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学知识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对着课件“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以下几点反思:
识字教学与阅读结合,充满情趣,体现识字效率。新课程背景下,二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已有近两千字,他们有自己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已不是难点。因此在课堂上要提高识字的效率,力求扎实有效。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采用多种阅读的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能力。图文结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句子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话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2、自读、自悟、自得,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在进行二、三两小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奶奶对小张衡的疼爱,学着奶奶的语气笑着劝劝张衡。从中他们体会到了张衡不是第一次数星星,体会到奶奶认为星星是数不清的。
整堂课中,我运用了精美的课件,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所以孩子们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课中,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愉悦的。他们跟着张衡,学着张衡,感悟着张衡,相信他们对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有更新的认识。正如课堂总结时那样,也许,真有一个孩子因为认识了张衡,数了星星,学会了思考,研究,而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呢!
第二篇:《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
读着本文,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张衡一样,偎依在老人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启明星,那是勺子星……它们怎么总能挂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颗?数也数不清。当年,我们懵然;今天,我们都知道,那是儿童的好奇,是孩子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天性。张衡也在数星星,他偎依着奶奶,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为什么他能数得清?因为他善于观察,发现了星星不是像奶奶说的乱动,而是在有规律地动。也许是爷爷的启发,也许是发现的成就感的驱使,长大以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天文学,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本课,我和孩子们一起对着“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如,“撒”字叫金星,“楚”字是火星,“衡”字为水星……哪个孩子找到并认识了一个,就奖他一颗“星星”;哪个孩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奖给他一个“星级奖章”。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针对我教学设计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二、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从歌曲导入开始,我始终保持着亲切的笑容,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的轻松和谐,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安全的心理环境,使他们敢说、乐说,相对地课堂气氛就活跃了。
三、目标达成自然有效
在本课中共运用了合作学习、游戏识字、动作表演、分角色朗读、自主识字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受到思想教育。
整堂课相对以前的教学有了些许进步,但仍有许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
如:在用“如果然”说话这一环节,应该把它上成亮点,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说话,如“除了下雨,吃东西”等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进一步得到拓展,他们的回答会更精彩,同样也会为整堂课增添光彩。
又如:在让学生模仿张衡数星星这一环节,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教师心目中是希望学生说累,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着奶奶,应该是不累的!”在此处,我只是草草带过,处理不够恰当,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苦再累也不会觉得。
因此,我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机智,学会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问题,让自己的课活起来、亮起来!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2
今天我教学《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集知识性、人文性、趣味于一体的文章,通过开课时儿歌动画的导入,各种游戏的环节设计,还有各种形式的朗读、表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乐”。
教学中,注重抓住关键词的理解,加上形式多样的朗读,告诉学生作者所以长大后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与他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让学生深刻体会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这也体现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
我觉得还有欠缺的是在知识性的体现上,教学这篇课文是一个很好的向学生介绍天文知识的机会,但在这次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涉及太多,只是用课件演示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转动的过程。在实施时还可以考虑在课堂拓展环节加入梦幻般的星座图片的欣赏等,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也更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真正做到让孩子“乐于学、学于用、用于研”的效果。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3
推荐《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学习本课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1、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靠、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4、扣词,训练表达
最后一个段的生字比较集中,出现了“张衡”“汉朝”“天文学家”等几个比较陌生的词语,如何让这几个词语成为孩子脑中深刻的记忆,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他们自由读,“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激起孩子的求知欲,读完之后他们会说“张衡是汉朝人”“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等。然后通过老师的简单介绍了解汉朝年代的久远,从字面猜想“天文学家”的含义,理解“著名”的意思,并且用“著名”一词练习说话。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印象有了一个清晰之后,我就出示张衡的画像,请学生用多种方式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介绍张衡,从而使抽象的词语变成自己能熟练操作的语言,同时促进了孩子的对信息的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他们明白原来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多好!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4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用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一、直出课题,提示“数”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2.指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段、4~5段和第6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三、抓住重点词语,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1.直插第六小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问学生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然后指名读第六段,再说说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什么了,最后老师领读第六段。
2.学习一、二、三段。
(1)学习第一小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①出投影,内容是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指名用书里的话说出夜空的美丽。用投影出示这句话,指名读。比较句子:“天空
中有无数颗星星”和“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范读再指名读。
②看书里的第二幅图,用书里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③指名有语气读第一段。
(2)学习二、三小段,知道张衡和奶奶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看法。
①指名读二、三小段,找出奶奶和张衡说的话。
②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什么。(“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张衡不止
一次这样做。)
③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第一句: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星星不是乱动。
第三句: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帮助学生理解: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④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
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3.学习四、五小段,知道爷爷的观点,以及张衡听了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1)默读第四小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投影句子: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
叫北斗星。和“那七颗星叫北斗星”比较,使学生知道这句话把北斗星比成了一把勺子。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运行规律。
(4)说说听了爷爷的话,张衡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用书里的话回答。再说说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什么。用投影演
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反思: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在语文课堂里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体现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互动中,我将
“读”的练习贯穿于整个过程,通过读课文、说感受、议体会、再读课文四个环节,扎扎实实与每个段落,在这样边读边思,边思边悟的学习流程中,孩子们亲近了人物,喜欢上了张衡,喜欢上了奶奶,更喜欢上了博学的爷爷,也使主人公张衡那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植根于
孩子的心中。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5
这—单元的课文一般都是介绍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数星星的孩子》虽然也提到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我认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写小孩子的,对学生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节写张衡怎样数星星,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第二节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第三节通过张衡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第四节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跟第五节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六节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品质的。
特别是第一句话:“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撤在碧玉盘里。”许多人习惯地认为这句话写出了星星的美,这当然不错。但我认为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还没有真正体会作者的意图,通过“无数、满天”等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星星分布的不规则。这给张衡数星星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为表现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小时候如何喜欢、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难点是比喻句的理解。在设计思路时,我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再推导原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教学有起有伏。
在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靠、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学生学得快乐。在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知道了什么?然后从喻体着手,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通过抓住比喻句的喻体去理解本体,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打破整体美,突出星空的美,在教这个比喻句时,我没有安排“撒”字的教学,在教“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个句子时,我从朗读着手,引发学生思考张衡数星星的艰难。怎样使学生有这种感受?我联系课文第一句,让学生明白星星的多,星星的一闪一闪给张衡数星星带来困难。更主要的是,在这里我精心设计“撒”字的教学。通过“撒”字形象、直观的演示,使学生知道星星分布的不均匀,又给张衡数星星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然后通过学生亲身感受,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6
在讲完《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之后,我作了以下的反思:
1、用多种途径感受文本的美,小学语文—杜翠玉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课文语言优美,我利用精美的课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星空的美丽。如感悟“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我先借助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星空的美,在此背景下,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比喻句的美。
又如“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两句话,在教学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体验为主,如讲解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不是枯燥地讲解它们的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让学生表演读,数完星星之后对张衡数星星感受得更深刻了,他们不仅更容易把握这两句话的感情,也从中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
2、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恰当地运用视频、音频和flash动画,增加课堂趣味性,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杜翠玉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如在讲解这篇课文的科学知识时,我多运用动画加强学生的印象。如:在投影“满天的星星”图片时,我在图片上添加了一些五颜六色且会动会闪的星星,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情况下欣赏美丽的星星。为了更形象地知道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分布和运转情况,根据文本内容“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一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我设计了一个动画幻灯片,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北斗七星像勺子的形状,以及如何绕着北极星转动的。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但同时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第一,是自己的声音不够抑扬顿挫,不够响亮;第二,是因多次修改教案和课件,导致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教学与PPT的转换不同步,甚至出现漏讲内容的情况;第三,在表演“数星星”和给“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这句话换种说法这两个环节高潮不够,导致课堂气氛有点沉闷。第四,是讲解的内容过多,导致让学生朗读感悟的时间较少。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7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八组第一篇课文,课文的内容是写了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仔细观察星星,钻研星星的事情。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好奇、爱探究未知世界的天性。课文充满着情趣,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是告诉学生身边处处有科学,培养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身边的科学的好例子。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低年级语文课堂如何以学生为本构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包罗的方方面面是很多的,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两点一定是不可少的,基于以上的理念,我在这堂课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学会生字,领悟课文。同时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读书,都喜欢读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的阵地。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趣和蕴涵的道理。
3、了解张衡长大以后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的结果。启发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和爱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张衡小时候是怎样观察和研究星星的;
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懂得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21课《数星星的孩子》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估计: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他为什么要数星星?
3、有了问题要想弄明白该怎么做?(读书,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本里,读书是最好的办法)
二、 预习初读、整体把握
1、自由放声读,想想刚才的这些问题,并在你认为难读的字下面点一点,多读几次。
2、老师要看看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的本领怎么样?课文有几节?抽6生读。
读完一自然段,就纠音,落实本节中的生字读音。
师小结:我们读书时要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随机纠音。
3、看课件读生字组成的新词。
按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撒、组、 傻、勺、楚、 衡、仰
难读音也不难读了,再来读读其它生字:珍珠、仰着、清楚、著名
4、生字解决了,课文也能读通了,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回答后板书:刻苦钻研、天文学家
5、指导书写:钻研
三、 研读释疑、教师点拨
(一)、学习第六节
1、看课件张衡头像。告诉学生他就是张衡,你想了解他更多吗?自己读读第6节找出来。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件:汉朝(读准音,解释汉朝----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八百多年。)
(1) 著名天文学家(给“著名”换个词;天文学家是研究什么的;(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课件出示“地动仪、浑天仪”了解张衡的发明。)
(2) 用上“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汉朝”来介绍介绍张衡。
(3) 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张衡能成为天文学家的原因。
3、你觉得张衡怎么样?把你的感觉读出来。(了不起、厉害、伟大等)
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
(二)、学习第一节
过渡:那么小时候的张衡又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
1、课件:星空图。问:星空美吗?美在哪儿?(星星点点、繁星点点、星光灿烂、繁星满天)
2、课文中有一句话比我们讲得还要美,赶快找到读一读。课件出示第一句,齐读后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
(1)、把什么比作什么?
(2)、写得多美呀!该怎么读呢?自己试试看。
自由读-指句读-齐读-男生读女生想象——闭眼想象齐背
3、课件出示第二句话。在这么美的星空下,师范读第二句话。
(1)、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课件出示动词:坐、靠、仰、指、数)
(2)、你们也来读读看。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动作表演数星星。让我们也学着张衡数星星的样子来数数这满天的星星。
让生靠在椅子上,做好动作,指着大屏幕来数星星。
(4)、说说刚才数星星时你们有什么感觉?(眼花缭乱、手发软、脖子酸、头仰疼了)
(5)、刚才你们才数了二十几颗星星就累成这样,而小张衡是怎么做的?引读最后一句。
4、课件出示第三句。齐读,说说那他会更怎么样?课文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一点?
(1)、板书:一直、几百
(2)、这句该怎么读?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有感情齐读第一节。
加上动作来读一读――看着课件加上动作来读一读
6、总结:多少个夜晚,小张衡就是这样仔细、耐心地数星星。他为什么要数星星?这跟他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 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了第一和第六小节中的生字,一起来读读生字编成的儿歌。
2、写字:珍珠、钻研
3、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个,再投影评价。
板书: 21、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 汉朝)
一直
刻苦钻研
著名的天文学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默读生字卡片
2、看课件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
二、学习2、3、4节
1、 对星星是否数得清,奶奶、张衡、爷爷各有什么看法?可爱的张衡有什么表现呢?
2、 小组交流汇报
(1)、用“因为……所以……”说说奶奶认为数不清的原因。
现在谁愿意学当奶奶,读奶奶说的话,注意奶奶是笑着说的,要读得亲切。
自由读、指名读 女生齐读
(2)出示张衡说的三句话
孩子说:“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你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A、指名读、小组读
B、用“张衡认为星星能数得清是因为 ”的句式说说理由。
C、小张衡为什么会知道的那么多?(因为他经常数星星,仔细观察天空)
从什么地方可以知道?
(自由读 指名读 评读 齐读
(3)爷爷同意谁的看法?他还告诉张衡一些什么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现星座图、北斗七星图
爷爷的话该怎么读?想想平时你的爷爷告诉你知识时,都是怎样说的
同桌对读、小组读
3、 分角色读
组内读 指名表演读 全班分角色读
4、面对爷爷说得话,可爱的张衡信吗?
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出示:
自由读、指名读、从这一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张衡为了证实爷爷说的话,整夜没睡好,多次起来看星星,表明他宁肯不睡觉,也要看清楚。用自己的行动验证爷爷的话。)
张衡的观察结果跟爷爷说得一样吗?哪个词告诉了我们?
让我们也和张衡一起来看看北斗七星是怎样饶着北极星转的?
演示课件
四、总结延伸
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刻苦钻研,所以后来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1、 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2、 张衡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方面的仪器地动仪和浑天仪。他的文章也写得很好。还是个杰出的文学家呢。
五、书写练习
1、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勺、斗、玉、组、珍、珠”
2、 在实物投影上评价学生的作业
教学反思:
引导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去发现身边的科学,是本课的教学目标。这种引导是基于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兴趣、好奇。张衡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正因为他对星星十分喜爱,才会去观察,对爷爷的话充满好奇,于是会一夜几次起来看星星。体验张衡的兴趣和好奇是激发孩子们也去观察思考的切入点。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8
本课的教学效果很差。因为在预览教材时,把教学的目标定点定高了。学生不但没有跟上我的教学指导,而且变糊涂了。我的教学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对天文地理一点没折,似乎在本课开始就没能吸引住学生的味觉,有些强牵附会。让学生自己去找查资料,了解张衡的个资料,可对于二年级学生,一班山村孩子,哪里找呀,在汇报预习学习情况时,师生都没底儿了。
于是我就凭着自己这点语文基本功,开始对文本作了些分析。没想到这一分析,学生有好几个在打呼噜了,孩子们都提着无奈的眼皮儿望着我显得一幅苦涩的表情。为了完成自己的所谓教学任务,又开始分析课文了。(我说,本课在开头只是写了这个数星星的孩子什么样,他是怎样数的,并没有交代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这就设立了一个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接着写这个孩子与奶奶,爷爷的对话,可谓“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到结尾时才点题,使人不但耳目一新,而且印象深刻,这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如何点题,如何在文章的结尾点题呢???没折了,学生又睡着了两个??)。
看样子我的课堂很快就会被炒“鱿鱼”了,我被孩子们炒了。还别说,这班孩子也可爱的,有个男孩儿睡着了,嘴里还在跟着我“是”,这个“是”字都被清口水给沐浴了。也不知怎的,我手中的教材也不知什么时候给搁下了。一个孩子的“哈欠”惊醒了我,原来是我的平淡乏味的所谓教学把孩子们都整得疲惫不堪的,我立刻意识到了。于是转念来了个“高八度,低八调”的京剧腔,说:“现在开始讲第一个故事:我说:“有一个孩子,他非常爱学习,睡着了还在看书??”教室里哗??一阵笑声。总算只有一孩子还没有醒。于是我又接着编:说:“另一个孩子更爱学习了,而且非常用功,他睡着了还在跟着老师读‘是’??”这个‘是’字我读得又粗又重的,还拖得很长,长音中带着弯儿,目的是想惊醒还在睡觉的孩子。没想到,我的高调还真惊醒了这孩子,他眯着眼睛大声地继续“是”,这下全班孩子哄堂大笑。我总算松了口气,孩子们都醒了。
我反思到了自己的失败。其实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张衡、奶奶、爷爷。张衡的话天真;奶奶的话慈祥;爷爷的话博学,鼓励性强。这么好的文本素材怎么不去读呢?
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思想,立即用语言刺激孩子们的思维,设了问题“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依照课文内容进行解说:晴朗的夜晚,满天的星星,大大小小,密密麻麻,一闪一闪的,我们能数得清吗?当然??)算是用语言刺激了学生的感觉,勉强将本课从知识技能到教学目的完成了本课。
虽然本课是失败的,但我也获得了许多感悟。作为语文老师还真得要有广博的知识才算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否则真的是有些盲目。老师如此,学生又怎样呢?
本人单从这篇课文的角度去反思,大体上还是没有违背语文原则。因为我在本课完
后,安排了学生习作练笔,也对自己失败的教学作了些弥补,习作效果还是不错的(例子略)。我很清晰地感受到了,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去研读文本,品味精华,体悟情感。在角色体验中,领悟课文语言的精妙,感悟课文的主旨意趣,在动态中获息语言智慧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本文本来在写作上是有因果关系的。以“读”为主线,从“读—品—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领悟主人公的情感。这个环节在语文阅读中是关键环节,它在语文课堂里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互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于整个过程,通过读课文,谈感受、议、反馈读,引导学生亲近人物。使主人公张衡那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人物品质根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通过本课教学的糟糕程度,我总结了自己的感悟。要真正给予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还真得需要教师精心营造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忘却课堂这个“僵硬”的舞台。老师要用情感、兴趣牵引孩子们的不由自主,快乐地走进文本故事中。切身感受主人公的心态,真正实现心灵与心灵的共鸣,这样才叫语文课堂。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珍珠”两个字。
2.能正确地朗读全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三自然段。
3.通过朗读体会张衡从小会坚持、会观察、会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识字、体会张衡从小会坚持、会观察,会思考的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张衡从小会坚持、会观察,会思考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能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一闪一闪的星星。(课件出示满天星星闪烁图)
2.小朋友们惊叹。师:你想说什么 ?(学生:这片夜空真美啊,天上有很多星星很漂亮。)
是啊,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3.(1)谁能来把这个句子读正确。(你真能干!撒是平舌音,珍珠两个字都是翘舌音的,你把它们读准确了。你来读读,你也读正确了。你也来试试。你也读得很好。)
(2)到第4、5个学生读得好时:你不仅读得正确,还把这片夜空读得那么美,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A:学生说到珍珠:是啊,这里把星星比作了珍珠,珍珠你见过吗?它是什么样的?(圆圆的,白白的)你们看,珍珠还是怎么样的?(引导他们发现是光泽的)这个词怎么读呢?(珍珠 珍珠,一起读:珍珠)
碧玉盘在这里指的就是夜空,这夜空加上了星星的点缀就更美伦美焕了。
谁再来读这个句子(评价:天上的星星就像珍珠那么有光泽,亮晶晶的,真美啊。你让夜空更亮了。)
B: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重读了无数的或满天,你为什么这样读?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还从哪个词发现星星多,满天就是:天上全部都是星星。无数:天上的星星多得数都数不清。还有一个词:机动:撒,撒也表示很多很多。你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谁也能这样读好?(评价:请原来的学生:你读得比刚才更好了!这么多星星都一闪一闪的,多好看啊!这么多亮闪闪的星星,都在朝我们眨眼睛呢,多迷人啊!)
4.看着这么美丽的夜空,有个孩子数起了星星。我们就来认识认识他(出示课题,指名读读课题)这个字刚才在句子中读无数,第四声,在这里读——数,读第三声,数表示动作。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2,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谁能清楚地把阅读提示读给大家听听(出示阅读提示:1、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清楚了吗?开始(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读了课文,小朋友们都知道了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就是——张衡。(出示词语卡片,贴在数星星的孩子下面)谁来亲切地叫叫他(正音)你叫得真好听!你把后鼻音读得真准确!
3、同学们读得真好,这些词,你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读正确
(1)(大屏幕出示词语:仰起头、傻孩子、距离、分组、清楚、汉朝)我请同学来读一读,读对了我们跟他读。(指名当小老师带读,不对的纠正,尤其注意平翘舌音。)
(2)(去拼音)谁全都会读了?(指名读全部)
(3)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4)摘星星比赛。
三、研读文本
1、听,(一段轻音乐把学生仿佛带到一个宁静的夜晚)。看,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张衡正在数星星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他是怎样数星星的。
学生读完后,师问:他是怎样数星星的,你找到课文中的句子了吗?
(学生说到这句话,单独出示这一句)你说得对,你再来说说,是的,他就是这样是数的。(将动词点红)
我请个小朋友做着动作来读读这句话,我就是奶奶。(评价: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也很能干!真是我的好孙子。)
我们一起来边做动作边读读这句话。
2、教师指大屏幕,一颗,两颗,三颗……快来数一数
学生数(数的时间要长一些),师走到学生身边问:你怎么了?你想说什么(星星一闪一闪的,眼睛看花了,数不清,手酸了)
3、看,张衡他一直数到了(几百颗)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学生读,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一直看出他不怕累,坚持,始终在数,不断地在数,花了很长时间)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评价:你读出了他数了很久很久。数到几百颗真不容易啊!他不停地在那儿数着。
我们一起来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4、数着数着,奶奶和张衡说起了悄悄话,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自己读读课文二三自然段,去了解一下。
奶奶说了什么,张衡呢(课件出示)
祖孙俩在讨论什么话题?是啊,他们就在讨论星星数得清还是数不清。奶奶认为:数不清,张衡认为:数得清。
同学们,刚才咱们也数了星星,同学们都说星星数不清,眼都看花了,张衡为什么说星星数得清呢?请你到张衡的话里去找找答案(因为张衡发现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原来,张衡在数星星的时候还有了自己的发现呢!
那你想想,张衡当时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肯定的,有把握的,自信地)那你来读读他的话。师起头,张衡肯定地说……
奶奶是怎么样地说的?(笑着说,和蔼地说,亲切地说)请你亲切地读读奶奶的话……
那就请同桌两个一个做做亲切的奶奶,一个做做自信的张衡,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吧。(自由练后指名读,奖励朗读星)
你们都读得很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老师来当奶奶,你们来做张衡,好吗?师生对读
6、孩子们,一个坐在院子里数星星的孩子张衡,当时可能只有八九岁,又生活在汉朝(卡片)离现在有一千八百多年,他说的话你们认为可信吗?告诉你们,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勘测以后,发现星星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所以张衡的话是可信的。
一个生活在汉朝的八九岁的孩子,张衡,他怎么就能发现了这样的规律?
经常数星星!
这样的孩子我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亲切地叫他一声:张衡
7、(机动环节)最后我们把我们今天学过的一二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四、小结内容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认识了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张衡。张衡还会有什么新发现呢?让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习。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上这堂课之前,我一直记得上个月童老师跟我许下的美好祝愿,希望我的课堂常规越来越好,将半堂课的精彩扩大到整堂课。对于这,我也是充满期待。在这一个月中,我一直关注着孩子课上回答问题的过程,希望孩子能有点点进步。另外,对我一年来会所课上一直有着的第二个遗憾——生字书写的完成,我一直耿耿于怀。在这堂课的设计前后,我硬是要求自己要将生字的书写完成挤进课堂。所以,数星星前,我已经给自己定下了本堂课的两大目标。
事情总没有按照我的美好愿望进行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孩子刚走进报告厅,就有些心浮气躁,课堂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静不下来的状态。所以从课前到课后,这节课的常规不尽人意。我想,这跟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我的教学都有一些定的关系。对于我们班的课堂常规的改观,真是任重而道远,我得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改正、整顿。
对于本堂课,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孩子,因为期末复习时间紧迫,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借鉴了前辈的设计,没能将设计理解透,上课时总在回忆教案,回忆着下一步该做些什么,以至于我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注意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才最终导致课堂上的一塌糊涂。
对于本堂课,因为没能好好的研读文本,以至于没能好好领着孩子去领会课本中的语言文字。比如,奶奶为什么觉得星星是数不清的,这一个问题上,我忽视了文本词语的理解与体会,这对孩子以后的阅读学习很不利。对章、段、句、词的感悟,是孩子学习语文的一种能力,而我这堂课就切断了孩子领悟词的机会,所以孩子在表演朗读时因为理解不够充分,读时感情就不到位。
这堂课是本学期最后一次会所课,自己没能好好把握机会,让一学年的培训画上圆满的句号,这就是一大遗憾。希望下一学年,我能将自己的遗憾一点点弥补,也希望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能取得更快的成长!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学知识课文,读着本文,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张衡一样,偎依在奶奶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启明星,那是勺子星……它们怎么总能挂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颗?数也数不清。而且本文的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对着课件“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以下几点反思:
一、 识字教学与阅读结合,充满情趣,体现识字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二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已有近两千字,他们有自己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已不是难点。因此在课堂上要提高识字的效率,力求扎实有效。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采用多种阅读的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1、图文结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句子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话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2、自读、自悟、自得,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
在进行二、三两小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奶奶对小张衡的'疼爱,学着奶奶的语气笑着劝劝张衡。 从中他们体会到了张衡不是第一次数星星,体会到奶奶认为星星是数不清的。
整堂课中,我运用了精美的课件,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所以孩子们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课中,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愉悦的。他们跟着张衡,学着张衡,感悟着张衡,相信他们对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有更新的认识。正如课堂总结时那样,也许,真有一个孩子因为认识了张衡,数了星星,学会了思考,研究,而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呢!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1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
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做一做、自己数一数,在情境中体验。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还通过学生表演读、师领读、分男女生读等朗读方式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甚至于还体会到了他对星星的喜欢。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2
[教学要求]
一、识字:重点是后鼻音和翘舌音的生字;要掌握的词语:“总是、刻苦钻研、著名”;句子:“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在乱动。”“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激起学生对宇宙奥妙的幻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讲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教学生字词。范读课文。再学生字词。巩固生字词。写字。读讲课文一、二、节
第二课时:读讲三、四、五小节。巩固生字词。增读《天上的街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极了。我们平常说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词语?
结合学生回答,提示卡片:无数、数不清。(正音)导读“天上有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天上星星真的数不清吗?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数过?
古时候就有个小孩子,最喜欢数星星,他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们就来《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看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了以后,知道写的是谁。生字要读准字音,想记住字形。
学生自学。
三、范读全文,检查自学。
1、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读吗?课文中还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再来学习。
2、出示新词、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张衡是个什么人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教学一部分生字新词。
把生字组成句子。出示句子:
“张衡是汉朝人。他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张衡:注意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张”字什么旁?这是什么“张”?(弓、长)
教学汉朝:中国有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学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举陈景润叔叔钻研数学的例子。)
教学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指点: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候怎么数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数呢,听老师读课文。(很自然地导入课文。)
(生字词的学习,必然涉及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就不必拘泥于“从头到尾”的数学顺序,而先学最后一段,把课文学习与学词学字结合起来,这样既省时,效果又好。)
五、讲读第一节:
1、夜晚,张衡在院子里数星星,那是什么样的情景。(提出一个问题,把阅读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引导儿童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2、试读第一段。
指名轮读每一句,要求读正确。
正音:碧玉盘
3、谁能把这个情景讲出来?要求讲清楚什么时候在哪儿,什么人,做什么。
学生各自读课文,准备讲述。
学生口述。
4、齐读第一段。
1)张衡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教学靠:分析字形,复习“非”的笔顺。
教学仰:头抬着叫“仰”。(动作演示)抬头看叫“仰望”。
教学指:让学生(手指、指导、指引等)。
2)“一颗,两颗”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指名上黑板加标点。出示:
一颗 两颗 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对比读: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让学生体会:用逗号停顿的时间较长,表示张衡一边数一边想,一边数一边记,张衡数星星多认真呀!
六、讲读第二段:
1、奶奶怎么说。小朋友自己读读看。
2、现在请女同学当奶奶,读奶奶说的话,注意奶奶是笑着说的,要读得亲切。
女同学朗读第二节。
3、奶奶说的话里,哪个词儿说明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
指点:“又”,说明他经常数的,今天又数了,一数就数了几百颗。张衡数星星真刻苦啊!
说说张衡怎么数星星的。
板书:
数
张衡〔 〕看 星星。
七、观察
如果加上“一边。。。。。。一边。。。。。。”,又可以怎么说? (把体会课文内容,指导朗读,说话训练结合。)
你们看天上这么多星星。(星座教具上星星全亮了,闪闪烁烁,谁能用“星星”说一句话。可以说星星眨眼可以打比方,(凭借学生观察所得,及时进行语言训练。)
(板书:星星_______。)
结合学生说话的内容,讲读第一段的一个比喻句: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延伸:爷爷会告诉张衡哪些天文知识?张衡又会发现什么呢?
八、巩固字词。
识记字形。抄写生字。
板书:
数星星的孩子
张 衡 著名的天文学家
数星星 仔细观察
读中感悟 以读促情——《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来表达出情感。
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学所表达的意思,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在朗读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学生在朗读中提高了朗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文章的内容是由语言表情达意,其意境是读出来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在读中悟义、悟情、悟境,在生活中他才能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感受美、创造美,从而逐步形成并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的素养。
在平常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促其情,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文本的理解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朗读、去表达自己的意思。
2、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从而激发学生大胆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发挥引导的功能。
3、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学生年龄小,具有一定依附性和从属性,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都是正确的,所以模仿成了学生天性。如果教师此时不放权,学生的个性阅读就无法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一、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
于永正老师的格言里有这么一句话: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本节课我力争创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整个课堂教学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累语言,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读—品—悟”的语言实践过程。
如:教学“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时,我先请孩子们看图感受星空的美,融入孩子们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说话,扎扎实实进行句子训练。接着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三、让课堂充满人文性,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决心。
这是最后的升华部分,学完课文,进一步了解张衡的成就,学生们对张衡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说出了,也要像张衡一样爱好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缺少有张有弛的课堂张力,不能灵活处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等,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揣摩,多多锻炼。
加载中,请稍候。。。。。。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4
《数星星的孩子》是长春版小语二上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为主题。本文介绍的是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故事引人入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会对课文更感兴趣,所以本次年组教研课选讲此文。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时间3课时,本次授课是第一课时,根据“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和学情,先学后教环节分四步完成,结合实际教学简述教学情况:
全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朝”,会写“苦”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比较简洁的话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3、提高学生快速识字能力。教学重点及学习方法为多种方法快速识字。教学过程中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在时间和识字方法的把握上也充分体现这一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识字上,如何让二年级学生“自主、快速、多种方法”识字,也是目前我们应关注的问题,基于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把多种方法快速识字”作为本节教学重点,把如何更好地把“课文读通读顺”作为本节教学难点。教学时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比谁说得准。将让学生的初读课文设计为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内容,这样设计一是因为本节识字量大,任务重,二是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读文能力,无需在此环节上浪费时间。通过实际教学发现效果较好,学生能认真听,能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叙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步比谁认得快。此环节学生在自学时有的自己认字,有的同桌互学,有的小组利用卡片互相识字,学生学得认真,也较有兴趣。在检测环节既有单字组词认读,又有生字回文认读;既有词语的再现认读,又有生字的区别运用。利用课件加以呈现,形式多样、新颖,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就连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表现也很出色,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回答积极踊跃,既出人意料,又令人高兴。
第三步比谁读得顺。从被提问的学生来看学生的读文效果有所提高,但这并非代表全班水平,今后还应加强学困生的朗读提高工作。
第四步比谁写得棒。通过检测发现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将字写得规范,写得较美观。
不足之处:
识字检测环节预设时间约10分钟左右,但实际检测时间略长,导致写字和课堂目标检测略显匆忙,有应付了事之嫌,在今后教学中不但要注重课堂的预设,更应关注课堂的生成,已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张衡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数”字。
1、播放儿歌《小星星》。
2、板书课题,重点教学“数”字。(老师在田字格里边范写边讲述写“数”的要领,学生跟着书空。)
3、指名读课题。区别多音字“数”的两个读音,并分别组词。(板书出来)
4、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识字、写字是低段教学的重头戏,“数”的音、形易错,在揭示课题时“一举拿下”,减轻学生负担。)
二、检测学情,初识张衡。
1、导语:预习了课文,我们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生答:张衡),老师板书。
2、读准:张衡,提醒后鼻音。识记“衡”字,并组词。
3、学生介绍自己对张衡的了解。
4、老师出示课件适当补充。(板书:汉朝人天文学家)区别:汉——汗。
张衡是我国汉朝人,他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张衡的文章写得也很好,他还是个杰出的文学家呢!
5、课文讲的就是张衡小时候的故事。
(教学意图:对学生而言,张衡是陌生的。教学中补充适当的材料,来拉近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张衡之间的距离。“衡”和“汉”是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随文识认,化识字教学于灵动之中。)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一)识字
1、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2、出示“我会认”的字,同桌互读互教。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再隐去拼音开火车读。
4、摘生字星星游戏。
(教学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共同学习的空间,从“零距离”开始,拓宽学生的思域,并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巩固识字,有效地缓解了集中识字的疲劳。)
(二)指导读句,练习说话。
1、出示三个句子,自己练读。
2、指名读,评价。
第一句: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指导读好长句,请距离近的和距离远的同学分别读“距离”一词,在读中理解“距离”。
第二句: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指导读准“清楚”,这里的“楚”字读轻声,但在“清清楚楚”中不读轻声。弄清多音字“斗”。
第三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指导读准“数”和“撒”。演“撒”星星的动作,出示繁星图,描述自己见过的星空。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练习用“像”说句子。
(教学意图:崔峦:“课程改革不论进行多少年,我们都要坚守住语文的核心任务,那就是学习语言,那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运用的能力。这就是语文学科独当其任的‘任’。”三个句子的呈现,看起来是为扫清生字障碍而设,其实它紧紧围绕了课后“我会填”的三个句子训练,即巩固生字、读通句子,并于无形之中理解词语、训练句子,看似简单,却扎实有效。)
(三)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距离”一词。
(教学意图:新课标指出,写字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新课标还明确规定了书写时间:“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当然,指导要突出重点,以一带多。“距离”一词笔顺易错,指导书写极有必要。)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教学意图: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才能更好地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张衡数星星的句子。
1、(出示文中插图),在湛蓝的夜空下,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呢?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2、指名答,出示两个句子。
第一处: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①、学生表演数星星,谈感受。
②、配乐,情境朗读。
第二处: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①、齐读句子。
②、创设情境读,练习对话朗读。老师演奶奶,学生演张衡,进行对话,然后,学生当爷爷,老师当张衡,再次对话练习。
(教学意图:抛开繁琐的讲解,聚焦问题,还学生一个安静而又明晰的课堂,换位体验,读中体会,演中感受。)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睡”。
(教学意图:虽然“垂”字学过,但仍是难点,“集中火力”,重点指导。)
五、推荐阅读《吉莉娅数星星》。
(教学意图: 引领低段孩子走进阅读的圣殿,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顺学推荐,正迎合学生的需求。)
《数星星的孩子》教后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组中的课文,翻开书,精美的插图早已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再美美地读着课文,恍惚间自己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文中的张衡一样,偎依在老人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着眼睛,聆听着星星和星星的对话……
似乎一切都本该这么美,但怎样让学生感悟出这种美,又很自然的被情绪带入文本呢?一件孩童都做过的游戏,又怎样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出,张衡与之不同的耐心、恒心、细心呢?
这就需要我更深的研究文本,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来。还记得这样的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刻骨铭心。”这就是有效性的课堂,这就是我本课努力实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统一。
一、营造氛围,从语言的组织到课件的运用,整节课都始终“美”在课堂里
文美,自然课堂也该是美的,我精心营造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忘却了这本是课堂,而牵引着他们不由自主的走进了故事中,切身的感受着张衡数星星时,不一样的心态,真正实现了心灵与心灵的共鸣。课初始,我就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大幅满天星空图,在孩子们被一闪一闪的星星吸引的时候,提问“晴朗的夜空凉风习习,星星眨着眼睛,你想说什么?”孩子们闻言,个个举起了小手。课堂立刻就充满了一种活力,也让气氛变得和谐了许多,然后,我再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巧妙的引入了文中的一句话“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提问:“这句话,美吗?美在哪?”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更热烈了。这样的设计,不仅烘托了气氛,更自然的导入了文本。为后面的教学也做好了铺垫。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读-品-悟”的语言实践过程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在语文课堂里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体现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互动中,我将“读”的练习贯穿于整个过程,通过读课文、说感受、议体会、再读课文等环节,扎扎实实地在这样边读边思,边思边悟的学习流程中,孩子们亲近了人物,喜欢上了张衡,喜欢上了奶奶,更喜欢上了博学的爷爷,也使主人公张衡那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植根于孩子的心中。
三、让生字的教学和课堂一样充满灵性
本课中的生字比较复杂,学起来有点难度怎样让孩子们记得清楚,又能学着运用呢,在“撒”字的教学中,我先让他们说说这个字该怎么样记,当有人说出,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时,我又借势引领他们看这个字的组成,是由“提手”加一个“散”,也就是说,用手将某样东西散开。随后提问:“撒用在句子里有什么好处呢?”孩子们马上就联想到了,写出了星星很多。
教学距离时,为了让大家理解什么叫“距离”,我采用了黑板上绘图的方式,更直观的解释了“距离”的意思,大家在理解了的基础上,还能说句子呢。
四、通过“数星星”“课本剧”等环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的阵地。
“数星星”“演课本剧”都是为了做过的,能更刻骨铭心。孩子们将自己当作了张衡,学着数星星,数着数着,累了,放下了胳膊,这样的细节当然是我所期待的,我抓住这一现象,采访,解惑,在孩子们自己的话语中,轻而地达到了教学的难点,体会了张衡的耐心。“演课本剧”是课中缓和气氛的一个小插曲,在自扮自演的游戏中,孩子们更能深刻的体会人物的心态,感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五、了解张衡的卓越成就,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决心。
这是最后的升华部分,在成功的观看了“北斗七星”是如何绕“北极星”转动的科学知识后,再进一步了解张衡的成就,孩子们对张衡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说出了,也要像张衡一样爱好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
但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还是有史料不及的状况发生,比如,缺少有张有弛的课堂张力,不能灵活地应变突发事件等,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揣摩,多多锻炼。
第三篇:《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
这—单元的课文一般都是介绍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数星星的孩子》虽然也提到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我认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写小孩子的,对学生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节写张衡怎样数星星,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第二节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第三节通过张衡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第四节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跟第五节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六节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品质的。
特别是第一句话:“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撤在碧玉盘里。”许多人习惯地认为这句话写出了星星的美,这当然不错。但我认为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还没有真正体会作者的意图,通过“无数、满天”等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星星分布的不规则。这给张衡数星星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为表现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小时候如何喜欢、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难点是比喻句的理解。在设计思路时,我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再推导原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教学有起有伏。
在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靠、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学生学得快乐。在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知道了什么?然后从喻体着手,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通过抓住比喻句的喻体去理解本体,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打破整体美,突出星空的美,在教这个比喻句时,我没有安排“撒”字的教学,在教“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个句子时,我从朗读着手,引发学生思考张衡数星星的艰难。怎样使学生有这种感受?我联系课文第一句,让学生明白星星的多,星星的一闪一闪给张衡数星星带来困难。更主要的是,在这里我精心设计“撒”字的教学。通过“撒”字形象、直观的演示,使学生知道星星分布的不均匀,又给张衡数星星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然后通过学生亲身感受,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珍珠”两个字。
2.能正确地朗读全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三自然段。
3.通过朗读体会张衡从小会坚持、会观察、会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识字、体会张衡从小会坚持、会观察,会思考的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张衡从小会坚持、会观察,会思考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能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一闪一闪的星星。(课件出示满天星星闪烁图)
2.小朋友们惊叹。师:你想说什么 ?(学生:这片夜空真美啊,天上有很多星星很漂亮。)
是啊,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3.(1)谁能来把这个句子读正确。(你真能干!撒是平舌音,珍珠两个字都是翘舌音的,你把它们读准确了。你来读读,你也读正确了。你也来试试。你也读得很好。)
(2)到第4、5个学生读得好时:你不仅读得正确,还把这片夜空读得那么美,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A:学生说到珍珠:是啊,这里把星星比作了珍珠,珍珠你见过吗?它是什么样的?(圆圆的,白白的)你们看,珍珠还是怎么样的?(引导他们发现是光泽的)这个词怎么读呢?(珍珠 珍珠,一起读:珍珠)
碧玉盘在这里指的就是夜空,这夜空加上了星星的点缀就更美伦美焕了。
谁再来读这个句子(评价:天上的星星就像珍珠那么有光泽,亮晶晶的,真美啊。你让夜空更亮了。)
B: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重读了无数的或满天,你为什么这样读?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还从哪个词发现星星多,满天就是:天上全部都是星星。无数:天上的星星多得数都数不清。还有一个词:机动:撒,撒也表示很多很多。你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谁也能这样读好?(评价:请原来的学生:你读得比刚才更好了!这么多星星都一闪一闪的,多好看啊!这么多亮闪闪的星星,都在朝我们眨眼睛呢,多迷人啊!)
4.看着这么美丽的夜空,有个孩子数起了星星。我们就来认识认识他(出示课题,指名读读课题)这个字刚才在句子中读无数,第四声,在这里读——数,读第三声,数表示动作。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2,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谁能清楚地把阅读提示读给大家听听(出示阅读提示:1、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清楚了吗?开始(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读了课文,小朋友们都知道了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就是——张衡。(出示词语卡片,贴在数星星的孩子下面)谁来亲切地叫叫他(正音)你叫得真好听!你把后鼻音读得真准确!
3、同学们读得真好,这些词,你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读正确
(1)(大屏幕出示词语:仰起头、傻孩子、距离、分组、清楚、汉朝)我请同学来读一读,读对了我们跟他读。(指名当小老师带读,不对的纠正,尤其注意平翘舌音。)
(2)(去拼音)谁全都会读了?(指名读全部)
(3)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4)摘星星比赛。
三、研读文本
1、听,(一段轻音乐把学生仿佛带到一个宁静的夜晚)。看,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张衡正在数星星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他是怎样数星星的。
学生读完后,师问:他是怎样数星星的,你找到课文中的句子了吗?
(学生说到这句话,单独出示这一句)你说得对,你再来说说,是的,他就是这样是数的。(将动词点红)
我请个小朋友做着动作来读读这句话,我就是奶奶。(评价: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也很能干!真是我的好孙子。)
我们一起来边做动作边读读这句话。
2、教师指大屏幕,一颗,两颗,三颗……快来数一数
学生数(数的时间要长一些),师走到学生身边问:你怎么了?你想说什么(星星一闪一闪的,眼睛看花了,数不清,手酸了)
3、看,张衡他一直数到了(几百颗)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学生读,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一直看出他不怕累,坚持,始终在数,不断地在数,花了很长时间)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评价:你读出了他数了很久很久。数到几百颗真不容易啊!他不停地在那儿数着。
我们一起来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4、数着数着,奶奶和张衡说起了悄悄话,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自己读读课文二三自然段,去了解一下。
奶奶说了什么,张衡呢(课件出示)
祖孙俩在讨论什么话题?是啊,他们就在讨论星星数得清还是数不清。奶奶认为:数不清,张衡认为:数得清。
同学们,刚才咱们也数了星星,同学们都说星星数不清,眼都看花了,张衡为什么说星星数得清呢?请你到张衡的话里去找找答案(因为张衡发现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原来,张衡在数星星的时候还有了自己的发现呢!
那你想想,张衡当时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肯定的,有把握的,自信地)那你来读读他的话。师起头,张衡肯定地说……
奶奶是怎么样地说的?(笑着说,和蔼地说,亲切地说)请你亲切地读读奶奶的话……
那就请同桌两个一个做做亲切的奶奶,一个做做自信的张衡,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吧。(自由练后指名读,奖励朗读星)
你们都读得很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老师来当奶奶,你们来做张衡,好吗?师生对读
6、孩子们,一个坐在院子里数星星的孩子张衡,当时可能只有八九岁,又生活在汉朝(卡片)离现在有一千八百多年,他说的话你们认为可信吗?告诉你们,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勘测以后,发现星星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所以张衡的话是可信的。
一个生活在汉朝的八九岁的孩子,张衡,他怎么就能发现了这样的规律?
经常数星星!
这样的孩子我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亲切地叫他一声:张衡
7、(机动环节)最后我们把我们今天学过的一二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四、小结内容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认识了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张衡。张衡还会有什么新发现呢?让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习。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上这堂课之前,我一直记得上个月童老师跟我许下的美好祝愿,希望我的课堂常规越来越好,将半堂课的精彩扩大到整堂课。对于这,我也是充满期待。在这一个月中,我一直关注着孩子课上回答问题的过程,希望孩子能有点点进步。另外,对我一年来会所课上一直有着的第二个遗憾——生字书写的完成,我一直耿耿于怀。在这堂课的设计前后,我硬是要求自己要将生字的书写完成挤进课堂。所以,数星星前,我已经给自己定下了本堂课的两大目标。
事情总没有按照我的美好愿望进行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孩子刚走进报告厅,就有些心浮气躁,课堂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静不下来的状态。所以从课前到课后,这节课的常规不尽人意。我想,这跟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我的教学都有一些定的关系。对于我们班的课堂常规的改观,真是任重而道远,我得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改正、整顿。
对于本堂课,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孩子,因为期末复习时间紧迫,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借鉴了前辈的设计,没能将设计理解透,上课时总在回忆教案,回忆着下一步该做些什么,以至于我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注意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才最终导致课堂上的一塌糊涂。
对于本堂课,因为没能好好的研读文本,以至于没能好好领着孩子去领会课本中的语言文字。比如,奶奶为什么觉得星星是数不清的,这一个问题上,我忽视了文本词语的理解与体会,这对孩子以后的阅读学习很不利。对章、段、句、词的感悟,是孩子学习语文的一种能力,而我这堂课就切断了孩子领悟词的机会,所以孩子在表演朗读时因为理解不够充分,读时感情就不到位。
这堂课是本学期最后一次会所课,自己没能好好把握机会,让一学年的培训画上圆满的句号,这就是一大遗憾。希望下一学年,我能将自己的遗憾一点点弥补,也希望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能取得更快的成长!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3
今天我教学《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集知识性、人文性、趣味于一体的文章,通过开课时儿歌动画的导入,各种游戏的环节设计,还有各种形式的朗读、表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乐”。
教学中,注重抓住关键词的理解,加上形式多样的朗读,告诉学生作者所以长大后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与他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让学生深刻体会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这也体现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
我觉得还有欠缺的是在知识性的体现上,教学这篇课文是一个很好的向学生介绍天文知识的机会,但在这次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涉及太多,只是用课件演示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转动的过程。在实施时还可以考虑在课堂拓展环节加入梦幻般的星座图片的欣赏等,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也更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真正做到让孩子“乐于学、学于用、用于研”的效果。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4
我在《教课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时,按照事先备课的教案我准备的课题导入步骤是从介绍张衡的生平开始导入课题,但是在听黄玲老师的先行课时,我发现她的课件很好,正好可以化解学生对张衡的了解甚少,对天文知识掌握不多,因而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不大的矛盾。此时,我认为起初设计的教案,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不会有突出的地方。于是我考虑再三,借助黄老师的课件,又另外设计了一个课题导入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晴朗的夜晚,天空都有什么吗?谁能说一说呢?
生:有星星和月亮。
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生:星星一闪衣衫的像无数小眼睛。
星星多得数不清。
师:你能数得清天空里的星星吗?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个能数得清星星的孩子,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学完这一课你们就知道了。
由于这样的导入方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儿童对夜空里的星星比较好奇,他们有时也喜欢观察闪烁的星星,也曾经神游太空,联系这一儿童熟悉的生活内容,通过巧妙的提问,激发儿童的认知积极性,使学生能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新课的学习。
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正是因为张衡从小善于观察,而且有恒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所以他后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一堂课有了良好的开头,整个的课堂效果自然不会差。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5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八组第一篇课文,课文的内容是写了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仔细观察星星,钻研星星的事情。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好奇、爱探究未知世界的天性。课文充满着情趣,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是告诉学生身边处处有科学,培养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身边的科学的好例子。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低年级语文课堂如何以学生为本构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包罗的方方面面是很多的,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两点一定是不可少的,基于以上的理念,我在这堂课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学会生字,领悟课文。同时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读书,都喜欢读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的阵地。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趣和蕴涵的道理。
3、了解张衡长大以后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的结果。启发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和爱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张衡小时候是怎样观察和研究星星的;
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懂得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21课《数星星的孩子》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估计: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他为什么要数星星?
3、有了问题要想弄明白该怎么做?(读书,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本里,读书是最好的办法)
二、 预习初读、整体把握
1、自由放声读,想想刚才的这些问题,并在你认为难读的字下面点一点,多读几次。
2、老师要看看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的本领怎么样?课文有几节?抽6生读。
读完一自然段,就纠音,落实本节中的生字读音。
师小结:我们读书时要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随机纠音。
3、看课件读生字组成的新词。
按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撒、组、 傻、勺、楚、 衡、仰
难读音也不难读了,再来读读其它生字:珍珠、仰着、清楚、著名
4、生字解决了,课文也能读通了,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回答后板书:刻苦钻研、天文学家
5、指导书写:钻研
三、 研读释疑、教师点拨
(一)、学习第六节
1、看课件张衡头像。告诉学生他就是张衡,你想了解他更多吗?自己读读第6节找出来。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件:汉朝(读准音,解释汉朝----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八百多年。)
(1) 著名天文学家(给“著名”换个词;天文学家是研究什么的;(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课件出示“地动仪、浑天仪”了解张衡的发明。)
(2) 用上“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汉朝”来介绍介绍张衡。
(3) 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张衡能成为天文学家的原因。
3、你觉得张衡怎么样?把你的感觉读出来。(了不起、厉害、伟大等)
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
(二)、学习第一节
过渡:那么小时候的张衡又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
1、课件:星空图。问:星空美吗?美在哪儿?(星星点点、繁星点点、星光灿烂、繁星满天)
2、课文中有一句话比我们讲得还要美,赶快找到读一读。课件出示第一句,齐读后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
(1)、把什么比作什么?
(2)、写得多美呀!该怎么读呢?自己试试看。
自由读-指句读-齐读-男生读女生想象——闭眼想象齐背
3、课件出示第二句话。在这么美的星空下,师范读第二句话。
(1)、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课件出示动词:坐、靠、仰、指、数)
(2)、你们也来读读看。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动作表演数星星。让我们也学着张衡数星星的样子来数数这满天的星星。
让生靠在椅子上,做好动作,指着大屏幕来数星星。
(4)、说说刚才数星星时你们有什么感觉?(眼花缭乱、手发软、脖子酸、头仰疼了)
(5)、刚才你们才数了二十几颗星星就累成这样,而小张衡是怎么做的?引读最后一句。
4、课件出示第三句。齐读,说说那他会更怎么样?课文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一点?
(1)、板书:一直、几百
(2)、这句该怎么读?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有感情齐读第一节。
加上动作来读一读――看着课件加上动作来读一读
6、总结:多少个夜晚,小张衡就是这样仔细、耐心地数星星。他为什么要数星星?这跟他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 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了第一和第六小节中的生字,一起来读读生字编成的儿歌。
2、写字:珍珠、钻研
3、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个,再投影评价。
板书: 21、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 汉朝)
一直
刻苦钻研
著名的天文学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默读生字卡片
2、看课件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
二、学习2、3、4节
1、 对星星是否数得清,奶奶、张衡、爷爷各有什么看法?可爱的张衡有什么表现呢?
2、 小组交流汇报
(1)、用“因为……所以……”说说奶奶认为数不清的原因。
现在谁愿意学当奶奶,读奶奶说的话,注意奶奶是笑着说的,要读得亲切。
自由读、指名读 女生齐读
(2)出示张衡说的三句话
孩子说:“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你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A、指名读、小组读
B、用“张衡认为星星能数得清是因为 ”的句式说说理由。
C、小张衡为什么会知道的那么多?(因为他经常数星星,仔细观察天空)
从什么地方可以知道?
(自由读 指名读 评读 齐读
(3)爷爷同意谁的看法?他还告诉张衡一些什么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现星座图、北斗七星图
爷爷的话该怎么读?想想平时你的爷爷告诉你知识时,都是怎样说的
同桌对读、小组读
3、 分角色读
组内读 指名表演读 全班分角色读
4、面对爷爷说得话,可爱的张衡信吗?
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出示:
自由读、指名读、从这一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张衡为了证实爷爷说的话,整夜没睡好,多次起来看星星,表明他宁肯不睡觉,也要看清楚。用自己的行动验证爷爷的话。)
张衡的观察结果跟爷爷说得一样吗?哪个词告诉了我们?
让我们也和张衡一起来看看北斗七星是怎样饶着北极星转的?
演示课件
四、总结延伸
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刻苦钻研,所以后来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1、 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2、 张衡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方面的仪器地动仪和浑天仪。他的文章也写得很好。还是个杰出的文学家呢。
五、书写练习
1、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勺、斗、玉、组、珍、珠”
2、 在实物投影上评价学生的作业
教学反思:
引导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去发现身边的科学,是本课的教学目标。这种引导是基于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兴趣、好奇。张衡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正因为他对星星十分喜爱,才会去观察,对爷爷的话充满好奇,于是会一夜几次起来看星星。体验张衡的兴趣和好奇是激发孩子们也去观察思考的切入点。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6
《数星星的孩子》是长春版小语二上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为主题。本文介绍的是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故事引人入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会对课文更感兴趣,所以本次年组教研课选讲此文。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时间3课时,本次授课是第一课时,根据“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和学情,先学后教环节分四步完成,结合实际教学简述教学情况:
全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朝”,会写“苦”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比较简洁的话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3、提高学生快速识字能力。教学重点及学习方法为多种方法快速识字。教学过程中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在时间和识字方法的把握上也充分体现这一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识字上,如何让二年级学生“自主、快速、多种方法”识字,也是目前我们应关注的问题,基于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把多种方法快速识字”作为本节教学重点,把如何更好地把“课文读通读顺”作为本节教学难点。教学时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比谁说得准。将让学生的初读课文设计为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内容,这样设计一是因为本节识字量大,任务重,二是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读文能力,无需在此环节上浪费时间。通过实际教学发现效果较好,学生能认真听,能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叙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步比谁认得快。此环节学生在自学时有的自己认字,有的同桌互学,有的小组利用卡片互相识字,学生学得认真,也较有兴趣。在检测环节既有单字组词认读,又有生字回文认读;既有词语的再现认读,又有生字的区别运用。利用课件加以呈现,形式多样、新颖,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就连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表现也很出色,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回答积极踊跃,既出人意料,又令人高兴。
第三步比谁读得顺。从被提问的学生来看学生的读文效果有所提高,但这并非代表全班水平,今后还应加强学困生的朗读提高工作。
第四步比谁写得棒。通过检测发现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将字写得规范,写得较美观。
不足之处:
识字检测环节预设时间约10分钟左右,但实际检测时间略长,导致写字和课堂目标检测略显匆忙,有应付了事之嫌,在今后教学中不但要注重课堂的预设,更应关注课堂的生成,已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7
推荐《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学习本课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1、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靠、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4、扣词,训练表达
最后一个段的生字比较集中,出现了“张衡”“汉朝”“天文学家”等几个比较陌生的词语,如何让这几个词语成为孩子脑中深刻的记忆,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他们自由读,“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激起孩子的求知欲,读完之后他们会说“张衡是汉朝人”“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等。然后通过老师的简单介绍了解汉朝年代的久远,从字面猜想“天文学家”的含义,理解“著名”的意思,并且用“著名”一词练习说话。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印象有了一个清晰之后,我就出示张衡的画像,请学生用多种方式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介绍张衡,从而使抽象的词语变成自己能熟练操作的语言,同时促进了孩子的对信息的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他们明白原来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多好!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8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尽情地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具体表现在:
一、注重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和扎实性。
这篇课文有九个生字,我采用先小组自主合作识字,再有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识字,并且被给生字组词,用喜欢的词说句子,再找找这些字在课文的什么地方,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再将这些字、词请回课文中,正确朗读课文,为了巩固学生对字的掌握,开展一个“小星星找朋友”的小游戏。在写字这一关,我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平均用力,只辅导易出错,笔画多的几个字,先引导学生观察,再师范写,学生临写,然后生自评。观察时引导学生从字形、字义等方面着手。
二、用多种途径感受文本的美。
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直观,我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再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指什么?“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都将这些词语读出来了,将这一句也读美、读出感情了。
又如“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句话,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做一做、自己数一数,在情境中体验。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学生们表演读,数完星星之后对张衡数星星体会得更深刻了,他们不仅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中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甚至于还体会到了他对星星的喜欢,他数星星时的困难,星星不停地在动,眼都看花了,手都酸了??
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系统设计,寓教于乐,乐中求学。
这篇课文渗透着科学知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如:一组一组的星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我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星星。为了更形象地知道“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我根据文本内容“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一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大致位置,再画出移动后的北斗七星的位置,让学生看到北斗七星是如何绕着北极星转动的。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又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但本节课还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这节课教学的内容安排,在第一课时的识字部分,我没有完全参照教案的步骤来教学,思路有些混乱,时间分配不合理,而造成“指导写字”这块儿时间不充分,草草结束。虽然在第二课时时补充了,但是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识字这一块,教学的方法还要改进,忌急躁,一步一步来,仔细研究教案,把握好教学步骤与课堂时间安排。在第二课时的品悟课文时,如果是先教学最后一段,再学习第一段,这样的教学步骤,更能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而我是直入中心,由“数星星”,再到“发现规律”再研究“证实规律”,看起来一气呵成,但也觉内容过多,故此朗读得还不够充分,语文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充分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但我感觉读得还是少了些。这些都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9
本节课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一、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
于永正老师的格言里有这么一句话: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本节课我力争创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整个课堂教学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累语言,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读—品—悟”的语言实践过程。
如:教学“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时,我先请孩子们看图感受星空的美,融入孩子们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说话,扎扎实实进行句子训练。接着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三、让课堂充满人文性,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决心。
这是最后的升华部分,学完课文,进一步了解张衡的成就,学生们对张衡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说出了,也要像张衡一样爱好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缺少有张有弛的课堂张力,不能灵活处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等,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揣摩,多多锻炼。
加载中,请稍候。。。。。。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张衡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数”字。
1、播放儿歌《小星星》。
2、板书课题,重点教学“数”字。(老师在田字格里边范写边讲述写“数”的要领,学生跟着书空。)
3、指名读课题。区别多音字“数”的两个读音,并分别组词。(板书出来)
4、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识字、写字是低段教学的重头戏,“数”的音、形易错,在揭示课题时“一举拿下”,减轻学生负担。)
二、检测学情,初识张衡。
1、导语:预习了课文,我们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生答:张衡),老师板书。
2、读准:张衡,提醒后鼻音。识记“衡”字,并组词。
3、学生介绍自己对张衡的了解。
4、老师出示课件适当补充。(板书:汉朝人天文学家)区别:汉——汗。
张衡是我国汉朝人,他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张衡的文章写得也很好,他还是个杰出的文学家呢!
5、课文讲的就是张衡小时候的故事。
(教学意图:对学生而言,张衡是陌生的。教学中补充适当的材料,来拉近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张衡之间的距离。“衡”和“汉”是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随文识认,化识字教学于灵动之中。)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一)识字
1、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2、出示“我会认”的字,同桌互读互教。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再隐去拼音开火车读。
4、摘生字星星游戏。
(教学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共同学习的空间,从“零距离”开始,拓宽学生的思域,并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巩固识字,有效地缓解了集中识字的疲劳。)
(二)指导读句,练习说话。
1、出示三个句子,自己练读。
2、指名读,评价。
第一句: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指导读好长句,请距离近的和距离远的同学分别读“距离”一词,在读中理解“距离”。
第二句: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指导读准“清楚”,这里的“楚”字读轻声,但在“清清楚楚”中不读轻声。弄清多音字“斗”。
第三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指导读准“数”和“撒”。演“撒”星星的动作,出示繁星图,描述自己见过的星空。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练习用“像”说句子。
(教学意图:崔峦:“课程改革不论进行多少年,我们都要坚守住语文的核心任务,那就是学习语言,那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运用的能力。这就是语文学科独当其任的‘任’。”三个句子的呈现,看起来是为扫清生字障碍而设,其实它紧紧围绕了课后“我会填”的三个句子训练,即巩固生字、读通句子,并于无形之中理解词语、训练句子,看似简单,却扎实有效。)
(三)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距离”一词。
(教学意图:新课标指出,写字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新课标还明确规定了书写时间:“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当然,指导要突出重点,以一带多。“距离”一词笔顺易错,指导书写极有必要。)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教学意图: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才能更好地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张衡数星星的句子。
1、(出示文中插图),在湛蓝的夜空下,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呢?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2、指名答,出示两个句子。
第一处: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①、学生表演数星星,谈感受。
②、配乐,情境朗读。
第二处: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①、齐读句子。
②、创设情境读,练习对话朗读。老师演奶奶,学生演张衡,进行对话,然后,学生当爷爷,老师当张衡,再次对话练习。
(教学意图:抛开繁琐的讲解,聚焦问题,还学生一个安静而又明晰的课堂,换位体验,读中体会,演中感受。)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睡”。
(教学意图:虽然“垂”字学过,但仍是难点,“集中火力”,重点指导。)
五、推荐阅读《吉莉娅数星星》。
(教学意图: 引领低段孩子走进阅读的圣殿,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顺学推荐,正迎合学生的`需求。)
《数星星的孩子》教后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组中的课文,翻开书,精美的插图早已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再美美地读着课文,恍惚间自己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文中的张衡一样,偎依在老人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着眼睛,聆听着星星和星星的对话……
似乎一切都本该这么美,但怎样让学生感悟出这种美,又很自然的被情绪带入文本呢?一件孩童都做过的游戏,又怎样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出,张衡与之不同的耐心、恒心、细心呢?
这就需要我更深的研究文本,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来。还记得这样的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刻骨铭心。”这就是有效性的课堂,这就是我本课努力实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统一。
一、营造氛围,从语言的组织到课件的运用,整节课都始终“美”在课堂里
文美,自然课堂也该是美的,我精心营造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忘却了这本是课堂,而牵引着他们不由自主的走进了故事中,切身的感受着张衡数星星时,不一样的心态,真正实现了心灵与心灵的共鸣。课初始,我就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大幅满天星空图,在孩子们被一闪一闪的星星吸引的时候,提问“晴朗的夜空凉风习习,星星眨着眼睛,你想说什么?”孩子们闻言,个个举起了小手。课堂立刻就充满了一种活力,也让气氛变得和谐了许多,然后,我再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巧妙的引入了文中的一句话“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提问:“这句话,美吗?美在哪?”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更热烈了。这样的设计,不仅烘托了气氛,更自然的导入了文本。为后面的教学也做好了铺垫。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读-品-悟”的语言实践过程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在语文课堂里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体现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互动中,我将“读”的练习贯穿于整个过程,通过读课文、说感受、议体会、再读课文等环节,扎扎实实地在这样边读边思,边思边悟的学习流程中,孩子们亲近了人物,喜欢上了张衡,喜欢上了奶奶,更喜欢上了博学的爷爷,也使主人公张衡那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植根于孩子的心中。
三、让生字的教学和课堂一样充满灵性
本课中的生字比较复杂,学起来有点难度怎样让孩子们记得清楚,又能学着运用呢,在“撒”字的教学中,我先让他们说说这个字该怎么样记,当有人说出,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时,我又借势引领他们看这个字的组成,是由“提手”加一个“散”,也就是说,用手将某样东西散开。随后提问:“撒用在句子里有什么好处呢?”孩子们马上就联想到了,写出了星星很多。
教学距离时,为了让大家理解什么叫“距离”,我采用了黑板上绘图的方式,更直观的解释了“距离”的意思,大家在理解了的基础上,还能说句子呢。
四、通过“数星星”“课本剧”等环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的阵地。
“数星星”“演课本剧”都是为了做过的,能更刻骨铭心。孩子们将自己当作了张衡,学着数星星,数着数着,累了,放下了胳膊,这样的细节当然是我所期待的,我抓住这一现象,采访,解惑,在孩子们自己的话语中,轻而地达到了教学的难点,体会了张衡的耐心。“演课本剧”是课中缓和气氛的一个小插曲,在自扮自演的游戏中,孩子们更能深刻的体会人物的心态,感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五、了解张衡的卓越成就,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决心。
这是最后的升华部分,在成功的观看了“北斗七星”是如何绕“北极星”转动的科学知识后,再进一步了解张衡的成就,孩子们对张衡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说出了,也要像张衡一样爱好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
但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还是有史料不及的状况发生,比如,缺少有张有弛的课堂张力,不能灵活地应变突发事件等,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揣摩,多多锻炼。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1
本课教学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1、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躺、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2
读着本文,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张衡一样,偎依在老人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启明星,那是勺子星……它们怎么总能挂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颗?数也数不清。当年,我们懵然;今天,我们都知道,那是儿童的好奇,是孩子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天性。张衡也在数星星,他偎依着奶奶,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为什么他能数得清?因为他善于观察,发现了星星不是像奶奶说的乱动,而是在有规律地动。也许是爷爷的启发,也许是发现的成就感的驱使,长大以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天文学,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本课,我和孩子们一起对着“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如,“撒”字叫金星,“楚”字是火星,“衡”字为水星……哪个孩子找到并认识了一个,就奖他一颗“星星”;哪个孩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奖给他一个“星级奖章”。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针对我教学设计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二、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从歌曲导入开始,我始终保持着亲切的笑容,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的轻松和谐,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安全的心理环境,使他们敢说、乐说,相对地课堂气氛就活跃了。
三、目标达成自然有效
在本课中共运用了合作学习、游戏识字、动作表演、分角色朗读、自主识字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受到思想教育。
整堂课相对以前的教学有了些许进步,但仍有许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
如:在用“如果然”说话这一环节,应该把它上成亮点,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说话,如“除了下雨,吃东西”等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进一步得到拓展,他们的回答会更精彩,同样也会为整堂课增添光彩。
又如:在让学生模仿张衡数星星这一环节,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教师心目中是希望学生说累,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着奶奶,应该是不累的!”在此处,我只是草草带过,处理不够恰当,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苦再累也不会觉得。
因此,我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机智,学会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问题,让自己的课活起来、亮起来!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3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尽情地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具体表现在:
一、注重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和扎实性。
这篇课文有九个生字,我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平均用力,而是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是学习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中的两个生字“撒”、“玉”,我让学生用动作,加上语言“用手轻轻一撒,珍珠四处散落”记住“撒”字,当学生学完之后,再进行集中识字。学生会读后,要求记住字形,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最难记的生字,一起想办法记。学生都认为“楚、傻、衡”比较难记,经过学生们自己动脑,也想出了几个很有效的方法,既形象,又记忆深刻,还让人忍俊不禁。最后安排了写“钻研”两个字,我先让学生给“钻”换偏旁,利用熟字记住新字,在临写完“钻”字后,为了避免学生把“研”的右边写成“并”,我一边写,一边说“钻呀钻,钻呀钻,钻得石头开了花。”就这样,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两个生字。
二、用多种途径感受文本的美。
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直观,我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再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指什么?“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都将这些词语读出来了,将这一句也读美、读出感情了。
又如“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句话,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做一做、自己数一数,在情境中体验。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学生们表演读,数完星星之后对张衡数星星体会得更深刻了,他们不仅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中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甚至于还体会到了他对星星的喜欢,他数星星时的困难,星星不停地在动,眼都看花了,手都酸了……
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系统设计,寓教于乐,乐中求学。
这篇课文渗透着科学知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如:一组一组的星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我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星星。为了更形象地知道“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我根据文本内容“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一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用简单的剪纸,先贴在黑板上观察位置,再移动北斗七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北斗七星是如何绕着北极星转动的。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又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但本节课还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这节课教学的内容安排,我没有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也没有参照许多优秀教案,先教学最后一段,再学习第一段,而是直入中心,由“数星星”,再到“发现规律”再研究“证实规律”,看起来一气呵成,但也觉内容过多,故此朗读得还不够充分,语文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充分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但我感觉读得还是少了些。这些都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4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所以,这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我选择了教学这篇课文,我以读为主,借助媒体课件,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在体会星空的美同时,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
一、注重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和扎实性。
“课堂上没有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课堂上只有书声则是语文教学的倒退。”《燕子专列》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课文,但是整个事件的每一个情节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本节课教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励学生去感悟,体味文本蕴含的深义,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
二、入情入境,以境激情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在学生理解燕子遇到的麻烦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播放一段大风大雪的录像片,狂风暴雪的震撼力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其次,过渡语设计都很煽情,很符合这一课的感情基调,在放风雪录像片时,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样说:“风猛烈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真是狂风暴雪,天寒地冻,小燕子觉得冷,也觉得饿”。在观察课文插图时老师又饱含深情地说:“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到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有大人,有老人,还有和你们一样大小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你们想认识她吗?”。结束时老师煽情的声音又再次响起:“正是有了千千万万有爱心的瑞士人民,燕子得救了,它们坐上漂亮舒适的专列,离开了瑞士,到了温暖的地方。活泼可爱的燕子,热情善良的人们,在大自然里幸福地生活。生命是这样美好,人与自然是这样的和谐。来,我们为幸运的小燕子放声歌唱。”(课件:儿歌《小燕子》)。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录像片和煽情的导语不仅很好的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为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了解人们不畏严寒到处寻找燕子是多么的不容易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了情感铺垫。
三、自主探究,“读”占鳌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情感的陶冶。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言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老师就恰恰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用自己质疑提问,“同学们都读过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一定有许多问题萦绕在你的脑海中。谁来说一说?”这一做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情,把读书的权利、选择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同时在学习小贝蒂一段时,“哪些语句使你感动,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这个开放性的自学要求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经历“感悟――提炼”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恰倒好处的引读、指导读,更提升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整节课首先是自由质疑,初读感知,接着,品读感悟,深入情境,同时又在研读中感受浓浓的爱心。清亮的童声始终响彻课堂,琅琅的读书声成了课堂最美的语言。
四、朗读指导,大雪无痕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的朗读做出明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这位同学读得认真,同学们听得投入。我们来评一评,到底读得怎样?热情地指出优点,真诚地指出不足!”这一环节,激起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了进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与和谐,与人为善,共同进步,将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朗读表达出来了。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的自读、自问、自悟,营造了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会一种乐趣。当然教师必须首先体会作品中的感情,在教学中以情激情,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拨动她们的心弦,让情满课堂。
有遗憾,也有收获,我喜欢这样粗糙而又真实的课堂。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会写“珍珠”2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善于观察、思考的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星空、热爱美的美好情感。
3、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观察说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播放《小星星》的歌。
2、谈一谈对小星星的感受。
二、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课题:数星星的孩子。读课题。
2、介绍张衡。学习生字“衡”。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撒、傻、楚、组、仰。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1~3段,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A、图文结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B、引导学生观察、说话。
(2)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A、读读悟悟,感受张衡数星星时的认真,耐心。
B、情境中体验,深化学生的感受,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2、3段
(1)读奶奶的话,体会奶奶的疼爱。
(2)孩子说:“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A、学生自主读悟,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随机指导朗读。
B、分角色朗读奶奶和张衡的话。
五、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采用“摘星星”的游戏,复习生字、词语。
2、指导写字:“珍珠”。
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是新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科学知识介绍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一、识字教学与阅读结合,充满情趣,体现识字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二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已有近两千字,他们有自己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已不是难点。故在课堂上要提高识字的效率,力求扎实有效。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自读生字时,出示学生感兴趣的星星宝宝,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认生字,同时根据这篇课文生字在读音上的特点,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后鼻音,这样,为突破字音的难点,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起到积极作用,然后,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及巩固。
二、采用多种阅读的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1、图文结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句子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话读美了,读出感情了。接着我又请孩子们看图自已感受星空的美,融入孩子们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说话,“满天的星星像”。有的学生说像眼睛,有的说像萤火虫。最后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将文本内化的同时,又引领学生们产生新的感受。让学生对星空的美感受得更深刻,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
2、情境中体验,读读悟悟,深化学生的感受。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做一做、自己数一数,在情境中体验。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学生们表演读,数完星星之后对张衡数星星体会得更深刻了,他们不仅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中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甚至于还体会到了他对星星的喜欢,他数星星时的困难,星星不停地在动,眼都看花了,手都酸了……
接着问孩子们想对张衡说些什么?孩子们就有话可说了,因为他们有了这样一种情感的体验。这种感受也就深了。
3、自读、自悟、自得,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
在进行二、三两小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奶奶对小张衡的疼爱,学着奶奶的语气笑着劝劝张衡。从中他们体会到了张衡不是第一次数星星,体会到奶奶认为星星是数不清的。
读读张衡的话问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自读中去感悟张衡数星星的决心之大。读懂他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星空的知识,这与他不停地数星星,认真地数星星是分不开的。
最后让孩子们进行角色体验,分别读读奶奶的话和张衡的话。加上表情和动作。让孩子们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到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情感。
整堂课中,我运用了非常漂亮的课件,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所以孩子们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课中,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愉悦的。他们跟着张衡,学着张衡,感悟着张衡,相信他们对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有更新的认识。正如课堂总结时那样,也许,真有一个孩子因为认识了张衡,数了星星,学会了思考,研究,而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呢!
第四篇:《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效果很差。因为在预览教材时,把教学的目标定点定高了。学生不但没有跟上我的教学指导,而且变糊涂了。我的教学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对天文地理一点没折,似乎在本课开始就没能吸引住学生的味觉,有些强牵附会。让学生自己去找查资料,了解张衡的个资料,可对于二年级学生,一班山村孩子,哪里找呀,在汇报预习学习情况时,师生都没底儿了。
于是我就凭着自己这点语文基本功,开始对文本作了些分析。没想到这一分析,学生有好几个在打呼噜了,孩子们都提着无奈的眼皮儿望着我显得一幅苦涩的表情。为了完成自己的所谓教学任务,又开始分析课文了。(我说,本课在开头只是写了这个数星星的孩子什么样,他是怎样数的,并没有交代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这就设立了一个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接着写这个孩子与奶奶,爷爷的对话,可谓“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到结尾时才点题,使人不但耳目一新,而且印象深刻,这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如何点题,如何在文章的结尾点题呢???没折了,学生又睡着了两个??)。
看样子我的课堂很快就会被炒“鱿鱼”了,我被孩子们炒了。还别说,这班孩子也可爱的,有个男孩儿睡着了,嘴里还在跟着我“是”,这个“是”字都被清口水给沐浴了。也不知怎的,我手中的教材也不知什么时候给搁下了。一个孩子的“哈欠”惊醒了我,原来是我的平淡乏味的所谓教学把孩子们都整得疲惫不堪的,我立刻意识到了。于是转念来了个“高八度,低八调”的京剧腔,说:“现在开始讲第一个故事:我说:“有一个孩子,他非常爱学习,睡着了还在看书??”教室里哗??一阵笑声。总算只有一孩子还没有醒。于是我又接着编:说:“另一个孩子更爱学习了,而且非常用功,他睡着了还在跟着老师读‘是’??”这个‘是’字我读得又粗又重的,还拖得很长,长音中带着弯儿,目的是想惊醒还在睡觉的孩子。没想到,我的高调还真惊醒了这孩子,他眯着眼睛大声地继续“是”,这下全班孩子哄堂大笑。我总算松了口气,孩子们都醒了。
我反思到了自己的失败。其实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张衡、奶奶、爷爷。张衡的话天真;奶奶的话慈祥;爷爷的话博学,鼓励性强。这么好的文本素材怎么不去读呢?
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思想,立即用语言刺激孩子们的`思维,设了问题“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依照课文内容进行解说:晴朗的夜晚,满天的星星,大大小小,密密麻麻,一闪一闪的,我们能数得清吗?当然??)算是用语言刺激了学生的感觉,勉强将本课从知识技能到教学目的完成了本课。
虽然本课是失败的,但我也获得了许多感悟。作为语文老师还真得要有广博的知识才算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否则真的是有些盲目。老师如此,学生又怎样呢?
本人单从这篇课文的角度去反思,大体上还是没有违背语文原则。因为我在本课完
后,安排了学生习作练笔,也对自己失败的教学作了些弥补,习作效果还是不错的(例子略)。我很清晰地感受到了,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去研读文本,品味精华,体悟情感。在角色体验中,领悟课文语言的精妙,感悟课文的主旨意趣,在动态中获息语言智慧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本文本来在写作上是有因果关系的。以“读”为主线,从“读—品—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领悟主人公的情感。这个环节在语文阅读中是关键环节,它在语文课堂里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互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于整个过程,通过读课文,谈感受、议、反馈读,引导学生亲近人物。使主人公张衡那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人物品质根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通过本课教学的糟糕程度,我总结了自己的感悟。要真正给予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还真得需要教师精心营造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忘却课堂这个“僵硬”的舞台。老师要用情感、兴趣牵引孩子们的不由自主,快乐地走进文本故事中。切身感受主人公的心态,真正实现心灵与心灵的共鸣,这样才叫语文课堂。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2
《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写的是张衡小时候数星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长大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课文通过对言行描写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品质的。针对本课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重视调动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数过星星吗?在我国汉朝,有一个爱数星星的孩子,他说,天上的星星,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他数星星发现了什么秘密呢?我们来学习课文《数星星的孩子》。”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新课的学习。
二、抓重点词句,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比如,抓住无数、满天、撒,体会星星的多,抓住一闪一闪,体会星星的难数。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了张衡数星星的耐心、认真、仔细。同时进行了词句训练,达到人文性和工具行有机地结合。
不足之处:在理解本文时,我过于重视对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学生也能理解到“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但是,在引导学生课堂口语交际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张衡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数”字。
1、播放儿歌《小星星》。
2、板书课题,重点教学“数”字。(老师在田字格里边范写边讲述写“数”的要领,学生跟着书空。)
3、指名读课题。区别多音字“数”的两个读音,并分别组词。(板书出来)
4、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识字、写字是低段教学的重头戏,“数”的音、形易错,在揭示课题时“一举拿下”,减轻学生负担。)
二、检测学情,初识张衡。
1、导语:预习了课文,我们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生答:张衡),老师板书。
2、读准:张衡,提醒后鼻音。识记“衡”字,并组词。
3、学生介绍自己对张衡的了解。
4、老师出示课件适当补充。(板书:汉朝人天文学家)区别:汉——汗。
张衡是我国汉朝人,他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张衡的文章写得也很好,他还是个杰出的文学家呢!
5、课文讲的就是张衡小时候的故事。
(教学意图:对学生而言,张衡是陌生的。教学中补充适当的材料,来拉近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张衡之间的距离。“衡”和“汉”是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随文识认,化识字教学于灵动之中。)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一)识字
1、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2、出示“我会认”的字,同桌互读互教。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再隐去拼音开火车读。
4、摘生字星星游戏。
(教学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共同学习的空间,从“零距离”开始,拓宽学生的思域,并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巩固识字,有效地缓解了集中识字的疲劳。)
(二)指导读句,练习说话。
1、出示三个句子,自己练读。
2、指名读,评价。
第一句: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指导读好长句,请距离近的和距离远的同学分别读“距离”一词,在读中理解“距离”。
第二句: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指导读准“清楚”,这里的“楚”字读轻声,但在“清清楚楚”中不读轻声。弄清多音字“斗”。
第三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指导读准“数”和“撒”。演“撒”星星的动作,出示繁星图,描述自己见过的星空。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练习用“像”说句子。
(教学意图:崔峦:“课程改革不论进行多少年,我们都要坚守住语文的核心任务,那就是学习语言,那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运用的能力。这就是语文学科独当其任的‘任’。”三个句子的呈现,看起来是为扫清生字障碍而设,其实它紧紧围绕了课后“我会填”的三个句子训练,即巩固生字、读通句子,并于无形之中理解词语、训练句子,看似简单,却扎实有效。)
(三)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距离”一词。
(教学意图:新课标指出,写字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新课标还明确规定了书写时间:“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当然,指导要突出重点,以一带多。“距离”一词笔顺易错,指导书写极有必要。)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教学意图: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才能更好地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张衡数星星的句子。
1、(出示文中插图),在湛蓝的夜空下,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呢?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2、指名答,出示两个句子。
第一处: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①、学生表演数星星,谈感受。
②、配乐,情境朗读。
第二处: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①、齐读句子。
②、创设情境读,练习对话朗读。老师演奶奶,学生演张衡,进行对话,然后,学生当爷爷,老师当张衡,再次对话练习。
(教学意图:抛开繁琐的讲解,聚焦问题,还学生一个安静而又明晰的课堂,换位体验,读中体会,演中感受。)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睡”。
(教学意图:虽然“垂”字学过,但仍是难点,“集中火力”,重点指导。)
五、推荐阅读《吉莉娅数星星》。
(教学意图: 引领低段孩子走进阅读的圣殿,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顺学推荐,正迎合学生的需求。)
《数星星的孩子》教后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组中的课文,翻开书,精美的插图早已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再美美地读着课文,恍惚间自己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文中的张衡一样,偎依在老人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着眼睛,聆听着星星和星星的对话……
似乎一切都本该这么美,但怎样让学生感悟出这种美,又很自然的被情绪带入文本呢?一件孩童都做过的游戏,又怎样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出,张衡与之不同的耐心、恒心、细心呢?
这就需要我更深的研究文本,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来。还记得这样的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刻骨铭心。”这就是有效性的课堂,这就是我本课努力实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统一。
一、营造氛围,从语言的组织到课件的运用,整节课都始终“美”在课堂里
文美,自然课堂也该是美的,我精心营造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忘却了这本是课堂,而牵引着他们不由自主的走进了故事中,切身的感受着张衡数星星时,不一样的心态,真正实现了心灵与心灵的共鸣。课初始,我就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大幅满天星空图,在孩子们被一闪一闪的星星吸引的时候,提问“晴朗的夜空凉风习习,星星眨着眼睛,你想说什么?”孩子们闻言,个个举起了小手。课堂立刻就充满了一种活力,也让气氛变得和谐了许多,然后,我再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巧妙的引入了文中的一句话“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提问:“这句话,美吗?美在哪?”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更热烈了。这样的设计,不仅烘托了气氛,更自然的导入了文本。为后面的教学也做好了铺垫。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读-品-悟”的.语言实践过程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在语文课堂里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体现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互动中,我将“读”的练习贯穿于整个过程,通过读课文、说感受、议体会、再读课文等环节,扎扎实实地在这样边读边思,边思边悟的学习流程中,孩子们亲近了人物,喜欢上了张衡,喜欢上了奶奶,更喜欢上了博学的爷爷,也使主人公张衡那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植根于孩子的心中。
三、让生字的教学和课堂一样充满灵性
本课中的生字比较复杂,学起来有点难度怎样让孩子们记得清楚,又能学着运用呢,在“撒”字的教学中,我先让他们说说这个字该怎么样记,当有人说出,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时,我又借势引领他们看这个字的组成,是由“提手”加一个“散”,也就是说,用手将某样东西散开。随后提问:“撒用在句子里有什么好处呢?”孩子们马上就联想到了,写出了星星很多。
教学距离时,为了让大家理解什么叫“距离”,我采用了黑板上绘图的方式,更直观的解释了“距离”的意思,大家在理解了的基础上,还能说句子呢。
四、通过“数星星”“课本剧”等环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的阵地。
“数星星”“演课本剧”都是为了做过的,能更刻骨铭心。孩子们将自己当作了张衡,学着数星星,数着数着,累了,放下了胳膊,这样的细节当然是我所期待的,我抓住这一现象,采访,解惑,在孩子们自己的话语中,轻而地达到了教学的难点,体会了张衡的耐心。“演课本剧”是课中缓和气氛的一个小插曲,在自扮自演的游戏中,孩子们更能深刻的体会人物的心态,感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五、了解张衡的卓越成就,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决心。
这是最后的升华部分,在成功的观看了“北斗七星”是如何绕“北极星”转动的科学知识后,再进一步了解张衡的成就,孩子们对张衡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说出了,也要像张衡一样爱好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
但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还是有史料不及的状况发生,比如,缺少有张有弛的课堂张力,不能灵活地应变突发事件等,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揣摩,多多锻炼。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4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所以,这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我选择了教学这篇课文,我以读为主,借助媒体课件,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在体会星空的美同时,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
一、注重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和扎实性。
“课堂上没有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课堂上只有书声则是语文教学的倒退。”《燕子专列》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课文,但是整个事件的每一个情节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本节课教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励学生去感悟,体味文本蕴含的深义,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
二、入情入境,以境激情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在学生理解燕子遇到的麻烦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播放一段大风大雪的录像片,狂风暴雪的震撼力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其次,过渡语设计都很煽情,很符合这一课的感情基调,在放风雪录像片时,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样说:“风猛烈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真是狂风暴雪,天寒地冻,小燕子觉得冷,也觉得饿”。在观察课文插图时老师又饱含深情地说:“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到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有大人,有老人,还有和你们一样大小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你们想认识她吗?”。结束时老师煽情的声音又再次响起:“正是有了千千万万有爱心的瑞士人民,燕子得救了,它们坐上漂亮舒适的专列,离开了瑞士,到了温暖的地方。活泼可爱的燕子,热情善良的人们,在大自然里幸福地生活。生命是这样美好,人与自然是这样的和谐。来,我们为幸运的小燕子放声歌唱。”(课件:儿歌《小燕子》)。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录像片和煽情的导语不仅很好的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为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了解人们不畏严寒到处寻找燕子是多么的不容易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了情感铺垫。
三、自主探究,“读”占鳌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情感的陶冶。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言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老师就恰恰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用自己质疑提问,“同学们都读过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一定有许多问题萦绕在你的脑海中。谁来说一说?”这一做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情,把读书的权利、选择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同时在学习小贝蒂一段时,“哪些语句使你感动,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这个开放性的自学要求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经历“感悟――提炼”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恰倒好处的引读、指导读,更提升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整节课首先是自由质疑,初读感知,接着,品读感悟,深入情境,同时又在研读中感受浓浓的爱心。清亮的童声始终响彻课堂,琅琅的读书声成了课堂最美的语言。
四、朗读指导,大雪无痕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的朗读做出明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这位同学读得认真,同学们听得投入。我们来评一评,到底读得怎样?热情地指出优点,真诚地指出不足!”这一环节,激起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了进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与和谐,与人为善,共同进步,将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朗读表达出来了。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的自读、自问、自悟,营造了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会一种乐趣。当然教师必须首先体会作品中的感情,在教学中以情激情,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拨动她们的心弦,让情满课堂。
有遗憾,也有收获,我喜欢这样粗糙而又真实的课堂。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5
一直以来,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字词教学大都成了“浮光掠影”的点缀。其实阅读教学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怎样让字词教学与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字词教学不孤立,显得丰满,学生呢,又学得轻松有效,这是我一直以来所思考的。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比较经典的课文,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把第一教时的教学内容定为初读课文检查,学习第一、第五段。在教学中我力求融字词、句段与体验情境、化话为画、想像还原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一张纵横交织的立体网。
一、扣词,化话为画
对低段孩子而言,他们对字词的感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的积累。就如“珍珠”一词,学生的脑海里所蹦出的印象仅仅是停留在很美,是一串串的,而让学生体会到星星像珍珠,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具体操作时,我先让他们自己边读句子,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让他们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通过教师的随机朗读指导,强化感悟“珍珠”,让孩子的语言感觉敏锐起来。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再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对这一个词语进行迁移运用,显得顺理成章。而对“珍珠”一词的写字教学,我也巧妙地把它安排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使学生觉得写字也是充满着诗情画意般的美。
二、扣词,读懂文句
“撒”字是本课中的一个生字,通过对这个字的理解能辐射到整个句子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时,第一步,我先把“撒”字换成“排”,让学生对“撒”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它不像“排”那么整齐划一;而后,我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是提手旁加一个“散”,使他们对这个字的字义有个感知;紧接着我就用肢体语言和情境描述,让学生的脑海里联想星星一颗颗“撒”在天空的画面;然后我再出现一幅星空图,让真实的画面与他们的想像印证一下。在学生充分感受到“撒”字的形象、意趣、情致和色彩之后,他们再去读这个句子时的感受是鲜活的,灵动的,更好地促进了对句子的理解。
三、扣词,训练表达
最后一个段的生字比较集中,出现了“张衡”“汉朝”“天文学家”等几个比较陌生的词语,如何让这几个词语成为孩子脑中深刻的记忆,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他们自由读,“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激起孩子的求知欲,读完之后他们会说“张衡是汉朝人”“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等。然后通过老师的简单介绍了解汉朝年代的`久远,从字面猜想“天文学家”的含义,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印象有了一个清晰之后,我就出示张衡的画像,请学生用多种方式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介绍张衡,从而使抽象的词语变成自己能熟练操作的语言,同时促进了孩子的对信息的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他们明白原来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多好!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以上几个点的落实应该还是有成效的。在回顾自己的教学后,觉得有几点值得我去思考:
1、我创设了很多的情境想让孩子去感受夜晚星空的美丽,以及作者描述时的语言是多么形象,但在朗读时,学生的感觉没有充分地渗透和表现,我却未及时进行点拨或范读,回过头想想总觉得这句话的美感、亮度表现得还不够。当时在学生朗读时,我是察觉到了,也想到过范读,可又怕耽搁后面的教学便掠过了。这说明我的教学机智还不够,主要是有种被教案所束缚的感觉。
2、在教学中,随着各个环节的展开,每个教学点的画面恰到好处地出示(这是我的自我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视觉冲击,但这样的画面多了,到后来体会并演示动词时,学生好像有点疲惫了。我在想,阅读教学时外在的刺激过多可能会削弱对文本的感受,学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3、最后一个环节,在语境中用“珍珠”说话后进行书写练习,是不是让学生先在脑海中再现这个词,想想字形,尝试记忆,然后我再进行指导会更有效。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6
今天我教学《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集知识性、人文性、趣味于一体的文章,通过开课时儿歌动画的导入,各种游戏的环节设计,还有各种形式的朗读、表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乐”。
教学中,注重抓住关键词的理解,加上形式多样的朗读,告诉学生作者所以长大后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与他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让学生深刻体会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这也体现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
我觉得还有欠缺的是在知识性的体现上,教学这篇课文是一个很好的'向学生介绍天文知识的机会,但在这次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涉及太多,只是用课件演示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转动的过程。在实施时还可以考虑在课堂拓展环节加入梦幻般的星座图片的欣赏等,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也更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真正做到让孩子“乐于学、学于用、用于研”的效果。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学知识课文,而且本文的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对着“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以下几点反思:
一、识字教学与阅读结合,充满情趣,体现识字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一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已有一千多字,他们有自己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已不是难点。因此在课堂上要提高识字的效率,讲究方式,力求扎实有效。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采用多种阅读的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1.图文结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夜空。”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句子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话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2.自读、自悟、自得,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
在进行二、三两个自然段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分角色读、表演读,从中他们体会到了张衡对星星的喜爱及数星星认真、自信、有耐心的态度。
整堂课中,我运用了精美的,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所以孩子们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课中,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愉悦的。他们跟着张衡,学着张衡,感悟着张衡,相信他们对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有更新的认识。正如课堂总结时那样,也许,真有一个孩子因为认识了张衡,数了星星,学会了思考,研究,而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呢!
张衡 耐心 天文学家
信心
认真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8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尽情地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具体表现在:
一、注重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和扎实性。
这篇课文有九个生字,我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平均用力,而是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是学习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中的两个生字“撒”、“玉”,我让学生用动作,加上语言“用手轻轻一撒,珍珠四处散落”记住“撒”字,当学生学完之后,再进行集中识字。学生会读后,要求记住字形,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最难记的生字,一起想办法记。学生都认为“楚、傻、衡”比较难记,经过学生们自己动脑,也想出了几个很有效的方法,既形象,又记忆深刻,还让人忍俊不禁。最后安排了写“钻研”两个字,我先让学生给“钻”换偏旁,利用熟字记住新字,在临写完“钻”字后,为了避免学生把“研”的右边写成“并”,我一边写,一边说“钻呀钻,钻呀钻,钻得石头开了花。”就这样,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两个生字。
二、用多种途径感受文本的美。
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直观,我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再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指什么?“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都将这些词语读出来了,将这一句也读美、读出感情了。
又如“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句话,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做一做、自己数一数,在情境中体验。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学生们表演读,数完星星之后对张衡数星星体会得更深刻了,他们不仅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中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甚至于还体会到了他对星星的喜欢,他数星星时的困难,星星不停地在动,眼都看花了,手都酸了……
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系统设计,寓教于乐,乐中求学。
这篇课文渗透着科学知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如:一组一组的星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我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星星。为了更形象地知道“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我根据文本内容“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一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用简单的剪纸,先贴在黑板上观察位置,再移动北斗七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北斗七星是如何绕着北极星转动的。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又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但本节课还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这节课教学的内容安排,我没有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也没有参照许多优秀教案,先教学最后一段,再学习第一段,而是直入中心,由“数星星”,再到“发现规律”再研究“证实规律”,看起来一气呵成,但也觉内容过多,故此朗读得还不够充分,语文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充分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但我感觉读得还是少了些。这些都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9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学知识课文,读着本文,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张衡一样,偎依在奶奶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启明星,那是勺子星……它们怎么总能挂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颗?数也数不清。而且本文的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对着课件“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以下几点反思:
一、识字教学与阅读结合,充满情趣,体现识字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二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已有近两千字,他们有自己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已不是难点。因此在课堂上要提高识字的效率,力求扎实有效。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采用多种阅读的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1、图文结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句子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话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2、自读、自悟、自得,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
在进行二、三两小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奶奶对小张衡的疼爱,学着奶奶的语气笑着劝劝张衡。 从中他们体会到了张衡不是第一次数星星,体会到奶奶认为星星是数不清的。
整堂课中,我运用了精美的课件,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所以孩子们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课中,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愉悦的。他们跟着张衡,学着张衡,感悟着张衡,相信他们对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有更新的认识。正如课堂总结时那样,也许,真有一个孩子因为认识了张衡,数了星星,学会了思考,研究,而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呢!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0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尽情地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具体表现在:
一、注重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和扎实性。
这篇课文有九个生字,我采用先小组自主合作识字,再有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识字,并且被给生字组词,用喜欢的词说句子,再找找这些字在课文的什么地方,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再将这些字、词请回课文中,正确朗读课文,为了巩固学生对字的掌握,开展一个“小星星找朋友”的小游戏。在写字这一关,我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平均用力,只辅导易出错,笔画多的几个字,先引导学生观察,再师范写,学生临写,然后生自评。观察时引导学生从字形、字义等方面着手。
二、用多种途径感受文本的美。
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直观,我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再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指什么?“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都将这些词语读出来了,将这一句也读美、读出感情了。
又如“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句话,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做一做、自己数一数,在情境中体验。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学生们表演读,数完星星之后对张衡数星星体会得更深刻了,他们不仅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中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甚至于还体会到了他对星星的喜欢,他数星星时的困难,星星不停地在动,眼都看花了,手都酸了??
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系统设计,寓教于乐,乐中求学。
这篇课文渗透着科学知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如:一组一组的星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我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星星。为了更形象地知道“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我根据文本内容“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一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大致位置,再画出移动后的北斗七星的位置,让学生看到北斗七星是如何绕着北极星转动的。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又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但本节课还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这节课教学的内容安排,在第一课时的识字部分,我没有完全参照教案的步骤来教学,思路有些混乱,时间分配不合理,而造成“指导写字”这块儿时间不充分,草草结束。虽然在第二课时时补充了,但是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识字这一块,教学的方法还要改进,忌急躁,一步一步来,仔细研究教案,把握好教学步骤与课堂时间安排。在第二课时的品悟课文时,如果是先教学最后一段,再学习第一段,这样的教学步骤,更能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而我是直入中心,由“数星星”,再到“发现规律”再研究“证实规律”,看起来一气呵成,但也觉内容过多,故此朗读得还不够充分,语文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充分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但我感觉读得还是少了些。这些都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1
在本篇文章的教学中,由于我在挖掘教材时,考虑得过于简单,没有深入分析。比如: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时,我就把教学目标单一地定位在感受星星之美上,忽略了“满天、无数、撒”等词,这些词都充分说明了星星之多,特别是“撒”这个词形象地说明星星之多之杂,充分体验了这些,既能感受用词的准确,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张衡数星星之不易,领会仔细认真的品行。在处理“我知道”时,我只是让他们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也即为资料而资料,没有充分挖掘资料的价值。比如,在介绍地动仪的资料时,我可以出示图片,介绍相关知识,突现它的价值,让学生从张衡的功绩中感受他的伟大,产生自豪之情,激发课外探究的'欲望,这样就提高了资料的价值,实现思想感染的功效。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2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读为主,借助媒体课件,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在体会星空的美同时,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
一、注重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和扎实性。
这篇课文有九个生字,我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平均用力,而是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要认读的字,我只要求他们读准字音,了解字形即可如教学“撒”我主要结合旧知“洒”让学生看图填空区分 但是要求写的字,我从音、形、义等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如“数”结合生活“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进行多字音的区分,字义的`理解,然后在教学写。教学“距”创设情景“离第一组最近的那组同学读读这个词,离第一组最远的那组同学读读这个词”寓教于乐,让他们了解距离的意思。“珍珠”我主要采用溯源识字理解形和意,这样我就比较扎实了完成了我的生字教学。
二、用多种途径感受文本的美。
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直观,我利用精美的课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星空的美丽。如感悟“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我先借助课件让学生感受碧玉盘的美,从而让学生感受比喻句的美,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然受到渠成。
又如“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句话,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自己数一数,并通过情境的创设,层层深入。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
让学生们表演读,数完星星之后对张衡数星星体会得更深刻了,他们不仅把这句读出了自己的感情,也从中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把目标真正落实到位。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3
小语二年级的《数星星的孩子》一课中,要求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以往,我都是引领学生在课上把背诵段多朗读几遍,对易丢字、易多字的地方加以强调,然后交给学生自己去背,最后就是检查了。在这节课上,我仅仅改变了一下指导背诵的方式,学生背诵的热情就明显增强了,而且背诵的效果非常好。
在这一课中,第一自然段先描写星空的美丽,又写到小张衡全神贯注地看着星空认真地数星星。吸引我的是作者在文中准确运用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张衡数星星的全神贯注,进一步感受他对星空独有的喜爱之情,我特别抓住这几个动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并在读中借助肢体动作帮助学生加强对动词的记忆。“你们能学着小张衡的样子一起来数星星吗?”学生一经启发很快找到了合适的体验方式,他们先起立站直,当我读到“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时,他们立刻整齐地坐在椅子上,再靠在椅背上。之后,伴着我的朗读,他们很认真地仰起头,把天花板当作夜空,小手高高地抬起,一边指一边数着:“一颗,两颗。”在此基础上,仅仅三两分钟的时间,学生就由一边做动作一边背诵很快过渡到能独立背诵课文了,而且准确无误。
这意外的惊喜令我由此想到了很多:
一、明确小学背诵任务。
背诵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和积累语言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背诵中可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可以学习他人的好词佳句与写作方法,可以在长久的熏陶中达到规范和发展语言,从而逐步提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了解学生背诵现状。
我们的每个年级段都有背诵任务,考试中也经常出现按原文填空的试题,可是能准确填写的学生人数很少。有些学生喜欢背诵,而且已经养成了背诵的习惯,往往一篇课文还没有学,他们就已经能倒背如流了,甚至还主动背起了课本以外的唐诗宋词、精彩句段。也有些学生完全是迫于学习任务的压力,不得不背,没有发于心底的自主,因此背的速度很慢,通常课文学完了别人都会背了还不能把一段话一篇课文背下来。一样是学生,一样的课文,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我想,除了学生各自的先天因素外,还是有着其他原因的,兴趣与方法应该是最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激发学生背诵兴趣的有效方法,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背诵指导,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帮助学生寻找和确定记忆课文的联系点,教给学生采用全部记忆与分段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低年级还可以多为学生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记忆,当然我们还要采取相应的评价机制,以帮助学生养成乐于背诵的良好习惯。
三、督促自身养成背诵的习惯。
背诵的好处多多,它不仅能使人变得博文、强识,更能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管怎样我们最好尽量抽出些时间背诵一些东西,诗词也好,美文也好,或是一段精彩段落也好,对提高人的修身养性是大有裨益的,每天不用花费很多时间,只需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不用强求,也不用定计划,能背多少背多少,想背什么背什么。日久天长,积沙成塔,我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收获,只要我们坚持去做。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4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语言综合素质。这是我在完成《数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教学后最深刻的体会。
因为本课是一个科学小故事,所以课文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其中的道理学生也不容易深刻地理解,那么面对这一情况如何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深思过后,我觉得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而实践的效果也是相当不错。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通过给学生质疑(在我国汉朝时期有一个科学家名叫张衡,他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有过什么发明创造吗?)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并通对让学生对课题的质疑,让学生带着诸多疑问去听读课文,在听读课文时,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显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字时,通过做采摘“聪明果”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识字效率。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方法多样,交叉贯穿,让低年级的`课堂充满活力。
在低年级的课堂应该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本节课我能注意到这一点,并能够采用合作学习、游戏复习、表扬练习等不同形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本次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推敲、改进的地方。相信通过我今后积极地探索,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探索出基于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的更科学的教学模式。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5
读着本文,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张衡一样,偎依在老人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启明星,那是勺子星……它们怎么总能挂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颗?数也数不清。当年,我们懵然;今天,我们都知道,那是儿童的好奇,是孩子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天性。张衡也在数星星,他偎依着奶奶,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为什么他能数得清?因为他善于观察,发现了星星不是像奶奶说的乱动,而是在有规律地动。也许是爷爷的启发,也许是发现的成就感的驱使,长大以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天文学,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本课,我和孩子们一起对着“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如,“撒”字叫金星,“楚”字是火星,“衡”字为水星……哪个孩子找到并认识了一个,就奖他一颗“星星”;哪个孩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奖给他一个“星级奖章”。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针对我教学设计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二、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从歌曲导入开始,我始终保持着亲切的笑容,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的轻松和谐,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安全的心理环境,使他们敢说、乐说,相对地课堂气氛就活跃了。
三、目标达成自然有效
在本课中共运用了合作学习、游戏识字、动作表演、分角色朗读、自主识字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受到思想教育。
整堂课相对以前的教学有了些许进步,但仍有许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
如:在用“如果然”说话这一环节,应该把它上成亮点,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说话,如“除了下雨,吃东西”等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进一步得到拓展,他们的回答会更精彩,同样也会为整堂课增添光彩。
又如:在让学生模仿张衡数星星这一环节,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教师心目中是希望学生说累,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着奶奶,应该是不累的!”在此处,我只是草草带过,处理不够恰当,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苦再累也不会觉得。
因此,我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机智,学会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问题,让自己的课活起来、亮起来!
第五篇: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文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篇1
今天我讲了《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学习本课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1、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篇2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依据《大纲》制定的识字教学原则,在这节课中,我从识字着手,随识字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把识字教学与理解内容、领会感情三者融为一体。
第一步,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据词读音,然后在检查预习时,根据这篇课文生字在读音上的特点,分成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等几组,这样,为突破字音的难点,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起到积极作用,然后,通过指名认读、男女分读、开火车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及巩固。
第二步,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进行字义教学。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新词,利用插图帮助理解,通过造句学会运用,从模仿表演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做一做体会字义:再是利用字形来理解字义,如“研”字的教学。
第三步是在总结课文以后,设立一个突破字形的环节解决字形上的问题,以强化对字形的记忆。二下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定的识记字形的能力,我就利用学生学过的偏旁部首、熟字、猜字谜、做游戏、分辨书写的正误等来分析生字的字形。这样,使音、义、形有机结合,形成整体,达到会读、会讲、会写、会用、事半功倍的目的。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篇3
这—单元的课文一般都是介绍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数星星的孩子》虽然也提到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我认为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写小孩子的,对学生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节写张衡怎样数星星,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第二节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第三节通过张衡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第四节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跟第五节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六节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品质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撤在碧玉盘里。”许多人习惯地认为这句话写出了星星的美,引起小张衡极大的兴趣,这当然不错。但我认为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还没有真正体会作者的意图,还没有真正理解作者写这句话的匠心所在。那就是通过“无数、满天、撤”等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星星分布的不规则。这给张衡数星星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为表现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凭着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小时候如何喜欢、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难点是比喻句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思路时,我从概括到具体,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再推导原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教学有起有伏。
根据大纲的要求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学会7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2.读懂1、6两节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在教学时,我就紧紧围绕着“以识字为基础,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而步步展开。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篇4
本节课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一、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
于永正老师的格言里有这么一句话: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本节课我力争创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整个课堂教学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累语言,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读-品-悟”的语言实践过程。
如:教学“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时,我先请孩子们看图感受星空的美,融入孩子们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说话,扎扎实实进行句子训练。接着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三、让课堂充满人文性,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决心。
这是最后的升华部分,学完课文,进一步了解张衡的成就,学生们对张衡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说出了,也要像张衡一样爱好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缺少有张有弛的课堂张力,不能灵活处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等,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揣摩,多多锻炼。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篇5
今天我讲了《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学习本课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1、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靠、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4、扣词,训练表达
最后一个段的生字比较集中,出现了“张衡”“汉朝”“天文学家”等几个比较陌生的词语,如何让这几个词语成为孩子脑中深刻的记忆,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他们自由读,“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激起孩子的求知欲,读完之后他们会说“张衡是汉朝人”“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等。然后通过老师的简单介绍了解汉朝年代的久远,从字面猜想“天文学家”的含义,理解“著名”的意思,并且用“著名”一词练习说话。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印象有了一个清晰之后,我就出示张衡的画像,请学生用多种方式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介绍张衡,从而使抽象的词语变成自己能熟练操作的语言,同时促进了孩子的对信息的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他们明白原来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