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供大家交流、探讨。
二、问题解决的方法
我们是这样做的:
1、打造书香校园。彰显人文教育
为给全体师生创造一个更优雅的教学环境,为将榛柴小学打造成更有品位、有内涵的特色小学,今年以来我校全体教师就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大下功夫。我们在校园内根据不同的区或创建不同的阵地和版块,我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到日前为止,学校已布置完成以展示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标语,以及以传统教育艺术教育为内容的展版,以此普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物。另外还有笑验墙、文化长廊、经典古诗义、师生礼仪守则等项目营达浓厚的育人氛围,让学校的一草一本,一砖一瓦都散发出文化的芬芳,彰显了我们榛柴小学的办学特色和校园内涵。此外,我们在教室里也设立了的各类园地,如嵊书角、学习园地、风采展示栏、雏鹰起飞等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进取,拓展超越,创新,很多来访的人都说“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彰显出了新华小学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校园内涵而且还育人于无声” 2.中华经典古诗文通读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品。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让学生从小多读优秀古诗文,积累名言警句,不仅有利于开发语言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学校广泛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并形成特色。为传承中华经典,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学校编写了一套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制作20余幅以古诗文为内容的大幅喷绘版面,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各班每天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诵读,诵读活动以自读和集体诵读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班集体通读主要利用早晨和课前进行通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校校本教材上的内容各年级段要按要求诵读并背诵,每生每期不少于20首/篇。每学期期末,学校以比赛的方式,对班级诵读工作进行验收,评选优秀班集体和诵读小能手,予以表彰奖励,目前,无论是上架前还是收学路队上、学校到处充满朗朗的诵读声,传承中华文化的气氛十分浓厚。为了促进落实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维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特别是今年的庆六一文艺汇演更突出了古诗文诵读这一校园文化建设特色2018年5月31日上午榛柴小学隆重举行了经典美润译生命”庆六文艺汇演,全校1000多名师生和部分前来观看的家长,共同度过了快乐的节日。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小演员们身着节日的盛装,分别以合唱、舞蹈、歌件舞、快板、课本剧表演、国学经典诵读等形式,给学校的全体学牛送上了节日的大餐。他们的演出赢得了师生阵阵掌声。特别是2.3班的《读唐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极高赞誉。校园里鲜花与笑脸相映,歌声与笑声齐飞,处处洋溢着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欢快气氛。整个校园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这次汇报演出,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欢乐、样和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也向社会各界展示了榛柴小学的以经典古诗文通读为办校特色与经典育人的成果。
通过形式名样的诵读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文化气息更浓,文化品位更高。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我校确立了“团结,勤奋,自尊,自文”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 教风、勤奋、善思、乐学、践行”的学风,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教风可以形成团结协作高效严谨开拓进取的氛围,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稳步攀升,好的学风可以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三解决后的反思
“校园文化” 是一所学校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全力塑造而形成的,并为全校师生所认同的学校精神风貌和物质状态,它是学校家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准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以感染、凝紧,激励等形式,促进学生的知、意、情、行向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方向发展。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滥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义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上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结出硕果来。
农安县农安镇榛柴中心小学
张成华
第二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新华小学
陈玉凤
一、问题的提出
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供大家交流、探讨。
二、问题解决的方法 我们是这样做的:
1、打造书香校园,彰显人文教育
为给全体师生创造一个更优雅的教学环境,为将新华小学打造成更有品位、有内涵的特色小学,今年以来我校全体教师就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大下功夫。我们在校园内根据不同的区域创建不同的阵地和版块,我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布置完成以展示学校校训、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标语,以及以古诗文诵读为内容的大型喷绘,以此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另外还有笑脸墙、文化长廊、经典古诗文、醒目标语、师生礼仪守则等项目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出文化的芬芳,彰显了我们新华小学的办学特色和校园内涵。此外,我们在教室里也设立相应的各类园地,如图书角、学习园地、风采展示栏、雏鹰起飞等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和生活中,进取,拓展,超越,创新!很多来访的人都说:“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彰显出了新华小学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校园内涵,而且还育人于无声。”
2、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让学生从小多读优秀古诗文,积累名言警句,不仅有利于开发语言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学校广泛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并形成特色。为传承中华经典,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学校编写了一套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制作20余幅以古诗文为内容的大幅喷绘版面,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各班每天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诵读,诵读活动以自读和集体诵读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班集体诵读主要利用早晨和课前进行诵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校校本教材上的内容和喷绘版面内容各年级段要按要求诵读并背诵,每生每期不少于20首/篇。每学期期末,学校以比赛的方式,对班级诵读工作进行验收,评选优秀班集体和诵读小能手,予以表彰奖励。目前,无论是上课前还是放学路队上,学校到处充满朗朗的诵读声,传承中华文化的氛围十分浓厚。
为了促进落实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加大语文积累,提高古诗文诵读水平,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优秀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特别是今年的庆“六一”文艺汇演,更突出了古诗文诵读这一校园文化建设特色。2011年5月31日上午,新华小学隆重举行了“经典润泽生命”庆六一文艺演出,全校2200多名师生和部分前来观看的家长,共同度过了快乐的节日。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小演员们身着节日的盛装,分别以合唱、舞蹈、歌伴舞、快板、课本剧表演、国学经典诵读等形式,给学校的全体学生送上了节日的大餐。他们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演出赢得了师生阵阵掌声。特别是2.4班的《游子吟》,家长和孩子同台演出,赢得了所有观众的极高赞誉。校园里鲜花与笑脸相映,歌声与笑声齐飞,处处洋溢着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欢快气氛。整个校园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这次汇报演出,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也向社会各界展示了新华小学的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办校特色与经典育人的成果。
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文化气息更浓,文化品位更高。
3、成功创办校刊
校刊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的浓缩。
在教育体育局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原有校报的基础上,2011年5月13日,新华小学第一期校刊——《春芽》创办成功。县教育体育局王灿业局长为校刊题词。校刊的成功创办,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成长的平台。
4、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我校确立了“团结,勤奋,自尊,自立”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勤奋,善思,乐学,践行”的学风。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教风可以形成团结协作、高效严谨、开拓进取的氛围,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稳步攀升;好的学风可以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
三、解决后的反思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全力塑造而形成的,并为全校师生所认同的学校精神风貌和物质状态,它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准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以感染、凝聚、激励等形式,促进学生的知、意、情、行向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方向发展。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结出硕果。
第三篇:成均镇古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创建优雅育人环境、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古城小学
一、【案例起因】
展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共享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优美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是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的体现,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 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供大家交流、探讨。
二、我们是这样做的:
1、打造书香校园,彰显人文教育我校场地宽敞,布局合理,绿树成荫,花草芬芳,是个环境优雅的校园,为把古城小学打造成更有有内涵的特色小学,从去年开始我校全体教师在成均镇教育办的指导和全校长的组织下,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在校园内根据不同的区域创建不同的阵地和版块,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布置完成,有展示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标语,内容丰富的文化长廊、展现自我风采的文艺舞台、专供学生出版的墙报专栏、图文并茂的经典内容喷绘。教室里,我们设立相应的各类园地,如图书角、学习园地、风采展示栏、等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丰富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创新、超越,勤思、博学!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出文化的芬芳,以此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了我们古城小学的办学特色和校园内涵。很多来参观的人都说:“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彰显出了古城小学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校园内涵,而且还育人于无声。”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从小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广泛阅读古今中外优秀书籍,积累语言,积累经验,不仅有利于开发语言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有助于学生吸取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学校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并形成特色。为丰富了学生读书生活,语言积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除了每学期为各班级订购的语数课外阅读书刊报纸外,学校今年又购进6000多册优秀图书,种类丰富,大力充实各年级阅读需要。各班图书角配备一个标准图书柜,并配以相应的图书,这样教室成了一个“小图书馆”。学校重视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各班每天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体阅读,教师组织到学校阅览室或者在教室里进行。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例如学生读什么方面的书,并做好记录,跟踪检查、验收。读书活动以自读和集体结合的方式进行,每生每期不少于4本。期末,学校、班主任对读书活动工作进行验收,评选优秀读书小能手,予以表彰奖励。目前学校到处充满浓厚读书氛围。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众所周知,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艺活动,我校于2013年建了一个90平方米的舞台,配置有关音响设备,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训练、表演。2014年庆“六一”,我校隆重举行了“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文艺汇演。全体师生和部分前来观看的家长,共同度过了快乐的节日,各年级表演的学生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展现风采:有古诗词的朗诵、幽默的小品、动听的组合演唱、优美的舞蹈等等。他们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演出赢得了师生和家长们阵阵掌声,学生们有如此精彩的表演,这跟我校平时组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离不开关系的。
我校每学期要求各班制订开展课外活动计划,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并能认真完成至少一个“作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与,例如音乐、舞蹈、小品、科技、手工、美术、书法、体育等等,只要符合要求都予以鼓励、支持、肯定。
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第三节是我校开展课间活动的规定时间,全体师生务必参与,这个时候,整个校园都会有节奏的舞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压力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身体的轻松和心情的愉快。此后兴趣小组们的活动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徐徐展开,为此我校的科学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室等室会向他们打开“绿色通道”,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像蜜蜂一样辛勤的采集花蜜。
4、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我校确立了“团结,勤奋,自尊,自立”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勤奋,善思,乐学,践行”的学风。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教风可以形成团结协作、高效严谨、开拓进取的氛围,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稳步攀升;好的学风可以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
三、解决后的反思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全力塑造而形成的,并为全校师生所认同的学校精神风貌和物质状态,它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准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以感染、凝聚、激励等形式,促进学生的知、意、情、行向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方向发展。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结出硕果。
第四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心中有爱
目中有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学问该如此,打造学校文化亦当如此。
石化小学学校文化主题是“博爱成人
博学成才”。围绕这一学校文化主题,我们提炼和确立了“有爱就有希望”“做用心的教育”“成就会学习的孩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多个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并努力围绕这些要素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一、心中有爱,目中有光。
博爱,广泛地关爱所有人。《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三国魏曹植《当欲游南山行》:“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宋欧阳修《乞出表》之二:“臣闻愚诚虽微而苟至,可以动天;大仁博爱而无私,未尝违物。”《孝经·三才章》:“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即如‘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
有人说博爱是舶来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其实在中国战国时代墨家就有“兼爱”的论述;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我们使用这个概念一定要既有继承学习又有发展创新,使其赋予时代精神。博爱是以爱人为基础,包括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爱生命、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大自然、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博爱是要人有博大的心怀,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尤其面对成长中的儿童少年,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大量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只要有适宜的成长环境,每位儿童少年都能健康发展成为人才。
博爱是一种宽容。作为教师要容纳和善待所有的学生,接受每一位成长和发展中的儿童少年。要善于体谅、理解有过错或不良行为的学生。所以出现过错,问题原因不全在学生自身,常常是成长环境使然,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和认识的改变逐渐得到解决。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让贫困家庭、流动人口、不完整家庭的子女能平等地受到良好教育,有平等的竞争起跑线,这一要求应该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科学地评价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这就需要在关爱的前提下对评估对象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能发现他们的品德、智慧上面的闪耀点,看到其积极的态度,挖掘其潜力,给予表扬和鼓励,找准时间、场合,让评估起到正效应,并可以长期起作用。出于对学生爱心和责任心,要少用横比,多用纵比,激励要常用,但同时要慎用。
博爱是实际行动,是教育者的模范行为,通过教师的眼神、表情、语言、声调、动作来体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概莫能外,这些发自内心的虔诚尊重和珍爱,不是表演,不是敷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靠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守的博爱氛围,造就有博爱精神的新一代。
因此,博爱的教师不仅有胸怀,更有情怀。我们基于“博爱”文化,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师德活动,创设学校的办学品牌,做最用心的教育。
博爱是一种价值观,基础教育阶段中要着眼学生的发展,远离“筛选”和“甄别”,人的潜能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释放发展,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能互相交流、砥砺,能各展所长,让学生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信心和理想,这里没有岐视没有压抑感。竞争是促上进的手段,不是所谓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博爱是耐力和毅力,儿童少年成长是个过程,是量的积累也可能出现反复,因此要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所以,我们的“石化少年特质”这样提倡:身正康健,品正行端,心怀感恩,善良乐观,责任担当,创新实践,腹有诗书,志存高远。
“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信任。“爱”产生的背后就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驱使人们为了“爱”而进取。因此,爱的教育使人目中有光,这束光是打开人的心灵之光,是高于精神之上的灵魂之光,它促使人思考自己的价值,探寻世界的意义,最终走向一种信仰。它之于教师是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之于学生是成为一名造福人类的全人,这也就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立德树人!
二、万物引领,课程推进。
《说文》释义,博学:“博”,大通也。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礼记·中庸》论学之道首起即为:“博学之。”
博学,我觉得是一种处事为人的态度。首先,是一个开放的态度,热爱这个世界以及关于他的知识,这样的人会很开朗,不自闭,能更多地,更敏锐的把握事物好的一面。其次,是一种执着的态度,热情的,坚持不懈的,陶醉其中的探索自己内心中困惑,以至于全人类的困惑。这样的人处事积极,坚毅。而且,博学也是一种谦虚的态度,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好学,进步。博学还是一种美德,其好处在于使人明事理。
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它涵盖两个层面:作为教师,应为学识渊博,做研究型、创新型的教育者;作为学生,应为广泛学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学校之于博学,当首推课程建设。
小蜜蜂勤劳、善良、团结、智慧、奉献、自律等精神,正是我们学校“博爱”文化的真实体现,我们把蜜蜂作为学校吉祥物,同时也开展“蜜蜂”文化课程的研究。蜜蜂,博采众长,博物君子的形象给了我们学校文化课程建设灵感。我们寻蜂,习蜂,识蜂,追蜂,观蜂,诵蜂,说蜂,演蜂,唱蜂……蜜蜂文化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之中。比如语文的绘本教学、诗词鉴赏、片段写作、纪录片观看等课型都充满着蜜蜂元素;科学、数学课堂上的“遇见小蜜蜂”,通过调查、测量、计算,进行蜂巢猜想,走进蜜蜂的大数据时代;博物馆课程让学生了解蜜蜂的一生、中国蜂分布、世界蜂布局、蜜蜂生物圈;体育课中,学生们通过蜜蜂的游戏体验采蜜、合作酿蜜等。蜜蜂采蜜,是酿造甜蜜的事业,我们教育和培养学生,也是在进行一场甜蜜的事业。希望学生在蜜蜂文化课程中探索到的“甜蜜”,不仅融进学业,而且融进生命。当然,蜜蜂文化课程我们还做得不够细致,更谈不上完美。今后我们将在万物启蒙课程模式的引领下,继续把蜜蜂文化课程做深,做细,让它成为学校文化建设落地的保障。
除此之外,在区域好课程的带领下,我们也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课程。从最初的1.0版——唯教材教,到开展了国旗下课程、公众力演讲课成、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以及四季生命成长融合课程的2.0版,再发展到如今以“万物启蒙”为引领的“枣香悠悠”的3.0版,我们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努力尝试,不断进取。我们也相信,在万物启蒙课程建设的开发中,势必会促进教师广闻博知,必定会引领学生博学成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因为自身的原因可能还会有配置还不是很高的情况出现,但是我们会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三、人性管理,制度规范。
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驾护航。我们明白,要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操守,在制度之外,还得靠文化,刚柔并济,方得始终。
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即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依法治校就是刚性的制度管理,从严治理,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使学校秩序井然,学生行为规范统一,养成良好习惯,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意思;柔性的文化管理,就是以德治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使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成为自觉行为和理念。其实,教师工作的原动力在于他们的主观内驱力和精神境界。所以,以德治校的柔性管理就是通过管是为了不管,达到由他律到自律。使人们在心情舒畅、民主自由、尊重个性的环境中创新和创造,拥有乐业的空间,这才是学校管理的高境界。
无论是制度管理还是文化管理,都应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量入为出、合理运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如何管出实效管出水平,取决于领导者的办学水平、自身素质、校园文化的建设程度。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刚柔并存。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又有适当的感情投资,才能管而不死,较好地调动师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目的。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研究学校的制度文化,以制度为底线,使刚性的规章制度与浓郁的人文氛围有机结合,使制度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实现高水平的管理和管理水平的最高境界。
实施民主化管理。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校长要积极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学校制度建设有备而为,形成好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职能,及时吸纳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保证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学校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可谓是让校长挠头的事,在“僧多粥少”的现实面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民主参与作用,让他们参与意见讨论、制度制订,然后对照各项考核细则进行自我打分排名,学校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定。通过完善的制度减少人为的因素,学校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能。
围绕“德”文化,学校注重教师精神文化建设。首先我们倡导教师树立敬业、民主平等的新风,融入师德感情。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楷模。教师要培养六种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关爱学生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道在我心,一以贯之”的“匠人精神”,甘于寂寞的坚守精神,这些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得以弘扬。其次,积极推进“骨干教师示范课”“组内研讨课”“优秀课展评活动”来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行“私人定制”:推进“青蓝工程”(青年)“破茧工程”(中年)“夕阳工程”(老教师)帮助教师树立发展方向,开展三笔字、师德演讲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组织教师共读一本书,共赏经典影片或者教育故事,分享感受。校工会组织教师进行教职工运动会、元旦晚会、篮球比赛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增强团队精神,培养集体意识。开展为每一位教职工过一个暖心的生日活动,校长亲自给每一位老师写生日祝福卡,送上一束鲜花,一个蛋糕。
同时,我们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为教师办实事,从精神上激发教师的真情实感。尽可能改善教师办公环境,调动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校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校工作的凝聚力,学校成为真的正教工之家。学校的“暖心工程”让每一位教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创设了和谐的人文化管理。
学生管理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人格化,多元化。作为学校另一个主体的学生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除了相关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制度管理,我们更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了《石化小学文明公约》,同时开展一系列的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向善向美向上。为了更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发展,我们开展“石化之星”的评比,从学习到生活,从习惯到做人,从课堂到课外,评价的角度多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评选“新时代好少年”活动,鼓励学生力争上游,最终实现立德树人。同时,我们修改了学生单一的评价方式,实行多角度、多层次评价,从更全面,更个性的角度来反映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的成长。在这方面我们最突出的做法就是家校合作,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来的多元评价形式。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内在力量。每位家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孩子的生存背景、生活样式、生活故事是最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学校要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交流。我们要让每位家长都成为教育的同盟者,他们应该是教育的知情者、建议者、协同者、参与者、监督者、共同成长者。
四、打造环境,熏陶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我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打造文化校园。
1、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墙面的布置
2、让每本书都有读者:读书吧
3、让校园每个角落都芬芳:椅子(孩子们读书,聊天),树叶文化(设计中)每到秋天,校园中的白杨树叶落满操场,孩子们在落叶中嬉戏、玩耍。因此,我们想把树叶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叶子文化。
4、让每个班级都温馨:教室文化墙的建设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成长的灵魂,是照亮学校发展的那束光。它体现着学校领导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它表达着师生家长共同的愿望和憧憬,它描绘着学校自主发展的美好蓝图。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环境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环境起到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情悦心的作用。又要注重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使制度文化具有护航学校深层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的作用,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注重学校精神文化的形成,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激发全校师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较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黄小东校区 张艳
一年级新生对语文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因此,在教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灌输团结友爱的人文精神。
在识记过程中培养爱心。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是比较单调枯燥的,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启发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当学ǖ与j、q、x拼读须去两点时,我问学生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时,一个男孩响亮地回答:“j、q、x小淘气,见到ǖ眼就挖去。”说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挖掉双眼”,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从孩子嘴中很随意说出尤其让人心颤。这可能是孩子从学前教育获取的知识。于是我也说了几句顺口溜:“小ǖ有礼貌,见到 j、q、x,摘掉小帽 “小鱼多可爱呀,挖掉双眼不就死了吗?” “我养了两条金鱼,我可爱它们了,” “是啊,是啊,我还给它们喂食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发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听别人说的。”我笑着说:“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爱小动物,都爱和它们交朋友的。”同学们使劲点点头。
突破难点时凸现团结精神。整体认读音节较难理解,我利用动画课件编了一个小故事:“大y是个热心肠的人,谁有困难就去帮助谁。瞧,小i在家发愁,他自已不能单独出门,大y来了,他们在一起组成了yi,就高兴地出门了。同学们,你们也要向大y学习,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好不好?”“好。”学生齐声答道。随后,学生们头顶标有字母的小帽,开始自编自演。瞧,编的小故事多精采: “w、u一开始挺骄傲,谁也瞧不起对方,可他们什么事也干不成。后来他们手拉手成了好朋友,就高兴地跳起舞来……”“小u一开始爱吐口香糖,大y来帮助,小u就讲卫生了,不再随地吐泡泡了。” 寓教于乐,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结友爱的意识。
指导书写中渗透谦让精神。学生刚学写字,在四线格中的字母往往是“顶天立地”。我通过示范比较,强调说:“同学们,字为什么不能占满格呢?因为写字就如做人,在上要懂得尊敬老人,在下要懂得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左右为什么要有空呢?”我伸出双臂,大摇大摆走向教室门,问:“老师这样走好不好?”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答道“不好!”“别人就不好出门了!”“对了,和朋友们在一起,要为别人多想一想。”我注意到那些横跨书桌的小胳膊悄悄地收回了。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希望我的这些努力,能在孩子稚嫩的心田撒播友爱、团结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