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落实食品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以下制度:
一、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一)采购食品时,严格查验供货者(包括批发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二)对购入的食品,仔细查验并索取由供货者签名或者盖章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法定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质量报告、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该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复印件。上述相关的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购入该种食品时查验索取。
(三)每次购进食品,都应索取供货者出具的加盖印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销售凭证应当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四)查验和索取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或流通许可证、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凭证应当按供货者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存期限自该批次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每次购进食品,及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二)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食品进货台账应当妥善保管,保存期限自该批次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三)经常查阅进货台账,检查食品的保存和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货架进行无害化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问题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三、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一)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别存放,不得与洗涤化工用品、日杂用品等商品混放。
(二)食品贮存应选择固定的地方,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等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三)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
或者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另外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四)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对贮存的食品应当先进先出、定期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作无害化销毁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食品销售安全制度
(一)食品销售人员应当取得健康证明并注意个人卫生。
(二)不经营法律法规禁止的下列食品:
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2、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3、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4、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杂掺假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6、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7、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8、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9、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10、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
11、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卫生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食品;
12、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
13、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三)食品销售应当设立专柜、并有防尘、防蝇、防污染等设施。
(四)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五)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六)销售生鲜食品和熟食制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温度、空间隔离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感染。
(七)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完整的包装或者用防蝇、防尘、防污
染的容器盛放,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八)销售食品应当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或者信誉卡,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
五、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二)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以备检查。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应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四)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明涂改、笔迹不清或过期无效。
六、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制度
(一)发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时,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及时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二)发现保质期届满、包装破损致使食品受到污染以及因其他原因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时,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退市。
(三)对国家公布和有关部门通知的质量不合格食品,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退市。
(四)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属于《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所列禁止经营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退市。
(五)发现不合格食品停止销售、下架退市的同时,对已售出的部分,应采取补救措施,在能够覆盖销售区域的范围内发布消费警示,通知消费者停止食用和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
(六)积极主动协助食品生产经营者(供货商)执行食品召回制度。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停止经营的食品,在食品生产者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生产者采取的补救措施。
(七)经营者对采取退市措施、协助生产经营者召回食品、发布消息警示等情况应做好相应记录。
第二篇: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本单位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
1.1负责人岗位职责 :对食品的经营负全面责任;负责建立食品经营管理体系,领导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对业务经营人员的质量教育。
1.2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按时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确保食品的经营条件和存放设施安全、无害、无污染;建立并管理员工健康档案,每年负责安排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监督检查员工保持日常个人卫生;负责监督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温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经营食品的质量;发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应立即解决,或向负责人报告。
1.3购销人员岗位职责 :严禁采购法律法规禁止上市销售的食品;严禁从证照不全的供货商处采购食品;进货时认真查验供货单位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确保所售出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并应定期检查在售食品的外观性状和保质期,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同时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索证索票制
2.1索证索票制度: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本单位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的一项管理制度。
2.2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合法证明文件,确保合法证明文件的真实、有效。
2.3 保健索票索证应当包括:
2.3.1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
2.3.2保健食品生产许可和流通(经营)许可证明文件,或其他证明材料。
2.3.3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含技术要求、产品说明书等)和企业产品质量标准。
2.3.4保健食品出厂检验合格报告。进口保健食品还应当索取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2.4 对索取的票证要建立档案备查。3 经营过程质量控制 3.1 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管理
3.1.1对本企业经营的食品货源进行把关,保证本企业所经营食品的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食品生产者或其他供货者之间的合同约定,对购进的食品质量进行查验,符合规定和约定的予以验收的制度。
3.1.2必须从具有合法资质的企业购进食品。在签订购货合同时,应查验供货者合法资质的有效证件、食品合格证明文件,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2.1.3 购进的食品必须经过查验,方可入库陈列、销售。应当查验供货者销售凭证票据,检验或检疫合格证明,同时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包括:
①查验食品包装是否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名、厂址;是否在包装上显著位置清晰标明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定量、净含量等。
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并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能量营养素、食用方法和适宜人群等。
②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等。
③经感官鉴别是否存在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④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或者伪造的; ⑤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的。
2.1.4购进食品应当建立查验记录,记录应包括: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在条件成熟时尽量使用电子方式记录。
2.1.5供货者提供的资质证照、销售凭证及税票等相关单据,应当及时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保存备查。
3.2 销售管理
3.2.1食品销售工作人员穿戴的工作服装应当整洁,不得有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行为。
3.2.2食品销售场所和食品贮存场所应当环境整洁,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地面应做到硬化,平坦防滑并易于清洁消毒,并有适当措施防止积水。食品销售场所和食品贮存场所应当与生活区分(隔)开。
3.2.3销售场所应布局合理,食品销售区域和非食品销售区域分开设置,销售有温度控制要求的食品,应配备与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冷藏、冷冻设备,设备应当保证食品贮存销售所需的温度等要求。
3.2.4保健食品销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婴幼儿配方食品销售的,应当在经营场所划定专门的区域或柜台、货架摆放、销售。并分别设立提示牌,注明“****销售专区(或专柜)”字样,提示牌为绿底白字,字体为黑体。
3.2.5 销售食品时,应当根据需要建立销售记录,包括名称、生产厂商、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及销售日期等内容。
3.3 贮存管理
3.3.1企业应当按照经营食品的品质特性分类进行存贮。避免食品存贮在恶劣的条件下,致使食品腐败变质。
3.3.2距离开放式厕所(包括倒粪池、化粪池)、游泳池、垃圾桶(站)等污染物较为集中的有碍食品卫生的场所直线距离10m以上,并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之外。
3.3.3经营场所和食品贮存场所、个人生活区分开。
3.3.4食品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上架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冷藏、冷冻时应分类摆放。
3.3.5对温度有贮存要求的食品应当根据需要,采取冷藏、冷冻等贮存方式。3.3.6食品储存要做到先进先出,尽量缩短储藏时间,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3.3.7食品贮存应设专门区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库存放。贮存的食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防止虫害藏匿并利于空气流通。食品与非食品、生食与熟食应当有适当的分隔措施,固定的存放位置和标识。
3.5 食品安全自查与报告制度
3.5.1对所有进货食品都要进行检查,并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查。
3.5.2应加强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得进入库,并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5.3抽查检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样时,应两人以上相关人员在场,并填写抽样记录单,并签字、盖章。
3.5.4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3.5.5审查食品是否与其广告宣传相一致,是否存在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3.5.6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管理部门。4 场所及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食品陈列、储存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整洁、无污染、无积水;冷藏、冷冻设施设备应当定期保养,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检查相关设施设备,对不能正常使用的设施设备应当及时维修,必要时及时更换,以保证企业经营贮存要求。不合格食品退市管理制度
5.1对不合格食品实施退市制度是指对销售不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或存在其他安全卫生隐患的食品,采取停止销售,并在经营场所或市场公示栏上公告召回、退出市场的管理制度。
5.2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市场: ① 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
② 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③ 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
④ 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⑤ 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 ⑥ 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
⑦ 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质量标志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
⑧ 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
⑨ 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5.3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下架停止销售该食品,追回已售出的食品,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4本单位员工发现不合格食品时要立即停止销售,退出市场,并向管理人员报告。6 从业人员健康与人员培训管理
6.1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按规定经过健康检查及培训,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及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凡患有:①伤寒;②痢疾;③病毒性肝炎;④活动性肺结核;⑤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⑥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工作岗位,在未彻底治愈前,不得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6.2 企业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和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培训和健康档案应当记录真实、完整。
6.3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投诉管理
7.1为了构筑入市商品质量安全防线,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公正处理消费者投诉,特制定投诉处理制度。
7.2单位特设立投诉处,在市消费者协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工作由管理人员负责承担。
7.3 管理人员员负责消费者投诉接待、记录、调查、处理、反馈等投诉事宜,并开展调查工作,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汇报情况,主动处理投诉事件。
8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8.1建立高效、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反应能力,努力将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保护公司、员工的合法权益。
8.2 设置应急小组,组长为企业负责人,构建应急处置方案平台,负责应急信息处置协调、统筹工作,管理人员、购销人员为成员,负责应急处置方案的执行工作。
8.3 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单位各级人员接到食品安全事件后,立即报告应急小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8.4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应急小组按照各自职责立即开展工作。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报告进展情况。必要时,要求其他相关机构给予支持和帮助;对事件的处理及时给予明确的指示和指导;当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审定,相应撤销预警。
8.5采购人员联络上游企业,汇报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必要时配合上游企业做好追查事故产品品牌、品种、规格、生产批次、数量,根据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原因及危害程度,决定是否执行产品追溯、召回控制。
8.6销售人员负责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证物收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废弃物处置制度
废弃物按照是否可回收利用分为可回收废弃物和不可回收废弃物,废弃物按分类标识存放管理,不可回收类废弃物存放垃圾桶,进入环保处理,可回收类废弃物分类存放,统一处理。
第三篇: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完整)(xiexiebang推荐)
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海口龙华××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我单位就促进日常食品经营活动的安全、科学管理,制定本制度,本单位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
一、食品销售管理制度
1、食品销售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后上岗,销售过程中禁止挠头、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口。
2、销售的直接入口食品必须有完整的包装或防尘容器盛放。
3、食品销售设有专柜或专间,专柜、专间以及库存食品要必须保持通风、干燥,采取防鼠、防虫、防霉措施。食品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做到先进先出。
4、销售散装未包装食品必须用专用工具取货,取货工具存放在洁净的容器中保存,做到货、款分开。
5、销售食品用工具、称重衡器、柜台、盛器等要专用,定时消毒,保持清洁。
6、销售的定型包装及散装食品应标明厂名、厂址、品名、生产日期和保存期限(或保质期)等。
二、食品用具管理制度
1、食品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无毒无害,便于洗刷、消毒、保洁。
2、食品用具每天班前、班后要清洗、消毒一次,运行过程要有序、保持清洁、无污垢、见本色。
3、食品用具要有专人保管、不混用不乱用。
4、食品冷藏冷冻工具应每天保洁一次,每周洗刷、消毒一次,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5、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应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用具及时更换。
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按规定经过健康检查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同时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及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凡患有:①伤寒;②痢疾;③病毒性肝炎;④活动性肺结核;⑤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⑥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工作岗位,在未彻底治愈前,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2、配备食品卫生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卫生检查工作,实行责任制,将卫生任务进行分解,具体责任到人。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卫生检查,对发现问题的环节和个人做好记录,并经予相应的处理。
3、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4、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四、食品质量检查制度
1、对所有进货食品都要进行检查,并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查或检测。
2、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及时予以处理,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管理部门。
3、抽查检查或检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样时,应两人以上相关人员在场,并填写抽样记录单,并签字、盖章。
4、受测户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另取样进行检测或根据实际情况送法定检验机构检测。
5、食品质量检查应按规定的操作规则、工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检测公正、准确、有效。
五、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1、购进的任何食品一律应当进行实地查验。
2、在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3、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查验内容包括:
①查验食品包装是否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名、厂址;是否在包装上显著位置清晰标明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定量、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特殊膳食用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能量营养素、食用方法和适宜人群的。
②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
③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损害及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是否标警示标记或中文警示语。
④经感官鉴别是否存在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⑤食品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质量情况。⑥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⑦进口食品是否用中文标明的原产国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名称和地址的。
⑧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的。
4、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5、应加强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得进入库,并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6、审查食品是否与其广告宣传相一致,是否存在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7、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管理部门。
六、食品索证索票制度
1、索证索票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本单位员工必须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2、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每年
核对一次。
3、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优质食品,可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4、对实行购销挂钩的食品,可凭购销挂钩协议和供货方的销售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5、对索取的票证要建立档案,并接受市场服务中心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七、进销货台帐制度
1、食品批发商
2、《进货台帐》主要内容有: ①进货时间; ②商品名称;
③商品规格; ④商品数量;
⑤商品来源(供货单位、联系电话);
⑥索证种类(营业执照、检疫检验报告、商品合格证、税票或进货单等)。
3、《销售流水帐》主要内容有: ①产品名称; ②产品规格; ③产品数量; ④产品单价;
⑤销售去向(购货单位、联系电话);
⑥售后服务记载; ⑦质量跟踪情况。
4、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采购食品时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质量合格的证明文件,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在条件成熟时尽量使用电子方式记录台帐。
5、设立存放供货商或厂家相关资质和台帐的资料柜,按照供货商、进货时间、商品类别等不同,将供货凭证、证照、食品质量合格证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装订成册或建立文件夹(袋)归档,落实台帐管理。
6、进货查验记录、批发记录或者票据应当真实,不得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八、不合格食品退市管理制度
1、对不合格食品实施退市制度是指对销售不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或存在其他安全卫生隐患的食品,采取停止销售,并在经营场所或市场公示栏上公告召回、退出市场的管理制度。
2、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市场:
(一)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
(二)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三)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
(四)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
(六)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
(七)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质量标志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
(八)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
(九)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3、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下架停止销售该食品,召回已售出的食品,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本单位员工发现不合格食品时要立即停止销售,退出市场,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5、本单位在出售食品时向消费者提供商品质量信誉卡。
九、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
1、为了构筑入市商品质量安全防线,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公正处理消费者投诉,特制定投诉处理制度。
2、本店特设立投诉处,在市消费者协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工作由本店质检员负责承担。
3、质检员负责消费者投诉接待、记录、调查、处理、反馈等投诉事宜。
4、要认真作好投诉记录,并开展调查工作,及时向店主汇报情况,主动处理投诉事件。
5、消费者投诉处理情况要定期向食药监部门报告。
6、消费者直接投诉到市食品药品监管理部门的,质检员应积极配合市消协妥善处理,不留后患。
十、食品安全管理人负责任制度
1、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卫生检查计划,将全面检查与抽查、问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2、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每天在营业后检查一次卫生,检查各岗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进,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备查。
3、各岗负责人应跟随检查、指导,严格从业人员安全操作程序,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习惯。
4、单位卫生管理人员每周1-2次全面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5、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两次提出仍未改进的,按严格有关规定处理。
负责人(盖章):
201×年×月 ×日
第四篇:2018年最新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为做好食品经营工作,切实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食品经营管理工作,本店制定如下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一、制定本店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本店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本店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本店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食品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参加工作。
三、应当建立健全本店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
四、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五、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报告制度
一、食品进货后由专人负责,对食品的品名、规格、数量、价格、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卫生许可证或生产许可证编号、质量认证标志、净含量等逐项进行验收,向供货方索要进货发票,并详细填写进货台账,验收合格后方可销售。
二、根据经验对购进的食品样品进行感观质量评定。
三、检查食品运输、仓储、保管、包装以及销售环境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四、检查食品有无残质、变味、变质、变形、结块、沉淀、漏气、瘪灌、涨气等情况,如发现问题禁止上架销售。
五、查验食品是否过期、失效、变质或标签不全、不合格以及是否属于国家禁止生产、销售的食品。查验食品是否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查验食品是否假冒或仿冒他人产品商标、名称、包装、装潢、厂名、厂址。查验食品是否伪造、涂改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地址、有效期和有关质量标准。
六、通过自检,及时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对不合格的食品进行退市处理,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环节,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存档上报辖区工商所。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食品从业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工作。
二、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有关主管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
三、定期组织本店食品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时掌握和了解国家及地方的各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做知法守法的模范。
四、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五、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六、培训方式以集中讲受与自学相结合,建立食品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一、食品采购
1.制定食品采购计划。确定采购食品的品种、品牌、数量等相关计划安排。2.选择供货商。要认真查验供货商的主体资格证明,保证食品的来源合法。
3.签订供货合同。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时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索取食品的相关资料。向供货商索取食品的相关许可证、QS 认证证书、商标证明、进货发票等证明材料,采用扫描、拍照、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货商档案备查。
5.对食品进行查验。
6.每一批次的进货情况详细记录进货台帐,账目保管期限为二年。
二、食品储存
1.食品进货存放于经营场所陈列柜。2.详细记录食品入库信息。食品入库要详细记录商品的名称、商标、生产商、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数量、供货商名称、联系电话等信息。
3.按照食品储藏的要求进行存放。食品要离墙离地,按入库的先后次序、生产日期、分类、分架、摆放整齐、挂牌存放。严禁存放变质、有臭味、污染不洁或超过保存期的食品。
4.每周对陈列食品卫生检查一次。
5.变质食品设立专门的仓库或容器进行保管。不得同合格的食品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污染。
三、食品销售
1.每周食品进行查验。销售人员要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确保食品质量合格和食品安全。
2.对即将到达保质期的食品,集中进行摆放,并作出明确的标示。3.用于食品销售的容器、销售工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4.销售的情况应建立销售台帐备查,账目保管期限为二年。
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
一、加强本店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本店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二、凡进入本店的食品都应当实行进货检查验收,审验供货方的经营资格,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索取相关票证。应当检验检疫的,还应当向供货方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方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经营的预包装食品,本店的经营者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三)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四)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五)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六)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四、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一、根据经营需要设臵存放设施,如存放架(柜)、冰箱等。
二、食品货柜实行专用,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杀虫剂、洗涤消毒剂等),不得存放药品、杂品及个人生活用品等物品。
三、经营场所应设臵防鼠、防虫、防蝇、防潮、防霉的设施,并能正常使用;必须设臵机械通风设施,并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清货时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四、食品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上架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分类摆放。
五、食品储存要做到先进先出,尽量缩短储藏时间,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一、对不合格食品实施处臵制度,是指对销售质量不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或有关要求,或存在其他安全卫生隐患的食品,采取停止销售,退出本店的管理制度。
二、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本店:
(一)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
(二)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三)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
(四)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
(六)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
(七)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质量标志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
(八)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
(九)行政监管机关公布属于不合格食品的;
三、本店工作人员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该食品,并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清点不合格食品,登记造册;
(二)将不合格食品撤出市场,并通知生产企业或供货方,配合召回已售出食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三)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应交由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四)可能造成安全卫生危害的,立即向当地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对已经出售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本店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
五、本店工作人员应对本店内的食品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退出超市。
六、本店应对消费者作出食品质量承诺,并在出售食品时向消费者提供购货凭证或商品质量信誉卡。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一、当有消息(以电话或登门等方式)告知有顾客因吃本店食物而可能中毒时,接待人员应主动向来人/来电问清楚以下事项:
A.该(部分)顾客就消费时导致中毒的人数; B.该(部分)顾客是吃何种食品导致中毒的; C.该(部分)顾客是否已被送至医院:
a)若被送至医院,在哪个医院、哪号房间急诊;
b)若未被送至医院,应立即告知来人/来电必须先将该(部分)顾客立即送至就近的医院。
二、接待人员应将上述事项及时、准确的向本店负责人汇报。
三、本店负责人在获知该消息后,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A.迅速以电话等方式向本店全体员工通报情况;若中毒的人数较多时,负责人可越级向上级领导汇报; B.据告知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采取特殊保管的方式,或根据医院或卫生防疫部门的通知将留样食品送至检验;
C.立即会同有关负责人到医院看望住院治疗的顾客。
四、对到医院处理该事件的同志到医院后,应先向医院处理该事件的医生了解具体情况后,再到病房处看望该部分顾客。
五、当医院、卫生防疫站派人前来取留样食品进行化验时,则工作人员应立即予以配合。
六、当经化验确认为食物中毒时,在向上级机关以电话等方式汇报后,成立应急小组积极的处理该项事件;应急小组应由经理、安全质量检查员等组成,并由经理担任组长。
七、处理人员在处理该项事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A.沉着冷静、积极主动;
B.积极与医院和卫生防疫部门配合,全程追踪处理的过程和结果; C.事件未调查清楚或处理好前,不得轻易在公开场合发表任何可能招致我方不利的言论,更不得与人争辩,强词夺理;
D.尽可能避免媒体报道以及受知面扩大等负面情况。
八、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经理应将事件发生的经过和处理结果经填写《突发事件处理报告》向本店所有员工汇报处理经过。若确定为中毒事件,则同时须以本店的名义向上级机关汇报其经过和处理结果。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一、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二、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
三、勤洗、勤换工作服。
四、定期理发,不留长胡须。
五、平日不染红指甲。
六、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大小便后坚持洗手消毒。
七、工作时严禁吸烟。
八、工作时不要随地吐痰。
九、不准用工作服擦汗,擦鼻涕。
十、不准对着食品咳嗽或打喷嚏。
十一、自觉遵守卫生制度。
十二、抹布专用,经常搓洗,消毒。
制度发布单位:******大药房 制度发布实施时间:20**年**月
第五篇: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零售
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维护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经营秩序,保护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并保证遵守:
第一条 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如实记录食品来源等信息。
第二条 进货台账的内容。按招每次购入食品的情况如实记录,内容包括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购货日期、供货商及其证照号码、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妥善保存进货台账,时间不少于2年。
第三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经营资格,仔细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确保交易对象主体资格合法、购入食品质量合格。
第四条索证的范围
1、营业执照;
2、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
3、标明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
4、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和中文标识;
5、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6、由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该批次食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检
验报告所列检验项目包括法律法规规定和保障食品安全的相关项目。检验报告除首次购入食品时按批次索验外,之后还每半年索验一次。
第五条对所经营的食品进行清理、查验、对过期、失效、变质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及时下架、退市,在《不合格食品退市台账》详细登记,并迅速报工商机关。
第六条退市食品范围
1、三无食品(无厂名、厂址、无产品名称);
2、过期变质食品(含无生产日期、有效期的食品);
3、假冒伪劣食品(商标侵权、虚假宣传);
4、流动检测(抽检)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食品;
5、不符合生产标准、卫生标准、计量标准的食品;
6、食品标签不符合要求的食品;
7、国家发布的问题食品;
8、部门要求协查的食品;
9、被媒体曝光的食品。
第七条对退市商品实行行政报告制度,遇有退市食品情况及时向当地工商部门报告、填写《退市食品登记表》。
第八条对问题食品实行消费警示制度,遇有问题食品,及时将名称、批次、数量、问题原因、经营企业,生产企业情况向消费者公告。
第九条退市食品实行退市备案,退市整改食品重新入市须抽检合格并报相关部门同意。本制度食品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食品经营中必须遵守,本制度一式叁份。经营场所上墙一份,制度盒保存一份,送工商机关备案一份。
经营者(制度制定人)签名(盖章):签名时间:2012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