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知识考试题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知识考试题
大西南渝利监理站:组: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8分)
1在2011年年底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党组作出了全面推行(A)的工作部署。
A安全管理B质量管理C运输管理D政治思想工作
2、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增强安全风险的(D),构建安全风险的防控体系,达到强化安全基础、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安全的目的。
A执行意识B落实标准C防控体系D防范意识
3、风险:就是指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C)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A可能性B后果C可能性与后果
4、风险率、风险程度、个人风险、社会风险、事故次数、伤害人数、伤害概率和财产损失等(C)来表示风险的存在及其大小。
A风险判别B指标C风险判别指标
5、风险可以分为(D)等四种情况。
A极显著B显著C轻微D极显著、显著、轻微、不显著
6、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是针对不同情况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从而使风险降低,达到(A)。
A可以接受的程度B不可以接受的程度C完全排除的的程度
7、风险管理,就是指为了降低风险可能导致的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所进行的风险因子识别、(D)、制定并实施相应风险对策与措施的全过程。
A危险源分析B隐患判别C风险评价D危险源分析、隐患判别、风险评价 8从宏观角度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存在于系统中的人、物和环境,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系统。而从微观角度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就是指(D)。
A风险因子B危险源C隐患判别D风险因子、危险源、隐患和事故
二.多选题(每题2分,计10分)
1、安全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从源头上化解和降低风险。实现安全风险的预先控制、超前防范,安全基础建设尤其关键。其内容有(ABCD)
A、明晰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B、明晰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C、加强人员管理D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2、实行安全风险管理,目的是要消除风险。由此,必须根据风险因素不同层次与类别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及相应采取的对策。其内容是:(ABC)
A有效处置和消化安全风险B搞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C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考核机制 D消除风险
3、要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让 “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的 ‘饭碗工程’,安全不好是最大的失职,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等安全理念,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安全价值观,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途径是:(ABCD)
A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开展B细化岗位作业标准、工作流程,完善安全规章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C注重培养职工的良好作业习惯、大力选树、宣传生产一线安全先进典型 D正面激励,示范引导、是加强安全文化环境建设
4、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安全风险的(ABCDE)等过程,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必须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
A 识别B 评估C评价D决策E 监控
5、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体系。根据安全风险程度、生产作业过程存在的危险等级,建立和完善以安全自查自纠为主的安全监控、反馈、自我调整机制,采取(AB)等措施,规范安全风险管理运作。
A 量化考核B定期考核评价C 随时考核
三、填空题(每题1分,计15分)
1、风险因子是指以一定的状态、形式存在的物或物质。风险因子自身具有中性的属性,但从事故的不期望角度而言,它又表现为风险性。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对不期望的、能导致事故的_____风险因子进行识别和控制___。
2、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而言,危险源具有理论上可以减少,但实际上只能加以控制的特性。从防范事故的角度而言,危险源表现为风险性。危险源是否变成隐患,进而引发事故,往往取决于人们的__行为____。
3、隐患是指超出了人们设定的安全界限的状态或行为,如超标、“两违”现象等,是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隐患能否导致事故,主要取决于它所处的______环境和状态_.4、由于人们设定界限的不同,隐患既可能被划定为隐患,也可能被划定为危险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隐患是完全可以被__消除__的。
5、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事故是指系统的发展、变化_违背人们的意愿_,发生了人们不期望的后果。
6、事故是由一种危险因素或几种危险因素___相互作用导致的___,这些危险因素是事故的外在原因或直接原因。事故具有理论上可以减少,实际上也是可以减少的特性。
7、在铁路系统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结合铁路安全工作实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研判和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驾驭风险、监控风险等一系列活动来____防范和消除__风险,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8、所谓__风险识别__,就是对系统中尚未发生的、潜在的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连续的识别和归类;
9、所谓_____风险评价__,就是对系统中的风险因素能造成多大的伤害和损失,以及能否接受进行评估;
10、所谓___风险控制 _,就是对不能接受的伤害和损失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以达到消除、降低危害的目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是基础,风险控制是核心。
11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是基础,_风险控制____是核心。
12、要突出__(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__,加强对高风险环节和岗位的掌控,及时发现并准确研判安全风险,实施对安全风险的科学管控和有效处理,强化过程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
13、按照 “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把风险责任和风险措施落到各层级、各专业、各工种、各岗位,实现对___现场作业___的有效控制。
14、只有将安全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每一台设备、每一个作业环节,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___全过 程控制____。
15、要广泛开展安全生产(达标建设),实行标准化管理,按标准指挥生产,按标准生产作业,减少或避免不安全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题8分,计2题16分)
1、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重大意义:
答:1.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举措。
2.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提升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3.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解决铁路安全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4.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提升全员、全过程安全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
2、安全风险管理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答:风险就是指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如果用定量模型表示即为: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事故发生的损失程度。
所谓风险管理,就是指为了降低风险可能导致的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所进行的风险因子识别、危险源分析、隐患判别、风险评价、制定并实施相应风险对策与措施的全过程。从宏观角度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存在于系统中的人、物和环境,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系统。而从微观角度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就是指风险因子、危险源、隐患和事故。
五、问答题(26分)
1、根据驻点工程状况,你认为该点安全风险源有哪些?如何采取预控措施保证安全监理?
六、论述题(25分)
1、为什么说安全风险管理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事故的形成机理,揭示了事故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根源?
答:“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是一种不发生损失或伤害的和谐的生产状态,其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而事故则是对安全生产过程失去控制的产物,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息息相关。安全风险管理正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事故的形成机理,揭示了事故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根源。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有助于理清安全思路,找到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安全工作的突破口,提高风险防范和事故预防与处置的能力;有助于全路干部职工将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有助于全路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从而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有助于将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到各层级、各岗位,把安全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有助于对各类安全风险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过程管理,狠抓管控措施的落实,加强检查考核,进行闭环管理,实现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第二篇: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知识
什么是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安全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都会面对内部、外部因素及其影响,这给组织是否实现、何时实现其目标带来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就是“风险”。
风险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风险所采取的指挥和控制的协调的活动”。
安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研判和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驾驭风险、监控风险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和消除安全风险的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在铁路系统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结合铁路安全工作实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研判和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驾驭风险、监控风险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和消除风险,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重点是要抓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要素。
所谓风险识别,就是对系统中尚未发生的、潜在的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连续的识别和归类;
所谓风险评价,就是对系统中的风险因素能造成多大的伤害和损失,以及能否接受进行评估;
所谓风险控制,就是对不能接受的伤害和损失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以达到消除、降低危害的目的。
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风险识别
和风险评价是基础,风险控制是核心。
安全风险管理既可看作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安全风险意识培育、安全风险识别研判、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安全风险管理评估考核等内容。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中的海因法则、木桶理论、蝴蝶效应等,也是安全风险管理内涵的主要体现。我们在日常安全管理中,也在有意无意地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如:我们对现场评估检查时制定的安全检查表、我们制定的发牌标准、我们对事故故障类型及影响的分析等,都是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工作思路
1.落实标准。
2.防控风险。
3.完善机制。
4.强化基础。
第三篇: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知识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知识
1、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是在现有安全管理基础上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工作思路的优化,必须尊重铁路安全生产客观规律,在坚持长期以来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现行的安全管理进行系统和规范,促使现有安全管理更加理性和科学。
2、安全风险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三点共识”,严格落实“三个重中之重”要求,以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为重点,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为载体,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全面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把风险管理与既有安全管理有机融合,切实强化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和超前防范,严格落实“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风险,使安全工作更具超前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促进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3、安全风险识别要围绕“管理、人员、作业、设备、环境”等要素,突出客车、高风险环节、关键岗位等重点,以事故故障、监测检测、维修检查、日常安全检查等为基础信息,对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全面查找安全风险源,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点。
4、安全风险等级
分级控制
(1)、全段安全风险划定为4个等级。
可能导致发生一般D类及其以上事故的问题为I级风险;
可能导致发生机务系统事故苗子和段定严重事故苗子的问题为II级风险; 可能导致发生段定事故苗子的问题为III级风险; 可能导致发生段定事故苗子隐患的问题为IV级风险。
(2)、段安委会负责制定I、II 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职能科室负责制定III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各生产车间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段I、II、III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制定 IV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并明确班组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建立完善班组安全风险控制制度。
(3)、段安全风险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全段各部门开展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性指导,收集、整理各类安全风险信息,为段安委会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提供依据。制定全段统一的《安全风险控制表》,明确I、II 级安全风险主要控制措施、控制部门、控制岗位。各车间部门按要求完善、制定本车间部门管理的《安全风险控制表》。
(4)、各车间(科室)根据《安全风险控制表》和《岗位风险作业指导书》,编制各工种《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卡》,针对各作业环节的风险点制定细化预防控制措施。
(5)、各车间部门要把“标准化作业”作为安全风险控制的最重要环节,以《岗位风险作业指导书》和《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卡》)对岗位作业进行全过程指导、明示、卡控,使全员参与安全风险项点的控制,把安全风险消除在现场、化解在岗位。
分级分析
一是实行班组、车队、车间、段四级分析制度,利用班组会、队委会、车间例会及段安委会,对职工两纪、行车隐患、机车质量等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问题多发的关键人(车)、关键班组、关键车队、关键车间,分析查找根源,进而有的放矢进行风险控制。二是定期实施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发现新的风险点和风险点发生变化、风险控制措施存在缺项或控制无效,以及风险点问题集中发生、隐患突出等风险信息,以《风险信息情况反馈、追踪表》逐级上报,对新的风险点及时纳入风险问题库。
5、安全风险研判,是对阶段性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的排查识别,分为定期研判和不定期研判。路局、站段、车间、班组要按照“历史规律分析、现实问题分析、条件变化分析”三个基本要素进行,并将安全风险的研判作为各级安委会和安全分析例会的主要内容。
(1)、动态研判安全风险。对运输安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违章违纪等安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规章制度变化等动态信息和新设备、新技术、运输组织等运输生产条件变化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研判。
(2)、静态研判安全风险。根据已发生的事故故障教训、一定时期存在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设备设施源头质量缺陷和作业中发生的惯性问题进行研判。
(3)、车间定期研判。通过定期安全分析会,由车间主任对上一阶段确定的安全风险重点项目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制定对策和措施,落实到具体岗位和责任人。
(4)、班组定期研判。通过班前会,结合作业项目、人员、设备、环境、气候、运输组织、规章变化等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风险研判,提出安全卡控要点及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责任到人。
(5)、不定期研判。安全风险的研判必须适应发展变化,针对季节更替、工程改造、设备更新等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和运输生产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关部门或单位适时进行专项的安全风险研判,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分析研判安全风险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卡控措施,逐层细化,落实到岗,定责到人。
6、安全风险处置
安全风险处置要坚持处置优先原则,优先采取危险消除和预防措施,继而采取后果控制和应急措施,并注重临时控制和长期控制相结合,实现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对突发性安全风险,发现危及行车和人身安全紧急情况,要果断采取“拦、停、扣”等措施,按照相关应急处置预案和程序,有效控制险情,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7、安全风险检查
(1)、突出安全风险关键检查,紧盯风险卡控措施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突出管理的职能作用和岗位的主体责任,突出对关键岗位、关键时段、关键人员、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等安全风险关键点的检查,重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容易引发事故的安全风险,对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问题要立即解决,防范事故发生。
(2)、充分运用“十查”,提高安全风险检查质量。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安全生产过程特点,以“模拟查”、“假设查”、“突击查”、“专项查”、“集中查”、“异地查”、“跟踪查”、“夜查”、“交叉查”、“监控查”十种监督检查方法为基础,重点围绕安全风险等级和卡控措施,突出对安全风险关键点的监督检查,做到有计划、有侧重、有针对性。同时,要认真做好落地检查,通过实地查、实地测、实地看,真正查找安全风险的根源,查出实情,完善制度,补强措施,卡控安全风险关键。
8、安全风险控制
以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核心,强化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控制.(1)、把“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管理”作为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控制的核心,大力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创建标准化处室、标准化站段、标准化车间(车站)、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等为载体,实现管理规范、设备达标、岗位达标、作业达标、质量达标。
(2)、把安全标准化建设作为实现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重要载体,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立标、学标、对标、达标活动,将安全风险控制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管理与作业岗位、每一个管理与作业环节,加强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风险控制,按标指挥,按标作业,减少或避免不安全的行为。
(3)、严格风险源头控制,规避安全风险
(a)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明晰管理岗位和生产岗位的安全职责,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划小安全责任单元,变车间(站)、班组负责为责任到人,通过强化岗位责任制源头控制,规避安全管理风险。
(b)严格规章制度管理。要把解决规章制度缺失、内容交叉、相互矛盾和不严谨等问题,作为规范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工作。重点解决制度、办法和措施中存在的内容繁杂、违背规章、不可操作等问题。严格规章制度目录管理,按规定程序起草、会签、审查和发布实施,及时更新技术规章信息。通过抓规章制度源头管理,规避安全规章制度风险。
(c)严格有效制度落实。抓落实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要按照“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把风险责任和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有关层级、专业和岗位,要以专项督办、重点抽验制度为抓手,对有效制度做到布置工作有检查,推进情况有汇报,重点事项有复查,抽验结果有考核。通过抓制度落实,规避安全违章违规风险。
(d)严格重点岗位人员准入管理。通过抓重点岗位人员培训和准入制度的源头控制,规避安全素质风险。(e)严格产品准入管理。通过抓产品质量源头控制,规避安全设备风险。(4)、强化问题整改落实,监控安全风险
9、安全风险评估
(1)、安全风险评估分为安全风险管理综合评估和安全风险专项评估。(2)、安全风险管理综合评估由各级安委会负责。路局每年、站段每半年对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对安全风险控制表进行全面清理,对风险和控制措施进行补充修订,促进安全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3)、安全风险专项评估由路局各专业处室负责。按照本系统确定的安全风险关键点,以及开展的安全风险专项整治,对本系统各单位进行安全风险关键点卡控措施落实及专项整治情况的评估,对评估情况在本系统内进行通报,并督促整改。
结合现有《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和《内燃、电力机车检修工作要求及检查办法》等管理要求,段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评估,对安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风险和控制措施进行补充修订,促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10、安全风险考核
各级考核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据各种考核政策,充分运用各种激励奖惩机制,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强化各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第四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模拟考试题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本质安全中的()是指当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损坏时,仍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A.失误—安全
B.行为—安全
C.故障—安全
D.控制—安全 2.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8218-2000),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是()。
A.物质的物理特性
B.物质的比重及数量
C.物质的密度及数量
D.物质的危险特性及数量
3.在工业生产中,经常利用各种屏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应用的安全理论是()。
A.因果连锁理论
B.系统安全理论
C.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4.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各管理机构之问、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方能有效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思想遵循的原则是()。
A.因果原则
B.反馈原则
C.封闭原则
D.动态相关原则
5.根据本质安全的定义,下列装置或设备,属于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措施的是()。
A.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 B.汽车上没置的安全气囊
C.为探险人员配备的降落伞 D.煤矿工人佩戴的自救器
6.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预防为主”,是指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的是()。
A.追究事故责任,加大事故处罚力度 B.筹备应急资源,提高救援能力
C.提高事故的经济赔偿金额 D.建设项目“三同时”
7.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综合治理强调的是()。
A.抓住重点,遏制重特大事故
B.强化责任,落实企业自主管理
C.重在执法,完善法规标准建设
D.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8.某化工厂新建一套60万t/年乙烯装置。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应由()组织制定与该项目相适应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A.工艺工程师
B.安全工程师
C.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D.工艺和设备技术人员
9.某污水处理厂生产调度例会上,调度长根据总工程师的指示,安排某车间主任负责对污泥泵进行检修。检修过程中,工人甲误开切换阀门,导致1人受伤,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对本次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是()。
A.调度长
B.工人甲
C.车间主任
D.总工程师 10.某机械加工企业现有从业人员251人,企业已经同有资质的中介公司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委托合同,中介公司委派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机械加工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应由()负责。
A.机械加工企业
B.中介公司
C.岗位工人
D.中介公司的安全工程技术人员
11.某烟花爆竹厂因生产经营需要,临时招聘了一批搬运工,负责烟花爆竹的搬运工作。这些临时搬运工正式上岗作业前,必须经过()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A.乡、镇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B.县、县级市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D.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12.某机械厂机加工车间车工甲,1年半前调整到该厂浇铸车间从事浇铸工作,现又调回机加工车间做车工。甲应重新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A.厂级、车间级
B.车间级、班组级
C.厂级、班组级
D.厂级、车间级、班组级 13.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将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两大类。
A.甲级劳动防护用品、乙级劳动防护用品
B.安全类劳动防护甩品、卫生类劳动防护用品
C.呼吸类劳动防护用品、躯干类劳动防护用品
D.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14.特种作业风险较高,为保证作业人员和他人的安全,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复审每()年进行一次。
A.1 B.2 C.3 D.4
15.安全生产检查常采用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通过检查可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现场安全检查方法中,可直接、定量地获取准确信息的方法是()。
A.员工访谈
B.查阅记录 C.现场观察
D.仪器检查
16.《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建设项目三同时各阶段相关单位的职责。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应由()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A.设计单位.
B.安全评价机构
C.施工单位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7.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实行()的管理体制。
A.垂直管理、集中监察
B.行业管理、分级监察
C.垂直管理、分级监察
D.行业管理、集中监察
18.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台、()、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
A.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B.群众监督与专业机构监督相结合 C.新闻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相 D.个人监督与集体监督相结合
19.目前我国对特种设各安全监察主要有两项制度: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A.生产 B.销售 C.检验 D.报废
20.进行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时,依据的主要文件是项目的()。
A.建议书
B.可行性研究报告
C.初步设计和变更设计
D.消防验收报告
21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安全验收评价工作形成的主要成果之一,它的作用一是帮助企业查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二是()。
A.提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对策措施 B.指导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C.指出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D.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建设项目安全验收的依据
22.下列工作内容,属于安全评价中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工作内容的是()。
A.分析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B.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
C.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措施建议
D.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资料
2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下列伤害不属于起重伤害的是()。
A.起重机的电线老化,作业时造成触电伤害
B.员工在起重作业时不慎坠落 C.起重机的吊物坠落造成的伤害
D.起重机由于地基不稳突然倒塌造成的伤害
24.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规定,下列事故诱因或致害物与事故类别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起重机械引发的打击伤害—物体打击
B.火灾引起的烧伤—灼烫
C.矿井下透水引发的淹溺伤害—淹溺
D.静止机械边缘毛刺伤眼-机械伤害
25.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下列危险和有害因素属于行为性危害和有害因素的是()。
A.作业环境不良
B.健康状况异常
C.信号错误
D.指挥错误
26.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全面、概况地反应安全评价过程的全部工作,评价报告应包括①目的②概況③评价依据④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⑤安全评价方法选择⑥评价单元的划分⑦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⑧安全评价结论等内容,下列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内容的顺序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D.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27.在对火灾进行事故树分析时,如果分析结果的最小割集数较多,表明()。A.系统的安全性较好 B.发生火灾的最小割集数一定大于最小径集数 C.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高 D.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小
28.某建筑公司在对一办公大楼实行定向爆破拆除时,由于设计不合理,爆破时造成附近建筑堆置物倒塌伤人事故。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A.坍塌 B.火药爆炸 C.其它爆炸 D.放炮
29.某安全评价机构对一火力发电厂烟囱排出的粉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类时,评价人员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的规定,该危险、有害因素属于()。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物理化学因素 D.生物性因素
30.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和有关资料制定。
A.生产报告
B.安全报告
C.可行性报告
D.财务报告
31.在分析某事故发生的风险时,统计得出该事故发生的概率为Q,事故造成的严重程度为S,经济损失金额为W,统计时间为T,则该事故发生的风险是()。
A.SQ
B.SQ/T
C.W/ST
D.WQ 32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监视重大危险源在()情况下的运行情况及状态,并对其实时和历史趋势作一个整体评判,对系统的下一时刻做出超前的预警行为。
A.正常
B.非正常
C.临界
D.失效
33.根据预警指标的内在特点和对指标信息的掌握程度,可以采取的预警方法是()。A.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
B.指数预警、单项预警、综合预警 C.简单预警、复杂预警、因素预警
D.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复杂预警
34.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发挥自身的功能,完成预警的作用。下列各项功能,属于预警信息系统功能的是()。
A.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的转换
B.评价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
C.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进行监控 D.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
35.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对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在企业中特别要严密监视重大危险源的()。
A.化学参数变化趋势
B.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 C.温度变化趋势
D.压力变化趋势
36.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监测的物理参数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危险场所的危险性大小和预警级别。反映连续预警信息趋势的预警信号输出属于()预警。
A.安全风险
B.时序性
C.概率性
D.严重性
37.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当被实时监测的危险源的各种参数超出正常值的界限时,如不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及重大毒物泄漏事故,这种状态称为()。
A.事故临界状态
B.正常运行状态
C.事故初始状态
D.事故发生状态
38.事故的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级别、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属于事故应急管理()阶段的工作内容。
A.预防
B.准备
C.响应
D.恢复
39.不同的应急预案由于各自所处的层次和适用范围不同,因而在内容的详略程度和侧重点上会有所不同,但都可采用相似的基本结构。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包括()。
A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
B.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C.组织体制、运作体制、法制基础和保障系统
D.预案、程序、指导书和记录 40.事态监测与评估作为应急响应的一项核心功能和任务,在应急救援和应急恢复决策中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其目的是()。
A.动态监测风向和环境的变化 B.动态监测事故发展势态及其影响 C.动态估算经济损失的大小 D.动态评估事故预防的有效性 41.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过程包括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6个一级关键要素。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培训与演练、互助协议等二级要素属于一级要素中的()。
A.方针与原则
B.应急策划
C.应急准备
D.应急响应
42.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分为5类;在演练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参与人员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这类人员属于()。
A.参演人员
B.控制人员
C.模拟人员
D.观摩人员
43.生产经营单位都应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危险分析的内容必须包括()。
A.应急设备资源分析
B.应急人力资源分析
C.重大危险源辨识
D.应急部门职责分析
44.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提交演练报告。演练报告必须详细说明的内容是()。
A.应急预案的结构及内容
B.应急演练的策划
C.应急演练的准备
D.应急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45.应急演练过程通常可划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3个阶段,总结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制定演练方案 B.培训演练评价人员
C.演练人员自我评价
D.救援设备的维修 46.对急性作用大、刺激作用强和危害性较大的有毒化学物质而制定的接触限值是()。
A.平均容许浓度
B.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C.最低容许浓度
D.最高容许浓度
47.根据《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11号),负责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的是()。
A.卫生部
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48.在工作场所中接触职业危害的工人,其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及周期应根据()决定。
A.工人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
B.工人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接触时间
C.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国家规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
D.工人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国家规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 49.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下列资料中,不能作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依据的是()。
A.类比现场调查资料 B.建设项目的基础资料
C.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的检测数据资料
50.有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该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下列情况中,不属于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的是()。
A.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B.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
C.工人的职业接触史 D.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情况
51.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生产经营单位,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内容应包括()。
A.确定符合体系要求的职能分配和机构职责分工
B.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
C.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员工具备必需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能力
D.建立并保持程序,及时与员工和相关方就有关信息进行协商和交流
52.职业健康安全检查与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大要素,其主要内容包括()、事故事件与不符合的调查、审核及管理评审。
A.绩效测量与监测
B.改进与程序控制
C.记录与记录管理
D.文件与资料控制
53.对欲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作为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的是()工作。
A.文件编写
B.体系策划 C.初始评审
D.管理评审
54.国际劳工组织在其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中,提
出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包括方针、()、计划与实施、评价、改进措施等五大要素。
A.目标
B.组织
C.资源
D.保障 55.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小时。
A.1
B.2
C.3
D.4
5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时,应由()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
A.事故发生单位 B.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
C.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事故调查组
5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下列有关事故调查报告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 B.应当附有关证据材料
C.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D.报送事故发生单位
58.事故调查组一般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公安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工会组织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查明事故经过和原因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C.做出对责任人的处理决定
D.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
59.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了死亡9人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事故应由()负责调查。
A.国务院 B.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
C.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 60.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批准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监察机关
C.公安机关
D.人民政府
61.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冈和间接原因。在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时,下述情况中,应确定为间接原因的是()。
A.操作工操作不当 B.储存设施不安全
C.作业场所过于狭窄
D.劳动组织不合理
6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有关机关应当按照对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进行()。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刑事处罚
D.民事处罚
6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应是()。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B.工会组织
C.监察机关和人民法院
D.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
64.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违章指挥造成事故的人员,应对事故负()责任。
A.次要
B.主要
C.直接
D.行政
65.职业卫生统计调查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问卷调查
66.统计工作的误差一般是指测量值与真值、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由偶然因素造
成的误差为(),它是不确定的,不可预知的。
A.系统误差
B.人为误差
C.主观误差
D.随机误差
67.统计的重要工作之处就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对偏态分布的统计资料进行集中趋势统计描述的常用指标是()。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加权平均数 68.根据有关规定,统计资料有三种类型,它们是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
A.等级资料
B.基础资判
C.分类资料 D.定性资料
69.根据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下列统计图适用于直观描述伤亡事故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是()。
A.散点图
B.圆图
C.线图
D.条图
70.某炼油厂原油泄漏应急预案演练中,发现泄漏的少量原油未能得到及时收集,直接排放到农田中。对此问题的处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不纠正 B.改进 C.通报
D.上报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71.依据系统安全理论的思想,下列情况中,企业必须进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有()。
A.新员工入厂
B.变更生产工艺
C.采用新材料或新能源
D.颁布新适用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
E.更换企业领导人
72.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为()。
A.实行垂直管理 B.监察和管理分开
C.分区监察
D.地方政府监察
E.国家监察
73.某化工园区的储存区司能存放汽油、煤油和石油气等危险物品,其中汽油、煤油、石油气的储存临界量分别为20t、100t、10t。下列储存方案,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是()。
A.存放10t汽油和60t煤油
B.存放60t煤油
C.存放20t石油气
D.存放5t汽油、20t煤油和5t石油气
E.存放10t汽油和5t石油气
7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大致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事中监督管理方式主要包括()。
A.日常的监督检查
B.安全大检查
C.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D.许可证审批
E.事故调查处理
75.我国对特种设备实施全过程一体化的安全监察制度,它包括()等环节。
A.设计和制造
B.安装和使用
C.处置与回收
D.检验
E.修理和改造
76.对从业人员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有()。
A.生产工艺过程
B.废渣排放
C.作业环境
D.劳动过程 E.尾气排放
77.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分为一般性职业病危害项目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下列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是()。
A.产生高毒和极毒化学物质的项目 B.产生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项目
C.产生10%以上云母粉尘的项目
D.产生石棉纤维的项目
E.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78.根据《关于开展重太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列设备、设施和场所属于重大危险源审报登记的类型有()。
A.电气设备
B.储罐区
C.危险物质运输
D.压力容器
E.非金属地下矿井
7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明确了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并将应急预案分为()。
A.综合应急预案
B.专项应急预案
C.现场管理方案
D.基本应急预案
E.现场处置方案
80.在职业病报告中,需要根据引发职业病的有害物质类别不同,编制不同的职业病报告卡,并按照规定分类上报。目前使用的报告卡有()。
A.职业中毒报告卡 B.农药中毒报告卡 C.尘肺病报告卡 D.职业病报告卡 E.矽肺报告卡
81.手工电弧焊作业场所中,电弧焊操作工人可能接触的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
A.电焊烟尘
B.焊条药皮中主要金属的氧化物
C.紫外线
D.噪声
E.苯
8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关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B.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故、环境污染事故4类 C.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4个等级
D.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是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的 E.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83.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危险、有害因索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时,应满足的要求有()。
A.不仅考虑常规的活动,而且还应考虑非常规的活动 B.考虑自身员工的活动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C.仅考虑由组织提供的工作场所内的设施所造成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 D.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确保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84.事故调查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对正确分析事故具有重要作用。在事故调查中,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
A.危险指数方法 B.故障树分析方法 C.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
D.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E.变更分析方法作
85.安全生产统计指标是反映安全生产现实状况的重要信息,目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安全生产统计指标包括()。
A.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B.工矿商贸企业10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C.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D.百万工时死亡率
E.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第五篇:铁路安全考试题
2012年秋季劳动安全教育考试的通知
哈牡客专公司各部::
为了落实哈铁安网电(2012)1971号电报精神,结合《哈牡客专公司劳动安全实施细则》哈牡客专安(2012)6号文件要求。规范哈牡客专公司劳动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劳动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现将2012年劳动安全考试题库下发到各部,望组织学习,10月末组织公司全体考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012年劳动安全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通过桥梁、道口或横越线路时,必须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2.(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绳)应严格执行定期检验静荷载试验、冲击试验制度。
3.登高扫、抹、擦、架设、堆放时,作业面下必须设置(防护)。4.电器设备、线路必须保持完好,禁止使用未装(触电保护器)的各种手持式电动工具和移动式设备。
5.起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操作),严禁多人或无人指挥;严禁在吊物下方站立和行走,应按规定操作。
6、隧道采用人工开挖时,作业人员应保持必要的(安全操作距离),并设专人指挥。
7.铁路施工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
生产方针。
8.隧道采用人工开挖时,作业人员应保持必要的安全操作(距离),并设专人(指挥)。
9.隧道开挖施工脚手架和工作平台应搭设(牢固),并设有扶手、(栏杆)。
10.配合机械作业的路基清底、(摊 铺)、(平整)、修坡等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
11、安全生产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思想)、(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技能)、(法制教育)等四个方面。
12、事故查处的“四不放过原则”,包括(原因未调查清楚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罚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14、在安全生产中实行(企业负责)、(国家监察)、(群众监督)三结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15、建筑施工企业和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安全安全规章、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16、文明施工主要是指工程建设实施段(有序)、(规范)、(标准、整洁)、科学的建设施工生产活动。
17、安全管理和监督应坚持“四全”原则,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18、氧气与乙炔瓶、氯气瓶及易燃物品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
设备,距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19、隧道照明电压应符合以下规定:作业地段不得大于(36V),成洞和不作业地段可采用(220V)。
20、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空气中氧气含量应符合职业健康及安全标准,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
21、从事电焊、气焊作业的工人,必须戴焊接专用手套,穿绝缘鞋,戴护目镜或面罩。
2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人体上方)牢固可靠处。
24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25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26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27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28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9拉闸停电进行电气检修作业时,必须在配电箱门挂上(“有人操作,禁止合闸)”的标志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在地面1m以上的高空及陡坡上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
带或安全绳,不准穿带钉或易溜滑的鞋。(×)
2.隧道洞口应设专人值班,建立隧道进出人员动态管理制度。(√)
3.隧道内施工应制定防火责任制,并配备消防器材。(√)4.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5施工现场要害部位应配备不少于4具的灭火器,要有明显的防火标志。(√)
6、氧气瓶、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
7、易燃易爆物品,必须有严格的防火措施,指定防火负责人,配备灭火器材,确保施工安全。(√)
3米。
8、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可以在建设工程内设置宿舍。(√)
9、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10、作业人员对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作业程序、作业条件,无权提出改进意见。(×)
11、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12、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13、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14、所有施工人员可随意出行,有事出行时不必进行登记。(×)、15、从业人员应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
16、文明施工必须贯彻实行谁建设、谁管理、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
17、登高作业人员应配备必要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安全带,并按使用规定正确合理地使用,同时应有监护人监护。(√)
18、按工种和作业的岗位要求,落实持证上岗工作,并做好上岗前的教育记录(√)
19、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员工及其他有关人员可能遭受的危险及危险因素。(√)20、登高扫、抹、擦、架设、堆放时,作业面下必须设置防护。(√)
21、施工所用各种机具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严禁使用。(√)
三、选择题
1、用电设备应实行一机一闸一漏(漏电保护器)一箱(配电箱);漏电保护装置应与设备相匹配。可以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2、客运专线验收暂行标准中对基床表层地基系数(k30)的规定为(190)MPa/m。
5、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径、孔深、孔形)等进行检验,并填写钻孔记录表。
4、二衬距离掌子面的安全距离Ⅲ级围岩不超过(120m,)Ⅳ级围岩不超过(90m,)Ⅴ、Ⅵ不超过(70m;)仰拱距离掌子面的安全距离Ⅲ级围岩不大于(90m,)Ⅳ、Ⅴ、Ⅵ级围岩不大于(35m)。
5、劳动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6、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严格执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事故性质和责任不清、教训和措施不清、责任者不处理不放过)原则,组织落实整改措施。
7、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按下列时限向局安监室提报事故调查报告:发生轻伤事故在(3日)内,一般事故(5日)内,较大事故(15日)内。
8、单位借入、租入非经营性机动车辆肇事,造成责任事故的,列该单位(责任)事故;
9、单位机动车辆在企业内通道、施工便道、站场内通道、公路便道等肇事,造成司乘人员伤亡的,列主要(责任单位责任)事故;
10、严格执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事故性质和责任不清、教训和措施不清、责任者不处理不放过)原则
11、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劳动安全工作(简称“五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