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误用34例

时间:2019-05-14 20:5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标点符号误用34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标点符号误用34例》。

第一篇:标点符号误用34例

标点符号误用34例

一.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 [点拨]这儿‚

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二、逗号误用

8.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9.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点拨]‚白天‛前应该用分号,因为该句三个分句却是两层意思,不如此显示不出层次。当然,层次间关系除并列外,也可能是承接、转折、因果。10.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

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点拨]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它标点符号。11.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点拨]完整的直接引用(句号在引号内)前应该用冒号。12.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点拨]‚好一派……春光‛是总结前三层,前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

三、分号误用

13.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点拨]‚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分号改冒号。误用原因同12,属未搞清前后关系。

14.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点拨]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如12。15.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

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点拨]分号同句号换位,明确层次关系。

四、冒号误用

16.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

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里表扬,二是……

[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18.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20.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五、问号误用

21.非疑问句用问号。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点拨]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才用。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用问号。该句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22.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点拨]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注意:这里强调的句子是一个。

23.选择问句句群少用了问号。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点拨]由相关的几个疑问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句群,各句的句末都要用问号。以上由三个问句构成。

24.倒装句之间误用。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点拨]引号内属于成分倒置,是一个句子,因而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否则会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且只能用于句末。改法:问号改为逗号,‚同志们‛后用问号。另外,感叹号、句号使用也存在这一错误,如:①多美啊!济南的冬天。(主谓倒装)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没精打采的。(定语和中心语倒装)都属误用。

特别提醒:反问的语气强烈时,可以用叹号而不用问号。如,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六、省略号误用 25.与‚等‛并用。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点拨]表列举的省略号功能和‚等‛‚等等‛相同,只能保留其一。

七、破折号误用

26.与‚即‛‚就是‛等词并用。

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点拨]此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就是‛等意思,只能保留其一。27.少用了破折号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点拨]‚秦山第二核电厂‛是解释前面的,且属于句子的有机构成部分(否则用括号),前面应加‚──‛,去掉引号。

八、书名号误用

28.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点拨]书名号表示书报、文章、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属于此,乃机构名,可用引号表示强调。2004年广西卷‚《幸运52》节目‛也含此错。

九、括号误用

29.非注释语误用括号。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点拨]括号里的话是用来注释前文的,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的文字是不是在注释前面的内容。此处‚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不应使用括号,应删去,在‚地址‛后面加逗号。

30.括号位置错误。

①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②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点拨]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的一部分,括号应紧贴被注内容之后,如①句的句号应后移至括号完;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应放在句号外,②句的句号应提前到‚成了路‛后。

十、引号误用 31.滥用引号。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点拨]根据《标点符号引用法》引号的加引范围可知,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加引不当,属于滥用,应去掉。32.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点拨]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33.加引范围不清。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点拨]此题有两处错误:一处是加引范围不清。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另一处是‚俗话说‛后冒号应删去。

34.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

①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②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点拨]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故①②恰好用反。特别注意: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如,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徒!‛;引号中还有需要引用的再用单引号,如32。

当然,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都有较高的综合性,往往是多种标点的综合考查。但只要对以上错误了然于胸,区区考试岂奈我何!

第二篇:标点符号的误用

标点符号使用误区

1.顿号误用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如: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三四”中间没有顿号。)

(2)并列数字间缺顿号。如: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三四中间应有顿号。”)(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如: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与此相似的还有“全校师生”“公安干警”等,由于链接比较紧,中间不必加顿号。)(4)不顾内容层次地乱用顿号。如: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中学生”后的顿号改为逗号。)(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如: 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两个顿号都改为逗号。)(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如: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呀”是语气词,已经构成句子,所以其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如: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北船、辰溪江船、以及沅陵黄船。(“和”“与”“以及”等连词前不用顿号,去掉。)2.逗号误用

(1)并列词语间误用逗号。如: 张一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烦恼”后的逗号去掉。)

(2)不顾内容层次的乱用。如: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冒号。)

(3)在说话人的最后误用逗号。如: 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懵。(“答道”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4)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如: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5)总结语前误用逗号。如: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像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冒号。)3.分号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如: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分号改为冒号。)(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如: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两个分号改为逗号。)

(3)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如:

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两个句号都改为逗号。)4.冒号误用

(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如:

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将冒号去掉。)

(2)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如:

会议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两个冒号应有一个改为逗号。)(3)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如: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将冒号去掉。)

(4)同一个人的话语未完时误用冒号。如: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将冒号改为逗号。)(5)冒号管辖范围不当。如: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丙烯。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冒号只管到逗号前,逗号要改为句号,或者冒号改为破折号。)5.问好误用

(1)非疑问句用问号。如: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将怎么办?(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2)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如: 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体型”与“亲切”后的问号改为逗号。)

(3)选择问句句群少用了问号。如: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将两个逗号改为问号。)

特别提醒:反问语气强烈时,可以用叹号而不用问号。如: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6.省略号误用

常见的是省略号与“等”并用。如: 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帐,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将省略号去掉。)7.破折号误用

(1)与“即”“就是”等词并用。如: 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得的治病良药。(将破折号去掉。)(2)少用了破折号。如: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我。(“秦山第二核电厂”一词不用引号,应删除,在该词前加破折号。)8.书名号误用

引号错用为书名号。如: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栏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删除书名号,加用引号。)

9.括号误用

(1)非注释语误用括号。如: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书名、册数)。(句中的括号是多余的,应删掉,并在“地址”后加逗号。)(2)括号位置错误。如:

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此句应为句内括号。对此种误用,应注意分清是句内括号还是句外括号。)10.引号误用

(1)滥用引号。如:

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删去后一组引号。)(2)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如:

吴明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删去引号。)(3)加引号范围不清。如:

更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礼多人不怪嘛’不应该把“嘛”放在单引号内。)

(4)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如:

“留住济南”图片展开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外。)

第三篇:公文写作中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公文写作中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常见错误一: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

➤例1: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

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

➤例2: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

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解析: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常见错误二:在标示数值和起止年限时使用连接号不规范

➤例3: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例4: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

解析: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符位置),标示数值范围起止一般用浪纹线。

常见错误三:在并列分句中使用逗号统领

➤例5: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

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

解析: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常见错误四:在并列分句中使用句号后再使用分号

➤例6: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解析:分项列举的各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常见错误五:同一形式的括号套用

➤例7:围绕政府半年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责任单位:各镇(街道))(✖)

围绕政府半年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责任单位:各镇(街道)](✔)

解析: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应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常见错误六:阿拉伯数字表示次序时使用点号不当

➤例8:

1、督促主办单位按时办结。(✖)1.督促主办单位按时办结。(✔)➤例9:(1)、督促协办单位按时办结。(✖)(1)督促协办单位按时办结。(✔)

解析: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次序语时不加点号,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做次序语,后面用下角点(圆心点)。

常见错误七:在图、表说明文字末尾使用句号

➤例10:(图表略)

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至时间为2012年12月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

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至时间为2012年12月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

解析: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

常见错误八:在标示发文年号时使用括号不规范

➤例11:根据×发[2013]3号文件精神,„„(✖)根据×发〔2013〕3号文件精神,„„(✔)

解析: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应使用六角括号。常见错误九:书名号内用顿号表示停顿

➤例12: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规〔2012〕5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规〔2012〕5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解析:书名号内标示停顿时用空格。

常见错误十:句内括号行文末尾使用标点符号不当

➤例13:为加强对全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兼任,副组长由××局局长兼任。),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处理。(✖)

为加强对全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兼任,副组长由××局局长兼任),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处理。(✔)

解析:括号内行文末尾需要时可用问号、叹号和省略号。除此之外,句内括号行文末尾通常不用标点符号。

常见错误十一:附件名称后使用标点符号

➤例14:

附件:1.××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1.××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解析:附件名称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

常见错误十二:二级标题在换行分段情况下使用句号

➤例15: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

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

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解析:二级标题在换行分段时不使用句号,如使用句号则不需要换行分段。

第四篇:标点符号的误用与修改

乱用、误用公文中的标点符号,不仅影响公文质量,还会妨碍后续公文办理和执行工作,甚至有损发文机关的形象。小标点,可以“撬动”大文章。公文处理人员不可掉以轻心。

检视当下公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情况,总体比较规范。但是,仍有一些公文、文稿在运用标点符号方面存在错误。

分析其原因,有的属于疏忽大意,只要汲取教训、认真细致就可避免;有的属于基本功不够扎实,需要适当“补课”,不断总结反思。这里,着重说明以下几点。

01.运用点号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停顿

公文中,运用点号时,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停顿。如,一公文代拟稿中有这样一例:“这次全市共评选出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

此句用了两个顿号,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并列为同一层次。于是,此句目前的含义为“先进工作者”有1000名、“模范集体”有400个,但“劳动模范”不知有多少名。而此句恰恰要表达的是,“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加在一起共1000名。

将第二个顿号改成逗号——这次全市共评选出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与“模范集体400个”归为同一层次,读者就能一目了然。又如,有一通知中提出:“要形成跨地域、跨部门的、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跨地域、跨部门的”与“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应该为同一层次,句中的第二个顿号应改成逗号。如此,才更贴近句子的本意。

02.带引号、书名号的并列词语之间不加顿号

文章中的“小蝌蚪”(如顿号、引号等)太多,会让读者产生眼花缭乱之感。并列词语之间,已有引号或者书名号相隔的,不宜再加顿号。如,一纪要代拟稿写道:“‘污染排放违规’、‘雾霾天气危害’、‘小区水管爆裂’、‘道路交通拥挤’等,已成为本市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急需补上的‘短板’。”这句话中,三个顿号均为多余,应当删除。又如,有一通知代拟稿提出:“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本市将开展机关事务运行情况统计工作。”同样,这句话中书名号之间的顿号应当删除。

03.有引文的句子,末尾句号不能误置

通常,把引文独立来用,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的里面;把引文作为作者话的一部分,末尾的句号应当放在引号的外面。

如,一讲话代拟稿写道:“‘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责任越重担子越沉’。领导干部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要深知重任在肩,必须负重前行。”这段话中,“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责任越重担子越沉”作为引文,是独立来用的,故引文末尾的句号应当移至引号的里面。又如,一讲话代拟稿中有这样一句:“规划界有句名言:‘真正的城市规划是区域的规划’。”这句中,引文即“真正的城市规划是区域的规划”是独立来用的,故句子末尾的句号应当移至引号的里面。

0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之间不用句号

如,一批复代拟稿中有这样一例:“鉴于市机动车检测中心转企改制涉及国有资产清算转移,重点是对有关单位持有的市机动车检测中心部分股权进行处理。请市财政局会同市国资委按照相关规定,尽快启动清产核资工作。”此处可以看作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鉴于……”是原因,“请……”是结果,第一个句号应该改成分号,不然就读不通。

05.一些短语中的引号位置忌误用

公文中,书写带有日期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日期。如,一通知写道:“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句宜改成:“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又如,一公文代拟稿提出:“本市‘十三五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上海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句中,“‘十三五规划’”应改成“‘十三五’规划”。

06.间隔号为“·”,即圆点处在中间的位置

有的公文将间隔号放在字符的下面,这样,间隔号成了小数点,应该予以纠正。如,一讲话代拟稿写道:“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最早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这里应当改成“约瑟夫·奈”。又如,一报送的总结中写道:“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本市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更好地营造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良好氛围。”这里应该改成“3·15”。

其实小标点本身也是大“文章”。标点符号的规范运用大有学问。身为公文处理人员,需要深入钻研、用心把握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使用规范,及时总结、梳理工作中的情况,把好公文中每一个“标点关”,从而为公文质量增色添彩。

第五篇:初中成语误用例析(推荐)

初中成语误用例析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1、今天的气温是零下3度,走在大街上,不能不叫人不寒而栗。(“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2、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专指两姓联姻,不能泛指友好关系。)

3、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不用于谦虚。)

4、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

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与“不合身”无关)

9、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头。(“侧目而视”意为敢怒而不敢言,此误解为“瞧不起人”)

10、我叔叔退休后,还留在厂里帮助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赞他年富力强。(‘年富力强’包含两部分含义,一是年轻,而是力壮,例句中只断取‘力强’的意义,而忽略了‘年富’。)

1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12、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13、我们上车时,他这个服装个体户非要送我们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指专家学者或内行人,属书面用语,如贻笑大方等。)

14、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意思是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而句中把它理解成了购房者面对昂贵的价格,只是观望,无力购买。)

15、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

16、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二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1、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见异思迁”,意思是看见别的事物就

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是贬义词。用在“响应国家号召”的“他们”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2、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贬义)

3、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贬义)

4、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褒义)

5、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6、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该成语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词,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身上,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7、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这是个贬义词,例句中当褒义用)

8、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半斤 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多含贬义。)

9、最近有传媒说本公司将并入华龙公司,纯属流言蜚语。(“流言蜚语”指没有根据的,多在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用在这里有攻击、指责新闻媒体的意思,显得不够公正。)

10、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顿。这两词都是贬义词,用在同学身上都不合适。)

11、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12、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脍炙人口:原意为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这里用在劣等奶粉上显然不对。)

13、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这里应该用褒义词)

14、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别有用心,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15、辽宁队不甘心被横扫,昨晚该队孤注一掷,绝地反击,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回击了对手。“赛前辽宁队并不被人看好,不过我们兑现了赛前的诺言。”赛后主教练如是说。(“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含贬义,此处应用“破釜沉舟”。)以下都是褒义词: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3.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4.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5.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6.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7.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以下都是贬义词: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3.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4.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5.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6.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8.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9.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10.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1.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12.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13.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14.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15.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16.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17.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18.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19.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20.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三: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只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

2、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

3、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这里只是“她”一个对象。)

4、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5、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

6、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7、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8、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9、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

10、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少女)

11、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某人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12、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多,连续不断)

13、泰州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济济一堂”,意思是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此词多用于比较庄重、盛大的场合,参加者多是一些有水平、有身份的人物。如用于热闹非凡的商业界显然用错了场合。)

14、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15、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天伦之乐”指父子、兄弟之间的快乐。这里用在同学们是不恰当的。)

16、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络绎不绝:指人、车、马、船等,不适用于图书。)

17、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人民安居乐业。(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本句运用正确,但“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中的鳞次栉比运用错误。)

18、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19、近年来,车祸、矿难、火灾不断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此起彼伏,这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此起彼伏”,常用来形容声响、浪潮、斗争、势力等。这里既用错了对象,又不合实情)以下为有特定使用对象的成语: 1.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2.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3.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4.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5.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6.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7.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

8.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9.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敞亮。

11.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12.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多用于的心绪。四:表意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炼,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的语义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1、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

2、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3、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了起来”意思雷同)

4、遗憾的是,因临时有事我末能去黄浦码头送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与陶先生和张老失约,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未能忘记。(“耿耿于怀”就是“一直” “未能忘记”的意思)

5、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孑然一身”就是 “独自”)

6、江姐不幸被捕,虽全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遍体”与“全身”重复)

7、在第四届城市运动会上,举重健儿们用有力的双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纪录。(前所未有,意思就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意思跟例句中的“新”是重复的。)

8、我们不应当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地满足自己的成绩。(妄自菲薄,意思是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成语的语义跟“自己”重复。)

9、他特别爱读书,经常把书中的故事津津乐道地讲给别人听,大家都很喜欢他。(津津乐道,它的意思是指很有兴趣地去谈论。词义跟例句中的“讲”是重复的。)以下为部分容易造成语意重复的例子:

1.忍俊不禁: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2.难言之隐: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3.南柯一梦: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4.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5.如芒在(刺)背: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象如芒在背”

6.遍体鳞伤:指伤痕布满合身。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7.当务之急: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8.接踵而至: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9.津津乐道: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10.闻名遐迩:远近都闻名,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11.责无旁贷: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 12.生灵涂炭: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13.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14.见(贻)笑大方: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15.自渐形秽: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渐形秽”。16.莘莘学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 17.扪心自问: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扪心自问的自责” 18.真知灼见: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20.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都知的”。

21.妄自菲薄: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你自己”。23.日理万机: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25.恍然大悟: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26.任重道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 27.眼花缭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28.破天荒:比喻从未有过,第一次。不能用作“破天荒的第一次”。

29.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不能用作“正~” 31.耿耿于怀: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 32.感激涕零: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得流下了眼泪”。

33.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地出现在眼前”。34.刻骨铭心: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五:语境不合

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成语的意思必须与句意相合,否则会错误。

1、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独树一帜。(“独树一帜”指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原句中梅园虽也与众不同,但句中仅及梅园一处,改为“别具一格”更切合语境。“他的造诣,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局限,可谓独树一帜”。运用正确)

2、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巧极其精巧;“苍山”“洱海”并非人工所造,使用不合此语境。)

3、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4、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5、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沸沸扬扬”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这里形容新生活,不合适。正例:昨天发生的事 今天已经在街上传得沸沸扬扬了。在庆祝“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操场上,沸沸扬扬,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6、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了大量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巨大成就。(“今非昔比”指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7、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样。一般情况下用来描述文学艺术形象的,句中用来形容自然界中充满生机的景象显然是错误的。)

8、她生长在音乐世家,从小深受音乐熏陶,所以对音乐爱不释手。(爱不释手,形容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它一般应该用来表示对具体事物因喜爱而舍不得放手,不可用于抽象事物。)

9、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泰然自若地走过我的身旁。(泰然自若,形容在严重、紧急的情况下,沉着镇定,毫不慌乱。它应该用于非常情况下或者面对非常事件的语境当中。)

10、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偃旗息鼓:多指停止战斗,也指停止批评、攻击等,而从本句表达的意思看,“几家汽车大厂”实际上还没有开始采取行动(即价格变化的“动作”),当然也就谈不到“停止行动”了;另外“偃旗息鼓”是一种短暂的甚至是瞬间的动作行为,也不可能“一直”。)

11、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12、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强调是说话人的问题,而不是听话人的问题。)

13、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的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别人所达不到的。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14、《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在有停顿,与前文“情节”不相搭配。)

15、当年,飓风“卡特里娜”横扫了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不少地区,并给该州带来了迄今为止最惨重的洪水灾害,致使生灵涂炭,不少难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16、本来大家都谈得很开心,可是这个人一出现,在场的所有人都哑然失笑,气氛顿时沉闷下来了。(“哑然失笑”意为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而句中要表达的是“沉寂、静默”之意,故不当。)

17、有关崔永元组织的“重走长征路”的报道,内容翔实,平铺直叙,受到社会各阶层读者的广泛好评。(“平铺直叙”指文章平淡无奇,只按次序简单叙述,与下文“广泛好评”不搭配。)六:谦敬错位

成语有些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

1、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2、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述,不能用于他人,否则对人不敬,因此本句犯了用错谦辞的错误。)

3、在这方面,我是当之无愧的泰山北斗。(“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光荣称号或荣誉,毫无愧色。这多作敬词赞语,表示对人的赞扬。)

4、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总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5、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用反了。)

6、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以下为部分谦词】

1、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2、贻笑大方: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3、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4、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

5、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6、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7、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8、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以下为部分敬词】

1、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2、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3、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4、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

5、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6、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七:自相矛盾

在成语运用中,成语自身意义尽管准确,但是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1、罪犯在作案时不可能不留下明显的蛛丝马迹。(“蛛丝马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明显”与“蛛丝马迹”的词义相矛盾。)

2、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身无长物”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穷困。与“腰缠万贯”矛盾。)

3、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几座白色的油井房”说明很稀少,这与“星罗棋布”的意思刚好相反。)

4、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从语意来看,末一分句要表达是“你这样做是强迫我”的意思,但 “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应当改为“强人所难”)

5、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前后语意矛盾)

6、为了让分别多年的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

7、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有“众多”意,与定语“一位”矛盾)

8、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萍水相逢”是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与过去“在清华园里相识”矛盾)

9、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它的运用与后文“留下极深刻的印(“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它的运用与后文“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10、领导者应该在问题未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11、她站在门口微笑着说:“李钢同志,你这样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可要当心身体啊!”(通宵....达旦,意思是一夜到天亮。它是指一夜没有睡觉,这跟句中的“几天几夜”的意思是互相矛盾的,因此是错误的。)

12、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名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忍无可忍:忍得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其结果往往是做出某些反抗举动,而例句中的两个民工在被毒打后,最终不得不承认了盗窃,前后构成矛盾,)

13、研究生招收标准太松太滥,使原本含金量相当高的中国大学生所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大大贬值,不仅自己觉得不地道,在国际上也被人另眼相看。(另眼相看,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而例句中的意思是说中国大学生所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大大贬值,不被人重视,这样看来,成语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产生了矛盾,违背事理。)

14、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亡羊补....牢:指虽然犯错却来得及补救。与后文矛盾)八:轻重失当

1、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这里用来指代考场上考生答题遇到的困难,过重。)

2、刚一起跑,初三(2)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 3000米跑的第一名。(“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

3、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格格不入”的....程度太重,应用“各不相同”)

4、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

5、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日理万机”的意思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般指君主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

6、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而例谈不上“包罗万象”,也有“大词小用”的毛病。)

7、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虽美却不能代表各种花....卉。这是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8、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显得语义很轻,应用”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的”可耻“相照应。)

9、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

10、李大夫用针灸疗法,只用了一个疗程就把张大娘的风湿病治好了,真是起死回生啊!(“起死回生”用....于治疗风湿病属明显夸大)

11、小明在学校经常惹事生非,家长对他是深恶痛绝。(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了极点。这里还达不到....极点。)

12、级四班班长陈娜学习好,工作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德高望重:品德很高,名望很....大。这里用在班长身上太大了。)过重。)九:形近混淆

1、世界杯快要开赛了,各地的球迷滔滔不绝地赶往德国。(“滔滔不绝”形容说话连续不断。此句应用“源....源不绝”。)

2、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应用”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只一字之别,而意思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能使众人信服,后者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这是把两个字形及读音均相近的成语弄混淆了)

3、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此句却把它与其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4、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应用成语”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意思是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则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两成语意义相近,但细细推敲,会发现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如:在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人山人海,精彩纷呈,看得我目不暇接。火车外的风景让人应接不暇。蓝的、绿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的让人应接不暇。)

5、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不可思议:神秘奥妙,不可理解。这里形容“撒野动粗”,有愚昧或态度蛮横之意,应该用“不可理喻”)

6、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南辕北辙:一件事的目的与方法相反。宜改为“分道扬镳”)

7、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片言只语和“三言两语”;都形容简短几句话。但片言只语偏重于“简短”、“零星”;并可指零碎的文字材料;“三言两语”多偏重于“很少、几句”。正例:他来了一封信;尽管是片言只语;但总算有了下落了。他的信每次总是片言只语,从不多写。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

8、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不足挂齿:形容事情很小不值得一提。可换为“微乎其微”。)

9、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乐此不疲”意思是“因对某事酷爱而不觉疲倦”,用在此处不当,可改为“乐不可支”)

10、最近,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耸人听闻”指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应改为“骇人听闻”。)

11、菏泽牡丹属中原牡丹种群,花色五花八门,花型千变万化。其主要花色为粉、红、紫、蓝、黄、白、黑、绿、复色九大色系。(“五花八门”比喻种类繁多。此处用“丰富多彩”比较妥当。)以下成语容易形近混淆:

1.前赴后继 前仆后继(前者意为“前面的人冲了上去,后面的人紧跟着上去”;后者意为“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后面的人紧跟着又冲了上去”。)

2.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前者意为“一动笔就写成”,形容水平高,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完成;后者意为“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办,一下子就能完成。)3.不期而至 不期而遇(前者意为“没有预料地来到了”,用于事;后者意为“没有预先约定,却意外地遇见了”,用于人。)

不胜其烦 不厌其烦(前者为“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后者为“不嫌烦琐,不嫌麻烦”。)

5.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前者意为“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后者意为“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如:你们的盛情是可感的,动机是无可非议的。他硬要说他的女朋友最美,那也无可厚非,毕竟“情人眼里出西施”。)

6.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前者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后者意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如:对于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仍有些人不以为然,漠不关心。有时,我们觉得那是老生常谈而不以为意,总觉自己可以处理得很好;)

7.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前者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褒义);后者意为凡是能做的坏事都做到了(贬义)。)

8.如虎添翼 为虎添翼(前者比喻力量很强的人增加了新的动力;后者意为“给老虎添加翅膀”,比喻帮助恶人作恶或增加恶人的势力,只适用于人。)

10.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11.形影相吊:形容孤独。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12.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13.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14..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褒义。卷土重来: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贬义。

15.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处心积虑: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多含贬义。

16.道貌岸然: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多含讥讽之意。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

17.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指物。

18.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19.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岌岌可危:形容极其危险。

20.出生入死:形容冒着生命危险。多用于概述经历。赴汤蹈火:多用于表达决心。

21.面目一新:改变原样,呈现新貌。褒义。面目全非: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指景象很破旧,样子很难看。

22.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强调脸色表情和顺。和蔼可亲:谓态度谦温和气,容易接近。23.明哲保身:后亦指为了个人得失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贬义。洁身自好:保持自身清白,不同流合污。也指顾惜尊重自己,不与他人纠缠在一起。褒义。

24.目不斜视: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目不转睛: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25.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侧重指珍贵。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侧重指不多。

26.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语。多指背后议论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又作“流言飞语”

27.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七手八脚:形容人多忙乱,动作不一。28.本末倒置: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29.生气勃勃:多用于指人。生机勃勃:多用于指事物。

30.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手足无措:常用于形容举止慌乱。

31.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 事)。

32.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同样的事物。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33.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4.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35、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36、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37、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38.不堪设想:不能想象,侧重指严重的不良后果。不可思议:不能想象,侧重指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

39.信口雌黄:随口乱说,侧重指妄加评论、污蔑和捏造事实。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侧重指说话不假思索,漫无边际。

下载标点符号误用34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标点符号误用34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语误用例析(写写帮整理)

    成语误用例析 一 望文生义“搭错车”因为要表达的话中有某个字眼恰与成语中某个字相同,甚至意义也接近,于是便错用该成语。例【如】: 1、走进大厅,她爽朗一笑,引来众人侧目而视(......

    中学生常见成语误用情况例析

    中学生常见成语误用类型例析 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

    误用成语

    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洛阳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洛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

    成语误用

    成语误用 第一类:望文生义 1.间不容发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不是“形容距离小”。 2.对簿公堂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

    标点符号专题

    标点符号专题 【教学目标】 1、明确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逗号 , 句号 。 感叹号 ! 问号 ? 顿号 、 分号 ; 冒号 : 引号 书名号 破折号 ─── 省略号 „„ 括号 〔〕 “” ‘’ 《》 1. 标点符号口诀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

    标点符号

    天平初中13/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 (标点符号) 一、考点解说 1、考点:了解各种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辨别和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题型:考查标点符号一般采......

    标点符号 - 副本

    标点符号的用法(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1)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