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第九章
第九章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管理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功能:获取收益管理风险,增强流动性,管理风险资本,税收庇护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种类:1.政府债券:中央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 .2.公司债券(1)抵押债券,(2)信用债券,3.股票4.商业票据5.银行承兑票据
6、回购协议
7、央行票据
8、创新的金融工具(国库券、国家建设债、国家投资债券、国家特种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央行票据、回购协议和银行承兑票据。)
证券的收益率一般可以用三种方法表示:
1、票面收益率(票面表明收益率,规定收益额与票面额比率,预扣利息票面金额比率)
2、当期收益率(票面收益额与证券限行市场价格的比率)
3、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率与资本收益率之和)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1.系统性风险(对整个证券市场。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多种外部因素。
2非系统性风险(于个别投资证券或个别类别投资证券。主要来源于个别证券本身的独立因素,财产风险,信用风险等)
3.内部经营风险是由企业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个人风险,财产风险,经营风险和责任风险. 4外部风险是指由于社会投资环境的变化,引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证券投资风险的测度
1.风险测度的标准差法的计算公式为:2.β系数法主要是衡量证券的系统性风险,它衡量的是某种证券相对于整个证市
场收益水平的收益变化情况。β值大于1,则表明该证券收益的波动幅度要比证
券市场的收益波动幅度大,因而风险也较大。如果某种股票的β值小于1,则表
明该证券收益的波动幅度比证券市场收益的波动幅度要小,因而风险也较小。
标准差反映了不同证券风险的大小,既包括系统风险,也包括非系统风险,标准差越大,对应的概率分布的离散程度也就越大,投资组合的可能收益就越偏离期望收益,预期收益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小;标准差越小,对应的概率分布的离散程度就越小,投资组合的可能收益就越接近期望收益,预期收益实现的可能性越大,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小。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一般策略:1分散化投资法2.期限分离法:短期投资战略、长期投资战略和杠铃投资战略。
3.灵活调整法(操纵收益曲线法)4.证券调换法 :价格调换,收益率调换,市场内部差额调换,利率预期调换,减税调换.
第二篇: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
考试题型:填空20*
1、选择10*
2、判断10*
1、简答4*
6、论述3*10(资产管理)、案例16*1
第一章
1、商业银行的概念?(简答+判断)
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现代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是从旧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按照资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
2、商业银行的性质?(简答)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自有资本;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次,它不是一般的企业,是特殊的企业,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一般企业创造的是使用价值,银行创造的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存款货币。第三,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于专业银行、不同于央行、不同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3、商业银行的功能?(填空+简答)一)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
二)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帐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货币经营业务的职能。支付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职能
三)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凭借这些优势,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的工具,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包括服务咨询、代理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现金管理、经纪人业务、国际结算等等。四)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所谓信用创造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各类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当然此种货币不是现金货币,而是存款货币,它只是一种帐面上的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
(五)调节经济
调节经济的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其它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的功能。有时,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来调节本国的国际收支变化
4、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简答)
(一)外部组织结构一国商业银行分为哪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然后由这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组成该国商业银行整体的结构。
(二)内部组织结构就单个银行而言,银行内部各部门及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织管理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 监督系统、管理系统。(填空)
5、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各国商业银行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目标。在追求安全性 流动性的基础上,争取最大的利润。
6、商业银行的类型?(填空)
按资本所有权划分:私人的、合股的、国家的。
我国的划分:国有、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有、股份制、民营。按业务覆盖区域划分:地方的、区域的、全国的、国际的。
按是否从事证券业务划分:德国式全能银行、英国式全能银行、美国式职能银行。按组织形式划分:单元制银行、分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第二章(不考巴塞尔协议)
7、资本金的构成?(简答)
一、核心资本
(一)股本
1、股本(普通股、优先股)
(二)公开储备
1、资本盈余
2、留存收益
二、附属资本
(一)后期偿付债券1.资本票据2.资本证券3.可转换后期偿付债券
(二)准备金
1、资本准备金
2、损失准备金
8、资本金的管理?(简答)一)分子对策 提高资本总量
内源资本策略:增加利润留成(贝勒资产持续增长模型)外源资本策略:发行股票、增加债务资本 二)分母对策
压缩资产规模、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风险资产额,提高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重,防范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9、如何提高资本充足率?(简答)
1、补充银行资本金
国家拨付、发行股票、长期次级债券、增强获力能力、债转股等
2、通过改善资产构成比例,降低资产风险,缩小风险权重资产的数量
3.通过资产置换和转让、资产重组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不良贷款,资产多元化、调整资产构成比例
4.建立健全呆帐准备金制度
第三章
负债经营业务
10、银行负债的构成?(填空+选择+简答)存款负债:活期存款(支票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非存款性负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11、存款、传统存款、创新工具有哪些?
传统的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创新的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创新工具、定期存款创新工具、储蓄存款创新工具
12、如何积极经营,提高存款的稳定性?(简答从积极经营和稳定性方面考虑)
概念:存款的稳定性,也称存款沉淀率,稳定的存款是银行中长期和高盈利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
衡量存款稳定性的指标。
活期存款稳定率=活期存款最低余额/活期存款平均余额
活期存款平均占用天数=活期存款平均余额×
计算期天数/存款支付总额 努力延长稳定性存款和准变性存款的的平均占用时间。由被动负债转为积极经营。
存款市场开拓的策略和措施有:存款利率和服务收费;金融服务的项目和质量;银行网点设置和营业设施;银行资信和贷款便利;银行形象和雇员形象;
就储蓄存款而言:储蓄存款工具多样化;广告宣传、外勤工作、合理设置网点;硬件、软件等;
就企业存款而言:服务上;银企关系上;工具开发上;
13、如何加强存款管理及其构成?(简答)
1.存款结构与成本选择:尽量扩大低息存款的吸收,降低利息成本的相对数;正确处理不同存款的利息成本和营业成本的关系,力求不断降低营业成本的支出;活期存款的发展战略必须以不减弱银行的信贷能力为条件 ;定期存款的发展不以提高自身的比重为目标,而应与银行存款的派生能力相适应;
2.存款总量与成本选择:逆向组合模式:存款总量增长,成本反而下降;同向组合模式:存款总量增长,成本随着增长;总量单项变化模式:存款总量增长,成本不变;成本单项变化模式:存款总量不变,成本增加;
3.可用资金的历史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分析:可用资金的历史平均成本,是指银行对已吸收存款的全部利息成本加上营业成本除以全部可用资金。评价过去,不考虑未来;边际成本对银行经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但难以精确预测;
14、短期借款的主要渠道?(填空)
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贷款、再贴现)、其他渠道(转贴现、回购协议、大面额存单、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15、长期借款的种类?(选择+填空)
资本性金融债券(长期次级债券;混合债;可转换债;可分离债)
一般性金融债券(担保债券、信用债券;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普通金融债券、累进金融债券、贴现金融债券;附息金融债券和一次性还本付息金融债券;)
第四章 现金资产业务
16、现金资产的构成?
狭义的现金资产:货币资金。广义的现金资产: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在途资金。
17、资金头寸以及构成?
资金头寸: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
时点头寸:银行在某一时点上的可用资金。时期头寸:银行在某一时期的可用资金。按层次划分:基础头寸、可用头寸、可贷头寸。
18、影响资金头寸的因素? 资金来源(增加头寸):存款增加;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变现债券及到期债券;银行资产出售;货币市场借款;提供非存款服务所得收入;发行新股
资金运用(减少头寸):客户提存;发放合理贷款;偿还借款;购买债券;相关费用的支出 收购股份;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
第五章
19、贷款的种类?(按质量、按风险)
按质量划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正常: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银行对其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关注: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没有问题,但潜在的问题若发展下去将会影响贷款的偿还
次级:指缺陷已经很明显的贷款,正常经营收入已不足以保证还款,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
可疑:已肯定要发生一定损失的贷款。但由于贷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诉讼未决等待定因素,贷款损失数目还不能确定。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小部分。
20、为什么进行五级分类?(了解)
21、贷款定价的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扩大市场份额原则;保证贷款安全原则;维护银行形象原则
22、贷款的价格构成以及影响价格的因素?
构成: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余额、隐含价格
影响因素:资金成本、贷款风险程度、贷款费用、贷款期限、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借款人的信用及与银行的关系、补偿存款余额。
23、贷款的程序、审批?
第一阶段是贷前的推销、调查及信用分析阶段。这是贷款科学决策的基础。第二阶段是银行接受贷款申请以后的评估、审查及贷款发放阶段,这是贷款的决策和具体发放阶段,是整个贷款过程的关键
第三阶段是贷款发放以后的监督检查、风险监测及贷款本息收回的阶段,这是关系到贷款能否及时、足值收回的重要阶段。
&&另一个贷款程序:贷款申请—贷款调查—信用评估—借款审批—合同签订和担保—贷款发放—贷款检查—贷款收回。
24、信用分类的原则?(5c 6c)
5w:借款人、借款用途、还款期限、担保物、如何还款。
5p:个人因素(personal)、目的因素(purpose)、偿还因素(payment)、保障因素(protection)、前景因素(perspective)。
6c:品格(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
现金(case)、担保(collateral)、环境条件(condition)、控制(contral)
25、P160案例分析()
26、为什么发展表外业务?
规避资本管制,增加盈利来源;适应金融环境变化;转移和分散风险;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需求;银行自身拥有的有利条件促使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科技进步推动了银行表外业务。
第六章
27、中间业务的种类?(表、九大类了解、具体内容)支付结算中间业务 汇款业务、托收业务、信用证业务以及其他支付结算业务 银行卡业务 贷计卡业务、准贷计卡业务、借计卡业务等
代理类中间业务 代理政策性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业、商业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其他银行卡收单业务等。担保类中间业务 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承诺类中间业务 包括可撤销的贷款承诺与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等
交易类中间业务 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 基金托管业务 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开放式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其他基金托管业务
咨询顾问类中间业务 企业信息咨询业务、资产管理顾问业务等 其他中间业务 包括保管箱等不能列入以上八类业务的中间业务
第七章
28、国际业务中,贸易融资的方式?
1、进出口押汇:银行向出口商融资的一种方式。
2、打包放款:出口地银行在出口商备货过程中因出口商头寸不足而向出口商提供的一种短期资金。
3、购买应收账款:银行为满足客户应收账款筹资,往往发放应收账款担保贷款或购买客户的账款。
4、出口信贷:由政府支持,用以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加强本国商品的竞争力,由出口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促进本国出口商扩大出口提供较低利率优惠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5、福费廷:又称票据包买,是商业银行为国际贸易提供的一种中长期融资方式。
6、银团贷款:也称辛迪加贷款,是由一家或数家商业银行牵头,多家或数十家银行为参与行,共同向某一借款人提供的金额较大的中长期贷款
第八章
29、资产管理的三个阶段以及它们的内容?(论述)
&&商业性贷款理论:核心内容:由于资金来源于活期存款,分配资金时应保持高度的流动性。因此,资金主要运用于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这种贷款期限短,且以真实的票据
作抵押,从而保证了贷款的偿还。同时认为,商行不易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长期性的设备贷款、农业贷款,更不能发放购买证券贷款。
&&资产可转换理论:核心内容:流动性要求仍然是商业银行需要特别强调的,但银行在资金运用中可持有具有可转换性的资产。资产流动性的高低在于其变现能力,只要银行所掌握的资产信誉好,易于出售,在资金需要时可以迅速地不受损失的转让出去,就能保持流动性 &&预期收入理论:核心内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态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这与借款人未来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无论是短期的商业贷款还是可转让的资产,都是以未来的收入为基础的。如果投资的未来收入有保证,即使期限长,仍可保持流动性,相反,投资的未来收入没有保证,即使期限短,仍可出现坏帐。该理论强调了贷款偿还和贷款项目未来收入的关系
30、利率敏感性缺口和持续性缺口对银行的影响? 利率敏感性缺口
零缺口:敏感性资产=敏感性负债
缺口率=1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率无论如何变化,银行的收益或成本都被锁定当市场利率上升,资产收益上升,负债成本上升,相互抵消
正缺口:敏感性资产〉敏感性负债
缺口率〉1 当市场利率上升,收益增加 ;当市场利率下降,收益减少。负缺口:
敏感性资产〈敏感性负债
缺口率〈1
当市场利率上升,收益减少;当市场利率下降,收益增加 持续性缺口:
对于固定收入金融工具而言,市场利率引起金融工具价格的反向变动。
当持续期缺口为正,银行净值价格随着利率上升而下降,随着利率下降而上升; 当持续期缺口为负,银行净值随市场利率升降同方向变动; 当持续期缺口为零时,银行净值的市场价值免遭利率波动的影响 大题主要是在管理上。如何对业务、对资产进行管理? 案例分析(不全)
1、基本的贷款审查程序?案例中哪些环节出现的问题?
第一阶段是贷前的推销、调查及信用分析阶段。这是贷款科学决策的基础。第二阶段是银行接受贷款申请以后的评估、审查及贷款发放阶段,这是贷款的决策和具体发放阶段,是整个贷款过程的关键
第三阶段是贷款发放以后的监督检查、风险监测及贷款本息收回的阶段,这是关系到贷款能否及时、足值收回的重要阶段
贷款政策文件除了规定贷款工作的基本程序外,还必须明确贷款的审批制度。贷款审批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贷款的分级审批制度。
2、案例中违规操作的内在原因?政府扩大盈利、违反制度的规程。
3、如何在贷款风险管理中回避这些违规行为? 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贷岗位设置 1.贷款调查岗位2.贷款审查岗位3.贷款决策岗位4.贷款检查岗位5.贷款稽查监督岗位
(二)贷款责任制度
(三)贷款质量的监测与考核1.明确贷款质量分类标准以及认定程序和办法2.建立贷款质量检测考核指标体系3.建立不良贷款的跟踪管理制度。
4、浦发银行在贷款出现问题时的有效补救措施? 补救措施主要有:
1.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到期贷款。
2.签订贷款处理协议,借贷双方共同努力,确保贷款安全。(贷款展期、借新还旧、追加新贷款、追加贷款担保、对借款人的经营活动作出限制性规定、银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3.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4.依靠法律武器,收回贷款本息5.呆账冲销
5、你觉得处理过程有哪些不足?(大体了解)
案例中表现的是一起严重违反有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引发的风险贷款事件。违规操作主要表现在:一是违规将贷前调查外包给外部机构,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违规凭抵押登记他项权证收件收据进行放款,贷款审查审批不严;三是抵押权证未按规定及时入库,贷后管理严重缺失。正如浦发银行相关高层所总结的那样,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违规事件并非偶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一是未处理好拓展业务和风险管理的关系,片面追求规模,忽视贷款风险,支行内控管理意识薄弱;二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法规意识淡薄;三是监督、约束机制落实不到位,内控管理流于形式,未能及时揭示和防范风险。任何一笔贷款从理论上说都有风险,这其中主要包括整体市场的系统风险(如政策风险、利率风险等等),客户的信用风险,还有就是银行自身的操作风险。从案例中不难发现,这起骗贷案中贷款的风险恰恰来源于银行自身没有按照操作规范流程进行贷款的核实与审批,是操作风险的典型反映。应该说,这样的案例并非个案,国内许多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客户资源,盲目扩张贷款规模,对于许多企业并没有进行详尽的信用状况调查,或者明知有风险但还是为了规模和可能的收益而放出贷款。因此,防范操作风险对于国内银行业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有很现实的意义。
补充:大题主要在管理方面(资产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资产管理:
核心内容:商行资产按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其核心是把保持银行流动性经营的重点,由资产方转移到负债方,以主动积极的负债管理作为实现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均衡的主要工具 积极作用:
降低了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提高了资产的盈利能力;银行在资金管理上更富进取精神,摆脱了被动负债的制约 理论缺陷:
一旦筹措不到资金,风险增加;负债成本过高,不能实现盈利性目标。因此,负债管理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商行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根据资产和负债对利率的不同敏感度而采取的管理方式。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地利用对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使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积极作用:
既综合了两个理论的优点,又摆脱了其缺陷,强调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的管理,不偏重一方,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结合起来保证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理论缺陷:
要求在准确预测利率的基础上调整敏感性资金,利率一旦预测失误,将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
第三篇:商业银行
网上银行与传统的银行相比,区别与优势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网络银行将改变传统银行经营理念.网络银行的出现将改变我们目前对银行经营方式的理解以及对国际金融中心的认识,一系列传统的银行经营理念将随之发生重大转变。例如,一直被当作银行标志的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将不再是银行信誉的象征和实力的保障,那种在世界各地铺摊设点发展国际金融业务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观念将会被淘汰,发展金融中心必须拥有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的观念及标准也将发生重大调整。
其次,网络银行将改变传统的银行营销方式和经营战略。网络银行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与客户进行沟通,从而使传统银行营销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能根据每个客户不同的金融和财务需求“量身定做”个人的金融产品并提供银行业务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要。网络银行突破了时空局限,改变了银行与客户的联系方式,从而削弱了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网点的重要性,取而代之的将是能够进行银行业务的电脑和ATM机。据美国一家顾问公司调查,1993年与2000年相比,各种传送渠道所进行的银行业务发生了下列变化:传统分行由1993年的42%降至2000年的22%,ATM从33%降至30%,电话银行从23%升至35%,而网络银行服务则从0上升到13%。商业银行必须适应这个趋势,迅速进行战略调整:比如英国BARCLAYSBANK宣布今年将关闭50家分行,用此资金来发展网络银行业务,国民西敏寺银行也表示将在今年投资1亿英镑以发展网络银行业务,而美国权威金融机构也估计,在未来10年内美国银行业的分支机构将减少一半。
再者,网络银行将会使传统的银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网络银行的全球化服务,使金融业全面自由和金融市场全球开放,银行业的竞争不再是传统的同业竞争、国内竞争、服务质量和价格竞争,21世纪的银行业竞争将是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国内与国外、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等多元竞争格局。
中国银行业电子银行业务功能日趋完善,总体表现在三方面特征:一是基础功能进一步巩固完善。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基本上都提供了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网上缴费三类基本产品。二是投资交易功能发展迅速。代理股票交易、基金交易、外汇交易和黄金交易四种类型正在成为电子银行服务的重要领域;三是网络银行安全防护手段应用多样化。随着电子银行用户规模的迅速增加,银行客户在互联网的开放领域的风险暴露程度也有所加深,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强了电子银行安全防护手段的开发和应用,综合化、多样化的保护手段得到进一步推广。除密码和预留身份信息等传统方式外,移动电子证书、手机动态密码、动态密码器、动态口令卡、IC卡、指纹识别、账户余额变动提醒等技术和服务正在得到普及。即使网银发展的很好不会取代传统银行,现在我国网银都是依靠在传统实体银行的,没有一个真正意思上的虚拟的网银存在。基于我国国情,网银必须要有一个实体银行存在,这是给顾客的一个基本保障。
第四篇:商业银行
摘 要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收费不合理。加入WTO后,中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上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完善组织管理,强化产品开发,实施有效市场营销,优化服务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收费标准,防范市场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收费不合理。加入WTO后,中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上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完善组织管理,强化产品开发,实施有效市场营销,优化服务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收费标准,防范市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服务创新能力不足,服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市场营销
Abstract Though the Chinese banks have just begun to handle intermediate business, they are required to do more and more because o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banks' credit.Moreover, with China's entry into WTO, more intensive competitions between the local banks and foreign banks is soon coming, thus they should try their best as soon as possible to focus on adjusting their strategies for doing intermediate business through getting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it,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intensifying new products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service programs, building more effec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s, increasing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justing charge rates, normalizing chaotic competition, and avoiding market risks.Though the Chinese banks have just begun to handle intermediate business, they are required to do more and more because o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banks' credit.Moreover, with China's entry into WTO, more intensive competitions between the local banks and foreign banks is soon coming, thus they should try their best as soon as possible to focus on adjusting their strategies for doing intermediate business through getting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it,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intensifying new products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service programs, building more effec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s, increasing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justing charge rates, normalizing chaotic competition, and avoiding market risks.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Intermediate business
目 录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1(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1 1.绝对收入额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 „„„„„„„„„„„ 1 2.对传统类中间业务依赖较大,创新能力不足 „„„„„„„„„„1 3.中间业务的服务收费不合理 „„„„„„„„„„„„„„„„1
二、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性措施„„„„„„„„„„„ 2(一)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 „„„„„„„„„„„„„2(二)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 „„„„„„„„„„„„„„„2(三)强化中间业务产品开发 „„„„„„„„„„„„„„„„„„3(四)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4 1.采取差别营销战略„„„„„„„„„„„„„„„„„„„„„4 2.根据市场营销机制,建立和完善中间营销机构 „„„„„„„„„4 3.重视关系营销在中间业务营销中的应用„„„„„„„„„„„„4(五)加大技术支持,优化服务手段„„„„„„„„„„„„„„„„5(六)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5(七)调整并制定收费标准,提高中间业务收入„„„„„„„„„„„6(八)正确评价和有效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6 1.严控市场准入关,稳妥谨慎开放中间业务市场 „„„„„„„„„6 2.建立完备的中间业务监管法规,增强可操作性 „„„„„„„„„6 参考文献„„„„„„„„„„„„„„„„„„„„„„„„„„„8 致 谢„„„„„„„„„„„„„„„„„„„„„„„„„„„9 附 录 „„„„„„„„„„„„„„„„„„„„„„„„„„10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近几年,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中间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据了解,我国四大银行2002年中间业务占其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约4%。但因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不快,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余个品种,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收费的,例如邮寄对帐单、代发工资、银证转帐等业务都不收费。(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绝对收入额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
除中国银行因历史原因外汇业务收入较大导致其中间业务的业务收入占比例达13%外,其他几大银行所占比例均较小。据了解,德国商业银行60%以上的收入来自中间业务,美国花旗银行等20家大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在70%以上,英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巴莱克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弥补全部支出的73%,香港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2%。然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收益比重不超过10%。2.对传统类中间业务依赖较大,创新能力不足
传统的结算、代理业务收入占比约40%,咨询、基金类业务仅占约6%[1]。而国外银行与我国银行的收入构成明显不同。可见,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知识含量较高的对外投资业和投资管理业务,而且分布均匀,来源广泛,对某一类业务的依赖性小[2-4]。虽然在我国有分业的客观因素,但我国中间业务的层次性较低的实际状况也很明显。
3.中间业务的服务收费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服务收费价格的严重偏低。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7年12月31日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中的有关结算收费为例:这一标准严重偏低,一笔业务的手续费收入甚至抵不上银行因此而付出的相关费用。显然,收费只是象征性的,不能从中体现出银行经营服务的性质。另外,其他一些银行的中间业务没有明确的定价,或者是缺乏行业性的统一规定。
二、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性措施
(一)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奉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不足。这也是与我国利率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利差幅度较大相统一的。根据2003年5月我国商业银行的挂牌利率看: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1.98%,而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为5.31%,利差达3.33%。加上银行吸收的存款有相当一部分为活期存款,其综合利率水平更低,利差也就更大。有了存款,不论是发放贷款还是上存人民银行,就有利润,这就形成了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追求资产规模、以存款立行的经营思想。而发展中间业务,其收益不明显、不直接,造成了基层行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自我激励不足。近来各家商业银行虽然对中间业务越来越重视,但在经营理念和观念上始终重视传统的存、贷业务,对未来中间业务的发展市场和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战略地位及经济效益性认识不够充分,仍然把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经营辅助性产品让其自然发展,以至中间业务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缺乏整体性及规模性市场营销,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提高认识要贯穿于中间业务发展的整个过程。实现“十个转变”,即在经营理念上从专业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变;在经营目标上从间接创收向直接和间接创收并重转变;在经营意识上从“副业”向“主业”转变;经营模式上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在经营品种上从传统产品向新兴产品转变;在经营手段上从科技含量低、单一化向高技术、多样化转变;在服务策略上从低效向高效转变;在经营态度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经营机制上从僵化向灵活方式转变;在经营作风上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通过上述转变,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最终在措施和行动上推动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二)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
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都是由总行统一推出,逐级授权办理,基层行没有专门机构主动地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对上级银行推广的中间业务,只强调一个“有”字,零散地分布在对公信贷、个人信贷、国际业务、会计等不同的职能部门。开展业务存在自发性、随机性特点,各职能部门往往只能各自开发、自成体系,不同业务之间难以衔接,缺乏对中间业务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业务推动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尽快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在中间业务的拓展上,要以效益为中心,全面整合中间业务,制定统一的鉴定、核算和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首先,各商业银行建立统一规范的核算体制,完善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科目,保证中间业务核算的真实和完整。其次,建立中间业务初级核算系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作用。第三,督促商业银行健全内部经营机制,各商业银行可考虑改变传统业务部门的职能,新成立一个综合业务部门来统一筹划、协调发展、规范管理各项中间业务。第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保证制度落到实处,确保中间业务得到有效管理和规范发展。第五,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在央行确定的分类指导费率范围内,商业银行费率要与客户的信用等级和业务风险系统相联系,避免企业经营风险的转嫁,降低信用风险,增加经营效益。(三)强化中间业务产品开发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单调,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在推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我国的实际情况,面向广大客户的需要,具体可朝以下几方面努力: 1.咨询业务
银行的咨询业务范围极为广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项目的投标、合作、建设和生产销售的机会愈来愈多。国有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大力拓展咨询业务,以保证有竞争力的国内优秀企业不会因信息滞后或缺少国内银行为其提供信用担保、信用签证等原因而错失良机,为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帮助。2.信息咨询业务
开办信息咨询业务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商业银行应着重发展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咨询业务。(1)有偿提供可对外公开的金融情报,为客户提供国内外市场动态、外汇、人民币价格走势、信息数据及金融市场方面的服务。(2)开展咨询和市场调查,对企业资信进行评估,对国内外市场动态、贸易政策、关税等进行调研活动。(3)银行受托,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诊断,提供参考。(4)提供中介服务。即银行为客户进行经济合作和商品交易充当中介人,为客户牵线搭桥,促使双方达成协议,收取中间服务费或交易中间费。
3.代理清理债权、债务、国际金融担保等业务
代理清理债权、债务是接受客户的委托,通过付款单位的开户行督促付款单位按契约履行付款职责的业务。国际金融担保,一是信用担保,即用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保证和促使商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二是融资担保,即为融通资金提供担保,如为借款、延期付款、海关免税、保释金、透支和补偿贸易等提供担保。4.信用卡业务
银行信用卡资源还可以进一步挖掘,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业务外,还可大力发展代客买票、预定酒店并预交定金、预定一些消费场所的场地等业务,使得信用卡同时具备一定的IC卡功能。5.其他业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业可以开展一些带有潜在风险的具有信用性和融资性的中间业务,并可逐步向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拓展。如将贷款变为可销售的资产,在贷款形成后采取多种方式出售贷款债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资产的流动性,大大提高资产管理的能动性,而且有助于实现充分分散化的贷款组合,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再如可通过提供远期合同业务、货币期货合同业务、货币互换等业务来帮助外贸企业回避外汇风险。(四)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作为连接产品与市场的桥梁,在竞争中显得特别重要。目前,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无论是营销队伍建设,还是宣传费用投入都存在明显不足。由于银行自身对产品缺乏营销,使相当一些中间业务还未被社会认同,真正形成社会需求。交通银行对太平洋卡的宣传很能说明问题。2001年9月,交通银行实施全行营销太平洋卡活动,仅一个月集中到街上宣传,并随着“一卡通”、“全国通”的使用,太平洋卡在社会的知名度明显提高。因此,要推销中间业务品种和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银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让中间业务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产品、面向基层,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制定中间业务营销策略。1.采取差别营销战略
一是采取差别客户营销策略。根据客户对银行收益的不同将客户划分不同的层次,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二是采取差别业务营销策略。要有选择、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高附加值和个性化的业务品种。投入资金构建一定的物资技术基础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如结算业务需要网络系统、信用卡需要微机和POS、ATM等等。因此在投入方面也需要采取差别化策略,选择合理高效的投入结构,向重点客户、重点业务倾斜,实现最佳投入产出率。
2.根据市场营销机制,建立和完善中间营销机构
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营销机构,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置专门机构来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首先,按业务发展品种设立营销机构。商业银行应调整经营格局,把中间业务切实拿到发展日程上来,转变中间业务战略,一旦找准切入点,就要敢于创新,配置一定数量的既懂银行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员组成机构,实践并推广新业务。其次,加强对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中间业务营销人员代表着商业银行的形象,也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关键。必须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要将知识层次高、业务熟练的优秀员工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二是要从观念上彻底消除中间业务是银行“副业”的思想,大胆重用年轻干部,使年轻员工乐于从事中间业务;三是要加强中间业务营销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紧跟形势;四是要改善分配制度,建立一套对中间业务营销人员的一整套激励机制,通过调整利益关系,分清责、权、利,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重视关系营销在中间业务营销中的应用
关系营销是目前国际上新兴的主导营销理念,它是指营销活动以建立和巩固与客户的关系为目的,通过集中关注和连续服务,与客户建立一个互动的长期性关系,以实现企业一段时期利润的最大化。在关系营销中,企业重视的是与客户的关系而非单纯的交易过程,企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客户的价值让度以争取客户对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关系营销,应强调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各项政策的前提下开展。这不仅是商业银行合法经营的要求,也是确保客户权益的要求。中间业务关系营销的根本目的是在利用商业银行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安全的服务的同时,不断增进客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客户建立互动的长期关系,使客户成为银行永久的合作伙伴。因此,商业银行应不断在结构、功能、形式等方面入手,规范和优化多种产品,通过不断给客户带来新的利益与需求的满足,提升客户的价值,赢得客户的长期合作。(五)加大技术支持,优化服务手段
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业务,它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在电子化建设方面步伐较快,但这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及服务功能上尤为突出。中间业务,尤其是中高级的中间业务,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附加值越高,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中间业务系统,采用平台化的设计思路,系统的扩充和叠加就如同搭积木一样。在系统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语音、网络等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丰富、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避免每增加一项代理业务都要新开发一套系统。注意与客户的亲近性、方便性;做到系统的独立性和兼容性(独立于主机系统,不影响主机系统的升级,不因主机系统的变化而变化,适应多种银行接口和多种主机);高性能性;安全性。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流程设计要合理,达到前台工作人员操作简单和客户使用方便、安全、快捷的目的。(六)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人员较为匮乏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高端人才,其所从事的业务更主要集中在与资本市场相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因此,壮大中间业务队伍,一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业务的急需。二要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并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外语、计算机、公关艺术等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三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到中间业务开发队伍中来。四要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并辅之以较高的物质待遇,促进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入,为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七)调整并制定收费标准,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为规范收费行为,维护商业银行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建议尽快出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办法》,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及其他相关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商业银行以此为据,实行中间业务收费明码标价,自觉接受人民银行监管以及客户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在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的调整制度上,应坚持收入与支出匹配、风险与收益对等、向国际惯例靠拢的原则,坚持以成本费用为基础,加上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并考虑市场状况和客户承受能力。在调整策略上,本币类中间服务收费标准(包括新增收费项目)采取分步调整、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外汇中间业务采取与在华外资银行同类业务收费标准接轨的办法。在收费标准类型的选择上,采用固定价、指导价和市场定价三种形式。在费率制定主体的选择上,在存贷利率完全放开前,可由银监会统一管理,中国银行同业协会协助,在存贷利率放开后可由中国银行同业协会制定基础费率,各商业银行自主浮动。
(八)正确评价和有效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中间业务虽然风险较低,但绝不是没有风险。开办任何一种中间业务都会存在风险,只不过是风险度的大小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从开始就要将风险防范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不能因为强调业务发展而忽视风险防范。1.严控市场准入关,稳妥谨慎开放中间业务市场
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非零性”的特性,监管机构应严控中间业务市场准入关。即金融监管当局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以及客户的需求,做好有关中间业务审批或备案工作,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
首先,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管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分类制定不同的风险系数和费率系数。其次,要根据审慎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测和控制,从市场特点和产品特点出发,适时调整有关风险系数,做到动态监管风险,改善金融监管方法,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第三,建立有效的监控、预警制度,通过先进的电子化手段,建立可靠的预警体系,提高金融预测及化解风险的能力。第四,随着中间业务广泛深入的开展,商业银行逐步向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渗透,这就要求我们实行监管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监管国际化的需要。2.建立完备的中间业务监管法规,增强可操作性
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区分日益模糊,业务交叉逐步增多,这就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平稳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间业务法规.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增强基层央行监管的可操作性,加大现行分业监管的协调力度,统一有关政策法规要求,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整体功能。簇数与聚类质量的关系如图1.1所示。图1.1 簇数与聚类质量的关系
建立完备的中间业务监管法规,增强可操作性: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区分日益模糊,业务交叉逐步增多,这就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表如表1.1所示。
表1.1 信息表
字段名称 字段名 类型 长度 NULL FK PK 用户ID Admin_ID int 4 否 否 是 用户名 Login char 20 否 否 否
用户密码 Passwd varchar 50 否 否 否 用户等级 Ad_Level int 4 是 否 否
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平稳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间业务法规。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增强基层央行监管的可操作性,加大现行分业监管的协调力度,统一有关政策法规要求,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整体功能。
一般而言,注释之功能有四:
一、对于正文中所陈述之事实、论点、或所引述之文句,说明所根据资料来源之权威性;
二、做为交互参照(Cross-reference),指引读者参照论文中其它有关部分;
三、当作者认为应该对正文中所提到的资料或所讨论的议题,做进一步的附带说明、评论或衍伸,而又怕在正文中提及会影响行文顺畅,或是打断读者的思路时,就可以利用注释来加以阐释;
四、作者对在其研究过程中,曾给予支持、协助或启发之个人或团体,表示感谢之意①。
由于引用文献之方式缺乏统一标准,因此,撰写学术论文、博硕士论文或期末报告时,首先必须要确定系所或期刊编辑所订定的写作格式为何,若系所或校方未订定写作格式,则可参考该学域常用之写作规范。很多专业学会均出版有写作手册②,做为该学域学术论文写作之规范。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通常采用「作者-年代」③和参考书目(Reference List)的方式来征引相关文献,而人文学域则是习惯以连续注释的方式来旁征博引,外加考证说明。
注 释
① Kate L.Turabian,A Manual for Writers of Term Papers,Theses,and Dissertations,6th ed.(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118.② 如美国心理学会之APA Manual,美国现代语言学会之MLA Handbook,以及美国社会学会之ASA Manual等.③ Chicago Manual称之为parenthetical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 王世豪.大力推进中间业务,拓展收入增长空间[J].城市银行,2002,(3).[2] 林之诠,介长利.加快推进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N].金融时报,2001-09-01.[3] 绕元明,徐音.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问题[J].金融潮,2001,(10).[4] Financial English Test Committee,Model Banking Practices[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致 谢
在本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副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本论文是在他的精心指导和关怀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方案设计,到论文的撰写和修改,都倾注了×××的心血和汗水,在学习期间,他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生受益,他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豁达宽广的胸怀、平易近人的处事风格是我一生的楷模,值此提交论文之时,在此向×××导师表达衷心的感谢!
附 录
指附在正文后面与正文有关的参考资料,包括调查问卷表、小组访谈的提纲、实验数据等资料。相关资料以附录
一、附录二等形式出现。
第五篇:商业银行
Chap1
商业银行的发展
1)职能分工型模式:又称英国模式,也叫传统式商业银行,以英、美、日为代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主要融通短期商业资金,其理论依据是传统的“商业放款论”,也叫“实质票据论”。根据这种理论,商业银行的业务应集中于自偿性贷款。
英国是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也是最早建立股份制的国家,所以英国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募集。
2)全能型模式:又称德国模式,也叫综合式的商业银行,以德国、奥地利、瑞士为代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甚至投资于企业的股票和债券,替公司包销证券,参与企业的决策和发展,并为企业并购提供财务支持和财务咨询的投资银行服务。
商业银行的职能
信用中介职能:最基本的职能
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的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各经济部门。支付中介职能:最早产生的职能 信用创造职能:特有的职能
在非现金结算与部分准备帐制度下,通过存、贷款的反复运用,在原始存款基础上创造出数倍的派生存款。
金融服务职能:提供各种资金融通服务 政策职能:是宏观调控的工具 经营特点
P11
1、高负债率:90%以上。
2、高风险:P11、P12、P216、P240 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国家风险(包括政治与经济风险)、竞争风险等。
3、盈利性差
原因:薄利多销; 经营成本越来越大;
银行业对经济的周期波动非常敏感。
4、管制严格
经营管理目标(原则)
(一)安全性 指商行避免和承受经营风险损失的能力,即保证资产免遭损失。Measure(1)合理计划长期贷款和投资的总规模与期限结构,尽可能与负债的规模与结构相匹配,从而保持银行的清偿力。
(2)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分析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避免信用风险,减少坏帐损失。(3)注重扩大自有资本的比重,防止挤兑风潮冲击。(4)尽可能保持一定比例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建立分层次的现金准备。(一线准备、二线准备)(5)加强对市场利率、汇率的预测,减少利率或汇率的变动对银行资产的影响。(6)强化内部管理,谨防金融犯罪。
(二)流动性 资金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Measures(1)负债流动性:通过创造主动负债的方法以尽可能低的成本随时筹措到必要资金。(2)资产流动性:则主要是通过建立分层次准备金形式实现的。(一线准备、二线准备)
(三)盈利性 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获得最大利润的内在动力和目标要求。Measures(增收节支)
盈利=营业收入﹣营业支出(1)增加收入
①提高贷款利率;②扩大贷款数量;③促进银行证券行市上升; ④增加各种服务手续费;⑤增加资本积累,推进设备更新。(2)减少支出
①降低负债利息水平;②降低各项管理费用:固定成本;流动成本; ③谨防事故、差错和其他损失;④降低机会成本。银行组织形式的类型
P12 总分行制(Branch Banking);单一制银行(Unit Banks)
持股公司制(Bank Holding Company);连锁制银行(Consolidated Banking)第二章
银行资本的构成
银行资本的一般来源:
1、商业银行创立时所筹措的资本(外源资本);
2、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一部分(内源资本)。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规定 核心资本
股本:普通股、永久非累积优先股
公开储备:资本溢价、未分配利润(即留存盈余)、法定公积金等。附属资本:
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长期次级债务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的规定: 核心资本: 实收资本或普通股;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盈余公积(法定公积金,税前提留); 未分配利润; 少数股权(全资子公司的)。
附属资本: 重估储备; 一般准备(贷款和投资损失准备金); 优先股; 可转换债券; 长期次级债务。资本的扣除项:商誉; 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银行机构的资本投资; 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本投资。新协议对资本充足性的测定 核心资本资本比率≥4%
核心资本比率=核心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 ×为市场风险配置的资本+12.5 ×为操作风险配置的资本)×100% 总资本比率≥8%
总资本比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 ×为市场风险配置的资本+12.5 ×为操作风险配置的资本)×100% 巴塞尔协议Ⅲ: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由4%提高到6%; 银行资本管理策略(我国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方法)
第三章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银行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借以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是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前提和条件。
银行负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负债是指除银行自有资本之外的一切资金来源,包括资本期票和长期债务资本等二级资本的内容;狭义负债则指银行存款、借款等一切非资本性的债务,有存款负债、借入负债和结算中的负债构成。
存款负债:被动负债;借款负债:主动负债;其他负债:临时占用的资金 创新型存款
70年代以来出现的变相付息的支票存款帐户
1、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 NOWs帐户P50 含义:它是一种以支付命令书代替支票的存款帐户,客户随时可以开出支付命令书办理提现或对第三者支付,余额可取得利息收入。
适用范围(1)从事宗教、教育、慈善事业或其它类似业务;
(2)不是为了盈利。(3)存款准备率 1984年以后,与活期存款相同。
2、自动转帐服务帐户
P50
ATS帐户
包括两个帐户:储蓄帐户和余额为“1$”的支票帐户,客户的资金都存在储蓄帐户以取得利息收入。客户与银行事先要订立协议,当客户开出支票向银行提示取款时,银行可自动按协议所规定的金额,从储蓄帐户划拨到支票帐户以偿付所开出的支票金额。
3、货币市场存款帐户 MMDA P50
平均存款余额在2500美元以上者,其利率由银行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如果存款平均余额低于2500美元,则适用NOWS帐户的最高利率。
存户可以不受限制,没有最短存期限制,但客户提款必需提前7天通知银行,企业存款人每月可办理6次自动或电话转帐,其中3次可用支票办理。个人不受限制。
4、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CD
(一)CD的特点:(1)面额大且固定;(2)既可采取记名式,也可才采取不记名式;(3)一般可转让流通;(4)期限短:平均为4个月左右,最短为14天;(5)利率可浮动也可固定。
(二)CD的发行与流通
(1)发行方式与价格:批发式发行、零售式发行;平价发行。(2)流通方式与价格:流通方式:交付转让、背书转让
5、个人退休金账户 IRAs
所有工资收入均可开立
中低收入者及未被其他退休金计划包括在内的高收入阶层
2000美元免税优惠 支付利息较高,一定年龄后才可取款
形成银行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6、股金提款单帐户
SDA P50 存款:以认购股金的形式出现。
对第三者支付:采取签发提款单的形式。
7、投资帐户IA 账户存款主要投资于共同基金和年金计划
但不享受存款保险的保障
8、特种储蓄存款
针对客户某种特殊需求而设计的存款创新工具 非存款性/借款资金来源P56 向央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 同业借款:同业拆借、转贴现和转抵押; 证券回购;
国际金融市场融资; 发行中长期债券
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及相关概念
1、利息成本:不变利息、可变利息
2、营业成本:花费在吸收负债上的除利息之外的一切开支。包括广告宣传费、工资薪金、折旧摊提额、办公费等。
3、资金成本=利息成本+营业成本
4、可用资金成本:银行可以实际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的成本。
5、有关成本:与增加负债有关而未包括在上述成本之中的成本——风险成本和连锁反应成本
风险成本:负债↑,使资产、资本风险↑的成本。
连琐反应成本:对新增负债的成本支出导致原有负债成本增加。6、资金成本率=资金成本/存款资金总额、可用资金成本率=资金成本/可用资金总额
或=资金成本率/可用资金率 第四章 现金资产与流动性管理 现金资产的构成
狭义:指银行库存现金;P74 广义:包括现金和准现金:四部分构成
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托收中的现金;存放同业存款 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的预测 对银行流动性需要的预测,事实上就是对银行资金头寸的预测。银行资金头寸或流动性准备的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银行存贷款资金运动的变化。任何存款的支出和贷款的增加,都减少头寸;反之,存款的增加和贷款的减少则会增加银行的资金头寸。银行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法
1、资金结构法:通过分析存贷款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
2、因素法:通过分析影响存贷款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而预测存贷款的变化量,进而测算出流动性需求净值。现金资产管理的原则
1、适度存量控制原则:包括总存量适度、存量结构要合理。
2、适时流量调节原则:根据现金流入流出的变化不断调整流量。
3、安全性原则:防止被盗被抢、自然灾害、内部操作失误、甚至挪用、贪污。由于不同的现金资产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其管理也有所不同。可用头寸:是指扣除了法定准备金以后的所有现金资产。
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可贷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在某一时期内可直接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它是形成银行盈利性资产的基础。它来自于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满足清算需要限额后的余额。
第五章
贷款种类及政策管理 贷款程序 P108
1、贷款申请;
2、贷款调查与贷款项目评估;
3、贷款审批
4、贷款合同的签订和担保;
5、贷款发放;
6、贷后检查;
7、贷款的回收
贷款政策 含义: 确定资金的运动方向,控制和调整贷款的规模和结构,管理信用风险,为信贷部门提供指导的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和。贷款政策的内容
P107
1、贷款业务的发展战略
2、贷款工作规程及权限划分:
3、贷款的期限和品种结构 :
4、贷款发放的规模控制
5、关系人贷款政策
6、信贷集中风险管理政策
7、贷款定价:贷款利率、承诺费、补偿余额、隐含价格。
8、贷款的担保政策
9、贷款档案的管理政策
10、贷款的审批和管理程序
11、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政策
12、对所有贷款质量评价的标准
13、对不良贷款的处理 贷款价格构成:
(一)贷款利率:贷款利息与本金之比,是贷款价格的主体
(二)承诺费:使之商业银行对借款人在最高贷款限额内可使用而尚未使用的那部分资金收取的费用。
(三)补偿存款余额:是指银行要求借款人在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的同时,应在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或低利率的定期存款。实际变相提高了贷款利率。
(四)隐含价格:是指贷款价格中的一些非货币内容。银行贷款信用分析(6C评估法):
借款人的品德;资本;能力;担保;经营环境和事业的持续性
五级分类法就是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贷款是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的总称 不良贷款的控制与处理:
(一)银行向企业注入一笔新的资金
(二)贷款展期
(三)借新还旧
(四)银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五)追加贷款担保
(六)依靠法律武器,收回贷款本息
(七)冲销呆账准备金
信用风险防范(分散、补偿)(第九章)
银行投资的对象P139-142
(一)政府公债 中央政府债券
(1)国库券:①短期无息不记名公债。②发行方式与价格:招标制、折价(贴现)发行。(2)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有息公债,平价发行
3、地方政府债券
特点:可以不缴国家所得税,大部分也免征地方所得税;是按票面值出售,标明利率。
4、政府机构债券:收益率高,比中央政府债券要高
(二)公司债券:
1、特点:①多为长期债券;②多半每半年付息一次,最后一次还本。
2、种类: 信用债券、抵押债券、可转换债券、收益债券(公司有盈利才支付利息)、认股权债券(可凭附带的认股权证,在一定时期按约定价格购买股票,以获得超过市价的收益)、分期公司债券(分期发行并按顺序于每期到期日支付固定的金额,该类债券,有的利息相同,但发行价格逐步降低;有的发行价格相同,但利率逐步提高)
(三)股票:普通股和优先股
普通股:普通股股东平等地享有经营参与权、利润分红请求权、剩余财产分配权和新股优先认购权。
优先股: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上优先于普通股的股东。A股、B股、H股、N股 此外:还可投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回购协议、央行票据、创新的金融工具。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可供选择有:国库券、国家建设债券、国家特种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央行票据、回购协议和银行承兑票据。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
1、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1)系统性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是指对整个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风险。其来源可能是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多种外部因素。系统性风险波及市场上的所有证券,所以是不可能采用投资组合法加以分散的。
(2)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存在于个别投资证券或个别类别投资证券的风险。它主要来源于个别证券本身的独立因素,如财产风险,信用风险等 .
2、内部经营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经营风险是由企业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个人风险、财产风险、经营风险和责任风险(产品不合格、污染等承担的责任)。
外部风险是指由于社会投资环境的变化,引起证券持有人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济衰退等导致证券市场波动)、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策略
一、分散投资法
p144
(一)分散投资的内容
1、分散投资对象:证券种类分散、发行者所属行业分散、发行公司分散。
2、分散投资时机:投资资金分次注入。
3、分散投资地域:
4、分散投资期限:
(二)分散投资的方法
1、有效证券组合投资法
(1)含义: 所谓有效证券组合,是指在投资金额一定的情况下,预期投资收益与其他组合相同,但承担的投资风险却较低,或承担的风险相同,但预期收益却较高的组合。
2、梯形投资法
(1)含义:将全部投资资金平均投放在多种期限的证券上的一种证券组合投资方式。100万元 100万元 100万元 100万元 100万元
100万
一年期
二年期
三年期
四年期
五年期
新五年期(2)好处:
第一,此法简便,操作容易;
第二,由于每年证券投资数额固定不变,且不需考虑市场利率变化对投资的影响,因而便于投资管理;
第三,能使银行获得多种证券的平均收益率,有利于保持银行的投资收益稳定。
(3)变通:当市场利率变动表明重新安排证券到期期限会增加收益或减少损失时,就重新安排证券的到期期限。比如,当短期利率上升而导致短期证券行市下跌时,银行就把因证券到期收回的资金用来购置短期证券,而不是再投放于长期证券。否则做相反的操作。
二、期限分离法
1、杠铃投资法
(1)含义:商业银行将全部投资资金集中投放在短期和长期证券上,以获取流动性和收益性,而极少投放于中期证券的一种投资方法。
投放于长短期两种证券的资金也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根据市场形势做出确定,同时,还要视市场利率变化、证券行市涨跌情况进行调整。如果预期短期市场的利率会下降,短期证券的价格将要上涨时,就把投资重点放在杠铃的短端上。同样,当预期短期市场利率将上升,短期证券价格将下降时,就把投资重点放在杠铃的长端上。
(2)优越之处: 第一,它克服了梯形投资法的僵硬性特点,在长短期证券的买卖数量方面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从而表现出很强的投资灵活性;
第二,它使商业银行经常持有相当数量的短期证券,可较好地满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要。(3)要求:能对利率走势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投资效果。
2、短期投资法,把资金全部都用于购买短期证券,可使银行的流动性需要较好地得到满足,但不易获得较高的收益。
3、长期投资法,是指将投资资金都用来购买长期证券,而对短期证券则不过问。可使银行获得较高的收益,但不利于保持较强的流动性。
三、灵活投资法(收益率曲线法)(与杠铃投资法的区别在于资金全部发生转移)
四、固定模式投资法(或称公式投资法)
五、债券转换策略
狭义中间业务与狭义表外业务的比较第七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 狭义中间业务与狭义表外业务的比较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狭义中间业务狭义表外业务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都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
联具有基本相同的收入形态务,即广义的中间业务。
系中间业务的种类
在外延上具有交叉性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表外业务广义和
任何时候都不列入形成或有资产属性不同狭义概念的区别,按照是否构成银行资产负债表或者是或有负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可以将表外业业务范围较窄,但有范围不同业务范围广区扩展的潜力务分为两类:
别不动用自己的资金;风险较大(巴林银行的(1)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业务 风险程度不同风险较小倒闭)也即狭义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担
监管程度不同适用备案制适用审批制保、互换、期权、远期合约等。(2)金融服务类业务。
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将中间业务分为九大类。P160(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2)银行卡业务(3)代理类中间业务
(4)担保类中间业务:承兑、备用信用证、保函等
(5)承诺类中间业务:票据发行便利、回购协议等。P254(6)交易类中间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等。(7)基金托管业务 :(8)咨询顾问类业务(9)其它类中间业务:保管箱等。
或有资产 或有负债
本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受票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备用信用证是银行担保业务的一种主要类型,通常是为债务人的融资提供担保,从而获取佣金(手续费)收入。保函是银行应委托人(通常是债务人)的要求作为担保人向受益人做出的一种书面保证文件。远期利率协议是双方同意在某一未来时间对某一具体期限的名义上的借款,支付协议利率的交易。金融期货 金融期权
互换业务是指交易双方基于自己的比较利益,对各自的现金流量进行交换,一般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和交叉互换。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管理理论与方法 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如何恰当安排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方的各个项目,对现金、证券投资和贷款等进行最佳组合,以实现其经营目标的要求。侧重于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应付提存。
1、商业贷款理论
商业贷款论又称“真实票据论”(Real Bill Theory)
这个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为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满足提存,只应发放短期的自偿性的商业贷款,并要以真实交易为基础,有真实的商业票据作抵押,以防企业无力还贷时,银行可能处理抵押品,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
2、转移理论
转移理论认为,银行能否保持其资产的流动性,关键在于资产的变现能力,只要银行所掌握的证券具备信誉好、期限短、易于出售的条件,在需要资金时,可以迅速地、不受损失地出售或转让出去,银行就能保持流动性。
3、预期收入理论
银行要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关键在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期限的长短,只要有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做担保,既使发放中长期贷款也不会影响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4、资产结构理论(1958年)资产尽可能多样化,并选择收益率较高的资产组合。
5、超货币供给理论(1960年)
属于外管理理论,基本观点,除了发展表内业务外,还应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上述两种理论都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发展。负债管理理论与方法 广义上,负债管理应包括从存款人及其他债权人那里吸收资金和合理安排资金来源的结构而发生的各项业务活动。(被动负债与主动负债)
狭义上看,就是在银行头寸紧缺时,银行主动寻找借入资金,以保证正常的资金周转需要而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主动负债)
(一)银行券理论
银行券(可兑现的纸币)的发行要受发行准备的制约,即负债要适度。
评价:纸币有发行准备的制约,可以防止发行过量,但也满足不了流通的需求。
(二)存款理论
主要观点:①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其资产业务的基础; ②银行在吸收存款过程中是被动的,为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银行的资金运用必须以其吸收存款的沉淀余额为限。
(三)购买理论:银行对于负债并非是消极被动、无能为力的,而是完全可以采取主动地负债,主动地购买外界资金的主动策略,变被动的存款观念为主动的借款观念,变消极的付息负债为积极的购买负债。
(四)销售理论:银行是金融产品的制造企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迎合客户的需要,设计并努力推销金融产品,以扩大银行资金来源和收益水平。资产管理方法:
(一)资金集中法(资金库法、资金汇集法):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资金来源具有不同的特性,资金集中法则不考虑这些特性,而将所有资金集中起来,建立资金库,作为单一的资金来源,按照银行的需要和经营重点进行分配,(二)资产分配法:根据不同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周转速度或流通次数)和法定准备金要求,来决定银行资产分配。
资产分配法把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划分为几类,建立几个中心,每个中心所进行的资金分配与其它中心的资金分配是相互独立的。
负债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主动型负债管理方法)
(一)准备金头寸负债管理 :是通过增加短期负债向银行有计划地提供流动性的管理方式。它主要通过购入资金以补充银行所需的流动性(通常是补充第二准备金),主要工具是购买期限为一天的同业拆借或使用回购协议。
(二)贷款头寸负债管理:这种管理是被用来持续扩大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的一种方法。
(主要内容):(1)通过不同的利率来取得购入资金,以扩大银行贷款;
(2)通过增加银行负债的平均期限,减少存款的可变性,从而降低银行负债的不确定性,如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综合管理的方法
(一)利率敏感性差额(缺口)管理法
差额(GAP):就是在一个既定时期里,利率敏感性资产(Rate-Sensitive Assets)与利率敏感性负债(Rate-Sensitive Liabilities)数量上的差额。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是指期限短且利率浮动或在一定时期内可重新定价的所有的资产与负债。
差额管理: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利率变动的趋势,通过缩小或扩大差额的幅度,来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和规模,以达到盈利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①正差额:变动利率(即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变动利率(利率敏感性)负债,它在数量上等于固定利率负债超出固定利率资产的那部分。银行在用长期资金作短期融资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②负差额:变动利率负债大于变动利率资产,其数量相等于固定利率资产超过固定利率负债的部分。银行在用短期资金作长期放款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管理方法:①正差额: 预测r↗------→扩大正差额。
预测r↘------→缩小正差额 ②负差额:预测r↗------→缩小负差额
预测r↘------→扩大负差额
在资产方:减少(增加)长期证券或固定利率贷款,把资金投入到质量较好的可变利率(固定利率)的投资与贷款上;
在负债方:减少(增加)短期负债,增加(减少)长期负债。
(二)持续期缺口管理法
市场利率的变动不仅影响利率敏感性的资产与负债,也影响固定利率的资产与负债的市价。而市价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持续期反映了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
(1)持续期:以资产或负债的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期限。公式:(2)持续期与偿还期的关系:
①偿还期是指资产或负债的生命周期,从签约到最后到期的时间。持续期反映现金流量(利息的支付、本金的部分偿还)的时间价值,与现金流量呈负相关关系。②持续期间不付息的资产或负债,其持续期等于偿还期而分期付息的,其持续期短于偿还期。(3)持续期缺口:是指银行资产持续期减去负债持续期与负债资产现值比(杠率)的乘积的差额。公式:
DGAP=DA-k·DL
(k=总负债/总资产=L/A)(4)持续期缺口管理:
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与结构,采取对银行有利的持续期缺口策略来规避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总体利率风险。利率下降,采取负缺口;利率上升,采取正缺口。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以提高资产流动性和融资为目的的金融创新。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重新分配风险与收益,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最终以其为资产标的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技术和过程。商业银行经营与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或不愿履行债务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者由于交易一方违约或不愿履行义务而可能给交易对方带来的不利影响。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健全或失效的内部控制过程、人员和系统或者是外部事件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而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到其盈利水平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
1、不能及时、足额地支付到期的存款债务等;
2、因资金短缺而无法满足正常、合理的贷款需求;
3、为满足到期支付的需要而不惜代价筹集短期资金;
4、流动性资产不足,超额准备金比较低,被迫变现资产,导致损失发生。
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主权风险、政治风险和转移风险。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基本方法
1.信用风险的回避 所谓风险的回避,是指放弃从事某项风险比较大的业务。但风险回避对可能造成损失的活动采取规避的态度,虽然回避了信用风险,但同时也使银行失去了获利的机会。2.信用风险的分散
信用风险分散实质上是通过贷款或投资的分散化来达到降低信用风险的目的,即“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贷款分散包括借款方的分散和贷款方的分散两种方式。3.信用风险的转嫁 信用风险的保险转嫁。银行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投保的方式,将信用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承担的一种方式。
信用风险的非保险转嫁。主要有:保证、抵押与质押、贷款出售与证券化。4.信用风险的控制 信用风险的控制,是指商业银行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争取在损失发生之前阻止情况恶化或者提前采取措施减少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其主要措施有:健全的审贷分离制度,提高贷款决策水平;提高抵押和质押贷款的有效性及其占比;加强贷后检查,积极清收不良贷款。5.信用风险的补偿 风险补偿,也称为风险自留,就是指银行以自身的财力来承担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损失的一种方法。主要有:呆帐准备金、投资风险损失准备金、坏账风险准备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