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宁夏林业局
二○一○年四月
前 言
宁夏六盘山区的生态建设工作,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实施,成效显著,森林资源总量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旅游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列为宁夏林业六个百万亩重点工程项目,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为了充分利用区位森林和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六盘山主脉,发展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周边生态体系,形成以六盘山旅游为中心,呈向外辐射状的发展格局,与各县区生态建设工程相衔接,将六盘山区打造成结构稳定,景观多样,功能完备、效能突出、可持续经营的高标准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示范区,为山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章 概要
(一)实施范围
规划涉及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固原市所辖彭阳、西吉、隆德、泾源、原州四县一区的60个乡镇(场)、307个行政村。
(二)建设目标
项目区规划138.2万亩,其中梯田防护林工程30.13万亩,荒山造林63.17万亩(包括小流域治理工程),旅游通道绿化工程0.98万亩,旅游景区绿化工程0.77万亩,封山育林工程43.15万亩。
(三)建设年限 2008年-2012年。
(四)重点建设内容
1、梯田防护林工程。营造范围包括原州区、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和西吉县,以三条旅游线路两侧的耕地为重点造林区域,营造梯田防护林30.13万亩(折合面积)。
2、旅游通道绿化工程。以三条旅游线路为主线,涉及原州区、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和西吉县,共完成旅游通道绿化0.98万亩。
3、荒山造林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原州区、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和西吉县和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荒山造林63.17万亩(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中荒沟造林2.55万亩)。
4、封山育林工程。封育范围包括原州区、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和西吉县和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3.15万亩。
5、旅游景点绿化工程。景点绿化以红军长征纪念馆、火石寨、须弥山为重点,涉及原州区、隆德县和西吉县,绿化面积0.77万亩。
(五)2008-2009年完成情况
2008-2009年完成总面积72.79万亩,其中梯田防护林工程完成 11.03万亩,荒山造林40.91万亩(包括小流域治理工程中的荒山造林面积),旅游通道绿化工程0.46万亩,旅游景区绿化工程0.45万亩,封山育林工程19.94万亩。
(六)资金概算及筹措
经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5483.4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用23705.5万元,其它费用1777.91万元。在总投资中国家投资20386.73万元,地方投资5096.68万元。
按工程类别,梯田防护林工程投资6873.00万元,荒山造林10618万元,旅游通道绿化工程投资637.00万元,旅游景点绿化投资3850万元,封山育林工程投资1727.5万元。
其他费用1777.91万元(其中:设计费355.58万元,管理费711.17万元,科技支撑费711.17万元)。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保护六盘山现有资源为基础,以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生态旅游文化体系为重点,以巩固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成果、扩大六盘山森林生态体系范围为目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壮大旅游业,逐步形成“以生态促产业,以产业带生态”的良性互动。建成结构稳定、景观多样、功能完备、效能突出、文化功能凸显的可持续经营的高标准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题,以建设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生态旅游文化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原则;
坚持以现有林业建设成果为基础的原则,在六盘山区域原来建设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四大生态文化景点为基础,通过保护、恢复、整合、补充、完善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形成百万亩生态景观效果;
坚持生态与景观并举、生态与产业互促、生态与旅游共进的原则; 遵循客观性与可行性的原则,立足六盘山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确定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建设内容。
第三章 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
(一)建设目标
2010-2012年完成总面积65.41万亩,其中2010年完成25.71万亩,2011年完成19.62万亩,2012年完成20.08万亩。
按工程类别和进度,2010年完成梯田防护林5.90万亩,荒山造林12.60万亩(包括小流域治理面积),通道绿化工程0.38万亩,景点绿化0.32万亩,封山育林6.51万亩。2011年完成梯田防护林6.31万亩,荒山造林5.09万亩(包括小流域治理面积),通道绿化工程0.12万亩,封山育林8.10万亩。2012年完成梯田防护林6.89万亩,荒山造林4.57万亩(包括小流域治理面积),通道绿化工程0.02万亩,封山育林8.60万亩。各单位建设进度详见附表1。
(二)建设内容
1、建设布局
按照其自然条件及森林资源现状,本区域总体布局为“两区三线四点五流域”。两区即固原黄土丘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和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以固原市至须弥山旅游点的黑海公路(黑城至海原)、至火石寨旅游点兰宜公路和至六盘山的银平公路为三线,连接起原州区的须弥山石窟、西吉县火石寨丹霞地貌、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六盘山森林景观四个旅游景点;以原州区的刘店流域、彭阳县麻喇湾流域、隆德县朱庄河流域、西吉县扫竹岭流域、泾源县颉河-暖水河流域五个流域为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建成以固原市为中心的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
2、建设任务
项目建设范围为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原州区、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西吉县,共涉及6个县(区、局)。具体布局如下: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营造水源涵养林5.50万亩,包括荒山造林2.70万亩,封山育林2.80万亩。其中:挂马沟林场1.03万亩,卧羊川林场1.73万亩,绿塬林场0.47万亩,峰台林场0.76万亩,龙潭林场1.16万亩,和尚铺林场0.15万亩,红峡林场0.09万亩,苏台林场0.10万亩。
原州区营造水源涵养林14.30万亩,包括梯田防护林工程2.00万亩,荒山造林6.50万亩,通道绿化0.20万亩,景点绿化0.10万亩,封山育林5.50万亩。其中:三营镇2.40万亩,头营镇1.30万亩,彭堡镇0.10万亩,中河乡0.05万亩,清河镇0.99万亩,开城镇0.90万亩,张易镇0.11万亩,河川乡0.20万亩,官厅乡0.56万亩,寨科乡2.69万亩,炭山乡1.96万亩,国有林场3.04万亩。
彭阳县营造水源涵养林12.00万亩,包括梯田防护林工程7.10万亩,荒山造林2.40万亩,封山育林2.50万亩。其中:白阳镇4.20万亩,城阳乡2.30万亩,红河乡2.10万亩,草庙乡1.60万亩,王洼乡0.40万亩,古城镇1.20万亩。
隆德县营造水源涵养林7.80万亩,包括梯田防护林工程2.50万亩,荒山造林2.00万亩,通道绿化0.10万亩,封山育林3.20万亩。其中:六盘山街道办事处0.34万亩,城关镇0.36万亩,观庄乡0.66万亩,杨河乡0.58万亩,好水乡0.58万亩,张程乡0.49万亩,联财乡0.34万亩,神林乡0.52万亩,沙塘镇0.81万亩,陈靳乡0.66万亩,凤岭乡0.72万亩,山河乡0.61万亩,温堡乡0.51万亩,奠安乡0.65万亩。
泾源县营造水源涵养林7.10万亩,包括梯田防护林工程1.50万亩,荒山造林2.50万亩,通道绿化0.10万亩,封山育林3.00万亩。5 其中:新民乡1.10万亩,泾河源镇1.20万亩,兴盛乡0.40万亩,黄花乡1.10万亩,香水镇1.60万亩,六盘山镇1.40万亩,大湾乡0.50万亩。
西吉县营造水源涵养林18.71万亩,包括梯田防护林工程6.00万亩,荒山造林6.06万亩,通道绿化0.12万亩,景点绿化0.22万亩,封山育林6.21万亩。
(三)技术措施 1 梯田防护林工程 1.1 造林树种的选择
依据自然条件,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耐旱、而瘠薄的树种进行造林。黄土丘陵综合治理区造林树种以杞柳、山杏、山桃、毛条、花椒为主,土石山区选用云杉、油松、樟子松、刺槐、桦树、新疆杨等树种。
1.2 整地与造林
由于田边地埂操作空间小,考虑到当地群众的耕作问题,因此采用穴状整地方式进行整地。乔木树种整地规格为60×60厘米,灌木树种整地规格为40×40厘米,每条地埂栽植单行,株行距为3×1米。
造林采用植苗方式,选用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良种壮苗。乔木树种选用3年生苗木,灌木树种选用2年生苗木。栽植季节以春、秋两季为主,夏季作为补充,秋季进行补植。小流域治理工程 2.1造林树种的选择
依据自然条件,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耐旱、而瘠薄的树种进行造林。主要造林树种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桦树、山杏、刺槐、沙棘、山桃、柠条等。
2.2整地与造林(1)整地
依据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选用隔带水平沟、反坡带子田、鱼鳞坑等方式进行整地。
①隔带水平沟:在黄土层深厚、坡面较整齐的山坡地造林时采用。沿等高线开挖宽60~80 cm、深60~80 cm的水平沟,用沟内挖出的湿土修筑高30~50 cm、顶宽30 cm的坚实外埂,用水平沟上侧方表土回填至沟内外开挖口以下10 cm处,使水平沟内田面宽度达到100~200 cm,每隔5~10米留筑高30~50 cm、顶宽30 cm的阻水埂。带间水平距离5米(行距)。
②反坡带子田:在土层较厚的墚峁部采用。沿等高线开挖田面宽150~200 cm、反坡10~15°的带子田,培实外边埂,每隔5~10 m长留筑高30~50 cm、顶宽30 cm的阻水埂,并将田面深翻30cm。带间水平距离(行距)3~4 m。
③鱼鳞坑:在土层较簿的土石质山地、坡面破碎的陡坡地和农田大地埂,选用鱼鳞坑的方式进行整地。开挖长150~200cm、宽80~100cm、深50 cm的半月形植树坑,在鱼鳞坑外沿用挖出的生土培筑高30~50 cm、顶宽30 cm的弧形埂,坑内回填表层熟土20~30 cm。
(2)造林
①墚峁部陡坡地选用山桃、柠条、沙棘等灌木树种营造灌木混交型水土保持林。山桃、柠条行间1∶1混交或山桃、沙棘株间1∶1混交或块状混交。
②墚峁部缓坡地营造灌草结合型水土保持林,树种及混交方式、比例同上,行间隔坡间作紫花苜蓿。
③上部陡坡地营造灌木混交型水土保持林,山桃(杞柳、文冠果)与柠条行间1∶1混交,或山桃(杞柳、文冠果)与沙棘株间1∶1混交造林,或块状混交。
④中部陡坡地营造乔灌混交型水土保持林。山杏与沙棘(大果沙 7 棘)株间1∶1混交造林;或山杏与柠条(山桃)行间1∶3混交造林。
⑤中部缓阴坡地营造乔灌草结合型水土保持林。在水平沟内杏树与毛条株间1∶1混交,杞柳(柠条)种植在水平沟外埂上,株距1.5米,行间隔坡间作紫花苜蓿。
⑥中部缓阳坡地营造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水平沟距5米,花椒(杏)与沙棘株间1∶1混交造林,株行距1.5米×2.5米;或杞柳、山桃株间1∶1混交,株行距1.5米×2.5米,行间隔坡间作紫花苜蓿。
⑦在距沟头、沟边(沿)2~3m处修建1排或数排防护水平沟,以拦泥蓄水.埂高0.5~1.0m。在埂的内侧挖坑植树。新疆杨(刺槐)与沙棘(火炬树、柠条、扁核木)株间1∶1混交,株行距1.5米×2.5米。
土石山区退耕地造林以针叶树种为主,尽可能地营造针阔混交林。造林采用植苗方式,选用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良种壮苗。乔木树种选用3-5年生苗木,灌木树种选用2年生苗木,株行距为1.5米×2.5米。栽植季节以春、秋季为主,夏季依据树种作为补充,秋季进行补植。旅游通道绿化工程 3.1造林树种的选择
以乔木树种为主,主要选择耐旱、景观效果好的针叶、阔叶树种进行通道绿化。选择树种有云杉、樟子松、油松、国槐、垂柳、新疆杨、火炬树等树种。
3.2整地与造林
采用漏斗状集水坑和穴状整地方式进行整地,造林采用植苗方式,株行距为2米×2.5米,苗木选用胸径3.0厘米以上,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良种壮苗造林。栽植季节以春季为主,秋季进行补植。4 荒山造林工程 4.1造林树种的选择
山坡地立地条件较好,造林以乔木树种为主,适地适量选用灌木树种。以针阔混交、阔阔混交、乔灌混交的方式营造混交林,强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乔木树种有油松、樟子松、落叶松、刺槐、旱柳;灌木树种选用山桃、沙棘、紫穗槐等树种,主要用于荒山造林。
4.2整地与造林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用水平沟、反坡带子田、鱼鳞坑的方式进行整地。
造林采用植苗方式,选用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良种壮苗。乔木树种选用3-5年生苗木,灌木树种选用2年生苗木。株行距1.5×2.5米,栽植季节以春季为主,秋季进行补植。封山育林工程
该区域主要位于在原州区与西吉县境内的土石山区和六盘山土石山区,隆德县与泾源县也有少量分布。对目前实施人工造林难以成功的地段,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促进森林植被的自然恢复。旅游景点绿化工程
四个旅游景点区都位于土石山区,景点绿化以红军长征纪念馆、火石寨、须弥山为重点,绿化面积0.77万亩,按照景区绿化规划,使常绿树、落叶乔木、花灌木和地被植物合理配置,形成林木茂盛、百花争艳的景象,提升旅游区品位。
乔木树种有云杉、樟子松、落叶松、桦树,花灌木有探春、丁香、连翘等,选用地径2厘米,5分枝以上的苗木。对景区进行分区规划,合理布局,使旅游景点环境得到改善。
第四章 资金概算
(一)概算编制说明
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生态景观林)总体规划投资参照国家林业局营造林工程有关经济指标、宁夏人工造林投资指标以及苗木市场平均价格进行估算,估算费用主要以国家、自治区补助性种苗费投入为主。其中,封山育林、生态防护林、景观林估算费用中包含一定管理费;道路、水利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未估算在内。主要项目估算标准如下:
封山育林: 50元/亩;
生态防护林:通道绿化650元/亩,梯田防护林300元/亩,景点绿化5000元/亩,荒山造林100元/亩。
(二)投资概算
经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5483.4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用23705.5万元,其它费用1777.91万元。在总投资中国家投资20386.73万元,地方投资5096.68万元。
按工程类别,梯田防护林工程投资6873.00万元,荒山造林10618万元,旅游通道绿化工程投资637.00万元,旅游景点绿化投资3850万元,封山育林工程投资1727.5万元。
其他费用1777.91万元(其中:设计费355.58万元,管理费711.17万元,科技支撑费711.17万元)。
项目建设总投资25483.41万元,按照国家80%、地方20%比例筹措,即中央投资20386.73万元,地方投资5096.68万元。
投资情况详见附表3。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自治区林业局主管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建设项目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各县(区)政府、六盘山林业局要将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建设项目纳入本县(区)、局生态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成立相应的由主管县长(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本县(区)、本局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建设目标和任务纳入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政府负责、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政策保障
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针对生态建设的需要,制定相关生态补偿、土地流转、资金投入、经营机制等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资金保障
项目建设主要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后续补助及已启动的“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优先安排在本项目区,同时整合其他各专项生态工程,综合、系统地建设区域生态。生态旅游工程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投资,完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实。
(四)科技保障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所选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与造林地的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下的效益最大化。集中推广抗旱造林技术、经济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适应山区造林的无纺布容器苗造林技术,提 高造林成效。
(五)运行管理
项目建设上采取国家扶持、市场引导、企业参与的模式。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激活企业参与生态产业建设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建立创业园,使科研单位、科技人员、投资人获得相应的回报,以此来吸引全社会的投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经营单位根据各自经营方向,加强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及其他必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生态建设为统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附表:
附表 1 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建设总进度安排表 附表 2 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分单位任务统计表 附表3 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生态景观林)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第二篇:许昌市百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许昌市建设百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2011年8月2日)
为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粮食安全贡献市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组织实施百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为把百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新科技的引领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创业区,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粮食主产乡镇为基地,以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为重点,以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为依托,强化行政推动,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中打造百万亩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高产示范区,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二、建设原则
1、集中连片。选择生产条件较好,生产设施完善,土地平坦,灌溉条件好,连片种植面积大的乡镇,进行整乡整建制推进。
2、标准化生产。集成组装先进的实用技术,采用先进的物质装备,培训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设 1
施化栽培、集约化经营。
3、创新机制。在基地各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合作社、灌溉专业合作社等,实行公司化运作,提升农业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创建目标
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生态条件、生产基础等因素,在全市选择生产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24个乡镇,开展整乡整建制推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实现小麦单产达到600公斤以上,玉米单产达到700公斤以上。主要区域分布如下:
东北片:许昌县五女店镇、陈曹乡,长葛市南席镇、石象乡、古桥乡,共30万亩。
东南片:许昌县张潘镇、将官池镇,鄢陵县只乐乡、张桥乡、望田镇、南坞乡、陶城乡,共30万亩。
西北片:长葛市后河镇、坡胡镇、石固镇,禹州市山货回族乡、古城镇、郭连乡,共30万亩。
西南片:许昌县榆林乡、蒋李集镇,襄城县范湖乡、姜庄乡、麦岭镇、丁营乡,共30万亩。
四、主要措施
(一)集成技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生态条件,示范推广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推广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推进
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机收技术,机械化率达到100%;搞好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统防统治率达到100%;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配方肥达到100%。
(二)开展部分协作。发挥行政推动的主导作用,协调财政、发展改革、综合开发、国土、水利等部门支持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科研、推广等单位全力参与,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各方面参与的大协作格局。规划区所在县(市)、乡镇,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协调,狠抓落实,统筹整合各类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合力推进。
(三)推进标准化。重点实施田间设施标准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方式集约化,提升粮食生产水平,通过整合项目,集中资金,完善示范区田网、路网建设,实现成方连片,土地平整,井电配套。积极扶持农机、植保等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统一整地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服务,促进技术全面入户到田。提升农机作业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力争小麦玉米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四)创新管理机制。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行政与技术相结合,发挥政府部门、科研推广、基层干部在组织发动、方案制定、政策扶持、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优势,构建政
技结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技术指导体系。二是科研与推广相结合,以技术集成推广为载体,发挥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的优势,推动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应用、推动高产技术的普及推广、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标兵”的三级科技服务体系。三是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相组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耕地向农业公司、种粮大户集中,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探索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乡(镇)政府要积极扶持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每个行政村组建2-3个专业化服务组织。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行政推动。百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涉及的部门要加强协调,强化指导,推进工作落实。基地建设所在县(市)、乡(镇)都要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搞好统筹协调,配套项目资金,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乡(镇)都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实施。
(二)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基地建设所在县(市)、乡(镇)的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节水灌溉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都要向基地乡(镇)倾斜。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等项目,都要集中投向基地所在乡(镇)。
(三)强化技术指导。基地建设所在县(市)、乡(镇)都要成立专家指导组,聘请一名专家任组长,牵头组建包括种子、栽培、植保、土肥、农机等优势互补的专家团队,每个村都要固定一名技术承包人。实行专家和技术员承包责任制,量化任务指标,开展全程技术服务,对农民开展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四)强化责任落实。实行干部分乡包片制度,加强对百万亩优质粮基地粮食生产的督促检查。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到先进乡、村学习观摩,促进百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第三篇:皎口水库“三大生态工程”构筑水源保护绿色屏障
皎口水库“三大生态工程”构筑水源保护绿色屏障近年来,皎口水库积极探索水资源生态综合治理新举措,全力推进“三大生态工程”建设,严密构筑水源保护绿色屏障。
一是推进落实皎口湿地工程。皎口水库复合生态湿地工程是宁波市第一个大型复合生态湿地工程的配套工程,于2010年5月30日正式开工,工程总投资821万。当前,工程主体工程、生态湿地工艺工程已基本完工,苗木种植工作正全面展开。
二是开展水源涵养林抚育工程。皎口水库以“森林鄞州”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区农林部门专项资金投入,专业人员参与,并引进华师大农林专家指导,不断加强水源地涵养林抚育建设。目前,面积为10亩的首期次生中幼林抚育工程已开始建设,后续将逐步扩展至皎口所有水源涵养林。
三是完善鱼群生态结构工程。为进一步保护水质,逐步改变我库深水层鱼种、鱼量相对缺乏的现状,今年,我库共投放青鱼鱼苗299公斤,投放草鱼鱼苗585公斤,且将逐年加大投放鱼种鱼苗,切实完善鱼群生态结构,提高水质生态净化能力。
皎口水库办公室
2011.4.26
第四篇: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生态文明新农村第一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生态文明新农村第一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
一、工程建设背景------------------2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3
(一)指导思想---------------------3
(二)基本原则---------------------3
(三)发展目标---------------------4
三、建设任务和规模---------------5
四、保障措施------------------------7
五、组织实施------------------------9 为进一步加快我区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步伐,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全区2012年争取引导资金第一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工程建设背景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尽快实施城乡统筹规划,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推进郊区城镇化,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也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深刻反映了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区发展基础薄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与发达城区相比有较大差距,总体上还不具备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条件,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既要正视差距和困难,更要充分认识有利条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抢抓历史机遇,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立足实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2012年以加快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生产和村民的生活条件为基础,全面推进我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把我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培养锻炼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转型跨越、实现富民强村为目标,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联系户脱贫致富为核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宣传政策,教育引导,理顺稳定群众情绪,突出解决贫困人口收入问题,稳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工作思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有序建设原则。要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编制村庄规划,建设工作分类指导,逐步推进,优先打造景区、郊区和高速公路、国省道、旅游公路和铁路沿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形成区 域联动、连片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2、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原则。在加大政府支持的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3、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原则。尊重地域差异性,尊重民族习俗,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在村庄规划、民居建设、产业培育、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
4、坚持统筹城乡,深化改革原则。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统筹城乡一体化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5、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明长廊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同时深入开展文明长廊创建活动,使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与文明长廊建设两者相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研究细化工作措施,提高城乡群众文明素养,树立良好风尚,着力打造容貌整洁、管理有序、和谐文明的武都新形象。
(三)发展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涉及到农村的方方面面。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农业的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力保我国粮食安全。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 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增收势头不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从宏观层面来讲,农民增收可以激发广大农村的巨大消费潜力,使农民的需求成为一种有效需求,从而增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乡风文明是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乡风文明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近年来,虽然一些农村济有了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农村文化建设与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村容整洁是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长期以来,“露天厕、泥水路、压水井、鸡鸭院”,是对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形象描述。农村的房舍、道路建设缺乏规划,浪费大量土地;通行条件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亟待改变。管理民主是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十二五”期间,全区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提升、完善配套已建成的新农村的基础上,每年新建不少于行政村总数5%的生态文明新农村。促使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和文明长廊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力争到2015年底,全区新建生态文明新农村186个以上。
三、建设任务和规模 2012年生态文明新农村项目建设涉及了我区城关镇王家庄;柏林乡杨地湾;洛塘镇青崖沟;玉皇乡小石村;桔柑乡陈家坝;马街镇梨坪、杨湾;汉王镇陈龙村、汉坪村、马苍村、白崖村;龙坝乡张庄;角弓镇肖坝子;石门乡石门街;甘泉镇董沟村、龙湾村、渠子村;城郊乡桑家湾;外纳乡锦坪村、官方村、艾下村;汉林乡三家地;郭河乡传子山村;两水镇马入崖、后坝高铁安臵点;安化镇曾街、杜家湾、青崖村;黄坪乡陈王村;五马乡五马街、马坝村;池坝乡池坝村;马营乡碌坪村;磨坝乡小板石;蒲池乡王坪村;坪垭乡崇山子;三河镇徐家湾村等25个乡镇37个村。主要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统计如下:
(一)村内道路硬化总长207.3千米,均宽0.003千米。
(二)修建排水渠道总长69460米。
(三)街道路灯亮化987盏。
(四)形象大门建设36个。
(五)危旧房屋改造4922户。
(六)坡屋顶改造3515户。
(七)庭院改造2812户。
(八)圈舍改造37座。
(九)垃圾手推车74辆。
(十)垃圾池56个。
(十一)垃圾清运车37辆。
(十二)垃圾处理场37个。
(十三)污水处理设施37个。
(十四)无害化卫生公厕56个。
(十五)空地绿化33300平方米。(十六)行道树栽植10200株。(十七)护坡工程27000立方米。(十八)河堤建设6500米。
其他,进一步完善和修葺村级组织活动室和五保家园,新建花椒生产基地3处、加工厂5处,新发展花椒4000亩,油橄榄6320亩,中药材1000亩,蔬菜800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各乡镇要充分认识新农村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由一把手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结合“双联”行动及本村实际和群众意愿,研究制定具体方案,明确项目建设目标任务,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并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全力配合项目建设部门搞好各项工作,项目建设原则上不得形成新的债务。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为当前全区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职责,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力度。
(二)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简报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群众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引导 群众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意识,发挥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使新农村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加大对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工作力度大、效果好的基层干部的宣传力度,培育典型,调动各级干部发展农村事业、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三)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目标管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断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检查考核机制、奖补激励机制,落实责任,有效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四)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作用,建立村民投工投劳筹资、乡镇政府补贴及区政府以奖代补“三位一体”的投资机制。区政府以奖代补资金主要用于新农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品位,努力打造“和谐武都”品牌,使武都新农村整体建设水平有质的飞跃,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受益的主体。
(五)加强管理,严格督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实行“定期督查、随时调度、年终评比”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新农村项目启动、资金使用、总体建设等情况的跟踪督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建设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
(六)以奖代投,量化考核。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乡镇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建立以奖代投的长效激励机制,明确职责和任务,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对工作开展扎实、推进效果好的乡镇将予以奖励,并加大支持力度;对组织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乡镇将予以通报批评。
五、组织实施
(一)第一阶段:建设规划阶段(2012年3月至4月中旬)。深入调查摸底,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规划部门要认真总结农村居民住房灾后重建的经验,精心组织规划编制工作。要围绕中药材、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抓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围绕生态畜牧业抓好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产品加工业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围绕“农家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围绕原生态旅游等乡村旅游抓好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要在比较借鉴、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为农民提供不同规格、不同风格、科学实用的房屋建设图样,此项工作须在4月中旬之前完成。
(二)第二阶段:深入实施阶段(2012年4月下旬至10月底)。全区52个生态文明建设村,5月份开始全部按规划启动实施,到10月底,民居建设(改造)、连户路、院坝美化率达90%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68%以上,无害化厕所达到100%,使新农村建设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要求。
(三)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11月上旬至中旬)。2012年11月中旬,区委、区政府将组织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及文明长廊建设活动检查验收组进行检查验收,12月下旬迎接市委、市政府验收组对2012年建设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及文明长廊建设活动 进行验收。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健全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办法、内容、标准和评分方法将附后通知。对不合格项目坚决不予验收,待整改完善后,重新组织验收。
(四)第四阶段:总结完善阶段(2012年12月上旬开始)。对全区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建设成果,认真总结不同类型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及文明长廊建设经验,积极推广不同层面的成功做法,特别是要多培养、多总结、多推广一些花钱少、群众积极性高、建设效果好的典型,自力更生、勇于创新的典型,充分发挥各类典型带动作用。扩大实施范围,确保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达到村容村貌大大改观,产业发展效益明显,达到产业聚集,循环高效,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的目标要求。
第五篇:生态核桃、生态鸡、生态羊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米易县攀越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
绿色食品示范基地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米易县攀越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3月14日,是由具有枇杷经验和技术的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覆盖二滩淹区和丙谷镇芭蕉箐村枇杷种植地区。现已有社员130户。合作社注册资金106.5万元,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合作社现有资产1360余万元。合作社已建成攀越牌绿色食品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在合作社的努力下,辐射带动了460户农民种植枇杷对全乡乃至全县的生态种殖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合作社还在为发展观光农业创造条件,走“绿色食品品牌源头控制,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观光旅游相结合”的路子,有利于加快我县乃至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电子农业的转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项目建设区:米易县丙谷缜芭蕉箐村
二、项目建设年限:2012年9月10日至2013年12月31日
三、项目实施单位:米易县攀越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
四、项目建设内容:
(一)建设标准化的枇杷绿色食品种植示范基地1个,规模960亩,共需资金23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0万元:
(1)960亩枇杷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建设100万元;(2)对原有的Φ110 mmPE管道维修及新增加5000米的建设资金40万元;
(3)种植示范基地内管网建设资金20万元;(4)3米宽水泥路1000米修建资金42万元;(5)人员技术培训7万元。
(二)攀越牌枇杷绿色绿色食品申报(1)绿色食品申报费用共需资金2万
(三)攀越牌枇杷包装制作费用及统一宣传费用20万。
五、财政资金使用环节
项目总投资375万元,自筹资金33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持50万元,具体包括以下建设项目内容:
(一)、960亩枇杷绿色食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共需投入资金175万元,自筹资金125万元,省级财政补助5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补助环节是:
(1)960亩枇杷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建设1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8万元,补助标准1000元/亩;
(2)Φ110 mmPE管道5000米的建设资金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万元,补助标准80元/米;
(3)种植示范基地内管网建设资金20万元,其中:财
政资金3万元,补助标准200元/亩;
(4)3米宽水泥路1000米修建资金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万元,补助标准10万元/公里;
(5)人员技术培训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万元,补助标准50元/亩;
六、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2012年3月1日——9月30日,完成对枇杷绿色食品NY/T750-2011种植规程技术的基础培训;
(二)2012年9月7日—2012年12月13日完成2012年—2013攀越牌枇杷的农超对接订单任务以及包装箱定制
(三)2012年9月10日——2012年11月5日,完成960亩绿色食品枇杷农家肥(饼肥)的发放和使用
(四)2012年9月30日——2012年11月30日,完成原有5000米Φ110 mmPE管道维修和新增园内给水管道的建设; 2013年2月20日——2013年5月20日,完成1000米水泥路面的修建工作;
六、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960枇杷绿色食品丰产期每年产值1600万元,纯利润可达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可增加6430元。
生态效益:
攀越牌枇杷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建设好后,农户严格按照NY/T750-2011种植规程进行土壤改良,以及多使用农家肥,及生物性合成杀虫剂,对土壤碱化程度起到了极好的遏制,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了生态的良性循环,并为观光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效益:
该合作社覆盖了二滩淹没区覆盖二滩淹区和丙谷镇芭蕉箐村枇杷种植地区。通过带动他们种植攀越牌绿色食品枇杷可以提高种植户的销售收入,带动米易其他枇杷产区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提高米易枇杷的果品品质,为米易枇杷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设绿色米易,生态米易,和谐米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八、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设施项目建设的内容;
(二)技术保障:由米易县农牧局派专人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
(三)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四川省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项目结束后,即使按照程序报账,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