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大三中全会改革要点
解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要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
• 放开单独二胎
• 延迟退休
• 房产税
• 废止劳教制度
• 官邸制
• 城市落户
• 个人所得税
• 高考改革
• 金融体制改革
• 国企改革
• 市场与政府
• 小产权房
• 减少死刑
1、启动实施“单独”生育二胎政策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
3、房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
4、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5、探索实行官邸制
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
6、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7、改进个人所得税制
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8、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9、民间资本可设立中小型银行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10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11、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12、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转让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13、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第二篇:十八大三中全会
纵观中共党史,历届党代表大会之后的三中全会往往有特殊意义,中央及各级领导通过调研等活动,基本掌握了国家内外部事务的大致情况。一些影响全局的问题在酝酿讨论中达成了共识,完成了各方面的设计准备工作,可以正式交由全会批准并向全民发布。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性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做出。今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战鼓擂响,即将踏上新的征程。笔者认为,党员干部应该做好以下一些准备。
一是做好思想准备。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关键词。改革进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一轮改革要“闯关”,需要“清障”。思路决定出路 态度决定成败。首先要有坚定地思想信念,改革势在必行,每位领导干部都应该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对于党中央的政策方针坚定不移地维护和扎扎实实地执行。其次要有风摧不垮,雨打不折的刚毅。困难、问题会随时随地出现,刚毅能让思想更深刻,心灵更坚韧,品德更高尚,让改革路上的贪恋、犹疑、怯懦和所有的困厄销声匿迹。其三,改革,是对利益格局的调整。要破解不想改、改不动的窘境,有闯关破难的勇气,以大局为重,以党的中心工作为重,为群众利益为重。
二是要做好学习的准备。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政策,将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这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有的是新的,有的是继续深化的,是需要领导干部认真、深入、扎实学习的。学习好了,才能深刻领会,才会付诸行动。
三是要做好务实推进的准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传统,是我们党“务实”、“高效”的自信心的展示和彰显,也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必由手段。要扎实开展学习调研,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各级党委部署,掌握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征求各方意见,真正做到把问题找准、把现象摸透,让“等一等、看一看、缓一缓”的惰性思维根本消除,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蔚然成风。有了高效的的执行力,定会与中央和各级党委的精神和部署保持高度的一致,定会以群众意见和建议为基础,真正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各项政策、决策落到实处,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十八届三中全会必将是对中国发展起关键的作用,也将备受全国人民和世界关注的关注。领导干部是推动党的事业顺利开展的中流砥柱,是贯彻执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中坚力量,准备好,为科学、加快实现伟大中国梦做出贡献。(李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是改变中国面貌的又一个重要关键节点,全会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为全世界所瞩目。全会结束后,作为美国总统特使,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Jacob Lew)于周五(11月15日)访华,称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勾画出了“雄图大略”。美国新老高官也纷纷来华,学习三中全会,了解中国雄心。在欧洲德国,最大的私人基金会——墨卡托基金会,日前宣布5年内投资1840万欧元,成立欧洲最大的中国问题研究所。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独立和实际研究,向德国展示一个多元的中国形象。国际上的这些行动,反映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巨大的全球影响力。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屋建瓴,立意高远,破市场桎梏措施有力,谋大众福祉态度鲜明,必将得到全国各民族、各界别人民的充分理解、衷心拥护,必将推动中国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创新崛起。
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说:“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是一段有深厚哲学意涵的话,我们的世界处在不断的运动中,平衡是相对的,不稳定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我们总是在不断打破平衡中前进。鼓励我们要奋发有为,不可因循守旧,要敢闯敢干。
我作为镇政府干部,对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新举措特别关注,十八大后,党中央决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将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主要新在对法治的高度强调,并从制度建设上着眼,寻求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我认真阅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深受鼓舞,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在现实工作中,我要注意发现并切实解决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发展软环境,充分发挥创造性,挥洒工作激情,做出成效。
乡镇干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12日下午闭幕。为期四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乡镇工作人员,我对于《决定》中所提出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很深的感悟。《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现实社会问题为政策导向,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并以此为基点落实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是全面深化的改革,一方面注重国家政策的延续性,一方面又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触及到社会根本问题的改革。而我认为推进法治改革对于会议提出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些一系列的改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就如同木桶理论中各块木板,每一项改革代表其中的一块木板,而改革的总体目标既国家的总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则可以视为木桶之中的水,任何一项改革的确实都将导致整体改革效益的下降,各项改革之间相互具有很大的牵连性。从推进法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法律的支撑。《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而宪法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的根本大法,进一步强化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现代市场体系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之对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法律。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法律,没有法律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经济。通过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法律外部环境,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民主稳定的政治局面、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和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而这些基本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实施都需要法律予以最终的保障,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
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系需要法律权威的支持。法律绝不仅仅是政府治理和控制社会的工具,在更关键的另一个方面,法律也是社会控制和规范政府与公共权力的工具。法律至上应成为安排法与权关系的基本原则,法律在公共权力面前取得独立和最高的权威地位是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既一切公共机构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具有合法性,无论是具体的政府官员,还是政府本身,违法行使公共权力都会引起法律责任,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推进法治改革对于此次整体的改革有着不可言喻的重大影响,法律从某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其影响到了改革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坚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第三篇:十八大三中全会体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即将出台的改革“路线图”以及“时间表”,将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要事。如何落实好全会精神,必须做到“五要”。
要有全面的眼光。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并且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其核心和重点无疑是“全面”二字。
要有深化的谋略。改革开放35年来,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逐渐显现,来自国际国内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十分突出,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能不能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需要深化的谋略,要在全面的基础上深化改革。
要有改革的魄力。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改革更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法宝。但是,改革势必会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尤其需要有攻坚克难、排除一切干扰的勇气。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以及壮士断腕的决心,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
要有务实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部署,提出的改革“路线图”,要想变成美好的现实,必须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更加需要传承和发扬务实作风,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落实精神,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既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更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要有清正的环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一年来,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出台“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然在全党上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少数干部中还存在着侥幸心理以及顶风违纪行为。越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期,越不能放松风清气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营造。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支持改革为荣,以破坏改革为耻”的良好风气,使干部群众都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支持改革,服务改革,共同推进“中国号”巨轮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幕,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即将绘就,接下来就需要全党全国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共同做好“落实”这篇大文章了。
第四篇:十八大三中全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11月9日到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主题是(A)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深化开放 C全面改革开放 D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2.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的工作总基调是(A)A稳中求进 B提质增效 C又快又好 D多快好省
3.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着力(A)A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B调增长、稳结构、促改革 C稳增长、促结构、调改革 D促增长、调结构、稳改革
4.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C)出发点和落脚点 A 为人民服务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D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5.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D)A实现中国梦
B 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现和完成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B)A 基础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关键性作用 D核心性作用
7.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B)A坚持创新 B坚持发展 C坚持改革 D坚持开放
8.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B)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 D社会体制改革
9.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B)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0.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是(D)A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B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C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D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1.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B)A 税收 B 财政 C 科技 D 经济
12.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是(B)A科学的税收体制 B科学的财税体制 C 科学的经济体制 D 科学的管理体制
13.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B)A城乡不同步 B城乡二元结构 C城乡分割结构 D城乡经济不协调
二、多项选择题
1.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ABCD)A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B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D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2.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ABC)A系统性 B整体性 C协同性 D全面性 3.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BCD)A中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B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C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D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4.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指出,除了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外,还要紧紧围绕(ABCD)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B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C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D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5.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ABCD)A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C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6.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B)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柱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7.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ABCD)A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B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C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D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8.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ABCD)A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B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C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D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9.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新型工业城乡关系是(ABCD)A以工促农 B以城带乡 C工农互惠 D城乡一体
10.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ABCD)A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来更好结合 B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C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D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11.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ABCD)A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
B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C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D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12.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ABCD)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C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13.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ABCD)A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B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C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D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4.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ABCD)A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B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C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D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5.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ABCD)A总体设计 B统筹协调 C整体推进 D督促落实
摘自:(来源石磊老师的博客内容)[已修复]
第五篇:解读十八大三中全会
亮点1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决定》起草和修改的亲身参与者,您认为《决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特点?
杨伟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一届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进军号角。对于《决定》的特点和蕴含的思想,我理解主要有五点:
一是主题全面。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二是主线清晰。《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如第一个主线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说,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宏观调控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展开和推进。提出每个领域各自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三是重点明确。《决定》的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15个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占了所有改革任务近一半。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下一步发展面临众多难题和风险,过去支撑快速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我国已到了必须主要依靠改革红利释放活力、实现发展的阶段。这次把改革的时间目标定位在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相一致,也是这个道理。
四是力度空前。《决定》2万字左右,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每一句话的内涵十分丰富,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有两个原则让我记忆深刻,一是只写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二是修改时,对于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弱化改革举措的,除非理由特别充足,一般不接受。而增加的改革内容,只要有最大公约数的、有一定共识的都写上。我听到很多参会人员说,没想到,很意外,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胆有识、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气魄。
五是行动扎实。通过一个好的《决定》固然重要,但要把改革任务落实下去,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变为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抓好落实。这次《决定》的落实是有保证的,体现在:组织落实,明确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时间落实,鲜明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改革进程是可检查、可评估的。这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抓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
亮点2
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治理主体多元,方式法治化,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记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理解这一新提法? 杨伟民:这是《决定》的亮点之一,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过去我们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角度提出的。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这样,发展的目标与制度的目标就衔接起来了。
我对这个新目标有几层理解:第一,内涵是全面的,是整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治理体制;第二,制度是成熟的,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社会制度是否完善、定型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要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制度体制,而不是缺乏定势、变来变去的体制机制;第三,主体是多元的,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府、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因而也是民主的一种表现,这次提出的协商民主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一环;第四,方式是法治的,依法治国,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治理方式是法治化的,而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亮点3
市场的作用从“基础”变为“决定”。
这一论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改革有了原则和检验尺度
记者: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过去的表述是基础性作用。一词之变的意义在哪里?
杨伟民:从“基础”到“决定”,2个字的改变,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最大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
与1992年所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这一论断具有同等历史地位,将发挥同样的巨大作用。1992年的重大理论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论断,会同样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给我国再争取一个20年的改革红利期,助推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这一论断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遵循。基础性作用,给人的理解是在市场之上还有一个力量在配置资源,那只能是政府。另外,过去对宏观调控也有扩大化理解,似乎宏观调控就是政府配置资源。1992年以来,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虽然在表述上有所调整,但主要是对市场作用“量”的调整、程度的加强,没有质的变化。《决定》2个字的改动,抓住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问题。“决定性”的意思是,其他力量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不是别的,只有市场。
这一论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前一段时间,大家对改革的突破口、重点等有很多讨论,有的认为是财税体制,有的认为是金融体制,有的认为是土地制度等。这些改革无疑都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在理论上停留在原来的认识水平上,据此设计出各领域的经济体制也不可能有质的变化。提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都要以此为标尺,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也有了原则和检验尺度。
这一论断抓住了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核心问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的干预太多。产能过剩、城市病、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环境破坏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干预过多有关。比如产能过剩,除了市场本身的盲目性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干预,是地方政府推动下的盲目投资。现在产能过剩严重的钢铁、水泥、玻璃、造船以及风电、太阳能,都是政府关照较多的行业,而市场化程度高的轻纺、电器、轻工等产能过剩并不严重。
既然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又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内涵、一般规律,就要解放思想,破除理论障碍,在理论上承认这一规律,在实践上遵循这一规律。
亮点4 清晰界定政府职能和作用。
5项职能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记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之后,政府应该做些什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杨伟民: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没有市场或没有政府,经济发展都会孤掌难鸣。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行,没有政府的作用也不行。但是,要认识到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内涵的不同。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
只有界定好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不到位并存的问题。《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我认为可以概括为5项职能,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与以前对政府职能的界定相比,《决定》没有提经济调节,因为这个概念过于宽泛。调节什么,怎么调节,并不明确,给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留下的空间较大,也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相矛盾。《决定》还强化了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针对性。理论上说公共服务可以包括环境保护,但在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有必要单独列出。在这一问题上,政府干预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不是越位,而是远没有到位。
亮点5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老大、老二之分了,深化国企改革有许多新思路、新任务 记者: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这方面有什么突破和创新?
杨伟民:我们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深化的。过去,我们认为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后来承认是组成部分,但加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这个前提,似乎总有一部分是违法的。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障碍,“玻璃门”、“旋转门”等,根子在于思想上,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与公有制经济同等地位上。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决定》有很多新的突破和创新,我的学习体会是,主要体现了一个基本精神和理念,就是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
一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也讲过“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来没有与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讲,而这次放在一起,十分鲜明,没有老大、老二之分了。
二是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市场监管、依法监管等各方面,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公平、公正、统一等关键词。
三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不是新概念,但有新的内涵和定位。今后,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此外,《决定》在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革方面有许多新思路、新任务。国有企业第一波改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有效实施《决定》关于国企改革的任务和举措,必将掀起国有企业的第二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