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调离岂能带“嫁装”

时间:2019-05-14 03:2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部调离岂能带“嫁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部调离岂能带“嫁装”》。

第一篇:干部调离岂能带“嫁装”

干部调离岂能带“嫁装”

当前,正是值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换届,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变动大,岗位调整大,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变动时,将原单位配备的电脑、电视、电炉等公共物品随身带走了,有些甚至把单位公车都当作自己的“嫁装”陪嫁了,摇身一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

尽管我们在开展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廉政准则》和严肃换届纪律,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干部不自重、自警、自爱,个人私欲鼓胀,物欲占强,将公共财产变成了私有物品。那么,深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单位部门监督不力,管理不善;二是个别领导干部自私心重,占有欲强,工作岗位调整了,却不主动退还办公物品,而将其据为己有;三是一些部门的同志怕得罪了老领导,更是不敢开口要求退还,自然而然的成了他们的“陪嫁”品,这主要表现在原单位被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身上。办公用品本属国家的公共财产,是国家为方便干部工作而配备的必要工具,岂能随个人工作的变动而物随人走呢?我们作为国家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做爱护公物的模范,要带头遵守《廉政准则》和严肃换届纪律,“要干干净净的走,清清白白的离”,千万不能让国家的公共财产变为个人的私人“嫁装”。

(官仓镇袁德银)

第二篇:尚重镇打造“五装”干部,助推换届工作顺利开展

尚重镇深化“五装”干部助推换届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是乡镇换届之年,尚重镇结合“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深化“五装”建设,加强干部管理,助推换届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心中装着党。心中有党才能保持对党的信念,党在心中有根才能有信念的坚定。为提升干部跟党走的理念,信守共产党之路才是正确之路,我镇采取了重温党史、读红书、看红剧、唱红歌、走红迹、访党员的形式,加深干部对党的认识、理解,坚定他们对党的信念,更加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奔小康,使他们心中装下党,永远不放弃,为我镇换届工作顺利开展注入稳定剂。

二是心中装着组织。换届之年,为防止干部为了自己能得到提拔,积极跑官要官,影响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镇党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交心谈心活动,签订承诺书,召开座谈会,使我镇党员干部组织性、纪律性不断提高,对组织选人用人的公正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更加坚信,组织在干部心中的地位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为我镇换届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是心中装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宗旨,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镇党委抓典型、树榜样、完善奖惩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为百姓解民忧、解民急、解民苦。在镇便民服务窗口人员中开展“服务能力大比拼”活动和“争做服务标兵”活动,积极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工作格局。使全镇干部职工不仅心中装着宗旨,更

要把宗旨贯彻到实际工作去。推进我镇换届风气风清气正。

四是心中装着责任。对工作负责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镇党委强调党员干部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做“三拍”干部,更不要做甩手掌柜,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做完。镇党委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部署,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服务窗口实行动态管理,对工作责任实行倒查制度。对干部实行半年和全年考核,考核评分由领导评分、干部评分、村干评分三部分组成,对责任心不强的干部实行问责,按照奖惩措施兑现。通过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工作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对工作负责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负责,使责任自觉落实到心中,落实到行动上。为换届工作提供扎实有效的工作保障。

五是心中装着奉献。无私奉献方能体现一个人的伟大,为进一步提高我镇党员干部职工的奉献精神,提升干部职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镇党委积极组织全镇干部学习杨善洲等同志及省、州、县内的先进事迹,使这他们的思想潜移默化着我们干部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战斗力,增进了干部间的凝聚力,为我镇换届工作提供了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第三篇:部分干部“三不”现象透视:挂嘴上还是装心里

部分干部“三不”现象透视:挂嘴上还是装心里

记者日前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的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现象依然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见不到群众的问题仍然突出。广大群众期待: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

不会“融入”:讲话汇报口若悬河,面对群众结结巴巴

近日,记者随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最后在身边人员的圆场下尴尬收场。

“说实话,在机关待久了,跟群众打交道确实少了。”他私下向记者坦承,有时见到群众,除了寒暄,真不知该聊些什么。

“开大会作报告都在行,怎么见到老百姓就没得谈了呢?”一位在场人士事后纳闷。

现实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一些领导干部有时虽然“身入”群众,但却放不下架子,缺乏亲和力,不了解群众的所急所需所想,不会讲群众乐意听、听得懂、能管用的话。

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一些干部开会讲话,或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一旦去了村庄社区、工地厂矿直面群众时却“结结巴巴”,不知道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也就查不清基层的实情,摸不准群众的诉求。

“不会融入群众,反映了当前有些干部并没有找准自身定位,摆正群众位置。”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滨认为,这种错位的群众观导致了一些干部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不重视学习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由此造成一些事关公众利益的决策缺乏“民意”基础,容易拍脑袋、瞎决策,引发群众不满。

记者近日在北京、天津、安徽等地随机采访了数十位群众,他们表示,希望干部多深入群众“接地气”,放下架子,不打“官腔”,真心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群众才愿意“掏心窝子”。

不愿“心入”:

吃喝游娱时间充裕,群众工作抽不开身

记者在大别山区走访时,当地一些困难家庭群众告诉记者,这么多年,镇里干部基本没上门过,更别说县里干部了。“领导到群众家里的场景,只在电视里看到过!”

谈及深入群众时,一些干部往往以工作忙、抽不开身为理由。然而,有的却将大把时间花在公款吃喝等事情上。

日前,中央纪委通报了8起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问题,其中包括部分干部吃喝游娱现象。

“没有时间就是借口。”采访中有群众质疑:吃喝游娱有大把时间,做群众工作就没时间?为何不把这些时间花在密切联系群众上?难道群众路线只被挂在嘴上、写在文件里吗?

群众反映,部分干部不愿“身入”更不愿“心入”:要么借口公务繁忙,浮在上面,认为群众有事自然会找上门来,走基层迈不开腿;要么下去了也是“隔窗看景、走马观花”,不用心与群众交流,最后变成走过场、做样子。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这暴露出个别干部对群众感情淡漠,认为自己比群众“高一等”,基层调查研究习惯于“看材料、要数字、催报表”。

更有甚者,一些干部对找上门来的群众“厌烦不已”。近日,河北任丘市环保局副局长让举报企业排污的群众“滚出办公室”。记者了解到,任丘市政府已决定将涉事副局长停职。该副局长已就自己的粗暴言语向群众当面承认错误并赔礼道歉。

“干部脚下沾多少泥土,群众心里就有多少感情。”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吴亦明认为,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将群众路线真正装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

不敢“深入”:

表现政绩争先恐后,遇到矛盾腾挪躲闪

采访中,有村民向记者反映,找干部反映问题有时很难,面都不让见。

“碰到矛盾腾挪躲闪”,成为一些干部不敢直面矛盾的真实写照。专家认为,有的干部表现政绩时争先恐后,却害怕面对矛盾、解决难题,不愿倾听批评。

记者在基层采访中曾遇到诸如小区污水外溢、拖欠农民工工资、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普遍规律是,群众此前反复向有关部门反映,但见不到干部回应,或被“踢皮球”,最终导致“小事拖大”。

“一些干部长期脱离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不仅自己不敢直面群众,当上级领导深入辖区调研时,也往往‘提前做好工作’。”安徽一位县政府工作人员透露说,甚至领导到哪个村、进哪一家都是“用心安排”,想方设法把那些有意见,有可能说真话、报实情、反映实际问题的群众“隔开”。

安徽省纪委原党风党纪监督员李益湘认为,领导干部要不怕坐冷板凳,不怕掉架子,不怕碰钉子,直面群众意见和批评,有问题认真解决,有矛盾努力化解,以心换心方能赢得群众信任。

“感情问题掺不了假,部分干部距离群众远了,群众对干部的感情自然也淡了。必须下大功夫,以实际行动拉近与群众的感情。”辛鸣说。

(据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记者刘元旭、凌军辉、姜刚)

下载干部调离岂能带“嫁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部调离岂能带“嫁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