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名湖畔勤学路博雅塔旁智慧门——北大学习体会
未名湖畔勤学路 博雅塔旁智慧门
——参加“北京大学第十九期现代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体会
今年三月,我参加了“北京大学第十九期现代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成为了北大研修班的一名学员,在离开校园20多年后,有机会再次走进校园,心情非常激动,也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收获颇丰,下面我结合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打通了思想上的勤学之门。跨进北大的校门,感受到了未名湖畔浓厚的学习和学术氛围。这里有百年的思想文化积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养人才、造福社会的治学思想。大师们的言传身教,未名湖畔、博雅塔下一流的专家学者,为我开启了一道感悟之门。课堂上教授们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精彩讲解,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对多年远离校园的我来说是一次次文化盛宴,使我在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在知识上得到了一次强劲的“充电”。他们广博的知识、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见解,使我打开了思想的桎梏,特别是对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国内社会问题、社会管理、城市管理与体制创新等理论知识的讲解,使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对以前一知半解的东西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使自身的思想和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打开学习上的智慧之门。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和老师们交流,和同学们探讨,我的面前好像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透过这扇大门,确实有天地辽阔、耳目一新之感。体会到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人类思想的进步,认识到知识的更新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在以往的工作中,自己总以为只要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就可以应付日常工作,往往忽略了知识的更新,尤其是理论知识的更新。多数是需要什么才学什么,并没有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体会到,自己肚子里的墨水确实太少了,或者说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深入。学习中,王思斌教授讲解的“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张飞舟教授讲解的“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前景”、马海涛教授讲解的“公共财政与税收”、苏剑教授讲解的“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程等,对于长期从事信访工作的我来说,非常有利于拓宽我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在信访制度改革的形势下,跳出信访看信访,有利于更加全面的从事信访改革的一线实践工作。
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信访改革工作契合于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中。
作为区级层面的信访工作者,与群众面对面打了十多年的交道,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信访有自已的认知。通过此次学习,我站在更加宽广的视角,对信访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反映群众疾苦的重要渠道,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信访制度是我党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积极探索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科学和民主有效性有机结合的重要制度设计,是我国国家治理战略的重要体现。根据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信访工作的要求,把信访纳入法制化轨道是信访改革的主旋律,运用法治思维,采取法治方式,充分调动不同职能部门,基层自治组织以及社会第三方主体的积极参与,形成超越部门功能之和的总体功能,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协调与化解矛盾,成为今后工作的方向,这对信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古话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这次学习培训的机会十分难得,汇聚了各系统的行家里手,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大平台,是一次发现差距、补足短板的宝贵机遇,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都能够在愉快的学习生活中提升自我,并结下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