及附属实施。此种方式虽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但能较好地避免厂房和土地闲置。

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规模大、高产出、高技术、低能耗、无污染的项目建设用地。对低科技含量项目或污染项目坚决不予引进,并要逐步清理以往进园的“两高一低”项目。要注意物流、堆场、驾校、半露天市场等占(用)地面广、量大(如摊大饼式)项目的控制与整合,努力向现代化、立体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还要大力整治工业园区内的违法建设用地,进一步规范用地秩序,以促进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和健康发展。

八、深化“三旧改造” “三旧改造”必须符合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纳入“三旧改造”总体规划、工作计划,科学制订改造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公开出让融资实施改造、滚动开发实施改造、人居环境整治促进改造”等实施方式,形成政府主导改造和土地法定权属人自行改造相结合的模式,推动“三旧改造”向纵深发展。

给予“三旧改造”更多的政策激励措施。工业用地在符合城乡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可出台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等优惠政策。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三旧改造”,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金开展“三旧改造”。政府组织实施的“三旧改造”项目,在拆迁阶段可通过招标方式引入企业承担拆迁工作,拆迁费用和合理利润可以作为征地拆迁补偿成本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支付;也可在确定开发建设的前提下,由政府将拆迁及拟改造土地的使用权一并通过公开交易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人。

九、落实“耕保制度”

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至少带来二大利好:一是能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通过村庄搬迁,旧村址全部复垦为有效耕地,并建成规模优质良田,这对耕地后备资源严重缺乏的我市来说,是保护耕地红线的一项重要举措。二是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相对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状况,实行农村土地整理,可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建集中安置小区,可节约大量的建设用地。

要严格划定“三条红线”。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深入谋划,科学布局,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建设红线、城市拓展边界红线,坚决防止城市新区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同时要认真做好各类论证工作,科学归并零散基本农田,使之集中连片,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又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准确把握各类设施农用地内涵,做好设施农用地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坚决减少非粮生产,防止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不得随意调整,除了法律规定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一些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移办的,其他任何建设都不得占用。城市建设要跳出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实现组团式、串联式发展,不得侵占基本农田搞新区,也不得以各种园区开发经营为名,来非法圈地占用基本农田。坚决杜绝打着设施农业的幌子,变相建休闲娱乐度假设施等等,搞耕地的非农业化。

第三篇:节约集约用地

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第四篇:节约集约用地

江阴市节约集约用地十八法

发布日期:2011-10-25 17:19:34 浏览数:242

字号:〖大 中 小〗

一个钟灵毓秀的江南小城,书写着波澜壮阔的宏伟长卷。

江苏江阴,一个面积仅有988平方公里县级市,2009年却完成17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出超过1.7亿元,连续八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名列榜首。

近十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倍,9家企业销售超百亿,11家企业挤身“中国企业500强”,14家企业挤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8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江阴人以超乎寻常的创意之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隔江借地:跨区域联办经济园区

进入21世纪,江阴市的35公里长江岸线开发接近饱和,而一江之隔的靖江,尚有39公里的长江岸线有待开发。敢为人先的江阴人,把拓展用地空间的眼光投向了长江对岸。

2003年2月,在省、市领导的支持下,分属无锡和泰州的江阴市和靖江市签署协议,由江阴出资90%,靖江出资10%,在靖江建立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2003年8月,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首期面积8.6平方公里的靖江园区正式破土动工。

江阴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20多家重点企业当年落户靖江。2004年,阳光、双良、申达等14家江阴上市公司在靖江的投资总额超过了2亿美元;2005年,靖江园区新批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23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4个,完成总投资10.5亿美元,协议注册外资3.62亿美元,基本形成了以工业气体、焦化、特种冶金、机械零部件、整车装备和造船为主体的产业链。2010年,园区可实现工商销售收入500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

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在视察靖江园区后作出批示:靖江园区给予江阴新的发展空间,新的创新平台,江阴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空间和平台。

江阴的创新之举在全省引起较大反响,各地纷纷学习效仿。目前,江苏省已有20多个跨区域联办的经济园区。

点评:当资源在更大范围组合的时候,必须突破旧体制的束缚。经济发达地区如何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发展难题?如何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江阴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到政区外去寻找投资空间。

集中生地:推进土地利用“三集中”

从2001年开始,江阴市开始推行“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的“三集中”发展思路,努力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营造经济发展新高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阴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一度形成“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工业布局,造成土地资源浪费。2001年,江阴以沿江开发为契机,大力推进工业园区集中,全面提升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沿江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定位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重化工产业为主体的新型国际制造业基地。在进区项目用地审批中,开发区坚持规划龙头,突出产业特色,大力发展IT、能源、钢铁、化工、新材料等临江优势产业,目前沿江地区已初步形成5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与沿江开发相呼应,全市各乡镇工业园区在建设中不是盲目求大,而是求专求精,建设一业为主的特色工业园区,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二是引导农民向城镇小区集中,营造现代人居新环境。江阴先后出台了《江阴市城市规划区农民房屋拆迁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对农民拆迁安置公寓房统一规划,集中居住,彻底改变农村“独门独院”的传统居住方式,节省出了大量居住用地。同时,把全市28个镇撤并为17个镇和街道,524个行政村撤并为253个村和社区,为镇向城集聚、村向镇集聚、居民向城镇集聚创造了条件。新桥镇通过规划,将全镇19.3平方公里建成工业、生态农业和商贸居住三大功能区。目前,全镇建成了10个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的农民住宅小区,农民集中居住率达80%。农民集中居住区后,全镇农民住宅面积由0.72亩下降到0.25亩,平均每户节约土地0.47亩。

三是实施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营造现代农业新优势。在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江阴把加快建设各类农业园区、生态园区、休闲观光园区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规划,逐步推进。以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带动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规模化基地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璜土果蔬、青阳家禽、祝塘奶牛、新桥苗木4个特色专业镇,13个特色专业村,3个出口创汇基地,4个农业示范园区以及十大集约化产业基地。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瘦肉型猪、奶业、优质家禽、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优质水果等八大主导产业。

点评:集中是把金钥匙。当新的发展任务提出用地要求时,江阴的选择是着力调整已利用土地的格局,积极引导“三集中”,不仅有效缓解了发展与用地的矛盾,而且使发展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工业发挥出更强的集聚效应,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有限的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恒久的保障能力。

“三强”盘地: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

2006年以来,江阴以“三强”举措,进一步加大盘活存量土地的力度,取得了调整使用一批土地、依法收回一批土地、推动新上一批项目的良好效果。

一是强势分割。江阴在政府与企业签订的投资协议中明确载明投资强度、产出标准、开竣工时间等要求;在出让合同和划拨土地决定书中也明确了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土地使用条件,并明确了相关违约责任,保留了政府对批而未用的土地进行分割的权力。2007年,江阴市临港新城的江苏准提机械有限公司,因资金和经济诉讼问题,导致300亩土地闲置未用,临港新城管委会将该宗土地强势分割给了11个急需用地项目。

二是强力征收。对被认定的闲置土地,如该宗土地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则按每年每亩5000元征收土地闲置费;如该宗土地是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则工业用地每年按土地出让金的15%计征土地闲置费,经营性用地和其他用地每年按土地出让金的10%计征土地闲置费。将已动工开发建设面积虽然超过应开发建设面积1/3,但未达到4/5的,或者已动工开发建设面积虽然超过应开发建设面积4/5,但绝对空闲面积超过15亩以上的土地界定为未充分利用土地。对未充分利用土地,参照法定闲置土地的要求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从而突破了大量的未充分利用土地难以收取闲置费的障碍。

三是强制收回。对闲置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土地,江阴市委、市政府坚持原则,排除干扰坚决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进行配置使用。如:石庄办事处辖区内的外资企业亿诺生化有限公司,由于资金不到位、项目不落实,在责成限期开发无效的情况下,江阴于2007年6月依法收回了该宗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用地面积达500亩。

“三强”举措的实施,既严肃了土地管理法规,又缓解了用地压力,成为江阴破难题、保发展、促节约的一大亮点,被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评为管理创新奖。

点评:“三强”盘地,其实就是对闲置土地进行处置,方法并不新鲜,只是江阴的力度更大、效果更好。土地闲置并不可怕,因为市场经济就是生生灭灭,闲了再用起来就是了。怕的是一边闲置不用,一边又去占用新地,里里外外都是浪费。

门槛限地:政策引导节约集约用地

自2004年以来,江阴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文件,以政策为引导,提高用地门槛,保障江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江阴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工作的意见》,规定企业内部的行政办公等辅助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面积的10%;对投资额小于1000万元的的工业项目,原则上要求进标准厂房;市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每亩土地的实际投入一般不低于250万元,镇工业集中区工业项目用地,每亩土地的实际投入一般不得低于200万元。

2006年,江阴出台《关于严格土地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了用地门槛,规定对达不到江阴市集约利用土地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供地;投资2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企业内部的行政办公等辅助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2007年,江阴出台《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办法》,规定生产性工业用地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应达到300万元以上,工业集中区亩均投资强度应达到200万元以上,用地规模在10亩以下或总投资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一般不单独供地,一律入驻多层标准厂房。工业用地绿化率不得超过15%,新建厂区的容积率一般应大于0.8,建筑密度一般应大于50%。

2010年,江阴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规定省级开发区与镇(街道)工业集中区亩均投资强度和亩均产出必须分别达到390万元、260万元以上和500万元、400万元以上;总投资3000万元以下、工地规模15亩以下的新增工业项目不单独供地。

点评:门槛限地,就是用政策来抬高用地门槛。江阴几次抬高用地门槛,是因为江阴的土地实在太珍贵了,只能让那些少占地、多投入、高产出的项目进来,而不能来者不拒。

论证核地:超百亩用地专家质询论证

2010年,江阴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对用地面积超过100亩的工业建设项目,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会同市发改、经信、商务、环保、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论证后确定供地计划。

在项目用地论证中,各职能部门和各位专家在对企业投资强度、生产规模等进行详细分析和精确计算,帮助投资方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核减用地。文件出台后,已先后对3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专家咨询论证,共核减项目用地510亩。

通过实行项目用地专家咨询论证,一是大大提高了建设用地审批效率;二是节省了用地指标,为安排更多项目腾出了空间;三是不仅满足了投资方的用地需求,还给他们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用地单位都很满意,没有一家企业因专家论证而撤销投资。

点评:其实,衡量一个企业的大和小、强和弱,不是看铺的摊子大小,而是要看产出。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产出越大、效益越好,就越能说明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

差别定地:按产业定价、按园区定价

在土地产权明晰的条件下,地租和土地价格是调节土地在各个行业和用途之间资源配置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工具,也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有力杠杆。按照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和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的精神,结合江阴实际市情,2010年,江阴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了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差别定价机制。

一是实行按产业定价。对列入现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江阴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项目,公开出让底价可以在市场评估的前提下适当下浮,其中对项目投资大、产业层次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影响小的工业项目,公开出让底价可以按国家发布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确定。其他工业项目一律以市场评估价为底价进行公开出让。

二是探索按园区定价。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按照园区特色和区位,确定各类园区相对统一的用地基准价格,用价格杠杆显化区位地价,促进工业行业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提升产业集聚程度。

点评:这项政策刚刚实行,作用还不太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创新之举必将对江阴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次用地:鼓励企业提高用地效率

在江阴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文件中,都明确了对存量工业用地使用的优惠政策。比如:对于企业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位于夏港街道的江阴市精成数控有限公司,受这一政策的启发,于2009年通过科学论证、技术创新、合理布局,拆除原有的一层旧厂房,建起了五层标准厂房。在未增加用地面积的情况下,该公司建筑面积从原来的1万平方米,增加至目前的2.2万平方米,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该企业还计划于2011年将厂区内近3亩地的绿化用地拆除,再次建造3至5层生产用房,并将绿化搬至房顶,在不新增用地面积的前提下,生产厂房增加至3万平方米。

点评:鼓励企业在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对原有土地进行二次利用,企业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既解决了生产用地,又节约了用地成本。想方设法让企业立足现有土地谋发展,可以说是节约集约用地的一个方向。江阴乡镇企业发达,许多在上世纪80年代拿到土地的企业,手里都或多或少有着存量土地,或利用不太充分。把这些土地盘活了,就是下好了保障发展的一步绝妙好棋。

分期供地:杜绝假借项目圈占土地

江阴强化对建设项目的审查,坚决杜绝假借项目圈占土地的现象,对企业的新增用地需求,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对一些分期实施的大型项目,江阴按照整体规划、总量控制、分期供地、限期开发的原则,按照其实际到账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确定供地数量。

江阴市吉鑫风能科技股份公司于2009年年初提出了265.16亩的用地需求,江阴国土部门通过详细地考察和周密的论证,最终在2009年4月、9月和2010年2月和6月分四期对企业进行了供地。江阴贝卡尔特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于2008年提出了349.97亩的用地需求,江阴国土部门根据其资金到账情况,分别在2008年8月和2010年的6月及8月分三期对其进行了供地。

同时,对企业申请增资扩建用地的,江阴国土部门要求必须优先使用已有建设用地,并将已有的土地与新申请用地数量一并核算用地指标。对同一企业有多处土地,部分土地尚未落实项目投资建设的,或已批土地尚未建设的,不再安排新的用地。

点评:项目到底需要多少地、每一阶段土地建设利用得怎样、如何防止假借项目圈占土地,江阴分期供地是一个应对的好办法。按照企业实际到账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确定供地数量,大手大脚用地、违法违规用地就没了市场。

合并省地:拆迁企业集中安置

南闸街道是江阴的南大门,为打造江阴城市“南花园”,江阴启动了老镇区改造工程。街道镇区北部,北新街两侧,是原南闸镇办企业的密集区域,农机站、供销社、食品站等30多家老企业都集中在这里。低矮陈旧的厂房占居着南闸的北大门,且土地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借着镇区改造这一契机,按照新的规划,南闸把北大门的老企业进行拆迁,集中安置到街道工业集中区内。

搬迁过程中,南闸街道对涉及的国有土地全部进行回购,对涉及的企业则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安置。除少数企业选择货币补偿和货币安置外,大部分企业都接受了集中安置。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被安置到街道工业集中区,建起了标准厂房,有的还共用了办公大楼、职工宿舍和食堂,与原来相比,节省了近一半的土地。

点评:老镇区改造,是许多城市都会碰到的问题。江阴南闸街道在老镇区改造工程中,特别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压缩工业用地数量,提高用地效率,整个镇区改造涉及30多家企业搬迁,没有新增一分建设用地,而且工业集中区内有些土地和厂房原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现在因搬迁企业的进驻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回头”找地:低效用地退出,闲置土地处置

每年年初,江阴都要组织“回头看”活动,由市长率领监察、财政、发改、招商、规划、国土等部门领导,深入各镇、街道和开发区,检查企业投入产出情况和用地情况,督促企业及时开工建设和缩短投入产出的周期,缓解用地紧张的矛盾。

对查出的部分投入产出达不到要求或存在闲置、浪费土地的企业,由原招商部门与企业签订补充投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约定要达到的最低投入产出标准和开竣工日期。对不积极主动配合、无正当理由的,收回其土地使用权或转让调剂给其他急需用地的单位使用。

同时,对各镇、街道和开发区处置闲置、未充分利用土地工作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单位,给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处罚。

通过开展“回头看”,督促部分企业盘活利用了闲置土地,促使部分低效用地企业增产增效。

2008年,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在“回头看”检查后,将大部分厂房由原来的一层改建成以二至四层为主,容积率达到1.96,并将闲置的空地充分利用起来,还根据企业自身特色,建造了一些存储池,对地下空间进行了充分利用。现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6200吨,2010年7月底已完成销售额近7.5亿元,亩产出超过600万元,成为江阴高效利用土地、高投入、高产出的典范。

点评:低效用地要退出,闲置土地要处置。道理大家都明白,关键是怎么落实。“回头”找地,其实是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联合查地,督促企业及时开工建设和缩短投入产出的周期,从而缓解用地紧张的矛盾。说到底,土地就应该是这样“多家用、多家管”。

规划控地:划定“不开发区域”

科学规划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江阴市一直以来都将用地规划作为各项规划的龙头,建立了以规划为中心的宏观调控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工业聚集区规划,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钢铁产业基地、电力能源产业基地、石化产业基地、包装新材料产业基地、物流(仓储)产业基地等8个主题园区,基本形成了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发展模式。2010年实施新兴产业“445计划”,用4年时间打造低碳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石化)产业、现代物流业等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服务外包、新传感器、文化创意、地区总部经济等5个“百亿级新兴战略性产业园区”,进一步发挥了土地资源集聚利用效益。

不开发区域规划,提升节约用地水平。江阴市按照全面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统一的要求,以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规模化模式。2010年,江阴编制完成了《南部地区不开发区域产业发展暨结构调整规划》,扩大了集约用地的内涵,在顾山、长泾、祝塘、徐霞客、青阳、月城等6个镇专辟200平方公里列为禁止建设区域,按各自特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农业经济,不适合的工业项目一律撤出,以保护促节约,进一步提升集约用地的水平。

点评:划定“不开发区”,是件新鲜事。按照各自特点划定禁止建设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农业经济,提高土地产出率,本身就是集约用地,也拓展了集约用地的内涵。

履约取地:用地先交履约保证金

从2010年起,江阴对企业拿地实行合同履约保证金制度。对办理出让的工业用地,要求企业必须签订收取履约保证金协议,按照实际成交价款的20%向企业收取履约保证金(其中:10%考核按时开工,10%考核集约用地)。依据出让合同约定按时开工和在规定时间内经项目用地竣工验收,达到出让合同中约定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条件与相关集约用地要求的,履约保证金本息分别全额退还(利息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结付);未按时开工或集约用地指标不符合出让合同约定的,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上缴市财政,并须按出让合同的约定追究相关违约责任。

对办理出让的经营性用地,必须签订收取履约保证金协议,按照实际成交价款的10%收取履约保证金(其中:5%考核按时开工,5%考核按时竣工),按时开工和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综合验收的,履约保证金本息分别全额退还(利息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结付);未按时开工和竣工验收的,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上缴市财政,并须按出让合同的约定追究相关违约责任。

点评:对土地加强批后监管,用好经济手段非常有必要。江阴通过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强化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督促了企业按时开竣工和严格履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促进了土地高效利用。

宕口垦地:挖掘新的发展空间

采矿业和砖瓦窑业曾经为江阴工业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行业成为了两只吞噬土地的“老虎”,引发了土地资源浪费一系列问题。2004年,江阴市政府作出了全面禁止开山采石的决定,将全市91家矿山企业全部关闭。2005年,又对砖瓦窑厂进行专项整治,先后关闭砖瓦窑厂71家。

关停矿山宕口后,对部分在建设用地规划区内的废弃地,国土资源局积极引导进行盘活,先后建成火车站、垃圾发电厂、殡仪馆等一大批建项目,盘活存量土地3800余亩,保障了发展用地。

同时投入环境整治资金1.875亿元,先后完成矿山整治,复垦土地13251.32亩,完成窑业整治,复垦土地6929.79亩。

经过整治,原来犬牙交错、怪石林立,浅坑深潭、砂土遍地的矿山宕口废弃地,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农用地;通过环境整治,先后建成了周庄生态园、南闸狮子山生态园等一大批规模宏大、环境优美、深受入民群众赞偿的集休闲、娱乐、健身、观光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废弃地整治、土地盘活、环境保护多赢。

点评:关停矿山、窑业,整治废弃地,既有效增加了土地,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这是真正的民心工程。“虎口”夺地,方法并不稀奇,关键是有没有去做、有没有真正去做。江阴做得早、做的实,所以收获大。

向天要地:建立高层农民公寓

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江阴华西村,曾被人们称为“别墅村”。如今,别墅村不再盖别墅,一幢幢高层农民公寓让华西村“长”高了。

上世纪80年代末,华西人提出了“多借天,少占地”的发展理念。2001年,华西把周边16个村并入,组成了一个拥有3万人口、30平方公里面积的大华西村。合并前,16个村共有113个自然村8417户村民,农民居住分散,住宅占地面积达6210亩。合并后,华西统一规划,建设了两个集中居住区、近百幢6层以上的农民公寓,节约土地4800多亩。

2006年,华西建成了9座“塔楼”式农民公寓,每座15层、占地面积仅2.4亩,可住48户村民。2007年,华西村节约用地又添大手笔,一幢74层、高328米、名为“增地空中新农村”的农民公寓破土动工。大楼占地面积23.89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容积率达到12.4。大楼将于2011年投入使用,届时将有200多户村民搬出别墅,搬进高楼,此举可为华西村节省近400亩土地。

华西村走过的节约集约用地之路,是江阴大多数富裕起来的农村用地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每个乡镇都建设了颇具规模的高层农民公寓,新桥、申港、南闸等镇的大型农民公寓,将几千户农民集中居住,既节约了土地,又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

点评:有钱了盖别墅,这是中国农民最大的住房消费逻辑。然而在江阴,这条逻辑行不通,因为江阴人多地少,盖不起那么多别墅。江阴停建别墅建高层农民公寓,是可贵的觉悟和理智的选择。

考核节地:以考核促节约集约

2004年起,江阴成立了由“一把手”市长任组长的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领导、任务下达和监督管理。领导小将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纳入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按照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等相关指标,每年对镇(街道、开发区)实行分级考核,严格落实责任考核与奖惩制度。对考核不达标的地区,根据差距程度,市政府不予安排或减少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国土资源部门暂停受理该地区农用地转用、土地审批等相关用地手续。同时,每年对各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产出、土地资源消耗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评价,并进行综合考核,将全市工业集中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对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进行奖励,对集约利用水平较差的责令整改。对市各有关部门执行不力的,将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相关责任,有效促进和全面提升全市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点评:不以GDP论英雄,以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等相关指标论英雄,是江阴的一大创举。难得的是,江阴出台了这项政策,并不折不扣地落到了实处。

置换增地:向农村土地要潜力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江阴市打响了以土地整治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的综合战,率先开展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农村住宅置换城镇住房、农民身份置换城镇居民身份的“三置换”改革试点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

按照“先试先行、积累经验、梯度推进”的原则,江阴选择了5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开展“三置换”改革试点,通过农村住宅置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根据规划,5个试点村共可节约土地2200多亩。其中周西村积极实施镇村规划对接,打破行政界限,向邻村调剂168亩土地集中建设小高层安置房,至2012年,可将全村958户、3525户村民全部安置进新型小区,预计可节约705亩土地。

2008年10月,江阴启动万顷良田一期工程,总面积18331亩,位于徐霞客、青阳、月城镇范围内,分别命名为高效设施农业区、优质粮油生产区、生态经济林果区。投资总额达5.6亿多元,目前已基本完成,可新增耕地1500多亩。

据统计,近年来,江阴市累计共完成复垦整理土地2.4万余亩,净增耕地有效面积1.15万亩。

点评:统筹城乡发展,开展“三置换”改革试点,既挖掘出了一些建设用地,增加了数量可观的优质耕地,还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是一项利在当前、公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科技管地:摸清全市土地家底

为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促进全市节约集约用地,2003年,江阴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投资35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程,建立了城镇1:500、农村1:1000的全数字化地形、地籍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并于2005年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的验收。该项目无论是工程总量还是技术含量,都属全国领先,被广泛用于土地登记、土地利用管理、建设用地审批和规划修编等国土资源各项业务工作领域,为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报批、违法用地查处等国土资源业务提供了高效的服务,使江阴国土资源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也对提高全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该成果填补了国内大比例尺调查的空白,被国土资源部领导誉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获得了“2005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江苏省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

点评:土地怎么用,家底须摸清。建立城镇1:500、农村1:1000全数字化地形、地籍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对依法管地、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点供奖地: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2005年以来,江阴对投资达到较高规模,且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的高新技术类工业项目,采用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的创新办法予以重点保障,提高了有限计划指标的使用效益。

自2005年省国土资源厅实行点供办法以来,江阴共争取点供项目25个,涉及新增建设用地计划8300亩,涉及总投资额34.8亿美元、243.9亿元人民币。

同时,江阴以点供政策为导向,建立了项目的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机制,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不仅要看项目的规模和科技创新含量,还要看项目的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环境影响和节约集约用地指标。点供政策不仅保障了江阴重大项目的用地,同时也提高了项目质量,促进了投资规模和集约用地水平的提高,点供项目的平均投资强度达到了300万元/亩,产出率达450万元/亩。同时,点供政策也促进了产业层次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成为点供的重头戏,25个点供项目中,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有17个,进一步优化了全市市的产业布局,提升了产业层次。

点评:通过“点供”,不仅保障了重大项目用地,破解了发展中的用地难题,更重要的是,助推了全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五篇: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思考和建议

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思考和建议

经济发展服务局

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新增大量建设用地,而人多地少的国情却不允许过多的占用耕地。因此,必须把节约土地放在重要位置,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所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国土资源部的解读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节约集约用地,并不是不许用地,二是要用得合理,用得科学,用得有效率。不该用的地就不用,能少用的地就少用,能用劣地的就不用好地,尽量不占耕地。

一、节约集约用地的意义

(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耕地保护。深入研究和挖掘现有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可以节约用地,有效地减少项目发展过程中对耕地的占用,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节省园区建设用地。投资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土地投入,提高园区用地布局和产业集聚程度。而集聚所产生的规模效益,是社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前提。园区建设应当集中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以减少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以便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经济减少与土地功能的有机结合。土地的聚合优化、园区功能化,使土地利用从“松散型”、“粗放型”走向“节约集约化”的管理模式,科学的推进土地使用的“变迁”价值。土地的经济价值的提升,凝聚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综合竞争力。

二、促进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把入园项目。成立以工业园区管委会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国土、经信、住建、环保、招商、监察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业投资项目联审领导小组,在项目落户前,对项目进行联审。坚持按照“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标准,严把入园关。杜绝国家禁止类、限制类企业入园,引导产业聚集,以集中促集约发展。

(二)严把用地标准,提高用地要求

1、严把“投资关”。要确定入园企业的投资强度和总投资额,规定最低标准,低于最低标准的项目一般不单独供地。

2、严把“面积关”。园区应规定入园企业的一般用地规模,对拟入园的小微企业可采取租(购买)标准厂房的形式获得生产经营场所。

3、严把“规划”关。企业入园项目在签订《出让合同》时要明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和企业内部行政办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必须达到的标准。以县 市为例:乌苏市土地等别为十二等,按照企业投资项目类别不同投资强度应≥750至1275万元/亩;沙湾县市土地等别为十三等,投资强度应≥675至1155万元/亩;和布克赛尔县、托里县土地等别都为十五等,投资强度应≥380万元/亩;额敏县土地等别为十四等,暂未定具体投资强度。

园区的容积率应≥0.5,工业园区项目用地建筑系数不低于30%,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配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

(三)严格用地管理,落实相应政策

1、严格执行用地目录和标准,按照《限制用地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国土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中的规定,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要严格项目准入。

2、严格控制项目供地规模,大型工业项目实行分期供地制度,做到统一规划,分期供地,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总额实际到位情况,决定是否供应后期预备地。

3、严格控制工业项目改变土地用途。工业项目改为经营性用地,必须经县(市)政府批准,由国土资源部门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向社会公开出让。

4、优先保障“三高三低”项目用地,加强园区投资项目的筛选,优先向(高技术、高投入、高产业、低消耗、低污染)项目倾斜。

(四)加强批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率

1、建立工业用地动态监测监管制度,国土部门会同园区管委会,依照《建设用地出让合同》开展巡查,未开工竣工的督促限期开工竣工。

2、盘活存量用地,加大闲置土地清量力度(采用司法、行政、经济等途径,妥善处理)。对供而未用的工业项目用地,闲置满1年未满2年的,按土地成交价款的20%缴纳土地闲置费,闲置2年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对用而未尽的工业项目用地,通过与园区协商,根据《招商合同》核定实际投资额,按比例核减用地,并按实际供地价予以收回;对停产、半停产的、低效益的工业项目,采取协议转让,厂内嫁接自主招商等措施,盘活使用,对不转让、不嫁接的项目,依法收回土地,重新进行配置。

3、大力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和“零地技改”。原已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实施厂房改造加层、增资扩股、扩大生产。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4、建立供地考核指标。对工业园区内本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供应量低于该批准总量50%,前一供应量低于该已批标准总量80%的,相应核减下一建设用地指标。

5、严格控制开工竣工时间。拟落地项目应结合可行性分析,明确开工时间。一般项目供地后1年内开工,2年内竣工,重大项目可3年内竣工。超期限的,可申请延期一次,延期1年,并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注明。

三、强化监督,规范效益评价

(一)完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效益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土地节约利用评价,对符合产业政策、布局合理的用地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等五项静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只是规定了一个工业项目或工业企业上马之初的静态准入门槛,无法对企业进行动态考核和约束。随着园区发展的不断加快,可采取以“地均产值”、“地均就业率”、“地均税收”、“地均投资强度”等经济指标,并按不同权重加权计算综合得分,从而得出一组动态监测数据。因此,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园区还要大力促进集约用地措施从单一的投资强度控制转到既看投资强度,又看产出效益相结合的多目标控制体系的逐步完善。

(二)加强对用地单位履约情况监管。对未按合同实施开发建设,未达到集约节约标准的,严格按规定处理。坚决杜绝以工业项目名义圈占土地、擅自改变用途等行为。

(三)严格工业用地转让管理。严格执行工业园区最低限价标准,不得以招商引资名义返还土地出让金,或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等方式减免土地出让金。工业用地在园区设定的年限内转让的,政府享有优先购买权。政府的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作为第一受让人,按原用途市场评估价收购土地,地上建筑物按即时交易价格收购,超过设定年限转让的,土地受让方实施项目建设,必须满足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约集约用地素材资料

    存在问题 2.1 缺乏产出指标 现行浙江省实施的控制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容积率、建筑系数),土地投入指标(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土地利用结构指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

    节约集约用地自查报告

    浮山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局: 根据晋国土资办发[2014]79号文件、《省厅关于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检查工作的补充通知》及市局11月11日会议精......

    节约集约用地资料

    全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座谈会议材料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2008]3号文件 和国土资源部[2008]16号文件的情况汇报 晋城市国土资源局 (2008年4月23日) 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

    节约集约用地资料

    井冈山市节约集约用地资料 一、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情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落实国家房地产......

    我省出台意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我省出台意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都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在这一背景下我省出台......

    陕西省节约集约用地实施细则

    陕西省节约集约用地实施细则(试行)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国土资发[2014]56号 2014年11月24日 第一章 总 则 1.为贯彻十分珍惜......

    节约集约用地(共5篇)

    必须长期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范文:必须长期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人民日报》评论员200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通知要求必须长期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

    浅析节约集约用地转变观念

    文章标题:浅析节约集约用地转变观念近年来,随着我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落户旌德的工业企业越来越多,土地需求量随之加大,为尽快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县国土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