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21:0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探索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探索与思考》。

第一篇: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探索与思考

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探索与思考

一、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基本做法

近年来,国网黄山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司党组干部管理规定,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立足提高“公平度”、“公正度”、“公开度”促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提升。在省公司年度干部选拔任用满意度测评中连续多年列各地市公司前列。

1.强化导向,科学管理,立足提高“公平度”促公信度提升。一是强化用人导向。坚持任人为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群众公认、能力实绩、团结协作。二是用资源开发利用理念完善干部任用管理。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出发,追求干部资源和岗位职务资源的最佳匹配,提高“排兵布阵”的精准度。三是以末位提高制代替末位淘汰制。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对考核排名在后“相对末位”的,客观分析原因,采取教育引导、培训提升、轮岗交流等措施予以改进提高。四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做好任职回避交流、任职期满交流和重要岗位轮岗交流。五是加强二线干部管理。积极创造工作环境,让“二线”干部干成事。对因身体、年龄问题等原因不再担任中层干部的同志,有情操作,充分尊重,妥善安排。六是加强干部状态管理。注重对干部精神状态的了解与判断,在发现干部的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激情不够、作风建设偏差时,及时预警提醒,严重时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与其谈话交流。

2.规范程序,细化操作,立足提高“公正度”促公信度提升。一是着眼于微观操作层面细化、规范化,坚持实行干部任期届满职务终结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制度。二是解决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如何实现“考得好”和“干得好”的有机统一的问题。提高选拔考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三是坚持把好民主推荐、干部考察、讨论决定三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重点关口。

3.落实“四权(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扩大民主,立足提高“公开度”促公信度提升。一是扩大组织考察考核环节中的民主。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确定考察人选的必经程序,坚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干部换届工作引入监察部门和职工代表监督,安排职工代表、有关岗位人员对应聘人员进行民主测评。二是扩大决策任用环节中的民主。班子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不论是确定考察人选,还是聘任人选,班子各成员之间都进行了充分的酝酿、沟通和交流。涉及干部任免事项,坚持落实党委票决制。

二、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难点和不足

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程序有待健全规范,在由谁提名、如何提名、提名范围怎样界定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致使操作过程中没有具体、统一的制度规范。少数干部素质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不够、干部“天花板”思想问题还一定程度的存在。

三、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思考与建议

1.提高干部素质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第一,加强干部选拔的个性化考量。探索创新干部选拔的方法程序,增加个性特征的考察,通过了解干部的个性特征来安排干部的职务任用,力求在安排具体职务时,找到工作岗位与个性的最佳契合点。第二,对具体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经验潜能进行细化分析,通过“才尽其用”使干部更好地发挥才干,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强对干部工作价值观的评价。“注重考察干部的德,科学鉴别干部的才”,干部的德、才、绩的评定涉及很多因素,不仅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更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价值观。只有客观了解和掌握干部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才能更好的把那些德才好的干部选拔上来。

3.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干部任用提名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干部考评、任职资格和后备干部等环节结果的综合运用,又是党委用人决策的依据和前提。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核心是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确保提名人选得到群众公认。要在提名环节上发扬民主、综合分析和正确运用民意结果。把干部初始提名程序规范化,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真正做到“谁推荐,谁负责”。

4.关注并解决干部“天花板”思想问题。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人达到一定职务层次后,晋升空间便会越来越小,这种状况被形象地称为“天花板”现象。由于在制度安排、岗位设置、任职年龄和学历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干部都可能会在职务晋升上遇到“天花板”。面对“天花板”现象,若干部不能理性应对,就可能会出现心理失衡、工作倦怠等消极心态。解决干部“天花板”思想问题,不仅需要教育引导干部超越“单一价值观”,摆正心态,打破主观“天花板”,而且需要拓宽干部交流任职渠道,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采取“老、中、青”结合配备领导班子等措施。

5.坚持强化选人用人监督。强化干部选任全程监督纪实制度,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办法。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确保“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真正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在营造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环境中,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二篇: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程序的探索与思考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程序的探索与思考

2010-05-25 08:41:15 来源: 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

甘肃省临泽县委组织部

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基础程序,也是决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干部工作的实践表明,干部一旦被提名,就基本意味着要被推荐、考察甚至任用。针对目前干部任用提名缺乏规范的制度措施、缺少详细的程序规定和有效的监督制约,存在具体操作不好把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个人权力运作空间较大、容易产生用人上不正之风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干部选任提名程序,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程度,增强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临泽县认真组织开展规范干部提名程序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临泽县科级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办法(试行)》,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主要做法

我们在严格遵循《干部任用条例》的基础上,坚持以扩大民主为基本方向,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目的,采取“两公开四推荐四差额”的做法,着力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推进提名工作的规范化。

(一)以“两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我们坚持以“公开”增强透明度,突出“群众希望了解的”和“需要群众了解的”这个重点,只要能公开的内容,都及时公之于众,切实扩大群众知情范围,以“公开”促规范。一是公开职位和任职条件,使干部群众清楚“要选哪些职位”和“要选什么样的人”。按照“提出动议建议――拟定动议方案――公布动议方案”的程序,县委组织部根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综合考核、平时考核情况和相关领导、有关单位的意见建议,在核定的干部编制职数范围内提出动议建议,经由县委书记主持,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参加的干部选任提名酝酿会议讨论审定并征求相关领导意见后,拟定干部动议方案,采取召开会议、发布公告等方式,将动议职位和任职条件资格面向社会进行公开,使干部群众清楚选任职位所要求的级别、任职年限、学历层次、熟悉领域等要求。二是公开程序方法,使干部群众清楚“怎样选人”和“选了什么样的人”。坚持把扩大选任程序的透明度作为落实群众“四权”的重要前提,采取多种方式,向干部群众反复宣传提名工作办法,在试点单位召开动员大会、领导班子会议、支部会议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多层面学习宣传,使群众深入了解和掌握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的程序方法。在具体环节中公开干部调配原则,明确选人用人的政策导向;公开干部调整范围,提高干部任用的透明度;公开任职条件资格,增强推荐提名的针对性;公开任用提名程序,要求在推荐环节将推荐提名的方式和符合职位条件人选公开,在考察环节将考察人选基本情况公开,在表决环节将票决结果当场公开,让群众真正了解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积极参与到干部选拔任用中来。

(二)通过“四推荐”扩大提名民主。在县委作出干部调整动议决定后,我们采取“四方联推”方式,打破以往由少数人提名、在少数人中提名的局限性,把干部的提名权交给群众,把群众公认体现在“源头”上。一是干部群众广泛推。具体包括单位内推荐、系统内推荐和全县干部大会推荐,由组织部门按照动议职位资格条件组织参会人员采取无记名填写推荐表的方式进行。单位内推荐时,要求单位人数30人以上的,由领导班子成员、内设机构负责人和部分干部职工代表参加,人数不少于30人;单位人数在30人以下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群团组织等单位,还应由相关委员和有关人员参加。系统内推荐时,对综合性或专业性较强的职位,按照业务相近相关原则,可以扩大参加推荐人员的范围。全县干部大会推荐时,还邀请离退休老干部代表、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同时,规定干部群众民主推荐时参加人员达不到应到会人数80%的不召开推荐会,确保干部群众最广泛地参与。二是领导干部署名推。制作领导干部个人署名推荐干部表,在干部调整动议方案公布后,向县委委员和不是县委委员的县级领导干部发放,明确推荐时限,由提名人负责任地填写推荐表并署名。要求推荐材料要全面介绍被推荐人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提出推荐理由和使用建议,并申明与推荐人选的关系。三是部门单位集体推。由乡镇党委、县直部门单位召开党委(总支、支部)会议或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确定推荐对象,并做好会议记录。推荐人选产生后,以正式文件上报县委组织部,要求报告必须写明推荐人选的基本情况、主要工作实绩、拟推荐职务、推荐理由等。四是干部个人自荐推。制作干部个人自我推荐任职登记表,凡符合提名资格条件的干部都可以自荐。同时,根据拟调整职位的不同情况,为了提高民主推荐的针对性,我们还规定乡镇党政正职及部门重要岗位人选一般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进行推荐,同时进行部门单位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及个人自荐;副职领导干部和内设机构中层科级干部人选,一般先进行部门单位推荐和领导干部署名推荐,之后由县委组织部根据推荐人选情况组织进行干部群众推荐,推荐可在拟调整职位所在单位、系统进行,可在职能业务相近、相关的单位、系统进行,也可在部门单位或领导干部推荐人选比较集中的单位、系统进行。通过明确推荐主体和推荐方式,切实扩大了推荐范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了干部推荐工作中,为提高干部选任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

(三)采取“四差额”确保提名质量。为了确保把最优秀、最适合的干部选拔上来,我们在干部选任的推荐、提名、考察、表决等关键环节,均采取差额方式,切实增加了组织上和群众比较取舍的机会,实现了全方位、多途径了解、掌握和甄别干部各方面的情况,有效提高了选人用人质量。一是差额推荐,扩大范围选人。县委组织部制定推荐方案,按照班子结构及职位需要、业务职能相近等原则确定推荐范围。规定干部群众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部门单位推荐拟调整职位人选时,均按职位与人选1∶2的比例进行差额推荐,且同一干部只能被推荐一个职位,确保更多的优秀人才纳入组织视野。二是差额提名,尊重民意取人。根据各层次推荐得票结果,县委组织部对照拟调整职位任职资格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征求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意见,按同一职位多于1-4人的差额比例研究提出考察对象初步人选。然后召开由县委书记主持、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参加的干部选任提名酝酿会议,听取县委组织部关于考察初步人选情况的汇报,并进行充分酝酿,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意见,按同一职位多于1-3人的差额比例确定考察人选。坚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对单位内干部群众推荐得票未超过三分之一的坚决不列为考察人选。三是差额考察,比较分析识人。县委组织部制定考察方案,发布考察预告,派出考察组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与考察对象面谈等方式,对确定的人选展开全面考察,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着重了解考察人选的思想素质和工作实绩、适岗性和发展潜力。同时,对确定的考察对象以书面形式分别征求纪检(监察)、检察、计生、审计等部门的意见,为干部“把脉问诊”,防止干部“带病上岗”或“带病提拔”。县委组织部综合考察组意见和征求意见情况,按同一职位多于1-2人的差额比例研究提出拟任用职位初步人选。任职初步人选经由县委书记主持、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参加的干部选任提名酝酿会议讨论酝酿后,原则上按同一职位党政正职1:

1、副职多于1人的比例向县委常委会提名任职建议人选。四是差额票决,民主决策用人。制定县委研究干部选任工作差额票决制实施办法,召开县委常委会,由组织部门负责人对提名任职人选的初始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进行介绍,常委会成员对差额票决人选进行充分酝酿,然后无记名投票表决。最后,依据差额表决结果,由县委书记当场宣布票决决定。常委会票决决定后,对新任职人选进行任前公示时,我们除对新提拔的6名干部进行了公示外,还对由一般岗位交流到重要岗位的18名干部进行了公示,在更大范围内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保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通过差额票决和扩大任前公示人选范围,切实扩大了干部选拔任用决策中的民主,增强了干部任用决定的公正性,确保了人选的最优化。

二、初步成效

通过“两公开四推荐四差额”提名选任干部,打破了以往干部工作相对神秘化的做法,将权力运行在 “阳光”之下,营造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真正做到了靠公论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提高了干部选任的社会公信度。

(一)变“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为“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由于缺少具体的程序规定,以往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权只由少数人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干部选任成为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影响了选任质量。通过干部群众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部门单位推荐、干部个人自荐的“四方联推”方式,促进了推荐人选渠道从单一推荐向多方推荐转变,推荐范围以内部推荐提名为主向内外推荐相结合转变,扩大了干部群众参与范围,让更多的干部有机会参与竞争,实现了让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切实扩大了干部选用民主。

(二)变等额选择为差额比较。以往用等额方式选人,由于人选单一,可能就会出现“用了的不是最优秀”的现象,使个别干部对选出的干部不服气,甚至产生组织选人用人不公正的误解。通过实行差额推荐、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差额票决的全程差额做法,引入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为符合条件的干部搭建了在同一标准下接受组织和群众挑选的平台,使以往一旦被提名后基本上就“一路绿灯”的干部选任过程为步步有取舍,竞争择优确定,既确保了选用人选的最优化,又使落选的干部认清了自己的差距,对选出的人选更认同。

(三)变“被动”挑选为“主动”参与。过去干部选任大都是由组织部门根据干部特点和班子配备的需要,结合平时考核和日常掌握的情况选择合适人选,对干部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很难全面兼顾;在组织推荐时,大多不公开具体职位;组织考察时,也只是让群众对任用人选是否同意表达意见,职位的针对性不够强。试点中,我们积极鼓励干部根据自身特点自主择岗、自我推荐,这对于干部来说是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同时,通过明确具体职位,实行定向推荐,更加突出了不同职位对干部的个性要求,群众可以根据职位特点,量才推荐,确保了组织部门在确定人选时,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岗相适。

(四)变封闭运行为“阳光操作”。以往的干部选任工作相对封闭,特别是初始提名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仅靠领导对政策的领悟和个人的党性觉悟来约束和规范,提名的责任主体模糊,使提名程序得不到有效监督。我们坚持以程序的公正透明确保选任过程的公平公正,采取“两公开”方式,让广大群众亲身参与干部选任实践,全程进行监督,打破了干部任用提名环节的神秘感和隐蔽性,使隐形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防止了执行者在具体工作中随意变通,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特别是有效约束和规范了主要领导的用人权,使干部任用提名从提名主体的“内心”公正走向了制度公正,为提高干部的公信度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体会认识

在试点中,我们坚持边开展工作,边进行总结,有几点体会比较深刻:

(一)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是做好提名工作的基础。规范干部选任提名,就是要在干部选任环节中增加群众的话语权,前提必须是群众积极参与。因此,要加大对提名方法、程序及其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让干部群众充分了解提名,熟悉提名,澄清 “与己无关和推荐只是走程序”等错误模糊认识,提高参与提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强化思想教育,积极正确引导,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公正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克服个人主义思想,坚绝抵制不良的小团体活动和不正常的拉“票”行为,负责地向组织推荐人选;要以民主、公开、规范的操作程序为落实群众“四权”营造良好环境,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切实提高提名工作质量。

(二)规范操作程序是做好提名工作的核心。程序的规范性不仅是权力行使的过程,而且是确保权力公正的重要保证。试点中,针对县委换届后酝酿环节书记办公会 “缺位”的情况,我们按照相关规定,增加了由县委书记、副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和有关常委参加的干部选任提名酝酿会议进行“补位”,规定动议建议的酝酿审定、考察对象的酝酿确定、拟任用职位人选的酝酿提名均由干部选任提名酝酿会议讨论审定,切实加强了选任工作的集体领导。同时,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严把“六个主要关口”(人选范围关、资格条件关、公示公开关、参会人员范围和人数关、民意认可关、差额决定关),抓好“六个关键环节”(提出动议、民主推荐、初始提名、考察公示、酝酿讨论、集体表决),确保了试点工作的正确方向。

(三)明确动议提名主体是做好提名工作的重点。规范干部选任提名,重点就是要结合新的提名方法科学合理地确定动议提名的主体。我们提出主体权统一原则和决定权唯一原则,即无论是调整的时机还是调整的数量和范围,都必须由组织部门统筹考虑和安排,提出动议建议,其他单位和个人只有向组织部门建议的权力,没有提起动议的权力;动议建议必须经干部选任提名酝酿会议酝酿审定后,才能启动实施,任何个人或组织都无权做出启动决定,切实加强了对干部选任动议环节的集体领导。

(四)加强约束监督是做好提名工作的关键。规范干部选任提名,使更多的人参与干部选任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选任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因此,必须把强化监督贯穿于提名全过程,让提名更公正、更公开,才能让群众更满意。我们在确保程序公正透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基础上,邀请纪检部门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并严格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考察考核失误责任追究制、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等制度,实行民意否决制,从机制上有效防止了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产生。

四、几点思考

规范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对组织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实践,就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而言,也都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尽管在试点中进行了积极创新,但在具体操作中也还有一些环节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完善。

(一)制度的适用对象。综合分析试点情况,我们认为除了新提拔干部外,由于受区域经济、岗位性质职能等因素影响,各部门单位之间岗位差异性很大,群众对干部平职交流的关注度往往不亚于提任。因此,我们将提名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为县委直接管理的科级职位干部的提任或交流,这样将更有利于人才合理使用。但在干部因任期、回避等原因正常交流和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时,如何运用好这一制度,还需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同时,实行新的提名制度后,原则上交流干部也要进行推荐和考察,且差额推荐和差额考察成为了干部选任的常态方式,工作量增加了数倍,导致每次干部调整所用时间较长,这个问题也应当高度重视,慎重对待。

(二)人选推荐的范围。我们在确定符合条件人选范围时规定,提名人选范围按照班子结构及职位需要、业务职能相近等原则确定。但在针对某一具体职位制定人选资格条件时,若限制性因素过多,符合条件的人选就会较少,一些干部会有组织内定人选的想法,也不利于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若条件适用范围过宽,则有可能推荐人选会过多,即不利于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又会造成组织部门工作量过大,不便操作,存在标准难把握和因人为因素而产生随意性的问题。因此,能否对符合条件人选的数量做出明确规定,以利于实际操作。

(三)推荐结果的应用。《干部任用条例》规定,要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试点中,我们采取了四种推荐方式,明确提出凡单位内干部群众推荐得票未超过三分之一的坚决不列为考察人选,对其他三种方式的推荐结果也积极进行综合考虑,但没有予以量化,在确定人选时也并不是完全依据得票高低。一些地方在试点中提出了加权积分、权重积分等方式,对各种推荐结果进行量化合计,我们认为这样做过于机械,不符合干部选任工作实际。但是,如果在推行提名制度的时候,对各种推荐结果的应用做出相应规定,将更有利于组织部门具体操作。

(四)民主的推进程度。试点中,我们以扩大民主为基本方向,坚持公示公开,透明操作,其中对民主推荐和考察测评、个别谈话结果在组织部部务会、干部选任提名酝酿会、县委常委会成员范围内进行了公开,但试点单位个别干部还是认为推荐、考察结果公开得不够及时,范围不够广泛。结合干部选任工作实践,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干部转变“票高就一定会当选”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建议能否在民主推荐环节,将单位内推荐得票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人选当场公布(只公布名单,不公布具体票数,名单以姓氏笔画排序),同时,对正式考察人选和最终任职人选的推荐、考察结果分别在考察前和任职后向干部所在单位公开,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

(五)配套制度的建设。实行干部选任提名改革,只有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体系,才能产生改革的放大效应,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实现机制的长效化。近年来以及在试点中,我们先后制定了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制度、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常委会研究干部选任差额票决制、全委会研究干部选任表决办法等制度,近期以及在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探索,总结建立干部空缺职位公告制、初始推荐提名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进一步规范程序,完善机制,从而使干部提名程序更加规范和完善。

第三篇:关于提高干部选拔任用提名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干部选拔任用提名质量的几点思考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侯长安

2011年05月30日13:4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renshi.people.com.cn/GB/14774820.html)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干改规划》),将“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列为第一个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突破项目,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提名质量对选人用人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当前提名工作还存在不少难点问题,在现实中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谈几点认识。

一、必须做到“提名有责”,从源头上防止不正之风渗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干部提名权是选人用人权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力。有权必有责,失去监督、不负责任的权力容易被人滥用。《干改规划》要求“明确干部选拔任用主体,规范提名形式、提名程序,合理界定提名责任,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与监督,逐步形成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较好地把权力与责任、用权与监督统一起来,为防止不正之风渗入选人用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最基本的是要把握好以下四项要求:

(一)坚持民主提名,形成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荐才择才机制。一方面要加强民主荐才。扩大提名主体范围,不仅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可以推荐干部,干部群众也可以推荐,既可民主推荐,也可个人推荐,还可以自我推荐。另一方面要加强民主择才。不管是上级推荐、领导推荐,还是个人推荐、自我推荐,其结果都要经过“民主推荐”来筛选确认,凡是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的,提名一律无效。

(二)坚持“公开提名”,用“阳光”为干部提名“消毒”。提名工作信息公开,应包括提名岗位公开、提名主体公开、提名结果公开,以便于干部群众正确地行使民主推荐权力,加强对提名工作的监督。提名人选确定后,应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提名人。通过增强提名工作的透明度,防范暗箱操作,增强提名人的责任感。

(三)坚持“差额提名”,为选人用人实现好中选优搭建制度通道。差额才有竞争和比较,有竞争比较才有鉴别和择优。《干改规划》要求推行“三差额”(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探索“四差额”(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差额推荐直接关系差额提名,是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和差额票决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保证差额提名质量,选人用人才能做到好中选优。

(四)坚持“带责提名”,强化“谁提名谁负责”的意识。应探索“署名推荐”,从制度上体现提名工作“有人负责”的问题。应研究和明确各种提名责任,解决提名违规“如何究责”的问题,为干部群众监督干部提名工作提供依据和遵循。

二、必须做到“提名有据”,充分发挥干部提名环节对选人用人质量的把关作用

(一)全面实现干部提名功能应坚持“提名有责”与“提名有据”的有机统一。从主体、程序和责任入手防范干部提名违规,进而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不正之风,十分重要。从干部提名所应承担的功能来看,我们不能仅限于此。干部选拔任用有两个价值取向:一是把真正优秀干部选准用好;二是防止用人上不正之风,其中后一个价值取向是为前一个服务的。与此相适应,干部提名就要从源头上保证两个价值取向的有效实现,仅仅围绕实现防范不正之风来设计是不够的,必须坚持“不出事”、“干成事”两手抓、两不缺。在坚持用人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上,科学的用人依据更带有根本性和决定性,也是严把用人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干部“提名依据”最根本的是要看干部的德才。当前,干部提名较常用的是以票数为依据,因为提名中有一个民主推荐环节,民主推荐结果是以票数的形式来反映的,但由于缺乏对干部的全面准确了解,加之情感利益因素渗入投票行为,票数有时并不能真实反映干部的德才。有时候为了领导班子结构的需要,也以学历和年龄作为提名依据,但是简单地以外在条件取人,会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干部挡在组织视野之外,挫伤一些精神状态好、年富力强中年干部的积极性。公开选拔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但这样做,使得一些不干事、会考试的“考试专业户”得到好处,挤压真正优秀干部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科学的干部提名依据应包括四个部分:

一是干部的业绩和贡献。说到底,我们是为事业而选拔任用干部的,事业标准应是干部提名的最大的实践标准。业绩和贡献是一个干部德与才的集中反映。事业心反映德,事业好反映才。这德、那德,真干事、不出事是最大的德;这才、那才,会干事、干成事是最大的才。还是要强调贡献立位,让干部干上来而不是混上来。

二是干部的品质和作风。在有能力、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中,不可否认有的人在品质和作风上过不了关。事干得好,但在党风廉政建设、为人立德等方面出了问题,应一票否决。

三是干部的民意认可度。由于受知情度、认知水平的影响,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干部推优”方面难免存在局限性,但在干部监督上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票数高不一定说明干部优秀,我们不赞成将票数作为干部提名的根本甚至是唯一依据,却赞同将其作为重要依据之一,与其他依据共同发挥把关作用。

四是干部岗位适应度。优秀的干部具有共性,但对岗位需求来说,各个岗位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又具有特殊性。干部的个性特点和专长禀赋应是干部提名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在具体工作中,要将上述四个因素统筹考虑,不可割裂开来。

(三)干部“提名依据”要通过科学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和经常性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来支撑。只有做到知人,才能实现善任。知人不深,必定用人不准。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领导干部顶多只能看到“1.5视力”范围内的干部,识人视野较为有限,很多领导视力不能及的优秀干部缺少甚至没有被提拔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而提名后的干部考察,由于时间短、指向性强等客观原因,往往难以将干部看清楚。因此,必须为领导识人配备一个“天文望远镜”,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和经常性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对大量的考核评价信息和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信息的分析,使领导识人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

三、必须做到“提名有法”,促使干部提名工作科学、严密、高效运转

我们理解,提名有法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用科学的方法保证提名依据和提名责任落到实处,增强提名工作的有效性;二是干部提名要有科学的制度规程,凸显工作程序设计的合理性。通过两层含义的实现,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努力把最优秀的干部选配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具体来讲,干部“提名有法”就是要按照精简管用的原则,把中央的有关要求程序化,形成可操作性的办法。我们认为,在实践中可探索干部提名“四步法”。

(一)坚持注重实绩,实行业绩优选法。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并且将综合考评结果作为提名依据。将此法作为干部提名的第一道程序,有利于树立“凭实干出实绩,凭实绩用干部”的良好导向,把广大干部的注意力聚集到干事创业上来。同时,也让平常将主要心思放在处理关系上、一心一意谋选票的干部“瞎子点灯白费蜡”,这些干部即使有个别人“关心”也没用。

(二)坚持以德为先,实行劣迹淘汰法。用“业绩筛”将事业心强、贡献突出的干部筛进来,再用“品德筛”将党风廉政上有问题、大节上有污点的干部筛出去。这样,留下来的则是“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用起来组织放心、群众满意。有的同志可能认为,既然强调“以德为先”,那么就应当把劣迹淘汰法放在第一步。先进行劣迹淘汰,不是立足选优,工作量也太大。业绩优选后,再进行劣迹淘汰,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工作成本低,效果更好一些。

(三)坚持群众公认,实行民主选择法。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提名对象,是确保其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前提条件。现实中一些地方之所以民主推荐结果难被各方认同,主要是因为干部群众对考察对象了解不够,导致“凭感情、凭感觉、凭感谢”投票的“三感”票普遍存在,致使投票结果难以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在进行优选和淘汰后,坚持运用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引导民主推荐,让业绩好、品行好的干部得到公认,避免“绩票背离”,努力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过程成为宣传推介优秀干部、扩大他们在干部群众中影响的过程,使优秀干部有机会接受民主的挑选,不优秀的干部没有被选择的机会,这样的民主推荐才令人信服。

(四)坚持因事择人,实行人岗匹配法。选人是为了用人,不仅要“选优”,更要“用好”。从提名环节就应当考虑被提名人选与岗位的适应性。人岗匹配法,就是在考虑提名人选时,要看其气质特点与拟任的领导班子是否相融,看其专业特长能否满足拟任职岗位的工作需要,避免出现“乱点鸳鸯谱”、“拉郎配”等浪费人才资源的现象。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5月30日

第四篇:干部选拔任用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心得体会

杨楼镇人大主席 黄文强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系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也是最易受人们诟病的主题。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整治力度虽然取得和大成绩,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制度的颁布实施,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干部准入制度和对干部言行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对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政策法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现将本人对此政策法规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习近平副主席说过,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拓宽任用干部视野,就是要关心那些战斗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贡献的一线同志,就是要关心那些心系群众、勤勤恳恳、做人正派、不走门路的同志;坚持“五湖四海”,才能不任人唯亲,才能任人唯贤,形成良好的选拔任用风气,才能团结更多的力量一起投入到社会事业建设中去;坚持德才兼备,要注重干部的才能,更要注重干部的品德。当有心系群众的“德”作为前提条件,才能引导我们广大干部真正地将“才”用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当中去。因此,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是党和人民对干部任用的一致要求。

二、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领导干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它是一个社会的“领导者”也是服务者,是社会这艘巨舰的掌舵人,是引领社会前进的主流,因此选拔任用优秀的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必然要求。“公开”是前提,只有坚持公开,才能使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才能避免“暗箱操作”,加强社会对干部任用的监督;“平等”是基础,只有坚持平等,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社会的一致认同;“竞争”是手段,只有坚持竞争,才能最大限度地使用人力资源,不断提高我国公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择优”是结果,只有坚持择优,才能最大限度地选拔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才能选拔出党和人民满意的领导干部。

三、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简单来讲,民主集中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我们要“集中”,但更需要民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实现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防止“一言堂”和“一支笔”现象的发生。只有扩大民主,注重让人民群众参与干部任免的过程,切实落实群众对干部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和治理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如何,人民群众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因此倾听人民群众对提名干部的反映是最能反映民意的渠道。采纳群众意见选拔出来的干部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进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各项制度互为补充,各有侧重,配套衔接,初步构成一个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制度的制定实施,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性的重大举措,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的坚强决心,必将推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沿着更公开、更透明的轨道前进。

第五篇:干部选拔任用(精选)

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总结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落实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有关任务的通知》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在地县两级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的通知》精神,岳普湖县将开展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作为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履行程序,确保了“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现将此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县委对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高度重视,按照自治区、地区有关要求,召开专门会议,精心制定了《岳普湖县关于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程序、时间安排和总体要求等。细化工作责任分工,确立了由县委书记负总责,组织部长具体负责的责任分工,切实加大对“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为“一报告两评议”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严格履行程序,保证“一报告两评议”工作质量。一是深入分析,全面总结2008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为确保“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县委重点围绕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展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遵守干部

选拔任用工作各项纪律、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等方面,对2008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撰写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报告。二是严格按照规定范围,确定民主测评对象。按照自治区、地区确定的民主测评对象范围,我县坚持做到既不随意扩大、也不随意缩小。对2008新提拔的乡镇党政正职、县直机关党政主要领导(含二级局党政主要领导)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以及从县直交流到乡镇担任党政正职领导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确定民主测评对象18名。三是认真筹备,切实做好干部工作专题报告和评议、测评工作。根据“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安排,我县需参加“一报告两评议”的县委委员共46人,因事、因病请假9人,实际参加会议的县委委员37人。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王湫斌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全体委员就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与会的县委委员在认真聆听工作报告基础上,本着高度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对2008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民主评议,对18名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了民主测评,真正使评议、测评工作成为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促进工作的过程。

三、综合分析评议、测评结果,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工作结束后,县委组织部在地委组织部参会同志的指导监督下,对评议表和

测评表进行了汇总,与会的37名县委委员对我县2008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平均满意率为96.6%,对当年新提拔任用的18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民主测评平均满意率为98.8%。从测评、分析结果来看,县委委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认可度较高,体现了县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认真贯彻条例,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公开、公平、公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受到干部群众好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干部任用条例》学习领会的深度不够;二是新形势下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以《干部任用条例》学习宣传周为契机,积极开展《干部任用条例》进机关、进基层、进课堂活动,并加大对党员干部学条例、用条例的检查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自觉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切实增强学习效果。同时,进一步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切实拓宽干部选拔任用渠 道,不断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

一年来,我县在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在近年来的干部选拔任用实践中,从未接到过群众的有关举报。今后,我们将以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提供组织保障。

下载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探索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探索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施干部选拔任用“阳光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实施干部选拔任用“阳光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中共牡市爱民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石成军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颁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

    强化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 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含5篇)

    强化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 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学习“四项监督制度”最近,中央办公厅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责任追究......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探索

    围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有利于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耒阳市委组织部积极探索,实施了“五评四差额”选任干部制度。所谓“五评四差......

    对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的探索与思考(精选五篇)

    对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的探索与思考R图片新闻省委组织部督查调研(„R推荐新闻静宁县工作简报 - 对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的探索与思考 对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的......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

    市城管局党组关于2010年科级干部选拔 任用工作报告 2010年,城管局党组始终坚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做好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把握用人标准,规范操作程序,努力做到......

    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工作汇报

    带头抓监督守纪律讲规矩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风清气正尊敬的某主任,各位领导: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出台一系列科学选人用人制度的基础上,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

    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汇报材料

    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汇报材料**局高度重视并召开党组会议,对干部选拔任用、深化人事管理考核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在深挖问题根源的同时,结合我局实际,完善人事管理机制,在执行干......

    干部选拔任用答案

    干部选拔任用答案 滁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抄的小心不及格 一、填。空。题(每。题5分) 中纪委、中组部《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中组发[2010] 21 号),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