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创公文:传承厚重的文化积淀,突现凝重的人文精神,全力构建促进师生发展的校园文化
传承厚重的文化积淀,凸现凝重的人文精神
全力构建促进师生发展的校园文化
——山西临汾一中校园文化建设简述
临汾一中始建于1896年,前身为晋山书院,同年扩建为平阳中学堂,其后几经更名,1913年更名为省立第六中学,1934年改名为省立临汾中学,1950年正式定名为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历经风雨如今已走过了118个春秋。
118年的春华秋实,118年的砥砺前行,临汾一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自1980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以来,先后被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重点大学暨‘211工程’大学生源基地。被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等部门评为“山西省首批示范高中”、“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健康校园”、“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和各高校、各媒体、各专业协会褒奖。
目前学校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占地面积总计185亩。河西新校区占地面积455亩,新校区总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教学楼6栋、实验楼2栋、图书艺术楼1栋、学生公寓楼8栋、教工单身公寓楼1栋、学生食堂楼1栋、行政楼1栋、体育综合楼1栋及体育运动场。
学校办学轨制为高中30轨,初中12轨。现有教学班112个(初中22个,高中90个)。在校学生数6300人(初 中生1500人,高中生4800人)。目前全校教职工526人,其中在职在编教职工人数496人,专任教师440人。我校教师素质过硬、名师众多。其中全国优秀、模范教师10人,特级教师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36人。中教高级教师79人,中教一级教师161人。
临汾一中古老仍气冲霄汉,蓬勃不失发展后劲,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充盈的教学内涵、不竭的发展动力、深化改革的管理气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全体一中人不断积聚正能量,团结进取,为领跑三晋教育,助力中国发展奋勇当先,努力实现我们的“一中梦”和“中国梦”。
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校园文化反映着一个学校师生的精神理念、思想面貌。它起着陶冶师生情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德育实效、激励师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重大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可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为形成具有特色、独特凝聚力的学校文化,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建设富有魅力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
根据我校百年发展的文化积淀和现代教育对师生发展要求,多年来,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思考,在社会、家庭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基本形成“构建校园文化,凸显传承和人文精神”的办学特色。
一、理论认识和实践思考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影响人。”可见对人的发展起巨大作用的是社会环境。人总是在一定社会中生活着,受物质、精神的影响,最终表现于思想、观点、行为和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上。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科学方法论,明确告诉我们,教育的发展具有全面系统的影响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环境、遗传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辩证关系。其中,环境对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生活着,受着物质精神的影响,最终表现于“精神”的思想、观点和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中外著名心理学家们对环境影响心理发展的研究同样表明,环境影响着人的心理发展。生活在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美的自然环境中,人们就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接受美的熏陶,推动着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是党关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思考的视角,进一步指明了学校教育的方向和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科学 途径。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是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的地方,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特有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先进文化氛围,发挥凝重的人文精神,促进广大师生健康发展,是我们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办出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临汾一中始建19世纪末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临汾一中为国家培养了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从临汾毕业的学生遍布海内外,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临汾一中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4年,彭真同志在我校建立了临汾的第一个党支部,在临汾这块土地上播种了共产主义的火种;1937年,周恩来同志在我校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发动并领导了临汾的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贺龙同志来我校培训青年学生从军南下,有志青年奔赴前线,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实践和伟大精神,激励着全校师生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承继着厚重的文化积淀,一代代一中人艰苦奋斗,一代代一中人激励传承,为学校的发展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得到独厚的条件。
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学校人文精神融于校园文化之中,经校园文化的培育而得到凝聚和升华。在“为学生成才着想,为教师发展铺路,为教育改建创新”办学理念指导下,多年来,我们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为中心,着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是我们多年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之一。
1.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多体现于硬件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投资万元逐步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如今校门、科技楼、住宅楼、公寓楼、办公楼、食堂、厕所、塑胶操场、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焕然一新,为校园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在硬件建设的构思中,我们着力追求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的融合和统一。我校教职工参与设计的校门、雕塑、巨人广场、老校校牌等等,都蕴蓄着文化内涵的含量,与其他的校园硬件建设共同形成了与校园文化相适应的育人环境。
硬件建设中,我们十分重视文化载体的配置。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的藏书丰富、且全天候开放,各办公室和各年级组都装备了电脑,全校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校园内设有阅报栏、宣传窗、校务公开栏、实物招领处、意见建议箱,每个教室里都悬挂有伟人像、名人名言……即使是校 园布局也因地制宜,体现了对全校师生的人文关怀。经过了多年建设,学校的道路已经全部林网化,世纪花园,桃树园,石榴园、月季园香气袭人,一块块绿地芳草如茵……全校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在体验校园的书卷之香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染。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多年来,我校各系统、各方面的文本化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体现了制度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识到,作用于实践的制度所体现的意志、习惯以及人文精神是制度的本质,惟如此才能真正显示其最大的功能和效率。
制度是人制定而又是人执行的。缺失文化内涵的制度和失去人文精神的执行者,这种制度只能是苍白无力的形式,它不仅凝聚不了人们的意志,更规范不了人们的行为,甚至还会产生许多负面作用。为此,在构建校园制度文化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制度的功能和作用。
这种积极意识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制订的学校资产保护和水、暖、电使用制度时,配套有行政人员上门服务的制度;在执行“教学常规”的制度中,倡导老师们个体的创造性工作,鼓励老师们探索备课、批改、辅导工作中负担轻、效率高的途径和方法;在期中、期末的学生考试制度中,允许个别学生申请免试,个别因特殊原因,感到 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允许其不参加考试,在自己认为可以考试时再进行补考;在评定优秀学生及干部的规定中,学习成绩定位在“良好”上,对全面优秀学生和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在惩戒不良现象的规定中,贯彻“戒主惩辅”的原则,不算“旧账”,不讽刺和挖苦,即使严惩违纪的学生,一般也不予开除,用留校“试读”的方式给予他们“翻新”的时间和空间;在教职工的管理中,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进步以及婚丧、医病保健给予支持和关怀,教师入党,党委有专人负责;教师生日,学校送上祝贺的生日卡和鲜花;教师生病或住院时,学校领导探视慰问,教工老人病故时学校领导前去看望等等。近年来,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骨干教师出校应聘调离现象十分突出,我校曾先后有数名骨干教师应聘外校,有的到大专学校,有的到政府机关,有的到北京和天津中学任教,由于学校政策留人、待遇留人尤其是感情留人的感召力,现在他们都回来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他们的回来,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和欢迎,使他们感受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
3.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
艰苦奋斗,勤奋严谨,与时俱进,争创一流,多年来,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校园价值观念,学校采用引导、示范、陶冶的方法,组织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体验、感悟校园精神 的文化内涵,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团委会、学生会主办的《尧声报》和文学社,多年来已经成为老师和学生倾吐心声的精神家园。学生们在《尧声报》上发表的诗文习作近7000多篇,他们在这里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倾诉他们的喜怒哀乐,抒发他们的真挚情感,表现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渴望,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卓越,张扬他们的青春个性……其中有不少作品被《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校园文学报》等报刊转载。老师们在这里交流教学心得与体会,与同学们坦诚谈心……在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评比中,《尧声报》文学社获一等奖。作家出版社为我校出版了《生命的礼赞》和《杏坛心雨》两本书,前者编选了全校学生写的300多篇经过语文教师评点的优秀习作,在2003年举办的全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我校学生代表王静文把这本书赠送给了与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友人,获得了高度评价;后者编选了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的探索和研究而写就的16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尧声报》和这两本书也受到了来自省内外到我校参观学习的兄弟学校的广泛好评。
创建于2002年10月的临汾一中校园网,目前已经历两个版本,临汾一中新网站于2013年9月正式运行。秉承“做人 求知 健身”的校训,临汾一中校园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 信息服务,为学校教育发展、校园宣传、教育资源的共享、信息交流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学校常年坚持在各个年级以及全校范围内举办演讲、辩论赛、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如在以“读书·人生·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中,全校各年级同学踊跃参加,经过了学校 和市教育部门的推选,我校学生刘晶参加了由省教育厅和团省委等多家单位组织的演讲比赛,获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在1999年由省教委、团省委、山西省电视台等单位组织的大中学校辩论赛中,我校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中学组的冠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活动中,我校组织了大型“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获得了上级领导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多年来,校园广播站在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为全校师生广播校园内外的重大新闻和文艺节目,活跃了校园生活。每周的升旗活动期间,都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十多年来,我们坚持开展的学习雷锋精神活动,扶贫捐赠活动,一年一度的全校性师生表彰活动,到德育基地的军营实践和烈士墓前的宣誓活动以及军训实践活动,举办青年党校、少年团校、参观校史展览、开主题班会、德育年会、艺术节、体育节、元旦师生联欢以及节日歌咏大赛、青春讨论会等活动,这些系列活动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师生展示了自我,更使他们从中受到了陶冶,得到了心灵的净化。
多年来,我们在强化现代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改革 中,坚持学科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通过德育渗透、情感交融、知识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在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着力凸现学校活动的文化价值。使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始终生活在先进文化的氛围之中,大大提升了全校师生的人格品位,提高了全校师的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办学特色的发展
近年来,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学校成立了由退休的特级教师组成的“督学组”,名师组成的学术评估委员会、青年教师协会和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百花论坛”,整合资源,实施了培养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通过听课、说课、评课、商讨和研究,新、老教师融为一体,呈现出了传、帮、带、学的良好局面;“论坛”上的思维碰撞、教法纷争,展现了我校教师批判性习惯的形成及学术自由的萌动和兴起,加快了我校向现代化学校迈进的步伐。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开拓,积极实践,探究创新,为不断发展我校办学特色和文化建设做出努力。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