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注册会计师专业 黎源 0091642
摘要:鄱阳湖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各类资源,其经济地位和生态地位都极其重要,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是带动江西乃至中部讲解腾飞的重要“引擎”,为了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更好地发挥强力发动机作用,有必要在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功能分区、发展前景上下大力气,从而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区域经济
以人为本
现代产业
2008年3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构想是基于对当代国内外的形势和江西省情审视, 以及对鄱阳湖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的深刻认识, 从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两个基本点出发, 谋求新的崛起而提出的。实现这一构想, 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支撑,突出理论的指导地位。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情况, 对有密切关联的主要理论展开讨论。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及战略任务
进行正确的定位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直接反映和决定它在国家区域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中的地位。总结起来讲,就是着力构建“三区一平台”,即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同时,围绕“三区一平台”的总体定位,着力构建“四大支撑体系”、重点打造“十大产业基地”,即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记得其肩负的重大战略任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第一位的战略任务,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以湖体保护、滨湖控制、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强化流域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统筹湖区及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突出湿地保护、污染防治、绿色屏障建设、血吸虫病防治,进一步推进实施鄱阳湖湿地和候鸟保护工程等。
加快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重点是围绕建设“十大产业基地”,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突出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重点是坚持统筹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集约用地原则,加快推进水利、交通、能源和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着力构建调控有力的水利保障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
2、以人为本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离不开和谐社会环境的支撑。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改善民生上紧盯重点,多干实事,在为民造福上把握关键,多做好事。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内涵就是“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
生态文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的。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很显然,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以来过度开发自然、征服自然从而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应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
自然生态,是指保护资源与优化环境。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对自然方面的要求,即人类如何善待自然,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对各类自然资源,既要合理利用,又不可竭泽而渔,不可吃子孙饭,断子孙路,努力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要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减少二氧化碳和工业废水排放,不断改良和优化已被污染和恶化的环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保持鄱阳湖的一湖清水和环湖地区的良好生态。
社会生态,是指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对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个社会,如果经济发达,物质丰富,但是贫富悬殊,秩序混乱,这肯定算不上是良好的社会生态。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安康,这才是理想的社会生态。十七大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都是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良好社会生态的重要内容。人文生态,是指公民素质与人文精神。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的要求。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人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文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和动力,人文生态的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决定着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如果公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民的素质低下,愚昧无知,就会破坏自然,扰乱社会。反之,如果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高,具有人文关怀,就会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就会关心社会、建设美好家园,就能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3.1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 位临长江黄金水道。由昌九高速、九景高速、景鹰高速、昌厦高速等组成的鄱阳湖高等级公路圈基本形成。 3.2经济实力雄厚, 发展潜力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涉及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抚州和景德镇等设区市 , 是江西省率先进入人均年收入1 000美元的区域。3.3各类资源齐全, 且十分丰富
一是矿产资源丰富。区域内发现矿产资源超过100 种,金、铜、铅锌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有巨大的开发价值。二是水资源十分充足。区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570 mm, 水资源总量为940111亿m3 , 鄱阳湖天然容量达300亿m3 以上。三是生物资源繁多。鄱阳湖有水生维管束植物102种、浮游生物266种、鱼类122种、豚类2种、贝类87种、鸟类300多种。四是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有: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的鄱阳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又是“世界地质公园”的庐山。
4、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4.1如何防止“政绩工程”或“形象工程”
“建鄱”需要国家和省市投入天量资金,实施上万个工程项目,难道不担心有些工程被百姓批评为“政绩工程”?民生工程与政绩工程其实并无客观上的差别,仅是主观上的评价,只要公众认可并得到实惠的就是民生工程,否则就是政绩工程。然而,我们注意到,群众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到位,舆论压力不够大,自上而下监督虽然有威慑力,但难以周全。现在,江西全省上下都在谋求大发展、引进大项目、筹划大工程,如何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保证民生工程不会蜕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④ 4.2如何破解公与私的矛盾
公私矛盾主要体现在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矛盾上。在“建鄱”过程中,公私矛盾将会有较多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如生态经济与重化工业的冲突、环保部门与污染企业的对立、造林绿化与滥砍滥伐的对抗等等,而最为突出和紧张的是拆迁冲突。
5、怎样继续提高优势及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5.1深化认识更新观念,创新机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教育发展方式,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互相影响。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决定性要素,即教育不仅能能够直接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本先进的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教育要的是教育的文化和社会伦理价值功能能够改变经济运行模式,改善经济运行环境,从而有力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成果。别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又直接影响教育行为选择,即教育是作为经济增长的工具而存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两者的关系,全面开发教育发展方式的改变对 阳湖区生态经济园区建设的作用,对于大力发展 阳湖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落实教育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地位,具有战略意义。5.2全面落实教育创新,培养对口人才
通过改变教育发展方式,培养更多优秀的对口人才对鄱阳湖的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刻不容缓的。
参考文献:(1)陈美球, 黄宏胜, 刘滨, 等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确定研究[ J ] 1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0(5): 933~9371(2)赫尔曼·E戴利1超越增长: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M ] 1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1(3)钟昌标.中国区域产业整合与分工研究[J].数量技术经济研究, 2005,(6).(4)熊墨辉等.中国中部城市崛起战略———以南昌为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第二篇: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注册会计师专业 黎源 00916
42摘要:鄱阳湖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各类资源,其经济地位和生态地位都极其重要,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是带动江西乃至中部讲解腾飞的重要“引擎”,为了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更好地发挥强力发动机作用,有必要在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功能分区、发展前景上下大力气,从而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以人为本现代产业
2008年3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构想是基于对当代国内外的形势和江西省情审视, 以及对鄱阳湖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的深刻认识, 从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两个基本点出发, 谋求新的崛起而提出的。实现这一构想, 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支撑,突出理论的指导地位。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情况, 对有密切关联的主要理论展开讨论。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及战略任务
进行正确的定位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直接反映和决定它在国家区域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中的地位。总结起来讲,就是着力构建“三区一平台”,即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同时,围绕“三区一平台”的总体定位,着力构建“四大支撑体系”、重点打造“十大产业基地”,即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记得其肩负的重大战略任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第一位的战略任务,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以湖体保护、滨湖控制、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强化流域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统筹湖区及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突出湿地保护、污染防治、绿色屏障建设、血吸虫病防治,进一步推进实施鄱阳湖湿地和候鸟保护工程等。
加快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重点是围绕建设“十大产业基地”,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突出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重点是坚持统筹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集约用地原则,加快推进水利、交通、能源和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着力构建调控有力的水利保障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
2、以人为本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离不开和谐社会环境的支撑。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改善民生上紧盯重点,多干实事,在为民造福上把握关键,多做好事。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内涵就是“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
生态文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的。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很显然,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以来过度开发自然、征服自然从而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应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
自然生态,是指保护资源与优化环境。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对自然方面的要求,即人类如何善待自然,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对各类自然资源,既要合理利用,又不可竭泽而渔,不可吃子孙饭,断子孙路,努力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要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减少二氧化碳和工业废水排放,不断改良和优化已被污染和恶化的环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保持鄱阳湖的一湖清水和环湖地区的良好生态。 社会生态,是指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对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个社会,如果经济发达,物质丰富,但是贫富悬殊,秩序混乱,这肯定算不上是良好的社会生态。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安康,这才是理想的社会生态。十七大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都是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良好社会生态的重要内容。人文生态,是指公民素质与人文精神。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的要求。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人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文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和动力,人文生态的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决定着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如果公
民的素质低下,愚昧无知,就会破坏自然,扰乱社会。反之,如果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高,具有人文关怀,就会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就会关心社会、建设美好家园,就能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3.1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 位临长江黄金水道。由昌九高速、九景高速、景鹰高速、昌厦高速等组成的鄱阳湖高等级公路圈基本形成。
3.2经济实力雄厚, 发展潜力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涉及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抚州和景德镇等设区市 , 是江西省率先进入人均年收入1 000美元的区域。
3.3各类资源齐全, 且十分丰富
一是矿产资源丰富。区域内发现矿产资源超过100 种,金、铜、铅锌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有巨大的开发价值。二是水资源十分充足。区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570 mm, 水资源总量为940111亿m3 , 鄱阳湖天然容量达300亿m3 以上。三是生物资源繁多。鄱阳湖有水生维管束植物102种、浮游生物266种、鱼类122种、豚类2种、贝类87种、鸟类300多种。四是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有: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的鄱阳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又是“世界地质公园”的庐山。
4、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4.1如何防止“政绩工程”或“形象工程”
“建鄱”需要国家和省市投入天量资金,实施上万个工程项目,难道不担心有些工程被百姓批评为“政绩工程”?民生工程与政绩工程其实并无客观上的差别,仅是主观上的评价,只要公众认可并得到实惠的就是民生工程,否则就是政绩工程。然而,我们注意到,群众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到位,舆论压力不够大,自上而下监督虽然有威慑力,但难以周全。现在,江西全省上下都在谋求大发展、引进大项目、筹划大工程,如何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保证民生工程不会蜕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④
4.2如何破解公与私的矛盾
公私矛盾主要体现在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矛盾上。在“建鄱”过程中,公私矛盾将会有较多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如生态经济与重化工业的冲突、环保部门与污染企业的对立、造林绿化与滥砍滥伐的对抗等等,而最为突出和紧张的是拆迁冲突。
5、怎样继续提高优势及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5.1深化认识更新观念,创新机制
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教育发展方式,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互相影响。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决定性要素,即教育不仅能能够直接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本先进的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教育要的是教育的文化和社会伦理价值功能能够改变经济运行模式,改善经济运行环境,从而有力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成果。别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又直接影响教育行为选择,即教育是作为经济增长的工具而存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两者的关系,全面开发教育发展方式的改变对 阳湖区生态经济园区建设的作用,对于大力发展 阳湖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落实教育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地位,具有战略意义。
5.2全面落实教育创新,培养对口人才
通过改变教育发展方式,培养更多优秀的对口人才对鄱阳湖的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刻不容缓的。
参考文献:
(1)陈美球, 黄宏胜, 刘滨, 等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确定研究[ J ] 1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0(5): 933~9371
(2)赫尔曼·E戴利1超越增长: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M ] 1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1
(3)钟昌标.中国区域产业整合与分工研究[J].数量技术经济研究, 2005,(6).(4)熊墨辉等.中国中部城市崛起战略———以南昌为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第三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讲稿
我们能够感觉到,现代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gdp也在不断增长,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水土流失严重,湖泊被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各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工业化过程中经济飞速的发展大多是建立在破坏环境及消耗大量资源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全世界都在反思,人类文明该如何发展下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它将成为主流;而我们国家也先后提出了一些列重大方针政策,目的是引导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那么在这样的战略环境下,江西省结合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即江西现在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也就意味着资源能源的压力在不断加大,生存环境容易恶化,为了要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权利,就必须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道路,因此江西省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并且国务院在2009年批复了这一《规划》,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背景 接下来我将围绕位置范围、发展定位、功能分区、特色以及实施影响几个方面对该规划做一个大概介绍。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就是以鄱阳湖为中心,包括周围的南昌、景徳镇、鹰潭等38个县市区。
--------------位置范围 基于鄱阳湖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及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毗邻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发展的潜力较大,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
因此将其定位为:(三区一平台)
1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2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保障区
3加快中部崛起的重要带动区
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发展定位
规划又根据区内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经济地域的内在联系,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三个部分,湖体核心保护区,以98年最高水位线为界,有5181平方公里,滨湖开发带一湖体核心保护区界线,向陆地延伸3公里,有3746平方公里,区内其他范围称为高效集约发展区,依据各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现状及开发潜力,对各区的功能进行了界定,湖体核心保护区主要强化生态功能,禁止开发,而滨湖开发带主要是构建生态屏障,严格控制开发,高效集约发展区则集聚经济人口,高效集约开发。
----------------功能定位
围绕着前面所说的发展定位及各区的功能定位,规划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1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2环境友好型产业大发展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4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深化改革开放,而其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环境有好型产业的发展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规划的重点,也是该规划具有特色的地方,我将对这三个方面做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
(1)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部分是以湖体保护,滨湖控制、生态建设为重点,用工程建设的方式旨在提高环境容量和生态功能,增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了可持续的长远发展理念。包括重要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污染防治,绿色屏障建设,血吸虫病防范,工程建设方面,在鄱阳湖建立了五个重点的自然保护区(图),以及遍布区内建设了三十余个污水处理中心,恢复生态植树造林等(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特色是生态,核心还是要促进经济发展,那么就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关键的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规划中强调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这是第二个特色,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在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三个方面进行规划调整,①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求利用现代科技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依据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包括优质稻谷生产基地、油菜基地、水产品基地、柑橘基地、茶园基地、食用菌加工基地、优质蔬菜基地。
② 第二块是工业,要求创建新型工业体系,突出特色,改造传统优势工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借鉴了国际与中国业内已成熟的产业转移和集群发展模式,各市抓住本地的优势,建立了八大产业基地(图),在南昌市建立了光电、新能源、生物、铜精深加工、航空、汽车产业基地,九江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湖口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景德镇航空、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贵溪铜冶炼生产基地、樟树生物化工产业基地、新余新能源产业基地、新干化工产业基地,实施支柱产业基地化战略,有利于全面提升工业竞争力既整合了有限的资源,又可根据产业的前后级旁侧关联效应,优化产业结构。
③ 培育现代服务业,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依托中心城市,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配套、支撑和引领作用,主要也是依靠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3)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项目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针对重点项目建设《规划》
包括4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是水利设施完善,兼顾防洪与抗旱、生活与生产;第二个方面是保障能源供应,建设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图)布局合理规划,为区域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除此之外,《规划》还要求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完善电力传输网络,加快油气管建设以及信息网络建设。
-------------------------基础设施 针对规划中的范围广、任务重的系统工程,分阶段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2015年为先行先试、强基固本阶段;2016年~2020年为深入推进、全面发展阶段,可概括为三个定性的目标1保证区域生态环境继续畏惧全国前列2经济实力明显增强3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该规划批复至今有四年多,从规划实施以来生态环境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下鄱阳湖的环境,在定量目标上也不断地靠近,鄱阳湖湿地面积由08年46937.5公顷到13年增加到70126.8公顷,区内38个市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也不段提高、稳定在63%以上,此外经济综合实力也显著增强,2009年区内生产总值4491.39亿元,2011年达6805.48亿元,到13年前三个季度就达到了5739.2亿元,人均gdp也不断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这些进步都充分肯定了规划的重大战略意义。当然这其中也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比如完善鄱阳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工程建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统计等。
------------------影响
第四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析
前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发展背景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在未来发展中,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特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48亿元,年末总人口2006.6万人。
现实基础
鄱阳湖是长江的重要调节器,年均入江水量达1450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水质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等物种资源,是全球95%以上的越冬白鹤栖息地,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鄱阳湖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鄱阳湖地区位于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该区域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挑战与机遇 未来一段时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能源资源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区域竞争力较弱,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不多,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不足,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惯性依然较大,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绩综合考评体系尚未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强化污染综合防治的宏观统筹机制仍然存在障碍。
战略意义 鄱阳湖流域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又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较大。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遵循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有助于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示范。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强鄱阳湖的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是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 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和谐构建鄱阳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形势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重大实践,必将对江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 影响。
制约环鄱阳湖发展的因素 由于受经济、社会、政策和 历史 等因素,还有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负荷日趋加重,并且日益恶化。当前,鄱阳湖区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水生态失衡、土地植被退化、污染状况加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1.水生态失衡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2.土地植被退化
江西是南方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鄱阳湖水系“五河”流域中、上游及鄱阳湖滨湖地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36.12×104 h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95.5%,使鄱阳湖区土壤肥力退化、土壤污染和土壤酸化日趋严重。3.污染状况加重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鄱阳湖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鄱阳湖的污染物来源于降水、地表径流和人湖河道等,污染物主要来流域内的生活用水、工业 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人江河汇集于鄱阳湖,鄱阳湖水质污染呈上升趋势,局部水域污染严重,水生生物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鄱阳湖已具备富营养化条件。4.生物多样性减少
鄱阳湖湿地,己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之一,也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著名的“珍禽王国”,吸引了许多珍稀濒危水禽,越冬珍禽种类多,数量大,由于不断的泥沙淤积、人工围垦和捕涝量上升等,鱼类资源趋向衰退。
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举措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不只是环境的 问题,而是环境、发展 和人与 自然 和谐发展三种内涵的有机统一体,本质上体现了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只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把当前和子孙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和 社会 建设。在此基础上,突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有利的条件。
1.做好区域一体化文章,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
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把鄱阳湖区域的治理和人民的利益一体化,健全经济和生态一体化的统一管理机制,对鄱阳湖的开发治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不仅要充分发挥 交通 运输 网络 系统的作用,构建区域性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还要鼓励鄱阳湖区域各市县的政务信息、经济信息、科技 信息、文化 教育 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医疗卫生信息、旅游 与交通信息等资源建立统一的网络系统,强化环鄱阳湖区域的资源共享。
2.优化产业构建,探索市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创新鄱阳湖区域的发展机制,有效地探索市场一体化,以市场来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和优化三大产业的布局及各产业内部的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整体素质,同时和区域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相协调,明确分工,强化协作,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外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再者,要建立能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运作规则,统一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同时以 法律 的形式确立市场运行规则,培育一体化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开展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推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最后,要强化商贸流通体系,构建区域内外的产权交易共同市场。3.加快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一体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 科学 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的鄱阳湖经济生态区,首先,要围绕鄱阳湖区域周边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建设,树立大环保的观念,建立全面的环境管理体系和推进清洁生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再者,要实施人工控湖工程,调蓄长江及“五河”洪水,大力加强沿湖及湖内污染治理,进一步促进湿地生态功能、效益与优化管理;最后,要坚持从鄱阳湖区的湖区系统的角度,对湖区生态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影响 与控制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 研究,关注环境变化对湖区的影响,促进湖区的可持续性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要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宏伟目标,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就必须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一条主线,作为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推行。从鄱阳湖区现状及生态经济区建设目标来分析,其“城乡一体化”的本质是促使城市和乡村取长补短,并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城乡一体化作为结果,是要创造具有城乡优点而无两者缺点、宜于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生存环境。作为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空间等要素交融、协同发展的过程,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在20世纪后期已经不同程度地启动,在21世纪又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纳入了这个过程。
城乡一体化,作为鄱阳湖区建设的一个目标,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经济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从事较低效率的一产业转入城市从事较高效率的二、三产业的过程,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对江西来说是实现“民富省强”的过程。社会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参与工业化、现代化并分享工业化成果的过程,包括享受不断提高的工资收入以及公平享受城市全面公共服务的过程,是广大农村居民向城市集中,转变生活方式并实现“全民小康”的过程。空间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现代城市物质、技术、人才及文明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是农村不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是现代新农村全面建成的过程。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城乡一体化不是传统的以城市利益为主体、较少考虑农村甚至以牺牲农村为代价的旧的城市化道路,而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势互补共赢的新型城市化之路。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谋求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谋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乡村居民提供大致均等化的公共服务。[2] 一体化的特征
鄱阳湖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至少应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1)城乡一体化是城镇与乡村在经济和空间上的整体协调,合理布局;
(2)城乡一体化是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城市化同步发生相互促进的;
(3)城乡一体化是双向发展的,不是全部乡村都能变为城市,也不是城镇的乡村化,是城镇与乡村互相吸取先进因素,摈弃落后因素的一种双向和谐演进过程;
(4)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精神、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容不可忽视;
(5)城乡一体化应消灭城乡对立和缩小城乡社会差别,但是城市与乡村在规模、形态和景观等主要方面的差别不能消灭。城乡差别应体现在特色上、产业布局上,这是永恒的,只是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3]
一体化的必要性
2008年全国的城镇化率是45.68%,江西的城镇化率是41.36%,鄱阳湖经济区的城镇化率还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针对鄱阳湖区的特色和建设目标,其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突出三个方向:工业向生态工业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约化经营集中,农民向中小城市集中。工业向生态工业园区集中是谋求聚集经济效益的有效路径。城乡一体化以“工业向园区集中”为实施路径的起点,引导产业走集约化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产业聚集过程同时也是人口聚集的过程,是市场购买力聚集的过程,是第三产业市场发育扩张的过程,生态经济区建设将为改善城市产业结构、扩大城市就业机会提供空间依托。鄱阳湖生态区的意义:
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环境与 社会 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区域。其实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 理论 为基础,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与 方法,遵循生态学 规律 和经济发展规律,对全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在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促进湖区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国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战略,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光明日报2010-4-1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启示作者: 李剑 黄新建
参考文献: 大江网-江西日报2010-02-22 参考文献: [1] 赵其国.论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C].内陆湖泊暨鄱阳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江西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2006,1:10-17.[2] 曹义虎.关于鄱阳湖资源深度开发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江西水产科技, 2004,(1):2-7.[3] 王万山.生态经济 理论 与生态经济发展走势探讨[J].生态经济,2001,(5).[4] 张田生、张晓东.关于“建立环太湖经济区”的思考[J].唯实,2000,(10).[5] 胡乐飞.立足两个基本认识、做好三篇文章,推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J].理论导报,2008,(5).[6]吴人坚.生态经济区建设原理初探[J].生态经济,2001,(1).
第五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引言: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鄱阳湖经济区。是江西发展的机遇,江西的经济将实现飞跃式的发展。用科学的 眼光看待这个发展的机会。
1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崛起的战略举措,是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要以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切实保护鄱阳湖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高度统一,使鄱阳湖区域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聚集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鄱阳湖是江西的代名词,是我省的名片,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鄱阳湖的保护治理和鄱阳湖的经济开发关系江西未来的发展,关系全省4300万人民子孙后代的福
一个地区的发展,全民皆富才是一个地区的富裕。面临机遇,要善于把握,把握好,明天将是另一番景象。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清新的一座城市,让人有种自然与现代结合的感觉。这是现代都市的发展趋向,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建设鄱阳湖经济区就是江西发展的一个机遇。要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实现可持续发展。
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有了政策的扶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繁荣景象指日可待。江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人才资源。江西高校林立,人才倍出。文化和经济是一致的,同步前进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要把基础巩固好,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指导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美国硅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里是美国重要的高
新技术产区。发展微电子产业,再加上优美的环境。这里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优美环境和发达经济并存的城市。鄱阳湖同样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但经济有待发展。把握好先天的地理环境优越,努力促进后天的发展。
为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拟定合理现实的定位。计划好今后发展的道路和目标。
1.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2.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3.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战略目标做好了区域定位,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未来的发展会需要多长时间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 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就因为有了良好的基础,以后的发展会如日中升的。历史的车轮是在转动的,而且会越转越快的。
发展的方向要明确,结合自身省情作出合理的选择。如资源的分布及数量,人口的稠密度来分析。
光电产业基地:以南昌为中心,重点建设硅衬底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及器件项目、LED照明光源项目、高亮度LED显示屏项目、LED背光源项目、有机发光器件(OLED)项目、计算机等终端电子产品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南昌、新余为中心,重点发展高性能且资源高效利用的高纯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发电系统、兆瓦级以上风电设备和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等项目。
生物产业基地:以南昌、樟树为中心,依托南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樟树中药产业传统优势,重点推进中药现代化,建设治疗艾滋病新药、抗癌原料药、新型功能糖、血细胞分析仪器、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从生物医药到生物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的完整产业链。
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以鹰潭、南昌为中心,以江铜集团为龙头,提高铜冶炼水平,重点开发铜引线框架、铜板带、铜箔、特种漆包线等高精度、高性能产品。
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以超量或等量淘汰省内落后钢铁产能为前提,依托新钢、萍钢、南钢现有生产能力,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船板、弹簧钢、建筑用钢、线材等钢材深加工产品,提升钢材深加工水平。
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以九江为中心,实施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工程,适时实施化肥原料路线改造项目,落实环保措施;以永修为中心,重点发展有机硅单体和有机硅系列深加工;以樟树、新干为中心,积极开发离子膜烧碱、纯碱以及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
城市发展南昌: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昌北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基地水平;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金融、旅游集散中心,全国重要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加快形成南昌一小时经济圈,联动发展新建、安义、进贤、余干、南昌县城和丰城、樟树、高安市区。
具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主要是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同时,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
――加快经济发展,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崛起的带动区。主要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有序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合理发展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继续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稳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指导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发展经济必须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水,陆,空都通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工程:1交通-昌九城际,杭南长高铁,景德镇机场扩建等。2能源—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环鄱阳湖风力发电等。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改变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促进中部及江西崛起新的增长极。鄱阳湖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生态农业。种植本地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一片金黄色的稻田,一湾清澈的湖水,岸边上优雅的别墅和不远处的办公大楼。这景象将在不久后的将来呈现在世人面前。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意义重大,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国务院指出,要把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产业基地。用科学的态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项目建设,都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当前,全省各地抓项目建设决心大、力度大,这是好事。值得注意的是,抓项目建设、搞招商引资,一定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不能使用行政手段下指标、分任务;一定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坚决不搞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项目,坚决不搞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
搞水分,不弄虚作假。乡镇党委政府应集中精力抓好“三农”工作,原则上不搞招商引资,有合适的项目可在县级工业园区落户。各级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作风推进科学发展、加快我国崛起。我们要描绘出一幅美好的规划图。
鄱阳湖会因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变得更具活力。不再有鱼腥味,而是从湖中飘来清新的空气。人门将可以在岸边观赏到候鸟迁徙的过程,骑着车沿着岸边观赏湖中的美景。物种的多样性不会因发展经济而减少,而是会出现人与动物,生态环境和谐的发展。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这种现象要坚决反对。在前进中不断进步着,进步是自然界中神秘的概念,任何生物都是沿用这一条件和大自然保持着同步,如果失去方向就会停滞,就会在方向的尽头消失。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要义是发展,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发展虽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为各方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科学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首要力量。
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保护生态入手,再延伸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争取列入国家规划,上升为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既保住“一湖清水”,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努力把鄱阳湖保护开发推向新的阶段,使之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层次较高、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区。统筹兼顾,江西不会停下历史发展的脚步,不但前行着。
参考文献:1 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在2010年3月1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座谈会的发言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