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音乐学院科研资助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院发[2006]12号
中央音乐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音乐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根据《社会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及国家其它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以中央音乐学院及其下属机构名义或以中央音乐学院教师(或科研人员)的身份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包括诸如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等上级主管部门资金立项的纵向科研项目,院内利用“中央音乐学院科研资助计划”基金立项的科研项目,以及与校外其它单位横向联合的科研项目,接受学校统一管理,其研究经费应一律汇入中央音乐学院计财处账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上述经费汇入其它财务账号。中央音乐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由科研处与院计财处共同负责管理。
第三条 中央音乐学院科研项目基金(即“中央音乐学院科研资助计划”基金)来源于学院拨付的科研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我院科研事业的发展。该基金亦由学院科研处负责管理。科研处根据学院科研情况,提出每年的资助项目数和资助总金额,经学院评审委员会批准执行。
第四条 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本办法的规定,同时要方便科研,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第五条 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经费的使用同时接受上级财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项目经费使用范围
第六条 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限于项目研究直接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
1. 资料费:指研究工作所需要的报刊、档案、文献、稿件的抄录、誊印、复印、复制、翻拍、翻译费用,以及必要的图书购置费用等。
2. 设备购置与使用费:指与科研直接相关的计算机、收集资料、采集分析数据所需的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或其它视听仪器设备购置费用。设备使用费包括资料录入费、资料查询费、上网费和软件费等。
3. 办公用品及耗材:含纸张、墨粉、文具、工具、计算机等各种媒体的存贮材料、记录材料、消耗材料。
4. 国内调研及学术活动差旅费:指为完成研究工作而必须进行的国内社会调研活动及参与和课题研究有关的学术会议等活动开支的差旅费,含交通、餐饮、通讯、住宿及其他费用。涉及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的调研差旅费,须经科研处审批。调研及学术活动差旅费不得用于课题组以外的人员。
5. 小型会议费:指为完成研究工作而举行的项目开题、专题
讨论、成果鉴定等小型会议所开支的费用。会议参加者一般应为课题组成员。小型会议费的开支标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 数据采集费:指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研究手段的项目所支出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费、以及用于课题研究的资料查询、信息交流等上网费、电话费、通讯费和软件费用等。
7. 咨询费:指为开展课题研究而进行的问卷调查费、统计分析、专家咨询、被试费、被调查者劳务费等支出的费用。
8. 劳务费:指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助研津贴,以及非课题组成员、科研辅助人员的劳务支出等。
9. 印刷费:指打印、誊写调查问卷材料、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的费用。
10. 出版费:仅限于所资助研究项目成果的出版补贴。
11. 成果鉴定费:指由科研处组织的成果鉴定活动所需的费用,包括会务组织费和鉴定专家的劳务费、鉴定工作的组织者和会务人员的劳务支出等。鉴定专家的劳务费根据鉴定工作量确定。
12. 管理费:除上级有关部门有明确规定,科研处按不同项目的性质从每个项目经费总额中一次性提取:
(1)上级主管部门立项的科研项目每项收取5%的管理费;
(2)校内立项课题每项收取5%的管理费;
(3)与校外横向联合的科研项目每项收取10%的管理费; 管理费主要用于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提供科研条件和服务费用的补偿,以及财务管理工作补贴。管理费作为研究管理活动的基金,由科研处和计财处按照3:2的比例共同支配。
13. 招待费:是指因科研需要接待相关人员的工作餐费。每次报销的金额不得超过该次报销经费总金额的10%。
14. 其它:项目研究过程中必须开支的其它费用。
第三章 项目经费的拨付
第七条 项目经费资助金额由项目立项单位或院评审委员会审定。项目经费一次核定,分期拨款,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第八条 科研处在评审工作结束后的半个月内,与项目负责人签订《中央音乐学院科研项目立项协议书》,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计财处,之后即可按照所批准经费数额报销使用。
第九条 为保证科研项目按期保质完成,科研处从每个项目中提取资助总金额的15%作为预留保证金(仅限于校内立项课题)。保证金优先用于项目鉴定所需费用,余额在项目鉴定通过后由项目承担人报销使用。
第十条 校内科研项目经费由科研处掌握分配额度,分三次下达:第一次在项目立项后下达,额度为资助总金额的1/2;第二次在项目通过中期检查之后下达,额度为扣除管理费和预留保证金之后的剩余经费;第三次在项目结项后下达,额度为扣除结项鉴定费用后的预留保证金。
第十一条 科研项目结项后,结余部分经费(含保证金)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财务结账手续。过期不办理者,其剩余经费由学院收回,作为科研基金统一支配。
第十二条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经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暂停
1、需要调整课题组负责人或主要成员的;
2、需要修改、变更或终止项目协议的;
3、未能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
4、经费开支不符合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的。
第四章 项目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 项目负责人在科研处和本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计划自主支配使用项目经费。
第十四条 项目经费可跨年度累计使用。
第十五条 科研经费采取票据报销的方式支付,由科研处负责人签字。报销单据均须为客户名称标记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国家正式发票。
对于无正式票据的酬劳性费用,如私人收藏的乐谱、音像、音响资料提供费,被采访人的误工费,专家咨询费以及其它形式的劳务费等酬金支出,须由课题负责人开具每项支出的详细清单(包括资料提供者的姓名、所在地及资料目录,或被采访者的姓名、所在地及调研采访的内容、时间、地点等,以及酬金核算的标准),并由接受该酬金者、调研采访者及项目负责人共同签字,作为支付凭证。校外接受酬金者需提供个人身份证号码,校内接受酬金者的酬金划入工资账号,并据此依法纳税。
第十六条 购买科研项目所需的办公用品、仪器设备等,应按照国家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属于固定资产的应办理固定资产登记
第十七条 项目一经批准,不得无故中止。对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或自行终止研究者,停止对该项目的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
项目负责人一年以上无故不参加本项目研究工作的,作无故中止项目处理。无故中止项目者,三年内不得申请新的项目。
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因不可抗力需终止研究工作的,须向科研处提出报告,报评审委员会审核批复后,作因故中止项目处理,剩余经费返还学院。
第十八条 科研处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有监督、检查权。对违反本管理办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书面警告、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项目等处理措施。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教师所承担的各类来源的科研项目,包括横向联合项目、本院立项的项目以及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教委等上级部门立项的各类科研项目。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中央音乐学院科研处。
中央音乐学院
2006年12月18日
第二篇:科研、教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为推动基础科学部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保证各项目课题研究的顺利申请、进行并产生高质量的成果,提高我部教职工的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研究的实效性,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改革和提高师资水平的积极作用,特制定科研、教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一、范围与原则
第一条 科研、教研项目包括:
1、国家各级(指国家级、国家部委、省级、厅局级等)计划内的科研、教研项目;
2、经学院批准,列入学院计划内的科研、教研项目;
3、经学院同意与有关单位协作并有计划、协议的科研、教研项目。
第二条 国家各级科研、教研项目,按立项单位的原则、程序办理。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基础部在编的所有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有关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
二、项目管理
第一条 本部鼓励并支持教师及有关人员承担校内外科研、教研项目、产出科研、教研成果,这是本部建设与发展的首要任务。在积极支持研究人员从校内外有关部门承揽重要的研究、教研课题的同时,本部尤其重视省、国家项目的课题研究。
第二条 本部研究人员申报各类科研、教研项目,均应遵守国家、学校和本部有关的科研管理规定,接受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第三条 各类项目课题申报者必须事先准备好相关课题申报所需要的所有材料,并按照要求填写或粘贴好相应的表格,整理后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送申请材料。
第四条 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研和科研工作,并为其创造必要条件,对经基础科学部审核具备省级及省级以上教研、科研立项条件的教师的正常申报费用由基础科学部负责。
第五条 各类项目课题申报成功,需要报送基础科学部一份申请书以备案。
第六条 本部各级各类项目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凡本部研究人员所承担的各类各级项目,其课题负责人均应按照规定保证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应在规定结题时间内向科研处提交延缓的申请
第七条 各项目负责人应了解、掌握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接受本部科研管理检查。
第八条 各项目课题承担者如期完成项目后,必须向相关部门提交项目结项材料和课题成果,作为鉴定之用。
第九条 各项目课题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有关的财务制度,执行相关科研、教研项目课题经费使用规定
第十条 各项目结项后必须向本部科研管理人员提供课题立项、中期检查、项目总结报告、成果名录、成果鉴定等材料,作为科研档案管理之用。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做好科研档案的搜集、整理和管理工作。
三、学术行为规范
第一条 发扬学术民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引导教师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和利,反对在科学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
第二条 教师和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下列学术规范:
1、在学术活动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学术研究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循学术界关于引证的公认准则。在作品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须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应注明转引出处。
3、合作作品应按照当事人对科学研究成果所作贡献大小并根据本人自愿原则依次顺序署名,或遵从学科署名惯例或作者共同的约定。任何合作作品在发表前要经过所有署名人同意,所有署名人应对本人完成部分负责,作品主持人应对作品整体负责。
4、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介绍、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在充分掌握国内外材料、数据基础上,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论证。
5、在参与各种推荐、评审、论证、鉴定、答辩和评奖等活动中,要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坚持按章办事,不徇私情,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干扰。
6、在教学、科研及相关活动中,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宣传教育有纪律”的原则,对于应该经过学术界严谨论证和鉴定的重大科研成果,须在论证完成后并经项目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向新闻媒体公布;对于正在讨论中,尚不成熟、不宜公开的学术观点不在公开场合进行宣传,不在课堂上进行宣讲等。
7、在教学、科研及相关活动中,应严格遵守和维护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第三条 教师和科研人员不得有下列违反学术行为规范的行为:
1、为得出某种符合自己主观愿望的结论而故意捏造、篡改研究成果、统计数据或引用的文献资料。
2、抄袭他人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或者剽窃他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擅自使用在同行评议或其他评审中获得的学术信息。
3、在填写有关个人学术情况报表时,不如实报告学术经历、学术成果,伪造专家鉴定、证书及其他学术能力证明材料。
4、未参加实际研究或者论著写作,未经本人同意或违背本人意愿,而在别人发表的作品中署名,或未经本人同意盗用他人署名。
5、故意夸大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经济与社会效益。
6、违反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或学校有关保密的规定,将应保 密学术事项对外泄露。
7、其他违背学术界公认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行为:包括在报刊上一稿多投而导致的一稿多用、不正当地获取学术荣誉、诬陷或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在申报科研项目或申请职称晋升时谎报成果、包庇纵容学术违规现象等。
第四条 基础科学部在维护良好的学术行为规范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1、制定教师学术行为规范和相关政策,并向教师做广泛的宣传。
2、在教师聘用、职务晋升和考核评估之前,了解候选人遵守学术行为规范的情况。对有较严重违反学术行为规范者,实行一票否决。
3、向教师通报对违反学术行为规范行为处理的情况。
基础科学部
XX.5
第三篇:温州市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温州市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管理,依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及《温州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益性科技计划包括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和软科学研究计划。前者以服务民生,解决制约公益性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和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领域中的共性科技问题为目标,支持公共性、非营利性,并具有明确应用方向与前景的技术研发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后者以解决全市或区域、行业中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问题为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策、组织和管理等问题,开展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研究活动。
第三条 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支持的重点范围包括:
(一)资源环境、人口健康与保障、公共安全、减灾防灾、农业与农村发展等社会公益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二)产业发展共性技术的研发。主要包括处于竞争前阶段,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具有潜在广泛应用前景的战略共性技术;关系某一行业技术发展和技术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为某一领域技术发展或竞争技术开发作支撑的测试、试验手段和标准等基础共性技术。
第四条 软科学研究计划支持的重点范围包括: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政策研究,体制改革研究,科技法制研究,技术经济评价与预测,科技统计分析,重大技术工程项目前期可行性论证,以及软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
第五条 在我市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较好科研工作基础的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机构及行政单位,均可申报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市科技局主动设计的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可征集温州市以外的高校、科研机构承担。
鼓励青年科研人员领衔申报项目。支持开展合作研究,鼓励引进国内外公益性技术和共性技术在我市推广应用。支持全市党政机关中熟悉市情、有相关工作基础、具备较高研究水平与组织协调能力的研究者申报软科学研究项目。
第六条 市科技局根据我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发布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确定研究重点和申报要求。
第七条 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实行网上申报,集中受理。各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项目申报的管理,择优向市科技局推荐申报。市科技局遵循“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市科技资金竞争性分配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组织立项论证工作。
申报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
(二)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八条 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经费纳入科技经费预算,其中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资助经费不低于公益性科技计划总资助经费的80%。
资助经费不补助县(市)申报项目。
第九条 对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采取经费资助立项和经费自筹立项两种支持方式。经费资助立项项目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视项目研发工作需要和预算合理性,原则上安排10万元以下的财政经费补助,采取一次性拨款方式。综合考虑申报单位科研条件、研发能力和自愿情况,对部分项目采用经费自筹的方式予以立项支持。
第十条 项目资助经费支出范围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激励费、专家咨询费等与项目研究相关的支出。资助
经费不得用于购置手提电脑、照相机等与项目研究无关的支出。直接用于课题组成员的激励费不超过资助经费的5%,市科技局主动设计项目激励费不超过资助经费的20%,激励费可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或行政单位津补贴工资总额。
项目承担单位应为课题组开展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不再额外收取因项目实施需要使用本单位有关设备、场所、水、电、气等产生的费用以及其他管理性费用。
第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和课题组应加强科技经费监督管理,规范经费使用。严禁挤占挪用科研经费,严禁在项目经费中变相领取劳务费,严禁编制虚假预算或提供虚假资料套取项目经费,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项目合同规定的经费预算及用途。
第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将科技经费纳入财务统一管理,项目资助经费和自筹配套经费必须单独建帐、独立核算,保证专款专用,并做好科研经费使用信息公开工作。
第十三条 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遇预期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变更、关键技术方案变更、延期完成等情况,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向归口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报告,经同意后报市科技局审核。
由于不可抗拒因素导致项目无法正常实施,要求终止或撤销项目立项的,应当由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后,报市科技局审批。
项目按规定程序通过验收,结余的资助经费可用于课题组后续相关研究;市科技局批准结题、终止或撤销的项目,结余的资助经费按原渠道上缴市科技局。
第十四条 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软科学计划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主动设计软科学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个别项目因特殊原因可适当延长实施期限。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进展报告制度,由项目承担单位向归口管理部门和市科技局提交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第十五条 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根据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归口管理部门参与市科技项目过程管理,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费自筹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可以委托给归口管理部门,由归口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项目结题验收,并按月将验收材料报市科技局备案。市科技局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抽查和监督。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和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科技计划资金的绩效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绩效:
(一)项目承担单位要按预算绩效管理规定,切实开展项目绩效自评,市科技主管部门要按一定比例实施绩效抽查复核或再评价。
(二)评价结果要进行公示、公开,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制度。按照“谁用款、谁担责”的原则,强化绩效问责机制。绩效好的项目承担单位要予以激励,绩效不好的项目承担单位要通报批评、减少立项数量或暂停申报资格。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和科技管理部门应重视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共享、推广和应用。由公共财政资助形成的技术和成果,市科技局保留对该技术和成果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权利。
第十八条 市科技局要加强科技计划信用管理,惩处科研不端行为:
(一)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未按合同书规定日期(含延期)申请验收,逾期一年后验收的暂停其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资格2年。市科技主管部门通知后仍不申请验收导致项目终止的,项目负责人列入科研信用黑名单。
(二)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或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等违纪违规行为,市科技局视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终止项目、追缴经费、取消项目申请资格等处理措施,项目负责人列入科研信用黑名单。
(三)科研信用黑名单在温州市科技局门户网站上公布。列入黑名单的项目负责人5年内不得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或作为专家参加市科技项目评估、验收等活动。对项目负责人列入黑名单较多的归口管理单位采取通报批评、减少立项数量、暂停申报资格等处理措施。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温州市科技局、财政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试行三年,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协议书
附件4:
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协议书
甲方:(管理部门)安徽大学人事处
乙方:(申请者)
丙方:(所在单位)
甲方受安徽大学委托代表安徽大学与乙方及其所在院系丙方,本着诚实守信原则,在《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框架内,就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的管理、考核及经费具体使用等问题,经平等协商签订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方、丙方同意乙方以项
目申请博士科研启动经费3(文科)/4(理科)万元(大写:),项目完成时间自经费拨付之日起不超过3年。
第二条甲方分两期拨付乙方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首期拨付科研启动
经费2(文科)/3(理科)万元(大写:),自经费拨付之日起2年内甲方对乙方利用首期经费完成项目情况进行中期考核。
第三条甲方、丙方对乙方博士科研启动经费的使用、报销及项目进
展履行监督管理的权利;对乙方在项目实施、经费使用中出现的困难、反映的问题,甲方、丙方在学校政策框架内予以积极解决,为乙方项目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条乙方科研启动经费使用范围如下:
1、购置仪器设备及支付维修费;
2、资助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或在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3、资助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及外出调研差旅;
4、购买、复印教学科研所需的图书资料的费用;
5、购买实验材料、支付样品测试费、科技查新费。
科研启动经费不得用于开支劳务酬金、协作费、餐饮费、汽油费、电信话务费及支付与项目无关的其他费用。
第五条若乙方报销不符合经费使用范围的开支,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退回所报金额;若未予退还,乙方同意甲方从其薪资或其自身其他经费中扣除。
第六条乙方必须在甲方每期拨付的科研启动经费数额内使用经费,不得超支,否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退回超支的金额;若未予退还,乙方同意甲方从其薪资或其自身其他经费中扣除。
第七条乙方在收到甲方拨付的首批科研启动经费后应该立刻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项目期内乙方应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下列指标之一:
1、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2项;
2、主持横向项目并且到账研究经费理工科不低于30万元,人文社科项目不低于7万元;
3、发表2篇JCR三区及以上学术论文,或发表学术论文并被SCI、EI(不包含会议论文)全文收录4篇,或在《安徽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导向性奖励学术刊物目录》C类及以上期刊中发表论文2篇或D类期刊发表论文4篇;(以上文章均要求乙方为第一作者)
4、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受理发明专利3项。
其中乙方中期考核时应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下列指标之一:
1、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1项;
2、主持横向项目并且到账研究经费理工科不低于20万元,人文社科项目不低于5万元;
3、发表JCR三区及以上学术论文1篇,或发表学术论文并被SCI、EI(不包含会议论文)全文收录3篇,或在《安徽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导向性奖励学术刊物目录》C类及以上期刊中发表论文1篇或D类期刊发表论文
3篇;(以上文章均要求为第一作者)
4、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受理发明专利2项。
第八条乙方围绕项目利用此经费发表论文、论著以及成果鉴定材料等均应标注“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资助”字样,否则甲方不予认可。
第九条乙方在甲方规定的中期考核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科研成果时,可填写《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中期考核表》向甲方申请中期考核。乙方经学校中期考核合格后,甲方予以发放乙方获批的后续科研启动经费;考核不合格者或项目未按计划完成,停止经费使用,甲方保留追回乙方已使用过的首批科研启动经费的权利。
第十条乙方在规定的项目期内完成项目后,甲方对乙方进行结项考核。考核合格后,结余经费乙方可继续使用;考核不合格或项目未按计划完成经费停止使用,甲方保留追回乙方已使用过的科研启动经费的权利。
第十一条丙方应积极沟通甲方、乙方之间联系,反应乙方要求,对乙方项目进展及履行协议情况进行督促。
第十二条本协议涉及的有关文件是本协议书的有效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三条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本协议于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签字:丙方代表签字:盖章:盖章: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第五篇: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办法范文
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校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根据国家及上海市等有关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科研计划项目,是指经费来源性质属于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的纵向科研项目。
第三条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关于印发〖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沪财教〔2013〕67号)等文件精神及本细则执行。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科研计划项目的经费管理与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进入学校财务的科研经费,由科技处核拨费用、财务处建账立卡后发给项目负责人使用。
第五条学校科技处、财务处等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科研人员的服务、指导、管理、监督等监管职能,严格科研计划项目及其经费的规范管理;学院(部)作为科研活动基层管理部门,履行对本部门科研行为的支持保障和监管责任,对科研计划项目执行、经费使用等情况予以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项目负责人对科研计划项目实施负有直接责任,要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并自觉接受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的监督和检查。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科研计划项目的合同执行,依法合理使用好科研经费,确保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认真负责完成好科研计划项目的任务,保障国家、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经费使用
第七条 对于有明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的支出范围应严格按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的预算科目执行。
第八条项目预算科目的设置:
预算科目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
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其他支出。
间接费用是指依托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依托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第九条直接费用的管理 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设备采购需符合学校固定资产相关文件规定。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元器件、试剂、实验动物、部件、外购件、包装物的原价、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3.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测试化验加工需与对方签订合同,并提供相关测试化验加工报告。
4.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5.差旅费:是指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国内)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会议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项目组应当填写〘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会议审批单〙报科技处审批。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9.劳务费:如上级管理部门没有特殊规定,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在校研究生、博士后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费用,以及临时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费用。上级管理部门没有规定的,按实际到校经费的20%作为劳务费。严禁假借他人名义提取劳务费用。
10.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及其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严禁利用虚假名单提取专家咨询费。
11.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比如人文社科项目的数据采集费、翻译费等。其他费用的使用需经科技处审批。第十条间接费用的管理。间接费用按照〘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实施细则〙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与项目有关的前期研究(包括阶段性成果)支出的各项费用不得在本项目直接费用预算中列支。
第十二条项目预算中不得列支不可预见费。
第十三条外拨经费的管理:科研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如确有需要将经费外拨至外单位的,按照〘上海理工大学外协科研合同管理办法〙实行。
第十四条管理费的收取:凡上级管理部门已规定管理费的收取比例和收取金额的,按上级管理部门的规定收取。上级管理部门没有规定的,按实际到校非转出经费的5%收取。如科研项目预算中有间接费用的,管理费从间接费用中收取。科研计划项目依托单位由外单位变更为我校,且管理费已在外单位收取并能提供原单位证明的,我校管理费减免收取。
第十五条项目负责人离职、退休或返聘等,则需由项目负责人或学校指定一名在职人员负责管理使用项目经费。若未指定在职人员管理,则由学校统筹。
第四章结余经费处理
第十六条科研计划项目结题后,结余经费按照〘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办法〙办理经费结帐手续。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办法〙同时废止。
第十八条本细则解释权归属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