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应试技巧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成功备考策略
申论的备考在很多考生眼里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申论的写作要求与大多数人平时工作学习中的要求不一样,导致大家在备考时很难准确把握重点,不知该如何下手才能进行有效地复习。对此,华图网校将给出全方位的备考策略,帮助各位考生成功备考申论。
一、思想重视
对申论的复习,考生在思想上一定要重视。历史不止一次地证明:得申论者得天下,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复习方法适当,申论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提高。因此,轻视申论、轻言放弃申论,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不明智的。
二、加强训练
在备考期间,要多做训练,提高答题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语言规范的训练。申论作文要求作答者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这就意味着申论的语言应具备严肃、严谨、准确、庄重、明快等特点,且文章整体上要符合相应的的程式,而这往往是许多考生欠缺的。因此,在平时应多看、多读政府公文,学习它们的规范用语和表达方式,收集一些经典语句和标准范文进行朗读背诵,培养语感。推荐书籍:《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
第二,归纳能力的训练。申论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材料的梳理、归纳与提炼,所以备考时要注意语言归纳能力的训。可以对报纸上同试题字数较为接近的大段文字进行语言归纳的练习。建议大家多练习近平几年的国考和省考题目——即使不能整套地完成,也要尽量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养成阅读材料的习惯,集中了解最近发生的社会热点,同时避免自己对新题型的生疏。
第三,思维能力的训练。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地训练独立思考能力,对热点问题有一定的研究,并形成一套自己的系统思维,从而在答题时不落俗套,令考官耳目一新。对此,首先应通过十七大报告以及半月谈、人民日报等刊物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大政方针;其次,研究、揣摩报纸刊物上的评论文章、申论范文的思路和写作技巧,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二者的基础上,再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可事半功倍,避免误入歧途。
三、实战要点
在实战的考场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材料。
首先,对材料的阅读一定要认真,准确领悟出题意图,避免跑题。可以先看问题,带着思考去看文章。每看完一段要总结该段的中心、对策、作用等内容,进行初步浓缩,以节省做答时间。
其次,答题一定要围绕材料本身。答题一定要紧扣材料,围绕本文中心展开,尤其要避免——看到文章涉及自己的特长,把自我感觉良好的专业知识往上搬;看到文章与自己读过的范文有某种联系,把脑子里背下来的大段现成语句往上搬。申论考查的重点在于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写文章的技术,时政的熟悉度或专业功底都不是考查的对象,这就注定了材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作答要点。
首先,标题要规范、准确、开门见山。其次,有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得分点。要打草稿、列提纲,使文章有层次,条理清晰,充实紧凑。再次,对策尽量有创新,展示出思考能力,避免人云亦云,避免夸张不可行,避免大而无当。最后,开头和结尾要有开门见山的气势和理论拔高的点睛之笔。
第三,卷面整洁。
卷面对成绩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字体不好的同学一定要花功夫练字,即使无法达到书法艺术上的美感,也要尽量做到清晰、整洁。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必看七大技巧
◆ 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卷面整洁、字迹美观、分段合理的试卷容易让考官产生眼前一亮的愉悦感,因而先不管考生作答情况如何,卷面的印象 分很重要。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字要尽量写得漂亮一点,如果觉得自己的字没法漂亮的话,写得工整一点。段落分段要结构合理,语言要自然流畅,切忌字迹潦 草、用词不当、结构紊乱等。另外,申论答题不允许使用改正纸或改正液,这是需要考生特别注意的地方,以免被认定为作弊而导致0分。
◆ 联系材料,加工材料
申论所有作答都要紧紧围绕材料,依托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材料就是考生掌握的全部信息和内容,考 生务必在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作答,避免自我发挥,不要将申论写成杂文、散文等不符合考试要求的文体。对于材料,要运用而不要引用,有些考生大段大段地照 抄材料原文,是不妥的。
要学会巧妙地运用材料,考生可以运用材料中给出的数字、提到的人物,引用他们的言论、观点或行为、事迹等等。退一步讲,即使考生觉得材料哪一块写得好,想引用也不能照抄原文,要学会适当地改动,体现出对材料的思考和加工。
◆ 仔细审题,问啥答啥
题目怎么问考生就怎么答。在作答之前想一下这个题目要测查什么,为什么出这个题,出题者需要怎么答这个题,多想一会,多从公务员实际工作角度考虑一下,然后再答,不要匆忙下笔。
比如说,如果第一题要求概括材料的内容,考生可能会把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原因以及影响等统统写出来,但第二题又要求概括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如此,不仅答题内容重复,而且浪费时间。如果改正的话,也容易造成卷面不整洁的后果。
◆ 龙头凤尾,借助网络
对于最后的申论作文,开头与结尾尤其重要,它常能起到调动阅卷人情绪的作用。最好能为它们打个草稿,经反复斟酌、修改、润色以后再写上去。
在考前两天,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近期的申论热点及各方看法。因为临近考试时网上会有一些辅导专家对申论热点进行总结和预测,考生要做的就是拷贝下来熟识和复习。
◆ 字数限制,时时警惕
申论答题有字数限制,答题纸上面有字数显示。所有空格、标点全部都算,不需要自己计算。答题切忌重复罗嗦,要简单扼要、言简意赅,准确完整。第一题一般要求200字左右、后面逐次递增。
一般情况下,除了时间不够,很少有人少写,大多数人都抱有一种想法,答得越多采分点越多,其实不然,应该避免字 数太多的情况。有的考生为了表述的完整,字数范围以内概括不完,或者已经到了最后的格子,句子还没有写完,于是另起一行再写,这样就给阅卷老师的感觉是冗 长拖沓,容易失分。
◆ 心理调适,克服紧张
感觉试卷很难时,不要畏难,要告诫自己:我难,别人也难;感觉试卷容易时,不要轻视,要提醒自己:我易,别人也很易。“战略上藐视试题”,以增强自信;“战术上重视试题”,以减少失误。
考试中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些很熟悉的事例,就是一时想不起来,有一种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的感觉,心理学中称之为 “舌尖效应”。“舌尖效应”在考试这种情绪紧张的时刻尤为明显。对付“舌尖效应”的办法就是在心理上放松,或者先看看别的题再回过头来思考,也许会恍然大 悟。
◆ 瞻前顾后,坚持到底
要重视申论前几道题目的发挥。很多考生将最多的精力放在最后一篇分值最高的大作文上,但事实上,考生拉开分值的往往是在前面几道题目上,因为这些题目评分更为客观可操作,而最后一题给分会相对集中,得分率也相对较低。
无论之前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难度多大,答得多么不好,考生都要坚持继续考申论,每年的考试实践证明,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努力走完最后一步,就有可能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凡事贵在坚持,既然考生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走进了考场,就应该坚持到底。
第二篇:申论应试技巧
/选调生申论应试技巧
第一章:破解申论复习备考的要点
申论部分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所给资料的归纳、的理解能力,然后根据材料主题写一篇有自己见解的文章,是公务员考试的得分“重头”。专家提醒,考试所给资料的字里行间都体现出考官的考查意图,很多考生就是没有细细体会,因理解不到位而失了分。
一、注重平时的练兵
申论,是一种考察能力的测试,即全面考察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获得的,必须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在现今扫盲式的语文教学体制下,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都不会很高,每年高考语文成绩普遍偏低即为明证。除了相关专业外,各个大学很少开有专门的阅读课和写作课,因此,这些人在升入大学后,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都不会有很大的提高,有时甚至会降低。
熟练掌握运用母语,是各个领域优秀人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考生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水平,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考生应抽出时间去多读一些书刊杂志,多读一些中外名著及相关的专业著作,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还应多动手去写,如写日记、写论文等,只有勤写勤练,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当然,要考好申论,平时还应注重对实际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这项工作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关心国家大事,特别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看书读报,或与同学朋友进行讨论,不断增长自己的学识,并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关心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日常之事,及时地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渐渐地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二、临战演习不可少
应付申论考试,虽然主要靠的是基本功,但是,如果不在考前熟悉了解一下申论命题的特点及其答题的基本方法,不做适量的模拟训练,即使基本功再扎实,也是无法考好申论的。例如,考生如不了解申论答题的四个基本环节,舍不得多花时间去阅读和分析给定材料,而像平时写作文那样去应付申论考试,就必然会顾此失彼,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因此,在参加考试之前,考生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详细了解申论命题的特点,各环节的解题技巧,这样才能保证在实战中应付自如。
另外,由于申论虽然是已经出现了5年的应试文体,但大多数考生仍对此没有头绪,因此,在考前必须认真地做适量的模拟训练。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对申论答题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评估自己应付考试的能力,如答题时间的长短、自己的特长与不足等等,以便在实战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申论考试的注意事项
在申论考试的全过程中,阅读资料、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是四个主要的环节。阅读理解给定资料,是最基础的环节。这个环节虽然不能用文字直接在答卷上反映出来,却是完成其他三个环节的基础。
只有认真地读懂全部给定资料,才能把握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质,也才能准确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完成第二个环节的要求;也才能针对主要问题,就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完成第三个环节的要求;最后,要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应试者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第四个环节的要求。为了更好地答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一定要认真阅读资料,抓住中心,不要盲目下笔,急于写作。
(2)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可行性方案时,注意限制字数,超过或不足的字数一般不高于或低于要求字数的10%,否则,就会被扣分。另外,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简洁,答题要切中要点。临考前做适量的模拟题,其目的有两点:一是为了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角度与答题技巧;二是为了找一点实战的感觉,如考试试题的总体设计、考试时间的安排、做题速度的掌握等,以免上考场后手忙脚乱,这一点对于首次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第二章:专家申论命题的主要原则:
摘要:申论命题要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要坚持导向性、突出检测性、体现公正性、注意时效性,并且要便于阅卷教师评阅。从六个方面可以评价申论命题质量的高低。
关键词:申论;命题;公正性
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笔试的重要科目,其命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些考生基本上都要参加申论笔试。申论试题将直接深刻地影响这些考生的个人命运,而且还将对学生家长、后来的考生、考生的亲朋好友等产生影响。因而,申论试题命题必须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淡中见思想。理解申论命题,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具有从思想根源上明白申论内在约定性的重要意义,也就便于在考场上准确审题,严格按要求答题,从而考出理想的成绩。
申论试题的来源,一般有两种方式:自主命题和购买试题。自主命题是主考单位聘请专家出题。通常是在考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聘请两位专家,到指定地点命两套题,主考单位对专家实行入闱管理,采取严格监控措施保证试题信息不泄露。主考专家根据大纲要求,设置题型与类别、试题难度及结构、考试时限、答题要求与评分标准及其他应明确的事项。通过查阅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等媒介上发布的新闻信息,对相似主题、相似形式、相似内容的的新闻材料进行剪辑、组合,使其能以点带面的反映当前公共管理中的典型问题。然后设计申论要求,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购买试题的方式在当前也比较常见。相当数量的省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笔试试题题库。个别中介机构通过联系命题专家,请他们随时关注社会重大时势,然后根据申论试题命题规范出题。命题专家通常出很多套题,出售给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付给命题专家报酬后,要求命题专家从电脑上彻底删除试题。中介机构再销售给有关省、市人事考试中心。考试中心根据需要,抽取一套题加以审定或修改后,用来作为某次公务员考试的试题。当然,无论何种命题方式,整个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高度保密,不得泄密。特别是有关申论试题内容及要求,更是要求绝对保密。不管是谁,作为命题专家,都要求深刻理解公务员考试大纲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招考对象实际,制定出多套高质量的试题,以供考试中心进行最终选择。申论命题对于申论命题专家来说,也相当于一场考试,也须首先审题,领会考试大纲精神,理解领导意图,结合本次考试实际。然后按图索骥,寻找合适的申论材料。最后是将卷头、注意事项、申论材料、申论要求等进行规范组合,从而制成一套高质量的试题。下面我们根据命题过程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对申论命题原则依次予以说明。
一、申论命题要坚持导向性。任何考试都具有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申论考试的首要功能。这种导向功能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是能力导向,也就是要求考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按《中央、国家机关2006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要求“
(二)申论
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考试作为国家大型考试科目,担负着统一思想,引导舆论,把握导向,坚定信心的功能。因而群众关心的、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常常作为申论材料,供考生进行引申论述。主管单位以申论试题,向整个社会、向全国人民传达一种声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一个核心宗旨:“为人民服务。”以中央、国家机关考试从2000年到2006年的申论试题关注的重点来看,分别是噪声治理、医药安全、网络管理、生产安全、环境治理、农村扶贫、突发性事件应急防御等,各省、区、市的申论试题涵盖范围则涉及更为宽泛,更为具体。通过申论考试,抽象的国家向具体的人民传递着一种关怀,一种爱护。因而,申论考试从大处说,具有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重大意义,不可低估其当前意义和长远价值。
二、申论命题要突出检测性。检测功能是考试的基本功能。申论命题要能够正确检测考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申论是公务员考试科目,它不是专业考试科目,因而,它侧重测查考生是否具有公共管理能力,而不是测查考生是否具有专业操作能力。按照《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申论从2000年起开始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的一门考试科目,迄今已有7年。申论命题正在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定型。考试大纲也是一年一制,虽然年年大同小异,但于稳定中也表现出不稳定性。所以,申论考试是否只是权宜之计,也还说不定。因为任何大型考试,都会陷入模式化的弊端。《南方周末》曾就美国考试制度为何越来越像中国的科举考试这一现象进行讨论,结论是无可避免。那公务员考试以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考试科目,久而久之也难免落入模式化的窠臼。《公务员法》对此没有进行明确规定,为以后可能改变考试科目留下了后路。
但就当前情况来看,由于国内培训教师对申论的历史渊源研究不深,国家也没出台权威解释(或者说也不出台权威解释),因而申论考试尚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这样,申论的内在约定性、现实规范性等本质特征便不被广泛知晓。社会对申论的新鲜性和陌生性导致了公务员考前培训市场的火爆,在一定意义上也渐渐地推近了申论的发展。申论命题在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管理能力、行政能力等三种核心能力方面是能够起到较好效果的,符合《公务员法》的原则要求,应当继续研究,以使其成熟。申论只有具备良好的检测性,才能确实体现其评价功能,选拔功能。
三、申论命题要体现公正性。公正性是申论命题的道德要求,这是对申论命题者的道德底线的规定。申论考试担负着为国选才的重任,不能徇私舞弊,不能偏袒佑护。我在《申论学》中谈到申论的政治精神就是一个字“正”。“政者,正也。”亦即止于所当止之处。这种公正性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一脉相承,与现代社会提倡的公正完全一致。申论的公正性要求申论命题者所出申论试题对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具体表现在申论试题要本着测查考生从事公共管理的共同能力,而不能对特殊专业才具有的知识、素质、技能等进行局部测查。其最基本的表现是申论的试题卷对所有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来说都是完全相同的,考试时间及考试规则也完全相同。除此以下,还有三个细节需要在命题时加以注意:
(一)选择面向大众的、已经公开的客观信息作为申论材料。申论材料一般不选尚未公开的信息,或者是仅限少数人知道的信息,也不选内参、秘闻等,更不选文学作品、怪力乱神等。近年来各级各地申论试题主要都是来自于报纸、电视、网络或广播等大众媒介的消息、通讯等,或以完整之态出现,或以拼接之貌显现。公开是保证公正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材料中的专业术语要照顾考生的普遍利益,以不影响多数人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发挥为限。没有任何材料不涉及专业术语,只是专业术语不能过多,而且对专业术语的不理解不能导致对申论无从作答。社会问题是变幻多样的,每个领域、每个行业都有其术语,要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当然,是否有术语或有多少术语不是申论命题考虑的重要内容,只是需要兼顾而已,在全面衡量试题质量时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方面的标准予以较小的权重。申论试题从普遍意义上讲,对考生是公平的。公平是实现公正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三)申论要求的设置以测查大纲规定的能力为主,非关公务员能力要求方面的能力的测试不能放在申论重点测查内容中。申论要求中的关键词语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要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让考生能够比较明确地辨别。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比如近年来各级各地考试申论要求中普遍出现的“主要内容”与“主要问题”,“方案”与“对策(建议)”等词语,其区别就不太明显,区分度不够,它对考生的语言功力的要求远高于对其行政能力的要求。这一点可以从很多所谓的“资深专家”在网上的指导中看出来,把这些词语区分得很清楚的人还不多,这样,申论考试的难度大为增加,必然影响申论阅卷的公正性。既然这些所谓的“资深专家”都没搞清楚,那“以己之昏昏”,何以使人“昭昭”呢?我在《申论学》中对这些关键词进行了专章论述,读者反映很好。
四、申论命题要注意时效性。时效性是申论命题的效能要求。按《公务员法》第十一条“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二)年满十八周岁;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报考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生,正是朝气蓬勃、富于创新的年龄,他们都是有知识的青年,很多人对社会问题有一定见识,部分人还具有敢想敢干的胆识,对国家管理能够提出很多具有理论上可行、实践上可以操作的方案或对策,这些方案或对策,集中体现了一代年青人的思想和智慧,是国家的一笔宝贵财富,不能把这些试题答案束之高阁,而应当把它应用于实践,达到录用考试和国家管理相结合的良好功效。广东省将申论优秀答案汇编成册,供各部门领导参考,就是发挥申论答案作用的一个良好形式,推动了工作的进展。所以,申论给定材料最好不选择过时的材料,当然也不能选择想象或虚构的材料,而必须选择那些当前普遍存在的、群众反响强烈的的问题作为给定材料,以使考生的优秀申论答案能对工作能有现实推动作用。通过历年的中央、国家机关考试试题我们可以得到验证。如2005年考三农问题,随后中央开会就着重研究农民、农村、农业问题。2006年考关于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问题(考试时间为2005年11月26日),考试稍后的2005年12月,2006年1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多次报道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对关于加强突发性
把握这一点,对考生来说非常重要。申论考试的准备,很多考生是摸头不知脑,不知从何下手。事实上,只要他们在考试前半年的备考时间里,多关注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多阅读温家宝总理的工作报道,就能知道管理国家过程中的职能分工、措施手段、方式方法、定性原则、定量策略等,多查阅各部门领导的讲话,就能明白具体情况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考生要改变备考的盲目状态,必须明白试题源头何在,从源头抓起。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只有这样的人,才有更大机会进入公务员队伍,成为国家管理人员中的一员。
五、申论命题要便于评阅。便于评阅是申论命题的最后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只有便于评阅,才能尽可能地保持其公正性,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检测功能,也才能更好地为国选才。为了便于评阅,申论要求中通常既有形式方面的要求,也有内容方面的要求。我们分别说明。
申论形式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申论答案的篇幅限制上。通常模拟机关工作中对话状态予以设定。我在《从虚拟行政行为论申论考试》一文中说:“虚拟行政行为,是指《申论》考试是模拟行政机关工作思路、观点、立场、态度、风格等的一种行为。”我在《2006年申论试题三部曲:发问——追问——论证》中“将它明晰化为申论三部曲:发问——追问——论证。发问是指申论要求第一题是模拟行政机关中,下级去调查、了解、参会后,回到机关,领导要询问他了解的基本情况。追问是申论要求第二题是模拟行政机关中,下级向上级汇报后,上级对情况的追问。这种追问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横向的。既可以说明性的,也可以建设性的。论证是指申论要求第三题是模拟行政机关中,下级在回答了领导的追问后,领导通常会交待下级去写一篇文章,对出现的情况进行论证,供向上汇报、向下讲话、向左右交流使用。”按机关工作中说话的速度在120字/分钟至150字分钟计算,大概回答发问的时间以1至3分钟为限,回答追问的时间以3至6分钟为限,论证文章的框架以10至15分钟为限。按根据近年中央和地方考试试题来看,申论这种形式方面的要求是遵从这种基本模式但有所增删有所变更的,在模式与创新中交替行进。字格的设计要便于阅卷教师统计。以20字/行设计为好,每5行标明一次到格字数。行距和字距设计要合理,便于区分段落。申论内容方面的要求。在各题中表现各有不同。申论内容方面的要求属于“暗设机关”,在题上一般都没有明确指明要答什么,不答什么,这是申论考试对很多考生来说最难的地方。但实际上申论在内容上有严格的内在约定性,这样,设计申论要求就很关键,首先是要求考生紧密结合材料,不能逸出材料旁征博引或想象虚构。其次是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机关工作情景,回答领导发问、追问并进行论证。各题的设置是对具体工作场景的具体化和个性化。从题里依然看不出有内容方面的具体要求。但实质上,申论要求中的“概括”、“提出”、“分析”、“自命题”等词语就把申论内容进行了限定。如回答发问则需要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先总述轮廓,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阐述大概。概括要求全面,准确,简炼。回答追问则要先结合问由逐层回答,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地“申而论之”,不论是提出对策或方案,都要求做到归口管理,措施得力,手段适宜,分工明确。进行论证则需要标题、开头、主体、结尾等各部分完整齐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语言简明、平实、得体;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行文通畅。
由于公务员制度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和西方文官制度结合改造而成的产物,申论是古代的八股文、现代高考作文、机关公务文书等文体优势结合的产物,因而,申论命题既要有规范性、又要有创新性。规范性是创新性的基础,创新性是规范性的提升。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套高质量的申论试题,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评估:
1、能起到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
2、规范考试竞争,引导考生备考;
3、具有严格的程式性,能有效预防考生作弊;
4、便于阅卷老师快速、客观、公正地评阅;
5、能起到训练考生思维,测验考生智力的作用;
6、检测考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的作用。以此为鉴,对照我们所能见到的各级各类试题,我们会发觉各级各地的申论试题水平参差不齐。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为例,2005年的申论试题则只算中等水平,而2006年的申论试题应当是一套高质量的试题。根据对近年来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的综合、比较、分析、研究,我们拟概括出申论试卷进行论证这一道题的主要特点:
一、最后一题一般都是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000——1500字。文体主要是议论文。以上试题中要求写作的讲话稿或报告在此情景中也应当是议论文。议论是其主要表达方式,但叙述,特别是概括叙述也必不可少,有时也需要说明。较少需要描写和抒情。其基本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论据充实。不过,表述年年有变化,强调重点有所区别。
二、字数一般要求在1000字左右。按考试时限150分钟计,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那么,2000年要求考生总共写作约1700字,文章1200字;2001年约1500字,文章1000字左右;2002年约1400字,文章800字左右;2003年约1600字,文章不少于1000字;2004年约2500字,文章不多于1500字。按照大学毕业生手写速度平均每分钟35个字计算,则需要的总书记写时间,2002年最少,约需40分钟,2004年最多,约需要73分钟。加上阅读时间和中途停顿,对多
70%的时间做完来衡量,考试要求的总字数应以77分钟能写完为宜,也即约2700字(2685字)为宜。考虑到阅读材料的字数变化和题型的变化,可以以此为上限,总字数不超过2700字,但书写时间不能低于44分钟,即不少于1540字。
据观察,人们的语速有加快的迹向。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夏青指出,在“文革”前17年里,新闻播音平均185字/分左右,80年代未、90年代初约在200——220字/分左右,最近几年来,提高到240——260字/分左右。有人做过一个统计,中央电视台某晚间新闻节目最快竟达到340字/分。他认为,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报告新闻的语速适当加快,这种变化是合理的。但以为越快越好,每分钟播出的字数越多越好就未免失之偏颇了。
夏青的播音思想对我们是有借鉴作用的,随着“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的逐步形成,每一个公务员所承担的责任更多更大,需要在工作中简明扼要、抓住重要信息进行迅速表达,以提高办事效率,建立高效政府。按照一般讲话6分钟计,则要求申论文章的长度在1500字左右为宜。
三、写作由开放式向封闭式转变,由自由写作向定向写作转变,写作的针对性逐渐加强。或者说,对于写作的针对性要求由潜在转为显在,由暗含转为明示。试题的指向性更加鲜明,审题难度降低,答题要求更严。从对上述基本特点的进一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申论》试卷命题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正在摸索过程中。整个试卷从三道试题减为两道试题,但两道试题基本涵盖了三道试题的内容,即问题、对策(方案)、论证。如果说今后《申论》试题还要改革的话,很有可能将来只有一道,那就是“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进行论证。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正确,论证严密,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卷面整洁。”
我个人认为,现在之所以还是两道试题,很多省、市公招时《申论》依然是三道题,在于《申论》本身是一个新科目,评卷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都比较强,误差较大。说评卷主观性强,在于《申论》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评分原则或参考答案。说其客观性强,在于《申论》必须严格按照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员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文风格、表达方式等来进行写作,规定性很强。问题在于,由于整个国家上下对于申论的研究都不够深刻,阅卷教师对于申论文章的把握常有分歧,难以形成统一的阅卷标准。题量多只是减少误差的一个办法,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而已,实则上写一篇文章决胜负必将是个大趋势。因为公务员考试借鉴文官制度,文官制度源于科举考试。申论与八股文本是有血缘关系的。今后,这种来自于八股文身上的某些与现实相符合适合当今考试的某些特征将得到强化。
对于申论文章,很多考生在考场上下笔也不是无话可说,但作为申论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却有相当部分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所以,很多申论文章往往带有比较强的个性色彩,给评卷教师以书生气浓的感觉。原因在于什么地方呢?原因在于,在电视、网络极其发达的当今社会,很多考生已经渐渐远离书报,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信息的长期吸收,养成了他们的思维惰性,说话越来越具有幼稚化倾向。
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是研究电视传媒的,经过大量的理论和实例研究发现,电视一方面给受众传播海量信息,但另方面,对很多受众来说却是使他们头脑变得简单的传播工具。网络就更是如此,网上免费阅读的信息中知识极少,加上网络的互动性极强,网民有什么话可以脱口而出,高科技产品出现严重的傻瓜化倾向,很容易变得受众缺乏长期思考和思想深度。
所以,阅卷教师在考场上,仅仅通过千把字的文章,就发现优秀的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靠办法,确是有相当变数存在的。而考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吸引住阅卷教师的眼光,从理性上打动阅卷教师,通常来讲难度极大。
不过,认真剖析一个,这个问题其实也有很方便的解决办法。正如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的关键在于熟悉每一个关节。所以,要写好申论文章,在于平时对于申论文章的大量阅读和理解。如果我们想要从各种申论参考书中寻找优秀的申论文章来读,那我们的眼界就太狭小的。在长期的研究中,我发现一个被大家忽略的事实,那就是,我们的各级领导,在行政工作发表的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文章,除去其外在形式外,就是一篇篇很好的申论文章。
这个发现对于考生们来说具有极其明显的现实意义。其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将考生平时头脑中积存的一些知识化为资源,供考试时信手拈来,而不至于无话可说。下面这则讲话材料,是我根据《人民日报》2002年7月24日上的新闻《温家宝同志在全国“菜篮子”工作会议上强调
努力实现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两个转变”,让城乡居民长期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整理出来的。在整理过程中,主要是删去了发表这篇讲话的相关背景,对叙述过程中的一些连接性语句也进行了去除,只留下了原新闻中关于讲话的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改编,形成这样一篇申论范文。
让城乡居民长期吃上“放心菜”、“放心肉”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方、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菜篮子”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实现了“菜篮子”产品由长期短缺、品种单调,到供求基本平衡、品种丰富多样的历史性转折。“菜篮子”产品总量大幅度增长,大多数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生活需要。“菜篮子”生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民增收,增加了农业出口创汇。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菜篮子”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是供求关系发生新的变化。需求层次多样,人们更加注重“菜篮子”产品的多样性、优质化和卫生、安全;供给范围拓展,要求“菜篮子”工作既要重视城市,又要关注农村;生产空间扩大,对保持产品总量和品种的供求平衡,防止区域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菜篮子”生产主体和流通渠道的多元化,增加了质量卫生安全管理的难度;使用农药、兽药、化肥等投入品,需要加强管理,科学指导,趋利避害。
三是面临新的国际竞争环境。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好进出口贸易,是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面对新的形势,目前“菜篮子”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要求,生产、流通等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产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突出,市场秩序混乱,品种结构不合理,价格波动较大,流通基础设施落后。
解决“菜篮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把“菜篮子”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行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重视“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建立稳定供给的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持“菜篮子”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完成新阶段“菜篮子”工作任务,要有新的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菜篮子”工作要以实现“两个转变”为目标,完善质量标准,强化源头管理,健全市场机制,加快科技进步,发展产业化经营。
一要加快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的强制性标准,完善产地环境、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保鲜和动植物检疫标准以及相关技术规范,使“菜篮子”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做到有标准可依。
二要加大生产环节治理力度,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管理,加强食品加工业的监管,强化动植物病虫害防治。
三要加强市场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城市骨干批发市场服务功能,引入现代营销方式和流通组织形式。要严把市场入口关,逐步建立“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强制检验检疫制度。当前要突出抓好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
四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速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的研发,加强加工、储藏、保鲜、包装、运输技术研究与开发。
五要转变生产方式,建立有利于保证产品卫生安全的产销体制。发展产业化经营,通过“订单农业”、建立原料基地等方式,带动农户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的要求,进行“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以确保质量卫生安全。
保证“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把“菜篮子”产品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任务非常艰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1448字)
类似的新闻在《人民日报》的要闻版上有很多,只要我们平时多加注意,就会发现,认真阅读,就会发现机关,也就是发现窍门。机关这个词很有意思,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你连念十遍,有什么感觉?
在这里,我们来分析、归纳、总结、提炼申论文章的程序性。程序性是指按照固定思维模式思考问题。在行政机关中,严格遵守程序的文章通常被人们称作官样文章,它是一个与文学作品相对立的一个概念。不管行政机关之外的人群对官样文章的批评是多么的激烈,但行政机关文章必须以其庄重性、权威性示人,并不能因为它不合所有人的胃口而对其想当然的加以改变或改革。对党八股》。乱世求变,治世求稳,这才符合与时俱进的思想观点。第一、八股文题目要求一律采用《四书》、《五经》中的原文。这一点启示我们,在做申论试题进行论证时要引用经典著作,我们今天要引用的经典著作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关论述,是中共重要文献、著作等。我们要根据给定材料,寻找切合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的语言作为申论文章的标题。作为国家公务员,其工作方式是“戴着锁链跳舞”,是在严格规定下具有有限的自由度。
第二、八股文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程颐、朱熹是当时的著名的理论家,他们的理论,是经常被引用的。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来看,现在写申论文章就要以当今著名的理论家的的阐释为准,当今著名的理论家人数众多,他们的理论观点主要都发表在国家的重要的党报党刊上,所以今天的考生,在学习政治理论时,要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杂志、求是杂志等重要媒体上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讲解作为申论的理论依据。但当前很多考生平时对抽象的理论不感兴趣,对程式化的新闻不感兴趣,在考试时是很容易吃亏的。建议各位考生平时多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多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有机会多读红旗杂志、求是杂志。最方便实用的还是多读人民日报头版。
3、八股文体裁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格式。文章结构稳定,字数有严格限定。申论文章结构也相当严格,但灵活性有所增强,字数限定也略有放宽。申论文章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是常见的三段式议论文。讲求起、承、转、合之间的圆滑流畅。申论文章的程序性主要表现在:
一、标题的程序性。通过对上百篇领导讲话、工作总结、调研报告、对策建议等的阅读,我对行政机关具有申论性质的常用议论文归纳出其主要模式,这个模式是基本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变化形式。申论文章标题通常有两种模式。
(一)姓名(+职务)+场合(或会议名称)+讲话。如: 陈邦柱局长在测绘发展战略研究启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宜宾市市长焦伟侠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政府副市长金虎彬在全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虹同志在全市引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种结构模式的标题有时也略有变化。有时也可将职务和姓名放在标题下方作者位置。
(二)缘由(依据、手段、方式)+目的。如 转变政府职能 切实依法行政
认真学习领会精神 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坚持平稳发展方针 狠抓政策措施落实 努力实现烟叶工作的良好开局 认真贯彻实施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不断开创我省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二、文章结构的程序化
申论文章的结构顺序,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进行,也就是按照纵式结构来进行的,这就是“申”,引申,延伸,拓展,展开。但这种纵向深入的过程同时多伴有横向延展。正如一滴石头丢进水里一样,水波是从中心向四周扩散的,但对其评价,当以纵深为主,以显示其力度和深度。
(一)开头。即起题,发起话题,主要谈过去,谈已有事实,为申论提供事实基础。如《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我市引智工作再上新台阶——刘虹同志在全市引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开头。
2002年5月以来,我市引智工作在上级外专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人才立市、科教兴市”战略,结合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健全引智工作体制,创新工作方法,狠抓队伍建设,强化引智工作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扶贫开发服务的职能,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扶贫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智力支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和发展,提请大家注意,申论在领导讲话中运用最普遍。善于申论者,必定具有良好的领导素质。在领导讲话中。通常都有介绍性的开场白:在称谓和问候语之后,紧接说明某项工作、某个会议的时间、地点、名称、缘由、目的、任务、要求、进程等。随之就开始进入申论部分。在开场白之后,申论之前,通常都有转承语,紧承前边的内容,连接后边的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转承语一般要简单介绍下面要讲述的内容,以提示听众,概括要点,加深记忆。
(二)申论的主体部分
申论的主体部分,要在已有事实基础上,紧密联系现实分析问题,并结合未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纵式结构式。就是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或思维的逻辑顺序来表述事实或理论。按时间顺序,就是按过去——现在——未来的方式考虑问题,组织材料,表明观点。按逻辑顺序,就是按照现象——本质——后果——解决办法这样的方式来考虑问题,组织材料,表明观点。
2、横式结构式。就是将事实或理论进行分类表述,各部分之间是平行关系。如工作总结或情况介绍,就可以在首段介绍概况后,对成绩或经验、问题或教训、改进措施与办法等分门别类地论述。
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行政机关里面的很多文章,在写作时都采用纵横结合式结构,充分发挥两种结构的优势而尽可能避免其不足。(郭五林)对此,我们根据对实际工作中多篇领导讲话的申论部分进行归纳,建构其申论模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做了几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什么不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结果。分两方面来说。”“现在,我们的任务是什么,我们将采取什么措施、手段、方式,以免什么缺点或错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三点。一是转变观念,加深对什么的认识,树立开拓创新的思想。二是完善制度,健全措施。三是加强领导,健全队伍,确保落实。”
特别提示:文章条理化的奥秘就在于按照“章——节——条——款——项——目”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写作,其外在形式不一定很明显,但其内在遵从这个顺序。可以省略个别环节,但不能颠倒。实际写作中,常常表现为大标题、小标题,大点、小点的方式。我们来看一下山东省副省长王仁元的这篇文章的框架和条理。加快山东信息产业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围绕建设制造业强省开展信息产业工作
二、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试点省的建设
第一,认真做好规划论证工作。第二,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第三,抓好政策配套。一是在资金投入方面。二是在税收政策方面。三是抓好中介机构建设方面。第四,重视信息技术自身发展。第五,加强协调配合。
(三)结尾。文章的收束部分,要对前边的提出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或提出希望、号召、要求等。在逻辑意义上,它应当属于解决问题部分,它是对解决问题部分的内容进行完善。在形式上,它属于结尾。结尾要么按由上级——本级——下级的思路,要么按观念——制度——操作的思路来组织文字。示例如下。国家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结尾:“明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一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在2005全省职成教工作暨办学模式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结尾:“同志们,我省职业教育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省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最后,我们还要说明一点的是,申论文章的层次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都有严格的要求。相对来说,高层领导写文章更容易由宏观到微观,由虚到实,而普通公务员写文章更倾向于由微观到宏观,由实到虚。这是符合客观工作实际的,也是贴近个人主观经验的。请大家就上述例文、例段、例句进行认真推敲,仔细揣摩,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考试过程中熟练地掌握运用,相信,申论文章的难关是一定能冲得过去的。
申论》对策(方案)的拟写,是《申论》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测查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对古代策论的继承与创新。但关于二者的异同之处,由因其比较微妙,因而鲜有深入论述。然而,这是考题中最关键的词语,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以是本文将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探析。阅读本文大约需要三十分钟时间,我意以为,即使全无所获,损失也还可以通过牺牲一点休息时间补起来。如果本文对考生确有长益,那繁琐一点也值得。本来,我写作本文,最初目标是为了给将要从高校毕业的应届大学生们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如果不在过筋过脉的地方搞清楚,似是而非地就去考试,那我作为一名教师,也问心有愧。我对国内多家出版社出版的申论方面的参考书籍进行了阅读,认为这些书从总体上的特点是“以变应变”,企求包罗万象但却无法一“本”万能。我咨询过数十个学生,请他们谈对这些书的读后感,他们的回答中,有一句话很有代表性:“开书了然,关书茫然,考起试来不知所以然。”宜宾市人事局一位长期从事公务考试录用工作的同志认为:“这些书,多数只有试题和和简单的答案提示,偶有分析,也是根据答案进行的逆向分析,考生看了不明白,不知道其中的思维过程,因而很难据此进行独立操作,如果谁能写本书揭示出申论试题和答案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好了,肯定大受欢迎。”
事实上,随着人们对申论这种考试方式的逐步认可和理解程度的逐步加深,申论的变化也越来越贴近现实,更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在“测查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似乎走得更远。我们正在看到,这种测查,在中央、国家机关从高等院校2000年应届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试题(2000年2月26日)试题中,表现为“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那时,要求考生“提出解决方案”。当时并没有要求考生“提出对策”。“提出对策”是后来才出现的,从策论(对策)到方案到对策,那为什么会有这种历史演变呢?方案和对策是不是一回事,如果不是,区别又在哪儿,又该怎样应对?
对于方案一词,在众多的公考论文中鲜有论述,所以考生也难以准确地把握,在考试时跟着感觉走,大致把方案理解为办法、措施等。这种缺乏理论指导的方案,必然有其盲目性和侥幸性,所以常常有考生考完申论后自我感觉良好,而实际分数却并不理想。学得不明白,考起来也难以避免不糊涂。
方案属于计划的一种。计划是机关、单位、团体对一定时间内的工作目标、完成任务的措施、办法和工作步骤等做出先导性部署的书面材料。计划是一个大的概念,规划、纲要、打算、安排、设想、方案、要点等都属于计划的范畴。
规划、纲要是指适用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广泛和概括的一种长远计划,如《宜宾市城市建设规划》、《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纲要》等。安排、计划、打算、方案,则是指适用于时间比较短,内容比较具体的计划,如《某某工厂二OO五年一季度工作安排》、《某某培训班教学计划》、《某某大学团委关于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打算》、《某某市深化卫生改革方案》。而要点则是适用时间比较短、内容比较概括的一种粗线条式的计划,常用于领导机关,如《中共某某省委二OO五年工作要点》。至于设想,则是一种初步性的、意向性的、非正式的计划,如《某某大学某某学院二OO五年教师道德建设工作设想》。
方案,作为对近期具体工作的预测性安排,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即时性、具体性。但同时,它也具有可选择性。这是方案与其它计划类文书的最大不同之处。申论中理出的多个方案,本是殊途而同归的,虽然目的都是为解决同一个问题,但却可以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处世角度、采用不同的行政手段。这样,不同方案就在客观上存在着内在的主次优劣之分。事务型公务员将方案呈送给领导型公务员,由担任领导的公务员选择。
这样说,我们就容易明了,本来是下级明知该怎么办的事,却偏要去请示上级。可以说,在有经验的下级拟的方案中,运用哪一个都不会错。这一方面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机关办事程序化的要求,它是我国的国家机关行政的初期表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到了规范行政行为的作用,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提方案请领导选择的行政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僵化、呆板的弊病。随着我们国家小政府、大社会状况的出现,机关人员数量减少,而事务繁多,方案选择这种事倍功半的行政方式必须加以改变。因而,对于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就成为现代行政机关必须采取的行政方式。所以,申论考试随着行政要求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对策同样具有针对性、即时性、具体性,但却没有可选择性,这是与当前国家精简公务员数量、提高公务员素质的趋势相适应的。每一个公务员都应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运用自己的权力为人民办事,并承担相应的行政结果,以确保一支高效公务员队伍的形成,而将内部监督转换为外部监督,将领导审批权有限地下放,而将公务行为的合法性交给司法机关进行监督,从而使公务员的公务行为更加透明化、公开化,从而有效地防止腐败。对于很多长期在行政机关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在面对申论的时候,很容易认为申论的对策是多样性的,“殊途同归”。但在市场经济下,这种看待申论的观点是有凭经验办事之嫌的。因为我们在提出对策时,必须考虑行政成本,即行政决策的最低风险性获得最大效益性。一个优秀的公务员必须要学会节约政府开支,增加国家收益。归纳起来,方案与对策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一、方案务虚,对策务实。方案从理论层面进行预测性的安排,而对策则进行针对性安排。
二、方案具有可选择性,对策则具有确定性。方案是多个平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执行;而对策则是唯一的,对策是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
三、方案是明知故问的,可能拟写方案的人心知肚明哪种最好,却偏让领导选择,能量容易内耗。对策是最优组合,从各个方面解决同一个问题,全心全意办实事。我们试举一例,这是一则关于解决噪音扰民事件的方案。
第一、根据国际环境要求,从关爱人们身心健康的宗旨出发,调整、完善我国现行的工商管理法。第二、由工商部门出面,将让工厂限期搬迁,其损失由工商部门、工厂、住户“按三三制”比例共担。第三、如果工厂因各种原因暂时迁不走,可建议其改为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商店。
第四、如果工厂既搬不走,又不愿改为其它经营,执意坚持饮料生产,那么,必须由工商出面,严格限定其生产时间。以居民基本满意为标准。
这道参考答案提出的是方案,假使你是主管上级,你会选择那一项或多项方案呢?我当时看了,觉得那一项都没法选。如果选了这种方案,那行政机关肯定是既当惹火者又当消防员,必定是焦头烂额,累死都解决不了问题。
那此方案的不足在于什么地方呢?关键就是没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是拟写申论方案的关键。第一项从完善法律方面来解决问题,比较幼稚,出点问题就制定法律或修改法律,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实则上是管了不该管的事情,把要做的事当成了要想的事,有搬东海之水救涸辙之鱼之嫌。第二项方案,不具备可操作性。让工厂搬迁,工商凭什么出钱?住户凭什么出钱?于法无据。退一步讲,即使住户愿意出钱让工厂搬迁,那又是哪些住户呢?谁能操作这种含糊不清的问题。第三项方案,如果其建议不能执行那问题岂不是被束之高阁,继续存在?第四项方案还有些实现的可能。但这只是降低了矛盾冲突的强度,也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拟案者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想当然办事。申喜连在其《管理概念的新审视》(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4年7期4-7页)一文中,重新审视了管理的概念,他提出了新颖而深刻的观点:“管和理的含义是不同的。管着眼于控制,即按照预定计划和标准把人财物管控在一定范围内,着眼于静态;理则是梳理,使之条理化,延伸其意义是指创造一种机制或‘势’,使人在这种机制或势中顺势而为,从而达到目标。好比大禹治水,堵是管,疏则是理。在管理实践中,我们更多是在讲管,而理得很不够。当然管比较简单,靠行政命令就可以见效。而理则要按照事物本来的规律去建立一套体系和机制,以推动事物的发展。或者说能寻找一种办法,这种办法能激励人自觉自发地行为,达成组织目标。从人的管理来说,所谓理就是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或环境(也叫‘势’),以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从以上精辟论述中我们明白一个常见的道理,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以疏为主,以堵为辅。将困难当成挑战,将危机化为机遇。如果贯彻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做方案的时候,便会迥然不同,焕然一新。我试做例示如下:
一、由环保局出面,责令饮料厂通过更新机器设备或添加降噪设备来减噪。同时要求饮料厂的生产时间与居民外出上班时间协调一致。
二、饮料厂注意加强与社区居民的公共关系,尽可能多地吸收邻近居民到工厂工作,投资建设本社区的公共福利设施,以优惠价格销售本厂产品给邻近居民,对周围的居民特别是困难居民推销本厂饮料的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
三、由工商管理部门出面联系协调组织,采用与郊外效益外、污染小的企业进行土地置换和财产置换的方式,将饮料企业迁往远郊地势僻静交通便利的地方,而在饮料厂原址开办污染小的服务业,如超市、仓库等。
284字)
提方案的多样性,在于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环节入手,可以解决当前最显着的问题,可以在发生的过程中予以制止,也可从源头上予以解决。简单说,就是在问题发生、发展、高潮的不同时段都可解决问题,这取决于不同的机关作风和具体的领导风格。
作为一名事务型公务员,先要学会治标,然后还要学会治本,最后还要学会如何使不良事件不发生。
申论考试来源于提出对策,经过方案,又走向提出对策,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但今天申论提出的对策,已与古时的对策有所不同。从范围上讲,古代的对策主要是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而今天的对策针对的是具体的日常生活事件。从表述方式上讲,古时的对策更加宏观概括,今天的对策更加微观具体。从接受对象讲,古时的对策主要针对皇帝的喜好,注重对人的钻研,今天的对策则针对社会现实,注重对事的思考。从效用上讲,古时的对策重在于选国之重臣,而今天的对策则在于录用公务员。
对策的特点变化,是与不同时代背景相联系的。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四海之滨,莫非王土。”国即是家,家即是国。一人之国,一人之家。而今天,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公务员扮演的是人民公仆的角色,是代人民行使权力。所以今天的对策更讲求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以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
如果说,方案的拟写是多角度的,则对策的拟写选择的是最优角度。虽然客观上解决问题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但各项方案之间的主次优劣差别,则完全可能下级明了,而上级却不一定明了。也即出现传播学上所谓的“误读”现象,影响正确行政。所以,将提出最优方案即对策的压力交给应考者,而由专业阅卷教师来判定其优劣,这样就会使各个考生在阅卷教师眼前优劣互见,而不至于让一个优劣互见的应考者让阅卷教师判断。这样,阅卷教师就从对每一个态度模糊的个体的进行的复杂判断化为对每一个态度鲜明个体的组成的整体进行的简易判断。这样就化难为易,容易操作。正可谓“简则易知,易则易从。”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让应考者知道十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还不如让他知道一种真正解决问题的对策,所以,申论与其测查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不如测查其提出对策的能力。能够提出对策的公务员,一个就已足够;只能提出方案的公务员,一个已经太多。
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法否认,在测查应考者提出方案的能力时,我们会发现“主体虚位现象”或“主体游移现象”,如果这种情况在现实中,那么必将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政府缺位”,一是“万能政府”,要么出现“管理空白”,要么出现“多头管理”。即以我们所见的答得最好的申论为例,也可见出这种弊端。如第四讲中中央、国家机关2002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试卷第2题答案例示。请大家翻回去看一看。
这是一则在考场上被评为高分的答卷。当你读完的时候,我问你:这五项方案的实施主体都是谁?是同一个吗?很显然,按常规推测,其方案预设主体分别是市府办、市法院、市委研究室、市政府、市环保局。它们当然不是同一个行政主体。这样,虽然提出了解决方案,便执行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如果说申论是虚拟行政行为,那么拟制方案中“主体虚位”或“主体移位”,在现实生活中则会产生难事无人管,易事人人管,有利的事争着管,无利的事情没人管理的局面,这可能也是过去一些时候有些部门推拉扯皮,有些部门闲得无聊状况出现的原因。申论作为国家大型考试中的考试科目,具有检测功能、评价功能,同时还具有导向功能。申论如果让应考者“提出解决方案”,可能按这种方式录用的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容易绕弯子、兜圈子。申论如果让应考者“提出解决对策”,可能按这种方式录用的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容易“直言极谏”,也即仗义执言,规劝领导。我们来看一个针对实际工作提出的对策建议:
(一)海岸和海上重大建设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应加强我市重大建设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
(二)提高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能力,增加对海洋生态的监测,加强对重点排污口附近海域监测,加强对典型的大规模海洋海岸工程附近海域进行长期的调查和监测,加强对重点滨海旅游区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三)开展滨海海域生态环境容量的研究,针对滨海地区发展和天津海域的特点,确定海域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管理机制,并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四)加强我市海洋防灾减灾预报预警能力建设。针对天津近岸海域赤潮、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频发,损失日益加重的情况,建立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系统,最大限度减少海洋灾害对海洋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333字)作为一个对策建议,其针对性、实用性都很强,表述也很准确,行文风格也符合机关应用文要求:简洁、平实。不过,仅从道理上讲,此对策建议依然可再精简,只留下关涉操作层面的语言,去掉原因、目的、注意事项、强调重点等非关直接动作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删掉第一项中:“海岸和海上重大建设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第三项中“针对滨海地区发展和天津海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和第四项中“针对天津近岸海域赤潮、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频发,损失日益加重的情况”,“最大限度减少海洋灾害对海洋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等84字,而扩充第一项:“加强我市重大建设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的内容。使本对策建议更简洁明了,而不会影响主体内容表达。这样,原对策建议就变成
(一)加强我市重大海岸和海上建设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调研,制定评估标准,完善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工程进行整改。
(二)提高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能力,增加对海洋生态的监测,加强对重点排污口附近海域监测,加强对典型的大规模海洋海岸工程附近海域进行长期的调查和监测,加强对重点滨海旅游区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三)开展滨海海域生态环境容量的研究,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管理机制,并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四)加强我市海洋防灾减灾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建立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系统,最大限度减少海洋灾害对海洋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290字)
实话实说,以上修改有挑剔之嫌,实际工作中对理论有所变通是可以的。即使对以上公报中的对策建议可以提出修改意见,也无损于其本身的高质量。站在一个学者的角度,为了教学的需要,我只是将它修改得更为模式化,更加与理论相符,以便学生容易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对策在不同的时候提法略有不同,有时是对策,有时是对策建议,有时是对策与建议,这三种提法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提出对策。但问题是,提出对策有时是供上级参考的,因而这种对策的决定权不在提出对策的人手中,而在上级领导手中,所以叫做对策建议。而对策中又有近期对策和远期对策,相对具体的对策和相对抽象的对策,有时甚至是思路性对策,还没有成型,只是一种方向性对策,那么就把它称做建议,与相对具体的对策合称,叫做对策和建议。这就好象一棵树发了一枝条,有时会主干小,有时和主干差不多,有时甚至主干大,但万变不离其宗,它都是从主干上长出来的,对策与建议就是这样,对策是主干,建议是枝条,枝条与主干二者有时并不一定能截然分开。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其实经常从报刊、电视上读到、看到、听到领导讲话,其中,就有不少对策。请看《副市长许建生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强调
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这则报道中,鹤山市副市长许建生关于安全生产提出的对策部分的内容。我们将其编辑如下。(许建生强调:)
一是要狠抓各项制度、规程的落实,做到规范管理、规范操作,明确目标和责任,建立预防交通事故新机制。
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工作中心,以整治伤亡事故多发的行业、地方和企业为重点,突出抓好矿山石场、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文教器材、烟花爆竹等安全专项整治。三是抓好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要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社会化工作,重点对工矿企业、乡村、学校等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五是要切实做好“五一”前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223字)
这五条对策,是按照事前预防、事中整治、事后追究;普遍教育、重点检查的思路来写的。前三条对策重在针对现实,具体落实,后两条重在长远,宏观全面。在对策中,既有主次,也有重轻。既有先后,也有近远。前三条和后两条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对加强安全生产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
申论要求解决问题,提方案还是提对策,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识,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如果说提方案是中医治标又治本的综合治理措施的话,那提对策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针对性治疗。二者各有千秋,但结合实际,我们认为,方案表现出多种可能性,希望达到的目标是殊途同归,而对策则注重必然性,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对症下药。因此,这两种申论考试方法,各有优劣,各有长短。考虑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我们不能说对策就一定比方案好。我认为,对于常规问题的处理,测查拟录用的县处级以下机关事务性公务员考生的申论能力,提对策就已足够。而需要测查拟录用的地司级以上机关事务型公务员考生的申论能力,提方案应当更适合。因为对策使用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而方案使用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发散思维。可以认为,对策重在测查考生的按规范行政的能力,方案重在测查考生随
对于对策与方案的辨析,有助于初接触申论者明了二者的区别,更深地领会考试目的,更准确地审题,有助于不同的用人单位针对拟录用人才设置不同的考试方法。不过,从网上对各级各地政府工作的实际来看,对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往往发表在各种党报、党刊、党政网上。因为方案都是内部的,主要运行于本部门领导和分管人员之间,是一种小范围的应用文。而对策建议则不一样,既可以在本部门领导和分管人员之间运行,也可以作为个人意见公开发表。公务员考试从提方案到提对策建议,反映了我们国家对公务员公务行为的进一步认识,表明了国家建设“透明政府”、“开放式办公”的决心。
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个范例进行分析之后再来进行实战演习。不得不说的是,为了寻找一个质量较高的范例,我花了不少时间,对数十篇例文进行了可行性、可操作性比较,同时也对其语言表述、行文风格等进行了比较,选出了这一篇。下边我们来对这篇例文进行分析研究。鲜肉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标题显示这是一篇典型的按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点明了论证的范围和对象。)
一、目前鲜肉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给人一种处事干练的良好印象。)
1、生产领域问题严重,给市场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作为市场管理,产供销三个环节中,生产是居首位的,所以问题首先对准生产领域。思路相当清楚。)
市场是商品流通的场所,所有关于产品的问题都会在市场集中体现出来。目前个别地方的鲜肉生产者利欲熏心,不顾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思想观念层面的问题),在生产中采取各种掺杂使假的手段(操作执行方面的问题)。再加上个别地方为了区域利益,对非法屠宰加工行为监管不力(体制措施方面的问题),非法生产者更加猖狂(请注意,表面现象往往都有观念、体制、执行三个层面的原因,牢牢把握住分析任何问题都从这三个层面来进行,不遗漏,不交叉,不重迭,是保证思路清楚,层次分明的重要手段,也算是一种应考诀窍吧)。最终使生产领域的众多问题集中在市场内。肉品注水在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认证的难度大大增加。市场执法部门疲于应付,执法压力极大。虽然采取了各种查堵措施,也很难在根本上解决问题。(问题的后果是严重的,是环环相扣的,足见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2、鲜肉市场执法主体多,分工不明确。(这是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问题的主体。)
鲜肉市场目前的情况是一个主体经营,多个主体监管(对称语句概括问题,显示了作者较强的文字功力)。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的主管部门依法对上市鲜肉进行复检,对掺杂使假行为予以处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肉品的质量检查和认证,农业畜牧部门负责肉品的检疫工作,卫生部门负责肉品的卫生检查(四个管理部门的顺序是有讲究的,先后排列,职能区分都很清楚,这应当是一个成熟的公务员撰写的文章)。执法中各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界限和责任又不很明确,很容易出现执法真空或相互推诿的情况,让不法份子钻了空子(身在其中又能够跳出其中来看问题,头脑十分清醒,点出问题不客气,但又分寸有度,不是具体人物的错,也就不点到具体的人和事,这也是概括性的重要表现)。
3、注水肉难以认定。(这是问题当中的关键,作者从整体中抽取个别关键问题进行单独分析,体现了思维的辩证性。)
目前注水肉的认定只能依据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规定的标准,原标准为含水量不高于30%,现在是不高于23%。但此标准很难科学地对肉品存在注水行为进行推定。而且现在只有猪肉注水的检测标准,并没有其它肉品的检测标准。对其它肉品注水的认定,只能进行推测(政治的核心精神是公正,没有科学的标准就谈不上公正。就如天平的平衡木的支点都不是正中,又谈何公正呢)。前一段时间,我局海淀分局大钟寺工商所查扣了涉嫌注水的2500公斤牛肉,由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没有注水牛肉的检测标准,不能认定为注水肉,只能由海淀区兽医卫生监督所出具了一份“凭感官检查,初步认定为注水肉”的证明(叙述一件事情,只有103字,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叙述要素,把事件表述得完整清楚),给案件定性带来很大的困难(不回避公务行动中出现的问题,体现了诚信执法的勇气)。
4、鲜肉市场管理检测手段落后。(紧接上个问题,无“法(标准)”可依之后,出现的执“法”难严问题)
工商部门在鲜肉市场的日常检查中对鲜肉查证验章,感官检查。对是否注水,只能凭感官经验进行初步假定,很难准确判断(存在着制度上的不足,导致无法行政,无法正确地执行公务)。由于个体的感官差异,每个人判断的结果也不同。即使确实在生产环节进行了注水,但由于注水量和注水手段的不同,都有可能导致感官检查结果的不同。对怀疑为注水的肉品,工商部门不能直接定性,只能将样品提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寻求出证。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和中途的移交过程,检测时间往往较长,的质量和效率(对事情发展的严重性的抽象层面进行了交待,务虚)。
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必须抓好源头。(源头治理是所有治理中治本的方法,提出对策建议牵住牛鼻子,起提纲挈领之效,事半功倍之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流通是开放的。但是作为商品的出产地应该对主要销区负责。鲜肉注水在生产领域是最容易认定的(普遍中寻找典型,从薄弱处进行突破)。应该充分发挥全国联合打假的优势,对首都肉品主要供应地区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放眼全国,着眼本地,对策高起点,气势足,有力量)。同时地方政府有义务管理好地方的生产状况(这句是建议,职能部门不能干预政府工作,但可以提醒)。我们对外地进京的肉品要进行警示制度(行政行为的普遍有效性在这里体现),对于经常出现问题的地区要向地方政府予以通告,问题严重的要加强该地区进京肉品的检验(突出重点问题重点解决的对应原则)。对首都主要肉品供应地的厂家要进行定点,没有定点的不能进京销售(有可操作性)。对本市的鲜肉屠宰企业也要严格管理,对出现问题的要依法惩处(原则性的话,有其可行性)。
2、明确鲜肉市场执法中各部门的职责。
改变当前多龙治水的局面,明确鲜肉管理的职责(管理就是既要管,又要理。凡事有问题的地方,无外乎三种:管理有空白、管理有交叉、管理有重合,最常见的当是管理交叉。在申论考试中这类问题看起来要棘手些,比较便于出题,常用来考试,对付的办法就是机构职能划分明确)。肉品市场从养殖、屠宰到流通进入市场销售,应该确定主管部门,由一家部门来管,不要进行人为的分割。这样既有利于执法,也有利于分清责任。
3、明确注水肉标准。(此条建议紧承上文。)
制定各种肉品注水的标准。根据各类肉品的品种、产地、大小都应该制定不同的标准(建议不便说得太多,先要领导认可之后根据安排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具体人员来拟定,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越厨代庖,分寸把握得相当好)。
4、尽快拿出确实可行的鲜肉检测手段,建立科学的检测体系。(与上文相对应,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条建议显示出作者思路的宏观性和系统性。)
科研部门要尽快研制快速、便捷的检测仪器,最好可以进行当场认定,以便于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同时也可以作为市场主办单位的日常自我检查仪器。以此为基础建立市场检测与执法部门检测相结合的鲜肉市场检测体系。
5、加强经营者信誉体系的建设。(作者的建议逐渐增加深度,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不如从思想道德上解决问题更深远有效。)
工商部门在4月份结合市场预警制度和文明经商户达标工作,开始经营者信誉体系的建设(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由近及远,从治标到治本越来越深刻)。凡是经营者注水肉被查获或被举报查实的,甚至经营有重大注水嫌疑肉品的,要予以警告,记录在册,积累到一定次数的,将被确定为不受消费者信任和欢迎的商户。同时以责任书的形式,让商户与市场签订协议,对多次违规的商户,市场有权将其清除出场。执法机关也要对其进行处罚。对违规商户过多的市场,工商部门将对市场予以警示,要求市场进行自我整顿,整顿无效的,工商部门依法对市场进行处罚。(罚则明确,由轻到重,层次分明。)这篇《鲜肉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提问题时思路清晰,以鲜肉的运行为序,对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门别类地概括,在概括之后加以了简明扼要地说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提出的对策建议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仔细领会。
在考试过程中,答案多是透露出来了的,只是常常零星分布于给定材料的不同地方,有时甚至是不完全的。但我们只要注意,依然可以概括出来。特别是在地市级以下级别的机关招收公务员的考试试题中,我们更易发现这些答案。
我们仍以本书开头的申论范例来进行示范操作。请大家先读第一遍。读第二遍时,把不同方面的人员提出的对策勾画出来。第2段:参与打击赌博专项行动的中央部委达17个第段: 第5段:有关部门暂停了57条到周边国家的出境游线路。第8段:打一场声势浩大的禁赌人民战争。第9段: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来动员 10段:公安部、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等17个部委参与。第12段:公安部治安局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得到了中央的支持。
第15段:选择几起党员干部赌博案件,严肃查处后予以公布,以发挥警示作用,尤其对顶风作案的,要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第22段:严格区分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与群众正常文娱活动的界限”,“对不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少量财物输赢的娱乐活动,以及提供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并只收取固定的场所和服务费用的经营行为等,不得以赌博论处。第24段:重点打击的是4类:“对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开设赌场的”、“以营利为目的”、“在中国领域内设立办事处、代表处或者散发广告等形式,招揽、组织中国公民赴境外赌博构成犯罪的”和“实施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挪用单位资金、挪用特定款物、受贿等犯罪,并将犯罪所得的款物用于赌博的”。第26段:对这类违法行为构成持续的压力,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
第27段:银行特别是基层银行应该下大功夫加强对大额划拨资金的监管 第29段:必须大力加强金融制度建设。
第31段:加强互联网监管、截断赌博信息的传递渠道
第32段:严格出入境管理,规范旅行社和旅游中介组织的行业行为。第33段:“两高”已经开始研究出台新的司法解释,将进一步明确开设赌场、聚众赌博和以赌博为业的具体解释。第34段:及时掌握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出境赌博的情况,及时通报纪检、监察部门和公安机关。第35段:应该将日常打击和重点打击结合起来,重要的在于相关配套的制度建设应该提上日程。第41段:中国法律将赌博视为严重的刑事犯罪。
如此多的材料,要把它整理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很多考生提出的对策常常是蜻蜓点水的,列举了一些主要手段,看似可行,但实则上疏漏很多。他们自身也不容易发现自己提的对策的空白处、交叉处、重合处。因而,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才能把这些对策整理清楚,将它们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后归结为精要的概念。如果考生脑海中没有这样的框架,其答案要想获得80%以上的分数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提出对策的关键是要理清思路。而理清思路的重要方式是采取恰当的方法,我们前边讲过的分层法、环节法等,大家把它综合起来进行运用,把这些重要材料装进去,然后分条列项,删繁就简,就成为一个很好的对策答案。具体答案请看第九讲。(摘自郭五林编著《申论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6月第1次出版。)
第三章:公务员考试申论考察考生的哪些能力
一 申论(概念)对材料引伸与讨论,加工,提炼 二,为什么要考?
主要考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 文字表达的能力
三、申论测试的性质 1,模拟公务员处理是常工作能力,以公务员身份从公务员角度去分析观察处理问题 2,从党和国家利益出发,看问题符合党和国家线路,方针,政策 3,背景材料不是原始信息,而是半成品材料厂须研究、分析、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4,社会热点问题、大众传媒 四,申论特点 1 由三部分构成
(1)概括问题(2)解决问题(3)写议论文或公文 2 考试内容 材料包括各方面“政治、法律、等等”
有定论的问题目或争论不大的问题 3 有针对性 4 形式、国际标准性 内容、国家方针 5 测试答案不确定性 五.阅读概括 1)注意事项 A,舍“象” 表“象” B,科学态度
C,概括严谨“全面” 2)概括技巧 A、在看问题时要找“相同点与不同点” B、找反映问题的本质
C、抓住关键“词”句子 D、站在公务员角度看问题 试卷一 一,概括 成植树任务,同时林业局主要领导干部收取承包商的贿赂。但为了收取造林工程款项竟谎报工程合格,而在获得工程款后,又以承包商未能完成任务拒付工程款项,使得双方矛盾激烈,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措施 A 对林业局有关于干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B 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C 实行严格招标制度、完善体制 D 领导干部要勤政廉洁 试卷二 一,概括
这是一起严重的厂方违反劳动法侵犯劳动者人身权利的事例,厂方强行搜身及无理辞退女工严重违反劳动法,并扣押女工违反了司法公正。女工们法律意识增强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
二 措施 A 厂方应交有关法律部门制裁 B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同时应遵纪守法 C 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使大家都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D 给予舆论支持,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E 有关部门同时也应对外资企业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试卷三 一,概括
这是一起乡政府以权谋私,坑农,骗农的典型事例。乡政府向农民推广所谓高产优质土豆。但农民一无资金、二无销售渠道。于是乡政府给农民贷款,并承诺包销。在此过程中乡政府利用手中权利把种子、化肥加价卖给农民,赢得农民血汗钱。由于种子质量不高农民几乎绝收。结果是农民不仅没有脱贫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二. 措施 A 追究乡政府有关领导人的责任,给予开除或行政处分 B 乡政府赔偿贷款等经济损失 C
应规范乡政府也应转变职能、摆正位置,坚持“三个代表”不能以权谋私,竖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意识 D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乡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乡政府也应政务公开。E 农民属弱势群体要加强自主意识和自强意识。试卷四 一 概括
这是一起没有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事件,机票价格是根据市场供求所决定的。国家民航总局用行政手段干预机票价格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使得攀折今天折,结果徒劳无功。而航空公司价格同盟行为也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结果也没有办法控制价格根本原因是没有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调节价格。
二 措施 a 规范民航总局的行为,转变职能,强化职务增强服务意识,当好守夜人b 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应该逐步完善经济体系。C有关部门应加强价值监督管理 D 航空公司必须公平、公正 竞争。试卷五 一 概括
中国科技界有种浮躁现象表现为网络热,基因热,纳米热等,甚至出现“基因皇后,核酸营养等”科学**,更甚至有抄袭等现象。就其原因是部分学者追求金钱和地位等不良风气所造成的。科技界要采取措施处理好“浮躁瘟疫”。
二 措施 A 建立科学的科技评审制度 B科学须求真务实,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避免伪科技成果
C建立完善的科学发展规划 D及时了解国际科技新动态 E 对舆论科技热要客观冷静对待 F 国家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 G 增加科学研究者的津贴,使其静下心做研究。试卷五 一 概括
这篇文章从事例与理论上来说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城市化给更多的农村人带来享受物质文明的机会,同时也有生活不便,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理论来说,城市化是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滞后,因此要加快城市化的步伐。
二 措施 A维护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正确对待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问题。
B完成城市化道路选择,注重小城镇建设,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C
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渐解决就业机会,不是简单地把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人口。D 同时城市化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试卷七 一 概括
网络评选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为网民增添了网络的乐趣,同时也为被选人和一些观众所不齿。另一方面虽然网络的自由性与随意性能更好的体现网民的意愿,但网络技术不完善和规章的不严谨,使网络未必真实可信。措施 A 网络问题是经济发展中必然问题,没有必要太看重。B
进一步完善网络技术,增加网络可信度。C 一方面增加其它项目评选 另一方面媒体对网络须保持冷静态度。
D 网络评选属新生事物,要给予发展的空间。试卷八 一 概括
这是一个如何理解、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人们对素质产生了几个误区: 1.
认为素质是学校的行为。2. 学生在中步学毕业后就能完成素质教育的培养。3.
把培训学生生活技能,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说成是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疏乎了独立人格,健全精神的培养。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也使素质教育难以实施。
二 措施 A 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淡化升学率,树立正确素质教育观。B 学校也应从中高考的指挥棒中解放出来,加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C 社会舆论也应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纠正人们错误认识。D
规范素质教育制度。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试卷九 一 概括
安全生产事故多发于高危行业如采矿、交通运输等等,就其原因,安全意识不强,制度有漏洞,疏于管理,使私营业主为利是图,忽视生产,思想政治不到位。
二 讲话稿 1.A 事件讲清楚 B 对死者家属说代表省、省政府“表示慰问。
C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做了什么?对死者家属的安置。D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应高度重视。
E从政治高度来谈。F 以后该做什么? 2.,A事件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B 发生事件没原因(科学判断、公正)C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D 事故教训。E 要求当地政府切实做好哪几项工作。
一、概述
(一)概念 申论,词义源自孔子的“申而论之”,取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产生的测评功能,涵盖了作文和策论(古代科举考试中一种八股文考试形式,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形式比较严格的论文)两种考试的基本方面。
申论类似于作文方式的一种——给材料作文,但是形式比较灵活,内容难度大得多。写作申论,要在反复阅读试卷给出的约
1500字的资料和提出的有关问题后,用心分析,提出自己的论点并进行阐述和论证。相对于传统的作文来说,《申论》要求考生摒弃那些套话、闲话,分析、解决问题要更加透彻、全面、清晰,因此也更能让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特点
1.规范性。《申论》作为严格的公务员录用考试,试题一般不会出现偏差。试题表述标准明确,不论涉及哪方面的内容和观点基本上都无争议,让每个应试者均有话可说。因此,对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一般是不会考的。
2.针对性。考生一定要用足够时间(一般40分钟左右)认真阅读给定资料,千万不要匆忙提笔
。在阅读过程中,要先理清资料的逻辑联系;就一个较为复杂的事件,要抓准主要问题;然后把握住给定资料所反映事件的环境和条件。因为,这种既定的条件是提出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抓准了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有了针对性;搞清给定资料所提供的环境、条件,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才有可行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申论考试中两个主要的基本要求。
3.拓展性。目前我国比较注重公务员的实际能力,因此录用考试内容一般都侧重于考察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方面内容。出题角度更加灵活。自2000年以来,作文考试这种题型逐渐被淘汰,考生很难直接答题,而需要结合背景资料作出判断和归纳。在复习时,对一些细小的知识点或不大考的知识点,都不可掉以轻心。
(三)作用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
(一)内容
设计原理:申论是公开的、公正的、客观的人才录用方法,内容、方法和测评都体现了人才考核的基本设计要求和设计思路。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测试考生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相关知识及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素质及能力要素。
1.基本内容:首先在试卷上给定一篇(或一组)1500字左右的资料,要求应试者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理解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或案例、或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本质,然后按要求答题。
2.答题形式:①仔细、认真地阅读背景资料,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后,准确地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字数在150字以内)。②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可行性方案(一般要求在350字以内。③在完成上述两项程序的基础上,紧紧扣住给定资料及其反映的主要问题,申明、阐述、论证应试者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要求1200字左右)。
(二)方法 申论写作有四个主要环节:
1.阅读资料。这是最基础的环节。只有认真地读懂读通全部资料,才能把握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质。
2.概括主题。概括出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3.提出对策。针对主要问题,就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提出对策是申论考试的关键环节,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开阔程度、探索创新意识、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考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知识、阅历,抒发见解。注意必须结合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案。
4.进行论证。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可以说,这才算是申论的真正开始。它要求应试者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前三个环节尽管重要,不能有任何懈怠,但总的说是有益的铺垫。而论证过程则需要按照逻辑进行科学地分析论证。论证,字数要求多,分值高于其他部分,是申论考试的核心,能全面考查和衡量一个人的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说理能力。
第四章:申论命题的特点与试卷结构
一、申论命题的特点
申论是一种新出现的应试文体,许多人都对其不甚了解,因此在应试过程中感到有相当的难度。其实,申论并不难。只要熟悉申论命题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并在考前做适量的针对性训练,绝大多数考生都是能够应付自如的。
综合剖析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近几年的申论试题,笔者认为其命题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一)作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特有的应试文体,申论充分反映了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公务员不需要进行文学创作,也用不着按一般文章套路洋洋洒洒地去写空话套话,但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因为公务员的工作,与各式文字资料的阅读理解、提炼概括、综合分析是分不开的。为了能恰当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公务员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做到准确、简明、生动,必须善于透彻、全面、清晰地表述,善于根据需要采用恰当的行文方式,否则就很难成为优秀的公务员。公务员“申论”的写作,避开了传统“作文”中那些未必适合于考察公务员潜能的因素,使必须考察的能力得到了突出。
申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方面增大了应试的难度;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申论的命题具有相对固定结构和答题方法。因此,考生能通过短时间的突击复习迅速
申论的现实针对性强,表现在其着重考核的是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应试者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在应试过程中,考生不应去刻意追求文字的优美华丽,或立意的新奇独特,而应着眼于把问题讲清楚明白。申论的试题,与其说是写作题,不如说是问答题或论述题,只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即使语言朴实一些,也肯定能得高分的。
(二)作为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主要途径,录用考试一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申论考试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申论所给资料的范围极其广泛,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的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生再想像从前那样事先押题,对题目有充分的准备就很难了。因此,事先对考试的具体形式、内容结构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需要说明的是,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一般都应当已经有定论,主要立足于考察考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只要分析判断无误,就不会得很低的分数。同样,要想得到很高的分数,难度也不小。
不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给定的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让考生以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并做出结论。但是,作为很严格的一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试题一般不会出现偏差。其主要表现在试题的表述标准明确,不论涉及哪方面的内容和观点基本上都无争议,让每个应试者均有话可说。因此,对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争议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不会考,考生在复习时没必要去涉及过多。
(三)申论答题由概括部分、方案部分、议论部分三部分组成。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既可能属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如可能是公文写作上的应用文写作。方案部分,则纯粹是应用文写作。议论部分就不必说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既考察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察了公文写作能力,考试形式非常灵活。这样,就增添了考生的应试难度。
(四)虽然,申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也灵活多变,但其考察目标却是相当明确的。申论主要考察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题目中主要是分析、概括两个方面,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述,这主要是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在应考时,考生要仔细阅读材料,理清其间的逻辑关系。对其中的复杂事件,要抓住主要问题;对尚有争议的事件,要分清各方意见。在抓住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考虑给出的条件、环境,结合社会现实,进行综合考虑,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力争做到合情合理,切忌提出一些理想化的、超越现实的方案。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应考时不要把申论要求的三个部分割裂开来作答,而应当统筹考虑,前后衔接。概括的过程既是熟悉资料的过程,也是分析判断的过程;提出方案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进行思辨的过程。三部分应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且彼此印证。
二、申论的试卷结构
研究一下申论试题就会明白,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总体上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注意事项,说明答卷的要求、时间,提出指导性建议;其次是申论写作的背景资料;最后提出申论要求,要求应试者在弄清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完成题目。
(1)提出“注意事项”,给答卷提出重要的指导性建议。这些提示是应试者完成试卷必须知晓的,应试者拿到试卷首先要阅读这些提示,以便于答题过程中掌握时间,按要求依次回答问题。(2)给定一篇或一组资料。给定资料的长度一般为1000字~3000字左右。根据考试对象和所给时间的不同,资料长度会有变化。比如,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录用公务员,资料的长度一般在1500字左右。在处级、司局级公务员竞争上岗的考试中,资料可能增加到2500字~3000字或更长,内容更复杂。
(3)提出“申论要求”。要求应试者在弄清给定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若干题目。
通常情况下,“申论要求”涉及三个主要方面:
①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
②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提出对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③对见解、方案的论证。
这三方面的要求,在试卷中,通常都是通过三个题目来体现的。但题目数量允许有灵活性,可以是三个题,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题。题目的样式也不会一成不变,也许要求概述事件,也许要求概括主要问题,也许会在不同层面上对解决什么问题或怎样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要求。文章写作:
不要太大,切入点要小; 一是论点:观点
二是论句:先讲观点,后讲例子; 三是总结:综上所叙等; 提议:
一是注重大政方针; 二是对策有效性分析; 三是重视议论文写作; 四是展望宏观;
关于“申论”的经验谈
小弟今年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已经最后确定被录用。在论坛里看了许久,发现许多人对申论不是很有把握。今年本人申论考了80分(100分制),还算不错,这几天细细总结分析了一下,写了点东西,供将要参加考试的同志参考,如果能从中得到一二用处,足矣。
1、仔细阅读材料,从给出的各种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关联的材料中“提出”所指向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基本上近些年申论都是给你大概7到8个独立的现象,这些现象过程不一,但多少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比如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和青少年的危害、比如能源危机等等。所以第一步也就是最关键的,就是找出“申论”中的“论”,有论才能申之。
2、关于写作的框架,的确,申论不同于传统教育中的议论文,根据我的经验,通常一篇完成的申论的基本框架如下:A、点题(一句话或者两句话引出材料中之问题焦点)B、分析问题(分析焦点问题的来由,现状和可能的发展)C:解决问题(这部分最重要,申论考察的其实就是这一点,就是你对这个危机问题或者焦点问题是有怎样的想法和怎样的解决方式)、几个注意点:写申论最好能在每个部门中,无论是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采用“一,二、三”的层次表达,显示你的条理。
4、一定要自圆其说,每个人从材料中归纳出来的问题或者焦点可能不尽相同,你一定要围绕问题,得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围绕自己的意见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
5、开头和总结非常重要,一般开头就是引出问题,表示对什么问题的关注,结尾的时候在提出解决的问题的方案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的发展的展望。
6、最好能够借用一些马克思、邓小平和毛泽东思想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比如一分为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手抓等等。
7、字迹要清楚,字数要适当。
8、找几篇样文,研究一下,看看人家是怎样布局的。
9、要冷静,要自信。
第三篇:笔答应试技巧—申论
一般说来,写命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弄清题意
命题作文的题目本身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议题,因而考生应仔细体会题意,通过仔细审阅确认了文章的主题之后,应试者需要对主题的内涵进行完全的分解,不可遗漏任何内容,以免写作中出息偏差或失误。
2、论点新颖
在确立文章论点的时候,考生应仔细推敲,最好能够使自己的论点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区别于他人而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同一主题进行阐述。这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而且还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提高了阅卷人员的阅读积极性。
3、精选材料
材料的选取必须以表现主题的需要为依据。只有那些与主题有关且能有力地说明、烘托或突出主题的材料,才属于选择的范围。同时,所选材料必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主题的实质,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应试技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在即,江苏公务员考试网(js.offcn.com)帮您整合考情资讯,剖析疑难问题,聚焦时政热点,备战公考大敌。预祝广大考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披荆斩棘,一举成“公”。
【导语】教学上我们常说一句话“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学习也是一样的,总是要因人而异。不过走马观花、朝三暮四永远不是上策,唯有精益求精追求您设定的目标,才会有所斩获。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申论考试的应试技巧。
(一)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申论考试是多种知识的综合考核,平时要做到“厚积”,考试时才能“薄发”。所以,平时要注意生活的积累,注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重视知识的积累;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文章结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以使自己的思想观点能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来。
(二)认真审题
审题至关重要,一定要用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材料。在阅读材料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就不可能正确地概括出
主题,当然也就不可能提出确切的对策和方案,所进行的论证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当然就不会取得好成绩。
(三)注意限制性要求
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背景材料的限制。不管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方案、进行论证,都应局限于试卷上给定的材料,不得离开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去随意发挥。
2、题干的指令性要求。例如,有的是“概括要点”,有的是“概括主要问题”。前者要求抓住给定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把主要问题是什么概括出来,后者则要求把给定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梳理清楚,予以概述说明。
3、字数的限制,这是对应试者归纳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申论考试中,每道题都有具体的字数限制,应试者切不可随意增减字数,否则会影响成绩。
(四)注意材料设定的“虚拟身份”问题
申论写作行文的出发点的规定,是对怎样提出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的要求。申论考试时,要注意题目为你设定的“虚拟身份”,然后再作答。方案和对策的提出,与对策人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对策人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提出问题的角度乃至语气表达就不同,一旦忽略了,就会所答非所问。
(五)方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构想方案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问题要有明确的归口,即有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分或职能机构去处理与落实;二是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步骤办法;三是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与必备条件。方案要合理、具体、便于落实,切忌脱离实际地坐而论道。
(六)写作中要注意论点正确,论据充实,论述深刻
通常,文章的结构应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点明论点,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结合有关材料反映事物,揭示其内在联系、本质与规律,阐明主张。论证过程应清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七)文章应以说明、陈述、议论等为主体
申论写作完全以实用为目的,文章的表达方式应以说明、陈述、议论等为主体,以充分表达自己概括、分析的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风力求质朴。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在申论写作中应少用或不用,不能脱离材料和题目要求将论证性的议论文写成抒情性散文或记叙文。
(八)适当做些模拟试题
临考前适量做些模拟题,有以下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把握各类题型的答题角度和技巧;二是可以对试题的总体设计、考试时间的安排、做题速度的掌握等做到心中有数。
(九)卷面书写工整,无错别字
这两种情况在阅卷中都是要酌情扣分的。书写质量直接影响到应试者思想意图的表达,即使在答卷中有精练的概括、中肯的对策、精彩的论述,但潦草的字迹无法让人了解文中的内容,会造成阅卷人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从而产生“质量较差”的先入为主的印象。而错别字更容易使应试者思想表达变异,甚至与原意相反。因此,字迹工整,规范用字是申论写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最后,以上是同学们进行申论答题时应该注意的九点,有则改之,让自己在备考阶段不断完善能力与技巧,并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五篇:申论指导:申论公文写作应试技巧
一、申论公文主要考查哪些方面
随着公务员考试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为了考查考生处理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的能力水平和熟练程度,公文体裁的应用文写作在申论考试中倍受青睐,成为公务员考试申论考查的趋势之一。目前,申论测试的重点越来越接近机关工作的实际,并且所给的材料均为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这些热点既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又是党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需要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来化解存在的矛盾。因此,要求考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必须要以公务员为立场,答题要紧密结合给定材料的要求,有针对性和务实性。在做申论考试准备时,一定要了解和把握一些特定公文的常用写法,重视一些特定公文的格式规范和语体运用,以适应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近几年,全国各地在申论考试中出现的公文写作,比如:
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要求考生依据安全事故现场情景写一篇千字左右的领导讲话稿。
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要求考生提交一份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的报告。
2005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考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三,假如你是到现场采访的记者,请你根据采访情况,撰写一份关于黔江特大交通事故的报告,报于市委、市政府。2006年安徽省公务员申论考试,教育部张保庆副部长谈贫困生上学难问题,主要是助学贷款问题。要求考生写一封信给教育部,提出建议。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要求考生结合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情况反映。
2008年山东省选调生申论考题,要求考生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省政府的名义下发一份通知。
2009年天津、湖北、陕西等省市申论联考,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所反映出的问题,以某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名义,围绕“网络文明建设问题”,给广大网民写一封公开信。2009年的广东省公务员申论考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5中的施工方和业主方对事故责任认定的争议,以调查者的身份,写一则简报上报给市政府。
2010年4月25联考中,要求考生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身份,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
二、申论备考应做到哪些方面
由此看来,不论是命题范围,还是职位要求,都涉及到正式公文、日常文书、专业文书等一些文体。这些也是考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考生应从公文写作的一般特点和要求上出发,提高自身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多关注和练习事务性公文,在完成历年真题练习的基础上,须对比分析历年真题中的公文题目,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以不变应万
变,要求做到:
第一,要熟悉公文的不同类型和形式。
申论考查的公文体裁为党政机关常用文书,属于广义公文,此处的“公文”只是一个泛称,包括法定公文和事务性公文。法定公文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事务性公文包括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讲话稿、工作报告、开闭幕词、演讲稿、调查报告、典型材料、简报、会议记录、倡议书等。对比各种具体的公文写作要求和申论考试要求可以发现,法定公文由于其本身适用主体的法定性且内容较简短固定,语言要求更高,因此,可考度并不是很高,在历年申论题目中也基本没有出现过。相对来说,事务性公文与一般公务员的工作接触更广,形式和内容上也更易于作为申论题目的形式。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2003年考了演讲稿,2004年考的是报告,2010年则考查了报告和宣传纲要,其中宣传纲要其实就是计划。各省公务员考试还陆续考查了简报、答复、计划、建议等公文形式。因此,不需要把所有类型的公文都熟悉和掌握,根据前面分析的,考生的应考重点应是事务性公文,对法定公文只需大概了解即可。对于可考度较高的公文,考生应该自己动手练习,在参考例文的基础上再修改,以此来掌握公文写作技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准确把握各类公文的一般特点。
公文题不同于传统的申论的概括、对策题型,它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并且公文的种类繁多,而不同种类的公文,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目前大部分考生对于公文写作都比较陌生,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众多公文的写作方法,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须加强对公文写作的关注,掌握所有公文的一般特点,考生应该做到:
一是必须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论依据,符合党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考生应认真学习国家基本政策理论,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站对立场,才能保证分析问题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切实可行的;二是提出的解决办法必须符合实际、符合党政机关工作规律,就是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明确指导思想,实事求是;三是文章结构必须规范,语言必须准确、严谨、鲜明、简练。文章应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文字要精炼、简明扼要,不能过度强调华丽的辞藻。第三,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设定的特定的身份特点。
在申论考试中,命题者往往为考生设定了身份,这就是虚拟身份。只有定好身份,才能从恰当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给虚拟身份,一般应对口虚拟。如是行政审批方面的事,就虚拟成工商局工作人员;如市容市貌方面的事,就虚拟成市容局的人或者街道方面的工作人员;如是学校方面的事,就虚拟成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若确实不好虚拟,就以政府办公室人员来写。
第四,要加强阅读公文材料和关注时事政治。
考生要多阅读政策理论较强的政府材料和工作报告,积累政策理论水平,为公文写作的打好理论基础。关注时事政治和新闻报道,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是必读物,另外,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等也是重点理论。如楼市新政,关于鼓励和
引进民间投资的“新36条”等。
综上所述,考生在申论考场上遇到公文题例时,必须有明确的公文思维,套用公文或其它应用文体写作申论时必须把握文稿固定格式、准确使用公文语体、弄清虚拟身份、结合材料规范作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申论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