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人民武装队伍巩固扩大山下白芒坑革命根据地

时间:2019-05-14 21:1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组建人民武装队伍巩固扩大山下白芒坑革命根据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组建人民武装队伍巩固扩大山下白芒坑革命根据地》。

第一篇:组建人民武装队伍巩固扩大山下白芒坑革命根据地

组建人民武装队伍

巩固扩大山下白芒坑革命根据地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广东区党委作出恢复武装斗争的决定。一九四七年三月中共江北工委成立,统一领导江北地区革命武装斗争。按工委分工,政治部主任陈江天负责河、龙、博三县交界地区。同年六月陈江天派遣地下党员朱湘祺和张奕生到山下白文坑联系到原东江纵队的洪佳、梁德、李觉、刘安德等人,并通过山下白芒坑的农会、民兵组织动员了40多名青年,自愿参加武装队伍。

六月十五日,在白芒坑后山天湖庵组建一支40多人的“铁流队。”队伍建立了,缺乏枪支弹药。洪佳、梁德等人商议后,决定以“借、捐、要”三方面来筹集。一“借”,洪佳到河源县参议刘坚白借来一支驳壳、一支步枪和一匹马等。二“捐”,动员一些支持革命群众捐枪,权记捐步枪四支,白芒坑洪松发捐一支左轮,洪石捐一支漏底长枪。隘子祖偿捐4支步枪及子弹。三“要”,向一些大户人家或豪绅要枪,如山下下楼角、石下岩子邓秀仁竹,龙村道记强迫他们交枪。

“借枪、捐枪、要枪”已筹集了部分枪弹。原东纵留下人员保存的枪支弹药和白芒坑民兵带来10支步枪。“铁流队”40多个战士武装起来了。由朱湘祺任队长,张奕生任指导员,洪佳任小队,洪木安任特务长(司务长)。

新组建的“铁流队”山下白芒坑的男女青年的三十多人参了队伍。他们对当地的环境、地形熟悉,敌情了解,活动起来方便多了。正在这个时候,江松禧、甲皇等领导的“仁勇队”在山下福杓、东坑、马屋、白芒坑李洞经常出入与进驻。两个队伍相互配合,战斗力增强了,活跃在河、龙、博交界处。开展除去刘济权、张胜古“平陵两大霸”。在白芒坑民兵配合平陵镇政府粮仓,“开仓济贫”。并组织农会会员实行“二五减租”等工作。

洪佳、李秀口述

洪华记录整理

永 久 的 情 宜

忆“红四师”在白芒坑休整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广州起义失败。向东江撤出有一千二百多名官兵。十二月十六日,在花县召开了党的会议,会议将部队整编为“红四师”,会议上徐向前提议“红四师”要到海丰去找彭拜,那里是彭拜先后发动了三次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老苏区。有广泛群众革命基础。徐向前还建立,行军的路线,由花县——从化——龙门平陵——古岭——蓝口——紫金——海丰。所走的都是坎呵不平的山路,偏僻而隐蔽,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徐向前的提议都在党的会议上得到接纳并作了决定。

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红四师”途径平陵白芒坑时,在村前山坡上休整三天,军队纪律严明,不打扰群众,官兵说话和气,待人有礼。那是天寒地冻的腊月季节,官兵们在徐向前带领下都到山塘里洗澡,年轻和身体强壮的和徐向前一起在山塘里洗澡,年纪大的战士及伤病员只好用水刷身。他们买东西给钱,借东西归还,损坏东西赔偿。村里的群众看在眼里,想在心上。人人都说:“这样的军队我们就放心了。”是个好部队,群众热情招待他们,为他们送茶送水,端上凳子、端椅子,还为他寻长住宿的地方。叶镛师长、徐向前等领导和伤病人员,群众都热心地将自己的房子腾出给他们住。

冬天时节,白芒坑村山泉枯竭,村民的生活用水都有困难。徐向前得知这个情况,带领官兵日夜轮班为村民挖了一口井。井水清澈可口。从此,村民们都用了清洁卫生的井水。后来经边纵部队修建好,并竖碑为“红军井”石碑上写着“饮水不忘挖井人,永远怀念徐向前。”

“红四师”官兵相处时间仅三天,与白芒坑群众结成友好情谊。当群众了解到“红四师”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时,大家都异口同声称赞,村里有洪观火、洪国盛、洪国房三个青年,说服了父母,参加了“红四师”部队。

“红四师”往古岭转移时,白芒坑有一百多名男女老少站在路边,冒着凛冽的北风,依依不舍地目送他们踏上新的征程。

因有徐向前和“红四师”播下红色革命火种,给白芒坑村的革命历史增添了光彩。(注:此文根据河源县党史结合“红四师”在白芒坑村休整的历史片段整理而成。)

——编者语—— 当年开国元帅徐向前率部向河源方向转移,在白芒坑休整这段往事,鲜为人知。徐向前仅与白芒坑人民有过一面之交,但他气壮山河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铭记白芒坑人民的心中。八十多年运去了,今天,人们睹物思人,往事也奕奕如生。当我们看到徐向前元帅坐过的椅子、睡过的床铺、喝上“红四师”的井水时。会让人们追忆起白芒坑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也留下徐向前元帅的踪迹,留下了他的身影,留下了他的革命精神。

徐向前元帅已与世长辞,他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贡献了毕生精力,深受全国人民的尊敬与怀念。

编 者 后 话

革命老区白芒坑村,被定为《中共惠州市党史教育基地》、《龙门县爱国主义和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共龙门县委党员教育基地》、《龙门县文物保护单位》给这块红色土地增添了异彩。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编写成平陵镇山下白芒坑革命斗争史。并筹办了白芒坑人民革命斗争事迹、革命文物的展览室。用文字记录下山下白芒坑人民几代人艰辛的革命历程。顺着历史的推移,分为:

一、土地革命时期;

二、抗日战争时期;

三、解放战争时期。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还健在人世的而且率部队进驻过白芒坑的老首长刘彪、邵国良(陈华仔)、叶芳等的支持,并提供丰富而真实史料。也得到在那烽火狼烟、枪林弹雨,与敌人在战场上刺刀见红的老游击队员刘国强、洪流娣、洪观英、洪水等人,诉说他们在部队战斗、生活的史料。又得到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堡垒户李锦英及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民兵的洪石金等老人,他们记忆尤深地讲述在革命斗争年代,目睹耳闻史实,为人们提供了丰富而真实史料。

编写过程中,龙门县县委宣传部、县党史办和县文化局等的领导同志及平陵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同志指导与关怀。在此,仅致于感谢。

写编人员洪金发、洪华等同志为了求实求真,而反复多资助到奔走,寻找还健在人世的老首长、老战士询问,核对史料。

由于能力有限,历史漫长,时空广阔,难免遗珠或错误,我们诚恳地盼望读者及前辈多多包函与批评指正。

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同志与已辞去人世的老游击队员,以表永远的怀念,让他们在黄泉下微笑吧!

编写小组主编:刘相扶

下载组建人民武装队伍巩固扩大山下白芒坑革命根据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组建人民武装队伍巩固扩大山下白芒坑革命根据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