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

时间:2019-05-14 03:3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风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风险》。

第一篇:金融风险

1.金融风险的内含、特征、种类

含义:金融风险是指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导致价值或收益损失的可能性。

特征:1.隐蔽性;2.扩散性;3.加速性;4.可控性

种类:1.按金融风险的形态划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

险,利率风险,汇率

风险,操作风险,政

策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

2.按金融风险性质划分: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3.按金融风险主体划分:金融机构风险,企业金融

风险,居民金融风险,国家金融风险

4.按金融风险区域划分:国内金融风险和国际金融

风险

5.按金融风险层次划分: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

风险

6.按金融风险业务结构划分:资产风险,负债风险,中间业务风险和外汇业

务风险

7.按金融风险程度划分:高度风险,中度风险和低

度风险

形态:1.银行业风险;2.证券业风险;3.保险业风险;4.基金公司风险,信用联

2.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1.信息的不完全性与不对称性;2.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3.金融体系脆弱性加大;4.金融创新加大金融监管的难度;5.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缺陷;6.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7.经济体制性的原因;8.金融投机;

9.金融风险产生的其他原因:国际金融风险的转移;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有效监管的原因。

3.金融风险发生所产生的危害性

1.金融风险对经济主体的危害:1.直接经济损失;2.金融

风险对投资者的预期心

理有重大影响;3.金融风

险会降低资金利用率

2.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危害:1.金融风险会使经济增

长速度放慢甚至出现负

增长;2.金融风险会弱化

金融中介的信用分配职

能;3.金融风险容易造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扭曲

3.金融风险对社会政治的危害

4.金融风险管理的含义与目的含义:是管理科学中的重要分支,是研究银行等金

融机构的经营中各种风险的生成机理、计量方法、处理程序和决策措施的一门科学。

目的:1.保证各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安

全;2.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3.保证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4.保证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制定和贯彻执行

5.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

程序: 1.识别金融风险;2.估测金融风险;3.选择适

当的技术或方法;4.制定金融风险管理方案与审检;5.执行;6.评价与分析。

方法:1.规避风险法;2.自担风险法;3.转移风险法;

4.转嫁风险法;5.保险技术;6.VAR法

6.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识别风险的方法

1.从资产负债表的总体状况来识别金融风险

2.从信贷资产的结构来识别金融风险

3.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来识别金融风险

4.从在险资产价值和资本充足程度来识别金融风险

5.从银行的盈动能力来识别金融风险

7.信用风险的内含、特征、表现形态

含义:狭义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信用风险,即信贷

风险,也就是由于借款人主观违约或客观上还款出现困难,而导致借款本息不能按时偿还,而给放款银行带来的损失。广义的信用风险既包括银行信贷风险,也包括除信贷风险以外的其他金融性风险。

特征:1.隐蔽性或潜在性;2.主观性;3.顽固性

表现形态:工商业贷款、贸易融资信贷、房地产贷款

和个人消费贷款

8.信用风险发生的根本原因

1.借款人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利润水平的不确定性及

信用等级状况的多变性;

2.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不稳定性;

3.自然社会经济生活中可变时间的不确定性;

4.经济变量的不规则变动;

5.社会诚信水平和信用状况、心理预期、信息的充分性、道德风险

9.信用风险估测的方法有哪些

1.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和借款人5C法);2.分类和回归数分析法(CART结构分析法);(3)信用评级法

10.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

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

性需求的可能性。

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

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

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

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冲击

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

11.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特征:1.频繁性;2.外生性;3.充足性;4.复杂性 表现形式:1.贷款的质量问题;2.贷款的结构问题;3.负债的结构问题;4.兼业业务与主业务的结构问题

12.流动性风险估测的财富指标

(1)现金资产比例;(2)超额储备比例;(3)存贷款比例;(4)核心存款与总资产的比例;(5)贷款总额与核心存款的比例;(6)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7)流动性资产与易变性负债的比例;(8)存款增减变动额与存款平均余额的比例;(9)流动性资产和可用头寸与未履约贷款承诺的比例;(10)证券市场价格与票面价格的比例

13.利率风险的含义,表现形态,种类

含义: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种类: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等。

14.利率风险的分析方法和计量方法 分析方法:收益分析法和经济价值分析法。计量方法:敏感性分析,缺口分析与存续期分析。15.操作风险的含义,特点,表现形式 含义: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特点:1.具有主观性(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2.发生频率低但危害大;3.具有复杂性 表现形式:1.执行风险;2.信息风险;3.关系风险;4.法律风险;5.人员风险;6.系统事件风险16.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构架及其流程 基本构架包含四个组成部分:战略、流程、基础设施和环境。流程:1.确定操作风险;2.风险评估和量化;3.风险管理和风险缓释;4.风险监控;5.风险汇报。17.操作风险管理的方法 1.自担风险法;2.规避风险法;3.控制风险法;4.保险18.操作风险的指导性和原则19.商业银行的业务与商业银行的风险 业务:1.金融机构财务;2.交易与销售;3.零售银行业务;4.商业银行业务;5.支付与清算;6.代理业务;7.资产管理;8.零售经纪。风险:1.外部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2.内部风险: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内部管理风险20.如何防范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的风险 1.信用风险:1.了解借款人的历史;2.了解借款人未来的发展;3.健全和完善信用评级;4.商业银行职员的职业道德。2.利率风险:1.借款人过去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2.借款人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3.产品的结构;4.市场竞争环境;5.借款人风险评估 3.操作风险:1.排除政府的行政干扰;2.内控制度的健全与完善;3.职业与行业自律的规范 4.流动性风险:1.贷款业务结构性问题;2.存款的期限结构;3.投资结构的优先;4.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21.从经营角度讲,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的异同 不同点:1.从风险来源及风险处理角度看,银行业主要是吸收风险,然后集中处理风险;保险业则是吸收风险与转嫁风险一对一的处理模式。2.从客户的角度看,银行业的客户行为主要是客户的个人行为;而保险业则是客户的集体行为。3.从融资方式看,银行业主要是以吸收存款为融资方式;保险业则是通过吸收保费为融资方式。4.从资金的返还情况看,银行业的存款是到期必还,而保险费则是发生了所保事故才返还的。相同点:保险公司于商业银行都是融资性金融机构,以盈利为目的,都通过防止、化解、控制等方法综合为风险管理。22.保险公司的利率风险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有哪些差异性 1.利率风险来源不同。保险业的预定利率大于实际收益率则为亏损,预定利率小于实际利率则盈利;而银行业的预定利率小于实际收益率则为亏损,预定利率大于实际利率则盈利。2.对利率风险的防范不同。保险业主要是通过预定利率与投资资产组合结构的最优化来防范;而银行业则主要是根据银行业务的不同来区别防范的。23.保险公司有哪些风险 1.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的风险:保险产品风险、承保风险和理赔风险; 2.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现金流动性风险、会计核算工作风险、费用控制风险和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3.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利率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委托—代理风险等。

第二篇:金融风险

一、金融衍生产品作用及其风险

系统考察金融衍生产品自诞生以来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风险管理作用与风险,分析它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弊,无疑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金融衍生产品作用

金融衍生产品主要可分为利率产品、外汇产品和股指期货产品。从这三类产品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看,其产生和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能满足企业规避风险的需求。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对经济和金融的促进作用,更主要地表现为风险管理。

一是规避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据统计,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投资风险中,系统性风险占50%左右,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传统风险管理工具如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和证券投资组合等均无法防范系统性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却能以其特有的对冲和套期保值功能,有效规避利率、汇率或股市等基础产品市场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因此,1993年以来,资产规模在5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几乎全部使用衍生工具防范利率等系统性风险。

二是增强金融体系整体抗风险能力。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规避和转移风险功能,可将风险由承受能力较弱的个体转移至承受能力较强的个体,将金融风险对承受力较弱企业的强大冲击,转化为对承受力较强的企业或投机者的较小或适当冲击,有的甚至转化为投机者的盈利机会,强化了金融体系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三是提高经济效率。这主要是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金融市场效率。前者体现为给企业提供更好规避金融风险的工具,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后者体现为以多达2万余种的产品种类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金融市场体系,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实现风险的合理分配,提高定价效率等。

四是拓展了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过去二十年里,国际活跃的金融机构大幅度提高了衍生工具利润在其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当前每天的全球交易总额近3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40%~60%。

(二)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

虽然金融衍生产品促进了经济和金融发展,但因其自身特点以及投机者的过度投机,导致日本东京证券公司、巴林银行、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破产,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使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非议。那么,金融衍生产品在发挥其正面作用的同时,在实践中是增加还是降低了金融市场风险呢?实证分析表明,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金融衍生产品并未增大金融市场的风险,更多的是降低了其风险。

从股指期货看,众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1975~1991年间美国、日本、英国、瑞士、德国、芬兰和香港等股指期货波动性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所产生的14组结果中,有4组表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存

在减少了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有9组表明不增加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有1组表明增加了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总体看是减少了整个金融市场风险。

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自身风险变化,国际清算银行(BIS)进行了大量研究,以1995年1月至2002年9月间为分析区间,分别对美国10年国债和标准普尔500的期货与期权市场的波动性与交易量月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基本呈现不相关或负相关,具体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由此说明,在剔除季节性因素影响后,该市场波动性急剧上升时,投机者会因风险过大难以把握而主动减少交易,交易量降低会在一定程度上不支持波动性持续走高,反过来有助于降低该市场的整体风险。

从国际上出现重大金融事件或金融危机时期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表现看,在金融动荡加剧时期,全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剧增,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其规避风险功能,极大缓冲和弱化了全球金融风险。如表2所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6月至12月期间,各个季度末全球场内金融衍生产品未平仓合约名义本金余额和交易量均出现了大幅度上升,前者从危机前的9.9%增至危机期间的14.3%、21.5%和14.8%。在其后爆发的俄罗斯危机、“9·11”事件、世通案件期间,全球场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均一致地出现大幅上升。

二、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需求分析

金融风险按金融产品划分,可分为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股市风险。笔者认为,能够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已经存在较强烈的需求。

(一)外汇衍生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美元的币值与人民币币值保持相对稳定,而美元是自由浮动货币,美元对他国货币汇率的变动会间接影响人民币对他国货币汇率,使持有外汇或以外币结算的企业面临汇率波动风险。而我国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实行限额管理,其限额原则上为上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20%,境外机构可以保留外汇,不用结售汇。这样,持有外汇的境内机构、外资机构以及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均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需要通过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从我国外汇金融资产总量看,2002年末银行外币存款达12159.08亿元人民币,占同期银行总资产的7%左右,银行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为31746.34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2003年3月末已达到3160.1亿美元;银行间外汇市场2002年交易量达971.9亿美元。随着我国外汇资产总量增大,交易规模快速增加,面临汇率风险的可能也越来越大,对外汇衍生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

从外资外贸角度看,截止2002年底,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1384.23亿元,外贸依存度达到50.18%,外商直接投资达527.43亿美元,若按照留存20%的比例计算,外资外贸企业每年约10000亿人民币的外汇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加之近年来进出口总额和外贸依存度分别以年均10%和2%~3%的速度增长,未来汇率风险将随之增加。尽管结售汇管理规定已允许有远期支付合同或者偿债协议的用汇单位可以通过外汇指定银行办理远期买卖及其他保值业务,但受风险意识、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影响,国内企业未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另外,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相对贬值,对以外贸为主的企业产生了不同影响,特别是加大了进口为主的外贸企业从美国以外的国家进口材料的成本,从而使其经营利润下降。因此,这类企业会对金融衍生产品产生强烈的需求,希望通过套期保值或对冲等方式锁定进口成本,规避汇率不利变动带来的风险。

总体看,较大规模的外汇金融资产和外贸依存度表明,我国金融机构和实体外资外贸部门面临着较大的外汇风险,客观上对外汇衍生产品等避险工具提出了需求。今后,随着资本项目的开放,这一需求将会在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种类和交易规模上呈现更快的增长。

(二)利率衍生产品需求逐步加大

我国自1995年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以来,利率波动性逐步增加,变动频率加快,利率风险不断加大。1996年至2002年,我国连续8次下调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从8.96%下调至1.98%,波动性较大。在市场利率方面,已形成了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回购市场、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为基础的二级市场利率;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已放开;国债和金融债券发行采取市场化招标方式;在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管理方面,改革范围不断放宽,利率风险逐步增大,如放宽县以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在部分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可以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等。在利率逐步市场化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部门所面临的利率风险逐步升高,迫切需要通过利率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降低借贷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从与利率变动密切相关的金融资产规模看,截止2002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达182295.33亿元,各项贷款总额为139436.56亿元,各类有价证券余额为34267.11,面临利率风险的资产总量很大,对利率衍生产品需求规模较高。

从金融资产品种特点看,由于同业拆借和回购品种交易期限品种较少,且期限较短,二级市场短期利率波动性相对较低。而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固息债占比较高,期限以中长期为主,在目前利率低谷时期,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提高短期无风险收益,大量投资中长期债券,若未来利率上升,该种投资结构将引致很大风险,使这些金融机构对利率类衍生产品存在较强的需求。

总体看,尽管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但债券市场利率风险较

第三篇:金融风险管理范文

第一章

金融风险的概念:第一,金融风险是与损失联系在一起的;第二,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第三,金融风险的存在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第四,金融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金融风险的承担者

金融危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持续时间很长

金融危机的类型: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证券市场危机、保险危机 金融安全:指一国具有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维护正常金融秩序、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金融风险的种类:按金融风险的形态(信用风险、流动性~、利率~、汇率~、操作~、法律~、通货膨胀~、环境~、政策~、国家~);按金融风险的主体(金融机构~、企业金融~、居民金融~、国家金融~);按金融风险的性质(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可分散、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可分散);按金融风险的层次(微观金融风险、宏观~);按金融风险的地域(国内金融风险、国际~)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指私人信贷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相关贷款者固有的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的倾向

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金融处境:避险投资(不举外债,内部筹资)、冒险投资(借新债还旧债)、“庞齐”筹资。避险型的企业是最安全的借款者

不对称信息理论:

信息不对称造成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包括事前行为和事后行为,事前机会主义行为称为“逆向选择”,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称为“道德风险” 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理论: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它可以由一个经济主体传染给别的经济主体,可以由一家金融机构传染给别的金融机构,可以由一个国家传染给别的国家,结果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世界性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的传染机制:接触传染机制、非接触传染机制。接触传染源于金融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各种联系和相互影响,非接触传染源于金融恐慌

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机制:国际贸易渠道、国际金融渠道

第二章

金融风险管理的概念:总体上讲,金融风险管理是指人们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控制金融风险以消除或减少其不利影响的行为。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过程: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管理决策与实施、风险控制

策略:预防、规避、分散、转嫁、对冲、补偿

第三章

监管成本论:金融监管的成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监管引起的直接资源成本(行政成本、奉行成本);二是监管引起的间接效率损失(引发道德风险、削弱市场竞争、妨碍 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存在成本,意味着监管可能是不合算的监管俘虏论:其认为,金融监管机构并非始终代表公众利益,而是保护了一个或几个特殊利益集团。新成立的监管机构是社会公众的压力和各利益集团达成妥协的结果,然而分散的公众只能组成一个短暂的同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监管者会以各种手段对监管机构施加影响,监管机构可能逐渐转而迁就被监管者的利益,将其特殊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对被监管者采取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监管,如人浮于事、行为保守等,甚至成为被监管的代言人。有的监管机构的产生本身就是某些利益集团活动的结果,使他们能够借助管制获得保护,逃避市场竞争。这样,监管机构就被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虏

金融风险监管的目标: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原则:独立原则、适度~、法制~、公正公平公开~、效率~、动态~

现代金融风险监管体制发展的新变化: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趋于融合、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相互促进、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功能型监管理念对机构型监管提出挑战。功能型监管是根据金融产品的特定功能来确定该金融产品的监管机构

第四章

商业银行风险的理论根源:商业银行内在的脆弱性(104页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角度来论述商业银行内在的脆弱性)

回购协议:指证券持有人将证券卖给投资者,同时承诺在将来的某一日期购回该证券

保理:是“保付代理”的简称,是指保理商以贴现方式买入出口商的债权后,通过一定渠道向进口商催收欠款

福费廷:是Forfaiting的音译,有人把它翻译为“包买票据业务”,指包买商(通常为商业银行或银行的附属机构)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权地购买已经承兑的、并通常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

贷款承诺:是银行向其客户作出的一种保证,使客户能根据事先确定好的条件从银行取得贷款。贷款承诺常用的方式是信用额度,即银行和客户在谈妥融资条件后,银行答应给客户提供贷款的最高限额

票据发行便利:是银行作出的一项中期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当借款人以自己名义连续发行短期票据筹集中期资金时,银行承诺购买借款人不能售出的票据或承担提供备用信贷的责任

第六章

保险公司的种类:按照资本构成和组织形式(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按经营的业务种类(在我国分为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在国际市场分为寿险公司和非寿险公司);按承担风险的层次(直接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按经营地域(国内的保险公司、国际的保险公司)。除开商业性的保险公司之外,保险公司还包括政策性保险公司如社会保险公司、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行业或大型企业的自保公司等

主要业务:展业、承保、防灾防损、理赔、分保、投资活动

第八章

信用风险的概念: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的,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因此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

专家制度的概念:专家制度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它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信贷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在专家制度下,各商业银行自身条件的不同,在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分析所涉及的内容上也会不尽相同,但是绝大多数都将重点集中在借款人的“5C”上,即品德与声望(character)、资格与能力(capacity)、资金实力(capital or cash)、担保(collateral)、经营条件和商业周期(cycle and condition)

第九章

流动性的概念(不确定哈):流动性指的应是支付能力的大小,它不仅包括现实的流动性,即实际拥有的支付能力及将资产变现的能力,而且包括潜在的流动性,即经济主体采用各种融资方式、金融工具从居民、同业、金融市场等渠道获得现金用于支付的能力,可见流动性由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方面构成,即所谓广义上的流动性

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的可能性。它是由资产和负债的差额及期限差异引起的,当资产超过负债便出现资金紧缺,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具有较多的资金运用而现有的资金来源提供不了相应的资金支持,此时就产生了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存在无法从市场获得流动性以及为满足资金需要必须支付比正常成本高的成本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来源:内部来源(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决策者的经营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金融企业信誉的影响、资产质量的影响、负债结构的影响、其他业务(中间业务)的影响);外部来源(中央银行政策的影响、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客户信用风险的影响、利率变动的影响)

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生产性贷款理论,是一种确定银行资金运用方向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而能自动清偿的贷款。同时,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要用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因此又称为真实票据论

预期收入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贷款并不能自动清偿,贷款的清偿依赖于借贷者同第三者交易时获得的收入,简言之,贷款是靠借贷者将来的或预期的收入偿还

购买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对于负债并非完全是消极被动的,银行完全可以积极主动的负债,即可以通过购买负债的办法争取到扩大资金来源的主动权。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银行管理者对其持有的资金负债的类型、数量、资产负债的总量及其组合同时作出决策的一种综合性资金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的总量、结构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从而使利润最大化。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指其中的利差管理,即控制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使其大小及变化与银行总的风险—收益目标相一致

目标:要在股东、金融管制等条件约束下,使银行利差最大(从而收益最大)、波动幅度(风险)最小,即保持利差高水平稳定。为达到这目标,银行管理者采取的手段:一是根据预测利率的变化积极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即运用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二是运用金融市场上转移利率风险的工具,如期限管理法及金融期货、期权、利率调换等保值工具,作为差额管理法的补充

原则:(1)规模对称原则,指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动态);

(2)结构对称原则,指动态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统一平衡;(3)速度对称原则,又叫偿还期对称原则;(4)目标互补原则;(5)资产分散化原则,要求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适当分散

第四篇: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

1、浅谈金融风险管理的自我认识和重要性

自我认识: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金融

风险管理就是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 的过程。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叠加性和累积性、消极性与积极性并存等特点。

重要性:

2、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市场风险

3、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信用风险

4、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操作风险

5、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流动性风险

6、以自己的理解简述金融风险辨识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7、用自己的理解简述如何简单辨识风险类型和受险部位

8、简述金融风险辨识方法,并对其中一种详细描述

9、详细描述VAR10、简述国内证券风险管理与国际证券管理的区别

第五篇:金融风险管理

浅析个人证券投资风险

近年来,伴随沪深股市的暴涨暴跌行情,投资者入市踊跃,特别是新 人市的个人投资者比重较大且呈持续上升趋势,一部分投资者尤其是新 人市的投资者对证券知识缺乏系统了解,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承受能力 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只看到炒股赚钱的可能,不懂得或忽视炒股赔 钱的风险,在“ 赚钱效应” 的驱动下,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上升,风险有所 积聚。因此,个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将会面临许多重大风险。

一、首先,每个证券投资者都要面临证券投资风险。证券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遭受损失或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它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1、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对所有公司、企业、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种类均产生影响,因而通过多样化投资不能抵消这样的风险,所以又成为不可分散风险或不可多样化风险,它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市场风险。

2、非系统风险是指由非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会受其自身因素(如决策失误、新产品研制的失败)的影响,这些因素跟其他企业没有什么关系,只会造成该家公司证券收益率的变动,不会影响其他公司的证券收益率,它是某个行业或公司遭受的风险。由于一种或集中证券收益率的非系统性变动跟其他证券收益率的变动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而可以通过证券多样化方式来消除这类风险,所以又被称为可分散的风险或可多样化风险,它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

二、其次,作为个人投资者,还将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相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没有机会获得较为准确、及时、真实的信息,从而做出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投资策略,因此在证券投资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最后,个人投资者还存在非理性投资风险。目前投资者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证券投资知识:书本知识自学占总数的32 %,电视上的投资节目占总数的3 1 %,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或专栏占总数的2 8 %,而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只占总数的 1 7 %,各种专业投资机构的培训讲座占总数的 9 %,有关投资知识的各种网站占总数的 1 0 %,其他方式占总数的 4 %。相对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更易偏离理性轨道,这是因为个人投资行为的约束条件中,个人心理因素与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巨大,并且心理因素往往叉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构成人类心理现象的心理过程(感知、思维、情绪、意志)和个性心理(需要、动机、价值观、能力、气质)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 投资者心理构成诸要素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不安全、不理智、不经济行为的出现。而市场环境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个人投资者所在的投资场所、投资群体以及市场的制度、文化、法制等也都可能是导致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下载金融风险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风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风险管理[模版]

    正态分析法优点:正态分析法操作简单,使用者主要输入均值与标准差的估值,即可在正态分布假设下,对任意置信水平的VaR值进行计算。并且,正态分析法可以很方便应用到具有线性性质的......

    金融风险论文

    金融风险管理论文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老师:林宇专业:财务管理姓名:朱光瑶学号:200908050302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和管理 摘要: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

    金融风险及防范

    论文题目:论述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 摘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

    防范金融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布局农村网点的建议2000年以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大规模撤出和农村信用社的机构调整,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不断下降,在一些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甚至没有任何金......

    金融风险题目

    金融风险管理作业一 一.简答题 1. 如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理解金融风险? 2. 金融风险与一般风险的区别是什么? 3. 金融风险有哪些特征? 4. 金融风险是如何分类的? 5. 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风险源于什么?

    互联网金融风险源于什么? 随着互联网金融相关监管政策的相继出台,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从野蛮生长时代过渡到洗牌阶段。那么随着市场的发展,这场优胜劣汰的战争,互联网金融风险源......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此业务涉及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运营环节多,本着安全第一、效益第二,防范风险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在规范中......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奋力跨越重大关口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郭树清 李强书记、小川理事长、应勇市长、易纲行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时隔六年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