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书面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后
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书面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后
复议机关应如何处理
卢建华 蒋文华
2006年3月1日,A市某区工商分局在该市X路X号查处了李某无照加工商标侵权太阳镜一案,先后查获其加工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眼镜成品16000副、半成品900副,共计货值39000元。2006年3月7日,该局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等规定,将李某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区公安分局以李某涉嫌犯罪予以立案侦查,并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2006年4月12日,区工商分局在根据申请举行听证后,对李某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一、当事人无照从事眼镜加工经营活动,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二条、第四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十四条之规定,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
二、当事人加工侵权眼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第五十三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之规定,对其商标侵权行为作如下处理:
1、责令停止侵权行为;
2、没收销毁商标侵权太阳镜成品16000副、半成品900副;
3、处以罚款20000元,上缴国库。李某以“案件已经移交给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工商分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违反了先刑后民原则和《行政处罚法》等规定”为由,向区人民政府递交了行政复议申请,要求撤消工商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区政府法制办依法受理了李某复议申请。复议期间,区工商分局作出书面决定,自行撤销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并将决定送达了李某。但李某坚持不撤回行政复议申请。5月12日,区人民政府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决定对工商分局责令改正无照经营行为、责令停止商标侵权行为以及没收销毁侵权太阳镜等具体行政行为予以支持,但以不符合《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等规定为由对罚款2万元的具体行政行为予以撤销。
本案涉及了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后,申请人不撤回复议申请时复议机关应如何处理的问题。对此有两种意见:一是复议机关继续审查原具体行政行为并依法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二是复议机关应驳回申请人行政复议申请。本人认为,上述两种意见都是错误的,复议机关应依法终止行政复议。
首先,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与被申请人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不同。被申请人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一般有明示(另制作书面决定)和默示(另作出非书面行政行为)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即使在另制作书面行政决定的情况下,原具体行政行为也并不必然失去法律效力(行政机关往往执行新具体行政行为)。同时,即使原具体行政行为失效,其失效时间也应当是新具体行政行为生效之后。在此情况下,原具体行政行为仍具有法律效力或至少在新具体行政行为生效前具有阶段性的法律效力,甚至一些原具体行政行为已经执行。因此,被申请人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后,复议机关继续就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仍具有法律意义。但被申请人作出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后,原具体行政行为就自始至终不再存在,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法律效力,复议机关继续审查原具体行政行为也就不再有任何法律意义。
其次,复议机关在被申请人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后继续审理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无法律依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被申请人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影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但是,申请人依法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除外。”《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解释》(法释〔2000〕8号)第五十条也作了同样规定:“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作出确认其违法的判决;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这里的“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应当不包括“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因为如前所述,二者的法律意义有本质区别。
其三,被申请人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后复议机关驳回申请人行政复议申请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立法精神。《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复议决定类型中没有“驳回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虽增加了“驳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规定,但仅仅限于两种情况:一是申请人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后发现该行政机关没有相应法定职责或者在受理前已经履行法定职责的;二是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后,发现该行政复议申请不符合行政复议法和实施条例规定的受理条件的。也就是说,适用驳回行政复议申请的法律事实都是程序性的,而且都是受理复议申请前就已经存在的。因此,对于进入审理程序后出现的与申请人无关“被申请人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不应当适用“驳回行政复议申请”。
最后,被申请人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后复议机关应当终止行政复议。在被申请人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下,即使原具体行政行为已经执行或部分执行,因执行依据已经撤销,申请人据此可以直接请求国家赔偿(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同时,复议机关的审查对象自始至终已经不再存在,继续审查原具体行政行为既失去了法律意义,也没有必要。此时,复议机关正确的做法是依法终止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虽然没有将被申请人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列入终止行政复议情形,但已经列入的五种情况都是在复议申请受理之后,发生新情况导致复议无法继续进行或者失去审查意义的情形。因此,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立法精神,被申请人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时,复议机关也应当终止行政复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也作出了类似规定,其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被告人死亡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对于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综上所述,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后,复议机关应依法终止行政复议。如果被申请人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做法存在错误,复议机关应当通过其他监督途径依法予以监督和纠正。
(作者:卢建华,湖南省政府法制办公务员、法律硕士;蒋文华,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公管系教师)
第二篇:具体行政行为强制执行的方法
⑴具体行政行为强制执行的方法
①法律、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即依法不得由人民法院执行),必须由该行政机关依法自行强制执行。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103 条 对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
《商业银行法》第 64 条 商业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的利益时,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该银行实行接管。
接管的目的是对被接管的商业银行采取必要措施,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恢复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能力。被接管的商业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因接管而变化。第 65 条第 1 款 接管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并组织实施。„„ ②法律、法规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必须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于此种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食品卫生法》第 50 条第 3 款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诉解释》第 87 条第 1 款 法律、法规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③法律、法规规定既可以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可以由行政机关依法自行强制执行,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于此种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也可以不受理。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 40 条第 1 款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
(一)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二)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第 88 条第 3款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本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海关法》第 93 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海关的处罚决定又不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海关可以将其保证金抵缴或者将其被扣留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依法变价抵缴,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诉解释》第 87 条第 2 款 法律、法规规定既可以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
⑵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
①依法享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对其具体行政行为,可依法在该具体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之前自行强制执行,也可以在该具体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之后自行强制执行,但法律特别规定的除外。
②在行政复议或者诉讼期间,依法享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仍可以依法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除非依法须停止执行。
《行政复议法》第 21 条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
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规定停 1
止执行的。
《行政诉讼法》第 44 条 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一)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⑶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
《行政诉讼法》第 66 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行诉解释》第 88 条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 180 日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 89 条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由申请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执行对象为不动产的,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基层人民法院认为执行确有困难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执行;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其执行,也可以决定由下级人民法院执行。
第 91 条第 1 款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提交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行政法律文书、证明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材料和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以及其他必须提交的材料。
第 93 条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后,应当在 30 日内由行政审判庭组成合议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准予强制执行作出裁定;需要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由本院负责强制执行非诉行政行为的机构执行。
第 94 条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或者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不予执行,但不及时执行可能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先予执行。后者申请强制执行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
【例 26】某建筑公司雇工修建某镇农贸市场,但长期拖欠工资。县劳动局作出《处理决定书》,要求该公司支付工资,并加付应付工资 50%的赔偿金。该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既未履行处理决定,也未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诉讼。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7 年卷二 41 题)
A.县劳动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应当自该公司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 90 日内提出
B.县劳动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由该县法院受理
C.县劳动局申请执行应当提交的全部材料包括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行政法律文书、证明该具体行
政行为合法的材料
D.法院受理申请执行案件后,应当在 30 日内由执行庭对行政处理决定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例 27】甲公司从澳大利亚某公司购买了 2 万吨化肥运抵某市。海关认定甲公司在无进口许可证等报
关单证的情况下进口货物,且未经海关许可擅自提取货物,遂以保证金的名义向甲公司收缴人民币 200 万
元。随后作出罚款 1000 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甲公司认为处罚过重,但既未缴纳罚款,也未申请行政复议
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07 年卷二 92 题)
A.海关可以直接将甲公司缴纳的保证金抵缴部分罚款
B.海关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其处罚决定
C.海关应当自甲公司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 180 日内提出行政强制执行申请
D.海关申请强制执行其处罚决定,应当由海关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三、行政强制措施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和财产直接使用国家强制手段采取的处置措施。《行政复议法》第 6 条第 2 项及《行政诉讼法》第 11 条第 1 款第 2 项所称“行政强制措施”,包括即时强制、调查性强制措施、矫治性强制措施、执行性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主要是指前三者。
1.实力性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力性,是指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由行政机关以物理性的动作实现。根据对象的不同,行政强制措施可以分为对人身自由的约束、对财产的处置、对住宅或者其他场所的进入,这些都是以物理性的动作而实现。因此,行政强制措施相对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更强和更直接的强制性。
2.限权性
虽然有的行政强制措施对相对人并非不利,比如强制隔离治疗,有利于传染病人的健康,但就该行为的直接法律效果而言,它无疑限制传染病人的人身自由。因此,行政强制措施属于行政限权行为。
《传染病防治法》第 39 条第 1 款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 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3.临时性
不管是即时强制、调查性强制措施还是矫治性强制措施,都是对相对人权利的一种临时限制,目的达到即应解除。
《食品卫生法》第 37 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一)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
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二)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禁毒法》第 47 条 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
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经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提出延长戒毒期限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延长一年。
4.非制裁性
行政强制措施不是以制裁违法为直接目的,而是以某一行政目的为直接目的,具有预防性、制止性或者保障性。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 44 条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他的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应当在出境前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担保。未结清税款、滞纳金,又不提供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
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110 条第 1、2 款 执行职务的交通警察认为应当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给予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可以先予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
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应当在十五日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接受处理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二)即时强制
即时强制,是指行政机关在紧急情况下,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相对人自身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对相对人即时设定义务、即时执行的一种实力强制行为。一般地,行政机关采取即时强制措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⑴就相关行政管理事项具有法定管辖权;
⑵存在应当立即实施强制措施的紧急情况,这种紧急情况一般表现为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或危险事件已经开始或者即将开始;
⑶必须是必要的处置。也就是说,行政机关采取的强制措施,是排除或者防止危害所必要的。
《消防法》第 33 条第 1 款 公安消防机构在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的现场扑救时,火场总指挥员有权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决定下列事项:„„
(三)划定警戒区,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五)为防止火灾蔓延,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火场的建筑物、构筑物;„„
《人民警察法》第 8 条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 17 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可以根据情况实行现场管制。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并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第 14 条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应当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15 条第 2 款 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三)调查性强制措施
调查性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调查或者检查过程中,为收集证据而对被调查或检查对象的人身、财产直接使用强制手段采取的措施。
《人民警察法》第 9 条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经盘问、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
(一)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
(二)有现场作案嫌疑的;
(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
明的;
(四)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四十八小时,并应当留有盘问记录。对于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立即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对于不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立即释放被盘问人。经继续盘问,公安机关认为对被盘问人需要依法采取拘留或者其他强制措施的,应当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作出决定;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能作出上述决定的,应当立即释放被盘问人。
《海关法》第 6 条 海关可以行使下列权力:„„
(四)在海关监管区和海关附近沿海沿边规定地区,检查有走私嫌疑的运输工具和有藏匿走私货物、物品嫌疑的场所,检查走私嫌疑人的身体;对有走私嫌疑的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和走私犯罪嫌疑人,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可以扣留; 对走私犯罪嫌疑人,扣留时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四十八小时。„„
(四)行政矫治措施
行政矫治措施,是指以特殊预防为目的,以人身危险性为适用基础,行政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为人所采取的,以矫治、感化、医疗、改善、教育等方式,以消除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的强制性措施。
1.收容教养
《刑法》第 17 条第 4 款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收容教育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第 4 条第 2、3 款 对卖淫、嫖娼的,可以由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强制集中进行法律、道德教育和生产劳动,使之改掉恶习。期限为六个月至二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因卖淫、嫖娼被公安机关处理后又卖淫、嫖娼的,实行劳动教养,并由公安机关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3.劳动教养
劳动教养,是指对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或者有轻微违法的犯罪行为,不够或者不需要给予刑事处罚,而又符合劳动教养条件的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并进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
4.强制隔离戒毒
《禁毒法》第 38 条 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5.强制治疗
《刑法》第 18 条第 1 款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第 4 条第 4 款 对卖淫、嫖娼的,一律强制进行性病检查。对患有性病的,进行强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