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了一个更为整合的议程——食品安全问题、管理和研究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
“食品安全研究:为了一个更为整合的议程——食品安全问题、管理和研究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举办
来源:人大法学院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02月27日 浏览:207
2014年2月22日,“食品安全研究:为了一个更为整合的议程——食品安全问题、管理和研究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会议由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与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协会中国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SSRC)联合主办。本次会议旨在使从事食品安全方面不同学科研究或实务工作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目前研究现状,思考研究成果如何更有效地传播,并在跨学科和跨国合作的视野下找出未来研究的优先关注点。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李仕春,中国人民大学法院院长韩大元,社会科学研究协会中国代表、中国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联合主任Jennifer Holdaway。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法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实务部门的专家也出席了会议。
上午9时,开幕式正式开始,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社会科学研究协会中国代表、中国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联合主任Jennifer Holdaway先后致欢迎词。
韩大元院长在致辞中表示,食品安全关乎人类健康,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他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建议应当率先在食品安全领域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正是从协同的角度,依靠多方面力量,文理交叉结合,将环境、食品科学与法治等人文社会科学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徐景和司长表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这一平台的成立提升了食品安全问题研究水平。他指出,在今后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中应该树立大健康观、大安全观和大政府观,建立系统的社会治理观,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Jennifer Holdaway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的作用和目的。她指出,FORHEAD食品安全工作小组致力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次报告有助于理解研究现有的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驱动力、趋势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现状。
随后,Jennifer Holdaway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张磊代表FORHEAD食品安全
工作小组进行“食品安全在中国:问题、管理和研究概况”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问题概况、食品安全工作的驱动力与趋势、政府治理与社会应对、数据和研究需求等。报告还涉及现有研究的政策意义、报告的修改版本、未来的研究日程和如何促进跨学科合作等问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综合处处长韩宏伟主持了报告的专家点评环节。多位专家作了精彩的点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司长指出,报告的主题鲜明,聚焦在食品化学毒害上。整个报告方法科学,始终关注国别差异,看到了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的特殊性。同时,徐景和司长更是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5大创新——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法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战略创新。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李仕春主任阐发了自己对于发挥政府之外其他主体监督作用的看法。他对于报告中政府外主体监督作用分析表示赞同,同时建议既要加强能力建设,又要培养国民理性,更需要多元参与和专业培训。这些建议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讨论。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首席专家吴永宁先生从生态视角出发,针对SSRC讨论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数据库建设,高度评价了SSRC的框架工作。此外,他指出,中国风险交流应该是双向的,而我国更多的表现为信息公开。实现风险评估方的独立第三人地位十分必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王志刚教授指出,报告书应该更多的关注中国的现状特点,寻找一种中国的治理模式。此外,报告书可以借鉴中国优秀学者和管理者的宝贵经验。同时还要认识到中国的城乡二元化问题对于食品安全治理的影响。
点评环节过后,其他专家学者围绕报告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申卫星教授从民法的角度分析了食品安全法以及健康权等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主任郭丽霞从政府监督角度表示,政府不仅仅要制定政策,还要建立一种风险交流机制。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程红光副教授指出,报告没有提到土地政策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等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王敏研究员表示,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现代技术的进步、网络舆论、政府监管等多种方式保障百姓有安全放心的食品。
激烈的讨论之后,会议在中国人民法学法学院竺效副教授的主持下继续进行,各与会机构的代表各自介绍了他们目前的食品安全研究现状与研究计划,从多层次多角度讨论了食品安全问题。针对食品安全跨学科研究议题、跨机构与跨学科合作的需求与机遇这两个重大问题,共同探讨未来沟通和合作的可能。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吴永宁研究员介绍了风险评估中心打造科学公信力和国际
影响力的定位以及采用理事会决策监督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他强调,风险评估中心现在正在积极同国际开展合作,并同众多机构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金书秦在会上展示了研究中心现阶段主要关注以及将要关注的领域。同时,他还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进行了分析与回顾,对措施与问题的对应性进行了评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苏杨研究员认为,可以对整个风险环节进行评价,找出风险最高的环节,通过多层次不同渠道进行治理。他还分析了环境与粮食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以及粮食质量安全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王伟国副主任介绍了中心成立的背景、取得的进展以及今后工作的设想。研究中心自成立起,得到中央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同联合国开展了合作项目,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了《食品安全法》实施状况评估报告,编撰《食品安全法治内刊》等。
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彭小龙副教授在会上介绍了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背景与发展现状。他指出,协同治理需要技术、法律、企业、政府、媒体等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解决好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彭小龙老师还展示了协同创新中心的框架体系,期望能够在国家支持、高校联合、研究中心协作的情况下共同治理好食品安全。
中国农业大学马骥教授强调要把握好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之间的关系。重金属污染、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土壤酸化等问题都存在,怎样解决好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是重中之重。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王娜副主任研究所的现状,指出研究所的工作重点是有毒有害化学品的防控工作。王老师以专业的角度介绍了农产品安全性评估、人体健康影响研究、农产品农药残留影响因素等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李恋卿从介绍了一种治理土壤污染的理念。他建议,中低污染水平时可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从而达到自然净化的目标;在重度污染的情况下,则可以采取种树等方式进行生态净化。
最后,Jennifer Holdaway主任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期待多方可以共同协作,推动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业。会议达到了预期目标,圆满结束。
分享到 0
【返回首页】【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政治与法律》2014年全新改版启事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文明上网,请对您的发言负责!用户名: 注册 密码: 认证码:匿名
第二篇: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举行食品安全问题、管理和研究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在人大法学院召开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举行食品安全问题、管理和研究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在人大法学院召开
2014年2月22日,“食品安全研究:为了一个更为整合的议程——食品安全问题、管理和研究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会议由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与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协会中国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SSRC)联合主办。本次会议旨在使从事食品安全方面不同学科研究或实务工作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目前研究现状,思考研究成果如何更有效地传播,并在跨学科和跨国合作的视野下找出未来研究的优先关注点。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李仕春,中国人民大学法院院长韩大元,社会科学研究协会中国代表、中国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联合主任Jennifer Holdaway。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法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实务部门的专家也出席了会议。
上午9时,开幕式正式开始,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社会科学研究协会中国代表、中国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联合主任Jennifer Holdaway先后致欢迎词。
韩大元院长在致辞中表示,食品安全关乎人类健康,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他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建议应当率先在食品安全领域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正是从协同的角度,依靠多方面力量,文理交叉结合,将环境、食品科学与法治等人文社会科学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徐景和司长表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这一平台的成立提升了食品安全问题研究水平。他指出,在今后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中应该树立大健康观、大安全观和大政府观,建立系统的社会治理观,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Jennifer Holdaway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的作用和目的。她指出,FORHEAD食品安全工作小组致力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次报告有助于理解研究现有的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驱动力、趋势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现状。
随后,Jennifer Holdaway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张磊代表FORHEAD食品安全工作小组进行“食品安全在中国:问题、管理和研究概况”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问题概况、食品安全工作的驱动力与趋势、政府治理与社会应对、数据和研究需求等。报告还涉及现有研究的政策意义、报告的修改版本、未来的研究日程和如何促进跨学科合作等问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综合处处长韩宏伟主持了报告的专家点评环节。多位专家作了精彩的点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司长指出,报告的主题鲜明,聚焦在食品化学毒害上。整个报告方法科学,始终关注国别差异,看到了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的特殊性。同时,徐景和司长更是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5大创新——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法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战略创新。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李仕春主任阐发了自己对于发挥政府之外其他主体监督作用的看法。他对于报告中政府外主体监督作用分析表示赞同,同时建议既要加强能力建设,又要培养国民理性,更需要多元参与和专业培训。这些建议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讨论。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首席专家吴永宁先生从生态视角出发,针对SSRC讨论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数据库建设,高度评价了SSRC的框架工作。此外,他指出,中国风险交流应该是双向的,而我国更多的表现为信息公开。实现风险评估方的独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流部副主任郭丽霞从政府监督角度表示,政府不仅仅要制定政策,还要建立一种风险交流机制。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程红光副教授指出,报告没有提到土地政策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等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王敏研究员表示,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现代技术的进步、网络舆论、政府监管等多种方式保障百姓有安全放心的食品。
页 共 3 页
第三篇:【食品安全问题论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措施研究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措施研究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是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但一直是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的、不好解决的问题,对水利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本文根据近年来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的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后管理的几点措施。关键词:农村;饮水;建后;管理;问题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可以说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但从近年来也发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效益的发挥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因而必须加强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措施。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大部分县建后运行主管部门未明确
大部分县明确建设期间主管部门为水利部门,但随着饮用水工程的建成投产,饮用水工程主要工作由工程建设转为建后管护、水质监测、水源保护等内容。建后运行管理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工作面广量大,又涉及千千万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集体健康,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力量。1.2大部分县建后运行管理资金未落实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分散式供水工程为主,工程的责任主体是行政村,居住较为分散,受益村人口较少,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劳动力一般都外出务工,平时用水量相对少,规模效益难形成。农村供水水价低,所征收的水费不足以维持饮用水工程的运行费、维护费,不能实现良性运行,迫切需要当地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补助乡镇(村),专项用于农村饮用水工程日常运行管理。1.3管护队伍难建立
维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供水站和村委会确定的管理维护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较低,不能适应日常的管道维护和饮水安全管理的要求。1.4消毒设备不齐全
很多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和集中式供水工程设有消毒设备外,大部分分散式供水工程均未设置消毒设备。当供水水源水质恶化时难以保证水质安全。1.5水源保护较粗放
目前县城水源基本已划定水源保护区并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大多没有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尚没有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影响农村水源的因素复杂,水质受农田农药、人畜粪便、生活生产污水排放等污染的影响,水源保护较为困难,安全保障率还较低。1.6运行安全存在隐患
农民饮用水工程标准不如城市水厂,没有正规的厂区,蓄水池安全防范设施也极为简陋,易被极端分子所利用,运行安全存在隐患。2.加强建后管理的建议 2.1明确主管部门
应当明确各级水行政部门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主管部门,水利局增设管理科室和落实专职人员。同时,要明确卫生部门为水质监测的责任部门,环保部门为供水水源保护的责任部门。
2.2落实管理主体
农民饮用水工程的管理根据工程投资渠道、工程规模等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做到产权清晰,管理主体明确,责任落实,权利和义务清楚。除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包括组团式供水工程)由乡镇政府落实机构管理外,其他单村工程或由单村工程延伸的工程应由村委会管理。2.3建立管理队伍
由市水利局或各县(市、区)水利局组织举办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方面的培训班,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统一发放饮用水管理和维护人员上岗证,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安全饮水。2.4出台管理办法
建议尽快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为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提供指导意见。各县(市、区)结合各地的实际拟定出台农民饮用水运行管理办法,以保证饮水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2.5安排专项管护资金
由于有部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成本高,运行费用高,按完全成本收费农民负担重,不按成本收费建成的供水工程难以良性运行。建议市财政和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设立农村饮用水专项管护资金,用于管理运行维护,财政专项管护资金每人每年应不少于10元。2.6实行有偿用水,科学制定水价
切实做好水费收缴工作有偿供水,实现“以水养水”。集中式供水工程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水价;对于分散式供水工程以保证工程日常运行、维修和更新为前提,按照供水成本计收水费,由受益村村委会或用水户协会按“一事一议”方式自主管理。经济困难的地方成本水价一时不能到位的,应确保运行费和维修费,采取乡村集体经济补贴和政府财政补助的措施,以确保饮用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2.7加强水质监测和运行安全保护
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者供水人口100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单位应当设立水质检验室,配备仪器设备,有专业检验人员,负责供水水质的日常检验工作,接受各级卫生部门的监督和抽验,保证供水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因供水规模较小,未设水质检验室的供水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定期检测供水水质。
水质监测应由建后管理部门承担,避免“多头管水”,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落实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选择、检测和建后水质的经常性检测措施,公开、透明发布水质信息,保证农村饮用水的绝对安全。对集中供水的工程,以规模较大的自来水公司为依托,分区域设置监测点,加强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监测;对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检测水质,对简易供水工程,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水质优良。在饮用水入户前端设置生物监测设施,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异常,保障饮水安全。建立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一旦发生饮用水安全重大事件,保证组织、技术、物资等方面形成快速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2.8强化水源保护
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与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根据水源类型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保护区内严禁存在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和污染源。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落实必要的防护措施,并落实专人巡查。同时制定供水处置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和供水水质保护应急预案。根据农村实际,在水源保护区或管护范围,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同时加强水源区森林资源保护,充分发挥森林水源涵养作用。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供水单位应当制定供水安全运行应急预案,报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因环境污染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水源、供水水质污染的,供水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供水,及时向当地政府及环境保护、卫生、水利等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通知用水户。直接从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工作的人员,必须持县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健康证上岗,并定期进行体检,符合健康标准的方可上岗工作。
凡造成水源变化、水质污染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损坏的,应按“谁污染、谁负责,谁损坏、谁补偿”的原则,由造成污染、破坏的单位或个人负责处理并赔偿损失。2.9建立考核奖励制度
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考核奖励资金,对饮用水管理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各县(市、区)财政也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农民饮用水建后管理的考核奖励。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朱昌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位于毕节市南部朱昌镇,距市区14公里,工程建设单位为毕节市水利局,设计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为毕节地区勘测设计院,施工单位为毕节市欣源水利水电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是2007省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修建的工程。本工程总投资423.22万元,其中省财政专项资金343.22万元,地区匹配40万元,市匹配20万元,受益区群众投劳折资20万元。
本工程新建日处理水量500吨的水厂一座;新建取水池二个,容积为6.2m3;新建蓄水池一个,容积为500 m3;新铺设输水主管5.55km,配水干、支管网26.43km,新建水处理厂一座(厂区面积1612m2,房屋建筑面积397 m2,绿化面积170 m2,围墙160m);新建进厂公路520m。
工程建成后,可解决朱昌、双堰、宋伍及镇直机关、学校共计10584人的饮水安全问题。3.2建后管理措施 3.2.1运行管理
工程建成后,建立朱昌镇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对本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经营直接负责。
对供水水厂所有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人员实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建立健全档案。
由受益区当地政府负责规定各饮水安全工程监理保护范围和水资源保护区。
根据该工程建设性质,科学合理地,按补偿成本、合理受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水价。通过水价杠杆作用来促进节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循环。走以水养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工程管理之路。
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诚信服务体系。按照市场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诚实守信,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服务理念。3.2.2水源保护
加强《水法》的宣传,提高全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节水意识,为有效防止水质污染和避免人为破坏饮水安全工程奠定基础。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3技术服务
在农村人饮困难地区,一般是地理和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的地方,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措施搞好技术服务。(1)加强技术培训;(2)加强技术管理;
(3)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定期检查工程运行情况,解决运行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得运行水平的提高。
(4)实行工程运行联络制度。
(5)要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和供水质量,为群众的身体健康负责。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是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但一直是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的、不好解决的问题,对水利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我们一是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农村饮水建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莫顺山.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点及管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4期.56-57 [2]林文.雷中仁.胡亚琼.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水利.2009年09期.34-35 [3]刘理政.郸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04期.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