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食品安全问题调查研究
加强食品安全问题调查研究
摘要
随着以“品质、安全、责任”为主题的2012中国(上海)国际食品安全博览会及第一届中国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的日益临近,食品安全这一重要话题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行业快速发展,食品总量稳步提升,食品种类日益多样化。但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让人胆战心惊、食之难安,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让民众对政府的监管能力产生了质疑,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经济、政治、社会全局发展的大事。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食品安全 市场经济 特色社会主义
前言
保障食品安全,是维护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关键之举。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商海无涯“信”作舟,没有诚信就没有交换,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当前食品安全事件中凸显的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丑恶现象,严重损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诚信体系,使市场经济难以健康运行。同时,如毒奶粉、毒豆芽、毒香肠等不符合食用标准的问题食品,是不具有任何社会价值的,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并且在召回、销毁问题食品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有悖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要要求。
保障食品安全,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是切实推行依法行政的前提,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部分法律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复杂的食品安全形势,如90年代初颁布的《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至今还在沿用,同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执法部门往往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严格行政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行政的关键,当前食品安全的监管存在多头管理的格局,有些领域没人管、有些领域重复管,还局部存在相互推诿、执法走过场的情况,甚至部分干部知法犯法、权钱寻租,为食品违法生产者提供保护伞。所以,逐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和检测标准体系,形成各大部门相互协调、联动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格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强大动力。
保障食品安全,是扩大对外开放、树立国际形象的重大举措。对外出口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加入WTO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全面接轨是我国的战略任务,然而当前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影响我国国际形象,国外商场偶有出现“本店无中国奶粉”的讽刺广告,一些国家以此为由,人为设置贸易壁垒、实行贸易歧视政策,甚至出现34个国家禁止进口中国月饼的惨状。诚然,贸易保护主义是我国食品出口受制的一条因素,但我们更应当从食品质量的角度进行反思,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牢牢把好食品质量关,树立中国产品形象,这才是扩大对外开放、树立国际形象的务实之举。
保障食品安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食品不安全最直接的受害者是人民群众,把加强食品安全作为 “民心工程”来抓,是心系群众冷暖安危、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光彩事业,同时,人民群众是食品的生产者和加工者,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理应充分发挥人民的协同作用,这是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运用。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是“天大的事”,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
事件使社会担忧情绪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甚至还会激发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吃的安心、吃的舒心,是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科学前提。
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多、底子薄,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深刻而复杂,食品安全的治理任重而道远,各大职能部门要认清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见机早、行动快,相信在政府多管齐下的治理下、民众积极配合的协同下,能打好这一场食品安全“保胃战”。
国内近期发生的重大安全问题
2008年三鹿事件发生后,以数万名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给中国上了一堂生动的食品安全教育课。事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乳制品行业等都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做出了各种承诺和表态。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仅2011年以来多个地方再度曝出食品安全问题,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10年间瘦肉精屡禁不绝;随后重庆“毒花椒”事件、广东中山墨汁粉条事件、湖北宜昌“毒生姜”事件、辽宁沈阳毒豆芽事件、江苏丹阳西瓜膨大剂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以及最近席卷全国的地沟油事件……
风起云涌的食品安全事件,像一双双粗重的钢琴手,一次次肆虐地撩拨人们敏感的神经,更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清华大学演讲末尾谈及食品安全,朱总理尖锐地说了句:“食品工业,现在什么敢吃啊?吃什么都有致命的添加剂。”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时谆谆叮嘱大家: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你们是食品安全的守卫者,一定要坚决执行食品安全法,严格把好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吃上放心的食品。温家宝总理则斥责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以上表态均已显示政府高层已经真正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已是一种国家乱象,食品治理与维稳相关,刻不容缓。
然而社会公众却认为:在历次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听到了道歉,但没看到更多人受严惩;我们听到了表态,但没看到具体的解决措施;我们感受到了沉痛和反思,但没看到这些转化成更强大的改革推动力。于是公众从生气到愤怒、再到无奈和漠然,人们在反复遭遇打击时,通常都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大众心态正经历从愤怒到无奈的微妙过渡,更多人面对这些新闻的反应却是见怪不怪、无奈调侃。
食品安全调研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层出不穷的一件又一件事情的背后,暴露了太多太多的问题。如此以来,我们应当回头审视,我们曾经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训,究竟有多少被汲取,又有多少被遗忘。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没得吃”,现在生活富裕了反而“不敢吃”,我们苦苦追问:还有什么食品是值得相信的?我们又应该吃什么呢?在达到温饱之后能否解决吃得好、吃得安全的要求?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针对“你最担忧的安全问题是什么”,前一段时间新浪网调查结果显示,30.7%受调查者认为是食品安全,位居第一。据记者走访发现,当前食品安全存在“四宗罪”,最令消费者感到担忧。
一宗罪:“药你命”。蔬菜、水果残留农药超标,部分食品中非法使用、滥用添加剂,危害消费者健康。
二宗罪:“黑心肠”。每年有大量食品从“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流向市场,环境脏乱差,生产不规范,质量不达标。
三宗罪:“假面具”。部分食品生产、销售者“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变着花样对食品弄虚作假,令消费者难辨真伪,上当受骗。
四宗罪:“玩概念”。各种贴着高科技标签的转基因食品、纳米技术食品、有机食品等大行其道,其中不乏模糊标注、不规范产品,往往使普通消费者不明就里花钱,稀里糊涂消费。谈及如何根治“四宗罪”,受访消费者有“三盼”:一盼杜绝“软监管”。二盼食品行业重建诚信体系。三盼自身提高监督和维权意识。(以上信息来源自2011年9月9日现代快报)就食品安全问题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难以想象,已到了“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的地步。
(二)产生原因
2012年1月1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示了14种不合格食品黑名单。其中,香港知名连锁甜品品牌“满记甜品”的一款芒果布丁,菌落总数实测值是标准值的13倍,大肠菌群数值也超标3倍多。消息发出后,在市场中引起轩然大波。1月12日,满记甜品官方微博回应中表示:向广大关心和关注我们的消费者深表歉意。为了对消费者负责,我司已通知门店停售该产品。而在2月5日,有山东济南网友“李小鸦”在微博爆料,称自己于当晚吃思念牌黑芝麻大汤圆时,竟吃到创可贴。该微博立刻引起网友热议,微博转发量突破15000条。之后,生产该汤圆的厂家郑州思念食品公司在微博上公开致歉,并称将调查此事。山东省济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表示,已派相关工作人员前往现场调查此事。时隔一周之后,“李小鸦”在其微博上表示,思念公司的员工给其父亲送来了10包汤圆作为赔偿,而其原本承诺公布的“调查过程和结果”却石沉大海。与此同时在2月9日,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红牛饮料存在标注成分与国家批文严重不符、执行标准和产品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这一消息顿时引发国内媒体广泛关注,而素来以功能饮料著称的“红牛”成了众矢之的。“红牛”陷入了“添加剂门”。由此可见,食品安全的整顿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有毒食品的“生命力”并没有明显衰退的迹象,为何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频现?
有毒食品层出不穷,完全无视从中央到地方的三令五申,成为“打不死的小强”,这其中既有制度缺失、执法不严、官员政绩等因素,更有道德因素。经过分析比较,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行业准入门槛,生产经营者良莠难分,特别是原来食品免检制度的存在,放任企业胡作非为,留下了诸多监管空白。加上目前我国的法律对于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较轻,不痛不痒的起不到“杀鸡儆猴”的效果,现在我们是“拔鸡毛给猴子看”,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这使得许多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2、多头监管,执行不力。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一种“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模式,导致食品安全管理出现条块分割、沟通不畅。由于这些部门管理体制不同,人、财、物的主管部门各有其主,因此,“机构云集”增加了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难度。多个部门监管一个方面的事务往往需要政府协调,提高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分分合合的历史表明,国家建立独立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思路似乎并不十分清楚,这不仅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力,更造成了问责不明确的弊病。
3、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与国际标准不能接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结
构设计不够合理,对标准的深人研究不够,部分标准的实施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等。如7月修改出台的《乳业行业标准》就被专家评价为“倒退了25年,堪称全球最差”,并称中国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
4、政府监管食品安全需要运用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政策工具,目前政策法规不健全,无法做到法规化,制度化,缺乏长效机制。面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往往采取“救火”式的治理,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从而导致制假售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全有愈演愈烈之势。
5、食品生产和经营者诚信缺失,道德观扭曲。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眼睛盯着的只有钱,丧失道德底线,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不顾法律禁令,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屡禁不止。目前,不管政府部门还是消费者掌握企业食品卫生质量的信用状况难度很大,很难起到消除信息不对称、鼓励守信者、打击遏制失信者、追溯责任、形成诚信经营氛围的作用。
二、消费者个体维权的困境
尽管监管部门一再呼吁市民要对食品问题主动举报,但由于对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协会存在不信任情绪,加上这些部门往往奉行“谁投诉、谁举证”的原则,导致普通市民往往无能力或不愿花费精力物力在举证方面,没有相关民间组织为依托,普通市民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效果非常有限。
1、繁琐的民事诉讼程序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所存在的制度性缺失也使得消费者维权之路存在诸多困难。繁琐的诉讼程序、漫长的诉讼时间和高额的诉讼成本限制了诉讼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最后防线的作用。目前食品安全纠纷在法院诉讼中仍然作为一般的民事纠纷处理。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消费者需要对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损害及因果关系等提供证明。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过重的负担。另外,食品安全问题损害的一般是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利益,漫长的诉讼时间对消费者而言不仅是医药费难以获得及时赔偿的问题,而且还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
2、消费者维权面临技术障碍
食品安全纠纷所涉及的各种复杂的专业检测、认证决定了势单力薄的消费者难以独立地与生产经营者通过和解来保障自己的权利。当消费者提出食品不符合基本安全标准的主张时,生产经营者可以轻易地以其他同类消费者没有发现问题而予以否认。消费者个人很难提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其主张.这使得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在谈判过程中更加被动。即使有一些消费者联合起来与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协商,生产经营者出于声誉考虑可能会给予一定的补偿,但这种补偿也很难说是公允的,而且食品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生产经营者与潜在的消费者之间的食品安全纠纷仍未得到解决。
3、消费者维权组织的作用尚待加强
消费者协会作为专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性组织,难以有效发挥民间调解的作用。消费者协会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社会性组织,只是为纠纷解决提供一个平台,并不掌握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相关信息,因而难以消除消费者与食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经济实力和信息占有量的差距。消费者协会的调查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力,但是并不具有强制力。这样,寄希望于消费者协会来平衡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力量以更加公平地解决纠纷的预期也很难得到实现。另外,调解程序的启动需要有当事人的合意才能进行,而且民间调解结果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这使得纠纷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对整治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构想和建议
我们要确立“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健康”和“谨慎义务”的执政理念,真正把消费者作为上帝来对待。保护消费者健康,仅允许提供安全的食品;保护消费者不受欺骗,严格防止欺诈;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向消费者提供实事求是的信息。具体构想和建议如下:
1、完善立法和食品安全标准。按照《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打造一种无缝监督与管理体制,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完整的法律责任体系,为追究食品安全责任和补偿食品安全问题受害当事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要尽快完善标准体系,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解决标准缺失、重复和矛盾问题。一时难以出台国家标准的,要先行制定地方标准或产品安全、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的规范性要求,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防止出现监管空白。
2、加强行政管理,通过对监管制度的整合,既要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提高监管效率,节约监管资源,又要防止出现职能交叉,相互掣肘,更好地发挥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效能。强化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克服地方保护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干扰。须把食品安全作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支持监管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求各监管部门恪尽职守,密切配合,责任到位,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监管链和责任追究体系。食品行业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监管力量分散,必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3、延长和完善监管产业链。食品质量监督要覆盖整个产业链。实施“全产业链”,“从田野到餐桌盘”的食品质量及制造食品的原料进行检验和监督。有必要在立法上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能范围、明确追究责任的程序,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建立跨部门的食品监督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各个流程的食品安全,以杜绝机构间的相互扯皮推诿的困境。尤其需要对监管部门的失职渎职进行明确界定,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对相关责任人严惩不贷。面对一波波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冲击而无法有效解决,很多学者认为,由于食品问题涉及各种利益关系和行为主体,单一地突击哪一方都不能有效解决,而必须具备综合的“社会治理”观念,即在社会利益和主体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政府只有让企业、民间组织、社区等主体共同参与治理,运用法律、市场、协商、行政等手段,才能有效地治理社会,因此,食品问题的治理,不仅急需对生产者、监管者、销售者等多个主体进行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立法跟进,更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监管。相比之下,后者更急需发展。
就食品安全领域来说,要重视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标准以及规范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和独立性,但目前行业协会所能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此外,还要特别重视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的职能,媒体可以和高校食品安全研究机构合作,适时发布来自权威研究机构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从而对监管部门形成监管压力。
4、建立企业诚信制度。赚钱是企业经营的目的固然重要,但企业生产的产品是面向广大人民的,不能因一己私欲,而生产损害人民群众生民健康的产品。而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塑造一个诚信的企业可以从源头上防止食品安全的产生。诚信建设,说到底就是法制建设,诚实信用,是民法中的帝王条款,是传统美德的法律化。今后应当把企业或经营者的诚信建设当做一项基础的,常规的工程,建立量化考核体系,坚持不懈,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只有这样,企业,商人才会把消费者当做真正的上帝,食品安全才会有保证。
5、按照查获情况重奖举报者,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让不良分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地,从而净化食品市场。
结语
要提升消费者信心,政府就得有实在的举措。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相信,只要有关部门严格监管,市场积极配置资源,企业的诚信经营,食品安全问题终会解决,让我们企盼这一天早日到来,我们都可以
吃上放心的食品。
参考文献
[1] 施蕾.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2010.[2] 张晨博.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3] [4]张晨博.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5] [4]于晓光,宋慧宇.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J].行政与法,2010,(1).[5] 张潇方.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D].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附录
食品安全调查问卷
1.您是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A.关注B.一般C。不关注
2.您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是
A.问题太多,令人失望B.问题存在,但有信心解决C.问题不大,无所谓
3.在食品安全方面,您第一担心的问题是
A.蔬菜中农药高残留问题B.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C.非食用油(如 地沟油、泔水油、垃圾肉油)流入餐桌 D.食物中毒问题
4.对于食品添加剂,您的观点是
A.添加剂也有害,食品中不该用B.既使是食品添加剂,食品中也应尽量少用C.为了色香味,使用添加剂无所谓
5.在购买食品时,您最常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是
A.食品过期问题B.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问题C.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
6.为了搞好“食品安全”,以下措施您认为哪一项 最有效
A.企业规范生产B.倡导诚信经营C.加大处罚力度
7.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您认为
A.到位B.一般C.不到位
8.目前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A.管理体制B.管理人员素质C.处罚力度
9.一年以来,您本人或家人是否有因食品问题而致病或致伤的经历
A.无B.有
10.当您遭遇食品中毒您会选择怎么办
A.向食品安全部门举报B.息事宁人,自认倒霉C.提醒身边人
1114020208邓文敏
1114020223马涛
1114020201蔡成志
第二篇:食品安全问题的消费者调查研究前言
食品安全问题的消费者调查研究:前言近几年来,各地不断曝出各种“问题食品”,从燃烧的面条到毒韭菜,从苏丹红到三鹿牛奶,从地沟油再到五常香米,直至近期的山西老陈醋事件,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一时间公众疑问连连,那么作为普通市民,如何能够知道自己买到的东西是可放心食用的呢?谈到吃,我们老百姓着实有点无奈了,食物中毒事件在各地频频发生。
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每年我国消费者因食物残留农药和化学添加剂中毒的人数超过10万人。大米、蔬菜、鸡鸭鱼、猪肉、豆奶、肉松、火腿、卤制品„„凡是可以裹腹的东西几乎都被列入“有毒食品”的黑名单,消费者怀疑今后还有什么食品可以放心地吃,经营者抱怨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在我们打造放心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过程中,竟然还有这么多的“有毒食品”跨入我们的菜篮子、走上我们的餐桌,进入我们的口腹之中,实在让人痛恨不已。以上这些情况造成了市场中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认知问题: 连续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促使消费者开始关注自己该吃什么,消费者有着诉求和很多无奈。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越来越理性,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已曝光的问题食品与自身相关度。
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消费者调查研究方面进行了信息的调查与收集,为目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提供市场信息,以此可以让消费者和有关部门更多地关心和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要了解的具体内容是:在食品市场上,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政府应该如何正确、有效的监管食品安全?食品“入口”安全关该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如何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我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维权意识,建立一个正确的社会环境,消除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让消费者放心购物?
第三篇: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深化重点品种综合整治。继续深化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保健食品综合治理。持续打击“地沟油”、“问题奶粉”等严重违法犯罪活动;实施乳制品、肉制品、豆制品、蔬菜四大放心工程;开展生鲜乳收购管理整治、豆芽及豆制品专项整治和清真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开展重点场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针对食用农产品和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工地等场所、部位,以及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商场超市及其周边,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清理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依法查处从非正规渠道进货的食品经营单位;集中开展一次小作坊、小摊贩专项整治行动,整顿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
开展农药兽药残留专项整治。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依法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行为,取缔无证照制售假劣农药兽药的“黑窝点”;加强蔬菜违规使用农药的整治工作。
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集中开展“病死猪”专项打击行动,打击私屠滥宰和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行为;查处出厂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肉品等行为。
开展调味品专项整治。严格实施调味品生产许可制度和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加强对食品调味品标志标注管理;依法查处调味品虚假标注问题,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食醋、酱油、料酒等常用调味品的行为。
开展餐饮具、食品包装材料专项整治。对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打击无照从事餐饮具集中消毒经营服务行为;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查处使用不合格餐饮具、自行消毒不符合规范等问题;依法取缔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包装材料的“黑窝点”。
第四篇: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成绩:
论文题目: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院系: 年级: 姓名: 学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历来是中国老百姓的头等大事,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大家平日里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可是近几年来,老百姓的“天”眼瞅着要塌了,我国的食品安全一直受到各方质疑,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网上甚至有网友调侃道:“我们在食品中顺利完成了化学扫盲”。没错,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咸鸭蛋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三鹿牛奶里我们认识了三聚氰胺;从双汇火腿里我们认识了瘦肉精。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再发生,不仅在挑战国人的底线,也给每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今年一月份,《求是》主办的《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也以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为题展开了调查。据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
面对民众对食物的恐慌,我们必须扪心自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良好的监管食品生产和加工的机制(而国外在这方面早就推行了HACCP管理制度)。国家没有健全的监管体制,就会使得食品生产各部门为所欲为,不守约束。当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国家也缺少惩处制度,无法明确相关责任。比如说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部门在进行农产品抽检工作,一旦遇到了不合格的农产品,相关部门应该怎么处罚、产品是否应该立即销毁、怎么追踪溯源找到产地、怎么整改,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而导致的。
第二,社会道德水准下滑,商家诚信缺失并且盲目追求利益。面对市场上那些劣质低廉的食品时,我们除了认识到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外,还应该将矛头指向食品厂商。在中国,商家普遍缺乏道德准则,为了赚取超额利润,不惜牺牲百姓的健康,在人们赖以生存的食品上动手脚。例如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早在一年前就在美国的宠物食品中查出。针对此事件,美国已明令禁止往宠物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而中国的知名企业却往婴儿的奶粉中添加。这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是整个行业的诚信危机、社会责任问题。
第三,我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消费者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易受各种因素导向。而消费者的不慎选择,也给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因为有些消费者喜欢买颜色鲜艳的肉类,肉制品商家就会加入亚硝酸盐来保持肉的鲜红;有些消费者认为米线为白色才是最好的,商家才会加入吊白块来保持其劲道。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消费者为商家的各种不法行为提供了理由和借口。
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食品安全现状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民众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呢?对应以上总结出来的原因,对策也主要有三种。
首先,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严格市场准入制度。除完善《食品安全法》不足的地方外,各有关部门应该落实到实处,对每个上架食品严格审查,对违法生产的商家进行严惩,严把市场准入关;另外也应重视媒体的监管力度,对每个生产厂家走访调查,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曝光。从而在源头遏制毒食品的蔓延。
其次,商家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信念,重树道德体系,承担起社会责任。食品生产者也应该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有报道显示:市场上的散装油70%以上都是地沟油,70%以上的中国人也都吃过地沟油。这不仅损害民众身体健康,还使得中国民众对食品安全信心大打折扣。如果商家能够诚信经营,不卖、不掺地沟油,那食品市场的秩序是不是会规整很多呢?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是不是也会增强很多呢? 最后,消费者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遇到食品问题积极利用相关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体点说,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条件、配料等等,如发现有问题,可以直接找商家,也可以找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还可以到当地工商部门举报。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时候是监管不力,有时候是制度缺失,但更多的方面,还是市场有这方面的需求,才让某些无良生产者有了可趁之机。所以,政府、厂商和消费者都应该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防止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发生。尽管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但是我还是对其抱有信心。据新闻报道,自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已有3000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议案、意见和建议。所以我相信,只要各部门、厂商和我们消费者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对现有病症采取对应措施,那么中国的食品业将会有灿烂的未来。
第五篇: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给定材料
1.某报记者在调查食品安全领域问题时,发现了一个地下黑加工点。记者暗访了该加工点利用双氧水、工业碱等有害添加剂,发制、漂白百叶、毛肚等食品的全过程。记者发现,雇用工小张的工作就是用煮、晾、泡等工艺制作百叶、茄参、毛肚等水发食品。制作过程中加入起增重作用的工业碱,起漂白、防腐作用的双氧水和起中和碱作用的盐酸。平时厂房里就小张一个人负责加工,产品有专人运往市场。据小张讲,利用工业碱、双氧水等食品添加剂,制作水发产品,在这个行业不是少数。另外,在其他行业也有类似运作。
这个地下黑加工点,有自己的运货车、批发点、销售点,有毒、有害的水发制品从生产到销售只需要两天时间。每天生产1000斤左右的水发制品,在凌晨三四点钟用专门的运货车将成品运到老板指定的海鲜市场出售。“我知道做这项工作是昧良心和不道德的,实际也是违法的,整日生活在恐惧中。但看着老板不断地加薪,我的心又开始活动了,我从心里也在说服我自己,不就是加点添加剂,吃的时候用高温水烫一下也就没事了。况且干了这么长时间,政府也没有一个单位有人来管。”小张向记者坦言。
这个地下黑加工点一个月就销售非法加工的茄参2.6万斤,销售额30余万元,毛利润能达到10万元。记者向有关单位反映地下黑加工点的情况时,发现处理此事牵涉工商、质监、农委、公安等多家单位.“三个和尚没水吃”,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好事人人都管”、“坏事人人管不了”的现象。
问题:“给定资料1”中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食品安全问题答案
【解析】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有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事后监督等先后环节的顺序,那么提对策的时候,首先是打击违法水发食品的生产加工,因为,这是最为紧急的对策,也是直接能立竿见影的对策。此材料中这部分水发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均为一家,放在第一条对策;其次,对于消费环节和监督环节可以放在一起,也是直接的对策,一方面曝光后使得民众重视,减少消费,另一方面,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制止这种有毒有害食品在市场上销售。整个事件处理完毕后,还要扩展到全市,各个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联动,深入检查,防止部分黑加工点成为漏网之鱼,从长远看,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同时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道德水平,并对民众普及相关安全生产知识。
【参考答案】
1、依法查处加工违法水发食品的地下黑加工点,依照法律规定处理相关责任人。
2、及时对该事件进行曝光,并设立举报监督电话,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及时制止有毒、有害水发制品的销售。
3、在全市开展对食品加工企业、运输车辆、销售企业的检查,严厉打击违法加工企业。
4、理顺政府食品监管部门的职能,明确工商、质检、农委、公安等多家单位的共同责任,加强合作,通过部门之间联动,形成合力,全面打击食品安全问题。
5、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6、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普及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制定行业标准,提高从业者道德修养和素质。
例:就如何协调我国医患关系提出对策。
【解析】 这道题中,考生可以首先思考医患关系的协调中会涉及哪些主体?微观层面的主体有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中观层面的主体无非即医院、政府等;宏观层面的主体为国家和社会。分析出医患关系涉及的主体后要思考每一部分主体在改善医患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即能干什么。比如医生可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为其考虑;患者及其家属则要尊重和信任医生,遇到纠纷时寻求合法、合理的解决途径„„最后将答案整理如下:
【参考答案】
针对医患关系问题,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医护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医德修养及业务水平,端正医风,改变服务态度。
2、患者及其家属要加强知识学习,尊重、信任医生。
3、医院制定预防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
4、政府部门应该开辟纠纷处理的“绿色通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5、构建权威中立的医疗鉴定机构。
6、媒体应对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加强宣传,客观公正的报道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