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时间:2019-05-14 03:3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现代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风险管理框架三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制度阶段。1936年美国颁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定义了内部控制:“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此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又经过了多次修改。1973年在美国审计程序公告55 号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作了如下解释:“内部控制制度有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包括且不限于组织结构的计划,以及关于管理部门对事项核准的决策步骤上的程序与记录。会计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以及与财产保护和财务会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措施。”

(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996年底美国审计委员会认可了COSO的研究成果,并修改相应的审计公告内容。

(三)风险管理框架阶段。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了八大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回顾

在风险管理理论提出之后,理论界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不断的研究。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CICA(1998)将风险定义为,“一个事件或环境带来不利后果的可能性”,阐明了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关系:“当您在抓住机会和管理风险时,您也正在实施控制”。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中指出,“董事会负责批准并定期检查银行整体战略及重要制度,了解银行的主要风险,为这些风险设定可接受的水平,确保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去识别、计量、监督以及控制这些风险……。”这里显然是把风险管理的内容纳入到了内部控制框架中。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控制标准委员会(1999)认为,“控制应该包括风险的识别与减轻”,其中的风险不仅包括与实现特定目标相关的风险,而且还包括一般性的风险,如不能识别和利用机会,就不能使企业在面临未预料到事件以及不确定信息时保持灵活性或弹性。

(二)第二种观点认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COSO委员会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中明确指出,企业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企业风险管理比内部控制范围广得多。英国Turnbull委员会(2005)认为,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在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部控制应当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

(三)第三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风险管理。Blackburn(1999)认为,风险管理与

内部控制仅是人为的分离,而在现实的商业行为中,它们是一体化的。Laura F.Spira(2003)分析了内部控制是怎样变为风险管理的,并指出,“将内部控制定义为风险管理强调与战略制定的联系,刻画了内部控制作为组织支撑的特点,但是,它也掩盖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没有人真正明自内部控制系统是什么。”

基于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比较

现代理论界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各不相同,但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国际权威机构美国的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本文以COSO报告为基础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研究。

(一)两者的定义与内涵。1992年的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受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达到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设计的过程。”它包括三个目标:与运营有关的目标,即确保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与财务报告有关的目标,即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与法律法规的遵循有关的目标,即确保企业经营过程中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它由五个方面的要素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其中控制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是手段、信息与沟通是载体、监控是保证。

2004年的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将风险管理定义为,“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应用于战略制定有企业各个层次的活动,旨在识别影响企业的各种潜在事件,并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风险管理的目标有四个:报告类目标、经营类目标、遵循性目标以及战略目标。风险管理的组成要素有八个:内部环境、目的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二)两者的比较

1、它们都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强调了全员参与的观点,指出各方在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中都有相应的角色与职责。

2、它们都明确是一个“过程”,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其本身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实现结果的一种方式。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都是渗透于企业各项活动中的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普遍存在于管理者对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是企业日常管理所固有的。

3、它们都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设计合理、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能够向企业的管理者和董事会在企业各目标的实现上提供合理的保证。

4、风险管理的目标有四类,其中三类与内部控制相重合,即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和遵循性目标。但报告目标有所扩展,它不仅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还要求所有对内对外发布的非财务类报告准确可靠。另外,风险管理增加了战略目标,即与企业的远景或使命相关的高层次目标。这意味着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确保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而且介入了企业战略(包括经营目标)制定过程。

5、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是重合的,即(控制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些重合是由它们目标的多数重合及实现机制相似决定的。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要素。在重合的要素中,内涵也有所扩展,例如内部控制环境包括诚实正直品格及道德价值观、员工素质与能力、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利与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和实践等七个方面。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除包括上述七个方面外,还包括风险管理哲学、风险偏好和风险文化三个新内容。在风险评估要素中,风险管理要求考虑内在风险与剩余风险,以期望值、最坏情形值或概率分布度量风险,考虑时间偏好以及风险之间的关联作用。在信息

与沟通方面,风险管理强调了过去、现在以及关于未来的相关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处理,规定了信息的深度与及时性等。

国内关于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

(一)目前国内关于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正式定义主要是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有相关的表述。

财政部关于内部控制规范的《通知》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国资委《指引》中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二)、国内关于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与COSO框架的差异

总体上来说,国内关于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基本参照或遵从了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但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国内对于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在各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拓展和延伸。

1、目标纬度:财政部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相对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定义在实现目标上有所拓展,增加了企业战略目标和资产的安全完整目标。而在国资委全面风险管理的实现目标增加了“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另外,其他四个目标也与COSO全面风险管理四个目标在表述上有所差异,使之更适应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表述习惯或者更具体而易于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特别是内部控制实现目标的拓展使得其与全面风险管理实现目标差异不大。

2、要素纬度:财政部内部控制《通知》形式上借鉴了COSO 报告5要素框架,同时在内容上体现了风险管理8要素框架的实质;国资委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则没有明确指出是5要素还是8要素,但通过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将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些要素融合到流程中,从实质来说,也体现的是8要素的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国内关于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运用的一些误区

(一)把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理解为建章立制。其实从COSO框架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被明确为是一个“过程”,不能当作某种静态的东西,如制度文件、技术模型等,也不是单独或额外的活动,如检查评估等,最好是内置于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作为一种常规运行的机制来建设。

(二)内部控制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相互独立的。建设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两者在内涵上也有一定重合,企业需要综合考虑自身业务特点、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条件、外部环境要求等,确定选择合适的管理体系和建设重点。比如,在监管严格的金融业或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制药与医疗行业,风险管理的迫切性更强,企业以风险管理主导内部控制可能更方便。而在另一些企业,为了符合信息披露中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企业以内部控制系统为主导、兼顾风险管理可能更适合。

(三)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作用被夸大。有些企业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寄有过高期望,他们希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成功、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实际上无论多么先进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都只能为企业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而非绝对的保证。

(四)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在企业实践落地难。由于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进,与国内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和观点存在较多的差异和差距,目前这些理念和方法还更多的处于导入阶段,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还不能在这些框架和概念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和语言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黄海,手机号:***群:145861613

第二篇: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与区别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与区别

(一)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含义

1.1内部控制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美国“水门事件”调查结果,立法者和监管团体开始对内部控制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了制止美国公司向外国政府官员行贿美国国会于1977年通过了“国外腐败实务法案”。该法案除了反腐败条款外,还包含要求公司管理层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条款,成为美国在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第一个法案。

1992年,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readway Commission)出版了COSO报告《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被认为是有关内部控制的里程碑式的文件。

《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中COSO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一个企业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他职员实施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为提高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促使与可适用的法律相符合提供一种合理的保证。

内部控制包括五大要素:

 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为控制创造条件; 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有的放矢,实现目标;  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实施控制行为;

 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贯穿于过程中;  监督Monitoring:保证沿正确轨迹,合理校正。

1.2全面风险管理

安然(Enron)事件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企业丑闻和失败事件发生后,学界和业界呼吁新法律、法规和准则问世,来加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2003年7月,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征求意见稿,2004年9月正式文本发表。

COSO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偏好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全面风险管理是三个维度的立体系统:

 企业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 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

 企业的层级: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子公司。

(二)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与区别

2.1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从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两者有一下共同点: 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都是一个过程,这些过程都是渗透于企业的各项活动之中的。

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都具有目的性,有若干目标。这些目标都是确保企业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都是为了维护企业的财产安全、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都是主体为实现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都是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要受到受人的影响。

 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被完全包含在全面风险管理之中,两者都强调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2.2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全面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扩展,是内部控制的升级版,而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两者既有横向交叉也有纵向交融。

2.2.1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涵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控制、监督,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全面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要及时发现风险、预测风险以及防止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并设法把这种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的程度上。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高管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2.2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涉及的范畴不同。

全面风险管理范围要大于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而不是全部。

全面风险管理是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采取的风险管理流程规范,仅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事中与事后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

2.2.3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执行方式不同。全面风险管理,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危害,同时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采取的风险管理流程规范,它无法防范管理层非理性风险和凌驾于管理制度之上的决策风险,它所负责的只是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2.2.4全面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

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和管理风险。这也是COSO委员会将《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升级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根本原因。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并不是相同的概念,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外延有所区别。

狭义而言,内部控制主要指财务的管理控制。COSO《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提出之初就是以杜绝财务报告中舞弊的产生,并杜绝因为虚假的财务信息而导致的企业危机为导向制定的。除财务管理外,还加入了运营、战略等诸多方面的管控内容。然而事实上,企业是存在于一个行业、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之中的。仅仅依靠内部的管理控制已不能满足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经济环境、市场状况、法规政策的发展变化对于企业的影响也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不仅包含了内部控制内容,还将市场、法律等外部环境纳入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的范围中。相对于内部控制,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从内部到外部,由整体层面制定风险战略,构建管控体系,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流程和组织职能,为企业构建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兆生.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4, 19(4):46-49.[2] 张文峰.谈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商业会计, 2005(6):13-13.[3] 万里霜.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J].统计与决策, 2009(9):177-178.[4] 路世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经济研究参考, 2012(16):25-27.[5] 田至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商情, 2013(37):20-20.[6] 周红梅.浅析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4):59-61.

第三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结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最重要的是,基本规范在形式上借鉴了COSO报告内部控制5要素框架,同时在内容上体现了其风险管理8要素框架的实质,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措施为重要手段、以信息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的5要素框架。上述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

统一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不确定的,企业家的基本职能是管理风险。无论从目的、目标,还是从要素来看,内部控制的根本功能是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企业基本目标的实现。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种盈利性组织,企业的根本目标是盈利。如果不能盈利,就连自身的生存都难“保证”,其他目标无从谈起。天有不测风云。不确定性意味着,机会与风险并存。如果说机会代表盈利的可能,风险则代表亏损的可能。二者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风险种类很多,如宏观、市场、技术、金融、财务、法律等各种风险。

有的风险可以保险,有的是不可保险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盈利,就必须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就是一种风险管理机制。其中,风险评估的功能是识别、分析、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功能是处理、防范、化解风险,而内部监督则是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识别、处理风险,就必须收集、传递、沟通、应用信息,就要进行信息沟通,为风险管理提供事实依据。上述要素密切

相关,体现为风险的识别、处理、反馈。

总之,风险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分别处于不同阶段。其中,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处于认识阶段;控制措施、内部监督处于实践阶段,而内部环境则构成制度基础。

第四篇:内部控制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内部控制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近年来,尽管很多企业意识到全面风险管理,但是对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有清晰理解的却不多,已经实施了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则更少。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是促进我国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防范重大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我们就从COSO框架对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2004年,COSO委员会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由此看出,内部控制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既有横向交叉又有纵向融合,它们之间的联系有:

1.内控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从理论上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则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控的自然扩展,在内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目标即战略目标和三个要素: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应对; 2.内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在全面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控应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运营风险,内控是必要的。

当然,二者也有些许不同,区别在于:

1.两者目标不同。风险管理的目标相较于内部控制增加了一个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制定是企业治理层面需要参与解决的问题,这表明风险管理属于治理层次,而内部控制属于企业管理层次;此外,风险管理把财务目标扩展为报告目标,不仅包括了财务报告目标,还包括了非财务类报告,弥补了内控目标体系重财务信息轻其他信息的缺陷;

2.两者组成要素不同。相比起内控的五大要素,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因素,丰富了风险管理内容,体现了风险组合观;

3.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控仅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事前制定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

4.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而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等一系列活动; 5.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将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财务目标产生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正面影响视作机会,将风险和机会区分开来,而内部控制框架中,尚未区分风险和机会

6.两者对风险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框架引入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项目标。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提出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十分密切,风险管理是企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内部控制为架构演变成另一种以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和方法。二者在要素、目标、含义等方面有很多联系和相同的地方,既是独立又有关联的体系,是针对企业所不同的需求而演变成的两种过程与目标。

第五篇:内部控制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现代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各不相同,但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国际权威机构美国的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该组织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经营活动的效率与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依据COSO委员会 2003年7月完成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定义: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应用于战略制定及企业各个层次的活动,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各种潜在事件,并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联系:1)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COSO2003年7月公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地指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内控作为一个子系统。从时间先后和内容上来看,全面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拓展和延伸。

(2)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运营风险,或者说对于在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之中的风险,内控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之间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

(1)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控制的手段不仅体现在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而且,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上,全面风险管理多于内部控制。

(2)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3)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一致。在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把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视为机会),将风险与机会区分开来;而在,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

(4)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因此,该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的,也是其所不能做到的。

下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财务管理 一、 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企业的风险管理从本质上也应当是以内部控制为前提,是以内部的风险为主要对象的进行的有效和适当的管理。现代企......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对内部控制无效性理解错误的是( )。 A: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够完整合理 B: 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 C: 在......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摘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CFO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的角色与使命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锋认为,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设计好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把握好CEO与CFO的关系......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考核办法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遵循总部的监管要求,强化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学习心得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学习心得 集团公司为进一步提高风控、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于2014年8月29日至9月3日举办了为期5天的关于企业风险控制及财务预警的专题培训及......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我见

    银行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我见加入中国银行的员工行列已有半年的时间,这短短的半年时间让我对银行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状态决定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调查问卷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调查问卷 尊敬的员工,您好! 此次问卷调查是基于了解公司的客观情况以及对相关方面进行改善的切实需求。您的见解和意见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请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