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参观八宝山革命公墓
概论课程2013寒假社会调查
课题名称 :八宝山革命公墓参观报告
指导老师 作
者
环境工程12班
2012010711 :吴建伟老师:袁小康
八宝山革命公墓参观报告
学
院 :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环工12班
姓名学号 :袁小康
2012010711
易忠进 2012010710
张
恒
2012010712
张旭升
2012010713
周海亭
2012010714
俞桌栋
2012011477
夏祥成2012010709
毛瑞清
2012010705 活动时间 :2014年2月22日
活动地点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革命公墓
【内容摘要】经过一学期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学习,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和影响有了进一步理解,通过参观八宝山革命公墓,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实践历程,增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信念。
【关键词】 英雄事迹 缅怀英烈 为人民服务
廉政建设 实践心得
【参观目的和意义】
1.参观八宝山革命公墓,瞻仰革命英雄在创建新中国过程中的伟大事迹,体会他们为革命不怕牺牲、奉献人民的精神。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建立和经济文化建设过程中孕育、发展、成熟的历程,进一步加强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和意义的认知。
3.本次参观以实地参观为主,旨在能够直观、真切地感受毛泽东思想是如何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增强对其的理性认知和思考,参观方式主要是请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观看,给我们讲解的方式;采访一些游客,询问他们的参观感受和心得。通过本次参观,我们知道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细节,使革命英雄和伟人们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更鲜活。
【参观过程】
【八宝山革命公墓】
{参观前的随想}:过去,谈到八宝山革命公墓,我们总有这样一种感觉,感觉它好神秘,离我们很遥远,因为它是中国领导人的“御用”公墓。不管毛泽东时期的老将朱德、彭德怀,还是老邓时期的陈云、姚依林,新闻里“安葬八宝山公墓”,是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功勋的认可。来之前,我们听说它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墓,将逐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以前听历史老师说过去这里曾是明清两代太监养老送终的世外桃源,因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等八种矿产而得名。1946年,国民党政府将这里改建为忠烈祠,1949年中共建政后,成为中共领袖的长眠地。
{参观详细过程};2014年2月22日上午十点,我们乘坐地铁一号线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门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高大巍峨的门上的牌匾,上面庄重端正的写着七个大字:八宝山革命公墓。一眼望去,给人一
种肃严起敬的感觉。
进门之后右拐,就可以看见有一道石墙,上边是八宝山革命公墓简介。读才对八宝山和公墓的来龙去的了解:八宝山区东部,为西原上的孤立残
过之后,我们八宝山革命脉有了大致山,位于石景山山脉前平丘,得名于建筑材料“八宝”。所谓八宝,指的是马牙石、白垩、青灰、红土、坩土、黄浆、板岩、砂岩八种黏土矿物。八宝山革命公墓,位于八宝山南麓,占地150亩,元代为灵福寺旧址,明代改称褒忠护国寺,1950年改建为革命公墓,1970年改称八宝山革命公墓。公墓分骨灰堂和墓区两部分,中央为骨灰堂,是1958年将原褒忠护国寺第一、二进大殿及配殿改建而成的,其中分为十一室,第一室安放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家的骨灰。公墓内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之后,我们就开始正式进行参观。在这条通衢大道的两边
就是墓区,这里古树林立,参天蔽日的古树增添了一份庄严肃。穆公墓大致分为墓区与骨灰堂。公墓大致分为墓区与骨灰堂。墓地或骨灰安放,主要是按生前政治级别而定,革命公墓的墓盖都是水泥制成的,墓碑都是汉白玉石雕刻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由中国知名建筑师林徽因所设计。
首先我们来到墓区的三号墓区进行参观,它是在一墓区形成后扩展而成的。这两块墓区主要以级别较低的县团级干部为主,安葬的是530多位逝世于五六十年代的革命人士,他们在革命时期始终跟随着党走在时代的前列,等到新中国建立后,他们又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他们又投身生产一线,辛勤工作、爱岗敬业,好多都是在岗位上奉献了自己的后半生。
比如这位王逸民同志:
他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31年共产党,战争、解现突出,区委委区十五
9月加入中国之后在抗日放战争中变曾任平山县员、第四军分团政委。在建
国后,在新中国各项经济建设中,积极参与北京市城市建设规划,任城建部建筑设计院人事处长、北京市煤气热力公司党委副书记等职。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勤职守,积劳成疾,1964.10.4,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仅54岁。上边这个墓碑就是中共北京市煤气热力公司委员会立的,以表彰王逸民同志做的贡献!
在这里面,还有有一位革命烈士的墓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墓碑后面题写着两首诗歌,表达了为革命奔波的志士对父母的思念,体现出作
七律·思母
东风又卷素花潮,不觉流年鹤影消。俯首斑斑思母泪,杨梅滴滴怨天遥。游云纵识栖仙地,巧匠难为跨界桥。数载红尘多少事,焚香入梦膝边聊。
者的家国情怀:
忆秦娥·思父
秋风咽,黄花弄影赏心月。伤心月,父行何处?
数年音绝。挥戈曾撒英雄血,呕心教子情深切。情深切,应归故里,十洲仙阙。
此外在这里,同样有许多感人肺腑的夫妻二人共同为革命理想奋斗一生的故事,比如夏明轮、史玉珍夫妇,李佩先、高坤儒夫妇,朱滏卿、孙琦夫妇 等等,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不离不弃,生死与共,老来相濡以沫、共度余生,令我们十分感动„„
紧接着,我们来到二号墓区进行参观,这里有50年代逝世的革命人士,也有科学、教育、文化界的著名人士,这些民主人士和他们颇有些个人风格的墓碑夹杂在大面积的多以五角星和党徽为碑面、以戎装为遗像的革命者墓碑中交相辉映,却又显得格外特殊。
在这里我们重点瞻仰了以闻一多先生为代表的民主战士的墓。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中国民主同人,中国共产诗人,学者,战士。先生的朴,也很严
国主义者,盟早期领导党的挚友,伟大的民主墓碑非常简肃,碑上有刚刚有人祭典所献的紫色花环。碑中央上印有闻一多先生的头像,神情肃穆,眼神深邃,表现的大义凛然,嘴里叼着一支烟,很从容、坚定的样子,表现出作者为寻求真理、为人民说话而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们为之深深震撼。
在二号墓区,同时葬有“爱国民主人士”、“国际友人”和“参加亚非会议的遇难集体烈士”。,还有许多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民主战士以及一些国际友人,比如林徽因、徐悲鸿、车夫、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波兰的驻华使乌季米西等等,他们在新中国建立和外交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像世界宣传了中国的思想文化,用自己的热血传达了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中华文化卓尔不群的风采。
然而在参观二号墓区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有一部分墓比较残破了,好多字迹也看不太清楚呢,献的祭奠物品也很陈旧啦,这时我们看到有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修复工作,有的在描画像,有的在雕刻槽痕,有的在纂刻文字,于是我们走上前去咨询他们相关情况,工作人员介绍,在文革时期,八宝山革命公墓曾遭到“红卫兵”的严重破坏,十年浩劫中,在极左思潮的疯狂摧毁下,竟有48座陵墓遭到严重破坏,其中破坏最严重的就属一号墓区的瞿秋白同志的墓碑了。据说在1967年,几群红卫兵闯进革命公墓里,到瞿秋白墓前,不管周恩来总理题写的墓碑,也不看碑阴面刻写的“瞿秋白生平简介”,高喊“砸了它!”他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锤子,和随后拣来的石块,猛砸墓碑、墓穴。墓碑被砸断了,墓穴被砸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坑,碑上的字迹被砸得模糊不清。红卫兵几次在革命公墓“造反”,这还不包括那些被推倒的墓石,被凿刻、涂抹“特务”、“叛徒”、“打倒”字样的陵墓。还有一部分墓碑由于自然原因,年久失修,还有一些墓碑由于失去和其家属的联系,造成很大程度上遭遇“冷落”,这也给工作人员的修复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一一参观过二号墓区的墓后,我们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中最令人无比追怀的一号墓区。这是我们遇到一个老人家,经过一番攀谈后。才知道这位老人已经守看革命公墓三十多年呢,他告诉我们位于一百五十亩地公墓北向顶端的一墓区,安葬着中共国家领导人及副部级以上干部、民主党派领导人士,是公墓中政治规格最高的地方。
此时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1950年过世的中共前领导人任弼时。他是1949年建国后第一位去世的国家领导人,也是八宝山建成后入葬的第一位国家领导人,因此他的墓被称为“八宝山第一墓”。望眼放去,任弼时的墓规格最大,面积达三百平方米。墓碑名为“任弼时同志之墓”,为毛泽东亲笔题写。在他的墓之西,有第一届中央政府副主席、民主人士张澜之墓。任弼时
墓东侧便是瞿秋白的墓。第一墓区就是在这一基础上修建而成的。以任弼时墓为基准平行于两侧的,分别为政治局常委级人物,包括彭真、姚依林、陈云、宋任穷、李先念等。在这里。我们的内心既沉重又激动,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墓碑面前,我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他们为了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为了建设一个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社会而做出的巨大牺牲,感受到他烈的责任感,体会到他们所怀天下的情怀,激励着一代年努力奋斗,为实现国家富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
们身上强拥有的胸又一代青强、社会和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完所有墓区后,回到那条通衢大道,继续向后走就来到“革命公墓骨灰堂”的地方,这里只准家属进入,不对外开放。
因此我们只能通过门口看到院子里面,留下了许多臆想。由外不陶代李
面的宣传栏简介知道,这里仅安放朱德、彭德怀、贺龙、铸、廖承志的骨灰,清朝末皇帝溥仪及中华民国代总统宗仁骨灰也都在此。
由此处再往后,就来到后山,当我们来到的时候,这里还正
在建设中,正中央是从山下到半山腰是宽阔的台阶,大概有一百多层。碰到施工的人员,通过向他们询问,我们了解到目前后山正在规划建设,公墓已买下后方二百多亩地,计划改制为首个国家公墓。在半山腰将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在这里将会举行各种瞻仰参观活动,山上将会迁去一部分新的墓群。真的很期待这里可以早日建成„„就这样,我们基本上结束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参观过程,虽然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但也有很多感触,让我们的思想有了很大提升,相信这次参观实践过程一定对我们以后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所裨益。
{参观后的心得} 1.安葬于此的烈士,很多是在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光和热。今天,他们安眠在这里,应当可以感受到首都北京散发出来的新中国强盛的气息。他们可以安息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中国的强大,正是他们挥洒汗水和热血浇灌的。我们应该秉承他们的革命精神,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奋斗。
2.虽然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但揭示并推动这一过程的,是以这些革命先烈为引领潮流的人士。尤其是在暗夜沉沉之时,闪烁在天空的只有几颗星辰,他们就是历史的先行者和领头羊。历史需要这些杰出人士。我们从前讲历史唯物主义,重视了人民群众的作用,却忽视了杰出人士的贡献,这是不准确的。正是有了这一批杰出人士,人民群众所推动的历史车轮才有了正确明晰的前进方向。
3.人民英雄先烈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通过让我明白革命先辈为实现解放的艰难以及当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唯有刻苦学习,顽强拼搏,学习并将革命先烈们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为祖国的繁荣强盛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总而言之,参观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后,我感到十分的荣幸,不禁想起了马克思的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中国毕竟还是拥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存在的,值得我们去记住他们,向革命先辈们学习,建设我们美丽的新中国。【参观分析与结论】
1.在参观八宝山革命公墓过程中,大家似乎又一次回到了革命历史的惨淡一面,也回味了革命烈士们豪壮的一面。在深入交流了解革命历史的同时,我们深入的研究了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把历史革命和今天的和平建设结合在一起,把革命精神转化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现在做起!
2.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八宝山革命公墓还存在许多管理上的缺陷:(1)参与墓区维护的人员不够,墓园的整修还需要很大的力度;(2)公墓的环境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有待提高,因为当时去参观的时候,几乎没有游人前去瞻仰。【评价建议】
1.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能更加重视和规范公墓的申请、安葬和维护工作,尊重每一个革命烈士的价值,加强墓区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为创建一个干净整洁、安静肃穆的参观环境努力。
2.八宝山革命公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政机关、学校等应多组织,有纪律有规模地前去进行爱国主义熏陶,学习革命烈士身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好关,多做实事,少说空话,正真把增强人民福祉放在心头最重要的地位。
3.要进一步增强公墓地区的商业化运营,吸引更多的公众前来参观。北京市已开始重新规划设计扩建八宝山革命公墓,力求把革命公墓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公墓,希望它可以真正成为首都乃至我们国家殡葬业的一张名片,成为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历史的一个独特窗口。
第二篇: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我国声名最著,规格建制最高的园林式公墓。它坐落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东部的八宝山南麓。革命公墓的前身是褒忠护国寺。该寺建于明朝永乐初年,是为礼祭和护守刚公墓而建。司礼监太监、大将刚炳(亦名刚铁)北征瓦刺,战死于八宝山,成祖皇帝敕建祠寺于此。护国寺建成之后,明清两代内宫太监多次捐献俸资重修和重建。寺内曾供奉佛祖、伽兰、天王诸神,到清同治年间,增设了关羽、山神等道教神位,护国寺渐成太监积聚和养老送终的处所,明清太监多附葬于此。
1950年,北京市政府将护国寺改建成公墓,这里的太监道士均迁出公墓。遵照周恩来总理的建议,定名为北京市革命公墓。一直用于安葬我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际友人、革命烈士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五十年代末,我国实行火葬,革命公墓修建了骨灰堂。这以后安放了朱德、董必武、贺龙、李四光、李宗仁、王进喜等同志的骨灰。
1970年,经周总理批准,北京市革命公墓改为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1992年,革命公墓骨灰堂寄存骨灰的范围调整为司局(师)级以上干部。多少年来,古木参天,景点处处,鲜花簇集,革命公墓不仅是陵园,而且是容寺院园林与庭院绿化为一体的公园,更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来这里缅怀先烈,悼念亲友者数以万计,清明节期间尤为集中。此主题相关图片此主题相关图片
TOP
第三篇:八宝山革命公墓扫墓方案资料
4月4 日,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清明节,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系学生会实践部拟举行“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墓扫活动”。带领各班级代表及两委干部,前往林祥谦烈士纪念碑扫墓。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参加扫墓人员: 各班级代表及两委干部
二、主持人:陈晓波
三、活动主题: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精神
四、活动时间:2008年4月4日
五、集合时间:2008年4月4日早8:00集合,8:30出发
六、集合地点:校停车场
七、参加扫墓人员要求:
1、听从带队老师的指挥,不擅自行动,注意安全。
2、扫墓期间,严肃认真,不嘻戏,追逐,大声讲话,乱扔垃圾等。
3、在参观纪念馆、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时保持安静,有秩序,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
八、具体程序
1、由主持人介绍林祥谦英勇事迹
2、在烈士陵园门口集中,步行至烈士陵墓前
3、敬献花圈、起誓、全体默哀三分钟
4、献花
5、自由缅怀先烈、清扫墓地
6、参观林祥谦纪念馆
九、活动准备
1、校车。
2、购花圈一个。
3、准备数码相机、电喇叭。
4、准备纯净水、一次性纸杯等。
十、活动经费
1、购花圈和悼念活动总费用120元。
2、矿泉水:两桶、一次性纸杯共30元。
合计:150元。
第四篇:寒假毛概社会实践报告
从一家一户的生活水平变化看30年改革的伟大成就
一、前言:
改革开放30年一路走来,很多都让我们历历在目。改革开放的变化成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切身体会。所以在寒假中我决定通过对一家一户的住房、饮食、日常消费等基本生活状况变化的调查来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次社会实践调查的地点是黑龙江省绥棱县林业局辖区内,调查对象是当地普通住户以及基层干部。通过这次实地调查,我从最基层社会单位看到了党的富民政策的重大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对富民政策的认识。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调查方式是实地访谈调查,调查时间是1月29日。绥棱县林业局辖区位于绥棱县境内,辖区内住户大多为林业局员工,多数为已到达退休年龄的老员工。这些老员工年轻时多为林业局员工,退休后仍在辖区内居住,可以说亲身见证了当地数十年的发展变迁,作为此次社会实践的调查对象十分具有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
1、住房情况: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个年头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反映在住房条件方面,居民的住房面积和居住条件有了显著提升。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得知当地居民在30年前的住房面积普遍低于50平方米,且大多为土坯房,很少有砖瓦房。经过10年,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地居民大部分已经盖上了砖瓦房,不仅房屋面积有了显著提高,而且房屋的居住条件也明显更加舒适。进入21世纪,林业局开始平房拆迁改造,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当地居民也陆续进户到楼房中。目前林业局居民已经基本住进楼房中。在楼房中的住房面积虽然没有显著提高,但居住条件的提高有目共睹。例如原来居民冬季需要烧柴或烧煤取暖,不但污染坏境,而且还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但是现在居民楼中采用集中供热,居民无需再为取暖发愁。过去居民们住在平房,上厕所只能去室外的公共厕所,既不方便又不卫生。现在进户楼房后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除了住房条件,当地的社区建设也颇具规模。小区内部不仅有规整的绿化工程,而且还有完备的健身设施。另外,林业局内还建立了免费运动场以及绿地公园,方便了居民强身健体、娱乐休闲,使居民生活更趋丰富多彩。
2、饮食条件:
除住房问题外,饮食条件也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准的重要指标。经过调查了解,我得知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居民收入的60%到70%都要用于饮食支出,而且当时的饮食条件十分低下,食物种类严重匮乏,限量供应的粮油、肉食难以完全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只有在过
年等节日居民才能稍微改善一下饮食条件。当地居民在那个时代普遍会在住房周围种植一些蔬菜瓜果来满足日常所需,但整体来看,饮食条件仍属于较为低下的水准。进入90年代,国家取消了食品限量供应,当地居民的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所以饮食在收入中所占比重有所降低,而且食物数量完全可以满足居民日常所需。但是由于当地经济条件还不够发达,居民在市场上还是只能买到基本的食材,食物种类还略显匮乏。进入21世纪,当地经济蓬勃发展,林业局辖区内也逐渐建立了许多大型农贸市场,小型蔬菜水果店铺也遍布居民区周围。居民们不仅可以方便的采购日常所需食物,而且还可以在市场中买到南方运来的热带水果以及种类丰富的海产品。经过30年的发展,饮食不再是困扰当地居民的问题。即使生活条件比较一般的家庭也不会为吃不饱饭而担心。
3、日常消费: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食品支出占居民总体收入的60%到70%。随着当地经济条件的提高,居民收入也逐渐提高,食品支出目前只占居民总体收入的30%左右。在80年代,居民平均收入只有40元左右,而如今林业局居民普遍收入已经超过千元。由于当地属于县城,消费水平虽然较30年前有了提高,但是仍然和大城市有一定差距。1000多元的收入已经可以保证当地居民过上非常舒适的生活。当地住户大多为林业局员工,而且多为退休职工。这些退休职工虽然离休在家,但是国家很好的保障了他们的福利待遇,职工退休金也普遍逾千元。现在当地经济条件逐渐发达,县城里也建立了大型商场以及豪华饭店,当地居民在节假日放松休闲也有了更多选择。另外,据调查,当地居民也经常在节假日自费旅游,增长见识。在冬季,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选择去海南等地过冬。在日用品方面,80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当地居民在选择日用品方面没有品牌的概念。但是如今,当地居民在选择日用品上也逐渐懂得在种类繁多的品牌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商品,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还会选择名牌产品。由此可见,30年间,当地的经济状况及居民消费水平进步十分明显。
三、结语:
1、结果讨论:
由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了日新月异的提高。居民已经从过去的满足基本生活阶段过渡到了现在的追求生活品质的阶段。由此可见,30年的改革开放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富民政策实实在在的改善了社会最基层人民的生活水准。
2、改善建议:
虽然此次调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我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是我对于发现问题的描述以及相关建议。
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调查了解,我得知在过去30年间,林业局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当地宝贵的林业资源。由于一直对当地林业资源不加限制的大肆开发,导致如今当地森林资源枯竭严重,林业局已经难以维持过去的发展方式,即当地经济发展模式急需转型。好在林业局相关领导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也在做着相关尝试。林业局虽然有国家政策允许的补助,但是当地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经过我的调查,现提供如下建议:
(1)利用当地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当地现在仍然保存有一定数量的森林资源,但是难以维持过去的采伐标准,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利用森林,用森林发展诸如登山、漂流等生态旅游项目,并以此带动餐饮业、旅游业的发展,相信这会为林业局带来一条全新的致富之路。
(2)利用森林资源,开发诸如山珍、药材等特产的加工技术,并建立相关企业,开拓销售渠道。这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
3、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切身感受到了祖国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虽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祖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仍是一片光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在我们手中成为现实。让我们一起为之奋斗吧!
第五篇:寒假社会实践 (毛概)
常州市名人故居保护的调查分析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也处在一个腾飞的时代,相应的物质水平也愈来愈高,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中国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更高境界,也就是人们的文化生活。众所周知,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对于文化的发展,中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救国救民、帮助中国快速发展的爱国人士,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他们呢?就拿常州来说,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曾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的杰出人士,他们都曾是我们的骄傲,而如今我们竟已渐渐淡忘,我们是不是该开始回首,慢慢了解他们,学习和发扬他们的杰出事迹和优秀品质?特此开展常州市名人故居保护的调查分析。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一些名人故居被保护得很好,如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以及屠一道根艺珍藏馆等,但是有一些名人故居现状不容乐观。根据实地调查及资料搜索,位于青果巷的259-269号的李伯元故居,现在位于街面的故居房屋全部成了店面房,位于里面的房子也变成了具名的居住房屋,甚至连“李元伯故居”几个标志性的文字也不被重视,我们去的时候,这些文字被一些破拖把淹没;再有恽思瓒的故居,常州文化局把它卖给常州大酒店,随即推土机把它变为一堆废墟······
我们分析当前我国在名人故居的保护上存在以下问题:
1、名人故居缺乏统一的标准。究竟什么样的名人故居值得保护?在历次由名人故居引发的“拆”、“保”之争中,“名人”如何界定,令人颇为头疼。《丈物保护法》仍存在很多空白,未被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的名人故居,只能成为旧城改造的牺牲品。像袁世凯、冯国璋等人的故居,连区级文保单位都不是,随时可能被拆。
2、搬迁、整修等成本很高,维护资金缺乏,多数名人故居因此破败不堪。
3、维修不当。一些故居修复的主事者以为,保护故居就是另搞新的,如司徒雷登旧居维修时,既不测绘原有建筑,也未保留拆下的构件,耗费巨资,也未恢复原貌。
4、经济利益的驱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开发商在拆迁项目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不惜铤而走险。
5、许多故居在修缮、修复和筹办名人陈列中常常缺乏文物和资料。一些已开放的名人故居,仅有图片和文字的陈列形式,展览内容一成不变,讲解服务不到位,难以吸引观众。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例子。在去年(2015年)夏天位于前后北岸的吕宫府内,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杨纯告诉记者,连日的降雨很是麻烦,“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我们有些艺术品被雨一淋,基本上就没用了。”但同样是老建筑,吕思勉故居则比较幸运,“仅仅在大雨时出现两三处漏水,我们用盆接一下就行。”负责人刘西影说,这得益于过去对故居进行的升级养护,目前整个展厅正常开放。受大运河水位上升影响,运河五号的码头一度被淹没,水上航班已停运,在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内的一些老厂房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水、渗水等情况,部分建筑内积水达到40多厘米深,为此,“这两天在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我们用了七八台水泵不断排水,保证了街区正常运营。”总经理唐琦介绍。另据了解,随着降雨停止,在抢险人员连日来的共同努力下,常州经济开发区的水位逐渐下降,在戚墅堰东街,被浸泡多日的老桥——万安桥已露出水面。
三、现状分析
对常州的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如果仅从“苏州园林、无锡山水、常州名人故居”这种旅游层面来考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常州的名人故居放在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下来思考,或许能找到两全其美的保护办法。名人故居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文化内涵,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典范,是我们开展社会教育历史研究的极好素材。同时名人作为楷模,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他们奋斗的足迹对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的人群都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现在这些故居处于三种状态:第一种是得到政府支持,保护良好,管理完善的故居,如张太雷故居、瞿秋白故居、华罗庚故居、洪亮吉故居、黄仲则故居等,这些故居都对外开放,大多作为文化考察或者学生教育基地;第二种是处于无管理状态的故居,如坐落于青果巷的赵元任故居和李伯元故居,坐落在和平南路的史良故居等,这些故居大部分成了居民住宅,生活气息浓郁,文化气息全无;第三种是遭到拆毁或破坏的故居,如盛宣怀故居、屠寄故居、恽思瓒故居等。恽思瓒故居,位于现在的常州大酒店,早已在推土机下变成了一堆废墟。而屠寄故居,屠寄在此完成了他的中外历史名著《蒙兀儿史记》。是常州为数极少、保存体量、格局基本完整的名人故居。但为了中医院的扩建,现已将其全部拆除,移建到远离市中心的薛家镇政府广场。另据文物管理委员会同志介绍,在名人故居保护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有以下困难: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对故居保护意识不强、资金短缺等。
其实在全国范围内,像常州名人故居这样的尴尬局面并不是个别现象。
四、对策建议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时常会见到某地文化遗产建筑被破坏的新闻。当下,为了保护城市的文脉和历史,民间团体、个人也会有所行动。人们希望让城市建筑的历史得到纪念与传承,这也是认同感、凝聚力的来源。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民间团体与政府机构等各方,理当找到各自的位置,以合作、协商等方式,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公共利益。
我想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些现状:
1.参观的内容及导游讲解的丰富性。名人故居要做到“有物可看,有事可说,有据可查”。观众参观名人故居主要就是为了观看展览、感受历史、接受教育,因此,陈列展览的内容是否精彩、陈列的形式是否生动和贴近大众,直接影响到参观者的兴趣。所以,不要简单的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陈述事迹,可以从总体的氛围、陈列的手法等多方面入手,提高参观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
2.宣传的方式多样性。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给名人故居的宣传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名人故居的宣传方式上,要做到多样性。宣传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文艺创作等渠道,以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纪念画册、电视剧创作等手段加以宣传。或者通过网络的形式加以宣传,现代的网络是一种低成本、持久的宣传方式,故居应力争建立自己的网站,及时将相关旅游信息发布出去,提到知名度。进行以旅游市场营销为主的专项活动,如展示图版、制作公益广告、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营造有利于名人故居保护的大环境,促进社会对名人及其故居的进一步了解;也可借助名人的生日、忌日等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掀起一个又一个研究名人的高潮,以此激发越来越多的人们参观名人故居的兴趣。鼓励名人故居举办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与周边社会单位、学校和部队的合作,以种种灵活多变的手法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如:组织相关的学术研究,比如语言学会,宣传赵元任、段玉裁的业绩,还可以在学校组织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如“常州三杰”、“爱国七君子”等,来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
3.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名人故居不仅供游人游览,而且可以定期举办各种群众参与性的活动,如讲座、展览、征文、赛事等,经营手法上要灵活,例如针对学校,每到春游、秋游时节,可以给予优惠票价等形式,吸引学生前来参观,配合参观活动,举办征文赛事,既让学生得到爱国主义教育,故居又获得经济效益,还通过征文活动,宣传故居。加强与周边景点的联系,在周边景点做好故居的宣传工作,从而达到“大的景区带动故居旅游资源发展”的目的。
当然也有其他保护模式,我们来看这样一种保护模式:名人故居和重要纪念场馆结合。像二大会址又是李达故居,位于青浦的陈云故居又是青浦革命纪念馆。
二大会址所在的石库门建筑始建于1915年,为上海开埠早期的石库门风格建筑。会址是解放后上海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至今地址未移动,建筑未拆除,面貌未改变。刚刚迎来二大90周年的纪念日,来自全国的游客络绎不绝。
2002年建馆前,这里长期作为普通民居。2002年建馆至2008年第三次修缮改建前,面积仅为200平方米,其余大部分空间为静安区档案局、党史办的办公用房及档案库房,除二大会址及平民女校会址建筑外,其余相邻用房均被改造成钢筋混凝土内框架结构。
2008年12月第三次修缮中,会址部分保持并恢复二大召开时期的历史原貌,其余部分在保持现在石库门立面不变的前提下改建成具有现代会展功能的二大会址纪念馆,并与会址部分连成一片,改建中努力保留石库门空间特色,最大可能恢复前天井及天井内装饰。竣工后,纪念馆新馆分展区、办公区和休闲区等。展区面积1100余平方米,占建筑面积一半以上。目前,二大会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处于审批环节。
五、结语
有人曾说,名人故居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那些普普通通或是狭小简陋的空间里,留下的是影响世人的精神与时代审美。我想,这段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是啊,在故居保护工作中,我想,每一位工作者,每一位市民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情去保护它们。这,才是保护的真谛。只有让更多的人们知道了解那些名人,以及知道那些名人故居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才能使名人故居的保护措施落实的更好,才能使名人故居得以长久的保存下去。那将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巨大的宝藏。
名人故居是历史的遗留物,它见证了历史的风云,是常州人杰地灵的象征,也是常州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传承历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需要依托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通过自身的灵活运营来保护、利用和发展。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