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3:4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导言

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食品安全状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抗生素滥用到瘦肉精问题,即使政府和企业从未停止过他们在食品安全上所做的努力,但食品安全问题却似乎从未消失。现有的政府监督体制暴露出极大弊端的同时也在打击消费者对市场和政府的信任。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高度重视,主动承担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食品安全 健康 政府监督 责任

二、分析讨论

1.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度

此次调查中,对食品安全事件关注度的调查分为两个方面: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相关常识的了解和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关注。

重大食品安全新闻方面,听闻过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双汇质量门事件等的人都达到了80%或以上,其他重大新闻如河南南阳毒韭菜、毒豆芽等了解事件的人也有32%或以上。这说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传播面广、社会影响大,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工具盛行的当今时代,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他食品安全事件,大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披露,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避免了安全事故的扩大。

相关常识方面,45%以上的受访者缺乏相关的食品安全常识,且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为此,我们做了进一步的个案调查了解,发现造成接受调查的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常识意识淡漠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往往只图便宜,对食品安全没有过多的考虑,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有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为问题食品提供了销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常识,难以辨别食品的质量是否安全。

为了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常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除了加大宣传食品安全方面教育的力度,更加应该加强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对食品法规的了解度

调查数据表明,对09年我国颁布的《食品安全法》,非常了解的仅占5%,知道的占20%,知道但不了解的占37%,不知道的达38%。新法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的宣传监管,企业的强化责任,而且贯彻食品安全法,也是全体公民的义务。

调查结果显示,食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非常薄弱,政府对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深度还应加强。特别是雨城区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行业数量多、规模小,有些设备简陋,有些布局不合理,家庭小作坊式和流动摊贩占多数,这对食品安全监管造成一定难度。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通过电视媒体进行系列报道解读食品安全法等,提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食品安全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

3.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

日常生活中,受访者从未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的只有3%,偶尔遇到的高达83%,经常遇到的占8%,未觉察到是否遇到过的约有6%。这些问题中过期食品或包装不合格的食品占55%,三无产品、注水肉病害肉、有毒物超标食品分别为40%、30%和33.3%,还有其他食品安全问题1.33%。

为寻找原因,我们调查了这些消费者的购买食品的习惯,喜欢到当地大型的正规超市及商店购买的为35%,到餐厅的18%,流动摊位的为13%,学校超市和其他地方的占34%。结果表明,即便是在大型商场或超市购物,大多数人还是遇到过各类食品安全事件。

在购买食品时,比较注意生产厂家和相关检疫证明的只有12%,更多的人比较关心价格和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分别占43%和18%,关注品牌、色泽、外观的也占有23%,其他4%。从这些习惯中我们可知,食品安全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消费者把更多的注意放在了价格、外观这些因素上,而沪市食品的质量、卫生等。另外,那些不合格的食品能在市面上销售,也与销售者的责任、法律意识,政府的监管力度有关。想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就需要消费者自觉地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制售者拿出责任心和良心,政府加大执法力度。

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被调查者中与商家厂商协商要求退款或赔偿的有36.7%;向消协或媒体投诉的有23.3%;通过法律部门解决的有11.7%;自认倒霉,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占30%;奉劝亲友不再购买产品的占36.7%。

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产品,以后认为食品不可靠,坚决不买的有33.3%;认为如果提高生产质量,会考虑购买的有56.7%;认为目前没有其他商品代替,会照常购买的有10%。

所以只有51.8%的人勇于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敢于通过法律等武器同不法商人厂家做斗争。剩下48.2%的人在买到问题食品时选择沉默或自认倒霉,这无疑从另一个方面助长了不法商贩为谋利益降低成本制造问题食品的气焰,从而增大了我们买到问题食品的可能性,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去。从这方面可以看出,雨城区的居民对于法律知识的认知度不够,在调查时他们也表示这些问题太小,不值得强硬的维护自身权益,至多不买就行了,也有人想过要维护自身权益,却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最终不得不了了之。由此看来,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宣传食品安全的维权问题,还是应该主要从建立概念做起,步步深入才能得出效果。而政府除了要不遗余力的宣传法律知识,更要做出实事,严格执法,建立群众对政府的信心。

4.对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

该部分内容包括公众对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环境的评价及打分、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更相信哪个方面的声音的解说、对国内与国外食品的信赖度的比较。

在要求给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打分时,打100分的占1%,80到90分的占15.7%,60分以下的有18.3%,绝大多数人打了60到79分,占总数的65%。

在调查中认为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年年差不多的人为45%,相信在逐渐好转的有16.7%,相反,认为逐渐变差的却有31.7%,不关心不清楚的也有6.6%。

以上数据表明人们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是信心不足且比较担忧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发生,也与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些事故后没做到更加严密的防范工作有关,比如三鹿事件发生后,还是有不合格奶粉制成的奶糖等食品流入市场,如不能防患于未然,群众在接触到这些安全事故信息后,对政府的信心将大大降低,因而也不敢对现在的食品安全环境抱以信心。

另外,相比起我国的食品,人们是否更信赖外国食品,有30%的人选择更信赖外国食品,也有28.3%人坚定支持国内食品,另有41.7%的人觉得国内国外都存在食品问题,无所谓更信赖哪一方。

就某些方面来说,例如,我国的乳制品和其他食品行业的检测标准,确实存在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同、部分指标低于其他国家的情况,还有我国允许的“农残”量要比美国和欧盟高出数倍等等。当然,这其中也与国人盲目崇外有一定的关系,一昧的追求奢侈高消费,认为外国货就是安全,也更有面子。作为政府,有责任协调好标准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良好联动机制,针对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种种不足,进行清理,健全和提高我国的食品标准。而且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更大利益,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时应由国家层面组织有公信力的专家参加,过程要公开透明,不能“内外有别”,应向国际标准看齐,在可能的情况下从严,这既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负责,也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的需要。

5.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挑选了几个热点问题对居民进行调查,如果展开有关食品安全的宣传普及活动,他们最想了解有关法律的占41.7%,有关安全知识的占66.7%,学校的食品安全状况的占65%,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的占61.7%,其他为2.33%。

以上选项背后透露出:居民的法律意识在逐渐加强,开始对国家有关食品法律法规热切关注,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加强;现今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去到菜市场看到各类食物也不知哪些是健康安全的而无从下手购买,如果能通过各种方法渠道给居民灌输相关安全知识,让居民掌握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这样不仅能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和生命健康还能打击不法商贩的嚣张气焰,建立一个秩序良好的经营市场;就大众人民能了解到的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一般是通过各类媒体的报道而掌握的,总体情况不敢说概括全面,难免会为达到警示作用而突出渲染某一方面,居民接受到的信息杂乱不统一,就难以正确看清真实全貌,向群众宣传当前的形势,免去各类猜测,有助稳定社会氛围,安定民心,不给虚假商贩可乘之机,哄骗不知情的消费者,扰乱信用市场秩序。

当听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及相应回应后,人们最相信的是媒体报道,有43.3%的人选择了相信媒体的声音,19%的人较相信相关协会或社会团体的说法,10%的人谁都不信,11%的人对企业自诉的消息比较相信,最后有16.7%的人投了政府公告一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政府在哪些方面做的不足,以致引起公众的信任缺失。之前的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曝光和处理,媒体力量功不可没,相比之下,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亟待提高。如果说食品生产者的自律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那么政府对食品生产者的监管则是食品安全的第二道防线,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人民当然是更倾向于信任政府等公证权力机构的监管,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深刻了解法律知识,但是自古权和法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十分高的。目前当地政府在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上存在着发布分散,消费者难以获得全面信息的问题,政府部门分段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协调机制不完善,降低了信息的统一性,影响了信息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指导性。另外,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不仅杂乱,且信息量少,质量不高,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的功能较弱。

6.对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提出的建议和措施

此内容调查了以下方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对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的主动性、遇到安全事故的处理、就当前形势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调查中地居民认为,目前中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某些企业和个人缺少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及食品制造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支持率分别为68.3%、83.3%、68.3%和65%;还有认为这是中国发展现阶段的必然现象、事情没那么严重,都是媒体炒作出来的恶性新闻、购买者鉴别假冒伪劣食品能力不高或其他的人分别有25%、16.7%、30.2%和8.33%。

居民把这原因归结与政府,法律和企业三者身上,应该是对这些年发生的事故的深切体会。居民的食品安全感缺失,暴露出我国在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检测标准方面的滞后,但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够健全。要破解食品安全的困境,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这不单单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不能靠监管部门的凭空想象,它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需要全体人民的集体智慧,让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多多参与。食品安全的最终实现,是需要切实的措施和行动来保障的,只有政府的严厉监管还不够,完全依赖食品安全的标准化也不行,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素质也要提高上去,相关企业的自我约束的行业自律更是不可或缺。

然而在向有关部门提建议方面,经常热心的向学校食堂、超市等部门提出建议的仅为5%,偶尔提出的为30%,从来没有的为65%,有超过半数的人不愿主动提建议。

消费者是食品的最终需求者,所有不安全食品的最终消费者,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接触不安全的食品,消费者就是每一个普通大众,人数极为庞大,所有的大众都成为不安全食品的监督者的话,那么不安全的食品将无所遁形。要调动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性,除了多多宣传有关知识,重要的是消费者自身意识应提升一个阶段,为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都应该主动参与。不能一方面不想成为受害者,另一方面又不敢行使自己的权利,完全寄希望于政府或企业。

当然,很多时候,政府和企业的表现的确令人失望。如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找有关部门投诉&的只占6%,余下94%的人不选择投诉的原因有:上诉程序复杂,效率低下20%;不知道哪些部门负责37%;以后不买就是了34%;其他3%。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对待事故的态度消极;一方面是国家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工作没做到位;另还有就是现今的隔离式分段监管的体系存在诸多矛盾和漏洞,无形中形成各部门连接不当及职能冲突带来的权利争夺和推诿责任的现象,以上主要原因让投诉者感觉好累好难,最后等待无望也就不了了之。

为了搞好食品安全,居民们认为应采取的重要措施为严格检验检疫、加大处罚力度、企业诚信经营,行业自律,三个措施均达到53.3%的支持率,还有一些人觉得普及科学消费知识和曝光典型案件也很重要,选择的人也有40%和31.7%。

如此看来,国家虽然建立了较严格的检验制度,但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了,这里面也有一些为了政绩和地方税收等纵容包庇及地方的保护主义问题存在,还有一些企业的诚信正在逐渐透支,不论它们怎样通过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为自己极力表达诚信,漂亮话的背后如果是接连不断的安全事故发生,那么是怎么样都无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的。关键之处在于健全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对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的落实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所幸的是最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经加大了食品安全违法的惩处力度,使过去违法企业的罚力度过轻,企业违法成本过低的现象得到逐步改善。

三、总结

1.食品安全的调查总结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次雨城区食品安全调查结果折射出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状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品种丰富,数量充足,供给有余。在满足食品数量需求的同时,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食品原料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问题都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性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这些努力是对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的日益关注作出的历史选择。以下是此次调查中发现的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业主和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的观念淡薄。无证生产、经营时有出现,生产(加工)设施简陋、卫生指标超标的状况较为普遍,特别是操作人员有的未能及时进行体检,没有健康证。另外,市民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食品质量管理较薄弱,以次充好、质量低劣的食品仍在生产、销售。调查中还意外发现,农贸批发市场有一些劣质食品往往被运往农村;许多熟食摊销售、经营场地不符合卫生要求;快餐店的用油质量低下,另据有关报道,潲水油、地沟油仍有回收、使用的情况;用化工原料桶盛菜;食品添加剂超标和滥用及非法添加的情况较普遍。个别超市的货架上还摆放着散装的过期食品和“三无”产品;熟食业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较严重,调查中发现许多受访者都曾因购买食用问题熟食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入院。

现有的检测监督力量和食品快速检测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难以实现准入环节的完全把关。因此政府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往往只有出了事故,才有进一步的反应。

2、业主对食品卫生工作管理不到位。

一些饮食店的厨房墙上油污很厚,墙壁破损,墙灰驳落,时有掉到食品中的可能;有的学校食堂厨房操作间,地面很脏,有的不易存放或过期的食品和调料乱放,不及时清理(有的仍在食用),导致高温下食品变质,如鸡蛋、番茄酱等。

有些规定没有很好地执行,如学校食堂冷菜不能出售,但有的学校食堂仍在出售,如酱鸭等。公共食堂不锈钢餐具洗得不干净,盘上还存有消毒水和残留物,有的配餐单位,消毒设施偏少,消毒时没有严格按照公用餐具消毒规程操作,个别学校的蒸汽消毒柜密封性能差,有漏气现象,还有的单位没有充分利用现有公用餐具保洁设施,造成第二次污染等。一些厨房、配餐间的纱窗、纱门设置不规范,有的形同虚设,经常敞开,导致苍蝇及其他小虫飞入食品操作间,因此也就发现吃出苍蝇的事例,严重地影响了食品安全。六是食堂内部环境没有及时进行打扫等。

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小、散、乱,监管工作难度较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大部分规模都比较小,且生产经营点比较分散,尤其雨城区,流动人口相对更多,其中有许多外来人员也在生产经营食品,由于他们的卫生意识薄弱,销售的食品质量低劣,再加上流动性大,使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在卫生监管机制不健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能完全到位。

4、农贸市场脏、乱、差的状况普遍存在。

我市与城区的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着环境卫生脏乱臭的现象,如某街道菜市场进行调查时,发现熟食摊旁边堆着垃圾,边上还有一个小便池,臭气醺天,苍蝇飞舞,其周边也到处都是垃圾。

5、政府监管缺乏统一的标准,地位被动。

我国直到2009才出台了《食品安全法》,为各级政府部门执法提供了法理依据和标准。然而事实上,很多小商贩和消费者对于相关法律法规一无所知,给政府监管带来很大的麻烦。即便对于企业,政府也不可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监管,而且往往当涉及地方经济发展问题时,政府也可能必须在打击力度上作适当放弃,因此地位往往被动。

6、有些检测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有的部门和单位有了一些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但是由于人员、经费的限制,这些仪器设备形同虚设,上面灰尘很厚。有的食品生产厂家,因为检测费用的问题,检测设备经常不用,只有在受到执法部门检查时使用。检测蔬菜,要向农户购买样菜,检测的药水费用较贵。屠宰公司对猪尿样的检测费用也较大。经费的缺乏,导致检测工作无法完全到位。

2.食品安全的解决方案

1、加大媒体信息披露力度。

由于食品生产涉及多环节,食品安全管制涉及多部门,而同时食品市场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如果只靠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制,往往无暇顾及,因此作为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其信息传播者的角色。一方面要加强对非法生产商,不合格产品的披露;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引导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尽量选择正规的经营单位和有正规标识的商品,自觉选择安全健康消费。同时,还要引导公众的道德意识,在宣传途径上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对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

2、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市场上的食品质量或食品安全水平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较低或者对高质量食品的边际支付能力较低,那么企业就难以回收为提供优质食品而付出的高成本,市场上的食品质量就只能处于较低的水平。企业声誉的建立也取决于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忠诚程度,如果消费者不积极将优质信号反馈给生产者,食品安全问题就难以解决。

3、加大惩罚力度。

只有使不法厂商对惩罚的预期机会成本加上其他成本超过了其预期收益,才能有效地遏制不法厂商的恶性行为。国家应制订严厉的法律是打假的最基本手段。在我国,生产、批发、销售假冒商品均属有罪,对生产、销售者一次可罚款数千万元。

4、完善检测技术。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科研工作是促进食品卫生工作顺利发展的基础,面对新出现的世界性的食源性疾病问题,食品污染物检验至关重要。但目前有些检测方法非常精细且花费很高,且需要熟练的专业人员,我国尚缺乏快速准确鉴定食源性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能力,因此研究开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相关设备显得尤为迫切。例如,改进检测方法,改善食品检验实验室的设备,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紧密追踪国际食品卫生科研的前沿动态。

5、走品牌化道路。

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只能通过食品销售者的信誉程度来区分其所卖食品的安全品质,从而决定购买行为,而品牌正是传递卖者信誉的有效工具。通过品牌传递食品生产者的信誉信息和产品内在品质信息,使安全食品信息的不对称状态得到了大大的缓解。

第二篇: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食品安全状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抗生素滥用到瘦肉精问题,即使政府和企业从未停止过他们在食品安全上所做的努力,但食品安全问题却似乎从未消失。现有的政府监督体制暴露出极大弊端的同时也在打击消费者对市场和政府的信任。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高度重视,主动承担应尽的责任。此次调查了六个方面:

1.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度

听闻过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双汇质量门事件等的人都达到了80%或以上,其他重大新闻如河南南阳毒韭菜、毒豆芽等了解事件的人也有32%或以上。这说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传播面广、社会影响大,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工具盛行的当今时代,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他食品安全事件,大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披露,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避免了安全事故的扩大。

2.对食品法规的了解度

调查数据表明,对09年我国颁布的《食品安全法》,非常了解的仅占5%,知道的占20%,知道但不了解的占37%,不知道的达38%。调查结果显示,食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非常薄弱,政府对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深度还应加强,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通过电视媒体进行系列报道解读食品安全法等,提

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食品安全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

3.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向消协或媒体投诉的有23.3%;通过法律部门解决的有11.7%;自认倒霉,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占30%;奉劝亲友不再购买产品的占36.7%。

所以只有35%的人勇于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敢于通过法律等武器同不法商人厂家做斗争。剩下65%的人在买到问题食品时选择沉默或自认倒霉,这无疑从另一个方面助长了不法商贩为谋利益降低成本制造问题食品的气焰,从而增大了我们买到问题食品的可能性,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去。此看来,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宣传食品安全的维权问题,应该主要从建立概念做起,步步深入才能得出效果。而政府除了要不遗余力的宣传法律知识,更要做出实事,严格执法,建立群众对政府的信心。

4.对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

在要求给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打分时,打100分的占1%,80到90分的占15.7%,60分以下的有18.3%,绝大多数人打了60到79分,占总数的65%。

以上数据表明人们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是信心不足且比较担忧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发生,也与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些事故后没做到更加严密的防范工作有关,比如三鹿事件发生后,还是有不合格奶粉制成的奶糖等食品流入市场,如不能防

患于未然,群众在接触到这些安全事故信息后,对政府的信心将大大降低,因而也不敢对现在的食品安全环境抱以信心。

5.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挑选了几个热点问题对居民进行调查,如果展开有关食品安全的宣传普及活动,他们最想了解有关法律的占41.7%,有关安全知识的占66.7%,学校的食品安全状况的占65%,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的占61.7%,其他为2.33%。

以上选项背后透露出:居民的法律意识在逐渐加强,开始对国家有关食品法律法规热切关注,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加强。

6.对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提出的建议和措施

为了搞好食品安全,居民们认为应采取的重要措施为严格检验检疫、加大处罚力度、企业诚信经营,行业自律,三个措施均达到53.3%的支持率,还有一些人觉得普及科学消费知识和曝光典型案件也很重要,选择的人也有40%和31.7%。

如此看来,国家虽然建立了较严格的检验制度,但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了,我们应该健全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对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的落实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所幸的是最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经加大了食品安全违法的惩处力度,使过去违法企业的罚力度过轻,企业违法成本过低的现象得到逐步改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次食品安全调查结果折射出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状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品种丰富,数量充足,供给有余。在满足食品数量需求的同时,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食品原料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问题都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

第三篇:关于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城镇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在我国城市,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各大城市政府高度重视食

品安全工作,企业开始自觉实施保障食品安全措施,这表明我国城市已基本构筑

起“食品安全网”。有关资料数据显示,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

消费者愿意为购买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额外费用。城市众多消费品中,消费者最

关注食品安全的占71.8%,不关注食品安全的仅占0.6%,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8%,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状况

好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只到超市购买食品。

就食品安全进入步深入调查,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及食品流通领域的交易环境、物流设施、市场管理、检测手段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镇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明显增强,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有待转变。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额

外费用。据调查,城市消费者中,最关注食品安全的占71.8%,不关注食品安全的仅占0.6%; 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质量和价格并重的占61.7%,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8%;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状况好于批发

市场和农贸市场,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只到超市购买食品。农村消

费者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74.4%回

答会适当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43.7%仍首选价格便宜。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农村居民的投诉率极低。据对南京市所辖的溧水县调查,93.4%的农民在买到有

问题食品时放弃投诉,高于城市35.8百分点。

二、市场准入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状况有待改善。

所谓市场准入,一般是指货物、劳务与资本进入市场的程度的许可。对于产

品的市场准入,一般的理解是,市场的主体(产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和客体(产

品)进入市场的程度的许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就是为保证食品的质

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

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督制度。因此,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一种政府

行为,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包括3项具体制度:

(一)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于具备基本生产条件、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准予生产获证范围内的产品;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食品。这就从生产条件上保证了企业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

(二)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对于不具备自检条件的生产企业强令实行委托检验。这项规定适合我国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能有效地把住产品出厂安全质量关。

(三)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对检验合格的食品要加印(贴)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没有加贴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这样做,便于广大消费者识别和监督,便于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监督检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生产企业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感。

由于农村居民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农村市场对低价食品有着较大需求,购买渠道主要是自由集市和小卖部。加之农村执法力量十分薄弱,市场监管缺位,农民购买食品既不查验相关证照,又不索要销售发票,致使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食品流向农村市场。调查显示,农村市场经销的食品中,多为自产自销,来源于流动摊贩;散装食品如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散装干果的比例所占达到50%以上,散装酒高达80%; 包装食品没有标明保质期;店主对过期食品选择降价销售;生肉销售大多没有保鲜措施,落市后第二天继续拿出来出售。

四、食品生产源头存在隐患,部分单位市场准入流于形式。据对农村生产者调查,绝大部分农民不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兽药目录;近50%的农民在使用农药和兽药时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只是凭感觉使用,一药多用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农民受利益驱动,打过农药的蔬菜未过休药期即采摘上市销售。68.9%的蔬菜上市前没有经过产地检验;10%以上的种植地和养殖地周边环境存在污染源。

由于对食品安全事件处罚过轻、以罚代刑,导致部分企业负责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据调查,部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不愿意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只是把市场当成出租摊位、收取管理费的“摇钱树”。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但只是挂在墙上而已,并未付诸实施。一些单位虽然

购置了检测设备、污物处理设施,但由于运营成本高,利用率低,有的甚至只为应付检查,平时闲置不用。

部分连锁超市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在采购环节,不合格的原材料加工和不充分的供应审查导致食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在运输环节,零售商不能完全遵从基本的储存和消毒要求;在销售环节,现有的设备和处理办法也不能充分控制食品安全;在整个价值链上,冷链完整性都没有被很好地发展;在组织结构方面,总部缺乏独立的食品安全控制部门和外部质量审计监查,使整个企业食品安全的执行变得困难;在人力资源体系方面,目前的招聘、培训和激励体系不能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足够的支持。据调查,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食品变质、有杂物异物、过期商品销售(包括赠品过期)等;有关部门查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标签不符、添加剂超标等,其中包装食品标签不符中缺斤少两占50%左右;从食品类别看,问题最多的是鲜肉及肉制品,占24%,其次是休闲食品和乳品类,分别占15%和11%。

五、监管部门职责仍有交叉,有待进一步理顺。

据调查,尽管国务院已明确食品安全管理遵照“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原则,但由于涉及众多管理部门,有的地区涉及30多个部门,彼此理解不一,导致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越位,有的缺位;有权的抢,有责的推;同一部门,既当规则的制定者,又当裁判员,还当运动员;城乡执法力量不平衡,不同部门执法宽严不一;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充当不安全食品的保护伞。凡此种种,使广大群众关注的问题难以尽快得到解决。例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投诉解决方案的满意度仅为30%左右。这给食品安全工作留下了巨大隐患,既加大了搞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国家治理食品污染的成本。

六、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流通领域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支持流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商业网点;由重点治理生产源头转向重点培育绿色市场,加强对上市销售食品的安全监测,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引导安全生产;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使犯罪成本远大于犯罪收益;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门也加大了对生产企业、市场商品的监督抽查力度。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上下重视食品安全,狠抓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很大的改进,但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使每一个人在办每一件事时,都要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出发。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七)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结合,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加强食品信息建设,建立我国食品

安全预警系统,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利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品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作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食品安全

第四篇: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导言

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食品安全状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抗生素滥用到瘦肉精问题,即使政府和企业从未停止过他们在食品安全上所做的努力,但食品安全问题却似乎从未消失。现有的政府监督体制暴露出极大弊端的同时也在打击消费者对市场和政府的信任。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高度重视,主动承担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食品安全 健康 政府监督 责任

二、分析讨论

1.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度

此次调查中,对食品安全事件关注度的调查分为两个方面: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相关常识的了解和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关注。

重大食品安全新闻方面,听闻过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双汇质量门事件等的人都达到了80%或以上,其他重大新闻如河南南阳毒韭菜、毒豆芽等了解事件的人也有32%或以上。这说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传播面广、社会影响大,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工具盛行的当今时代,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他食品安全事件,大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披露,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避免了安全事故的扩大。

相关常识方面,45%以上的受访者缺乏相关的食品安全常识,且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为此,我们做了进一步的个案调查了解,发现造成接受调查的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常识意识淡漠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往往只图便宜,对食品安全没有过多的考虑,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有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为问题食品提供了销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常识,难以辨别食品的质量是否安全。

为了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常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除了加大宣传食品安全方面教育的力度,更加应该加强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对食品法规的了解度

调查数据表明,对09年我国颁布的《食品安全法》,非常了解的仅占5%,知道的占20%,知道但不了解的占37%,不知道的达38%。新法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的宣传监管,企业的强化责任,而且贯彻食品安全法,也是全体公民的义务。

调查结果显示,食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非常薄弱,政府对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深度还应加强。特别是雨城区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行业数量多、规模小,有些设备简陋,有些布局不合理,家庭小作坊式和流动摊贩占多数,这对食品安全监管造成一定难度。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通过电视媒体进行系列报道解读食品安全法等,提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食品安全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

3.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

日常生活中,受访者从未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的只有3%,偶尔遇到的高达83%,经常遇到的占8%,未觉察到是否遇到过的约有6%。这些问题中过期食品或包装不合格的食品占55%,三无产品、注水肉病害肉、有毒物超标食品分别为40%、30%和33.3%,还有其他食品安全问题1.33%。

为寻找原因,我们调查了这些消费者的购买食品的习惯,喜欢到当地大型的正规超市及商店购买的为35%,到餐厅的18%,流动摊位的为13%,学校超市和其他地方的占34%。结果表明,即便是在大型商场或超市购物,大多数人还是遇到过各类食品安全事件。

在购买食品时,比较注意生产厂家和相关检疫证明的只有12%,更多的人比较关心价格和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分别占43%和18%,关注品牌、色泽、外观的也占有23%,其他4%。从这些习惯中我们可知,食品安全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消费者把更多的注意放在了价格、外观这些因素上,而沪市食品的质量、卫生等。另外,那些不合格的食品能在市面上销售,也与销售者的责任、法律意识,政府的监管力度有关。想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就需要消费者自觉地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制售者拿出责任心和良心,政府加大执法力度。

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被调查者中与商家厂商协商要求退款或赔偿的有36.7%;向消协或媒体投诉的有23.3%;通过法律部门解决的有11.7%;自认倒霉,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占30%;奉劝亲友不再购买产品的占36.7%。

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产品,以后认为食品不可靠,坚决不买的有33.3%;认为如果提高生产质量,会考虑购买的有56.7%;认为目前没有其他商品代替,会照常购买的有10%。

所以只有51.8%的人勇于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敢于通过法律等武器同不法商人厂家做斗争。剩下48.2%的人在买到问题食品时选择沉默或自认倒霉,这无疑从另一个方面助长了不法商贩为谋利益降低成本制造问题食品的气焰,从而增大了我们买到问题食品的可能性,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去。从这方面可以看出,雨城区的居民对于法律知识的认知度不够,在调查时他们也表示这些问题太小,不值得强硬的维护自身权益,至多不买就行了,也有人想过要维护自身权益,却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最终不得不了了之。由此看来,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宣传食品安全的维权问题,还是应该主要从建立概念做起,步步深入才能得出效果。而政府除了要不遗余力的宣传法律知识,更要做出实事,严格执法,建立群众对政府的信心。

4.对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

该部分内容包括公众对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环境的评价及打分、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更相信哪个方面的声音的解说、对国内与国外食品的信赖度的比较。

在要求给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打分时,打100分的占1%,80到90分的占15.7%,60分以下的有18.3%,绝大多数人打了60到79分,占总数的65%。

在调查中认为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年年差不多的人为45%,相信在逐渐好转的有16.7%,相反,认为逐渐变差的却有31.7%,不关心不清楚的也有6.6%。

以上数据表明人们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是信心不足且比较担忧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发生,也与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些事故后没做到更加严密的防范工作有关,比如三鹿事件发生后,还是有不合格奶粉制成的奶糖等食品流入市场,如不能防患于未然,群众在接触到这些安全事故信息后,对政府的信心将大大降低,因而也不敢对现在的食品安全环境抱以信心。

另外,相比起我国的食品,人们是否更信赖外国食品,有30%的人选择更信赖外国食品,也有28.3%人坚定支持国内食品,另有41.7%的人觉得国内国外都存在食品问题,无所谓更信赖哪一方。

就某些方面来说,例如,我国的乳制品和其他食品行业的检测标准,确实存在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同、部分指标低于其他国家的情况,还有我国允许的“农残”量要比美国和欧盟高出数倍等等。当然,这其中也与国人盲目崇外有一定的关系,一昧的追求奢侈高消费,认为外国货就是安全,也更有面子。作为政府,有责任协调好标准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良好联动机制,针对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种种不足,进行清理,健全和提高我国的食品标准。而且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更大利益,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时应由国家层面组织有公信力的专家参加,过程要公开透明,不能“内外有别”,应向国际标准看齐,在可能的情况下从严,这既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负责,也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的需要。

5.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挑选了几个热点问题对居民进行调查,如果展开有关食品安全的宣传普及活动,他们最想了解有关法律的占41.7%,有关安全知识的占66.7%,学校的食品安全状况的占65%,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的占61.7%,其他为2.33%。

以上选项背后透露出:居民的法律意识在逐渐加强,开始对国家有关食品法律法规热切关注,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加强;现今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去到菜市场看到各类食物也不知哪些是健康安全的而无从下手购买,如果能通过各种方法渠道给居民灌输相关安全知识,让居民掌握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这样不仅能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和生命健康还能打击不法商贩的嚣张气焰,建立一个秩序良好的经营市场;就大众人民能了解到的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一般是通过各类媒体的报道而掌握的,总体情况不敢说概括全面,难免会为达到警示作用而突出渲染某一方面,居民接受到的信息杂乱不统一,就难以正确看清真实全貌,向群众宣传当前的形势,免去各类猜测,有助稳定社会氛围,安定民心,不给虚假商贩可乘之机,哄骗不知情的消费者,扰乱信用市场秩序。

当听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及相应回应后,人们最相信的是媒体报道,有43.3%的人选择了相信媒体的声音,19%的人较相信相关协会或社会团体的说法,10%的人谁都不信,11%的人对企业自诉的消息比较相信,最后有16.7%的人投了政府公告一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政府在哪些方面做的不足,以致引起公众的信任缺失。之前的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曝光和处理,媒体力量功不可没,相比之下,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亟待提高。如果说食品生产者的自律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那么政府对食品生产者的监管则是食品安全的第二道防线,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人民当然是更倾向于信任政府等公证权力机构的监管,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深刻了解法律知识,但是自古权和法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十分高的。目前当地政府在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上存在着发布分散,消费者难以获得全面信息的问题,政府部门分段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协调机制不完善,降低了信息的统一性,影响了信息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指导性。另外,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不仅杂乱,且信息量少,食品检验实验室的设备,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紧密追踪国际食品卫生科研的前沿动态。

5、走品牌化道路。

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只能通过食品销售者的信誉程度来区分其所卖食品的安全品质,从而决定购买行为,而品牌正是传递卖者信誉的有效工具。通过品牌传递食品生产者的信誉信息和产品内在品质信息,使安全食品信息的不对称状态得到了大大的缓解

第五篇:石家庄超市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石家庄超市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石家庄市整规办 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 石家庄市商业经济学会 石家庄信息工程信息学院 2005 年 6 月

石家庄市超市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为推进石家庄超市行业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石家庄市市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石家庄市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等三家组成调查组于2005年4月24日至29日对我市有代表性的超市和重点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询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市的10家超市公司、10家便利店、2家食品商场、3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共计25家公司、5个居民区和街头千余名消费者进行了拦截式调查,针对25家公司发放25套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套共计100份,对消费者发放《消费者食品安全状况调查表》800份,共收回问卷800份,有效问卷737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超市食品安全的现状

(一)、大部分超市对食品安全管理均有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超市作为现代流通渠道的代表,从自身的发展角度出发,普遍建立了食品安全控制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

(二)食品商场和连锁超市在食品安全经营管理上领先于其他渠道 在所调查的超市企业中大多数公司都建立了较严格完整的食品制作、储藏、销售、清理标准和流程。

(三)、消费者对超市食品安全的信心指数明显领先于其他渠道,关注因素多元化

(四)、消费者十分看好媒体的食品知识传播及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五)、在担负食品安全的责任上,认为生产者、经营者重大(六)、对我市食品安全形势认识及监管力上不容乐观(七)、消费者缺乏有关食品安全和自身权益维护的法律知识.二、超市行业食品安全方面需要正视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虽然百货公司和连锁超市是食品流通两大安全通道,但目前在食品安全的管理上仍存在以下需加以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全员加强食品安全意识虽有,但普遍存在麻木侥幸的心理,不能切实回归消费者安全至上的理念上

(二)、超市中食品安全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的设计不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控制的要求

(三)、超市配送中心和门店食品安全相关设施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适应食品安全控制的要求。

(四)、连锁超市对代理商的食品安全控制需要加强

(五)、联营和招商部分的食品安全管理有待加强

(六)缺乏对供应商直接送达门店食品的食品质量监控

(七)食品质量控制中的管理执行力度弹性大,伸缩性强

(八)大部分超市缺乏基于HACCP(全球食品工业最佳卫生安全质量管理工具)的质量控制,弱化了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保证

三、改善食品安全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对超市公司的建议

1、切实树立起“消费者至上”营销观念,打造“百年超市”谋“长期利润”发展之路

2、进一步健全超市食品安全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的设计。

3、加大食品安全相关设施投入,大力推动零售商的第三方检测。

4、加强对超市联营和招商部分的食品和对供应商向门店直送食品的安全控制并加大管理执行力度。

5、加强对超市自制的或自采食品的HACCP控制,即注重生产过程的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作到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食品质量控制,切实提高经营能力,适应国际化竞争。

6、加强商品信息电子化管理,建立食品经营各环节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

7、对有能力的超市公司可建立自己农副产品的基地,推出自有品牌,提高自身对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直接控制能力。

8、建立一整套食品卫生安全明示制度,主动承担起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的社会责任。

9、核准供应商的准入制度,严格供应商的审核流程,把好索证验证关,消除对加工食品质量控制存在的隐患

10、加强员工的经常化、惯例化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二)对政府行政监管部门的建议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各食品监管的行政部门在分工明确基础上,强化协调,成立松散型统一的机构消除存在的部门壁垒现象,杜绝食品安全管理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

2、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统一规范的食品安全的法定检测网络体系,提高检测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与异地协调,改变目前检测机构、水平不到位的尴尬现象,切实把好食品安全关。

3、政府引导、扶持超市公司、大型批发市场进行产销一条龙经营,建设农产品基地,开发自有品牌农产品形式的零售终端型组织和批发分销型组织,正本清源。

4、发展电子政务,落实完善食品信息公开制度。

5、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成为真正沟通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一座桥梁。

6、完善食品经营法律法规,加大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

7、发挥新闻媒体人民的喉舌的作用,大力普及宣传食品安全的知识,更要作好食品安全的监督和跟踪,为规范经营企业树立好形象,对非法经营者进行惩治的利器

8、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地方公众转变角色,由维护消费者利益单一功能转变为服务于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双向功能。

9、依靠群众,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齐抓共管,打好一场食品安全的“保胃”战争。

石家庄市超市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正文)

为推进石家庄超市行业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石家庄市市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办公室和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石家庄市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组成调查组于2005年4月24日至29日对我市超市等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

本次调查涉及我市的10家超市公司、10家便利店、2家百货公司、3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共计25家公司、5个居民区和街头千余名消费者进行了拦截式调查,针对25家公司发放25套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套共计100份针对消费者发放《消费者食品安全状况调查表》800份,共收回问卷800份,有效问卷737份。

这次调查的25家企业中,无论是销售规模、门店数量、市场占有率还是市场地位上在我市都极具影响力,确保了样本选取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超市食品安全的现状

(一)、大部分超市对食品安全管理均有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规定 超市作为现代流通渠道的代表,从自身的发展角度出发,普遍建立了食品安全控制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

1、被调查的25家企业基本上都拥有完整或较完整的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体系。

(1)、百货公司和连锁超市总店已将食品安全列入了战略管理中,在企业规划中基本上都设立了食品安全的长期目标安全指标和相关政策规定。

调查结果显示,在食品安全规划过程中,30%的企业进行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80%的企业将食品卫生安全列入长期目标;对于食品安全政策,全员重视的企业为100%,35%的 企业把安全指标具体量化了,其中把这些量化指标作为考核依据的企业有35%。

(2)、在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设立上,在总部独立设臵食品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占到被访的20%,由其他部门兼管的占80%,其中隶属于采购部门的占15%,隶属于营运部的占70%,有15%同属采购部与营运部监管。40%的企业向其所属门店派出质量专员巡查,终端窗口的企业10%;

(3)、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注重基础建设的企业占45%,建立加工安全制度的企业占40%,注重环境因素的企业占45%。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健全的企业占25%,不健全的企业占60%,15%的企业没有建立岗位责任制。建立食品安全手册的企业有5家,占总数的10%,在建的40%,50%的企业未建。

(4)、在专职人员配备上,都有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90%文化水平在大专以下,高级职称者所调查的25家企业竟为零,整体素质低。

2、百货公司和连锁超市总店普遍推行了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在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上,仅2家企业遵循国际标准,92%的企业遵循了国家标准,并且有24%的企业认为对标准的执行力度和监控力度是强的,76%的企业认为日常监督是弱的。

(二)百货公司和连锁超市在食品安全经营管理上领先于其他渠道 在所调查的超市企业中大多数公司都在总部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及应急事故处理机制,具有食品现场销售环境控制和卫生保障设施,建立了较完整的食品制作、储藏、清理标准及流程。许多超市近年来公司已经或者正在不断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投入。

(三)、消费者对超市食品安全的信心指数明显领先于其他渠道,关注因素多元化

针对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消费者选购食品渠道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消费者选购食品的影响因素如渠道安全性、食品种类、价格、食品信息等方面作了对比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大多数消费者具有较强的食品安全意识,十分重视加工食品的保质期和蔬菜、生鲜类食品的添加剂、致病微生物、农残含量和加工不清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食品保质期是最受重视的安全因素,有89.82%的受调查者在选购食品时,会特别注意食品保质期,其次62.96%的被调查者重视添加剂含量超标因素,61.35%的重视蔬菜和水果的农药残留量,36.23%的对食品的细菌超标表示关注.在选购食品的渠道上,74.22%的消费者首选超市,安全认知程度最高达48.71%,13.57%的选择便利店,13.03%选择在农贸市场, 安全认知程度最低为10.31%,14.13%选择在其他.从总体看,消费者对超市充满信心,其他渠道的食品安全状况仍然将信将疑,消费者对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普遍不信任,更加说明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食品种类的放心程度上,依次为:水果、饮料、奶制品、酒类食品、面包饼干、蔬菜、活鱼类、豆制品、鲜肉、熟食品,最不放心的是保健品。

在食品信息方面,72.18%消费者关注食品标识,43.01%消费者凭经验,22.25%的消费者注重QS质量安全标志,18.32%和18.18%消费者为价格、广告所左右;58.75%的消费者知道绿色食品、有机、转基因食品,19.54%的消费者了解,21.71%的消费者完全不了解.说明普及食品知识成为目前必要,以更好地增强消费者消费食品的认知度和安全度。

(四)、消费者十分看好媒体的食品知识传播及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调查发现,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的途径55.09%和52.78%来自于报刊杂志和电视广播,26.59%来自于亲朋好友,17.77%的是互联网;在食品安全监督有效性上70.83%认为新闻媒体最有效.(五)、在担负食品安全的责任上,认为生产者、经营者重大

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认为在担负食品安全的责任上分别有66.08%和52.24%的消费者认为造成食品不安全的原因在于生产者经营者的利欲熏心,45.05%的消费者认为执法部门不利,29.85%由于消费者自身鉴别能力不强,可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上有重大责任,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尤为必要,从源头上抓起,同时加大执法部门力度.(六)、对我市食品安全形势认识及监管力上不容乐观

在所调查的消费者中,认为我市安全形势看法上认为好、不好、问题太多各占35.96%、32.16%、31.89%,可见消费者认为我市食品安全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在对目前食品监管工作的评价上,认为一般的占68.25%,很好的仅7.33%,不好的24.42%,可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七)、消费者缺乏有关食品安全和自身权益维护的法律知识.在调查中,知道有关于食品安全和自身权益方面法律的占57.26%,知道具体条文的仅占24.83%,完全不了解的占17.91%;购得问题产品后不能维护自身权益自认倒霉的占53.46%,原因在于退货难、诉讼时间长、举证困难等。要知道,本次调查对象中,中年人占67.17%,文化程度大学以上的占48.98%,在中年人文化程度如此之高的人群中,有这样的调查结果,足可说明,普及、健全有关法律的重要性。

二、超市行业食品安全方面需要正视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虽然超市仍是食品流通最安全的通道,但目前超市在食品安全的管理上也存在以下需加以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全员加强食品安全意识虽有,但普遍存在麻木侥幸的心理,不能切实回归消费者安全至上的理念上

在所调查的超市中,100%的企业都强化了食品安全,作到全员重视,而在实际执行时,自觉不自觉地把食品安全臵之脑后。工装不整洁,口罩不规范使用,场地不清洁,食品操作不规范、加工不清洁、接钱和递货工具不分等不同程度存在,使得消费者消费食品的安全存在隐患。

(二)超市中食品安全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的设计不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控制的要求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超市组织框架设计与食品安全管理效果存在密切的关系。大部分超市都设计了自己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具体落实上,实际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性,原因在于是否有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在不受其他部门掣肘的情况下行使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独立设臵食品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远好于其他部门兼管;在其他部门兼管下,隶属于采购部门的要好于隶属于营运部。这两种不同的组织结构,引发了完全不同的食品安全管理效应。从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超市应该设臵独立的、不受制于其他部门的品质部门,由品质部门直接向公司高层负责,并不隶属于其他部门,在日常工作和行为上不受采购、营运等部门的影响,可以在产品采购、食品接收验收上具有很大的权限,能够对他认为不合格的食品或不合格的食品经销商一票否决。这就从食品安全方面对追求利润或效益的采购部、营运部等部门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有效地排除了其他部门的不必要的干扰。而超市把质量管理部门设臵在采购部或营运部下面的,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使质量管理部门的作用受到限制或形同虚设,导致了食品安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三)超市配送中心和门店食品安全相关设施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适应食品安全控制的要求。在调查中发现,超市食品安全设施的投入不足,对食品质量有直接影响。作为我市零售业领头羊的北国商城超市场地标准、室温要求和储藏设备定期消毒方面尚有欠缺,98%的超市缺乏冷藏车、冷冻库这些冷链设施,而在整个食品流通过程中,温控过程贯穿于整个食品流通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温度控制不符合标准都可能导致食品变质。所以对冷链设施的投入不足严重导致食品安全管理的不适应.超市一般需要对食品进入配送中心或门店的安全负责,也即对接受食品后食品的冷链承担责任。所以超市必须加大配送中心冷藏设施、配送中心向门店分拨过程中的设施、门店冷藏设施的投入。并且做到:不同大类的食品要分藏不同的冷库,需要加工的食品生熟前后分藏不同冷库,如标准型大型综合超市里要具有专用冷库或低温工作间如:肉类冷藏间、海鲜冷藏间、自制熟食冷藏间、奶制品冷藏间、面包房等;对于整体环境温度要投入设施加以控制,不同大类销售区域实行不同的温度控制,以确保食品品质;有关器具的清洁消毒投入。这是很多超市忽略的一块。许多超市在清洗食品存放器具或对这些器具进行消毒时,使用的是一般的清洁剂和消毒剂,达不到卫生标准要求。对于超市食品存放器具的清洗与消毒应使用特殊的国际通用的高标准的消毒清洗产品。

另外,超市食品安全投入也包括对第三方检测公司的使用。选择第三方检测公司对供应商提供的食品或其他商品进行检测,以市场化的手段让外部服务提供者从更加独立公正的立场对超市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同时也可弥补自身检测手段的不足和检测设备投入的不足,更好的从制度上保证超市自身的食品安全体系。

(四)连锁超市对代理商的食品安全控制需要加强

在接受调查的连锁超市中几乎90%的超市食品供应来源于代理商,加强对代理商的食品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代理商往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超市食品安全的控制并不一定完全能够按照连锁超市的规定执行。这就需要连锁超市加强对代理商食品供应部分和它的食品进货渠道进行了解和控制,同时也要确保它对食品安全设施的投入及加强对食品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度。调查中了解到,问题食品往往出现在供应阶段。

(五)联营和招商部分的食品安全管理有待加强

超市企业出于经营的考虑,往往通过联营和招商的形式让一些供应商进驻经营场所,如一些水果、熟食和面点的供应商,往往在超市内直接销售其产品。这些商户在经营上相对独立于超市,有很大的经营自主权,从而,加大了超市食品安全管理的难度。虽然大部分超市都规定只能销售当天的熟食,剩余退回而不是销毁,难保生产经营者不进行再次加工再次销售。所以超市应设定相应的制度,对联营或招商形式驻店供应商提供的食品加强安全控制。

(六)缺乏对供应商直接送达门店食品的食品质量监控

每个超市都存在供应商直接向门店送达食品的情况,而供应商向门店直接送货和向配送中心送货往往采用不同的卫生安全标准。向配送中心送货一般都有较完善的检测手段和检测程序,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而门店检测力量相对薄弱,有时出于利润方面的考虑对食品安全检测没有配送中心来得严格,向门店送货的质量标准相对降低。而直送商品往往是卫生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者日常消费量大、周转快、影响面广的诸如蛋类、蔬菜类食品。因此,超市应加强门店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加强食品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度。

(七)食品质量控制中的管理执行力度弹性大,伸缩性强

在超市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时而松时而紧的现象。每当3•15来临或遇有政府行政部门对超市食品安全检查,或食品存在质量问题遭遇媒体暴光,或存在消费者投诉现象时,超市会强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食品品质控制的总体情况比较好。而在平时则不大注意相关制度的执行,食品品质控制的总体情况比较差。就是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存在时紧时松,时好时坏的问题,食品品质控制中的管理执行力度弹性大,伸缩性强,这样很不利于食品安全质量控制。超市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在任何时候、应一贯坚持把食品安全控制放在首位。

(八)大部分超市缺乏基于HACCP的质量控制,弱化了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质量保证

调查发现,百货公司和连锁超市90%在实际运营中未进行基于HACCP的质量控制,也就意味着食品在采购、销售中质量能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控制,而对于生产过程控制缺乏,每个超市有风险分析而缺乏关键控制点的分析,错用食盐等原材料情况发生也不足为怪了,一些超市公司为了降低生鲜食品的损耗,将新鲜度不佳,各种理化指标上已大大降低但还在保质期内能使用和食用的生鲜食品作为原材料二次加工现场制作成为当然,从而使现场制作的食品留下了安全的隐患。超市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强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管理,提高食品安全度。

三、改善食品安全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对超市公司的建议

1、切实树立起“消费者至上”营销观念,打造“百年超市”谋“长期利润”发展之路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要想长期生存、发展、壮大,就要真正树立起“消费者至上”的营销观,从大局着眼,细节处入手,认真负责地经营好每一种食品,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负责。改变目前“口头喊的震山响,关键落实拖的格外让人慌”的状况,作到知行统一,以消费者为中心,坚实迈好每一步,打造百年超市,谋划“长期利润”发展之路

2、进一步健全超市食品安全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健全的组织结构是食品经营安全的保证。在超市的组织体系上,只有设立独立于各部门并直接向超市的最高层负责人负责的质检部,才能有效的发挥质检部对食品安全的监控作用,有效的贯彻实施企业超市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改变目前质检部隶属与某一部门或多部门的状况,还要做到安全指标量化具体,责任到人,并有质检部编写出各层级《员工食品经营安全指导手册》,全面建立员工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手册,全方位、全过程地对接触食品、经营食品的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指导并明确其工作职责、操作程序、工作流程的规范要求,并强调每个员工都具有对食品安全提出异议权、监督控制权作到自查自纠经常化、制度化,为消费者负责,为企业长远发展负责。这样每个员工不但清楚其责任、义务,而且还能更清晰地知道其重任,从而作好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

3、加大食品安全相关设施投入,大力推动零售商的第三方检测。在调查中发现,我市超市的经营环境建设需大力加强,尤其是基础建设设施,必须的冷藏库、冷藏车、冷藏间和温控工作间、清洗设备及专用清洗剂等必需配备。而我们90%的超市并不具备,还处于低投入发展连锁超市的时代。而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超市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质量在不断提高,加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食品质量必然逐渐会成为商家、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和争议的中心。超市应顺势而为,增加食品安全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

在食品质量检测中,借鉴国际上通行的检测标准或采用我国的CCIC等第三方的检验控制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并且对检测要有新认识,起码经营者应认识到检测利于经营者而不是给我们经营者填堵,自觉申请、接受监督,以自我提高商品质量为目的,并且可以此检测结果作为对食品经营各部门进行监察和激励的依据。

4、加强对超市联营和招商部分的食品和对供应商向门店直送食品的安全控制并加大管理执行力度。

联营招商时对保质期要求很高的生鲜食品尽量选择知名企业做,规定一些熟食必须在超市内部生产,不得在店外生产在店内销售。对外部熟食供应商(加工商)、日配食品严加管理,专门针对这部分供应商建立供应商的准入制度,如要求他们作道德承诺和质量承诺,建立工艺标准和要求,并定期举行会议,有专员检查供应商,商品的收货标准和程序按正常供应超市的供货商要求执行。原材料应该来自大规模的现代化企业和领头羊企业。同时,加大管理执行力度,对联营和招商部分的食品和对供应商向门店直送食品有问题的一定严加处理,重者,或取缔或终止合作,轻者教育,最好作到企业文化的融合,渗透,荣者共荣、损者俱损作为共识,切实作为合作伙伴来运做,谋求长期共生共赢局面。

5、加强对超市自制的或自采食品的HACCP控制,即注重生产过程的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作到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食品质量控制,切实提高经营能力,适应国际化竞争。

沃尔玛在中国寻求合作经营商时,强调找寻基于HACCP控制者作为优选对象,而我们90%的超市经营者在实际运营中未进行基于HACCP的质量控制,这就不能不给我们食品经营者的以警示,我们要保证企业长期发展,竞争力的增强,食品经营安全全方位控制理应到位。

6、加强商品信息电子化管理,建立食品经营各环节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

为确保食品经营有序,加强库存管理、货架管理等,建立商品的电子信息档案,记录食品收货环节的进货渠道、品种、数量、保质期;储存环节的场地、室温、位臵、方式、分类、分架、保管措施及验货人员、方法、工具、签收人;食品陈列的时间、类别、数量、质量等;售货时间、数量、品种、质量状况、断档、缺货、补货;售后服务跟踪等信息,确保食品在每环节有记录,每过程有控制,分清责任人,以从经营源头控制和保障食品安全。

7、对有能力的超市公司可建立自己农副产品的基地,推出自有品牌,提高自身对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直接控制能力。从生产源头抓起,保障食品安全,同时也更好地规范食品流通秩序。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净化食品市场做出一定努力。

8、建立一整套食品卫生安全明示制度,主动承担起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的社会责任。

食品经营单位应长期有针对性地举办有关消费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的讲习竞赛和宣传普及活动,义务发布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食品信息,还应该努力向消费者推荐卫生食品或限制不安全食品,开办食品安全消费知识竞赛,主动承担起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的社会责任。超市还应经常深入社区征询消费者意见,密切与消费者关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9、核准供应商的准入制度,严格供应商的审核流程,把好索证验证关,消除对加工食品质量控制存在的隐患

实践证明,证件齐全的供应商和产品不一定百分之百的合格,但是证件不齐全的供应商和产品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不合格。所以,作为食品流通的最终销售环节主体的超市公司在采购上应该核准供应商的准入制度,严格供应商的审核流程,把好索证验证关,消除对加工食品质量控制存在的隐患,力争把不合格供应商和不合格产品挡在卖场门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营养做一名合格的守护神。

10、加强员工的经常化、惯例化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产品层出不穷,食品品种越来越多样化,食品制造技术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需要员工不断更新知识,不但要熟悉有关食品法律法规还要熟知食品的商品知识、卫生营养知识。调查显示,有80%企业有专业知识的培训,参加社会培训的占60%,大部分都是内部学习,这必然影响到学习效果和学习内容的局限性,很少有企业举办过消费者讲习活动,了解消费者、服务消费者就会大打折扣。

(二)对政府行政监管部门的建议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各食品监管的行政部门应分工明确和可成立松散型统一的机构强化协调部门壁垒,杜绝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政出多门和现象。虽然新的食品安全管理实行“分段管理”体制:即由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总负责,由农业部管农产品,技术监督局管食品加工业,工商局管流通,卫生局管理餐饮和公共饮食的模式,政出多门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但是要彻底消除部门壁垒,仍然需要政府真正转变职能,特别要注意各段食品供应链之间的协调,必要时,成立松散型统一的机构,共同对市场进行规范运做,不能出现几个部门都有权做出相似的质量检验报告,或者某一个部门做出的检验报告而其他部门不予认同的情况。真正树立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

2、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统一规范的食品安全的法定检测网络体系,提高检测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与异地协调,改变目前检测机构、水平不到位的尴尬现象,切实把好食品安全关。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口食品、异地生产本地消费的规模越来越大。调查发现,北国超市在土特产品、酒类饮料中进口商比例为10%,这就必然涉及到食品质量标准化的问题。需要解决由外地进入本地的食品的质量检测管理问题。一般地,本市产食品安全较容易控制,而外地的管理难度就很大。比如问题出现后由谁执法处理?依据何在?它的依据是否和国家、国际标准一致?不一致的话,要有哪个部门、哪个检测机构做出公正性的检测?这些正是需要各地政府部门协调解决的,承担起企业所不能完成的检测任务,为企业经营解除后顾之忧。

3、政府引导、扶持超市公司、大型批发市场进行产销一条龙经营,建设农产品基地,开发自有品牌农产品形式的零售终端型组织和批发分销型组织,正本清源。

分散的农户经营无论在规模上、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无法与迅速规模化的流通组织进行对接,而只能与低水平、低效率的、不规范的、缺乏完整严格监控的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对接,这是造成食品安全状况严峻的根源性所在。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蔬菜、生鲜类食品的添加剂、致病微生物、农残含量和加工不清洁导致的毒蒜、毒蒜薹、毒大米、毒食用油问题,政府就应该引导、扶持超市公司、大型批发市场进行产销一条龙经营,建设农产品基地,开发自有品牌农产品形式的零售终端型组织和批发分销型组织,形成规模化、高技术、高附加值生产、销售一条龙,从而从源头上控制食品的安全问题。

4、发展电子政务,落实完善食品信息公开制度。

电子政务建设在我市开展多年,但存在网上信息滞后,政策公布不及时、检查结果通报不到位的问题,造成这山食品有问题,那山同样食品销售火暴的情形,不能及时挽救已存食品安全的隐患。这迫切要求政府将有关食品信息含政策、检查结果进行整合,完善食品信息网络公布制度,搭建从政府政策导向、供应商到经营商再到消费者沟通平台,以利于政府与超市等有关各方进行沟通,提高食品管理质量和效率。

5、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成为真正沟通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一座桥梁。

一是,行业协会协助政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食品经营者的营销职业道德的检查和强化工作.食品经营企业上至高层领导者下到员工都要熟悉食品业营销道德、遵循营销道德,并做到日常化、惯例化,弥补目前普遍的营销道德缺位情况。行业协会应设有专门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形式可定期、不定期进行;也可以全面或抽查方式进行,目的是督促每个企业在运作中,遵循营销道德,切实贯彻现代市场营销观,为消费者服务。

二是,制定食品经营企业的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进行良性竞争。

行规行约要对所有经营食品的企业在产品生产、产品经营销售、企业组织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员工培训、违法违规的处臵等环节进行规范,使食品经营企业在行规行约中走向自律,同时也促使企业之间良性竞争。

三是,行业协会要搭建政府行政监督机关、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消费者间的平台,使得与食品经营相关的部门之间建立便利的沟通渠道,做到信息畅通。

行业协会作为沟通政府、企业、消费者的桥梁,在媒介三者关系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可以发挥“腿长面广耳灵”的作用,搭建食品监督检查政府行政部门、生产经营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平台,就食品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解决办法探讨,增强互相了解,形成共性认识,共同谋求食品的安全。改变目前“猫捉老鼠”游戏现状,好像政府检查就是故意找企业的茬,给企业出难题,而企业也为了应付检查,去造假,隐瞒事实,甚至专门派人去应付检查、填写有关表格;生产、经营企业为了价差、为了自己更多获利也在较劲,而臵消费者利益于不顾,生产经营劣质产品,危害人民健康;消费者购买问题产品后,生产经营者不能正确对待,躲避、推卸责任等等,从而,使得政府、企业、消费者关系对立,出现从上到下的硬性检查和“以罚带管”、消费者诉讼生产经营企业等现象,作为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多重身份的代表者的行业协会应担负起桥梁重任,谋求各方协调,让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的单位、个人都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一切为了消费者,一切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6、完善食品经营法律法规,加大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 目前,对于违法违规的食品经营者,执法部门大多是以吊销执照、罚款、教育或承担刑事、民事责任来完成其职能的。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会注意到法律的疲软、执法部门的无力,消费者的无奈。在本次调查中,68.25%的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一般”;造成食品不安全责任监管部门占45.05%,可见,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得到挑战。执法要严、要狠、要准是消费者的心声。“以罚代管”、“罚而不管”都是消费者和正当食品生产经营不愿看到的,净化市场,给正当生产经营消费者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是执法部门的努力方向。

7、发挥新闻媒体喉舌的作用,大力普及宣传食品安全的知识,更要作好食品安全监督和跟踪,使其成为规范企业为树立好形象,惩治非法经营者进行的利器 在本次调查中,68.44%的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新闻媒体,83.80的消费者认为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督是有效的,85%的消费者在建议加强食品安全措施中提到发挥媒体作用。可见新闻媒体作为人民的喉舌,消费者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和信赖。新闻媒体要充分利用独特的优势,大力普及宣传食品安全的知识,增强消费者对食品的识别能力,加强自我利益的维护;对问题食品进行的监督跟踪,维护遵纪守法的经营企业的好形象,惩治非法食品经营者。

8、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也应转变角色,由维护消费者利益单一功能转变为服务于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双向功能。一方面解决消费者问题,维护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服务与企业,对消费者的意见要求及时反馈于生产经营者,改进食品经营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谋求长期利润。

9、依靠群众,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齐抓共管,打好一场食品安全的“保胃”战争。

只有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才能作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全民觉醒了,食品安全问题也就解决了。而要想达到全民觉醒的程度,就得使每个公民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为了集体利益、全局利益舍得放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有相当的道义观、是非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正如一名消费者提出的:打一场食品安全的“保胃”战争。附件:统计表2份

原始消费者调查表800份 企业调查表23套共计100份

下载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每次爸爸看到我吃饭时慢腾腾,难以下咽的样子,总是会提起他们小时候的事情,他说,他小的时候,由于整个社会物质匮乏,很多人是上顿接不上下顿,如果你稍微吃慢一点,早就没......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本站推荐)

    食品安全调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食品安全问题变得非常严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尤为重要。经济全......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食品行业的发展规模、成长速度以及规范程度都关系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质和消费安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2016年机构改革完成,新组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全新的监管方式出现在公众面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引言: 当今社会,健康无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古谚云:“民以食为天。”然而,食又以安全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调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食品安全问题变得非常严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尤为重要。经济全......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同时也是今年两会的民生热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 “ 大头娃娃 ” 、 “......

    2019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2019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范文5篇2019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范文(一)“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为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为了生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