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工作感想---关于突破常规工作思路,走出一条比较成功的路子2006.7.20
食品安全工作感想
关于突破常规工作思路,走出一条比较成功的路子
1、食品安委会的作用问题。常规完成任务性的工作,就显得可有可无,使各成员单位显得这个机构没有作用。因为食品安全工作各职能部门线上都有布置,下面各部门都会根据线上的精神开展工作。
在思维上和实际工作中可突破一些,也就是显示出非一般的组织协调能力。2005年,我们二次组织的联合大检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①10月份发生的“02号病”开展了执法检查工作。这项工作得到了市政府分管卫生副市长和市政府潘市长的肯定。②2005年12月6日开展(2005年12月5日上午召开部分成员的协调会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无证无照大检查活动(分2组,林副市长和杨云彪各带1组),也使质监部门觉得食品安委会的作用。
2、工作视觉问题。
一是群众看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二是各部门看安委会的作用;三是自己系统内即食品药品系统内的看法。①群众的看法:正面宣传达到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知道监管的现状。
②各成员看安委会的作用:见第“1”点。
③系统内部看法:突出特点,寻打亮点,2005年我们亮点在抓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2006年进一步明确完善,做好这一块工作,成为亮点。
3、2005年12月19日—23日省局第二期培训班(杭州)。
综合监管部门的存在前提是各职能部门有矛盾,职能有交叉有重复,如各部门的互相之间都理顺了,我们这个综合监管部门的存在就毫无意义了。
4、关于“抓手”问题。
抓东西,手要比东西大才能抓得住,我们的手直接抓各职能部门,手是小了一点,难抓住,但政府这支大手,利用政府这支大手,利用政府的督导权威来推进,拓展我们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我们分管副市长,杨副主任及朱小龙秘书,非常好,对我们的工作很重视,我们稍微大一点的工作都向副市长汇报,以市政府的名义来开展工作。
1.关于乡镇食品安全职能问题。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2004年12月2日浙政发(2004)50号《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是本地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2005年,我们下发了一个对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的文件,文件把乡镇食品安全考核的内容罗列了几条,但从实际的角度看,或者说从权责义务的角度看,既然有责任,有义务,就必然有权力,有职权,那么乡镇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具体职能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县一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组织协调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是:今年6月―7月份我们对乡镇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了全面调研和督查,虽然乡镇一级都纷纷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机构,但他们普遍都提出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职能是什么?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也是如此,所以,关于乡镇食品安全职能要进一步细化,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操作。
2.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滞后。2004年9月1日国务院23号文件下发后,监管环节是分了,但分段后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有关政策都没有作相应修改,在实际工作中,首先用23号文件去衡量,而且段与段之间,常常会出现一些监督盲点,往往最难处理的是群众投诉的案件,各主要职能部门常常出现推诿和扯皮。
3.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相适应。目前,农业、工商、质监、卫生、海洋与渔业等部门都有监测机构。但真正有监测能力的不多,普遍是设施设备落后,专业人员不足,相对而言卫生部门的疾控中心搞得比较好。实际上,从整合资源角度看,要搞一个有真正监测能力的统一监测机构来承担监测任务。
4.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客观地说,从整体上看,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是很强,特别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及外来民工的食品安全意识更是缺乏,致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当然这与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工作对策
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制度是我们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的依据和手段,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各项制度都要健全,分清职责,形成一个规范的,有秩序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的工作环境。要在2005年建立的工作制度的基础
上,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方面的工作制度。如信息共享制度、联合执法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宣传工作制度等。
要主动邀请人大、政协主要领导视察检查食品安全工作,以人大、政协来影响和引起政府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以人大、政协的力量来推动有关部门配合与支持我们的工作。
(二)积极探索乡镇食品安全工作新路子
4.要宣传发动群众。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抓好和发挥群众监督网络建设。加强对群众的食品安全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鼓励广大群众大胆举报食品安全的违法违规现象,让不安全食品没有生存市场,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1、明确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机制,进一步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的食品安全责任,切实履行食品安全职责,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与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组织(村居、社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食品安全职责。基层组织要统一领导、协调辖区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常识的宣传教育,监督、举报违法生产经营食品的行为,及时报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排查事故隐患,防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依法查处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行为,整顿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根据事故大小决定追究责任的程度。
2、推进主要食品职能部门的考核工作。
根据近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从我们综合监管角度出发,把全年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框架性的纳入工作考核。考核对象为有关职能部门。考核范围为初级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生产环节、生产加工环节、经营环节、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考核内容为建立组织机构、建章立制,形成工作机制;工作目标达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信用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宣传;“三网”(消费维权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建设;经费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信息报告、通报、共享、预警、发布;责任区域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
由政府对各有关部门进行考核,具体可由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考核等级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对由于失职、渎职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决定给予一票否决。
加強奖惩力度,考核结果优秀的全市通报表扬;考核结果优秀和良好的,给予一定金额的物质奖励;考核结果合格的,不奖励不批评;考核结果不合格的,部门主要领导要作出检查,并在全市予以通报批评。
(一)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仍然较重。有的产地环境污染、污水浇灌、滥用甚至违禁使用高毒农药。有的饲养禽畜滥用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生长激素及“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有的在水产养殖中滥用氯霉素等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
7.(二)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突出。有的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有的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保鲜剂、食用色素等加工食品。有的掺杂使假,生产假酒、劣质奶粉,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
(三)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为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农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四)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04年,卫生部通报的381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140起,中毒9251人;由食用有毒动植物引起的72起,中毒1466人。
8.我们分析,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
第一,食品行业生产力水平不高。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所有制的多样性和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长期存在,地区发展水平和企业发展水平千差万别。食品行业普遍存在多、小、散、乱、差的问题。一些小企业、小作坊加工设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法制意识淡薄。在食品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企业大多缺乏必要的冷藏、保鲜设施,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
第二,食品消费水平总体偏低、消费安全意识差。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较大,在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食品消费水平普遍偏低,客观上使假冒伪劣食品有一定的销售空间。部分群众食
品安全意识还不够强,面对违法虚假广告的蛊惑和众多游商小贩的诱惑,对假冒伪劣食品不知情,辨伪能力差,缺乏维权意识,特别是农民等低收入群体往往成为以低价为诱饵的假冒伪劣食品的受害者。
第三,食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国外重大动植物疫情发生,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生产新原料、新技术的应用,使食品安全面临一些新的课题。制假售假者的手段和花样不断翻新,有的甚至运用现代科技掺杂造假,监管和打击的难度增大。
9.对于发展中的问题,就要立足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建立我国食品保障体系,特别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承担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我们惟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研究国情并从实际出发,制定我国食品安全科学可行之策。
4月4日,乐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乐政办发〔2006〕32号文件发出关于印发乐清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