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片段)
学习目标:
1.弄清课文内容,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2.正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正侧面的描写方法
一、在辨析中交流品读课文
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吗? 很成功的:
1.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2.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3.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4.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不很成功的:
1.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2.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3.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二、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1.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2.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3.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三、在人物性格表现上,除了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还有正侧面描写,请找出细读。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正是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鼓励,才使得少年有信心表演下去,作者对少年不轻言放弃的正面描写和对老者宽容姿态的烘托相结合,才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刚强、不气馁的胜者形象。
四、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品读课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尊重阅读教学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进而感悟事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顶碗少年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又是怎样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搜集赵丽宏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自由反馈)
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其实,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顶碗少年的故事。(教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
赵丽宏,l951年出生于上海市。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等,报告文学集《新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乏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4、教师导语:《顶碗少年》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学生自读
l、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不失风度
惊心动魄
陶醉
不知所措
2、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3、填空:这真是一场()的杂技表演。
4、把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在旁边。
三、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检查学生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印象。
陶醉:形容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3、指名反馈: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4、教师: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课文的。
5、指名反馈。(作者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6、指名反馈:反复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精彩、惊心动魄、紧张、扣人心弦、感人„„)
7、教师小结:不同的人,对这次杂技表演的感受是不同的。不论是精彩,还是惊心动魄,总的来说,这场表演令作者永生难忘。因为作者从中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这份哲理是什么?接下来,我们通过文中描写少年三次表演以及观众的反应的语句,来探究这个哲理。
四、品读语句,感悟哲理
1、教师出示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
画出描写少年表演时的情形以及描写观众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2、集体反馈,感情朗读。第一次表演: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1)指名反馈: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少年表演的动作柔美;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表演的难度很大;还读出了作者的担心、紧张)
(2)教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同学们,少年柔美的动作和优美的乐曲融为一体,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可摇摇晃晃的碗也让观众变得紧张起来。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你们能把那份紧张读出来吗?(教师出示语句)
“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
(3)指名反馈:此时,观众的反应怎样?(所有观众都惊呆了)而少年的表现却是——?(指名反馈,教师板书:没有慌乱)
“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4)引导想象:此时的少年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什么呢?(提示:不要慌,平时训练都没有差错,今天怎么能出差错呢?要镇定,再来一次,肯定没有问题)
(5)教师小结,导读:是的,正如你们所说的,少年是那样的自信、从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台上,却并没有慌乱„„
第二次表演: A、描写少年的语句:
“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
“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1)引导学生自由品读句子,体会少年内心的变化过程。(2)指名反馈,教师点拨。
沉着、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少年内心的变化过程。B、描写观众的语句:
“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
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场子里一片喧哗。”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也跟着喊起来。”
(1)指名反馈:第二次表演开始了,作者对观众观看表演时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杂技表演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2)教师:可第二次的表演还是失败了,“场子里一片喧哗”,人们在议论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要演了,一直失误还演什么?下台吧,根本就不行„„)
(3)引导换位思考:同学们,你们就是那位少年,把你当时的心情告诉大家吧!(鼓励学生走进少年的内心世界,自由地说一说)
(4)教师小结:是呀,一次次的失败,严重地打击了少年的自信心,他呆呆地站着,脸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白发老者的出现使少年重新鼓起了勇气。(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一起读一读:“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第三次表演:
(1)教师导读: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我们一起把少年第三次的表演读一读。
“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2)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子:同学们,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不容易)他经历了几次的失败?(两次)我们可以想象在少年上台表演前,他有过多少次的失败呀!这份成功让我们都久等了。我们一起怀着对少年的赞叹以及祝贺,把这句话读一读。
3、教师小结:这是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作者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生动地再现了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以及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给人以启发。
4、教师:你们从中悟到了什么?(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困难面前不能轻易放弃;对他人应多一份的宽容和谅解;要相信自己„„)
5、教师引导练笔,深化主题:读到这里,你们能体会到作者每次想起这场表演、心里的那份微微的激动了吧!拿起笔,把作者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教师出示练习)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次成功。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但我们不能丢失的是对生活的那份信心和勇气,是在失败面前不低头的坚定信念。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名人在失败中收获成功的故事,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
3、比一比,组成词。
竟()
虚()
采()
错()竞()
虑()
彩()
措()
4、写反义词。
镇静()
柔软()
责怪()
精彩()紧张()
成熟()
退却()
喧哗()
第三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课 文:19 顶碗少年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吸引学生,也容易理解。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同时教育学生学习顶碗少年百折不挠的精神。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训练。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 个会认字,理解“惊羡、歉疚、责怪、肩胛、摇撼、颓丧、不知所措、惊心动魄”等词语。
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方法,想象白发老人对顶碗少年说了些什么,写下来。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描写,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领悟人生哲理。课前准备:
1.自制生字新词卡片。2.搜集作者赵丽宏资料。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
我们时常在电视上看到杂技表演,总会感叹他们出神入化的技艺,可又有几人能知道杂技演员师付出了千百次的刻苦训练才有舞台上的精彩。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杂技演员的故事《顶碗少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指导
1.借助注音或工具书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惊羡、歉疚、责怪、肩胛、摇撼、颓丧、不知所措、惊心动魄”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知道课文的记述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三.学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一)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一读,说一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二)1.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课文的?(作者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首尾呼应。)4.你可以按这个顺序给文章分段吗?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两次顶碗失败不气馁,第三次终于成功了.第二部分(第7.8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5.再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能从文中找出词语回答吗?(惊心动魄、精彩„„联系课文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三)教师小结:这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让作者终生难忘。因为作者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从哪些内容中去体味?下节课继续探讨。
四、作业布置
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文中“座无虚席,不知所措,柳暗花明,惊心动魄”等词的词意。
二、出示学习指导
(一),学生品读课文标注,然后小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少年顶碗的句子。思考:顶碗少年进行了几次表演?画出少年失败后的句子,观众的反应都怎样?
2.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都是怎样?想象:第一次失败少年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什么呢?少年再次失败后心里又会怎样?
(也许会说:不要慌,要镇定,再来一次,一定会成功„„)(镇定、自信—紧张、沮丧)
3.师小结:是呀,一次次失败,打击了少年的自信心,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他没有被吓倒,他“镇静”下来,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三..出示学习指导
(二)(一)读第三次表演的语句。
1.你从白发老者的动作神态上想象出他会对少年说些什么?
2.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这时他会怎么想?
3.“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观众的反应怎样?
(二)班内交流
1.读出写白发老人的句子,说说白发老人会对少年说些什么。(沉住气,你一定会成功的!你是最棒的!专心表演,就像你平时训练一样!勇于挑战自己才是强者!······)2.齐读句子“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有一个词来说出你此时的心理。(惊心动魄,精彩······)
师:这是顶碗少年三次表演过程,作者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生动地表现了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以及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四.再读课文第一段,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五、深化感悟
(一)从少年的三次表演,作者受到了什么启迪?齐读第七八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二)你们又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从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你们有这类经历吗?(学生交流)六.朗读全文。完成检测题。
1.少年共表演()次顶碗,第一次失败时,他向观众(),台下的观众(),少年心里会想();第二次失败时,他又向观众(),观众(),少年心里会想();白发老者对少年说(),少年心里()。
2.“我”从顶碗少年身上感受到()精神;你懂得了()道理。
七、布置作业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抄写课后词语采集中的词语。板书设计: 19 顶碗少年
第一次失败 少年没有慌乱,歉疚的微笑,不失风度地鞠躬 镇定
观众惊呆了,有的吹起了口哨 努力
第一次失败 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 慌乱→镇定
观众一片喧哗 不放弃
第三次成功 观众的掌声不约而同的爆发出来 ↓
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能成功
第四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二、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理解词语。
优雅
惊羡
颓丧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2、分段朗读课文。
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成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6)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7、8)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出示: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交流。结合观众们的表现,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四、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便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2.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1)齐读。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五、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第五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了解顶碗少年表演表演从失败到成功的经过以及从文末的省略号中领悟文中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作者的图片(回顾旧知)
2、引出课题(板书: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展示预习成果(以开火车的形式轮读词语,重点引导读准三个多音字“露、屏、和”)
2、放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快速浏览课文
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是作者对这一次表演的总体评价。(引导学生理解“惊心动魄”的词义)
三、细品三次表演
1、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感知三次表演。
2、逐一细品三次表演,引导学生透过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默读课文
思考:顶碗少年最终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4、学法指导
齐读,引导学生感知“首尾呼应”的好处。引导学生从文末的省略号中领悟哲理。
四、拓展
小练笔:假如你就是文中的白发老者,你会跟顶碗少年说什么?试着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