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修校长在山东师大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

时间:2019-05-14 20:4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赵彦修校长在山东师大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赵彦修校长在山东师大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

第一篇:赵彦修校长在山东师大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

赵彦修校长在山东师大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txt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会吵醒隔壁的痛苦。赵彦修校长在山东师大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整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金秋济南,泉水欢歌。今天,是山东师范大学4万师生、各届校友倍感自豪和激动的日子,因为我们魂牵梦绕的山东师范大学走过一个甲子,迎来了60华诞!

盛世相约,群贤毕至。今天,更是山东师范大学全校师生、全体校友倍受感动、倍感温暖的日子。因为许多领导、嘉宾带着对山东师范大学的关心支持与厚爱,从世界各地、全国各地会聚到这里,共同见证山东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盛典!

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拨冗光临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及专程返校的各位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

时光流转,岁月代序。山东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文脉深厚。远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03年,师范馆从山东大学堂独立出来,成立山东师范学堂。1912年,改为国立山东高等师范学校,与当时的北京、南京和武汉高等师范学校同为全国四大高等师范学府。此后由于战乱等原因,学校几经辗转,历经变迁,但始终文脉传承,弦歌不辍。1944年,山东省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后更名为山东师范学院,济南解放后,并入华东大学教育学院。1950年9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山东师范学院。1950年10月,学校开始招生,由此开启了建设现代大学的漫漫征程。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的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同时并入。1953年,原山东财经学院并入学校。

1958年,学校的艺术系、体育系分别独立出去,逐步建成现在的山东艺术学院、山东体育学院。1964年,原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并入山师。1970年,学校迁往聊城办学,逐步发展成今天的聊城大学。可以说,建国之后的近30年,是学校发展的奠基阶段。学校初创者们用献身教育的豪情壮志,艰苦办学,砥砺耕耘,把现代教育文明的种子撒向齐鲁大地,撒向五湖四海。

学校发展壮大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1981年,学校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六所省属重点高校之一,并经教育部、山东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学校得以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开始新的征程。1998年,学校实现了博士单位、博士点零的突破;1999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突破万人。这一时期,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狠抓教学质量,为学校实现跨世纪转变和新世纪发展积蓄了能量,奠定了基础。

学校跨越提升于新世纪初的战略机遇期。新世纪初十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难得机遇,着力拓展外延、提升内涵、提高质量,逐步发展成为山东省属高校的排头兵,进入全国师范院校的先进行列。时光荏苒,沧桑巨变。经过60年的艰辛探索,特别是近10年来的不懈努力,山东师范大学的发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整体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已是气象蓬勃、蔚为大观:

━━实现了办学规模的历史跨越。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35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500余人。另有继续教育学员12000人,外国留学生300多人。组建了独立的历山学院。学校在长清校区和校本部两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面积120多万平方米。学校的规模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开创了人才荟萃的良好局面。建校以来,章益、傅统先、田仲济等一批教育家专心执教,潜心学术,奖掖后学,精诚奉献。近年来,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批中青年学者快速成长。全校2600名教职员工中,教授、研究员362人,博士生导师1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0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到专业教师的86.34%。先后有近100位中青年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泰山学者等各类人才工程,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今日的山东师大,名师云集,人才济济。

━━推动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9项,获奖总数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实现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零的突破。自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以来,学校共建成22个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覆盖了面向地方高校的全部项目类型。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在山东省首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获得一等奖4项,居全省高校首位。

━━保持了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五”以来,学校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220余项。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200多项。附设在学校的省级研究培训机构达到19个。

━━实现了重点建设的历史突破。近10年来,学校相继实现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三项零的突破。目前,学校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9个硕士点,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学原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重点科研基地、科研中心。

━━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60年坚守师范教育,沉淀了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教育硕士直至教育教学论博士学位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系统。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小学初高中教育、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直到博士后研究的优质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许多学科、许多领域的研究走在了全国、全省同类学科或研究的前列,很多项目填补山东省空白。

━━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学校着力改善办学条件,2005年10月,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长清校区建成启用。过去的10年间,学校新建校舍面积80万平方米,是前50年基建总规模的两倍。基本解决了困扰学校发展的办学空间不足、教工住房紧张两大瓶颈问题。

━━强化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全省高校文明校园评估、德育工作评估,连续三次荣获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是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高校,首批山东省德育工作示范高校,学校党委被命名为山东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与组织保障。

师大泱泱,山高水长。从建校初期的艰难创业,到改革开放后的稳步发展,再到新世纪初的跨越提升,从老济南城南一隅的师院旧址到千佛山麓的师大本部,再到长清双龙山下的师大新校,回顾60载筚路蓝缕、接力传承的办学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守大学精神,追求卓越。学校之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路前行、不断壮大、桃李芬芳,面对任何挑战都能坚定信念、执着奋进、一往无前,正是由于弘扬了“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秉承了“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发扬了“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必须始终坚持艰苦创业,自信自强。学校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一帆风顺,时常要面对许多困难和挫折。难能可贵的是,学校师生员工都能够在坚定信念的支撑下,坚韧不拔、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既定目标。

━━必须始终坚持遵循规律,科学发展。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问题,牢牢把握学校发展的主动权,努力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学校的办学观,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发展要实力,向和谐要合力,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突出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努力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升级转型。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育才。人力资源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爱岗敬业、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芳华60载,桃李遍五洲。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了20万优秀毕业生,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育家、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军事家,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教育、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必须始终坚持服务社会,引领未来。社会需求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大力实施服务社会战略,高举教师教育旗帜,全方位服务区域教育,已经成为山东教育科学的创新基地、区域教育决策的智囊库和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辐射源。着力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相合,实现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各位领导、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回首往事,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总结过去,我们深知探索历程之艰辛。学校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党中央改革开放、重视教育事业的英明决策,得益于教育部、山东省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得益于海内外兄弟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真诚帮助,得益于历届老领导、老专家、诸位校友多层面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几代山东师大人的不懈努力与艰苦奋斗。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衷心感谢长期支持山东师范大学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诚挚感谢对母校赤子情深、关心备至的海内外校友!此时此刻,我们要深切缅怀为山东师范大学的建设发展呕心沥血、执着奉献的先辈们!我们更要感谢所有曾经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和正在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勤奋工作的全体师生员工!

山东师范大学的辉煌将永远和大家同在!

春华秋实,甲子华章;逝者如斯,奋进不舍。山东师范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历史,是一部始终与新中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山东基础教育事业紧密相连的发展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奋斗史。60载风霜雨雪,一代代师大人薪火相传,谱写了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壮丽凯歌。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吹响了高等教育事业新一轮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的号角。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引领与先导作用将更加凸显。

60周年校庆是我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的新起点。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办学经验,彰显办学特色,升华办学理念,凝聚发展力量,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跨越六秩,满天云锦;瞩目未来,风正帆悬。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自觉把推进学校发展放到高等教育发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大局中来把握,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岁月如歌声声远,事业如棋局局新。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神圣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了我们的肩膀上。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教育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广大海内外校友的关心与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同心同德,不懈奋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局面、再创新辉煌,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整理)

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整理).txt只要你要,只要我有,你还外边转什么阿老实在我身边待着就行了。听我的就是,问那么多干嘛,我在你身边,你还走错路!跟着我!不能给你幸福是我的错,但谁让你不幸福,我TMD去砍了他 赵彦修校长在山东师大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整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金秋济南,泉水欢歌。今天,是山东师范大学4万师生、各届校友倍感自豪和激动的日子,因为我们魂牵梦绕的山东师范大学走过一个甲子,迎来了60华诞!

盛世相约,群贤毕至。今天,更是山东师范大学全校师生、全体校友倍受感动、倍感温暖的日子。因为许多领导、嘉宾带着对山东师范大学的关心支持与厚爱,从世界各地、全国各地会聚到这里,共同见证山东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盛典!

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拨冗光临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及专程返校的各位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

时光流转,岁月代序。山东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文脉深厚。远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03年,师范馆从山东大学堂独立出来,成立山东师范学堂。1912年,改为国立山东高等师范学校,与当时的北京、南京和武汉高等师范学校同为全国四大高等师范学府。此后由于战乱等原因,学校几经辗转,历经变迁,但始终文脉传承,弦歌不辍。1944年,山东省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后更名为山东师范学院,济南解放后,并入华东大学教育学院。1950年9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山东师范学院。1950年10月,学校开始招生,由此开启了建设现代大学的漫漫征程。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的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同时并入。1953年,原山东财经学院并入学校。

1958年,学校的艺术系、体育系分别独立出去,逐步建成现在的山东艺术学院、山东体育学院。1964年,原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并入山师。1970年,学校迁往聊城办学,逐步发展成今天的聊城大学。可以说,建国之后的近30年,是学校发展的奠基阶段。学校初创者们用献身教育的豪情壮志,艰苦办学,砥砺耕耘,把现代教育文明的种子撒向齐鲁大地,撒向五湖四海。

学校发展壮大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1981年,学校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六所省属重点高校之一,并经教育部、山东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学校得以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开始新的征程。1998年,学校实现了博士单位、博士点零的突破;1999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突破万人。这一时期,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狠抓教学质量,为学校实现跨世纪转变和新世纪发展积蓄了能量,奠定了基础。

学校跨越提升于新世纪初的战略机遇期。新世纪初十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难得机遇,着力拓展外延、提升内涵、提高质量,逐步发展成为山东省属高校的排头兵,进入全国师范院校的先进行列。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经过60年的艰辛探索,特别是近10年来的不懈努力,山东师范大学的发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整体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已是气象蓬勃、蔚为大观:

━━实现了办学规模的历史跨越。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35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500余人。另有继续教育学员12000人,外国留学生300多人。组建了独立的历山学院。学校在长清校区和校本部两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面积120多万平方米。学校的规模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开创了人才荟萃的良好局面。建校以来,章益、傅统先、田仲济等一批教育家专心执教,潜心学术,奖掖后学,精诚奉献。近年来,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批中青年学者快速成长。全校2600名教职员工中,教授、研究员362人,博士生导师1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0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到专业教师的86.34%。先后有近100位中青年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泰山学者等各类人才工程,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今日的山东师大,名师云集,人才济济。

━━推动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9项,获奖总数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实现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零的突破。自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以来,学校共建成22个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覆盖了面向地方高校的全部项目类型。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在山东省首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获得一等奖4项,居全省高校首位。

━━保持了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五”以来,学校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220余项。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200多项。附设在学校的省级研究培训机构达到19个。

━━实现了重点建设的历史突破。近10年来,学校相继实现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三项零的突破。目前,学校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9个硕士点,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学原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重点科研基地、科研中心。

━━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60年坚守师范教育,沉淀了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教育硕士直至教育教学论博士学位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系统。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小学初高中教育、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直到博士后研究的优质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许多学科、许多领域的研究走在了全国、全省同类学科或研究的前列,很多项目填补山东省空白。

━━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学校着力改善办学条件,2005年10月,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长清校区建成启用。过去的10年间,学校新建校舍面积80万平方米,是前50年基建总规模的两倍。基本解决了困扰学校发展的办学空间不足、教工住房紧张两大瓶颈问

题。

━━强化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全省高校文明校园评估、德育工作评估,连续三次荣获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是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高校,首批山东省德育工作示范高校,学校党委被命名为山东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与组织保障。

师大泱泱,山高水长。从建校初期的艰难创业,到改革开放后的稳步发展,再到新世纪初的跨越提升,从老济南城南一隅的师院旧址到千佛山麓的师大本部,再到长清双龙山下的师大新校,回顾60载筚路蓝缕、接力传承的办学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守大学精神,追求卓越。学校之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路前行、不断壮大、桃李芬芳,面对任何挑战都能坚定信念、执着奋进、一往无前,正是由于弘扬了“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秉承了“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发扬了“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必须始终坚持艰苦创业,自信自强。学校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一帆风顺,时常要面对许多困难和挫折。难能可贵的是,学校师生员工都能够在坚定信念的支撑下,坚韧不拔、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既定目标。

━━必须始终坚持遵循规律,科学发展。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问题,牢牢把握学校发展的主动权,努力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学校的办学观,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发展要实力,向和谐要合力,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突出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努力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升级转型。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育才。人力资源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爱岗敬业、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芳华60载,桃李遍五洲。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了20万优秀毕业生,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育家、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军事家,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教育、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必须始终坚持服务社会,引领未来。社会需求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大力实施服务社会战略,高举教师教育旗帜,全方位服务区域教育,已经成为山东教育科学的创新基地、区域教育决策的智囊库和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辐射源。着力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相合,实现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各位领导、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回首往事,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总结过去,我们深知探索历程之艰辛。学校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党中央改革开放、重视教育事业的英明决策,得益于教育部、山东省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得益于海内外兄弟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真诚帮助,得益于历届

老领导、老专家、诸位校友多层面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几代山东师大人的不懈努力与艰苦奋斗。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衷心感谢长期支持山东师范大学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诚挚感谢对母校赤子情深、关心备至的海内外校友!此时此刻,我们要深切缅怀为山东师范大学的建设发展呕心沥血、执着奉献的先辈们!我们更要感谢所有曾经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和正在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勤奋工作的全体师生员工!

山东师范大学的辉煌将永远和大家同在!

春华秋实,甲子华章;逝者如斯,奋进不舍。山东师范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历史,是一部始终与新中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山东基础教育事业紧密相连的发展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奋斗史。60载风霜雨雪,一代代师大人薪火相传,谱写了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壮丽凯歌。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吹响了高等教育事业新一轮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的号角。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引领与先导作用将更加凸显。

60周年校庆是我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的新起点。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办学经验,彰显办学特色,升华办学理念,凝聚发展力量,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跨越六秩,满天云锦;瞩目未来,风正帆悬。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自觉把推进学校发展放到高等教育发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大局中来把握,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岁月如歌声声远,事业如棋局局新。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神圣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了我们的肩膀上。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教育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广大海内外校友的关心与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同心同德,不懈奋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局面、再创新辉煌,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田校长在天津南开中学建校11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在天津南开中学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重庆南开中学校长

田祥平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是天津南开中学建校110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也是所有南开学校的校庆日。此时此刻,从华北平原到西南山城,从内陆腹地到沿海港台,从亚欧大陆到大洋彼岸,所有的南开学校,所有的南开校友都在以各种方式庆祝南开人自己的节日。作为南开的一员,在此我要深情地说一句:南开,生日快乐!

110年前,目睹了甲午海战后“国帜三易”耻辱一幕而立志教育救国的张伯苓校长,在天津严氏、王氏家塾的基础上创立了天津南开中学,此乃南开学校之肇始。作为近代私人办新式教育的集大成者,张伯苓校长有着广阔的教育视野,他不但广泛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还规划和建立了从学前教育一直到研究院所的全程式教育机构,所以,南开的成功,外在表现是她杰出的办学成就,而内在因素则在于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规划设计。

在南开的教育体系中,中学教育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张伯苓校长办南开学校,虽大、中、小学都有,却是从1904年创办天津南开中学开始,至1937年接办自贡蜀光中学为止;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他还计划在北平、沈阳、长沙、昆明、兰州等地增设南开学校,而新校规划,皆先从中学开始。可见,中学阶段在张校长看来,是教育的重点,是消除国人“愚”“弱”“贫”“散”“私”五病的关键时段,也是奠定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核心时期。事实证明,南开系列学校110年来践行公能校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为国家培养为数众多的救国、建国人才和行业精英,桃李芬芳,功勋卓著。所以,开阔的视野和先进的理念,使得南开校友遍天下,公能校训四海皆知。

校庆的时刻,我们回顾历史,感念前人。在此,我们要深切缅怀南开学校的创立者以及早期经营管理者严范孙先生、张伯苓先生、喻传鉴先生,三位先贤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从长远计的大理想、大胸襟、大情怀,抒写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教育传奇。有了他们的奉献,才有津门洼地的书声朗朗、沙坪岁月的华彩篇章、自流井畔的弦歌吟唱。作为后继者,我们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要坚持走南开的道路,崇尚南开的风格,发扬南开的精神。”诚如斯言,重庆南开中学愿意和南开大家庭的全体成员、所有南开校友以及关心支持南开事业的各界人士一道,高举公能旗帜,发展南开精神,培育一代新人。

再让我说一声:南开,生日快乐!谢谢!

2014.10.17

下载赵彦修校长在山东师大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赵彦修校长在山东师大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