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庆征文

时间:2019-05-14 21:3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校庆征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校庆征文》。

第一篇:大学校庆征文

大学校庆征文范文八篇

篇一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漫漫长路,似浩渺边际。从神秘传奇的**,历史辉煌的**船院到朝气蓬勃**工程,坎坷和荣耀已经伴随着母校走过了六十个春夏秋冬。**工程大学犹如一颗闪亮繁星正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阔步迈进。

还记得一年前,当我拿到入学通知书时的欣喜若狂。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考上心仪的大学是梦寐以求的,感谢**工程让我实现了这盼望已久的大学梦。怀揣着兴奋和喜悦我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初始**工程我便被美丽的校园吸引,青檐碧瓦,笔直耸立的教学楼庄严威武;绿树环绕,青草沁人的军工操场宏伟壮观;清雅隽秀,赏心悦目的凉亭造型别致;杨柳夹道两旁,微风吹拂,枝条招展,似乎正在欢迎我们这些**工程的新成员。那时我暗自地告诉自己,这里必将是我施展抱负,实现梦想的平台。

大一的生活即将结束,驻足回首这一年的校园生活使我受益颇多:在生活中,我亲历同学为贫困学生募集捐款的感人之举,因此我意识到已成年的自己必须学会承担,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在这里,我收获感动也收获快乐。我参加了各种趣味活动,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品味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洒脱。在学习中,我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扩宽了视野,学会了转变。毫不谦虚地说比起刚入学时,我变得更加睿智、成熟和独立。我真心的感谢您,我的母校,是你让我完成了由高中到大学的蜕变。

仅短短一年的时间,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哺育我的地方。随着我的成长,我试着去触摸你的脸庞,渐渐地了解到我的母校承载着令人瞩目的荣誉。历年来,我校在党政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多次获得的国家级、省部级表彰、奖励,自主创新的普及率位于全国各高校前列,创新成绩硕果累累。现如今随着我国对海洋开发和应用的重视以及我国《“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的发布,**工程的一些重点学科被纳入其中,在不久的将来,你必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各高校中的佼佼者。

**工程淳朴的校风感染着历代的工程学子,他们如点点星光般采拾了母校的光芒,照亮自己的前程和祖国美好的明天。在母校60年校庆之际,我真切地祝愿你能够更加强大,在世界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海伦·凯特曾说过“只要有在蓝天翱翔的冲动,便绝不会有在地上爬行的欲望。”春笋坚持的是自己节节攀高的路,为的是赶上明天的凌云。工程学子们定会像春笋般坚定执着的追求梦想,为母校辉煌的明天贡献力量!

篇二

徐立行(1911-1985)是**筹建委员会副主任,首任教育长,参与了**创建和早期发展全过程,在**工作了整整十个年头。本文回忆记述的是他在**创建初期几件事。

一、选择文庙街建院地址第一人 1952年3月26日,毛泽东主席批准了中央军委聂荣臻代总参谋长、栗裕副总参谋长提出“筹建军事工程(技术)学院”的报告。同时,军委指定陈赓负责筹建,以西南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为基础,院址初选**。4月中旬,陈赓在去朝鲜战场接替彭德怀司令员回国治病前夕,电告徐立行(时任“二高”副校长)立即去**选择建院之址。4月25日,徐立行率训练部肖连山科长、军务科沈清波参谋和警卫员一行四人,从重庆乘江轮经武汉转车到北京,办了有关手续后,于5月5日到达**。松江(后称黑龙江)省委很重视,派军事部江部长等陪同在市区沙漫屯、柞树林等七、八个点实地勘察。最后徐立行等看中文庙街,因为文庙街是**市制高点,周边有文庙、极乐寺等建筑,人文环境好;距离火车站、飞机场(老)、松花江边交通方便;向东向南有一片空旷、荒凉坟地,人烟稀少,大有建设、发展空间。在取得省委同意后,与省委共同向东北人民政府、东北军区写了**选点报告。经转报于6月中旬,党中央、政务院(后称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签发文件,批准了这个报告。6月23日,“二高”接到全迁**的命令。6月24日徐立行又亲率营建处张复明处长及校务部门干部、警卫营战士共200人离开重庆,直指**为建院打前站。

二、具体建院方案的草拟者

1952年7月底,苏联政府受中国政府邀请,派来帮助中国创建“军工”建院设计专家四人,其中有空军中将奥列霍夫(后任学院首席顾问)、炮兵少将、内燃机专家、海军上校等。8月5日,陈赓、徐立行偕同这四位苏联专家从北京至南京军事学院考察。后到上海参观交大、复旦、同济等大学校园,再北上大连海校、沈阳兵工厂、长春九航校继续考察,最后一站到达**。陈赓指示徐立行,根据军委聂、栗总长“筹建军事工程学院”报告精神,认真与四位苏联专家讨论、交流、研究,草拟一个具体建院方案。徐立行几易其稿,提出方案首先是对学院的定位。学院应是在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的一所综合性、军事性、技术性的高等院校,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按军、兵种设系;按兵器装备设专科;专科下以学科设教授会(教研室)。拟定学院设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兵等5个工程系;分设23个专科(空军工程系6个;炮兵工程系5个;海军工程系5个;装甲兵工程系2个;工兵工程系5个);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验室、陈列室也都有了名称、学科称呼和标号。方案对院址选定问题,在经过反复比较后认为,初选**是正确的,院址定在**。

三、向陈赓报告“大和旅馆”好消息

1952年9月1日,“军工”筹委会在北京成立不久,徐立行又在半年之内第四次来到**。这次来**的任务是要与省、市联系解决安排下一步各路人员到**的住房问题。这时北方冬季快要到来,解决这一问题更为迫切。在与省、市领导多次商谈中,特别要求省、市首先帮助解决从全国各大学调聘来的一批老教师和从苏联聘请来的一批顾问、专家的住房。徐立行在夜以继日地走访活动中,了解到**铁路局的苏联专家将要陆续撤回,其住的靠火车站边的红军街1号“大和旅馆”有可能空出来。“大和旅馆”是日本人建设,有几十个房间,各种设备、条件都很好,交通方便,安全也有保证。但是这个旅馆是中长铁路局的,省、市无法过问,要解决必须通过铁道部与中长铁路局中、苏两方局长商量。11月4日徐立行向在北京的陈赓报告了这一好消息。陈赓接到电话喜出望外,在11月5日就亲自去找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批示陈赓与铁道部滕代远部长当面协商。经过滕代远部长与中长铁路局领导商量,终于把“大和旅馆”借给“军工”苏联顾问团使用。解决了“军工”燃眉之急。以后陈赓高兴地对徐立行说:“你这个徐立行呀,没有白跑**,消息灵通,反应也挺快!”

四、专程南下上海拜访苏步青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原是浙江大学教务长,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时,调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是位民主人士。“军工”筹建初期从各大学调用的教授名单中有他的助手卢庆骏。卢是浙大数学系三大巨头之一,也是苏步青得意门生,不久前随苏从浙大调复旦,成为复旦大学数学系骨干,已经开课的高等微积分及复变函数、数论这两门课无人代替。但卢庆骏对“军工”来说,又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学的不是理论数学,而是应用数学,他的数学知识与工程方面结合较密切;又有朝气,有组织能力。但在调卢庆骏时,浙大、复旦两校都不肯放,苏步青反对更为坚决。一次在陈毅(时任上海市长)主持的民主人士座谈会上,苏步青等几位教授报告“军工”调卢庆骏的状,认为“军工”是挖战壕的,要调卢是浪费人才(这是借口,实际是他们内心反对)。陈毅把这一情况告诉陈赓,陈赓则认为这是我们要调动卢庆骏的最好契机,请徐立行立即南下去做苏步青的工作。徐立行到上海拜访苏步青时,一身戎装,满口上海乡音,因为他们都是上海人,从青年时代说到解放以后;再说到新中国办“军工”重要意义,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主席的重视。**是一个军事技术要求很高的大学,在专业设置上也不同于一般大学;在创建初期更急需一批高水平的教授、专家参加教学工作。**想请卢庆骏去也是出于工作需要。徐立行彬彬有礼、态度诚恳、言辞谦虚,终于感动了苏步青。苏则当即拍板,表示一定以国家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放开个人私见,很高兴地答应把卢庆骏调到“军工”。

五、为**工大陈康白校长因**“受责”鸣不平

**落户**后,与**工业大学同住在一条街(大直街)上。**工大当时集中了许多苏联专家,又系示范性工科大学,对刚创建的**来说,自然是个很好学习和求援的地方,**工大上任不久的陈康白校长,原是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与陈赓、徐立行在延安都有一面之交。一次会议上,陈康白主动提出从**工大毕业的59名研究生中,抽出20名研究生帮助**解决专业课教师问题。陈康白这一建议本来是好意,对**自然是雪中送炭。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却遭到高教部刘副部长的反对和责难。这位刘副部长与某一位高教部工业教育司司长到**工大检查工作时,分别批评**在囤积教授,**教授用不了。这些不负责任的讲话,不仅在**工大流传,也传到其他高校,引起有的高校责难等等,有的以此为借口,拒不调人。刘副部长对陈康白想调20名**工大研究生的问题,耿耿于怀,说要处罚陈康白,撤陈康白职,批评陈康白“组织上无权答应,政治上没有立场”。徐立行为陈康白因**无端受到指责而忿忿然,很为陈康白鸣不平,积极向陈赓建议,认为我们不能背黑锅,该为陈康白说话,免得陈康白压力太大,委屈太多。我们应该向中央反映意见,奏高教部一本。陈赓也很愤慨,立即表示“以我的名义向中央军委、中央文委反映。”1953年9月24日,高教部党组给中央军委写了信,认真检查对**支持不够的问题;高教部杨秀峰部长也给陈赓来了信,说明过去对新创建**学科专业设置及任务繁重都不很清楚,以致这次在调**工大研究生工作上发生了误会和分歧,一再向陈赓道歉。这样,商燮尔(现任防化学院领导、中将)等20名**工大研究生也就在9月份顺利到**有关专业教授会(教研室)报到,成了**的一员。

六、戏称五座教学大楼造型又古又今

1952年12月18日,正式组成**营房建筑委员会,徐立行是委员之一,参与了校舍建筑决策全过程。在1953年完成了10万平方米生活用房建筑之后,重点是要在1954年开始建筑近20万平方米的五座教学大楼(即11、21、31、41、51号楼)。在讨论五座教学大楼造型上有两种意见:一是按照欧式建筑造型;一是盖个大屋顶,保持中国传统造型。主张欧式建筑的人认为这样既节约符合现代人的心理,也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符合世界潮流的象征;主张盖大屋顶的人认为“大屋顶”是中国人乐于接受的民族建筑风格,既朴素大方、又气势雄伟。两种意见有些争论,徐立行是主张前者,提出不盖大屋顶既可节约不少资金,又可宽敞明亮,适合学生学习环境;戏称盖大屋顶的造型是身穿西装,头戴瓜皮帽(旧社会男人的装束)。在经过一番讨论和争论之后,陈赓结论的发言也很幽默:“六层教学大楼加上大屋顶形成宫殿式建筑,这样建筑花钱要多些。既然你们多数人都赞成大屋顶,那就按照你们的意见办;但是要注意节约,如果将来出了问题,我去坐牢。不过我这个人别的都不怕,就怕寂寞,当我去坐牢的时候,你们要有人陪着我。”随后,徐立行也就****一笑:“这五座教学大楼造型真是又古又今!”放弃了自己原来的主张。

篇三

用掌心轻触建筑灰色的墙体,手掌静静贴合出凹凸不平的纹路,一路蔓延,这深深浅浅的印记铭刻了一段曲折,也铭刻了一段沾染光晕的素光锦年。

那些年,我们围坐在军工操场上数着漫天繁星,任凭细腻的雨丝划过脸庞,留下淡淡的潮气萦绕身旁,相视一笑留下最初的梦想。那些年,我们走在十一号楼轻柔的杏花雨中,撑着天青色的伞,流苏随着步伐的颤动绽开,绽出最美青春的样子,走过一路芬芳。那些年,我们徜徉在21B小小的教室,看着讲台上哪些书生意气的天之骄子,不遗余力的挥毫书写,记下或艰涩或似曾相识的公式句子,谱写独属自己的美妙诗篇。

工程是一段长长的梦,在不经意间写满了祖国山河的壮大辉煌,这段泼墨山水画的卷轴逐渐舒展,晕开了紧密联系的那段历史或心酸或骄傲的历史,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船舶工程学院到现在的**工程大学的完美转变,这座古朴厚重的学校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也取得了太多让人惊艳的成就。没有太多骄傲,没有过多自满,它完美的完成了角色转变,变成了最美的样子,这是一座城,一座机械构成的城池,四周固若金汤,完美无瑕的保护了所有学子单纯的梦想,让所有的孩子眼神骄傲,步履坚定,找到生命最初的战场,发挥最大的力量。它选择以最普通的样子,放下举世繁华,造就了一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历史,就如**工程年年不息的杏花,默默开放,结出大片大片金色的硕果。

母校牵着多少个我们的手,走过了春日漫天的柳絮,听过了夏日济海湾琅琅的书声,经历了收获季节满脸的笑容,温暖了寒冬风雪中心灵。人至60 皆已花甲,母校却在经历了花甲之年愈加展现出年轻的容颜,她愈加致力改革创新,愈加致力创造辉煌,昔日**,经历了岁月无情的磨砺,却宛如一只海中装备越加精良的船,逐渐放弃一些旧的物件,找准梦的方向,随时准备向着向往的方向远航。

母校坚持“忠诚、坚韧、团结、创新”逐步实现“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目标,骄傲,坚强,勇气,实干构成了我眼中母校最美的样子。在母校60年校庆之时,作为工程学子更应该坚定心中那抹最美的梦想,让这些纷繁的色彩渲染这个特殊的年份,一起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

篇四

春也,翠浓樱笑,紫露丁香;粉醉杏妖,白髓梨芳。柳絮碎飞,草苴乱长。鲜南地空,秉北国大方。溢清芬而四散,传内外而流光。

夏也,熏熏暖风,炎炎骄阳。蓝天碧瓦,青藤扶墙。张帛避雨从来稀,执盖遮阳已为常。济海水湾,蝉鸣阵阵;广厦学堂,书声琅琅。秋也,落英如诺,枯叶似蝶。群苍退让,万物拜黄。层雨追凉,人事相忘。温情脉脉,苦思秋窗。揽枯色而为壮语,拥谢败而作颔昂。

冬也,飘雪翩跹,众鸟飞绝。军工拔河,妙趣横生;雪雕大赛,天工巧夺。冰冻三尺,学非一日;披雪踏冰,习以为常。北国风光,风雪刚强。

天气晴朗,几股干风在空间里流动,徜徉在**工程大学宽阔坚实的小道上,看阳光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在地上,前行几步便踩了“自己”几步,细细想想做学问又何尝不是如此,须得否定前一个“我”,肯定部分“我”,才能获得进步。叹一声,年华在无声息间流逝,我知道了它,却无法细腻地感触到它,徒留伤感。在这里“蹉跎”了快一年了吧,除了考过几场试之外,似乎再无所获了。脑海里冒出了“庸碌无为”这个词,很是鄙夷地“哼”了一声,似乎觉得既讽刺又精准,也就不再在心里搜索更为“犀利”的词了。

继续踱步,瞅了瞅四周,一片新绿,细长的柳条在风中欢笑,摇啊摇地荡着春天。我们的校园很具有历史沉重感,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继承了北方的稳重大气,绿色的植被又给了校园一丝丝生气。弥漫不绝的军号是一大特色,也就使得那句“成长在军号声中,求知在松花江畔”显得十分有亲切的感觉了。

二零一二年的八月份,我怀揣着憧憬与希望走进这所开启梦想的大学,看到的是一片热土以及“三海一核”的教学特色,“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八字校训。大学是求知的殿堂,是孕育人生梦想的港湾,60年前,陈赓大将和一代国防科技工作者来到这里,创建了**工程大学的前身,即“彪炳史册”的“**”。光阴荏苒,转眼60年过去了,多少优秀的人从这里走出去,留给我们耀眼的背影。在这里快一年了,我懂得了“为学”与“为人”,渐渐破除了求学路上的迷茫,坚实了原本稚嫩的肩膀,走向了青春价值的绽放。哎,“须知少日拿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加油吧,青年,今后的我们将去续写未来的辉煌。

篇五

当我第一次见到**工程大学校园内的飞檐碧瓦时,我便再也无法忘怀。学校的历史如昨,她见证了太多的故事,承载了太多的梦想。

从**到**船院再到**工程,这所学校一直坚守着保卫祖国海疆的光荣任务,从未放弃过海天一色的蔚蓝梦想。无论是军训时留下的汗水,还是回荡校园的嘹亮校歌,无论是海军文化节,还是国防教育月,**工程大学从来没有忘记过她的初衷,工程学子始终为丹心铸剑的报国梦奋发向上。

大工至善,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境界,实验室、训练中心里的流下的汗水浇灌着我们的科研梦;大学至真,格物致知的求知欲在这里得到了满足,教室、自习室、图书馆里认真听讲、热烈讨论、安静读书都见证着我们的求学梦。

曾几何时,在作为军工子弟练兵场的军工操场上,所有男学员在寒冷的冬季赤裸上身洗着冷水澡,陈赓院长驻足观看。60年后,陈赓院长的塑像屹立在当年的操场前,依然注视着工程学子的朝气与热情。从春季长跑开始,一年一度的体育文化节让**工程的学生们充分释放活力。“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口号仍然响彻工程大学的校园。

2001届校友叶聪驾驶“蛟龙”号深潜成功突破7000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书写了中国人民的潜海梦,也让每个工程学子为之骄傲。新中国高校历史上不能没有**,新中国国防史上不能没有**,新中国的海洋梦同样离不开**。而如今,**虽已成历史,但**工程大学仍在其原址迎接着新的春天,工程学子们仍在书写着新的军工精神。

如果时钟以年为单位体现在表盘上,六十年正好转动了一圈,历史时钟的指针正好指向了现在的我们。六十年不长,**工程大学仍然是一所年轻的高校,蓬勃向上,充满梦想,和在校的工程学子有着同样的活力;六十年不短,军工往事辉煌地印在了共和国发展壮大的历史上。时钟的指针可以重回终点,历史没有忘记**,这所为国防事业做出过太多贡献的高校,未来她的传承都会续写更壮美的篇章。

在我们最美的年华里遇到**工程大学是一种幸福,在军工六十载的光辉岁月里身为工程学子是一种幸运。就让我们一起陪她过生日,为她准备一个最难忘的生日,陪她一起许下一个最美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希望她与工程学子的梦想一起绽放,为中国梦的风筝插上一只蔚蓝色的翅膀。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的年轻传人们,让我们今日共同启程,为**工程的未来蓄力前行。这便是我的工程梦。

篇六

我于1959年7月被保送到军事工程学院,分配在海军工程系水声设备专业学习,至今五十多年过去了!在这五十多年里,军工大院几经变迁,许多事情都历历在目,其中很值得回忆的是,军工的教育是如何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的。

首先,它是一所军事院校,它要求学员必须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入伍的第一项事情就是为期一个多月的军事训练:队列操练、投弹、射击,学会各种常规武器的使用。军事训练还贯穿在五年的教学始终,平时严格要求学员对军人素质的养成:早晨起床号一响,必须迅速列队出早操,进行队列操练,就连课间调换教室的十分钟,也要列队前往,平常走路也要求两人成行,三人成伍行走,决不允许勾肩搭背而行。有时在夜间突然紧急集合,考验每个学员的迅速反应能力。毕业后分配留校工作的,还要下部队当一年兵,我在23军当兵锻炼时,与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我们去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救山火时,打隔火道,每人宽20米、长 10米 的范围内不能留一根杂草、一片树叶!当时,因出发时时间紧迫,没有带工具,只好用双手拔,每个战士的双手都皮破血流;不能生火做饭(也没有带粮食),仅靠飞机空投,有时一天仅能保证吃一顿饭,晚上没有被子盖,只能靠树叶盖在身上;后来我们部队又开赴北大荒,开荒种地,自己盖房子,古人云“托皮打墙,活见阎王”,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我在训练之余,帮助识字少的士兵学文化,教他们唱歌。

其次,注重对学员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除各门课安排一定的实验课以外,还要有计划地安排学员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我记得五年之中有四次较集中的实践过程:第一次是在一年级时,因为我们是海军工程系学员,故实践安排在青岛海军基地,让我们体验海军的生活。我们登上登陆舰,一边作海图,一边体验海上生活,我们大都是第一次看到军舰、看到大海,一切都很陌生、很好奇。军舰刚驰入大海,大家有说有笑,边作海图,边欣赏海洋美景,我们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人民海军向前进》的歌曲,当军舰驰入远海后,海浪使军舰颠簸得很厉害,我们站立不稳,无法完成海图作业,不少同学都吐了。呕吐厉害的同学不得不回船舱内躺下。军舰返航后,我们走路都摇晃,几天都体力不支。通过这次出海锻炼,使我体会到,当一名海军战士,必须要有强壮的身体。第二次是在二年级时,在学校的实习工厂进行金工实习。车、铣、、磨等每一道工序都要实习几天,每道工序都要求完成一两件工件。就是因为我通过这次实习,学会了焊接技术。在1975年我被学校安排去肇源县“青年点”带队时,用我的焊接技术给青年焊接了一副篮球架,丰富了青年的工余生活;第三次是在三年级时,我们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学校安排我们到青岛声呐海岸站进行专业认识实习:我们与战士同吃同住同工作,利用声呐收听各种舰船进出港声音,防止敌舰水下偷袭。通过实习,我们了解了声呐的实际工作情况和操作方法;第四次是在毕业设计前,我第三次来到青岛,分配在一艘舰艇声呐班实习,我们跟随我国一艘商船出海执行任务,出港后就潜航在该商船的尾流下,经过远海航行一天多,来到某海港,商船进港,我艇在港口旁坐沉海底,关掉艇上其他设备,仅有声呐工作,收录该港的噪音,三四天不见天日,还要保持安静,连走路和说话都轻声小声,防止被对方发现。声呐兵不停地缓慢转动手柄,眼睛还要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光屏,防止漏掉每个可疑目标,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换班工作,戴着耳机,听着辨出可用声音,忙个不停。四天后,我们又随商船潜航回港。当我爬出舷舱,吸入第一口新鲜空气时,感到十分清甜,身体也十分轻松。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体会到声呐兵的工作十分烦重,复杂,我下决心要在我的毕业设计中,要以改善声呐兵的操作方法,提高自动处理能力入手,设计出现代化的声呐设备。

根据我在这次实习中感到现有声呐设备存在的问题,我在毕业设计中,做了许多改进,如采用大屏幕全方位显示;自动搜索;自动锁定目标等。我的设计取得了五分的好成绩(当时是五级计分制:三分为及格,五分为优秀)。

最后,让学员参加社会实践。首先是劳动实践。当时学院内有许多空间地方,学校分配每班有一块地块,利用它种蔬菜,这一方面可以改善伙食,另一方面学员班也有了收入,可用来开展每班的业余活动。冬天学校还分期分批到学校的菜窖翻菜,夏天到学校农场去锄草种地,通过活动,使学员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学校还有计划安排学员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次我们来到庆安县,一边宣传国家对农村新的政策,一边参加劳动,体验农民的生活,晚上与农民一道忆苦思甜,痛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

正是由于学员通过以上各项实践,使学员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多方面的实际知识,所以军工学院毕业生走上岗位后,适应性强,能很快进入状态,再加上具有较夯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所以能在工作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篇七 在母校建校60周年之际,我回想起在军工学习、生活的往事,点点滴滴都记忆犹新、倍感亲切。1963年6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来**视察工作,在军工大操场检阅全院学员队伍并作了重要讲话。说到这里,还是先说一下**大操场吧!它是我国高校中最大的操场,周长 1080米,路两旁的白杨树高耸云天,紫丁香等绿树成荫。操场正南面是体育馆和军人俱乐部;正北面是海军工程系的31号大楼,楼角飞檐上是一排军舰雕塑;正东面是装甲兵工程系的41号大楼,楼角飞檐上是一排坦克雕塑;正西面是工兵工程系的51号大楼,楼脚飞檐上是一排工程车雕塑。三座教学大楼黑瓦灰墙大屋顶,飞檐彩绘红立柱,肃穆庄严,典型的中国气派,给人以气宇轩昂、雄伟壮观之感。即使是在今天高楼巨厦林立的高校中,如此气势宏伟的教学大楼(我校共五座)也是首屈一指。

军工大操场,除了学员上体育课、锻炼身体外,还是**学员接受我军高级将领检阅的场所。军工大操场的魅力不只是广阔的空间及那随风荡漾的碧绿,而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来自国家领导人对军工学子的厚望。

记得当天上午接到学院通知:下午五点陈毅元帅在大操场检阅全院学员队伍并作重要讲话,要求全院学员像重大节日参加省、市集会一样,着装整齐、佩戴好军衔,按军兵种方队(10×10)队形列队入场。下午三点钟,我们海军工程系全体学员集合,按年级排好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到达操场指定地点。这时,其他各系学员队伍全部带到大操场,总计几十个方队,加上教员、干部近两万人。海陆空白黄蓝相间的军服,更使方队显得整齐、威武。我们热切地期盼、静静地等候着陈毅元帅的检阅和重要讲话。

下午五点钟,陈毅元帅在院长刘居英少将、教育长李懋之少将、空军系主任唐铎少将等院、部、系领导陪同下,来到大操场,登上了体育馆正面的检阅台。首先,院长刘居英少将向陈毅元帅报告,请陈毅元帅检阅、作指示。接着,陈毅元帅检阅了全体队伍并作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内容很多,我重点记住了:“关于三个革命的问题,第一是生产革命,即关于全国工农业生产的问题;第二是技术革命,即关于科学技术问题;第三是社会革命,即关于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陈毅元帅在第二个技术革命问题中谈到:发展科学技术,首先要搞好教育工作,培养出全面的又红又专合格的科学技术人才。最后,陈毅元帅对学院和学员提出:学院对学员就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使学员练出一身好本领,学习上要取得好成绩。学员在学习中要练好思想、练好作风、练好品质、练好身体,也就是要做到又红又专,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军人。要彰显军人气质,打牢从军报国思想基础,培养优良的军人品质,要牢记军人的使命和职责。陈毅元帅还说,你们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树立献身国防事业的远大志向,要刻苦学习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树立保家卫国的思想,不断激发爱国热情,要做红色的接班人,要做无产阶级的好战士,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陈毅元帅莅临**视察指导工作,充分反应了中央领导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高等军事工程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厚爱。我听到革命前辈的谆谆教诲,感到无比激动。当时暗下决心:“作为学员、军人,我一定牢记陈毅元帅的话,刻苦学习、不断锻炼、提高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又红又专的合格军人,为国防现代化、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篇八

我原来所在的部队是1958年初,从朝鲜回国的驻防在尚志县一面坡的一支部队。当时没有正规的营房,后来要盖营房,需要大量的红砖,1959年4月上级决定调我们连去牡丹江市江南制砖厂劳动,用战士的劳动力换取盖营房用的砖。9月中旬接到团部电话,通知我工作有调动,师部对我调动的介绍信已寄来了,要我立即交代工作,立即回一面坡,然后去军部报到。接通知后立即召集连队干部开会,把连里的工作向其他干部作了交代。晚饭后副连长集合全连战士点名,我向大家讲了工作调动的事,及当前连里工作安排,来不及征求大家对我个人的意见,以后可以写信告诉我,同时向战友们告别。

回到团部,干部助理员告诉我,这次是到军事院校去工作,不是去学习,听说全国有好几个呢,但综合性的只有**一个,到底到哪里他也不知道。第二天就拿了行李和介绍信乘火车来到**,当晚住在军部招待所。

第二天到军政活部干部处报到,得知这次全军共调六名干部去本市的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并初步确定我到新成立的七系(也就是后来的五系)任助理员。并告诉了工程学院的具体位置,我拿了介绍信直奔学院而来。大门口的卫兵让我在传达室稍等,一会干部科的同志看了介绍信,把我安排到院招待所住下,因为今天是周末,要等到下周三、四工作才能确定下来,不一定去七系。

招待所发给我一个“临时出入证”,这样就可以在院区自由走动,当时对学院初步印象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的:“院内有军人服务社、邮局、银行、商店、理发店、洗澡堂、洗衣房、俱乐部等等,真是样样俱全。花草树木管理得井然有序,向院子深处散步,但没有走到尽头,院子实在太大了,给人的印象是,环境优美、条件优越、楼房林立、规模宏大、警卫森严、不敢乱闯。遥望深藏在绿荫后面的大屋顶,一种神秘感油然而生,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人,多么希望尽快的到自己工作岗位啊”。

(二)“1059”破损事故促进我提前接触机

可能对我的政审结束了,来后的第四天,干部科把我介绍到七系。当时系办公室在一号楼二楼东头。政治处主任向我们几个新来的干部介绍了系里的情况,然后讲讲个人的工作岗位。对我来说初步确定到下面专科任政治助理员,至于到哪个专科还未定。下午正赶上参加全院党员大会,由院领导传达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一个未公布的决议,是关于反对后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斗争问题。在做报告的院领导中有一位谢政委,原来是1953年我在志愿军第九团司令部工作时的团政活部谢主任,五年后又在这里听他的报告,感到特别亲切。

到系里已半个月了,除了参加反后倾学习外只是干些临时工作,如帮助抄抄材料,搞个统计,或者到市里派出所调查个材料。并不像部队领导讲的这里急需干部的情况。这时要我到系教学楼,也就是十一号楼去教研室办个事,才让我办个七系的临时出入证。只有七系有自己的出入证。以后又派我去河南调查一个材料。走的前一天政治处主任告诉我留在政治处工作,但究竟去干部、组织、宣传、保卫四个办公室中的哪一个还没有告诉我。也许还在观察考查我吧。

直到10月底,干部助理员通知我去保卫办公室任保卫助理员。当时保卫办公室已有老尚、老张两位同志,由老尚负责。明确了岗位当然很高兴,但对保卫工作的业务不熟悉,又是在这样一个保密级别很高的单位做保卫工作,感到责任重大,唯恐不能胜任。

这时反右倾学习非常紧张,星期天也不休息,每天大会进行情况都要写简报送院。政治处把写简报的工作交给了我,每天要写两千字左右,有时要写四千字,每晚都写到十一到十二点。

12月中旬的一天,老尚突然通知我去办一个可以进出各个实验室的最高等级的保密证,那时系里把导弹分成弹道式,带翼式等型号,专业分弹体发动机,自动控制,无限电遥控,飞升原理等专业,为了保密,不同型号,不同专业之间也不能随便接触,机关工作人员也不是都能进实验室的。

当我拿着保密证走进教导队实物教室时立即被面前看到的一切惊呆了。外面看是五层楼,到里面看只一层,高大的空间里平躺着一枚代号为“1059”的弹道导弹,它不只是教学模型,而是加注燃料后可以发射的实弹。我在朝鲜战场上见过加农炮、155榴弹炮、敌舰上8寸炮射来没有爆炸的弹头、敌机投下没有爆炸的重磅炸弹,和它相比犹如大象和小耗子一样。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为我们祖国也有了如此先进的武器而自豪,可是现在发现弹体上有一处几公分长的破损,这还了得,保卫部的同志来了,又绘图、又拍照,取指纹,然后对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摸底排队分析研究,使教练队的同志惊恐不安。过一段时间工作仍无结果。因此怀疑会不会是装卸时,被横向吊杆撞的。到北京找到当时吊装时用过的吊杆,在横向吊杆的头上发现了“1059”弹体上的油漆,终于真想大白,一块石头落了地,破损的地方幸好不影响操作演练、教学实验。

(三)“人事材料”带来的问题

当时因七系处于初创阶段,教材、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都很缺乏,需要派人到国内对口的院校、研究所、工厂等单位学习、进修、调研、收集资料设备等。由于所去的单位都是保密单位,一进门首先就要“人事材料”。所谓“人事材料”就是一张表,上面有个人的自然情况、简历、社会关系、政治表现、可接触机密的等级,特别是社会关系中涉及港台、海外关系,及亲属中受过政府处罚等情况,特别敏感,可是有这些问题的又不能不写,必须实事求是如实填写。“人事材料”由专科政治助理员填写,系里初审后填上意见,再报送院保卫部审批,签暑意见、盖上公章,由机要交通发往对方单位,为了争取时间,材料发出的同时人员出发了,可是经常人到了而材料未到,教员被迫在招待所里白白等上好几天。还有时候材料发出了因临时换人或改变去的单位,这样都得重新办理材料。还有时在外面调研中发现新的更值得前往的单位,但没有人事材料去不了,只好打长途电话,回来要求补办。接电话后就是马上办,寄到对方单位也得等上好几天。何况那时打通一个长途电话有多难啊。

经过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样太不方便了,耽误了许多宝贵时间,经提意见后改为把“人事材料”密封后,允许由本人随身携带。

当时“左”的思想比较严重,有的单位对海外关系,亲自受过政府处理的特别敏感,非常挑剔。我们写上“本人一贯表现很好,能划清界限,可以接触绝密资料”。但有的单位仍然拒绝接待,个别教员被退了回来,这不仅影响工作,而且给教员本人背上思想包袱。

既然本单位认为他可以留在绝密单位工作,也可以接触与工作有关的绝密资料,接待单位应该尊重本单位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种“人事材料”制度,既妨碍相互交流,又影响科技发展,不适合时代步伐后被取消了。

第二篇:校庆征文

十五年书香翰墨,十五年风雨沧桑,十五年栉风沐雨,十五年春华秋实。*****学校——这片浸润着我们青春热血和辛勤汗水的沃土,记录着师长的师德风范,记录着学子的青春誓言,记录着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十五年的光阴流转和薪火相传。

汕头,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海滨邹鲁”等美称。成长在这片文化沃土上的*****学校,底蕴深厚、乡情浓郁,熔铸“*****”的校园精神,形成“*****”的校训和“*****”的优良校风。

早晨,伴着打着瞌睡的路灯和睡眼惺忪的星辰,我们开始一天的紧张充实。晚上,伴着浓浓的夜意和散发清辉的月色,我们细数一天的成长收获。校园里空气中飘着香,清脆的音乐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让我醉在其中。这里的同窗之情,“花底笙歌,绿芜墙绕”;这里的师生感怀,“梅花啧香,桃李春风”;这里的校园生活,“绿波旖旎,山茶流红”。这里的一切一切,自由肆意地涂染着空气,都幻化成美丽。翻开相册,定格的画面中,我们是如此幸福。

十五年来,我们的老师始终勤教善教、甘为人梯,我们的学子始终严谨笃学、立志成才,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届届相传。十五年来,陕航用“*****”的校园精神谱写了一部辉煌的史诗,铸造了学校今天的荣耀。

十五年来,学校默默无闻为祖国教育做多贡献,用无悔的执着谱写出了一页页光辉,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十五年风雨浸润流岚岁月,积淀下沉沉履步;十五年峥嵘穿透纯净书声,抒写出精彩华章;十五年锲而不舍,这里已成为人才的摇篮;十五年上下求索,这里已成为璀璨的明珠。

时光荏苒,我们都在这里留下了生命中一段的美好时光,回首往昔,我们曾因学校而骄傲;展望未来,学校将因我们而自豪。往事如歌,未来如诗,如椽大笔写不完激情岁月,千言万语抒不尽满腔深情,长歌豪迈待我们挥斥方遒。愿全体师生用深情回顾昨天,用热情讴歌今天,用激情憧憬明天,用精彩去演绎学校和你我更加未来!

第三篇:校庆征文

成功的摇篮

你历经风雨,走过六十周年;你披荆斩棘,迎来六十华诞。时光荏苒,你的风采绚丽依旧;岁月如梭,你的辉煌铸就了学院学子的明天。

开始的意义就是走下去,你的一路拼搏向世人诠释了你对奋斗的执着。你是无数学子理想开始的地方。“自强不息,甘于奉献”,你的精神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求知立志,救死扶伤”,你时刻提醒着,作为一名医学生的毕生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你教会我们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我们必将你顽强拼搏的精神延续。

2008年,我来到了这个充满梦想与奇迹的地方。你用教学主楼三百米的拥抱与微笑迎接热爱医学的孩子们,你用图书馆二十一层的挺拔屹立教导着仰视你的人们。你用那一片湖水做明镜,映出我们理想的影子;你用那一片绿色做希望,编织我们成功的摇篮。我们怀揣着稚嫩的萌芽,而你终会将他们变成了明天成熟的果实。

我们将青春的记忆播洒在你这篇热忱的土地上,你慈祥的看着我们用年轻的激情将你的风采诠释。大医广场上的社团活动此起彼伏;篮球场上的呐喊从未停歇;实验室的灯下永远有冥思苦想的身影;体育场上总有冲向终点的勇气;自习室里学子们始终如一的勤奋刻苦;书山学海中更有满载生机的希望。空气中都充满了拼搏的味道。我们愿为你的光芒添彩,我们更要让你为有我们这样年轻的一代而骄傲。

在黄昏雨雾中摇曳着一伞,沿着沉默的柳树,欣赏你迷人的景色。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翻开墨香的扉页,体味你沉淀的人文色彩。在晚霞里,看你波光粼粼的湖面,蕴含着恬静安详的平和,似在诉说你古老的故事。你像一部史书。有着一行行前人的足迹。有着一页页旧居地等待。

你是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唯一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你踏着共和国的脚步前进,六十余年来,你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6年2月,根据东北革命根据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黑龙江省军区卫生部建立了黑龙江军区军医学校。1948年秋,建立了黑龙江省卫生学校,1949年建立了黑龙江省立卫生干部学校,1951年改建为黑龙江省医士学校,1953年1月改成齐齐哈尔医士学校,1978年12月改建成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1986年最终确定了你的名字——齐齐哈尔医学院。

这里的同窗之情,“花底笙歌,绿芜墙绕”; 这里的师生感怀,“梅花啧香,桃李春风”; 这里的校园生活,“绿波旖旎,山茶流红”。

我们聆听你风雨中一路走来的艰辛,记住了你一句句殷切的叮咛,提醒自己拾起遗漏的点滴;是你让我明白医学的神圣,是你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又是你教会我怎样拥抱救死扶伤的明天。把一切烦恼和无奈都抛给昨天,铭记在心的是,我们是你怀中最具有活力的齐医学子,我们会为你的未来一起拼搏,面对挑战,向你更加辉煌的明天冲刺。

骄阳下,我们将用年轻的活力唤醒沉睡中的激情,我们愿为你延续这六十五年来的辉煌。

回眸之间,我们敬仰你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冲天豪气。从黑龙江军区军医学校到齐齐哈尔医学院,你似一个懵懂的少年经过千淘万漉后成熟。六十五年的流岚岁月,六十五年的风雨兼程,六十五年铿锵的步履坚定不泄地追赶着时代的车轮。你砺志弥坚,以一种昂扬奋进的姿态马不停蹄与时俱进,抒写着只属于齐医人春华秋实的精彩华章。

六十五年前,你从希望中孕育。六十五年后,你在辉煌中屹立。历史的车轮下,你历练出坚毅的臂膀。时代的变革中,你绽放出无限的光芒。你这里,是无数齐医学子梦想开始的地方。你这里,是无数齐医学子人生起航的地方。

六十五年来,你桃李满天下。我们在你六十五华诞之时时送上齐医学子的祝福。我们定会将你不朽的精神弘扬。

我爱齐医,你是理想的起点,成功的摇篮。

第四篇:校庆征文

感念母校,感念师恩

母校就在家的附近有多近呢?小时候经常在课间回到家中,搜罗些小玩意返回学校都不会迟到的。可就这样近的距离,我却已经整整二十年再未踏入过一步。每次从门前经过,看见那熟悉的校门,心底总有莫名的悸动,就仿佛一道清流淌过心间,但却总是转瞬即逝了!

这次踏进这片儿时的净土,却是为了儿子的家长会,心中不免感慨万千!斗转星移,母校却依然传承往昔的诺言,培育着一代又一代。走进校门时,莫名涌起了近乡情怯的感觉,记忆也像打开了闸门,霎时汹涌而来,让人无处躲藏。许多的人,许多的事都姗姗而来,让我沉醉其间。吴希福老师,就像一方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头。

在我的记忆中,吴老师是魁伟的,因为我时常是仰望着他,更因为我发自内心的对他的崇敬。他的课堂总是对我们充满了吸引力。在课堂是的吴老师就像一个发光体!他幽默的语言,他恰如其分的讲解,他恰到好处的提问,还有他那无处不在的目光,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双双稚真的眼睛。在六年级分班之前,我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丑小鸭,而到了吴老师班上后,我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写作水平直线上升。当我得知自己的作文被拿回原班当范文读时,我无比的骄傲;当我的作文被选为刊物的例文时,我无比的自豪;当我在本校毕业考试时,以第六名的成绩荣登红榜时,我几乎忘乎所以了!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可以这样一触即发!这许多年过去了,那种蓬勃自信的感觉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在这许许多多的光环下,我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压制不住自己那颗浮躁的心了!上课思想不集中了,写作业也马虎大意了。在后来的一次考试中,我的成绩好不意外的下滑了。也是那一次,吴老师严厉的批评了我,也唯有那一次,老师把我叫到讲台边罚站,以示惩戒。事后,老师把我叫到了校园,在漫步中与我谈心:“你才上六年级,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这些收获是在你不懈的努力下获得的!老师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进步。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希望你好好反省反省,不要再做顺水而流的船。”吴老师的态度很和蔼,话语很质朴,没有对我的苛责,只有对我的谆谆警示。自那以后,我懂得了要认真学,认真做!作文写得不好,我可以一遍又一遍的重新构思,作业写得不整齐,我一遍又一遍的重新写过!记得有次办娃娃报,因纸张的大小不符合要求,吴老师要求我重新办。我一连六天,每天熬到夜半十二点,把娃娃包重新办了六次。只要老师觉得哪里做的不好,我马上着手重新开始,连吴老师都感叹不已!那一次,我听他对别的老师说:“这孩子特别有毅力!”我的心中别提多么欢欣鼓舞了。也在那年后,我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吴老师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带领着我,留下一行行坚实的足迹。虽然这一切微不足道,但却是我生命中至关重要的。

我的笔是笨拙的,但我心中的感念却是无比诚挚的。我只是母校万千学子中最普通的一个,但母校,但吴老师,却仿若是我人生中的一座里程碑。只愿在他的指引下,我在教师育人的道路上,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亲爱的母校,亲爱的吴老师,在您的谆谆教诲下,在您宽厚的肩膀下,在您宽广的胸怀中,我懂得了拼搏,懂得了奋斗,懂得了生活。我们感念你,您的教育精髓,教育理念,我们传承沿袭,将永远照亮着我们的人生。您,我敬爱的母校,将永远是我们安康教育的一块丰碑。

(推荐老师 李大娟)

放飞新的希望 安康市第一小学 三年级一班 吴若愚的家长 吴万强

安康市一小,一所令我向往和敬重的学校。有幸的是,我这个山里娃自打童年起,就与这所名校结下了不解情缘。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她给予我梦想,增添我力量,放飞我新的希望。

我出生在偏远落后的农村,石子、泥土是我们山里孩子童年时代最快乐的记忆。但还有一些趣事,是我们那群玩伴儿所享受不到的,只有我才有那份福气——我的一个叔叔在原安师附小工作,每年寒暑假回家,他都会给我带回这所学校里很多神话般的故事:干净漂亮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和蔼友善的老师、名列前茅的质量、轻松愉快的课堂、丰富多彩的生活„„每一次听他讲这些故事,我眼神里总充满着好奇、渴盼和神往,老觉得他“刚开了头,就煞了尾”。而后我还变换着不同的版本,把这些故事得意而神气的讲给周围的伙伴,让他们也领略一下“大观园”的神奇与魅力。讲着讲着,我就悄悄地在心底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有梦想就有力量。在安师附小这位叔叔的帮助和指导下,求学路上我过关斩将,一路小跑,终于跳出“农”门,从农村孩子变成城里教师。初来乍到,人生地疏,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都给予我莫大的关怀。尤其是他的人格,他的精神,他的作风,至今仍对我产生深刻的影响,激励着我不断努力上进。顺着“孔雀东南飞”的大潮,他汲取了安师附小这片沃土的营养,裹挟着自己20余年的教育积淀,怀揣着自己的教育梦想远走他乡,干出了一点属于自己的事业。他对学生的挚爱,对事业的执着,对教育的感悟,引领着我的教育情愫,是我梦寻的标杆。他,只是安师附小众多教职员工中的普通一员,是这座宝藏中一块不起眼的矿石。金子,在这里锻造,又在四处闪光。

时光的车轮在记忆中前行。转眼之间,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已成为安康市一小一名学生的家长。80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合着浓郁的现代人文气息,使这所学校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华丽嬗变,如今的她既像一本哲学大典一样深邃和厚重,又像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充满生机与活力。她正乘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承载着无数家庭的美好希翼,驶向孩子们心灵的港湾。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让我这个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似乎有点相信因果报应学说:这一切,似乎是在对我苦涩童年的补偿,又好像是对我教育追求的回报。每每提起孩子的学校,让人隐隐觉得具有“风景这边独好”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又有点儿不敢相信“幸福来得这么突然”。梦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这里,我放飞了新的希望!

(推荐老师 李大娟)

一所学校的性格

安康市第一小学 三年级一班 吴悠悠的家长 吴昌勇

从小区门口乘公交车到女儿的学校安康市第一小学只有四站路的距离,途经的每个建筑,甚至路边的店铺和景观我都熟记于心,因为曾经一年多的时间我每天近乎要在这条路上往返两个来回。

每个早晨,迎着朝霞,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牵着女儿的手陪她上学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可是从二年级上半学期的某个早晨开始,女儿抬起头试探着问我,“爸爸,能让我自己去上学吗?”孩子稚嫩的脸上满是期待。“能行吗?马路上车那么多,公交车上那么拥挤„„”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我,一口气道出心中的种种担忧。到最后,我选择了尊重和放手。但是,我悄声地跟在她身后,偷偷看着她背着书包,过马路时环顾四周,跟在行人的身后疾步前行。如此,我才安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在想,女儿为什么不愿让我送她上学。是因为心里抗拒;是想获取自己的自由空间;还是我和爱人在某一方面没能给她长脸,她在刻意逃避?我最终还是没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悠悠,能告诉爸爸你为什么一个人去去上学吗?”沉默了片刻,女儿仰起头,轻声说,“爸爸和妈妈太累了,我想早点长大!”我把她搂在怀里,内心深处的幸福从眼眶里溢出来,长久的望着眼前的女儿——一个晚上睡觉时常掀翻被子,一个离开妈妈一天时间就悄悄抹眼泪儿,一个吃饭嘴角沾满米粒儿的七岁女孩。

之后的日子,我能感受到女儿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正在慢慢长大。妈妈择菜的时候,她会端着小板凳放在屁股下面,我伏案写稿时,她会摇摇晃晃地端来茶杯,偶尔她会给爷爷奶奶打电话,询问他们最近的身体状况„„我满足于这些点点滴滴。透过孩子的细微变化,我和爱人在欣慰之余,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学校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毋容置疑,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必然有良好的环境氛围,而这些行为习惯慢慢地就会融入孩子的性格中,成为一种精神印记。

对,是性格。确切地说,是老师的性格正在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着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就像天空的云彩或者原野的鲜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心境和情趣。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景象!与其说只有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正在性格发育,倒不如说是学校和老师给予她一种性格营养。每个个体都有性格,我期望女儿养成的性格应该包涵正直、善良、阳光和开朗,而随着孩子在校的成长,我分明感受到,除此之外,她的身上还有另一种性格潜质:坚毅、独立和分享。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校园和课堂,来自于这所有着八十年历史的学校。

八十年,横跨两个世纪,变迁的事物很多,而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不变,学校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办学方针和老师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职业使命不变。八十年的积淀,不仅让这所学校桃李满天下,而且也有了饱满的性格,这种独一无二的精神品质,像江面的道道涟漪细密地侵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和成才。教育的辐射效应足以影响一代人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品质,一个城市或一个名族要文明强大离不开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各类人才。就像今天,在这个日新月异开发建设的城市中,有多少决策者和建设者都曾经端坐在安康市第一小学的课堂里,用心听教诲、专心学知识、静心树品格。在这个嘈杂纷乱的时代,如何让孩子把握好迈入校门的第一步和第一课,对他们攸关重要。和我女儿一样的学生从学校汲取的营养足可以让他们更加茁壮的成长,终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但是学校及老师渗透、传授给他们的做人处世之道将成为他们人生最绚丽的色彩,并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透过学校的性格,可以看见一座城市、一个名族的未来,学校的性格也可以通过学生放大并无限发扬,而我的女儿只是其中一员。

一所学校的性格,让我,让我们看到希望和未来!

(推荐老师 李大娟)

第五篇:校庆征文

校庆

竹影翠青,荡漾心怀。轻踏而过,九月逶迤。理石微凉,抚平倦意。触碰而过,丝丝沁意。花木悄语,隙声碎碎。入耳呢喃,甚为欣喜。林中自有暖阳千缕,希望万竹影翠青,荡漾心怀。轻踏而过,九月逶迤。理石微凉,抚平倦意。触碰而过,丝丝沁意。花木悄语,隙声碎碎。入耳呢喃,甚为欣喜。林中自有暖阳千缕,希望万丝,终为一缕,终作一丝。

人生路漫漫,林中一笔,此为浓墨,亦为重彩。于此地,已及笄。蓦然回首,今兮,何兮,蜕变如此?痴痴寻思,以回忆作引。

期美人之容兮,伊人丽影埋念。

且高中时,倾慕佳人已久,顾自觉能入佳人眼,必是出头。也便任由佳人在心间种下果。苦读诗书,终得云开见月明,得以入佳人眼,果终尘埃落地,遍地花开。

见美人之姿兮,伊人惊鸿染流年。

秋寒踮脚落地,阳光却不知羞怯,仍自顾潋滟。吾终得见林间娇颜,惊鸿一瞥,期期念念也化作痴狂的欣喜。

匆匆迈步,闯入这惊鸿之地。书香满盈,树木亦迷醉期间。影影斑驳晃动,如许生机勃勃。牌匾染古色,旧楼沉年华。石阶厚重睿意,渴学之人如过江之鲫被迎来,学成之人奔锦绣前程而去。廊楼清幽,一面明镜置于其间,正所谓正衣冠整仪容。移步,便豁然开朗,绿荫长椅,几许恬静。

蓝天尤为醉人,一碧如洗,似水明澈,若玉温润,尝数次偕同窗谈天说地,怨我才疏学浅,至今搜索枯肠也绘不出其三分色。

伴美人之情兮,伊人嗔笑绘旧忆。

时至今日,已伴美人半年有余,上百日月更替,时光无声流逝。回眸,暮夜降临,华灯初上的她,日月同空,晨光熹微的她。在忆中缓缓落笔,汇入时光,绘入时光。余味悠长,不免感慨。终归,无悔遇见,亦无悔与她相伴青春。前惊鸿一瞥,早以化作心间朱砂,时光愈久,朱砂亦是殷红。

心间明了,不日便翱翔而去,莫忘佳人作伴时光,更莫忘涌泉之恩。今有幸,逢校大寿。日月婵娟,山水清欢,佳人明媚如旧,韶华与红颜同在,千万儿女将与您同沐之喜。金菊怒放,翠竹昂然,万物也将因您齐绽笑颜。

竹影翠青,荡漾心怀。轻踏而过,九月逶迤。理石微凉,抚平倦意。触碰而过,丝丝沁意。花木悄语,隙声碎碎。入耳呢喃,甚为欣喜。林中自有暖阳千缕,希望万丝,终为一缕,终作一丝。

人生路漫漫,林中一笔,此为浓墨,亦为重彩。于此地,已及笄。蓦然回首,今兮,何兮,蜕变如此?痴痴寻思,以回忆作引。

期美人之容兮,伊人丽影埋念。

且高中时,倾慕佳人已久,顾自觉能入佳人眼,必是出头。也便任由佳人在心间种下果。苦读诗书,终得云开见月明,得以入佳人眼,果终尘埃落地,遍地花开。

见美人之姿兮,伊人惊鸿染流年。

秋寒踮脚落地,阳光却不知羞怯,仍自顾潋滟。吾终得见林间娇颜,惊鸿一瞥,期期念念也化作痴狂的欣喜。

匆匆迈步,闯入这惊鸿之地。书香满盈,树木亦迷醉期间。影影斑驳晃动,如许生机勃勃。牌匾染古色,旧楼沉年华。石阶厚重睿意,渴学之人如过江之鲫被迎来,学成之人奔锦绣前程而去。廊楼清幽,一面明镜置于其间,正所谓正衣冠整仪容。移步,便豁然开朗,绿荫长椅,几许恬静。

蓝天尤为醉人,一碧如洗,似水明澈,若玉温润,尝数次偕同窗谈天说地,怨我才疏学浅,至今搜索枯肠也绘不出其三分色。

伴美人之情兮,伊人嗔笑绘旧忆。

时至今日,已伴美人半年有余,上百日月更替,时光无声流逝。回眸,暮夜降临,华灯初上的她,日月同空,晨光熹微的她。在忆中缓缓落笔,汇入时光,绘入时光。余味悠长,不免感慨。终归,无悔遇见,亦无悔与她相伴青春。前惊鸿一瞥,早以化作心间朱砂,时光愈久,朱砂亦是殷红。

心间明了,不日便翱翔而去,莫忘佳人作伴时光,更莫忘涌泉之恩。今有幸,逢校大寿。日月婵娟,山水清欢,佳人明媚如旧,韶华与红颜同在,千万儿女将与您同沐之喜。金菊怒放,翠竹昂然,万物也将因您齐绽笑颜。

下载大学校庆征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校庆征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庆征文

    民商经济法学院关于开展“喜迎庆典共忆精彩” 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 为迎接我校60周年校庆,民商经济法学院10周年院庆,鼓励热爱政法、热爱民院、热爱学习的精神,不断增进学校、学......

    校庆征文

    桂林理工大学55周年校庆征文通知 55年沧桑巨变,风雨兼程;55载砥砺奋进,铸就辉煌。2011年11月11日,我校将迎来建校55周年华诞庆典。为追忆学校55年峥嵘岁月,书写55年薪火传承奋斗......

    校庆征文

    薪火相传 情系潍医—颂潍医60周年华诞潍坊医学院始建于1951年,它踏着共和国的脚步前进,60年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战火中发轫,在艰难中成长,几迁校址、数易其名,方入大医园。......

    校庆征文

    大气磅礴,百年河大一百年的历史积淀是一笔不朽的财富 一百年的奋斗进程是一束不灭的坤火 一百年的智慧结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百年了,您还在这片土地上匍匐着,那上面的园丁换......

    校庆征文

    在实验成长 实验中学张梦醒 一转眼,我已经在实验中学工作了7年。凭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和积极努力,我也由一个缺乏教学经验的“小年轻”成长成为拥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其间,历......

    校庆征文

    祥和泰师 林徽因在《静坐》中写到:冬有冬的来意,寒冷像花,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如她所言,现在的我就静坐在操场的一隅,享受冬日温暖阳光的同时,也细细梳理着关于泰师的美好回忆......

    校庆征文

    篇一:校庆征文我和我的一中生来仿佛就与一中有一种不解之缘。家就在原来的老一中旁边,从小就看着一中的校园长大,在我之前家中已走出两位一中人。我曾无数次在一中校园外走过,每......

    校庆征文

    X院60年 明德守信,您用六十年以身作则实现对祖国人才的培养; 求真尚贤,您以六十载风雨历程践行对祖国教育的承诺! 在那个略带炎热的夏天,我们义无反顾地投入了XX学院的怀抱,这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