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讲稿:领导干部正确的权力观 源于人生良好品行的修炼
党课讲稿:领导干部正确的权力观 源于人生良好品行的修炼
李 永民
2011年7月1日
领导干部的权力观问题,实际是领导权的行使问题。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替存亡。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共产党丧失长达74年的执政地位,随之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迅速瓦解。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亡党亡国的深层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前苏联、东欧执政的共产党长期淡化和放弃了对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没有造就千百万合格的事业接班人,使党内错误的权力观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执政党背离了党的宗旨、官僚主义严重,不能与时俱进,最终遭到人民的遗弃,被迫退出执政的舞台。苏联、东欧共产党自我毁灭的沉痛教训警示我们,领导干部如何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树立什么样的权力观,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形象和命运,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更关系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2002年11月,十六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做到“三个为民”,为实现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战斗。“两个务必”,即毛泽东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上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三个为民”,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既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更体现了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的现实要求,发人深省,令人警醒。因此,掌好权、用好权既是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曾经说过,“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面临新的考验,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下面,我就个人的学习与思考、理解与感悟,分四个部分谈一谈领导干部的权力观问题。
一、正确权力观的内涵及本质
《汉书·律历志上》说:“权者,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权的本义是“衡量审度”。《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权力的解释为“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里,是指国家委派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所具有的支配力量。所谓权力观,是人们对待权力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正如我国宪法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体而言:权力观,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对如何行使自己职权范围内权力的认识和看法。由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自身素质、社会阅历、价值取向等不同,对权力的看法和态度也必然存在差异。权力观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权力观呢?
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正确的权力观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权力的来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领导干部的权力,说到底都是人民赋予的。二是权力的使用。掌权的职责是代表和领导人民掌握和行使好国家的各项权力,为国家的安全、发展和富强服务,为人民的安宁、团结和富足服务。三是权力的监督。用权行为必须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保证权力始终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它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依托。
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还必须从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其本质。党的宗旨决定了领导干部权力观的本质,从根本上讲,我们党的权力观和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利益观是完全统一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具体要做到以下四点:
1.视权力为一种信任。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充分说明了权力的取得来源于人民的信任,权力的巩固离不开人民的拥护。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来说,人民群众的信任既是肯定也是期盼,既是鼓舞也是鞭策。只有深刻理解这种信任,才能珍惜手中的权力;只有正确对待这种信任,才能把握住手中的权力;只有始终牢记这种信任,才能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如果置人民群众的信任于不顾,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手段,把职位当成光宗耀祖的招牌,把待遇当作追求享乐的资本,最终必然会犯错误、栽跟头,辱没权力,断送前程。
2.视权力为一种责任。古人云:“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这种责任既体现为关注人民群众的思与虑,又体现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欲与求;既体现为倾听人民群众的诉与呼,又体现为解决人民群众的苦与难。因此,只有始终保持“政如农功、日夜思之”的责任意识,始终满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创业激情,始终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干精神,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视权力为一种奉献。从某种程度上讲,行使权力的过程就是真心付出的过程,但是付出不等于奉献。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正确权力观,就会认识到奉献是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奉献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舍弃。因此,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来说,只有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弘扬“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献精神,做到深思熟虑、未雨绸缪,比一般人想得更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比一般人干得更多;不计得失、推功揽过,比一般人付出得更多,才能更好地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成为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
4.视权力为一种约束。众所周知,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成为服务于民的利器;运用得不好,就会变为循私利己的载体。“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曾说过“一切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种约束,既可以是党纪国法,也可以是他人监督,但更多的体现在自律修为上。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如果一朝权在手,毫不受约束,由着性子来,朝着“私”字走,听不进劝告,纳不进谏言,必会如脱缰的野马跌入万丈深渊。
二、错误权力观的形式与危害
尽管我们党的权力观在本质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要始终做到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但是,由于受几千年剥削阶级权力观的深层影响,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滋生蔓延,在不少人的固有意识里,权力永远是领导者的专利、掌权者的特权,群众只是权力的消极服从者和被动受制者。也正是因为类似个人思想观念上的偏差,致使有些领导干部私欲膨胀,道德滑坡,甚至唯利是图,直至利令智昏。必须承认,当前,一些错误的权力观确实在我们队伍中的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有所体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已经被错误的权力观左右,也警示我们应高度重视错误权力观的种种危害,更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查摆与反省。归纳起来,错误权力观的表现形式和实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以权谋私。就是在用权的行为上,把权力看作是谋取个人私利的介质,其实质就是极端的利己主义。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信仰;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作为信守。当官就是为自己能升迁、出政绩,不惜劳民伤财,牺牲群众利益谋“私绩”;枉费心机,中饱私囊谋“私利”;牺牲企业利益做交易谋“私情”;贪图享乐,挥霍浪费谋“私欲”。这种极端的利己主义,严重背离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010年1至12月,全国共处分了违反党纪政纪的党员干部146517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119527人,给予政纪处分38670人;处理县处级以上干部5098人,其中,11名省部级高官被判刑。新华网日前发表文章,把反腐败形容为执政党的“生死抉择”。可以说,上述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涉案领导干部把权力作为获利的法宝,利用手中掌控的职权谋取私利,并已成为一个严重性问题。
2.独断专行。就是以个人为中心,不讲民主,缺乏平等和尊重意识,其实质是官僚主义。在权力所及的地方唯我独尊,专横跋扈,处理问题一意孤行。古往今来,无论一个组织、一个团队,或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作为领导人,当权力达到一定顶峰后,极易犯独断专行的错误。因为所处的特殊位置和权力欲的膨胀,大搞一言堂,凡事一个人说了算。然而,凡喜欢独断专行的人,没有不犯错误的。独断专行,表面上看是领导者的强大,实际上是弱者无能的体现。因为弱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心胸不宽,见识不广,眼高手低,腹中空空,不听别人意见和建议,听不得不同的声音,这方面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陈同海无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一手遮天,独断专行,1999年至2007年6月,利用职务便利,在企业经营、转让土地、承揽工程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钱款共计人民币1.9573亿余元;生活腐化,每月公款吃喝玩乐达120万元人民币。监察部官员曾找他谈话,要求他不能挥霍,陈回应说:“每月交际一、二百万算什么,公司一年上交税款二百多亿。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2009年7月15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其做出一审判决,认定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3.失职渎职。就是工作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更有甚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其实质就是自由主义。作为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是基本要求。但是如果理想信念动摇,事业心和责任感缺失,就会引起组织观念淡化,工作散漫、推诿扯皮,只图安逸、不思进取,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进度缓慢、工作失误频发,甚至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掌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7年,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649万多元,在药品监管工作中利用审批权为8家制药企业在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等方面谋取非法利益;袒护、纵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违规违法,造成食品、药品、保健品市场日趋混乱,致使许多不应换发文号或应予撤销批准文号的药品获得了文号,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及生命健康安全,严重破坏了国家药品监管的正常工作秩序,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被判处死刑。
4.腐化堕落。就是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化,生活方式腐化奢靡,其实质就是个人享乐主义。腐化堕落,是当前领导干部错误权力观的最突出表现形式,也是极为严重的问题。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面对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以及产生的消极影响,不仅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上斤斤计较,奢侈浪费,更为严重的是,追求西方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完全丧失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立场,丧失了干部的基本准则和做人的基本道德。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在悔过书中写道,十多年来一直担任公安局副局长,总觉得自己业务熟、能力强、付出多、成绩大。尤其是看到很多人不如自己,却纷纷受到提拔和重用,产生了不满情绪,就开始乱用权力,直至无法无天。16年间,他以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1211万余元,还有1044万余元财物不能说明来源,而且还受贿住宅、别墅、名车和古董。重庆市长黄奇帆称文强为“最大黑社会保护伞”,将他捉拿归案让该市成功破获10年来累积的500多起命案,也查处多名涉黑官员。因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受贿罪、Q###J罪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文强被处以死刑。他是全国三年来处死的最高级别官员。
5.欺上瞒下。就是弄虚作假,自我吹嘘,报喜不报忧,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等,其实质是主观主义。古人云,国之兴,长于政;政之兴,在得人,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做到光明正大,心胸坦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种主观主义就会没有市场。为了不影响个人和局部利益,有的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主要表现是怕受处罚瞒报实情,取悦他人谎报实情,顾及自我不报实情,以自我为中心,蔑视他人,自以为聪明得意,实则害人害己。建设领域涉及部门、环节众多,在该领域发生的贪污贿赂犯罪往往因欺上瞒下与渎职犯罪伴生。随着大规模建设项目的启动和建设资金的大量投入,“建设项目上马,干部中箭落马”,成为人们对当前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形象比喻。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建设领域中项目审批、招标投标、物资采购等环节职务犯罪案件8584件,超过全年查办各类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四分之一。建设领域大案要案频发,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建设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呈现向权力更深层次渗透的趋势,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以上这些错误权力观的危害是巨大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即“四害”:
1.祸害事业。错误的权力观严重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影响党的威信,贻误党的事业。
2.毒害风气。官风决定政风,政风连带民风。干部队伍风气不正,就会侵蚀社会的精神健康,毒害社会风气,从而动摇整个社会的理想信念。
3.侵害他人。有些领导干部为了维护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侵害他人应得的利益或公共的利益,严重的甚至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4.危害自己。错误的权力观腐蚀干部队伍,滋长腐败现象,最终走向穷途末路,既连累了组织,又自毁了声誉;既失去了人身自由,又失去了家庭幸福。
三、良好品行是正确权力观的灵魂和基石
品行既折射着领导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风,也反映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品行是领导干部为官立业之本。具备良好品行,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群众、影响群众、激励群众、带动群众,才能真正体现正确权力观的本质。领导干部作为肩负着特殊使命、特殊责任的特殊群体,在具有普遍意义的良好品行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以下四种特质品行:
1.坚定信仰。信仰是对人生最高价值和社会最高理想的反映、评价和把握。信仰是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和持有。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坚定不移、不可动摇的选择。坚定信仰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党性修养,坚定的信仰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在最危险的考验面前,坚定的信仰支撑我们奋力拼搏;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坚定的信仰砥砺我们获得胜利。或许马克思的这段话,最能阐发共产党人的信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今天,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不谈信仰;在我们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探讨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不能不谈信仰,或者说首先要谈的就是信仰。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科学的信仰不可能来自朴素感情或自发意识,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信仰的坚定决定着实践的自觉性。对我们领导干部来说,信仰坚定,就会奋斗目标明确、工作激情澎湃、理想追求如一,就能把握好权力、履行好职责;信仰动摇,就会思想自由、行为失范,对为谁掌权、为谁用权认识不清,在行使权力上必然出现偏差;信仰缺失,就会失去人生前进的方向,无法找到正确的工作轨迹,整天浑浑噩噩、无所适从,最终就像大厦失去了支柱、大坝动摇了基石,必然带来政治上的变质、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从品行修炼的角度看,坚定信仰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坚定做人做事的原则,谨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的古训,展现一种价值信仰;磨炼“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的品质,展现一种气节信仰;争做“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的表率,展现一种楷模信仰。
2.坚守忠诚。忠者,赤诚无私;诚者,真心实意。忠诚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和基础。在人类道德的取向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讲忠诚是一致的。而东方人更是将忠诚视为真心待人、诚实做事的高尚情操,因为,它意味着付出、责任甚至牺牲。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始终视忠诚为国魂,把忠诚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石和准则。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党性原则的政治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高度热爱的真挚情怀。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李大钊、萧楚女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忠诚华章。毋庸讳言,我们的队伍中也曾出现过张国焘、周佛海等少数背信与变节者,但如同乌云无法永远遮盖太阳的光辉一样,在千百万忠诚的共产党人面前,背叛者的可耻只能更加衬托出忠诚者的光荣。忠诚党,就是要做到坚持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永葆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本色。政治忠诚并非唯上是从,更不是丧失自我的封建“愚忠”,而是一种矢志不渝、克己为民的人格追求和道德自觉;是一种知行合一、忘我奉献的大精神、大境界。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以一名共产党人“掌权只为兴党业”的无限忠诚,把一切都交给了党,而他自己却“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生而无后、逝不留言、死不留灰”,为我们树立起一座“彻底无私,倾力奉献”的永久丰碑。忠诚事业,就是以党的事业为宗旨,无私奉献。正如革命家吴玉章所讲的那样“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对事业忠诚,是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不仅要体现在爱岗敬业的行动上,还要体现在推进发展的成效上,更要体现在把事业当成自己的最高追求上。从某种程度上讲,忠诚的确不能代替工作能力,但忠诚是一个控制能力发挥的开关,只有拥有最纯粹的忠诚,才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把岗位看作实现价值、履行职责的舞台,才能把全部精力都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像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那样,在献身“支援西部、建设边疆”的宏伟事业之中,铸就“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的绝对忠诚。忠诚人民,就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坚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树立“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厚民”的价值理念,把握“人民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的评价标准,做到“当官常担为民之责,站得正直;执政常谋富民之策,行得坦然;掌权常循法纪之规,寝得安稳。”毛泽东同志早年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谁授权,就要为谁服务,就要对谁负责,这是政治学的一条普遍原理,也是权力运行的一条基本法则。领导干部应该牢固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观念,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把人民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人民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人民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像邓小平同志那样,16岁远渡重洋,到欧洲大陆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8岁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从百色起义到浴血太行,从挺进中原到决战淮海,从横渡长江到挥师西南,他把南征北战当作对忠诚的磨砺,把三落三起当作对忠诚的升华。1978年12月以来,他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外开放、一国两制、三个有利于、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一系列思想理论的巨大贡献,解决了一些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引领全国人民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用“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倾其一生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坚行友善。友善是指朋友之间或是同事之间像朋友那样亲近和睦,其本义就是宽厚善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友善,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还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但同时也诱发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人际交往,讲究与人为善;理解同情,强调亲善弱者;关爱生命,主张善待自然。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友善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不苛求于人,也不强加于人,而是主动友助于人。对待社会心存善良,“不以善小而不为”,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相互尊重,真诚合作的氛围,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成功法宝,也是社会生活的辩证法。领导干部还应善意地对待与自己意见不同或是反对过自己的人,包容他人的不足,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职责上到位不越位,在权力上有权不越权,在工作上补台不拆台,真正做到仁爱他人,从善如流。二是亲善弱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乐善好施,同情弱者,善待困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良好品德。对待弱者,应该多一些真诚,少一点虚伪;多一些尊重,少一点歧视;多一些同情,少一点麻木;助人以解难,扶弱救贫;济人以脱危,挺身而出;扶人以作为,授之以渔,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友爱、生活的温暖与美好,这既是领导干部善良之心的体现,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三是善待自然。中国自古便主张“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为一”。人虽为万物之灵,但既然是天地所生,就与万物有着共生共存的关系,因此必须妥善地保护自然的资源。正如黑格尔曾说过:“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我们在改造自然、造福社会的同时,也在危及环境、漠视生命。温室气体一旦超出大气标准,便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100年,海平面将升高18—59公分,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联合国一份最新报告,明确揭示了人类确实面临着地球升温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在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中,将近2/3的城市部分处于0至10米的海拔,其中包括东京、纽约、孟买、曼谷、上海。海平面上升已让一些太平洋岛国尝到了苦果。图瓦卢是世界上唯一地跨南北两半球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在过去10年里,海水已侵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已有5000多人移民新西兰。所以说,海洋淹没陆地不是说说而已,它已经发生了。如果不采取有利措施,度假天堂马尔代夫可能会在本世纪消失,2050年上海或被海水侵入。因此,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珍惜资源不掠夺,珍视环境不污染,珍爱生命不伤害,实现人与自然的相安依存、相互促进、相处共融。
4.坚执正义。正义,就是公道正直,公平合理。公平就是多数人的认可和接受,正义就是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坚执正义就是坚持真理。早期的共产主义组织——共产主义同盟,其前身就叫“正义者同盟”。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有光辉”;十七届五中全会,也突出强调了充分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由此可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定不会背离公平与正义的内在灵魂的,只要社会上还存在着不公和不平,马克思主义者就应发挥其作用。作为执政者的共产党人,更应该代表着公平与正义,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全国人民去建设公平、公正、发展的理想社会。坚执正义体现了领导干部的职业操守,代表了党的作风和形象。坚执正义有时会影响个别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不坚执正义或坚执得不好,就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执正义体现为:做人正派。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应谨言慎行,言而有信;注重细节,修身养德。如果为人处世不正直、生活态度不端正、行为举止不检点,必将影响干部形象、损害组织威信、败坏党的声誉。办事公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都要坚持原则、表里如一,自觉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对人对己一个样,对上对下一个样,不搞两面作风,不搞双重标准。如果公正用权,官再小,群众也会敬服;如果行事不公,官再大,也会令人不屑。为官清正。权力有大小,清正最可贵。“知礼义、辨廉耻”是为官清正的政治标准,“节俭用,戒骄奢”是为官清正的素质要求,“公生明,廉生威”是为官清正的具体体现。为官者只有“行天下之道”,牢记“无私方能守正,不阿方能刚直”的古训,用心体会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说“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警示意义,才能在与权势、与邪恶、与私欲的博弈中,做到坚持真理、执行正义、主持公道。
四、树立正确权力观应从修炼良好品行开始
正确权力观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自我历练、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而逐步形成,可以说品行修炼的过程就是权力观养成的过程。领导干部加强品行修炼,应做到勤学习、勇超越、重操守。
1.修炼良好品行,必须持续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一个干部“德”、“才”、“识”的提高离不开学习。学习是思考的知识前提,是行动的智力支持。学习不可一时一事,更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经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今天的80%—90%。更有专家考证,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80—90年翻一番;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为5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管用一生。在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就能够用一生。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经常不断地抓紧学习、坚持不懈地终身学习,才能够使用一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活到老、学到老。因此,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成长之需,充分激发学习的自觉;要把学习作为进步之梯,刻苦磨练学习的毅力;要把学习作为从政之本,全力付诸学习的实践。让学习成为一种能力。“善学者事半功倍”。善于学习是理解能力、掌控能力、学以致用能力的集中体现。不断改造我们的学习,做到学与思、学与行、学与用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才能更好地提高创新力,增强领导力。从我们党的成长历程看,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取得革命胜利并长期执政的重要武器。毛泽东同志讲过,在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看到有些干部进城后虚度时日,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打牌、搓麻将上,十分心痛,也十分着急,苦口婆心地劝告大家振奋精神,下苦功学习。并指出“功”就是要有能力、有办法真正学好,也就是说只有学思结合,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此,在学习中一定精研细思,而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样,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让学习成为一种境界。就是要不断反思我们的学习,加深对学习本质的认识与感悟,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去践行、一种人生快乐去享受、一种精神境界去提升,领导干部要树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远大追求,通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上下求索,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治学佳境。关于学习,这里我想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就是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去年11月25日在省委党校做的专题党课报告《静下心来好读书》,文章从“冰天雪地无去处,静下心来好读书。我们这里冬季寒冷而且漫长,许多室外工作和活动基本上都不能进行,略有闲暇,就要挤出时间多读一些书来,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也可以说是加油补能,增加储备,以便更好地工作”切入主题,开宗明义,阐明读书是领导干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升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心浮气躁,难以静心等现象,强调作为领导干部,从职责出发,必需要“多读哲学,辩证唯物;多读政治,头脑清醒;多读历史,心静眼明;多读法律,知规守正;多读科技,自觉主动;多读文学,修身养性”,要求我们“做到为求知而读书,读有所得;为修身而读书,读有所循;为工作而读书,读有所用;为生活而读书,读有所乐”,努力达到讲觉悟、强能力、有胸怀、宽眼界、重自律的“五种境界”。
2.修炼良好品行,必须超越自我。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精神,工作就会充满激情和活力,就能干出不同凡响的业绩。领导干部应该率先以革命的激情和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积极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在拼搏中树朝气。铭记“弃惰气得朝气,进而修德有为”。矢志不渝地追求进取固然可贵,开创生命新天地的精神更值得敬佩。领导干部在前行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始终满腔热忱,坚韧不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少讲条件,多讲责任;少讲借口,多讲效果;少讲索取,多讲奉献。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庆精神是引领我们永续辉煌的力量源泉,我们新时期大庆人要着眼于高举大庆红旗、推进油田发展,自觉深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及会战优良传统的再学习再认识,深度理解“爱国”是我们风雨兼程的情感积淀、“创业”是我们自强不息的历史担当、“求实”是我们拼搏奋进的良好品行、“奉献”是我们坚如磐石的自觉追求,并逐步具体化、岗位化、标准化、考量化,真正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在创新中增勇气。应以“夸父逐日”的英勇、“精卫填海”的气魄,敢于冲破一切习惯势力的束缚,敢于改变一切不合时宜的做法,敢于颠覆一切因循守旧的陈规,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矛盾面前不回避,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开拓新思路、开辟新视野、开创新局面。试想,如果没有“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就不能构筑起捍卫国家安全的防线;如果没有神舟飞船的遨游苍穹,就不能迈开和平利用太空的步伐;如果没有超级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就没有中国粮食巨大的跨越;如果没有中文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推广,就没有中文印刷的“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正是凭着这种创新的勇气,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以华为、海尔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昂首挺胸走向世界,为中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造了非凡业绩。在进取中扬锐气。“江河之浩浩,盈于水之昂扬锐气;林海之莽莽,茂于树之昂扬锐气;高山之峨峨,累于土之昂扬锐气。”锐气是战胜疲惫的清醒剂,是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开路先锋,是披荆斩棘、穿山架桥的巨斧利器。领导干部要自觉克服把成绩当作炫耀的资本、享乐的温床、歇脚的凳子的自满情绪,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敢于争先、善于领先的开拓精神,锐意进取,不断超越,奋力攀升。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国之大企的重要支撑,我们工程建设公司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自觉从严,好字当头”的行业光荣传统和展现新时期大庆油田建设风采的“南三精神”、“漠大精神”,加快“走出去”步伐,加速EpC总承包能力的提升,为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3.修炼良好品行,必须陶冶情趣。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倡导,各级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由此可见,生活情趣不是小事,它反映着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影响着领导干部乃至党的形象。领导干部在生活上应该对自己有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始终保持平和的生活态度。以“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朝中官大做不尽,世上钱多赚不完”的淡定坦然、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态度去领悟人生,对现有条件和待遇心存感激,倍加珍惜。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得与失、荣与辱,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涵养和素质,增强自身的“抗体”和“免疫能力”。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有人问及他高寿之道,他指着家中的一副对联,笑而不语。上下联是:“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的路途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分之一二,这样就能渐入淡泊之境。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时时慎初、处处慎微、常常慎独、铭记慎权、切记慎欲、永记慎终的心理,守住清贫,抵住诱惑,管住小节,耐住寂寞。“勿以恶小而为之。”及时扫除自己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的灰尘,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不断增强辨别是非和抗拒诱惑的能力,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面对蒋介石的百般劝降不改色、不变节,在行将英勇就义、即刻千古流芳之时,赶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抛开自己宣传共产主义理论、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的功不可没,而是用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方式,全面修正自己的思想,深刻解剖自己的灵魂,以求在精神世界里实现自己“慎终如初”的夙愿。始终保持高雅的生活追求。“雅蕴心间品自高”。领导干部要把生活追求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让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情趣成为个人生活的主导和个人修养的内质,把爱好雅兴上升为一种文化品位;把怡情养性上升为一种道德建树;把个人情怀上升为一种人格魅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放弃安徽省直机关优厚的工作和省会多彩的生活,甘愿到凤阳县小岗村锻炼,在繁杂的基层工作之余,他把对生活的追求寄托于一间简陋的平房、一张简易的书桌和满架的各种书籍,把读书当作最大的人生爱好,把写日记当作最好的思考平台,在城市化、现代化、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他身处民俗却向往着脱俗雅韵、身处落后却洋溢着进步精神的价值追求,为我们诠释了共产党人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超凡境界。
同志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锋战士,作为党旗下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相信只要我们誓言不改,精神永驻,只要我们潜心修炼,慎始敬终,就一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力,多为群众着想,真诚服务企业,全力推进发展!
最后,让我们用英国思想家查尔斯•戈尔顿的一句至理名言共勉——“权力毒害最善良的心灵,有如烈酒迷惑最精明的头脑,没有人是至贤至善而可以被赋予不受限制的权力!”
谢谢大家!
第二篇:党课讲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课讲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
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教学对象:基层领导干部;
教学目的:帮助学员理解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意义、内涵和途径;
教学提示: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资料,可展开讨论;
教学时间:30分钟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或者说看法都是正确的。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也就构成了政绩观。政绩观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也有十分错误的。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欺世盗名、劳民伤财的事。这些做法,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意义
所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所谓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总的看法。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但是,在政绩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涉及了所谓的政绩观问题。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
从总的情况来看,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都想在任上多干一些事情,多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多为一方百姓谋一些福利。正是在这样的政绩观的指导下,他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头实践党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政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但是,我们也看到,的确也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而政绩观的扭曲,导致一些干部的行为出现偏差,患上了所谓的“政绩急躁症”,突出“症状”有:一是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一些干部专门喜欢干那些易被算作“政绩”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二是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三是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四是搞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不择手段。五是不实事求是,乱上项目。六是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这些都是与正确的政绩观格格不入的。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是: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党中央要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十分英明的。可以说,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影响干群关系,也会影响到领导干部本人的健康成长。从全党的角度看,如果让错误的政绩观广有市场,任其谬种流传,将严重危及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这绝非危言耸听。
正确理解正确的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正确地看待政绩,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前提。政绩观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绩的目的,即为谁而建政绩;二是政绩的内容,即什么是政绩,什么不是政绩;三是政绩的取得,即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途径实现政绩。
所谓政绩的目的,其实质是要回答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即我们建立政绩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自己而追求政绩,还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创造政绩,这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核心问题。而为了老百姓的福祉而创造政绩,与为了自己的功名或为升官积攒资本而创造政绩,其结果往往是不同的。一些干部在对待政绩问题上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走入歧途,其根本原因是“私”字作怪。他们建立政绩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为自己升官积攒资本,搭建台阶。如此“私”字引导下的“政绩”,不可能是真正的政绩,也不可能是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所期待的政绩。这样的“政绩”越多,百姓的利益损失就越大。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只有真正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来。
所谓政绩的内容,其实质是要回答,什么是真政绩,什么是假政绩。政绩的确有真假之分。孰为真?孰为假?这需要用科学的标准来评判。现在有些领导干部,片面理解政绩的内容。比如,把追求单纯的经济指标作为实现政绩的主要内容,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绩就是发展经济,GDP值越高,政绩就越大,甚至只以GDP论英雄。在如此片面的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在工作摆位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抓经济工作硬,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事业软,影响了社会的协调发展。更有少数领导干部,为了出所谓的政绩,竟然玩起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政治游戏,甚至不惜在经济指标的统计上弄虚作假。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在任阜阳行署专员、地委书记时,把只有4.7%的增长率硬是拔高到22%,以显示其坐镇阜阳的“非凡政绩”。也有的地方或是单位领导,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出台各种违规的优惠政策,不惜低价拍卖土地和其他资源。这种通过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式得来的“政绩”对于百姓来讲无疑是灾难,更是断了子孙后代炊烟的“绝户活”。诚然,发展是政绩的重要内容,但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除了数字指标外,还包括经济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还应该是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政绩,究竟是大是小,其根本标准都在于人民是否从中得到实惠以及所得实惠之大小。所谓政绩的取得,就是说政绩既不是靠花活“玩”出来的,也不是靠蛮干、霸道的作风“逼”出来的,一定是通过艰苦努力,靠着实干精神、科学精神干出来的。领导干部要想取得政绩,没有捷径可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惟一的可行之路。但是,我们不难看到,现在有一些干部,心中对政绩充满了渴望,但又不肯下苦功夫,不愿意啃“硬骨头”。他们只愿意挑选容易干的事干,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抓什么,最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政绩搞到手。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是投机取巧。还有的干部,建功立业的心情十分迫切,搞起“政绩”来也就不择手段,不惜蛮干,不惜采取极端的措施,结果“政绩”出来了,老百姓的心也被伤透了。正确的政绩观所倡导的政绩的取得,靠的就是实干,靠的就是科学,靠的就是群众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二是要持科学的工作态度,按客观规律、按规矩、按规则办事,坚决防止和克服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三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各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把抓落实作为一个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来对待,在抓落实的实践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应当说,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已经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待我们去破解。各级领导干部应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破解这些重大疑难问题,就是在创造真正的政绩。
在树“三观”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正确的政绩观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呢?最根本的,要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而不能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对于政绩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他必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勇于接受实践对政绩的检验。反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坠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老老实实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一个“实”字,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揭示的正是政绩观的世界观本质问题。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及其效用的认识。权力观对政绩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看做是公众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能够运用手中权力为公众办事情,为人民谋利益,而这既是正确的政绩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追求正确的政绩的向导。而错误的权力观则把公共权力视为私有财产,当作牟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它反映到政绩观上,必然是围绕私利打算盘,政绩不是造福于人民,而是用于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狭隘目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权力的和权力的目的性,才能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用权力为人民造福。我们必须知道,如果我们出于一己之私,利用职权追求虚假的、不切合实际的所谓“政绩”,不管其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包装,这与利用职权谋取钱财在本质上无二,都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滥用和亵渎。
政绩观与发展观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同时体现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那种以牺牲人民群众根本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快速增长”,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那么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创造政绩,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追求所谓的繁荣。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与那种“一个人政绩,几代人包袱”的做法,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发展观与政绩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时常校正和确立自己的政绩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创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第三篇:党课讲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课讲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或者说看法都是正确的。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也就构成了政绩观。政绩观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也有十分错误的。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欺世盗名、劳民伤财的事。这些做法,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意义
所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所谓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总的看法。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但是,在政绩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涉及了所谓的政绩观问题。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
从总的情况来看,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都想在任上多干一些事情,多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多为一方百姓谋一些福利。正是在这样的政绩观的指导下,他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头实践党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政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但是,我们也看到,的确也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而政绩观的扭曲,导致一些干部的行为出现偏差,患上了所谓的“政绩急躁症”,突出“症状”有:一是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一些干部专门喜欢干那些易被算作“政绩”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二是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三是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四是搞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不择手段。五是不实事求是,乱上项目。六是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这些都是与正确的政绩观格格不入的。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是: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党中央要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十分英明的。可以说,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影响干群关系,也会影响到领导干部本人的健康成长。从全党的角度看,如果让错误的政绩观广有市场,任其谬种流传,将严重危及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这绝非危言耸听。
二、正确理解正确的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正确地看待政绩,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前提。政绩观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绩的目的,即为谁而建政绩;二是政绩的内容,即什么是政绩,什么不是政绩;三是政绩的取得,即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途径实现政绩。
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只有真正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来。
所谓政绩的内容,其实质是要回答,什么是真政绩,什么是假政绩。政绩的确有真假之分。孰为真?孰为假?这需要用科学的标准来评判。现在有些领导干部,片面理解政绩的内容。比如,把追求单纯的经济指标作为实现政绩的主要内容,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绩就是发展经济,gdp值越高,政绩就越大,甚至只以gdp论英雄。在如此片面的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在工作摆位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抓经济工作硬,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事业软,影响了社会的协调发展。更有少数领导干部,为了出所谓的政绩,竟然玩起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政治游戏,甚至不惜在经济指标的统计上弄虚作假。原xx在任xx时,把只有xx的增长率硬是拔高到xx,以显示其坐镇xx的“非凡政绩”。也有的地方或是单位领导,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出台各种违规的优惠政策,不惜低价拍卖土地和其他资源。这种通过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式得来的“政绩”对于百姓来讲无疑是灾难,更是断了子孙后代炊烟的“绝户活”。诚然,发展是政绩的重要内容,但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除了数字指标外,还包括经济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还应该是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政绩,究竟是大是小,其根本标准都在于人民是否从中得到实惠以及所得实惠之大小。
所谓政绩的取得,就是说政绩既不是靠花活“玩”出来的,也不是靠蛮干、霸道的作风“逼”出来的,一定是通过艰苦努力,靠着实干精神、科学精神干出来的。领导干部要想取得政绩,没有捷径可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惟一的可行之路。但是,我们不难看到,现在有一些干部,心中对政绩充满了渴望,但又不肯下苦功夫,不愿意啃“硬骨头”。他们只愿意挑选容易干的事干,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抓什么,最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政绩搞到手。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是投机取巧。还有的干部,建功立业的心情十分迫切,搞起“政绩”来也就不择手段,不惜蛮干,不惜采取极端的措施,结果“政绩”出来了,老百姓的心也被伤透了。正确的政绩观所倡导的政绩的取得,靠的就是实干,靠的就是科学,靠的就是群众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二是要持科学的工作态度,按客观规律、按规矩、按规则办事,坚决防止和克服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三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各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把抓落实作为一个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来对待,在抓落实的实践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应当说,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已经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待我们去破解。各级领导干部应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破解这些重大疑难问题,就是在创造真正的政绩。
三、在树“三观”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正确的政绩观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呢?最根本的,要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而不能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对于政绩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他必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勇于接受实践对政绩的检验。反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坠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老老实实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一个“实”字,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揭示的正是政绩观的世界观本质问题。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来源及其效用的认识。权力观对政绩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看做是公众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能够运用手中权力为公众办事情,为人民谋利益,而这既是正确的政绩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追求正确的政绩的向导。而错误的权力观则把公共权力视为私有财产,当作牟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它反映到政绩观上,必然是围绕私利打算盘,政绩不是造福于人民,而是用于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狭隘目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目的性,才能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用权力为人民造福。我们必须知道,如果我们出于一己之私,利用职权追求虚假的、不切合实际的所谓“政绩”,不管其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包装,这与利用职权谋取钱财在本质上无二,都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滥用和亵渎。
政绩观与发展观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同时体现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那种以牺牲人民群众根本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快速增长”,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
第四篇:党课讲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文章标题:党课讲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教学对象:基层领导干部;
教学目的:帮助学员理解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意义、内涵和途径;
教学提示: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资料,可展开讨论;
教学时间:30分钟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或者说看法都是正确的。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也就构成了政绩观。政绩观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也有十分错误的。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欺世盗名、劳民伤财的事。这些做法,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意义
所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所谓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总的看法。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但是,在政绩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涉及了所谓的政绩观问题。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
从总的情况来看,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都想在任上多干一些事情,多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多为一方百姓谋一些福利。正是在这样的政绩观的指导下,他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头实践党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政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但是,我们也看到,的确也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而政绩观的扭曲,导致一些干部的行为出现偏差,患上了所谓的“政绩急躁症”,突出“症状”有:一是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一些干部专门喜欢干那些易被算作“政绩”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二是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三是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四是搞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不择手段。五是不实事求是,乱上项目。六是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这些都是与正确的政绩观格格不入的。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是: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党中央要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十分英明的。可以说,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影响干群关系,也会影响到领导干部本人的健康成长。从全党的角度看,如果让错误的政绩观广有市场,任其谬种流传,将严重危及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这绝非危言耸听。
正确理解正确的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正确地看待政绩,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前提。政绩观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绩的目的,即为谁而建政绩;二是政绩的内容,即什么是政绩,什么不是政绩;三是政绩的取得,即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途径实现政绩。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姓的利益损失就越大(教学提示:此处可加入教学参考之三之内容)。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只有真正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来。所谓政绩的内容,其实质是要回答,什么是真政绩,什么是假政绩。政绩的确有真假之分。孰为真?孰为假?这需要用科学的标准来评判。现在有些领导干部,片面理解政绩的内容。比如,把追求单纯的经济指标作为实现政绩的主要内容,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绩就是发展经济,gdp值越高,政绩就越大,甚至只以gdp论英雄(教学提示:此处可加入教学参考之四之内容)。在如此片面的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在工作摆位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抓经济工作硬,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事业软,影响了社会的协调发展。更有少数领导干部,为了出所谓的政绩,竟然玩起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政治游戏,甚至不惜在经济指标的统计上弄虚作假。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在任阜阳行署专员、地委书记时,把只有4.7的增长率硬是拔高到22,以显示其坐镇阜阳的“非凡政绩”。也有的地方或是单位领导,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出台各种违规的优惠政策,不惜低价拍卖土地和其他资源。这种通过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式得来的“政绩”对于百姓来讲无疑是灾难,更是断了子孙后代炊烟的“绝户活”。诚然,发展是政绩的重要内容,但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除了数字指标外,还包括经济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还应该是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政绩,究竟是大是小,其根本标准都在于人民是否从中得到实惠以及所得实惠之大小(教学提示:此处可加入教学参考之五之内容)。所谓政绩的取得,就是说政绩既不是靠花活“玩”出来的,也不是靠蛮干、霸道的作风“逼”出来的,一定是通过艰苦努力,靠着实干精神、科学精神干出来的。领导干部要想取得政绩,没有捷径可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惟一的可行之路。但是,我们不难看到,现在有一些干部,心中对政绩充满了渴望,但又不肯下苦功夫,不愿意啃“硬骨头”。他们只愿意挑选容易干的事干,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抓什么,最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政绩搞到手。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是投机取巧。还有的干部,建功立业的心情十分迫切,搞起“政绩”来也就不择手段,不惜蛮干,不惜采取极端的措施,结果“政绩”出来了,老百姓的心也被伤透了。正确的政绩观所倡导的政绩的取得,靠的就是实干,靠的就是科学,靠的就是群众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二是要持科学的工作态度,按客观规律、按规矩、按规则办事,坚决防止和克服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三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各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把抓落实作为一个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来对待,在抓落实的实践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应当说,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已经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待我们去破解。各级领导干部应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破解这些重大疑难问题,就是在创造真正的政绩。
在树“三观”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正确的政绩观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呢?最根本的,要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而不能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对于政绩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他必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勇于接受实践对政绩的检验。反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坠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老老实实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一个“实”字,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揭示的正是政绩观的世界观本质问题。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来源及其效用的认识。权力观对政绩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看做是公众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能够运用手中权力为公众办事情,为人民谋利益,而这既是正确的政绩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追求正确的政绩的向导。而错误的权力观则把公共权力视为私有财产,当作牟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它反映到政绩观上,必然是围绕私利打算盘,政绩不是造福于人民,而是用于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狭隘目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目的性,才能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用权力为人民造福。我们必须知道,如果我们出于一己之私,利用职权追求虚假的、不切合实际的所谓“政绩”,不管其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包装,这与利用职权谋取钱财在本质上无二,都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滥用和亵渎。
政绩观与发展观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同时体现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那种以牺牲人民群众根本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快速增长”,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那么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创造政绩,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追求所谓的繁荣。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与那种“一个人政绩,几代人包袱”的做法,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发展观与政绩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时常校正和确立自己的政绩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创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党课讲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党课讲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第五篇:党课讲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党课讲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或者说看法都是正确的。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也就构成了政绩观。政绩观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也有十分错误的。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欺世盗名、劳民伤财的事。这些做法,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意义 所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所谓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总的看法。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但是,在政绩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涉及了所谓的政绩观问题。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
从总的情况来看,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都想在任上多干一些事情,多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多为一方百姓谋一些福利。正是在这样的政绩观的指导下,他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头实践党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兢兢业业工作,踏踏
实实干事,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政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但是,我们也看到,的确也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而政绩观的扭曲,导致一些干部的行为出现偏差,患上了所谓的“政绩急躁症”,突出“症状”有:一是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一些干部专门喜欢干那些易被算作“政绩”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二是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三是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四是搞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不择手段。五是不实事求是,乱上项目。六是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这些都是与正确的政绩观格格不入的。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是: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党中央要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十分英明的。可以说,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影响干群关系,也会影响到领导干部本人的健康成长。从全党的角度看,如果让错误的政绩观广有市场,任其谬种流传,将严重危及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这绝非危言耸听。
二、正确理解正确的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正确地看待政绩,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前提。政绩观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绩的目的,即为谁而建政绩;二是政绩的内容,即什么是政绩,什么不是政绩;三是政绩的取得,即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途径实现政绩。
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只有真正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来。
所谓政绩的内容,其实质是要回答,什么是真政绩,什么是假政绩。政绩的确有真假之分。孰为真?孰为假?这需要用科学的标准来评判。现在有些领导干部,片面理解政绩的内容。比如,把追求单纯的经济指标作为实现政绩的主要内容,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绩就是发展经济,gdp 值越高,政绩就越大,甚至只以 gdp 论英雄。在如此片面的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在工作摆位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抓经济工作硬,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事业软,影响了社会的协调发展。更有少数领导干部,为了出所谓的政绩,竟然玩起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政治游戏,甚至不惜在经济指标的统计上弄虚作假。原 xx 在任 xx时,把只有 xx 的增长率硬是拔高到 xx,以显示其坐镇 xx 的“非凡政绩”。也有的地方或是单位领导,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出台各种违规的优惠政策,不惜低价拍卖土地和其他资源。这种通过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式得来的“政绩”对于百姓来讲无疑是灾难,更是断了子孙后代炊烟的“绝户活”。诚然,发展是政绩的重要内容,但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除了数字指标外,还包括经济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还应该是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政绩,究竟是大是小,其根本标准都在于人民是否从中得到实惠以及所得实惠之大小。
所谓政绩的取得,就是说政绩既不是靠花活“玩”出来的,也不是靠蛮干、霸道的作风“逼”出来的,一定是通过艰苦努力,靠着实干精神、科学精神干出来的。领导干部要想取得政绩,没有捷径可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惟一的可行之路。但是,我们不难看到,现在有一些干部,心中对政绩充满了渴望,但又不肯下苦功
夫,不愿意啃“硬骨头”。他们只愿意挑选容易干的事干,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抓什么,最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政绩搞到手。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是投机取巧。还有的干部,建功立业的心情十分迫切,搞起“政绩”来也就不择手段,不惜蛮干,不惜采取极端的措施,结果“政绩”出来了,老百姓的心也被伤透了。正确的政绩观所倡导的政绩的取得,靠的就是实干,靠的就是科学,靠的就是群众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二是要持科学的工作态度,按客观规律、按规矩、按规则办事,坚决防止和克服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三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各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把抓落实作为一个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来对待,在抓落实的实践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应当说,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已经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待我们去破解。各级领导干部应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破解这些重大疑难问题,就是在创造真正的政绩。
三、在树“三观”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正确的政绩观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呢?最根本的,要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而不能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对于政绩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他必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勇于接受实践对政绩的检验。反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坠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老老实实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一个“实”字,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揭示的正是政绩观的世界观本质问题。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