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太极大学堂 杨大卫谈太极拳对劲的练习入门
感恩太极大学堂
杨大卫谈太极拳对劲的练习入门
感恩太极大学堂 | 杨大卫谈太极拳对劲的练习入门练劲是太极拳套路练习的核心目的之一,所谓的劲,是力的加工和升华,是力源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通达于脊、行于指稍过程优化的结果。吾师田秋信先生所云:“套路的练习,就是不断从支点到落点优化中间环节的过程”。支点就是劲源,落点就是劲点,中间环节就是劲路的节节贯串。对劲的练习,我个人的体会总结为三个阶段:先求合、再求整、最后求松柔。第一阶段:先求合。按照扎西恩师所说:“骨骼对上,劲就来了。”我们的“合”是不断优化骨骼、筋膜、肌肉的高度协调统一。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主要体现的不仅是形合,更重要的是劲合,而且,劲合是主导,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所以在练习拳架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处理好骨骼、筋膜、肌肉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不断优化骨骼,使之处于最佳的力学结构上。人在使用自己的肢体时,往往会依赖怎么轻松怎么使用的原则,用骨骼来支撑身体重量和解放肌肉的酸痛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依赖骨骼的“懒人”习惯。比如,我们站立久了,会习惯性的单腿支撑,顶胯撅臀,用以解放另一只腿脚。而在我们练习拳架的时候,恰恰要用筋膜和肌肉的协调,缓解身体重量对于骨骼的压迫,从而将骨骼调整到最佳的力学发力结构上,而不要让身体的重量压迫成为发劲的阻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练习杨氏太极拳,对胯外旋、里手、下沉的要求极为严格的原因所在。第二阶段:求整。在骨骼解放和合理优化的基础上,要求的是节节贯串的效能优化。节节贯串开始的涌动感和波浪感只是练习的中级阶段,要不断缩短支点到落点的时间差,使之脚发话,手应答,上下相随,齐进齐退。武术谚语说,功夫好练,整劲难求。整劲是一切劲法的基础,惊弹、抖擞、崩炸、鞭稍没有整劲,都是空谈。形意、太极、八卦,都主张发整劲。形意拳谱中的“腰挺则四梢一统”,太极拳谱中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八卦掌谱中的“眼到,手到,腰腿到”都是说整劲的。第三阶段:求松。有了整劲,再求松,由松入柔,方能得混元一体的太极劲。松是太极拳的方法,不是目的。也是太极拳训练到了高级阶段必须训练的法门,近代以来的太极拳名家在松上悟出了太极拳的真功,推崇至极。而现代人学拳一上来就练松,结果“松”的一塌糊涂。没有方,哪来的圆,没有紧,哪来的松。扎老常说:“松从紧中求,刚从松中生”。怎么求,就是要处理和调节好由对拉拔长造成的紧,松紧有度方为韧劲。有了韧劲加上优化内在爆发力的提升,方能逐日训练出太极拳的刚猛劲、冷脆劲、穿透劲、浑厚劲等,逐渐进入混元一体的混元劲。这是太极拳的不二法门,是一不是二。有些拳友在练拳路途上,没有明白这一点,上来就学什么粘、黏、连、随,阴劲、阳劲、断劲、弹劲、明劲、暗劲等等五花八门的神秘功法,大卫觉得,太极拳就一个劲,好比一棵大树的生长的主干,舍此之外,都是节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