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十年九一八纪念史
八十年“九一八”纪念史
80年漫长的“九一八”纪念史,是一段将历史还给历史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迄今尚未结束。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每年都组织九一八国耻日纪念活动
对“九一八”的纪念,始于事发当年。9月20日,南京中央政府召开临时会议,决议以9月23日全国下半旗并停止娱乐一天,以示对沈阳陷落表示哀悼。该年10月10日,系中华民国成立20周年国庆,蒋介石等国民党要员600余人参加,国庆日一变为国哀日。此后,1932、1933、1934,国民党中央每逢9月18日均组织大型的纪念大会,各省党部也均组织相应的纪念活动。1935、1936年,因国内重要城市实施戒严,党政机构未筹备和参与九一八国耻纪念。1937年受“七七事变”刺激,国民政府组织下的九一八纪念活动异常隆重;1938年9月18日,蒋介石更亲自撰写发表《告东北同胞书》。
这种中央党政部门组织的国耻纪念活动,一直维持到1940年。该年,国民中央政府发布通令,宣布自1941年起,九一八纪念日合并到七七抗战建国纪念日党中,中央政府不再独立组织纪念活动——之所以如此,实有鼓舞军民抗战必胜的士气的考虑,如陈立夫该年刊文标题《以七七光荣洗刷九一八的耻辱》,就是此意。此一时期纪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抗日动员,如宣誓抗倭自卫、捐资抗战、抵制日货等。
内战时期,两党纪念“九一八”主题各异,中共侧重反美,国民党侧重反苏
内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继续纪念“九一八”,但纪念的内容则全然不同。在中共方面,主要侧重于谴责“美国反动派扶持日寇”,有在中国重新制造新的“九一八”的危险。如1946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刊文《美国反动派扶持日寇——为纪念“九一八”而作》,如此说道:
“日本法西斯毕竟被打垮一年了,但它没有彻底被消灭,因为美国反动派今天正在扶持日本法西斯的残余势力。美国反动派今天对日本的政策,使我们想起了十五年前九一八事变时以及从那时以后十五年来美国反动派的对日政策。我们中国人民今天纪念“九一八”,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以为警惕是有意义的。“九一八”事变时,美国当局采取什么态度呢?当时以国务卿史汀生为代表的美国帝国主义反动派,是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纵容的政策,……就在美国财阀的帮助下,日本法西斯才打下了现代化的军需工业的基础,也才有恃无恐敢于发动“七七”事变,大规模侵略我国。……今天逢到“九一八”纪念日,中国人民的伤痛未愈,记忆犹新,我们再不容许美帝国主义扶持下日本再来第二次“九一八”事变。”
1947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再度刊文《“九·一八”以来美国助日亡华罪行录》,文章说道:“今年九月十八日是“九·一八事变”十六周年纪念日。十六周年前的这一天,日本法西斯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侵略。这一侵略战争,当时不仅为德意法西斯所声援,同时也为美帝国主义所支持。……全国同胞应严重警惕第二次“九一八事变”之威胁!消除这一威胁唯一可靠的道路:只有全国同胞和解放区军民一致团结起来,积极响应和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反攻,为打倒美帝国主义忠实走狗卖国大汉奸蒋介石的统治、驱逐美帝国主义势力出中国、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斗争到底!”
国民党此一时期宣传纪念“九一八”,也着眼于告诫民众“警惕第二次„九一八事变‟之威胁”,不过与中共不同,国民党的宣传机构认为可能在中国造就第二次“九一八”的势力,不是美国,而是苏联。1947年,国共两党为争夺东北激战正酣,8月28日,九一八前夕,《时事公报》即刊发文章认为《苏联侵略威胁中国 居心造成新九一八》;而9月17日,陈诚书告东北军民,也再度提到纪念九一八的意义在于提防第二个“九一八”的发生:“中央社沈阳十七日电:明日为„九一八‟十六周年纪念,陈参谋总长兼东北行辕主任,特发表告东北全体军民书,说明今后如何防止第二个„九一八‟的发生。……陈氏特别警惕东北全体军民,谓现在„九一八‟可闻的事迹,虽已成为过去,但东北可怕的危机,并未因日本的败绩而有所减少。”
1951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美帝国主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
在80年代之前,九一八所受到的关注相当有限,以《人民日报》为例,此一时期,只有每逢整十年的纪念日才刊文纪念。
1951年是“九一八”事变二十周年,又正值抗美援朝。如何消除美国遗留在国人心目中的正面影响,是新政权急于完成的一项工作。譬如,1951年2月25日发布的一份《中共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指示》,如此表述这项紧迫工作:
“在运动中一切宣传教育工作,要注意思想领导。首先要从控诉日本暴行引上仇恨美国,其次要使控诉日本暴行与提高群众的胜利信心结合。要防止单纯为反日而控诉日本,以及滋长落后群众的“恐日病”。同时要注意加强对过去群众尚未充分发动的部门和工作薄弱的地区的领导。切实注意从各种不同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反对千篇一律的形式主义,如发动群众进行控诉,其内容一般可从控诉日寇罪行开始,但不必机械,亦可控诉蒋匪特务罪行或地主恶霸罪恶开始,而最后总结到反美上去;在已经进行过对日寇侵略罪行控诉的单位则不一定再从控诉日寇侵略罪行开始,可以结合回忆和追念抗日战争中殉难的人民烈士和民族英雄,以发扬民族气节,再引导群众进行仇视、蔑视、鄙视美国的观念。”(《南京抗美援朝运动》,陈丽君,何银基/主编;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等/编)
此一时期,包括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事件在内,均承担着“从控诉日本暴行引上仇恨美国”的功能。南京大屠杀期间曾救助中国民众的西方友人,也一度被错批为大屠杀的帮凶,出现所谓“美国鬼子点名,日本鬼子执行”的“结论”。“九一八”二十周年纪念,自然也不可能例外,同样承担着“从控诉日本暴行引上仇恨美国”的功能。《人民日报》9曰18日刊文《打碎美国奴役亚洲人民的侵略计划——纪念“九一八”二十周年》,即如此说道:
“九一八”事变到今天,整整二十年过去了。在纪念„九一八‟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民一面满怀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信念;一面对美帝国主义充满着旧恨新仇。……当中国人民正在和日本侵略者搏斗的时候,美帝国主义却支持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美帝国主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当„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美帝国主义为了要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充当远东反苏反共反人民的鹰犬,表面上标榜所谓„不承认主义‟,实际上却采取了支持日本侵略中国的政策。”
196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是“由于美帝国主义的纵容和帮助”
1961年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人民日报》几乎是完全重复了一遍1951三十周年时的调子。《人民日报》9月18日当天刊文《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军国主义——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而作》,明确说道:“三十年前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由于美帝国主义的纵容和帮助,发动侵略我国的“九一八”事变,大举侵略中国,使中国千百万人民丧失生命,亿万财产遭到浩劫。……日本军国主义之所以如此猖狂,是美帝国主义助纣为虐和怂恿的结果”。同日刊登的另一篇文章《不许新的“九一八”事变在亚洲重演!》,则号召“中日两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决不能麻痹大意,而应该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决反对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粉碎美帝国主义阴谋利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计划,决不许新的“九一八”事变在亚洲重演!”
1971年:为联美反苏,不再将“九一八”和“美帝国主义”捆绑到一起
1971年九一八事变四十周年。中国的外交方针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苏交恶,50年代确立的“一边倒”外交原则破产,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更让毛泽东开始忧虑中苏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这种现实危险给长期以来一直在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对立的中美两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和解的机会。和解自1970年开始,从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到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联合反苏的新外交关系正在迅速形成。
这样一种新的外交形势,很具体地反映在了这年《人民日报》纪念九一八四十周年的尺度上。9月18日刊发的新华社文章《九一八事变》,全程回顾了事变的经过,但并没有一字半语提到美国和日本侵华有任何关系,更没有像此前二十周年和三十周年时那般,将日本侵华直接归因为“美帝国主义的纵容和帮助”,文章仅在末尾一段提了这么一句:“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在美帝的扶植下正在重新抬头,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同日刊发的另外两篇文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不许重演》和《日中友协(正统)、日本社会党就“九一八事变”四十周年分别发表声明》,也同样没有再将“九一八”和“美帝国主义”捆绑起来,在叙述日本侵华历史时,无一字半语涉及美国。
1981年:中日关系蜜月期,人民日报只字不提“九一八”五十周年纪念
1981年是九一八事变五十周年,按惯例,《人民日报》应该刊登纪念性的文字。但结果这年的9月18日,《人民日报》并无一字提及九一八事变。究其原因,与此一时期中日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蜜月期大有关系。1978年,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实质上确立了一种“反苏”意义上的“准中日同盟”;1979年,日本又确定了对中国实施援助开发贷款;1980年,中日民间、官方高层互访不断……而具体到1981年,九一八前夕,时任国家副主席的邓小平等领导人,还连续三天会见来访的日本众议员及公明党访华代表团;更重要的是,大批日本援助、合作项目如大庆石油化学工程、宝山钢铁厂第一期工程、中日友好医院等,均在该年破土动工,开始实际运作。如此,九一八事变五十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并未刊登只言片语的纪念性文字。
但在1982年,发生了中日第一次教科书事件。该年6月25日,日本文部省宣布对高中二、三年级和小学1983年度使用的教科书审定完毕。审定修改的教科书,刻意淡化乃至否定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行径,如把日军侵略中国华北,改为“进入”华北,把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为“全面进攻”,将“侵略”一词篡改为模棱两可的“进入”或“进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记述则遭遇大段删改,如将“在占领南京之际,日本军杀害了中国军民,并进行了强奸、掠夺、纵火,这一南京大屠杀遭到国际上的遣责,据说中国牺牲者达20万人之多”这一段原记述,篡改为“在占领南京时,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军队也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由此使被激怒了的日本军队在占领南京时,在一片混乱中,杀害了多数的中国军民,受到国际的遣责”,突出强调中国军队的抵抗和日军屠杀暴行之间的因果关系;……“九一八”事变也被篡改为日本军队“爆炸了南满铁路的局部地方”,刻意与“侵略”拉开距离。
缘此,1982年9月18日,《人民日报》一改此前仅逢整十年纪念日刊文纪念的惯例,刊登《“九一八”事变》、《沈阳一些老人回忆五十一年前往事 揭露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真相》等文章,称“现在日本有些势力妄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这不能不引起中日两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的严重警惕。我们要同日本人民和日本朝野有识之士一起,排除一切妨害两国关系的因素,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1991年以后:官方纪念渐趋频繁,“勿忘国耻 奋发图强”成为新纪念主题
1991年“九一八”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规模,超过了此前历次整十年纪念日。九一八前夕,先是出版了《“九·一八”事变丛书》,该书得到了邓小平、江泽民、杨尚昆、张学良等人的题写书名或者题词,李瑞环、丁关根等都曾出席该书的座谈会并讲话,可谓声势浩大。9月15日,又举办了有中顾委委员、中共及国民党将领及后裔参加的纪念“九·一八”六十周年座谈会。9月18日当天,《人民日报》的纪念报道,不再沿用1971年和1982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说法(事实上,二战后日本政体经过改造,早已彻底告别军国主义),而以“勿忘国耻”和“自尊、自信、自强”作为新的纪念主题。
此后,官方的“九一八”纪念渐趋频繁,不再局限于整十年纪念模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如2001年《人民日报》提炼的主题是《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2011年提炼的主题则是《勿忘国耻 共襄复兴——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十周年》。
八十年纪念史,越来越尊重历史,但还远远不够
纵观自1932年到2012年整整80年的“九一八纪念史”,在80年代以前,始终没有站在尊重历史的立场去纪念这场国耻,而是为实用主义不惜扭曲历史。所幸的是,进入90年代之后,日本发动九一八是“由于美帝国主义的纵容和帮助”、“ 日本军国主义在美帝的扶植下正在重新抬头”等不符合历史与现实的说法,已经彻底消失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有了这些还远远不够。尊重历史的真相,是一切纪念的前提。在这方面,关于九一八,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譬如“九一八”不抵抗的责任问题,日本学者土田哲夫早在90年代初就已研究得出结论:
“笔者认为,张学良避免与日本冲突,采取不抵抗方针并不能认为是南京政府所命令的结果。他们(张学良的东北当局)认为,因为(1)国力还很脆弱,对日作战,中国必将败北;(2)国内分裂,对外不能不慎重,故目前中国不得不尽力避免对日冲突。这些对日政策和认识都可以说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权采取之政策的原型。”土田哲夫指出了一个非常明显不容回避的事实:“张学良的东北政权具有相当的独立性,1930年9月蒋介石、张学良合作以后,张成了蒋介石的重要同盟者。南京和东北的关系在形式上是中央和地方的上下关系,但在当时实质上却是平等的同盟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无法强迫张学良做他所不愿意的事情,即张学良本身对东北有决策方面的权限。”(土田哲夫,《张学良与不抵抗政策》,载《张学良生涯论集——海内外专家论文精选》,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土田哲夫的这一结论,在日本学界已经形成共识(何况更多的解密史料一直在不断佐证着土田的结论),而大陆方面,许多媒体纪念九一八时,往往还按照惯性在谈论什么“张学良因奉蒋介石命令,故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对比若此,虽以“自尊、自信、自强”为九一八国耻纪念的主题,但在日本学界看来,恐怕这“自尊、自信、自强”的成色,是要大打折扣的。而“不抵抗问题”只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结语
龚自珍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只有将历史还给历史,才能让纪念具备真正的力量。
第二篇:纪念九一八
九一八
九一八
你唤醒了整个民族
你唤醒了沉睡的华夏
白山黑水
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
战刀
滴落着
同胞的新血
黑龙江
松花江
嫩江
乌苏里江
黑色的恐怖
迅速的蔓延
百万黑土地
三千万同胞
承受的是
无尽的掠夺
忍受的是
无休止的杀戮
掠夺?
杀戮?
也不能阻止
相同的声音
在整个民族
蔓延
起来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血肉铸就的长城
也要与战刀抵抗
宁死
不做亡国奴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十一周年
卢沟明月鉴沧桑,英烈残碑露凝霜。
抗战雄魂铁血铸,殇国男儿卫家邦。
钓鱼烽烟犹未了,靖国参拜正风光。
华夏子孙谨牢记,勿忘国耻媚东洋。
‘九一八’
篆刻在民族史上
一座屈辱的纪念碑
每年的这一天
都应在心中拉响警报声 不要让记忆消失
过去的时光会沉入黑暗 身后的一扇门关闭起来 也许再也听不到一些声音 看不到一些场面
仿佛历史的遗迹
被厚厚的封土层覆盖起来
人类的天性喜欢快乐 总会忘却苦难的记忆 不是我们多么善于遗忘
一代又一代的记忆需要传递
不必为民族的昨天避讳 一个孱弱的群体
血和泪,那些无辜的生命 滚滚硝烟里掩埋入历史的深处
请将考古的光亮的铁铲 插入民族集体记忆的深处 挖掘挖掘再挖掘 我们掘进我们记忆的痛苦
累累白骨,或者发黄的图片纸张 那些幸存者的颤抖的话语 无数闪光的记忆碎片
才是我们民族最珍贵的文物
请我们好好珍惜吧
把锈蚀或蒙尘的记忆打磨擦拭 复苏的历史呈现出来
成为一尊又一尊精神的雕塑
年轻人哪,每一天都在品尝 和平生活酿就的蜜,要知道 呵护苦难记忆的民族
手中才真正握有做人的权利
第三篇:纪念九一八
纪念九一八事变
尊敬的老师们,辛勤的职工们,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2014年9月18日,83年前的今天,也是这样一个秋天,在我国东北还要稍微凉一些,但这都属于自然现象,然而谁能想到那天夜里就出事了呢?竟偏偏是在这样一个肃杀的秋天里。
那天夜里,就是83年前的今天夜里十点多,当老百姓干了一天活儿,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刚睡熟的时候,一群豺狼来了。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这群披着人皮的狼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就以此为借口,开始所谓“名正言顺”地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再此后,就有了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企图用三个月的时间侵略全中国,然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了。然后,我们用了八年的时间才把小日本赶出中国。从1931年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我们中国付出的代价是930多座城市被践踏,几千万中国人死于非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
老师们,职工们,同学们,几千万生命呀,这是什么概念?我们打个比方,这个比方可能不恰当,但好像更能让我们明白几
千万生命死于非命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在场的人数大约四千人,假如那几千万是一个准确的数字四千万的话,那得我们在场的所有人死多少次?1000次呀,我们得在原地躺下摞一千层,而这1000次的死,没有一次是生老病死,是死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下,枪口下,蹂躏下。凭什么呀?我们现在的中国是好多了,可我们摸摸我们的腰包,很鼓吗?没有,我们中国的大多数还在为温饱奔波。可是,当83年前小日本打进来,我们为了把他们赶出自己的家门,就耗费了1000多亿人民币,这又是什么概念?大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算一算。
我要说的是,几千万性命干什么不好非要用来被杀,1000多元干什么不好非要用来打豺狼?
老师们,职工们,同学们,我们年年纪念九一八,纪念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不忘记,仅仅是为了听到这些数字的时候扼腕叹息大骂小日本?然后解散,一如既往?那么这样的纪念有什么意义?
我们骂小日本是豺狼?言外之意是什么?我们是绵羊么。我们骂人家是小鬼子是畜牲,那说明我们是人。可是,人怎么能被畜牲欺负成这样?很简单,我们当中有一大群软弱的人,平时好吃懒做,骂爹骂娘,鬼子来了当绵羊,不但被人家吃,还领着人家吃自己的兄弟。我们也太落后,畜牲都知道玩智商了,我们还拿着棍棒放鞭炮。
老师们,职工们,同学们,我们今天还会骂小日本是畜牲,因为人不会强大了就欺负弱小。可是我们也必须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日本是我们的邻居,而且他很善于学习,我们的老祖宗就当过他们很长时间的老师,但他们一旦有了点儿能耐,就想欺负人。那我们怎么办?只能比他们更强,驾驭住他们的兽性,让他们好好做人,我们才能都相安无事,我们才能让每一个生命活出自己的幸福,让每一元钱发挥它的建设作用。
秋天还是那个秋天,依然保持着它的凉意;但今晚再不是那个今晚,我们在发愤图强。怀一腔爱国热情,练一身过硬的本事,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好国家哪里需要哪里去的准备。生似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才应该是我们作为人的一生吧,让我们共同维护这难得的一片净土。
谢谢!
第四篇:纪念九一八
纪念九一八,弘扬爱国精神
2013年7月12日,我们爱国者联盟小组出发了。目的地是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上午10点40,我们到达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门口,满怀激动的记录下这一刻。我们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知晓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充满血泪的生活和不断奋起抗争的历史。
九一八纪念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是七十六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残历碑”,整个建筑高十八米,宽三十米,厚十一米,用混凝土铸成,花岗岩贴面,呈立体台历状,两边对称。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在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整个建筑庄严肃穆,风格独特,既有现代化特点,又不失民族风格,让每个参观的人都回浮想联翩,记住那个“国耻日”。据史料记载,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他们先是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尔后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使日军当晚即攻占北大营。19日,日军又占领了整个沈阳城。4个月后,随着东北军不战自溃,日军顺利占领了东北三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地区从此被日寇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之久。在“残历碑”的前面有一座警世钟,悬挂在三角形的支架上。锈迹斑斑的钟身上铸造着醒目的铭文:“勿忘国耻”。在陈列馆附近还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制造“柳条湖”事件而建的弹形碑。
进入纪念馆后,我们发现整个纪念馆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东北的沦陷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坡设计,越走越明亮。在馆内,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文物,还有一些场景的重现。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幕幕重现场景穿越时光隧道追溯历史,让人深思。印象中最震憾的是从抚顺万人坑运过来的一片二三十米见方的万人坑土壤,里面有几十具尸骨,其中有两具头骨被日本的枪支打的枪眼历历在目,隐隐感觉到当时屠杀现场的悲壮和凄惨。还有一对尸骨,是一男一女紧紧相依,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了,他们身上带的手铐脚缭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到现在,仍然带在他们身上,向后人诉说日本人的惨无人道。
馆内的每一个场景都述说着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曾经历的痛苦和磨难。
走出展厅,内心仍难以平静。想起如今日本人不仅参拜晋国神社,更否认这段侵华历史。不承认自己犯下的滔滔恶行。我们大家的心情都无比沉重。在愤慨中,我们唾弃那些可恶的侵入者们;在感动中,我们敬仰那些为国捐躯的人;这些以血肉之躯保卫家园的英雄们,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每一个的名字后面都立着很多很多的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中国亿万儿女。这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便能够战胜一切,赢得世界的尊重。
九•一八之所以定为国耻日,不仅要让我们铭记国耻,更要努力发展、壮大自己,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不再重蹈惨痛的覆辙。
第五篇:纪念九一八
《爱国主义》教育感想
9月12日,听了朱旭厅长的“爱国主义教育报告会”之后,我对身处于抗战期间水深火热的东北百姓更加同情。同情之余,对日帝国主义的痛恨更加深切,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是说不完数不清的。
他们对待中国人极为残忍,使用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在哈尔滨平房区建设的“日军侵华七三一部队”就是其对我们东北人民所犯罪行的真实写照,日本人叫我们同胞去捉白鼠供给他们做实验,捉不到老鼠,他们就用我们的同胞做活体实验,他们把鼠疫病毒植入健康的中国人体内,然后观察其体征,直到这个“木头”(日本人把用于实验的中国人称为“木头”)死去,就这样一条健康的生命就这样死去,这就是我们同胞的命运,朱老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仿佛在为这些死去的同胞滴血,日军在我国各地的行径真可谓罪恶涛涛,每当我听到关于日军残害我同胞的时候,我仿佛变得不再理智了,真想放掉一切去帮我们的先烈们去报仇雪恨。然而,这个仇怎么报呢,难道我们也要向日本人对待中国人那样去对待日本人嘛?不,我们是有血有肉有心的人类,那种猪狗不如的行径我们做不来的。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团结一致,在我们各种各样的岗位上努力工作,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强大不容侵犯,让那帮鹰犬豺狼闻风丧胆。
此时此刻,那首从小到大一直唱响的歌声再一次响彻我的脑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董本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