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一元论和多元论相统一的哲学 B.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C.历史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哲学 D.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哲学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源泉和动力 B.方向和道路 C.形式和状态 D.结构和层次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精神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主要由于它是()。A.人们的自觉活动 B.物质性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社会性的活动
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绝对性和相对性 B.必然性和偶然性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
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B.坚持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以实际出发
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7.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
C.毛泽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D.邓小平理论无需向前发展了
9.以整风精神深人开展三讲教育,是当前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三讲是指()。A.讲党性、讲原则、讲政治 B.讲政治、讲学习、讲党风 C.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D.讲原则、讲政治、讲党风 10.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以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的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平衡,是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关键。A.货币 B.资本 C.商品 D.纸币
1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体系 I3.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A.培育市场体系 B.转变政府职能 C.价格体系改革 D.国有企业改革
1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的社会规范。A.特殊效力 B.普遍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 D.特定效力
15.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A.各社会组织内部的管理关系
B.行政机关缔结买卖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D.行政机关与相对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关系
16.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故意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应判处()。A.徇私舞弊罪
B.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 C.司法工作人员对私舞弊罪 D.行政执法人员询私舞弊罪
17.在我国,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
A.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B.发布命令、指示和规则 C.发布命令、决定和条例
D.发布命令、指示和部门法规
18.关于科学与技术,下列哪项论述是正确的。()A.科学是发明,技术是发现
B.科学是综合利用知识的研究,技术是创造知识的研究
C.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D.科学提供物化的现实,技术提供物化的可能 19.()对科学技术发展起决定作用。A.社会制度 B.社会生产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20.()是第一生产力。A.科学 B.技术 C.高技术 D.科学技术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5分,共30分)1.行政决策的评估与总结是()。A.前一次循环的终点 B.后一次循环的开端
C.国家公务员考核的一种形式 D.行政决策实施模式的一个过程 2.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党政机关应在各自的系统内部发布文件 B.行政机关可直接向党的组织发布指令性文件 C,行政机关可直接向党的组织汇报工作 D.党政机关尽可能地增加联合行文
3.下列公函的标题符合公函格式规范的有()。A.国家教委关于批复设立校办企业的函
B.关于将生活服务设施纳入新建住宅规划的函
C.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开发布天气预报有关问题的函 D.关于挥春电厂建设问题的函
4、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表现在()。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B.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方向 C.经济基础的变化与上层建筑的变化是完全同步的 D.经济基础的变化立即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变化
6.现实生活中虽没有龙,却有龙的形象,龙的概念。这一情形表明()。A.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物质 B.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C.意识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 D.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
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它()。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B.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 C.决定着社会政治结构 D.决定着社会意识结构
8.唯物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对旧事物的扬弃
9.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是谁一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A.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它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C.它是伟大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学说
D.它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0.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地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A.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是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提供了()。A.经济激励 B.精神动力 C.智力支持 D.思想保证
1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A.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 B.是与社会主义民主相对立的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保证
D.是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政治前提 13.对外开放是()。A.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权宜之计 C.长期的政策 D、全面的开放
14.在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政策的总目标是()。A.保障充分就业 B.公平分配 C.资源最优配置 D.国际收支平衡
15.社会保险调节社会经济的功能主要是()。A.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B.调节社会资源的流向 C.为经济增长筹集资金 D.实行劳动的充分就业
16.法律实施中,社会的监督主体包括()。A.政府权力机关 B.政党 C.人民团体 D.司法机关
17.下列行为是犯罪预备行为的是()。A.某人为盗窃财物进行实地考察 B.某人为杀害仇人而磨制匕首
C.某人正欲举枪射击仇人,被人发现便逃跑 D.某人携刀出门欲杀害在另一地的仇人 18.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有()。A.自然人 B.集体主体 C.国家 D.行为
19.下列属于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组成部分的内容是()。A.l/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B.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
C.全体到会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
20.有关民事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民事行为是指能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B.分为合法民事行为和非法民事法律行为 C.合法民事行为主要表现为民事法律行为
D.并非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都是合法的民事行为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X。每题1分,共20分)1.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2.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人民群众是由个人组成的涸此社会上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4.上帝、鬼、神是人们按照自身形象塑造出来的。
5.当一事物存在时,其自身已经包含着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因素,构成事物自我发展的内在基础。
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静止是并不存在的。7.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同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一样。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9.四项基本原则并没有以法律形式写人宪法和党章。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问题。
11.在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的过程中,国有股权在公司中所占的份额应当是多数。12.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
13.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14.国务院各部委的副职领导,直属机关、办事机关等的正副职领导,由国务院常委会议决定任命。
15.我国的机构编制工作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
16.国家公务员辞职、被辞退后,不再保留国家公务员身份,停发工资。17.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18.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就是供求规律。19.财政赤字也就是赤字财政。
20.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交易都是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中国共产党有哪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 2.试述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3.什么是人事行政?
4.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五、论述题(16分)
试述同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斗争的性质。
六、作文题(40分)
河南省卫辉市委副书记兼唐庄乡党委书记吴金印干一处,响一处;走一路,富一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和崇敬:羊湾村为他树立了凿洞改河造田的功德碑,唐庄乡大司马村为他树立了打井纪念碑,狮豹头乡塔岗村在水库旁为他树立了创业纪念碑。但是,在这些碑文中,吴金印都凿掉了自己的名字。依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论。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B 3.C 4.C 5.C 6.C 7.B 8.B 9.C 10.D l1、A 12.C 13.D 14.B 15.C 16.C 17.A 18.C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BCD 3.BCD 4.BCD 5.AB 6.CD 7.ABCD 8.ABC 9.AB 10.BCD 11.BCD 12.ABCD 13.ACD 14.ABCD 15.AC 16.BC 17.ABD 18.ABC 19.ABD 20.ABC
三、判断题
1.X 2.X 3.X 4.√ 5.√ 6.X 7.X 8.X 9.X 10.X 11.√ 12.√、13.√ 14.√ 15.√ 16.√ 17.√ 18.X 19.X 20.X 四.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培育并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其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以及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集中表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党的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
2.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1)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控制行政机构和人员的数量,防止机构臃肿。(2)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改善行政人员的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和机构整体效能。(3)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控制日益膨胀的行政经费,减轻国家财政负担。3.人事行政概括起来说,是指政府为最大限度地罗致人才和发挥所属成员的内在功能,以完成国家行政管理任务,而在政府公务人员的选拔、任用、奖惩、权益等方面所制定和形成的一整套规章、制度、标准、政策、管理方法和艺术的总和。
4.改革所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因而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如果把改革看作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那是完全错误的。
五、论述题
(1)李洪志所编造的法轮大法蛊惑人心,愚弄群众,鼓吹地球爆炸,末日来临,只有法轮功才能消灾避难、度人去天国等歪理邪说,宣扬的是唯心论,有神论,是同现代科学文明相对立的,同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的,是同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根本对立的,法轮大法不允许练功者信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科学理论,这是明显的违反宪法,是对我们党和国家根本指导思想的严重挑战。
(2)揭发出来的大量的触目惊心的事实证明,这个非法组织不仅精神上操纵练功者,给练功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恶果,而且从组织上进行控制,并竭力发展全国性组织机构,甚至打人我们一些党政机关和要害部门,侵蚀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涣散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场尖锐复杂的争夺思想阵地和争夺群众的政治斗争。(3)在他们的组织操纵下,法轮功的一套组织系统还被作为进行各种社会政治活动的工具,在各地兴风作浪,制造和传播谎言,频频挑起争端,给社会稳定造成危害,动辄煽动练习者冲击新闻单位,骚扰党政机关,甚至组织大规模的非法聚集活动向党和政府示威施压,在全国冲击新闻机构和党政机关达307起之多。法轮大法组织,对社会秩序的扰乱和破坏充分暴露了他们反政府、反社会的本质。
(4)法轮功的产生和延伸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国际背景。涉及到新时期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低层次问题,涉及到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特别是法轮功不断向境外蔓延,利用境外媒体互联网扩大影响,境外敌对势力也想利用法轮功作为对我国进行干扰、渗透和颠覆的力量。
六、作文题(略
第二篇:2011宜宾市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试题1: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A: 人民的利益
B: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C: 党的利益
D: 国家的利益 答案: B 试题2:不属于家长制管理方式特征的是:()
A: 终身制
B: 组织内部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中
C: 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D: 有明确的分工和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 答案: D 试题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
A: 自然规律是由客观物质力量决定的,社会规律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B: 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C: 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D: 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它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 答案: CD 试题4: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这句话表明:()
A: 追加资本来源于资本家的劳动积累
B: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C: 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D: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答案: D 试题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 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B: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 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 资本各部分的流通速度不同 答案: B
试题6:资本家竞相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
A: 降低劳动力价值
B: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 求得绝对剩余价值
D: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 B 试题7: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是:()
A: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中国共产党要切实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答案: ABC
试题8:在下列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政治法律制度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 BCD 试题9:“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A: 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B: 真理木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C: 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D: 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 BCD
试题10: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A: 真理具有相对性,价值没有相对性
B: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
C: 真理本身具有价值,实现价值以把握真理为前提
D: 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认识真理促使价值目标的实现 答案: BCD 试题11: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真正独立的业缘关系是:()
A: 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B: 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
C: 在原始社会就存在的D: 人类社会俱来的 答案: A 试题12: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 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 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答案: A 试题1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 D 试题14: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 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答案: AC 试题1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 A
试题16: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价格的变化()A: 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
B: 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
C: 直接受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
D: 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 答案: ACD 试题17:商品流通客观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的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以及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有关,这种关系是:()
A: 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B:
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C: 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D:
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答案: B
试题18:社会群体的共同特征有:()
A: 任何一群人都可以称之为社会群体
B: 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C: 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D: 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答案: BCD
试题19: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有价值的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C: 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答案: D
试题20:度是指:()A: 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B: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C: 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统一
D: 事物保持自己存在的方面
答案: C 试题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 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B: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C: 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 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答案: B 试题22:因果联系指:()A: 一切先后相继的联系
B: 一切互相制约的关系
C: 一切必然联系
D: 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答案: D 试题23:阶级是:()
A: 一个历史范畴
B: 一个经济范畴 C: 一个政治范畴
D: 一个思想范畴 答案: AB 试题24:构成一个社区的基本要素有:()
A: 一定的地域空间
B: 一定数量的人群
C: 在特定地域的特定人群中存有的某些共同利益
D: 在特定地域的特定人群中存在的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答案: ABCD 试题25:从约束力的强弱角度上社会规范可分为:()
A: 成文规范和不成文规范
B: 一般性规范和社会设置
C: 常规、原则、惯例、律令
D:习俗、道德、宗教、法律 答案: C 试题2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 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B: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
C: 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2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是加强学习的有力保证。A: 讲学习
B: 学习制度化
C: 学习理论化
D: 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试题28:组织目标的制定过程基本上是()过程,它是不同利益集团争夺的结果。
A: 经济活动
B: 协商活动 C: 政治活动
D: 妥协 答案: C
试题29: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在于:()
A: 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深刻的B: 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稳定的
C: 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
D: 现象可直接感知,本质要靠思维来把握 答案: ABCD 试题3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 D
试题3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D: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案: B
试题3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 各种实物的总和
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答案: C 试题3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
A: 增进人的平等
B: 维护社会公正 C: 保持社会稳定
D: 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 ABCD 试题34: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A: 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 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答案: D 试题3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 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答案: ABC 试题36:哲学的党性是指:()A: 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D: 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答案: A 试题37: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A: 加强宏观调控
B: 完善市场体系 C: 实行政企分开
D: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答案: C 试题38:“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A: 部分依赖于整体
B: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C: 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 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连结起来 答案: ABD 试题39:()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
A: 勤政为民,真抓实干
B: 体察民情
C: 了解民意
D: 倾听群众呼声 答案: A
试题40: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主要措施有:()A: 提高法定准备金
B: 提高贴现率 C: 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D: 在金融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 答案: ABD
试题4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A: 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做准备
B: 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C: 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 C
试题4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 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而获得的B: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答案: D
试题43: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A: 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 提高党员的思想水平和学习能力
C: 发挥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作用 D: 培养年轻干部 答案: A
试题44:下列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选项中,正确的是:()A: 它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它通过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克服了生产的无
政府状态
C: 它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D: 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深化的必然结果 答案: ACD 试题45: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答案: B 试题4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其意是说:()
A: 它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
B: 它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
C: 它是生产力的独立的要素
D: 它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之中的并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答案: BD 试题47: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B: 它的内容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主体和不依赖人类
C: 它是自然界规律
D: 它是社会规律。答案: B 试题48: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 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 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答案: C 试题49: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 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 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 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 是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答案: C 试题50: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A: 是不可靠的B: 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C: 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
D: 是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 答案: C
试题5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因为它:()
A: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C: 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
D: 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答案: ABCD
试题52: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B: 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C: 是否承认偶然性
D: 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答案: BCD
试题53: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
A: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 是否承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答案: D
试题54:发展的实质是:()A: 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 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C: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 D
试题55:唯物辩证法认为()A: 事物发展是必然性作用的结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 事物发展是偶然性的堆积,没有必然性
C: 必然性可以认识,偶然性无法认识 D: 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5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运动 答案: A 试题5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答案: C 试题58: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
A: 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B: 事物处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C: 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D: 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互易其位 答案: AB 试题5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 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B: 事物变化是否迅速
C: 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
D: 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 答案: D 试题60: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是:()
A: 世界统一于存在B: 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答案: CD 试题61: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选项中,正确的有:()
A: 使用价值是抬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而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B: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D: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不会随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而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会随着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 答案: ABCD
试题62: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价值是同质的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
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 ABCD
试题6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A: 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 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答案: ABCD
试题64: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主导性的平等原则应该是:()
A: 经济平等
B: 社会平等 C: 机会均等
D: 利益均等 答案: C 试题65: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源于“文化价值上的冲突”这是社会学中()理论流派的观点。A: 文明冲突论
B: 社会解体论 C: 文化失调论
D: 价值冲突论 答案: D
试题66:社会变迁是指:()A: 社会由无序向有序、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
B: 社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C: 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D: 社会渐进性的平缓变化过程 答案: C 试题67:()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和获取机会
上存在着差异性。
A: 阶级趋同
B: 社会化 C: 社会分化
D: 社会不平等 答案: D 试题68:社会差别是社会成员之间基于社会属性的差别。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就叫作(),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 社会结构
B: 社会地位 C: 社会分层
D: 社会类别 答案: B 试题69: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A: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 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C: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 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答案: C 试题70: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答案: B 试题71: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就是说,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
A: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
B: 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
C: 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
D: 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答案: ABC
试题72:商品和产品的区别是:()
A: 体现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为价值,而物化在产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不形成价值
B:
商品不仅具有产品的自然属性即使用价值,而且还具备产品不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属性即价值
C: 产品是存在于一切社会的永恒范畴,而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
D:
产品的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不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答案: ABC
试题73: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 软件磁盘本身
B: 软件的有用性 C: 购买软件的货币
D: 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答案: B
试题74:必然王国是指:()A: 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奴役。成为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主人的社会状态
B: 人们已经获得了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
C: 人们受盲目必然性支配,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奴役的社会状态
D: 人人自由平等的原始社会状态 答案: C
试题75: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虽然社会分化发生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对社会分化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人们的社会政治地位的分化
B: 人们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分化
C: 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流动的加速进行
D: 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结构的变动 答案: B
试题76: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是:()
A: 政治条件
B: 人口条件 C: 生态环境条件
D: 经济条件 答案: D 试题7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
A: 思维和存在B: 人和自然界 C: 主体和客体
D: 实践和认识 答案: A 试题7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A: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 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C: 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D: 是否承认矛盾和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 D 试题7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A: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 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D: 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答案: C 试题8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对立统一的观点
D: 实践观点 答案: D 试题8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D: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答案: B 试题82:“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 认为“理在事先”
B: 片面夸大意识能动性
C: 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D: 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 答案: C 试题83: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在组织中,社会个体往往被安排到固定职位上发挥其职能,他们只能按所属组织的要求来行动。这样,每一组织都以()为基础,而否定实质性的合理性,即以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为基础,发挥其才智,并能知晓他们的行为后果。
A: 职能分化
B: 目标化
C: 功能上的合理性
D: 非理性 答案: C
试题8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规定()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A: 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B: 民主集中制
C: 决策科学化
D: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 答案: D
试题8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案: ABD
试题8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 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 对抗的矛盾和非对抗的矛盾 答案: B
试题87: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A: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D: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答案: C
试题8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规定,省部级领导干部每年应至少抽出()时间,市(地)县党政领导干部每年要有
()时间,深入基层调研,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A: 一个月,两个月以上
B: 两个月,三个月
C: 一个月,两个月
D: 三个月,六个月9 答案: A 试题89:辩证思维方法“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体现了:()
A: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
B: 历史是逻辑的基础
C: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是有差别的统一,逻辑只是反映历史的主流和方向
D: 逻辑进程应当与历史进程基本一致
答案: ABCD 试题90:毛泽东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社会学中属于()的考察方法。A: 微观
B: 历史 C: 个性
D: 宏观 答案: D 试题91: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A: 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B: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 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D: 理性认识是与经验无关的人的抽象思维的产物,感性认识只是人本能的反映 答案: B 试题92: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A: 不懂得实践的伟大作用
B: 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C: 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D: 不能坚持物质第一性 答案: ABC 试题93: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工具的状况
B: 劳动者的素质
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答案: A 试题9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按劳分配制度
B: 劳动者的互助合作关系
C: 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D: 生产资料公有制 答案: D 试题9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这个观点是()的观点。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 D
试题96:真理是:()
A: 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 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 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答案: C
试题97:哲学是:()
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答案: C
试题9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 普遍性
B: 绝对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直接现实性 答案: D
试题99: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是:()
A: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靠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B: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因而在资本主义的木同发展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 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则是少数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D: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 答案: ABD 试题10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A: 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静止中包含运动
D: 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答案: BCD 行政能力A、B卷(人文科技)强化训练测试题(1-100)试题1:发明地动仪的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是:()A: 张衡
B: 沈括 C: 郭守敬
D: 庄子 答案: A 试题2: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是:()
A: 郭守敬
B: 孙思邈 C: 沈括
D: 朱世杰 答案: B 试题3:第一次从理论上初步说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共中央杭州西湖会议
C: 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 D 试题4: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杭州西湖会议 C: 中共北京特别会议
D: 中共二大 答案: D 试题5: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指:()
A: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B: 细胞学说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元素周期表的确立 答案: ABC
试题6:最早创造数字的是:()A: 阿拉伯人
B: 欧洲人 C: 中国人
D: 印度人 答案: D
试题7:小孔成像的原理是:()A: 光是直线传播的B: 光的折射原理
C: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 以上均不对 答案: A
试题8:能够形成酸雨的污染物是:()
A: 二氧化碳
B: 氟里昂 C: 二氧化硫
D: 一氧化碳 答案: C
试题9:沼气的主要成分是:()A: 甲烷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一氧化碳 答案: A
试题10:如前所述,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是基因的物质实体。作为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体是核着酸,每个核着酸由()三部分组成。
A: 一个糖分子
B: 一个碱基
C: 一个核酸分子
D: 一个磷酸分子 答案: ABD
试题11: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的独立的人是:()A: 哥白尼
B: 布鲁诺 C: 伽利略
D: 亚里土多德 答案: A
试题12:旧诗包括:()A: 古体诗
B: 新诗 C:近体诗
D: 叙事诗 答案: AC
试题13: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A: 哈维
B: 胡克 C: 施莱登
D: 许旺 答案: CD 试题1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
A: 智能性要素
B: 实体性要素 C: 现实性要素
D: 虚拟性要素 答案: A 试题1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B: 新文化运动仍然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C: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D: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案: C 试题16:确定中国工农红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之下的根本原则的最早会议是:()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中共六大
D: 湘赣边界会议 答案: B 试题17:生物体物质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局部水平
B: 器官水平C: 整体水平
D: 细胞水平答案: BCD 试题18:生物技术主要包括:()A: 基因工程
B: 酶工程 C: 发酵工程
D: 细胞工程 答案: ABCD 试题19:文明世界的赵州桥是()时修建的。A: 两晋时期
B: 隋朝中期 C: 唐朝前期
D: 五代时期 答案: B 试题20:下列选项,属于自然型电磁污染源的一项是:()
A: 家用电器
B: 高压、超高压系统 C: 雷雨天气
D: 无线电广播通讯设备
答案: B
试题21:手持移动电话又称为:()
A: “大哥大”
B: “二哥大” C: “三哥大”
D: 无绳电话 答案: A 试题22:()是飞机隐身技术的主攻问题。
A: 雷达隐身
B: 红外隐身 C: 透明技术
D: 伪装技术 答案: A
试题23:第一台可供实际运行的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A: 富尔顿
B: 特里维西克 C: 斯蒂芬逊
D: 维维安 答案: C
试题24:世界上首先得出生命起源的科学的哲学判断的人是:()A: 恩格斯
B: 达尔文 C: 巴斯德
D: 微耳和 答案: A
试题25:发现行星运动之定律的天文学家是:()A: 伽利略
B: 开普勒 C: 哥白尼
D: 托勒密 答案: B
试题26: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有:()
A: 创立了历法
B: 记录了丰富的天相资料
C: 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
D: 提出“盖天说”的宇宙结构理论 答案: ABCD
试题27:被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A: 主要功能是治理风沙危害和防止水土流失
B: 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二左右
C: 东起内蒙古自治区,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所跨地形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答案: AB
试题28:我国古代被称为“药王”的著名医学家是:()A: 李时珍
B: 华佗 C: 扁鹊
D: 孙思邈 答案: D 试题29: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A: 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B: 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C: 政治诱降和军事打击并重
D: 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答案: A 试题30:生命的本质是:()A: 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水和无机盐等物质的有机结合B: 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C: 细胞
D: 神经力量的表现形式 答案: B 试题31:民间通常所说的“鬼火”是化学中的什么现象:()A: 氧化
B: 自燃 C: 潮解
D: 熔化 答案: B 试题32:食盐放在空气中会:()A: 风化
B: 潮解 C: 结晶
D: 溶解 答案: B 试题33:在大洋东北部能延伸到北极圈内的洋流是:()
A: 阿拉斯加暖流
B: 北大西洋暖流 C: 拉布拉多寒流
D: 千岛寒流 答案: B 试题34:黄河干流下游很少有支流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少,属半干旱地区
B: 干流为地上河,两岸有堤防
C: 气温高,蒸发旺盛
D: 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答案: B 试题35:提出科学的原子论的科学家是:()
A: 德漠克利特
B: 布鲁诺 C: 道尔顿
D: 牛顿 答案: C 试题36:既不临海又不与邻国接壤的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是:()A: 广西壮族自治区
B: 西藏自治区 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宁夏回族自治区 答案: D
试题37: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
A: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B: 电磁波的发现
C: 飞机的诞生
D: 能源的广泛应用 答案: A
试题38:十七世纪后半期天文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是:()
A: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 康德提出“星云假说”
C: 哈雷发现“哈雷多星”
D: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提出 答案: C
试题39:元朝科学家郭守敬曾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工作,最南的观测地点:()
A: 海南岛
B: 西沙群岛 C: 中沙群岛
D: 南沙群岛 答案: B
试题40: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
A: 民族主义
B: 民生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民权主义 答案: ABD
试题41:一部电话是不是程控电话,是由为该电话进行交换的电话交换机所决定的。程控电话进行交换的电话交换机是:()
A: 自动交换机
B: 人工交换机 C: 手动交换机
D: 秒钟机 答案: A 试题42:“黑洞”是科学家首先从理论上进行预言的:()A: 引力场
B: 视界 C: 特殊天体
D: 脉冲星 答案: C 试题43:相对论的提出者是:()A: 阿尔波特•爱因斯坦
B: 卡尔•马克思 C: 牛顿
D: 马赫 答案: A 试题44:下列金属中,属于液体的是:()A: 汞
B: 银 C: 镁
D: 铝 答案: A 试题45:磁悬浮列车为什么能浮起来?()
A: 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
B: 利用磁铁异权相吸的原理
C: 利用升降装置
D: 利用电磁排斥力与电流的直接关系 答案: AD 试题46:()是激光唱机的简称,是当代激光应用技术最为成功的杰作之一。
A: 盒式唱机
B: CD唱机 C: VCD D: 镭射唱机 答案: B 试题4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氨气
B: 漂白粉 C: 冰醋酸
D: 空气 答案: C 试题48:自然资源的特点有:()A: 可用性
B: 整体性
C: 光向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严格的区域性
D: 可再生性 答案: ABC 试题49:组成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的革命团体有:()
A: 兴中会
B: 华兴会 C: 光复会
D: 科学补习所 答案: ABCD 试题50: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有:()
A: 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B: 新科技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C: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革命不断
改变着人的精神世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D: 科技革命破坏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与共处 答案: ABC 试题51:()于1869年提出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经过科学实践的验证和补充,逐渐成为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发展的重要基础。A: 罗蒙诺索夫
B: 法拉第 C: 门捷列夫
D: 柯塞尔 答案: C
试题52:计算机的只读存储器:()
A: 简称RAM B: 可直接由CPU读数或写数
C: 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
D: 简称ROM 答案: D 试题53:()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庞大,花钱最多的实验装置。A: 核聚变实验室
B: 粒子加速器 C: 动力系统工程
D: 计算机 答案: B
试题54:与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一起构成现代化的光电子印刷技术,从而彻底取代了铅字手工排版的是:()
A: 打字机
B: 计算机
C: 激光照排机
D: 激光印刷机 答案: C
试题55: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火药 答案: ABCD
试题5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各种飞机几乎全部采用(),依靠螺旋桨产生推进力。
A: 喷气发动机
B: 螺旋发动机 C: 活塞式发动机
D: 火箭动力机 答案: C
第三篇: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得到全面恢复和重大发展,是在()
A.全国解放后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延安整风后D.遵义会议后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
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A.实事求是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统筹兼顾
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转变
()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声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A.经济增长B.可持续发展C.经济发展D.科学发展
4.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最基本的要求是()A.依法行政B.司法公正 C.依法执政D.法律平等
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
质体现,它包括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爱国主义、改革创新B.爱国主义、社会主义C.爱国主义、与时俱进D.儒家思想、邓小平理论
6.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
A.制度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政治手段
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个原理完全一致()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
9.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同一性原理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原理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0.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发展科学技术
11.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包括()
A.组织、领导、协调、控制B.决策、组织、领导、协调
C.决策、领导、协调、控制D.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12.“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
A.改革是社会形态的质变B.改革是一种阶级斗争形式
C.改革是社会生活深刻变革的“制度创新”D.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惟一途径
13.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其实质是()
A.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B.事物本身的运动C.旧事物变化过程的相加D.事物本身的变化
14.十七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A.富强、民主、文明、科学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富强、民主、文明、发达D.富强、民主、和谐、兴旺
1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
A.新民主主义社会高级阶段B.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C.新民主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16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A.合理的经济结构B.产品质量C.发展速度D.经济效益
17.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五中全会B.中共七届四中全会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8.邓小平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论述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B.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C.社会主义发展战略问题D.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
19.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五卅运动
20.我国刑法在处罚单位犯罪时采用的原则是()A.单罚制B.数罪并罚C.两罚制D.罪加一等
21.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一种制度,是()
A自由和纪律的统一B.民主和专政的统一C.民主和集中的统一D.个人和集体的统一
22.我国对待传统历史文化的方针是()A.厚古薄令B.洋为中用C.古为今用D.厚今薄古
23.十七大报告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A.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B.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C.再分配更加注重效率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
24.在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主管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大
C.国务院法制办公室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5.法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
A.物质生活条件B.社会道德规范C.长期统治地位D.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C.人民当家作主D.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称为()
A.行政职权B.行政职责C.行政行为D.行政法律关系
28.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
A.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B.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邓小平是其主要创立者 D.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31.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人类解放是指()。
A.摆脱自然界的奴役状态B.摆脱传统旧思想的束缚
C.摆脱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D.摆脱必然性的束缚
3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
A.法人B.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C.国家D.自然人
34.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
A.行政机关B.外交机关C.司法机关D.立法机关
?35.小王是某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2008年9月他的收入有以下几个部分,其中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A.小王9月份从企业获得工资和奖金1600元B.小王利用业余时间为某民营企业推销产品获得1000元
C.小王利用业余时间发明一项小专利,卖给某企业获得3000元D.小王9月份从银行获得存款利息300元
3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短时间内一定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B.科学技术渗透在现代生产力系统各类要素中
C.科学技术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37.下列各项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A.降价销售即将到期的商品
B.某企业未经某名人同意,使用其姓名作为商品名称
C.某商场家电部有奖销售,一等奖是价值7500元的液晶电视
D.某通讯公司规定,凡使用该公司移动通信网络的用户必须购买该公司的手机
38.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表现为()
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9.1942年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有()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机会主义C.反对宗派主义D.反对党八股
40.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B.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C.它彻底批判了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是一个最终完成的真理体系D.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41.我们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因为()
A.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B.我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所以需要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
C.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艰巨工程D.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4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政府组织的是()A.中华慈善总会B.中国银行C.青年志愿者协会D.中国人民银行
43.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法律制裁的是()
A.钟某因生活作风问题严重被开除党籍B.常某因违约被仲裁机构裁定赔偿对方当事人损失10万元
C.某私企职员王某因侵占单位资金,被单位开除D.林某因骑车不慎,撞伤他人,被法庭判决赔偿300元
44.下列作家中属于“荷花淀派”的有()A.梁斌B.孙犁C.徐光耀D.刘绍棠
45.下列作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白居易B.李商隐C.范仲淹D.司马光
三、判断题
46.反垄断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体。()
47.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发展经济。()
48.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表现为行政监督、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职能的发挥。()
49.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是因为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50.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核心和基础。()
5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增加社会财富,改善人民生活。()
52.解放思想是在新的认识基础上达到统一思想的必由之路。()
53.通过理论创新可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因此,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54.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客观物质世界。()
55.通货紧缩是指纸币的发行超过了流通当中所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了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5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57.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8.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实事求是。()
59.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众多投资者共同投资组建的企业,因此必然具有公有性。(60.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61.行政诉讼由行政相对方主动提出,以行政主体为被告。()
6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是宏观调控的直接化。()
63.滥用职权是指超越职权的范围,擅自处理、决定其无权处理、决定的事项。()
64.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65.获得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闵恩泽和袁隆平。()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C
6C
7C
8D
9A
10C
11D
12C
13A
14B
15B
16A
17C
18B
19C
20C
21C
22C))
23A
24D
25D
26C
27B
28D
31ABC
32AD
34ACD
35BCD
36BCD
37BD
38ABC
39ACD
40AB
41ACD
42ABC
43ABC
44BD
45ABCD 46A
47B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48A
49A
50A
51B
52A
53A
54A
55B
56A 57A
58B 理论联系实际 59B
60A 61A 62B 63A
64A
65B
第四篇:《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分
1、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年代初的(B)。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俄罗斯2、1923年,(A)的著作《公共舆论之凝结》出版,此为公关理论的奠基之作。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多尔曼.伊顿 D、巴纳姆
3、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双向对称”时期的代表人物是(C)。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4、我国大学中,第一个开办公共关系本科专业的是(C)。
A、北京大学 B、复旦大学 C、中山大学 D深圳大学
5、(B)年,公共关系职业载入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A、1997 B、1998 C、1999 D、20006、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指的是(A)。
A、时尚 B、价值观 C、舆论 D、性格
7、一个社会组织被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指的是(A)。
A、认知度 B、美誉度 C、和谐度 D、知名度
8、态度层次的传播对象是(C)。
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9、行为层次传播的目的是(C)。
A、让公众了解社会组织 B、促使公众态度的形成及转变
C、引起公众的消费行为 D、为公众提供信息
10、(C)年,美国公共关系效果测量联合会在马里兰大学成立。
A、1995 B、1996 C、1997 D、1998
二、多项选择: 20分
1、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是(ABCD)。
A、民主政治 B、市场经济 C、人性文化 D、传播技术 E、地理原因
2、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有(CDE)。
A、客观性 B、代表性 C、目的性 D、整体性 E、变动性
3、公众的特征有(ABCD)。
A、同质性 B、相关性 C、层次性 D、多变性 E、异质性
4、社会知觉中的效应包括(ABCE)。
A、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效应 C、晕轮效应 D、人际关系效应
E、社会刻板印象
5、影响性格的社会环境因素有(ACDE)。
A、家庭 B、性别 C、学校教育 D、职业 E、社会文化
6、组织形象定位的三要素是(ACD)。
A、主体个性 B、组织经营理念 C、传达方式 D、公众认知
E、组织行为规范
7、文字传播的运用(ABCDE)。
A、新闻稿撰写 B、广告文词设计 C、宣传资料制作 D、内部报刊编辑E、公关常用文书
8、赞助活动的类型(BCDE)。
A、商业活动赞助 B、体育事业赞助 C、教育事业赞助
D、文化事业赞助 E、福利和慈善事业赞助
9、危机处理的原则有(BCD)。A、效益原则 B、三“T”原则 C、公众至上原则
D、维护声誉原则 E、创新原则
10、一般公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包括(ABCDE)。
A、写作 B、联络 C、制作 D、情报收集
E、组织活动、接待来访、出访等
三、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采取的行为规范。
2、舆论:社会上相当数量的公众所持有的共同意见、态度。
3、美誉度:一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
4、整合传播:社会组织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来进行的传播活动。
5、公关策划:是公关人员在调查的基础上,具体制定公关活动方案的过程。
四、简答:
1、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
(1)公共关系学科规范化。(1.5分)
(2)公共关系教育专门化。(1.5分)
(3)公共关系工作职业化。(1.5分)
(4)公共关系行业国际化。(1.5分)
2、社会组织应如何处理好消费者公共关系。
(1)根据消费者特点,制定优质服务程序,创造最佳消费环境。(1.5分)
(2)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关系。(1.5分)
(3)制定维权措施:安全、陈述、选择、知晓。(1.5分)(4)不断开发适应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或服务方式。(1.5分)
3、认知度中的广度,由哪些因素决定。
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来衡量:
(1)该组织的规模、档级。企业主要看规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主要看档级。(2分)
(2)与组织发生关系的公众分布。如消费者的分布范围;服务对象的分布范围等。(2分)
(3)媒介传播所及的范围与频率。(2分)
4、文字传播的特点。
(1)文字的制作和理解比较困难,因此文字传播对传者与受者的文化要求较高;(2分)
(2)文字比语言抽象,因此文字传播的手段比较单一;(2分)
(3)文字记录可以长期保存,因此文字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言语传播有更大的优势。(2分)
5、公关公司开展业务的缺点。
(1)服务的及时性受限;(1分)
(2)缺乏对客户大量信息的深入了解,有时可能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对策;
(1分)
(3)同时服务于众多客户,使客户在对公关公司提供信息上有所顾虑;(1分)
(4)对客户的内部矛盾不甚了解,使提出的方案可能因加剧内部矛盾而遭抵制;(2分)
(5)聘请公关公司从事业务的经费开支一般比组织内公关部要高。(1分)
五、论述(要点):
1、信息传播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1)在接受信息时,受讯者注意力不集中;(1分)
(2)语言上的隔阂和语义理解上的差异;(2分)(3)由于社会地位不同,对话者双方可能存在偏见;(2分)
(4)信息经过多层次间接传播使原信息失真;(2分)
(5)受讯者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中,难以冷静理解对方的意见;(2分)
(6)环境干扰(如噪音)。(1分)
2、公共关系策划的过程是怎样的。
(1)目标确立。((2)主题提炼。((3)公众认定。((4)项目设计。((5)时空选择。((6)媒体选择。((7)经费预算。((8)人员分配。(2分)
2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第五篇:《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分
1、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年代初的(B)。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俄罗斯
A、认知度 B、美誉度 C、和谐度 D、知名度
8、态度层次的传播对象是(C)。
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9、行为层次传播的目的是(C)。
A、让公众了解社会组织 B、促使公众态度的形成及转变
C、引起公众的消费行为 D、为公众2、1923年,(A)的著作《公共舆论之凝结》出版,此为公关理论的奠基之作。
提供信息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多尔曼.伊顿 D、巴纳姆
3、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双向对称”时期的代表人物是(C)。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4、我国大学中,第一个开办公共关系本科专业的是(C)。
A、北京大学 B、复旦大学 C、中山大学 D深圳大学
5、(B)年,公共关系职业载入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A、1997 B、1998 C、1999 D、20006、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指的是(A)。
A、时尚 B、价值观 C、舆论 D、性格
7、一个社会组织被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指的是(A)。
10、(C)年,美国公共关系效果测量联合会在马里兰大学成立。
A、1995 B、1996 C、1997 D、1998
1.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C)A.公共关系意识 B.公共关系观念C.公共关系状态 D.公共关系策划
2.1906年,艾维·李发表了著名文件是(B)
A.《有效的公共关系》 B.《原则宣言》
C.《公众舆论的形成》 D.《公共关系学》
3.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B)
A.销售部门 B.广告宣传部门 C.接待部门 D.办公室
4.建设型公关主要适用于组织发展的(D)
A.严重失调时期 B.顺利发展时期 C.稳定时期 D.初创时期
5.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逐次写出是(A)。
A.倒金字塔结构 B.并列结构 C.顺时结构 D.金字塔结构
6.公关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C)A.导入阶段 B.概说阶段 C.交锋准则 D.妥协阶段 7.根据社会分工和自身的条件,企业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属于(D)。
A.经营方针 B.经营哲学
C.行为准则
D.企业使命
8.女士坐在较低的椅子上或沙发上,最好采用的坐姿是(B)
A.双腿垂直式 B.双腿斜放式
C.双腿叠放式
D.双脚交叉式
9.独立公众,属于按以下哪一类公众分类法进行分类的(D)
A.按所属关系
B.按发生关系的时序 C.根据重要性程度 D.根据态度
10.公众从对象的某些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从而产生“以偏概全”的心理现象是(A)。
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选择效应
D.首因效应
11.对广告有印象的人数与接触广告媒体的人数的比例是(C)。
A.记忆度 B.收视率
C.注意度 D.对比度
12.印刷精美,表现力强是以下哪种媒体的优势(A)。
A.杂志 B.报纸 C.电视 D.广播
13.邀请嘉宾出席宴会的请柬必须提(B)寄出。
A.一周 B.二周 C.五天 D.三天
14.职业水平高,看问题比较客观是(C)。
A.公关公司的短处 B.公共关系部的短处
C.公关公司的长处 D.公共关系部的长处
15.提供各种实惠的服务工作,以获得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公关模式是(A)
A.服务型公关 B.宣传型公关
C.社会型公关 D.交际型公关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择答案中,选择二至五个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公共关系涉及的学科有(ABCDE)。
A.伦理学 B.管理学 C.社会学
D.营销学 E.传播学 2.爱德华·伯尼斯出版的公共关系学著作有(AB)。
A.《公众舆论的形成》 B.《公共关系学》
C.《不效的公共关系》 D.《原则宣言》
E.《公共关系原理》
3.把求真务实的原则贯彻到调查工作中应做到(ABCD)。
A.真实 B.客观 C.公正 D.全面 E.正义
4.员工的物质需求包括(ABCD)。A.工资、津贴 B.住房、交通 C.休假日 C.福利 E.尊重
5.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决策参谋地位,主要是由以下方面的职能决定的(ACD)。A.资料储存中心 B.领导指挥中心
C.信息发布中心 D.环境监测中心
E.公众接待中心
6.公共关系优化环境的功能包括(ABCD)。
A.优化社会经济环境 B.优化社会政冶环境
C.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C.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E.优化社会文明环境 7.CI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E)。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稳定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E.社会性原则
8.公共关系礼仪要注意差异性原则,其中包括(AC D)。
A.性别差异 B.财富差异
C.外事差异
D.地位差异
E.肤色差异
9.整合营销的指导原则是(ABCDE)。
A.以消费者为核心 B.以公关调查为依据
C.以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为目的
D.以“一种声音”为内在支点 E.以全方位运用多种传媒为手段 10.公共调查大多数是采用抽查的方法。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A BDE)。A.分层随机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观察抽样 D.配额抽样 E.分区多级抽样
1、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是(ABCD)。
A、民主政治 B、市场经济 C、人性文化 D、传播技术 E、地理原因
2、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有(CDE)。
A、客观性 B、代表性 C、目的性 D、整体性 E、变动性
3、公众的特征有(ABCD)。
A、同质性 B、相关性 C、层次性 D、多变性 E、异质性
4、社会知觉中的效应包括(ABCE)。
A、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效应 C、晕轮效应 D、人际关系效应
E、社会刻板印象
5、影响性格的社会环境因素有(ACDE)。
A、家庭 B、性别 C、学校教育 D、职业 E、社会文化
6、组织形象定位的三要素是(ACD)。
A、主体个性 B、组织经营理念 C、传达方式 D、公众认知
E、组织行为规范
7、文字传播的运用(ABCDE)。
A、新闻稿撰写 B、广告文词设计 C、宣传资料制作 D、内部报刊编辑E、公关常用文书
8、赞助活动的类型(BCDE)。
A、商业活动赞助 B、体育事业赞助 C、教育事业赞助
D、文化事业赞助 E、福利和慈善事业赞助
9、危机处理的原则有(BCD)。
A、效益原则 B、三“T”原则 C、公众至上原则
D、维护声誉原则 E、创新原则
10、一般公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包括(ABCDE)。
A、写作 B、联络 C、制作 D、情报收集
E、组织活动、接待来访、出访等
四、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前画“√”,不正确的画“×”。每题1分,共10分)(√)1.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2.态度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加工作用”。
(.×)3.演讲一般要求语速适中,不能改变说话的速度。
(.×)4.在企业CI识别系统中,VI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与灵魂。(.×)5.引进西方的经验就可以推动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
(√)6.协议区是谈判双方争夺的利益范围,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
(√)7.边缘公众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
(×)8.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突出特点是非盈利性,与政府机关相比,事业团体的主要特点是权威性。
(√)9.社会组织需要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像爱护自己家园一样爱护社区,为社区造福。
(√)10.辐射式传播的特点是便于集体中领导,信息传递速度快,失真少;但在这种人际关系网络中,成员之间联系较少。
公共关系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C)双向交流
2.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A)公共关系状态 3.组织形象处于最佳状态的是(B)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影, 4.组织形象的基础是(D)产品形象 5.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B)传播沟通
6.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A)从事实出发 7.组织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就是运用(D大众传播)8.组织以自身的名义,在社会上率先发起某种活动,提倡某种有进步意义的新思想是(C公益广告)。
9.}组织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但是没有中心人物的传播网络是(C环形网络)。10.组织行为识别系统的英文缩写是(C BI)11.公关礼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B)尊重公众原则 12.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A)公众关系 13.公共关系的英文是(A)Prhlic Relations 14.公关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C)交锋阶段
15.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重要性排列事件的新闻公报结构是(D)倒金字塔结构 16.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是(A倒金字塔结构)。
17.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距离也是一种传达态度的信息,社交距离是指(C)约在1.22~3.65米
18.在国内开展公共关系工作,一般不需要提高知名度的是(A)政府公共关系
19.在组织(D顺利发展时期),公关宣传应当致力于保持和维护组织形象,巩固既有成果,并力争提高知名度,扩大组织影响。
20.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距离也是一种传达态度的信息,亲密距离是指(A)0.45米以内
21.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B)广告宣传部门 22.在名牌战略中,利用企业某些已经产生重大效果的拳头产品来推广企业形象是(C)名品战略
23.在一般情况下,组织每年搞庆典活动(B)2-3次就够了 24.服装的样式非常多,我们只能简单地将其分成(B正装)、社交装和便装三种。
25.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是(C)《有效的公共关系》
26.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是(C)起点
27.反映组织社会影响大小的客观指标是(C)知名度
28、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是指(D)同步心理
29、人际交往的双方共同的经验和知识领域称为(D)共同经验区
l30、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共关系的(B)提高素质功能
31、为了防止公众产生厌倦和反感情绪,必须保持信息的(D)新鲜程度
32、谈断双方利益的最后防线是(B)界点
33、直接影响着组织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如员工家属关系、本地顾客关系等的是(C)社区关系
34、读者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是(C)报纸的优点
35、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D)内部公众关系
36、外延广泛,包含的寓意多,可以使公众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形象(C)抽象符码
37、“唐装”属于服装款式中的(B)社交装
38、展览会的类型,属于按项目分的是(D)专项展览会
39、象征物属于组织VI系统的(A)基本要素 40、被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的是(C)伯尼斯
41、策划“海斯事件”为企业进行宣传的是(D)巴纳姆
42、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D)形象要素差距图
43、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D)形象要素差距图
44、与公共关系部比较,公共关系公司的长处之一是(D)职业水准较高
45、高美誉度、低知名度属于公共关系哪一种状态:(B)较为安全、稳定p
46、I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是(B)顺意公众
47、对社会上的某些事件,以组织名义作出反应,以显示本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并引起公众共呜的公关广告是(D)响应广告
48、(A媒介公众)是公关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
49、(B政府公众)是所有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
50、针对性强的大众传播媒介是(B杂志)。
51、印刷精美,表现力强的传播媒介是(B)杂志
52、企业“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斤少两,不以次充好,不欺诈,属于企业“CS战略”中的(A)行为满意
53、成员之间联系少,群体气氛不一定和谐,很难产生激励效应的人际传播线路是(A)辐射式
54、平均幅度的让步又被称为(D价梯式)。
55、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助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种(D社会事业)
56、搞开放组织活动(D既公开不能泄密)
57、展览会可以使组织找到自我、增进效益的作用,它是(D既有商业性的又有非商业性的)
58、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运动是(B)揭丑运动
59、处于整个CI系统的最高层的是(A理念识别系统)60、由纯粹的几何点、线、面、体组成的视觉符码属于(B抽象类)
61、讲究礼仪,在个人、在组织、在社会,都能对(C素质)形象和风气具有改进、创优等推动作用。
62、当社会发生重大问题时,与有磁的公众组织、群体或个人面对面地交流,听取公众的意见,回答公众问题,解释政府立场,争取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属于政府公关中的(C协商对话)
二、多项选择题
1、危机事件的特点具有(ACE)B协调性D不可变性
2、劝说工作中往往要运用诱导的方法包括(AE)B言语诱导C利益诱导D借用诱导
3、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缺点包括(ABCE)D制作周期长
4、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可以把公从分类为(CDE)A首要公众B内部公众
5、一名卓越的会议主持者应具备以下素质:(ABCD)E沉着并不自我约束:::星魂社区:::
b
6、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的特点是(ABDE)C变化性
7、组织CI系统的导入过程包括(ABCE)D领导批准
8、组织的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E)
9、组织形象分析的三个环节是(ABD)C历史形象分析E公众评议分析
10、组织CI系统的功能包括(ABCDE)
11、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ABCDE)
12、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ACE)B环境D资金
13、公共关系涉及的学科有(ABCDE)
14、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是(ABCD)
15、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ABCDE)
16、公共关系公司在工作中应自觉遵守以下原则:(ABCD)E为相互竞争的委托单位同时服务
17、公众的基本特点是(ABDE)C权威性
18、公众角色心理包括(ABCD)E领导角色心理
19、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决策参谋地位,主要是由以下方面的职能决定的;(ACDE)B领导指挥中心
20、公关策略是指组织根据环境的状况及组织自身的变化,所采取的公共关系行为的方式。具体而言,公关策略包括以下几种(ABCDE)F征询型公关
21、公共关系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最有代表性思想分别是(BCD)巴纳姆
22、公关礼仪产差异性原则,应当包括(ABD)C人种的差异 E收入的差异
23、公关广告与商品广告的差异在于(ACDE)B根本目的不同
24、公共关系部的主要特点是(BCE)A领导性D指挥性
25、公共关系人员的品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BCDE)
26、公关广告与商品广告的差异在于(ACDE)B根本目的不同
i27、公共关系在传播塑造企业名牌的时候,可以采取“三名”的战略,具体指(ACD)B名家E名言
28、公关活动中的差异性原则,包括(ABD)等内容。
29、公关人员应高度重视自己的服饰与仪表,并把它看做是公关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对公关人员的服饰要求有(BCD)A与环境协调
30、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提出的两个原则是(AD)B投公众所好C凡宣传都是好事
3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成一些层次,它们是(ABCDE)
32、从演讲的风格看,常见的开场白有(ACDE)B声泪俱下型
3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代表机构的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公司是(BC)A派克和李D爱德曼
34、从工作方式来观察,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可以分为(ADE)B总经理直接负责型C部门负责型
35、从展览会的性质分,有(AE)B专项展览会C大型展览会D露天展览会
36、传播学者爱德华.霍尔提出过社交空间距离理论,包括(ABDE)C公务距离
37、传播渠道二分法包括(BD)A组织传播C人际传播E群体传播
38、CS战略的基础就是突出“满意”两字,具体包括(ABCDE)
39、CI设计的源头最早出现在(CE)A美国B法国D英国 40、编制公关预算的具体方法包括(BC)A会议讨论法C销售额抽成E领导决策法
42、评估公关效果的方法有(ABCD)E领导检查法
43、员工的物质需求包括(ABCD)
44、公众角色心理包括(ABCD)
45、社区关系的特征有(BCD)。A构成整体性
46、社会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有下特征(ABC)D被动性
47、记录性较差的大众传播媒介是(AE)B报纸的缺点C杂志的缺点D电视的优点
48、写好新闻公报应当注意的原则是(ABDE)C要有爆炸新闻
49、企业的标记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两个是(AD)B包装袋C标准字E标准色
50、企业理念的文字形式包括(ABD)C企业文化E经营策略
51、反映组织经营理念的文字形式有(ADE)B标志C图案
52、演讲的结尾形式包括(ABCDE)
53、人际沟通的禁忌包括(ABCDE)
54、人们普遍认为公共关系可以是(ABCDE)
55、庆典活动在形式上,一般有(ABCDE)
56、尊重公众的原则具体表现为(BCD)A影响公众,活用礼仪
57、把求真务实的原则贯彻到调查工作中应做到(ABCD)E正义
58、政府公关收集信息的工作包括(ABCD)E召集会议
59、四步工作法的主要内容是(BCDE)A公共关系宣传 60、在正式的庆典、会见、会议、谈断等场合,落座上很有讲究。落座的礼仪原则主要有(ACE)B“对门为小”D“以左为尊”`
三、判断题
(√)1.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2.公共关系传播模式是根据传播过程的反馈模式的原理设计的,但它有包含“五W”模式的基本要素。(×)3.艾维.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
(×)4.有了发达的商品经济就会产生发达的公共关系。(×)5.出资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社会大环境,所以,赞助活动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目的的。
(×)6.公众与组织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7.狭义的人际传播,要以包括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活动。(√)8.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是客观现实,故“酒香不怕巷子深”。
(√)9.整个企业识别系统中,行为识别应当是理念识别的动态延伸。
(√)10.组织形象设计,首先要遵循“有效性”的原则。(×)11.在为他人介绍时,要遵循“尊者优先”的原则,即先把职位高的人介绍给职位低的人。
(×)12.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公众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
(√)13.服务型模式以提供各种惠的服务工作为主,目的是以实际行动获得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14.与企业相比,事业团体的突出特点就是非营利性,所以,完全不具有经济功能。
(√)15.公共关系的四种状态,其中第三种状态是低知名度、低美誉度,就是组织的原始状态。
(√)16.公共关系部的优势,往往就是公共关系公司的不足之处,反之亦然。
(×)17.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18.进攻型公关活动是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可能出现不协调,或已经出现不协调时条取的行动。
(×)19.在企业CI系统中,VI处于CI的核心与灵魂地位。(×)20.报纸是公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老少皆宜的传播媒介。
(×)21.响应广告是指:在其他组织开业时,组织以同行身份刊登广告表示祝贺。
(√)22.边缘公众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
(√)23.公共关系史、公共关系理论和公共关系实务共同构成了公共关系学的体系。
(√)24.社会流行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行为活动。(√)25.公关广告和商品广告都属于付费的宣传活动。(×)26.交换名片时应当双手递上,而接受名片时,则可以单手接。
(√)27.辐射式传播的特点是便于集中领导,信息传递速度快,失真少,但在这种人际关系网络中,成员之间联系较少。(×)28.与政府机关相比,事业团体的主要特点是权威性。(×)29.社会交往过程中,不必考虑参加人员的身份、人数、接待规格等方面的对等原则。
(√)30.劝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改变公众的原有信念、态度、立场和行为,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社会里,这当然有一定的难度。
(×)
31、在公关调查中,随机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但又省时、省力、省线的好方法。
(×)
32、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公众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
(√)
33、服务型模式以提供各种实惠的服务工作为主,目的是以实际行动获得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34、员工关系、股东关系、消费者关系、政府关系是企业公关工作最基本的目标公众。
(√)
35、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内部公众,良好的员工关系,可培养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组织的向心力和凝 7 聚力。
(√)
36、企业可扮演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的角色,与消费者一起设计生活、美化生活。
(√)
37、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比,大众传播的信息不再具有保密性。
(√)
38、公关广告和商品广告都属于付费的宣传活动。(√)
39、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主要得力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
(×)40、界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
(×)40、出资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社会大环境,所以赞助活动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的目的。
(√)
41、开放组织只能使公众了解组织的各项工作,但不能使组织了解公众。
(√)
42、一些会议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该请的人没请来,不该请的人都来了。
(√)
43、CI是一种信息传达的象征和符号,而非企业形象和个性本身。
(×)
44、经营策略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时所遵循的最高指导原则,它为企业指出了前进的大方向。
(√)
45、具像符码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外延扩充受到明显的局限,所包含的意义有限。
(×)
46、全面评价公关礼仪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作用是“通行证”和“奠基石”。
(×)
47、社会交往过程中,不必考虑参加人员的身份、人数、接待规格等方面的对等原则。
(×)
48、名门战略就是利用一些产品形象,来提升企业整体的形象。
(×)
49、与企业相比,事业团体的突出特点就是非营利性,所以完全不具有经济功能。
(√)50、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l(√)
51、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得对,10%靠宣传。(√)
52、在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公众的消费主要是由消费心理支配的。
(×)
53、公共关系完全是为组织营造生存、发展环境服务的。
四、名词解释
1.《有效的公共关系》: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卡特里普和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即《有效的公共关系》。
2.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员工是企业最
重要的内部公众,是内求团结的首要对象。
3.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它是一个与“个体”相区别的概念,是人们有意识地为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依照一定的结构形成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4.全员公关:指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力搞好公关工作。
5.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形成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易显的公共关系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6.概说阶段:谈判正式开始后,双方各用一段时间陈述自己的主要立场和观点,称为概说阶段。
7.公关广告:公关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不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而是在推销组织的形象。它与商品广告的区别是:两者的直接目的不同;两者的内容不同;新闻界的报道方式不完全相同;两者的应用范围不同。8.晕轮效应:是指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以偏概全”,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心理定势。
9.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企业使命回答了企业:干什么“的问题,是企业理念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10.交际型公共关系: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缘,建立超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11.消费者公众:也称服务对象公众,是指社会组织的具体服务对象,如商店中的顾客,宾馆中的住客,酒店中的就餐者及火车、轮车、飞机上乘客等。
12.庆典活动:是指组织在其内部发生值得庆祝的重要件时,或围绕重要节日而举行的庆祝活动,一般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和礼仪。
13.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他们是推动组织发展变化的基本公众和主要力量。
14.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的左右,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15.访问法:就是公关人员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题目,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访问法按照访谈对象的多少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按照访谈的形式可分为当面访谈和电话访谈。
16.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其他们对组织的评价。这种形象不仅来自外在的有形事物,而且也出自由组织行为所反映的内在精神。一个企业的组织形象是由产品形象、员工形象、机构形象、管理形象、企业文化形象综合反映出来的。
17.伯尼斯:伯尼斯是现代公共关系活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23年首次在纽约大学讲台上讲授公共关系学,并发表论著《公众舆论之形成》,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逐步形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主要是“投公众所好。”由于伯尼斯将公共关系引上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E_!`5e.!p 18.导语:是指新闻公报开头的一个小的段落,包含着新闻稿的主要信息,是新闻稿的灵魂和精华所在。
19.公益广告:是指组织以自身的名义发布广告,在社会上率先发起某种活动,或提倡某种有进步意义的新思想。20.首因效应:即在人的心理中,第一印象具有先入为主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具有持续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的效应。21.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是指企业的全部可见事物所传递的视觉信息的一体化,是CI中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传递信息的形式。
22.v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
23.媒介关系:也叫做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的关系。这种关系含有双重人格关系:其一,大众传播是社会组织与其他公众信息沟通的“中介”环节;其二,大众传播本身也是社会组织的目标公众。
24.政府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政府及各职能机构、政府官员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即组织与政府沟通的具体对象。25.爱德华.伯尼斯:美国学者(1892~1995年)以其杰出的研究,成为公共关系学的创始人,著作主要有《公众舆论之形成》。
26.进攻型公关:进攻型公共关系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
27.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接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28.劝说: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或促使公众主动地采取某种行动。29.公关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种种因素,严重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并处于发展危机之下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如果不迅速改变,就会影响到组织的生存.30.危机公关: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和处理。具体讲,就是任何社会组织、为了解决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措施。
31.公关礼仪: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在与公众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具有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节、礼貌、仪式等的总称。
32.4C’理论: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麦卡锡教授提出,即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cmotion)四个方面的组合来开展营销活动。关系营销以4C’S理论为基础与前提。它主张研究消费者欲望与需求;研究消费者为此而付出的成本;考虑给予消费者方便;加强与消费者沟通与交流。
五、问答题
1、请说明公众的基本特点。
答:公众是指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也就是说,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公众有以下的特点:(1)群体性。从组织的角度来说,公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群众的特征。常见的群体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法人群体、任务群体和角色群体。(2)同质性。即公众的形成是由一个组织的性质来确定的。(3)变化性。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4)相关性。公共关系所指的公众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民大众或劳苦大众,而是指与特定社会组织相关联的个人、群体和组织。这种关联性是由组织与公众间的相互利益关系决定的。
2、什么是公众心理定势?如何运用好公众的心理定势? 答:公众心理定势是指公众受过去经验的影响,在生理和心理需要和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实现行为目标的心理准备状态。
公众心理定势的形成主要受公众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接触传媒的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公众心理定势具有专注性和倾向性。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凡是与公众心理定势相吻合的信息,公众就乐意接受它,并在观念中将其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