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秋季学期讲话

时间:2019-05-14 03:0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央党校秋季学期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央党校秋季学期讲话》。

第一篇:中央党校秋季学期讲话

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秋季学期开学典礼

习近平出席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今天出席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围绕党校学员的学习作了讲话。

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肩负领导责任,知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工作水平、领导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当今时代,知识增长、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领导干部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这样才能保持思想活力和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胜任所肩负的领导工作。集中一段时间到党校学习,有利于补充和丰富知识,不断增强工作本领;有利于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增加领导工作中的战略智慧和主动权;有利于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进党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现在在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中,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注意并切实解决好的是理想信念问题和思想作风问题,最需要加强的是理论教育。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养成宽阔的胸襟和眼界、高尚的思想情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党校学员还要注意学习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历史的和现实的领导工作经验,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

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要安下心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读书思考,深入进行研讨。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党校校训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宽领导工作思路,同时把学习理论同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自觉加强思想修养。通过在党校的学习,进一步把掌握的理论转化为牢固确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力量,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智慧和能力的储备,把党对领导干部的党性要求转化为培养高尚品德和发扬优良作风的自觉性。李源潮、何勇、令计划出席开学典礼。

第二篇: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9月1日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他强调,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崇高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应该说,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问题,历来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习近平在讲话中,对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作了详细阐述,对指导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创造科学发展业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思想性,为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做官、做事”明确了方向。品读习近平“三观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来理解:

其一,世界观是“总开关”。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决定着党员领导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事业观。之所以说世界观是“总开关”,是因为世界观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无时无刻不在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世界观从根本上指明人生道路的前进方向、提供奋发有为的动力源泉、铸造拒腐防变的锐利武器。坚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基”和“处世之本”。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才能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切实解决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的问题;才能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风浪中辨明方向,站稳立场,不被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动摇,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才能不断增强党性观念,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肩负起团结、带领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任。对领导干部来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和革命品质,毫无保留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这既是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必然要求,也是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必由之路。

其二,权力观是“双刃剑”。权力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被用来充分的最大限度的为人民谋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被用来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的非法私利。权力观的首要问题是“权力是谁赋予的、权力该为谁服务”,这是权力的性质问题,对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决定和影响着领导干部对于权力观诸多问题的立场、观点、以及运用权力的方法、方式和目的。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面临着是运用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还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问题的考验。能否经受住这一考验,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素质高低、贡献大小的综合尺度,是一个领导干部能否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重要标志。对领导干部而言,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付出越多。“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可见,领导干部手中权力不应是一种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服务。树立正确的权利观,领导干部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领导干部要处理好权与责、权与利、权与钱的关系,在工作上大胆,用权上则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其三,事业观是“风向标”。事业观是人们对待自己所从事工作、事业的根本态度,是履行工作职责、实现自己理想的行为规范。正确的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才能激发高度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视干事创业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多为国家创业、多为人民干事、多为社会贡献。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决定着领导干部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急功近利的事业观导致追求“形象工程”、“短期工程”,造成资源浪费,欲速则不达;贪大求全的事业观,讲究“大手笔”,热心“大项目”,追求“大效应”,对一些关系群众衣食住行的民生工程,视为小事,不屑一顾;标异立新的事业观,总是不切实际,喜欢“另搞一套”,翻新口号,作秀表演;求稳怕乱的事业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深入研究经济增长的规律,正确处理好经济规模与经济结构、经济数量与经济质量、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社会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干成事业,干成多大事业,评判的标准是多层面的,但关键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要看是否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为此,领导干部要把党的利益与群众利益高度统一起来,重实际,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努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世界观是思想指南,权力观是内心指令,事业观是行为指导。三者融为一体、互为关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加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根本要求,是指引领导干部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规范自己的人生追求客观需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领导干部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作为一生的必修课目去探求、去领悟、去实践,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讲话-=习近平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讲话全文发表 论三观提权为民所赋

本文是习近平同志2010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其中就包括看干部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围绕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我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性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看法,决定着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与行为准则,具有“总开关”、“总闸门”的作用。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权力观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资产阶级权力观的根本区别。

事业观主要是关于事业方向和事业道路的看法,决定着人们采取什么样的事业态度、遵循什么样的事业精神、追求什么样的事业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两个方面的事实。一方面,像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王瑛、沈浩等众多优秀干部,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焕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牢固树立和忠诚实践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言行一致地回答了什么是共产党员人生最高追求和最大价值这个根本问题。另一方面,确有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面前栽跟头、吃败仗,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之所以这样,归根到底是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出了问题。这两个方面的事实,是我们认识领导干部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重要性的活的教科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我们有着更多更高的期待。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近年来出现的各种问题

特别是一些严重腐败案件,警示我们必须把解决好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问题作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当前,干部队伍建设正处于重要时期。“50后”、“60后”干部中不少人已成为各级领导班子的骨干,“70后”、“80后”干部正在成长起来。现在在职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大都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知识较好,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富有开拓精神,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同时也要看到,现在在职的领导干部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直接参与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许多人没有“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挫折的亲身经历,更年轻一些的干部也没有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作经历。由于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一些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政治上理想信念不坚定,是非观念模糊;思想上追求个人利益至上,违背党的宗旨和纪律;组织上拉关系、找靠山、搞小圈子,个人凌驾于组织和群众之上;工作上为了个人所谓政绩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惜劳民伤财;作风上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传统,图享受、摆阔气,严重脱离群众;廉洁上对自己要求不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等等。这些情况说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很有针对性,抓住了当前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要害。

二、树立正确世界观,坚定崇高理想信念

思想理论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解放与发展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认为只有牢固树立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才能正确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在诸多矛盾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上下功夫。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革命前辈们为什么能够无私无畏地英

勇献身?就是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为了坚守崇高的政治信仰,为了在中国彻底推翻黑暗的旧制度,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同样,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许许多多共产党员所以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英雄壮举,也是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堕落为腐败分子,根本原因在于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和思想道德修养,背弃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不可能巍然屹立于世界。这个真理,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铭记。

世界观决定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到哈尔滨,提出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他说:“我们必须吃苦在前,只有把人民的事情办好了,我们共产党人才可以考虑办一办自己的事。如果我们党员队伍中出现了先为自己办事的人,那就要毫不客气地把他开除出革命队伍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人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领导干部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应当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真正按照这样的原则对待物质利益和个人追求,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念、爱憎观念、善恶观念、美丑观念、得失观念、苦乐观念、荣辱观念,才能使自己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生活充实,也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毫无保留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三、树立正确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我们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和掌握几条:一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和实现的,都是属于人民的;二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在全国执掌政权,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三是我们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

60年长期执政,历史条件和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有的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想问题、办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逢迎拍马、唯上是从;有的认为权力来源于个人努力、个人奋斗,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奉为信条,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这些思想和行为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背道而驰。如果奉行这样的权力观,不可能不出问题、不犯错误。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本质要求。领导干部无论官当多大、权有多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且官越大、权越重,为人民服务越应该作出成绩,越应该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

就是说,公正是为官之本、用权之绳。现在领导干部出问题,很多是出在用权不公上,干部群众对一些领导干部用权不公也有不少意见。我们共产党人掌权用权,最重要的是要出于公心,做到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坚持“五湖四海”,不搞亲亲疏疏,不拉帮结派,严格按照党的用人标准和政策办事。

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联,有权必有责。少数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有的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有的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满足于当四平八稳的“太平官”。戏剧《七品芝麻官》中有一句台词,叫做“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共产党干部的境界和责任感,总不能连一个封建社会的七品官还不如。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越多,党和人民事业就越有希望。党组织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给我们提供为人民服务的大舞台,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一定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尽心尽力干好工作。

有权力的地方必须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种历史现象屡见不鲜。邓小平同志讲:“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开拓,用权上则要谨慎而行,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有了监督,领导干部就可以在自律的同时再加上一把保险锁。不要以为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是对自己不信任,是跟自己过不去。如果排斥监督,一意孤行,出了问题,犯了错误,是谁跟谁过不去呢?还不是因为拒绝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与帮助而自取其咎!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民主,切实尊重和维护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鼓励广大党员讲真话、讲实话,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坚决反对搞“一言堂”、个人专断。“一把手”还要注意,不要把自己身边的人都搞成唯命是从的人。领导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严肃地而不是敷衍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推动党内生活真正形成和保持是非功过分明和团结向上的风气。

四、树立正确事业观,殚精竭虑干好工作

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了近90年,所干的事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老一辈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集中力量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今天我们这一代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就是要集中力量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事业顺利时要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遇到曲折和挫折时同样要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在现阶段,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干事创业,都是必须做好的光荣事业。个人的追求和价值都应当体现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之中,任何离开党和人民事业搞所谓“个人名利”、“个人奋斗”的行为和想法都是不可取的。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事业观,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事业观上陷入误区。有的领导干部天天讲科学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做违背科学发展的事。领导干部都要懂得,不坚持科学发展,即使一时搞得轰轰烈烈,最终也干不出党和人民需要的事业来。对待政绩,要坚持实践观点,把求真务实作为实现政绩的基本途径;要坚持群众观点,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坚持历史观点,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

领导干部现在都很忙。忙什么?绝大多数同志在忙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实事,忙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急事、难事。也有一些同志在忙形式主义的会议、讲话,忙迎来送往的仪式,忙个人的事情。领导干部都要在干事业上下苦功夫,真正把精力和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为了干成事业,要夙兴夜寐地真干、实干、苦干、巧干。所谓真干,就是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真正诚心诚意、尽力尽责、一干到底。所谓实干,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所谓苦干,就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知难而进,埋头苦干,把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所谓巧干,就是尊重客观规律,讲究工作方法,坚持改革创新,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努力工作,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事业观,很重要的是对人民群众要充满感情,对工作对事业要富于激情。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作为领导干部,我们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满怀激情投入工作,把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天职,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当前正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有利契机,也是对干部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检验。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和优秀,首先要体现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上。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作为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教育他们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干事创业、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弘扬正气,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我们常说党校姓党。这就是说,我们共产党的党校,是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是培养和提高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才干的大学校。经过党校学习培养的

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条战线英雄模范,真是成千上万。党校的历史是用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光辉业绩写成的。同志们到这里来,是一种光荣,也增加了一种责任。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党校培训的一个基本目的。各级党校要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党校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式,都要有利于加强对学员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教育。学习是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基础。坚持在学习上双管齐下,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坚持党性修养和锻炼,这样才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智慧,才能使自己谦逊起来、成熟起来、聪明起来,也才能真正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同志们到党校来,要沉下心来,集中精力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通过学习获得多方面的收获和提升,力求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为官避事平生耻

近读曾国藩《治心经》,其中《诚心篇》有这么一句话:“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读来颇有触动。可以说,对于为官从政者来讲,“避事”而不积极干事,“躲事”而不认真处事,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最大耻辱。但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的确混杂着一些避事、怕事、不干事,乃至平庸世故、耍奸溜滑之辈。这些人,常常是该说的话不说,一味敷衍;该干的事不干,推诿扯皮;该负的责不负,谨小慎微,生怕树叶掉下来砸破了头。

冯梦龙《古今谭概》中记载,汉末有一个叫司马徽的官员,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好先生”。别人有事相问,他从不论其高下,只是说好。妻子批评他,别人请你解答疑难问题,你岂能一味说好?司马徽回答妻子也是那句话:“卿言大好”。在司马徽这样的人看来,臧否人物也罢,评优论劣也罢,都可能在不知什么时候得罪不该得罪的人,还是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保官位子”。这类人在今天也不少。他们不敢坚持原则,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哼哼哈哈,吱吱唔唔。譬如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一些人根本不去触及那些敏感而重要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空对空、虚对虚”,缺乏严肃的思想交锋,无病呻吟,不痛不痒,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中,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的“集体按摩会”。

在有的人看来,官场不仅要慎言,还得慎行。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更不能做。唐代的王及善,“才行庸猥,风神钝浊”,当内吏不称职,人称“鸠集凤池”;当了右相,提不出什么高明的举措,惟独不许下属官吏所骑的毛驴进入衙门,终日忙于驱赶,人称“驱驴宰相”。时下的一些官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遇事躲躲闪闪,拖拖拉拉,整天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净干些空洞的、无关紧要的、没有实际效用的鸡毛蒜皮之事。更有一些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遇到问题皱眉头,见到矛盾绕外头,碰到困难躲后头,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满足于当四平八稳的“太平官”。

一些人之所以不“以避事为耻”,骨子里是私心杂念在作祟,缺乏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有的怕得罪人,不愿担当;有的缩手缩脚,不敢担当;有的安于现状,不肯担当;有的推卸责任,不去担当,以致在工作中瞻前顾后,顾虑重重,“瞻”的不是宏图大业,而是个人私利;

“顾”的不是肩上重任,而是个人名利;“虑”的不是事业发展,而是个人升迁。“小算盘”误了“大事业”,“小心眼”害了“大发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年左宗棠请缨西征,白发临边,他在给家人的信中抒发了这样的抱负:“天下事总要有人干,国家不可无陕甘、陕甘不可无总督,一介书生,数年任兼折,岂可避难就易哉!”他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宁愿马革裹尸,纵然是万丈深渊,也百折不回。果有这种精神、这种境界,则无往而不胜!

官场上避事、怕事、不干事的人多了,就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譬如群众上访,这是群众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表明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也从一定意义上表明了我们没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应当说,除少数人之外,绝大多数群众上访都事出有因,确有困难,确有冤屈,解决地早、解决地好,就能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本应倾听群众呼声,把握群众情绪,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但现在我们的不少“公仆”不深入基层“下访”民情,“主人”辛辛苦苦来“上访”,却躲着、推着、压着,直到事情闹大了,新闻媒体曝光民怨载道了,高层官员直至中央领导“批示”了,才去解决。这种“人民政府”怕见“人民”的现象,简直是对“公仆”的莫大讽刺,也是对党群关系的极大伤害!

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要干事。温家宝总理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讲:“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我有一个信念,就是处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勇于担当是一种官德。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树立这样的观念:“不愿担责任就不该当干部,不敢担责任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责任就不能当干部”。要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神,对分内之事,尽职尽责;对困难之事,攻坚克难;对棘手之事,善于解决;对突发之事,挺身而出;对失误之事,勇于面对,真正做到不避事、不怕事、敢管事、能干事。一句话,应切记:为官避事平生耻,从政必须有作为!

刘淇“三敢”精神为干事创业“打气鼓劲”

7月25日、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201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任务。市委书记刘淇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奋发有为,发扬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三敢”精神,攻坚克难,应对挑战,全力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努力推动首都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据7月27日《北京日报》)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理应走在前头、当好表率。从刘淇提出“三敢”精神来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成为指导广大党员干部扎实工作的强大动力。

敢于担当是前提。敢不敢担当,敢不敢负责,反映了一个党员干部的品质。不为党负责,不为民担事,就是对责任的渎职,人民群众最为痛恨。一个有责任感的领导干部,必须做到

在成绩面前不揽功,在问题面前不退缩。是“推功揽过”,还是“揽功推过”,这既是一个政治品质问题,也是一个思想境界问题。所以,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把应承担的任务承担好,把应完成的使命完成好,做到勇于负责、敢于负责、善于负责,遇到困难不回避,关键时刻敢出面,处理问题能决断,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责任,开拓进取,积极工作。

敢于碰硬是关键。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难免有“老、大、难”的事,遇到这些问题,领导干部不能怕苦畏难,不能打退堂鼓,要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同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办法、采取措施,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啃下来”,善于在化解矛盾、排解难题中提高能力,增加威信。对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人和事,要动真格、敢于碰硬。对于那些无视法纪的害群之马必须敢于用铁的纪律严肃处理。现在有些地方和部门遇到违规违纪现象,采取睁只眼、闭只眼或绕着走的态度,不敢直言,不敢斗争,这样只会助长歪风邪气,贻误工作。为此,要执行铁的纪律,敢于碰硬,赏罚分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敢于创新是核心。工作中能不能出一些亮点,想一些新点子,提一些好建议,是一个干部有没有水平的重要体现。不可否认,有的干部在工作中求稳思想重,不愿动脑筋,没有独到的见解,怕风险,只会走自己走过的路,只会走别人走过的路,缺少创新的工作思路,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其所在部门的工作或者地区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为此,干事创业就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而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追求更高更好,更美更妙。

“三敢”精神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品质追求。在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培育这种“三敢”精神,敢抓敢管,敢干实干,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上“走在前、作表率”。李源潮部长指出,勇于负责是对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不负责任的干部不能当组工干部。担当体现事业心、责任感、原则性。“为官避事平生耻”,组工干部就要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在服务上,提倡“上为下”的服务,即上级为下级搞好服务,对应的,组工干部要逐级对上负责,下级主动为上级出谋划策、分担工作。负责,具体体现为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组工干部的负责,就是要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为党的事业选贤任能把好“关口”。要增强战斗精神,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原则,与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作斗争,敢于抵制,敢于较真,敢于“亮剑”,以实际行动捍卫组织工作的公平正义,真正体现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 要牢固树立正确世

据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李亚杰、卫敏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今天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他强调,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崇高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才能使自己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生活充实,也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毫无保留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他指出,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联,有权必有责。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事业顺利时要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遇到曲折和挫折时同样要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事创业,都是必须做好的光荣事业,都要真正把精力和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

习近平强调,当前正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有利契机。各级党组织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教育引导他们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干事创业、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弘扬正气,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大力弘扬“三敢”精神 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大力弘扬“三敢”精神

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 瞿祖平

在中共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南通市委常委、通州区委书记宋文辉提出要大力弘扬“敢负责、敢作为、敢争先”的“三敢”精神,加快建设“三创之都、大桥

新城、幸福通州”。面对区域竞争愈加激烈的发展形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敢负责、敢作为、敢争先,是推动通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敢负责、敢作为、敢争先,关联紧密,构成一个整体,为我们用心谋事、激情干事、有效成事指明了方向。

“敢负责”体现的是一种敬业态度。责任成就事业。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敢负责,就是要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是一个人做好分内事的自觉态度。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说的都是崇高的责任感。敢负责任的人,能够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党员干部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这是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姿态提出的新要求,强调党的干部要有责任意识,对工作尽心尽责。因此,我们每一个职务都意味着责任,每一个岗位都是做事的平台。敢负责,方能放开手脚,奋发有为;有担当,方能挑起重担,大有作为。

“敢作为”体现的是一种做事品格。干事创业,没有敢作为的胆识不行。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敢作为”是胆识也是境界,强调的是“会作为”,是要求我们突破思维惯性的束缚,少说不说“不能办”、多思多想“怎么办”。开创事业不可能一路平坦,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会面临失败的风险,但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用坚韧不拔的毅力、百折不饶的斗志,突破陈规,推陈出新,从而出色地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实现既定的一个又一个目标。

“敢争先”体现的是一种自我追求。“敢争先”就是要有“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豪气,就是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审视当今社会,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只有勇往直前,永争一流,才能站在潮头立于不败之地。“敢争先”要求我们自抬标杆,高点定位,敢于同强的比,与快的赛,跟高的攀,用勇气和韧劲开辟新路径,靠智慧和汗水谋求新跨越,凭能力和本领创造新业绩。

“三敢”精神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区委的参谋部、前卫队,区委办公室更应在践行“三敢”精神中率先垂范,当好表率。结合办公室的工作实际,我认为重点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与推进中心工作相结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办公室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公室践行“三敢”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将其转变为推动全区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

优势要强化。办公室工作优势在哪里?我认为,简单地来讲就是“上承下达”,也就是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基层的最新情况并承报上去,第一时间掌握领导的决策部署并传达下去。要放大这种优势,当前就是要紧紧围绕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着眼于领导和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按照“信息在第一时间畅通,任务在第一时间落实,责任在第一

时间明确,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的要求,把领导交办的事、基层托办的事、群众想办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努力做到想在领导前,干在基层先。

劣势要转化。办公室工作的一般程式是:被动多,主动少;坐机关多,下基层少;事务性多,实践性少。我们要积极转化这些劣势,紧贴中心工作和领导意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超前思考运筹。同时,多到部门、镇区倾听呼声和建议,逐步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普遍性服务向个性化服务、常规性服务向创造性服务的转变,从而把每件简单、平凡、普通的事情做好、做细、做到位。

措施要实化。当前,要瞄准“三创之都、大桥新城、幸福通州”的建设目标,具体围绕“四个年”的工作要求,按照措施精细化的要求,细化量化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发挥办公室的价值作用。要建设立健全定期上报机制、循环督查机制、挂牌督办机制、回访复核机制、面上通报机制等,对区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及区委领导批示、指示等,及时进行督办,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刊发《督查专报》,加强跟踪调研,掌握总体进度,了解难点工作存在的问题症结,寻找分析原因,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有效推动区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对《省委书记信箱》及上级领导的交办批示等,认真核查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办法,妥善处理和解决各类矛盾问题,维护安全稳定环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与提升服务水平相结合

办公室践行“三敢”精神,最关键的就是要将其转变为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硬本领。

从个体来讲,古人云“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办公室每位同志,要勤于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运筹能力、修正能力;要勤于工作,发扬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苦干精神,真正做到在岗、在状态、在行,切实承担起以智辅政、以能辅政的重任,释放出最佳的服务潜能;要勤于修身,注重嘉言懿行、修身立德,见贤思齐、闻过即改,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整体来讲,我们要秉持“跳出区委办,服务区领导;跳出行政中心,服务全区大局”的理念,吃透上情,摸准下情,主动协调左右,联系内外,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高效运转。特别是在重点工作、重要事项等方面,坚持从领导的角度和全局的高度,积极思考,勇于谋划,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方。凡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到服务基层零距离,服务部门零间隙,服务领导零失误。

三、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

办公室践行“三敢”精神,最核心的就是要将其转变为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

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弘扬“三敢”精神,不能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是应当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把“三敢”的要求具体化、项目化。要通过开展对标找差、承诺践诺等活动,找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落实整改措施。要围绕区委工作中心,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撰写读书心得、报送信息材料等方式,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真正把“三敢”精神融入工作实践之中,体现到工作实绩之中。

重点与一般相兼顾。重点履行好办公室“办文、办会、办事”三项职责。高质量办文。办公室的文章要努力做到用鲜活的形式反映真实的情况,用简短的篇幅涵盖丰富的内容,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不断增强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公文办理要做到快捷、精细、有序。高标准办会。努力在会前布置、会中协调、会后落实等方面下工夫,做到会前布置周密、会中服务到位、会后落实有力,确保每个会议都能收到良好效果。高效率办事。最佳完成工作的时间是昨天。要牢固树立“要事第一、拖延是一种恶习、借口是失败的温床”这些办事理念,切实做到急事急办、难事巧办、常事快办、办就办好。与此同时,对办公室其他日常工作,都必须做到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中共通州区委办公室主任)

第四篇: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习近平

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今天正式开学了。我代表中央党校校委,向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同志们放下繁忙的工作来到中央党校,主要任务是学习。重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还要学习做好工作需要的其他知识,包括历史知识。今天,我主要就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谈一些体会和认识,和大家交流。

一、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求学时期就曾说过:读史,是智慧的事。就是说:你要增加智慧吗?史书是不可不读的。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一贯倡导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要善于运用历史知识。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944年,在中国革命迅速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他高度评价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要求在解放区重印这篇文章,目的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出学习历史的号召,强调要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特别要了解和懂得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邓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视学习历史和借鉴历史经验。他把了解和懂得历史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明确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反复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领导全党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整套方针政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为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江泽民同志同样高度重视历史和历史经验的学习与运用,多次强调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读史,高级干部尤其要带头这样做。他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

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对重视学习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有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还要学习世界历史,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他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这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领导干部读点历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修养,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历史记述了前人积累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记述了他们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思想与智慧,记述了他们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学习和了解这些历史上的文化知识、思想智慧、经验教训,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结合领导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或者吸取应用,或者作为借鉴,或者引为警戒,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改进我们的工作,是会大有助益的。我们的领导工作综合性、系统性强,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多方面知识,其中历史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不少领导干部,基本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知识和基本的文化知识、工作经验都是具备的,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和中外历史知识还缺乏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对历史的学习。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二、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 的智慧和营养

古老的中华文明早已闻名于世,它与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并称为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但埃及、两河、印度三个地方的古代文明后来都中断了,唯有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几千年来,我国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其丰富和完备的程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比。这是中华文明特有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所处的岗位职责不同,对中国历史的学习会有不同的具体需求,但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的道理都应该懂得,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自觉地学习历史。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曾受过无数来自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和来自外部的挑战与威胁,如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王朝更替、外部入侵等等,但中华民族却一次次战胜灾难,一次次渡过难关,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究其内在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产生和形成了为整个民族共同认可、普遍接受而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良传统。比如崇尚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中国先贤在对待民族、邦国的关系上,倡导以“协和万邦”即和平共处为邦交原则,以“天下大同”即共同社会理想为追求目标。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中,各民族之间有矛盾冲突更有交流融合,在冲突和融合中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从先秦到秦汉,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千百年的交流融合,使得各民族难分难解,终于形成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血脉相连、休戚与共、团结进步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又比如维护国家统一的优良传统。历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春秋时期,孔子修订《春秋》,包含“大一统”思想。到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已成为当时政治思想领域中的主流。基于这种认识,各族人民都把维护国家统一看作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与责任。尽管在一些历史时期也曾出现过分裂局面,但统一始终是主流。而且不论分裂的时间有多长、分裂的局面有多严重,最终都会重新走向统一。再比如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先哲很早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这是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古代神话中流传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孔子倡导的“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汉使苏武的饮雪吞毡,以及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而作《史记》等等,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我们学习中国历史,就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其中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丰富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的深刻教训以及由乱到治的经验智慧;既有当事者对时势的分析陈述,也有后人对前人得失的评论总结。可以说,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学习历史,要结合我们正在干的事业和正在做的事情,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比如,中国历史上,很多人主张“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主张思想教育手段要和法制处治手段并用。法是他律,德是自律。治理国家和社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古人这方面的治理思想与经验。又比如,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视人才问题。他们深深懂得“为政之道,任人为先”的道理,在选人用人方面留下了很多可取的思想和经验,诸如知人善任、选贤任能,才兼文武、德才兼备,敬贤敬能、礼贤下士,访求俊彦、唯贤是举,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勤于教养、百年树人等等。还有孟子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韩非子说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其意是说优秀的治国理政人才,必须经过艰苦条件的磨炼,必须具有起于社会基层的实际经验,这些认识都说明了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我们强调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注重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这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有历史经验的借鉴。再比如,我国历史上经过科举制等途径,探索出了把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分为两类:通才与专才。在治国理政中,通才任用于政务工作方面,专才则任用于事务工作方面。人才的培养任用应该分为政务、事务两大类,并且应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和职责,培养、选拔的途径和任用、考核的办法也应不同。这个选人用人的历史经验,今天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诸如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修齐治平、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等等。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许许多 多先贤和仁人志士都对高尚的精神追求作出了阐释。诸如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的“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等等。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一代一代众多仁人志士的人生实践中,从中华民族传诵千古的诗文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伟大的民族精神、高尚的社会风尚以及那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我们学习历史,就要学习和吸取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思想财富,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共党史,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用“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这三句话,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了近现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高屋建瓴、要言不烦,为我们学习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基本线索。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屈辱史、苦难史。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侵略和欺凌过中国。他们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一系列军事侵略,制造众多惨案,屠杀中国人民;他们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贸易、交通运输等主权;他们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租界,强行驻军,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培植亲帝国主义势力,控制中国政府;他们勒索赔款,抢劫财富,盗窃文物,控制交通口岸,对华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而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的经济 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中国遭受如此欺凌,陷入如此境况,其根本原因就是毛泽东同志所深刻指出的:“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要了解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屈辱历史,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负的教训,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制造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觉醒,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为改变中华民族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以及他们的先进分子和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国家和民族不断燃起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斗争的崭新阶段。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奋起革命,前仆后继,竭尽全力,不愧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蓬蓬勃勃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浴血奋斗的抗日战争和气势磅礴的人民解放战争,终于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并适时地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领导人民进入了实行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我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前辈共产党人建树的优良革命传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奋斗。

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个历史任务相互衔接,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那么,必须走什么样的道路、必须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必须由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来领导人民进行斗争才能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就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核心问题。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主张争论和较量的实质,是不同的历史道路、社会发展方向之争。实践证明,封建官僚们进行的所谓自强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改良运动,旧式的农民反抗斗争,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想在中国实行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方案,都先后在近代中国一一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都没有也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从近代中国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因为不触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根基的改良主义失败了,中国人民才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因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各种方案尝试全部失败了,中国人民才选择了经过新 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因为其他各种政治力量都无力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救亡图存和民族独立、解放与复兴,唯有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这一历史使命,才使受尽屈辱、濒临危亡边缘的中国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才向世人彰显和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历史真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要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90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不可逆转地开启了当代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我们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起来说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其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伟大辉煌,其所经历的困难与风险也世所罕见。90年来,我们党经历并一一有效应对的困难、风险很多。比如:有效应对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临的极大危险,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大好局面;有效应对了1934年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严重困难,经过长征北上推动了全民族的团结抗日;有效应对了1959年至1961年这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有效应对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内乱局面,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有效应对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夺取了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大胜利;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所造成的困难,继续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等等。遇到困难和风险,勇敢正视、正确应对,攻坚克难、夺取胜利,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遇变不惊、知难而进、化险为夷、百折不回的奋斗历程,这也是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所以能够不为一切困难所吓倒、不为一切风险所征服,而终能不断地开创出一个又一个胜利 局面、不断地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历史逻辑。我们党90年来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三件大事、所取得的各项伟大成就之所以震古烁今,正是因为它们来之不易。其中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迭出。有困难、有风险、有危机、有曲折,都不可怕,关键在于要勇于面对,善于克服和战胜它们。一旦战胜了,就会峰回路转,光明在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共产党人,正是从经历和战胜各种困难与风险中来历练自己的勇气、智慧和力量的。所以,我们学习党的历史,认识党的光荣伟大,不仅要充分认识她带领人民取得了光荣伟大的业绩,而且要充分认识她带领人民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披荆斩棘、不断开辟胜利道路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勇气、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

领导干部在学习我国历史的同时,还应该学习一些世界历史知识。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明朝末年,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发展,近代更是陷入了列强欺凌、被动挨打的境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社会统治者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看不到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其他先进的东西。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教训是深刻的。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当代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处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还是处理对外开放中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放眼世界,具有宽阔的眼光。只有既从现实又从历史两个方面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才能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包括对外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我还要指出一点,就是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领导工作水平上。而具有历史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即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所读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这样才能在我们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中发挥历史知识应有的积极作用。

今天我就讲这些。祝同志们在党校学习取得丰硕成果。

第五篇: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今天开学了。我代表中央党校校委,对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同志们进党校,主要任务是学习。今天,我围绕党校学员的学习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党校学习的重要性

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古今中外,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始终与历史进步相伴、与社会发展共存,是人类提高自己的重要阶梯,是国家发展兴盛的重要基础。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我专门讲过“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问题,就是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领导干部抽一段时间到党校学习,有什么必要和好处呢?我有如下体会。

第一,有利于补充和丰富知识。领导干部肩负领导责任,知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工作水平、领导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问题。当今时代,知识增长、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加强知识武装,就可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落伍。古人云:“温故而知新。”现在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这样我们的本领才能不断增强,我们的思想才能保持活力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胜任所肩负的领导工作。领导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平常主要靠中心组学习和自学,很难有整段时间系统学习,如果不安排系统学习补充和丰富知识,就可能“透支”原来的知识储备,对工作带来影响。大家能够集中一段时间到党校进行系统学习,是补充和丰富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机会与方式。

第二,有利于总结和提高。善于对思想和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一个领导干部的进步和提高很重要。大家平时工作忙,难得静下心来深入总结,到党校学习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好多事情通过认真总结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一智”是怎么长的?通过总结,认识到“一堑”为何,从中吸取了教训、引为鉴戒,这样才会长“一智”。由“堑”到“智”的转化,是通过总结实现的,总结是这种转化的认识之桥,没有这座桥,“堑”就无法转化为“智”。工作中的经验是财富,工作中的教训也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善于总结。安排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就是为大家在工作“热运行”中提供一个“冷思考”的宝贵时机,创造一个能静下心来“踱方步”的宝贵时机,使大家有时间来回顾和总结自己以往的工作与生活,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自己的认识和工作立于新的起点,以利实现新的提高。希望大家利用好这个难得时机,结合工作经历和通过读书学习冷静思考和深谋远虑,这对于增加我们领导工作中的战略智慧和主动权是很有益处的。

第三,有利于相互交流和学习。党校学员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和不同工作领域,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大家的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和个人经历、政治阅历也都不同。这种学员构成,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礼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诸葛亮说:“集众思,广忠益。”这些古语说明了什么呢?一是说明人与人之间要进行交流思想、交流学识、交流经验的学习活动;二是对交流出来的东西要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凡是好的就学习遵从,不好的就自省自戒,这样就可以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古人这种交流学习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应用。大家在党校学习过程中,交流工作经验、畅谈心得体会、切磋研究成果,肯定能够取得集思广益的效果。

二、关于党校学习的主要任务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亲自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他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办党校,就是要使我们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提高一步,使我们党更加统一。”毛主席这段话,把党校教学的重点和学员学习的目的讲得很明确,就是通过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更加自觉地维护党的统一。这在今天和今后的党校学习中仍然适用。

中央党校是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干部和理论骨干的最高学府,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是进行党性锻炼的重要渠道。领导干部进党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这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校同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区别。现在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中,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注意并切实解决好的是理想信念问题和思想作风问题,最需要加强的是理论教育。领导干部无论在党校学习还是在平时工作中学习,都要高度重视理论学习,自觉提高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可以这样说,学习和掌握理论的深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领导干部的政治敏感程度、思维视野广度和思想境界高度。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学习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养成宽阔的胸襟和眼界、高尚的思想情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培养一个领导干部不容易。一个领导干部在一生中始终坚持正确政治立场,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持清正廉洁,同样不容易。如果一朝不慎,便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这样的教训太多了。面对种种诱惑,我们的领导干部务必保持古人所说的“夙夜震畏、不敢荒宁”的清醒认识,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大家应照此毕生为之追求、为之努力。

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在突出抓好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同时,还要坚持抓好干部的能力培训。到中央党校学习的高中级干部,对于那些有益于掌握工作技巧、有益于提高驾驭工作能力的一般知识和经验,是需要注意学习的。但我在这里强调的是,还要注意学习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能够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领导我们党一次又一次地转危为安,就是因为他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具有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具有远大眼光,因而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制定并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战略。现在,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许许多多的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战略谋划。凡是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同志们来中央党校学习,一定要注重在养成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大家要在听课研讨的基础上,通过读书、案例研究、从政经验交流等活动,学习历史的和现实的领导工作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尤其要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世界全局和时代发展趋势,努力掌握更多的国际问题基本知识和战略科学知识,努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努力提高对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和政治决断的能力。

中央党校一直重视对学员新知识的培训,周一晚上的知识讲座、校园网络课程,安排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大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学习资源,多学一些,学深一些。知识多了,见识广了,才能使自己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

三、关于学习、思考和应用

大家到党校学习,时间一般都比较短。要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就必须下一番苦工夫。我们的先人有许多勤学苦读的动人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等,一直传为美谈,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记取。大家要安下心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看书学习,深入进行研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这句话讲得好。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开来。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这对于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很有好处。中央党校在每学期教学安排中,都有学员论坛和从政经验交流活动,这有助于大家深入研究和切磋执政经验。大家还可以利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交流学习体会,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分享经验。

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宋代学者朱熹说过:“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如果只是明白道理而不去做,那么学与不学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大家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党校校训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一方面,大家要把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宽领导工作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大家要把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同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自觉加强思想修养,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推进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通过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推进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规律,也是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规律。大家在党校的学习中,要坚持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步。通过在党校的学习,进一步把掌握的理论转化为牢固确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力量,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智慧和能力的储备,把党对领导干部的党性要求转化为培养高尚品德和发扬优良作风的自觉性。

党校学员中不少同志是地方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党校学习期间,大家要潜心学习。同志们在原来单位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到了党校都是学员,都要按照党校的规定和要求去学习。地方上来的学员利用空闲时间到部委走访,商谈一些事情,可以理解。学员建立友谊,交为朋友,这也正常。但不能把这些当作来党校学习的目的,更不能把时间花在拉关系和请客吃饭上。大家知道,当年沈阳市的马向东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一面写着反腐倡廉的文章,一面利用双休日到澳门赌博。这虽属个别极端的例子,但应从中吸取教训,严加防范。中央党校要始终坚持从严治校,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严格校纪校规。广大学员也要积极配合党校的管理,自觉遵守纪律,维护中央党校的声誉。

我就讲这些。最后,祝同志们在党校期间学习好、生活好、身体好,以良好的学习成果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为何强调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9月1日出席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围绕党校学员的学习作了讲话,强调领导干部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本领,才能保持思想活力和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胜任所肩负的领导工作。(据9月2日《人民日报》)

可以说,“学习”这一最古老的词汇,有着深刻的内涵。“学”是对不知道的东西接纳的过程,是知新;“习”是不断重复,是温故。所以“学习”的原始意义就是一个人自我完善、持续不断的修炼过程。习近平在这次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从两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长一天也不能离开吸收营养,而这营养的获得,一天也不能离开学习。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盛水的容量,决定于最短那块的木板。只有加长最短的木板,才能迅速增加容量。为此,领导干部要根据自己的欠缺来充实自己,来增加吸纳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每个干部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和从事的专门工作,结合实际,重点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补齐自身知识的“短板”。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对学习抱有不正确的观念,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学习也能应付工作;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学不学习无所谓;有的认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顾得上学习,等等。如果我们总是抱着“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的态度,就不能改进学习、实现“自我超越”。正因如此,领导干部要坚持“温故知新”,把学习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尽责的“第一要求”,作为知识脱贫、脱俗、脱愚的途径,作为成长、成熟、成功的阶梯。要不断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应付学”为“认真学”、变“短期学”为“终身学”、变“粗浅学”为“深入学”,在学习中要思路,努力克服“知不抵位,识不符职”,要防止“知识透支、本领恐慌”。

值得一提的是,领导干部在坚持“温故知新”的同时,还要做到“学新知新”。这是因为当今社会进入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各种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去把握、去解决。由于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几乎每几年增加一倍,致使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知识的“折旧率”越来越快。为此,任何人都不能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要克服自满情绪,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才能避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使命。

才由学得,德由学进,业由学成。领导干部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全面拓展知识领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努力做到既是专业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又是博学多才的复合型人才,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本领。(胡军)

下载中央党校秋季学期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央党校秋季学期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大全

    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秋季学期开学典礼 刘云山出席并讲话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02日01 版) 本报北京9月1日电 (记者张烁)中共中央党校1日上午举行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

    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 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今天开学了。我代表中央党校校委,对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同志们进党校,主要任务是学习。今天,我......

    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 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今天出席中央党校......

    中央党校举行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

    习近平中央党校秋季二批学员开学典礼讲话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李亚杰)中央党校今天举行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

    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

    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今天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

    秋季学期开学讲话

    2011-2012学年度秋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对我们各位同学们来说,今天是我们成长历程中一个全新的起点,在这硕果累累的秋光里,今天......

    习近平同志2010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习近平同志2010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从......

    中央党校讲话心得(最新)

    中央党校讲话心得(最新) 为党的十七大成功召开创造良好舆论氛围,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光荣使命,也是对我们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水平的一次重要检验。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