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的分析思考

时间:2019-05-14 03:4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的分析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的分析思考》。

第一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的分析思考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对策建议

食品流通监管处

依照《食品安全法》及其法律法规规定,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并承担食品流通许可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注册登记职责。一方面,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大,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法》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或相应配套法规不明确,在实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极易出现监管执法缺位、错位和越位等现象,如何正确履行监管职能,做好监管风险的防范,对于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当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环节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行政缺位(不作为)”的风险

分段监管体制明确了部门职责,但每一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不可能分为每一段独立的环节,环节与环节之间是藕断丝连的,一个部门确也无法承担全部监管职责。同时在部分职能衔接上存在不清晰、不明确的情况,如食用农产品、保健食品、熟食卤味、现场制售食品的监管,存在环节重叠和管理交叉现象。近年来,实施品种监管的食品行业有向分段监管划分的趋势,工商部门既要发食品流通许可证,又要发食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餐饮服务企业、种养殖企业的营业执照,因此监管的风险点较多。

(二)监管手段缺乏造成“监管难到位”的食品安全风险

工商部门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手段有食品流通许可、食品质量监测、市场巡查、专项整治、责令退市、下架召回、行政指导、信息公示等,这些手段无疑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从问题食品的发现机制来看,工商部门还是缺乏有效手段。首先是食品监测,面对量多面广的流通环节,面对成千上万的食品种

1类,要想全面摸清食品市场质量状况,监测成本是巨大的。其次是市场巡查,针对食品经营主体、台帐、经营者的各项制度的建立等进行巡查还能说行之有效,至于对食品内在质量巡查,靠摸、看、嗅等最原始的方法进行辨别,无异于缘木求鱼。再比如食品标签,或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明显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明显随意性大、准确性不高,出现巡而不查或有巡无查有其客观因素。三是快速检测,快速检测是筛选工具,其结果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能作为处罚依据;况且筛选的品种和手段也是有限的。相对工商部门来说,质监、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都有技术机构支撑。因此,工商机关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的缺乏和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容易造成食品安全监管的滞后性,从而面临承担监管难到位的食品安全风险。

(三)监管工作错位造成“行政乱作为”的食品安全履职风险

食品安全监管对于工商机关来说,无疑是一项风险度最高的监管职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一些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和许可标准规定的比较模糊、宽泛,就拿工商内部的企业注册登记与流通许可相比较,无论从许可层级划分、窗口设置、登记程序及相关配套制度来说,流通许可与企业注册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在履行许可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确权不当,行政不当或越权行政,导致工商机关及干部承担无谓的行政风险。同是工商机关内部职能处室与干部,由于不同岗位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有不同,如兼营保健食品是否需取得许可以及市场内外、现场制售、食用农产品等概念的认知有一定的差别。不同行政机关对是否属于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理解不一,按《食品安全法》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再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若再要求其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则属于滥用行政权力,而有的工商机关对于非食品流通许可对象予以行政许可则属于行政越权行为。上述“错位”和“越位”现象都将导致工商机关在食品

安全监管执法中滥用行政权利,而让其面临着承担“行政乱作为”的履职风险。

(四)责任追究的衍生效应产生食品安全风险。在食品安全重典治乱的高压态势、社会与媒体关注度焦距下,食品安全案件的查处给案件发生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带来较大的责任追究风险,这一风险又给案件的查处带来很大的衍生效应,使相关部门或人员尽可能控制影响范围,将本该通报上级或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事项被某种程度的消化,从而蓄积着更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二、防范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的对策思考

(一)加快配套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建议国务院与地方立法机关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通过政府法规、地方立法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相关概念含义、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对象、范围和职责分工,特别是实施品种监管为主的农产品、保健食品等,从而杜绝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规避风险责任的现象,真正做到履行监管执法职责有法可依。

(二)进一步明确与发挥地方政府与食品安全委员会作用。各级政府要真正负起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责任,领导、组织、协调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地方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框架下,依法加强各环节间的协调工作,特别是熟食卤味、现场制售、超市内独立主体、市场内外等食品安全监管的模糊地段、相邻环节间划分多下功夫,杜绝有的部门另搞一套。同时改变现有的究责机制,主要应追究事后处置不当人员的责任。

(三)加快技术与设备支撑,改进监管手段,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离不开技术与装备支撑。因此,要制订食品流通监管机构的装备与技术标准,适应监管职能扩大需求。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高效的流通环节食品经营市场秩序方面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指挥、反馈、调整系统,及时判断市场秩序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实现监管职能到位。加紧对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相

关软件的开发,实现受理、审核、核准、发放的电子流程,做到公开、透明许可。同时加快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提升工商所监管效能的同时,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工商干部的风险防范意识。要加快食品流通监管队伍建设,引进一大批有专业技术、法律知识、实干精神的人员充实队伍。教育和引导监管执法人员既要走出风险认识的误区,克服盲目乐观的麻痹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又要充分认识到履职风险的客观存在,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中坚持行政执法和行政指导相结合,依法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正确应用法律程序,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监管执法,坚持“法无授权即禁止”理念,理清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有效履行法定授权职能。

第二篇:食品安全监管流通环节问题分析思考

由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上接生产环节,下联消费环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既要会同或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源头治理和跟踪防范,更要强化食品市场各环节的监管执法,经过多年来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虽然总体形势好转,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形势依然比较严峻,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一些地方和执法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认识不足,食品质量和经营秩序不规范问题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食品安全和无着无证经营食品的问题尤为突出;食品市场监管手段,尤其是质量监测手段和信息化监管网络建设相对滞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和源头治理尚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法制体系建设和落实食品经营者第一责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等。

一、食品安全监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通过几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市场秩序多年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已经触及,但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治本的任务仍然繁重。从食品市场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特点看,由于受利益机制的驱使,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案件易发多发,变换花样,禁而不止;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市场行为固有的短期型和盲目性的克服,法制观念的增强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法制体系的建立健全等,都决非旦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将贯穿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全过程;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来看,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内问题,而是属于全球性的国际问题;从食品自身的安全性能而言,零风险的食品是不存在的。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正如吴仪副总理在总局呈报国务院的《关于2006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所作的重要批示:工作抓得不错,望再接再厉。食品安全永远要抓下去,丝毫不能放松。

二、农村食品安全是监管薄弱环节比较突出的地区

从目前的食品安全整体情况而言,食品安全监管,最艰巨的任务及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在农村。从经营主体来看,农村食品市场经营主体点多分散、涉及人员众多面广、监管任务繁多重大。从查处违法行为来看,去年查处的农村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占全国的90.46%,查处的不合格食品占全国的52.09%,大量的食品违法案件发生在农村。从执法监管人员数量和执法手段来看,农村执法人员很少,农村基层工商所建设滞后,执法手段落后,还停留在眼看、手摸、鼻闻等一些原始手段上。从各地整治情况来看,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一些农村食品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制售有毒有害、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违法行为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应将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转移到农村。

三、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问题亟待全社会关注和治理

从食品安全全局来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涉及内容复杂、政策性强,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问题成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不到位的难题。从无证无照经营食品问题来看,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经营者大多是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等贫困人员,其经营收入往往是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具有流动、分散、隐蔽、随意性的特点,有的检查时或关门或逃走,有的取缔后另起炉灶,有的强行取缔时,则会形成“寻求生存权”与“履行职责权”的对抗,极易导致群体事件的发生,成为困扰各地的一个社会难题,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实施社会综合治理。

四、经营者自律制度的建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治本环节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经营者自律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制度,但仅仅依靠经营者自己落实自律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高度重视引导教育、社会监督和工商督查等外在措施。我们要认识到,目前对不落实经营者自律制度的行为缺乏具体有力的监督、约束和惩戒机制,经营者自律制度行为的社会监督与控制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必须努力建立教育、倡导、约束、监督、惩戒相统一的机制,鼓励与规范经营者的诚信经营行为,形成工商积极引导、经营者严格自律、社会密切关注与监督的自律制度建设建设格局。这里的关键是:要让广大经营者通过实施自律制度真正体会到与提高其经济效益是正比关系,这是落实企业经营者自律制度的根本原则,只有这一原则得到体现,才能切实把自律制度扶上自觉自愿自律的绿色通道。

五、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问题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环节

所谓关键环节就是说由牵一发而动全省之功力,或叫做牵一发而影响整体的效果。从目前法律法规赋予工商机关的职能来看,主要是查处市场中食品违法行为、处理市场中不合格食品;从实施的各项监管制度而言,工商机关通过对市场的巡查、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等手段,发现不合格食品,确保及时退市。福建省工商局实施的《不安全食品退市工作暂行办法》,新

疆塔城工商局推行的“不合格食品电子预警退市”监管方式,达到了以退市促进经营者把好入市关、规范交易行为的自律意识提升的目的。

六、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应对机制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首要任务

随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经营者自律诚信意识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自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监管者

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虽说导致食品安全的因素在逐渐减少,但由于受环境、科技发展等不可抗力条件的限制,人力所能及时发现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产生的概率不会减少,就是说零风险的食品安全是很难存在的。而流通环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环节。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带来的食品数量是很大的,现代化的营销网络带来的食品市场是很大的,生活社会化需求的提高所带来的食品经销者和消费者的数量是很大的,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所带来的受害后果是很难估量的。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主要建立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物质技术保障体系、问题困难应对体系、成绩责任量化指标评估体系等。重点是如何应对媒体,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如何控制问题食品,最大限度遏制其传播;如何落实第一现场责任,充分发挥应对者的主观能动性;等等。

七、建立科学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制是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的基础

责任和责任追究制与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的关系并不是有了制度就一定能保证有预想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从上到下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序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还要看到,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并不仅仅是政治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止是简单的原则,而应具备可考量的标准。这就是说这项制度的建立既要又有规范,又要有考量的标准,才能发挥其作用,仅仅强调“必须”如何、“禁止”如何的规定,仅有原则或者号召、态度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既要有明确要求,又要有规范的程序。程序是落实这一制度的有效性的保障,缺乏认定以及操作执行的程序,往往使制度流于形式。再说,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应该构成一个科学的系统,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很复杂,有的看来很简单,但是涉及多种因素,在制定这一制度的时候应该系统地分析问题,把责任当作一个科学的系统来设计,使之互相补充、互相支持、避免疏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复杂的问题却用单一的规定去解决,往往是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的原因。如,怎样健全完善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明确权限和责任,但不仅仅是层层分权和分责,而是要突出两头:高层的决策权和前沿的机动权。可以说没有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没有高效的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危机中最可贵的就是积极行动,最可怕的就是消极不动。而一线执法人员审时度势的机断专行,往往成为成功处理的关键要素。权力向下分散,责任向上集中,这是高效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危机的核心。既要必须清晰准确地说明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又要明各级行使机动权时的范围和条件;既要向下属授权,又要做到虽“授权”但“留责”。只有随时准备为下属承担责任,才能真正调动第一线的主动性,否则将大大扼杀第一线主动行动的积极性。从而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置中,若没有与高层决策权威相结合的前方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会陷全局于被动。

第三篇:关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工商机关要在创新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上下工夫,建立和完善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体系,突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关键环节、重点部位,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真正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工商机关要在创新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上下工夫,建立和完善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体系,突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关键环节、重点部位,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真正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把好食品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关,依法清理和规范经营主体资格

把好食品市场经营主体准入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法定职责,要坚持常抓不懈。一是坚持依法登记注册,严把主体准入关。要依法完善注册程序,规范登记用语,对食品安全经营涉及前置审批的事项,始终坚持先证后照的原则,对没有依法取得食品相关许可文件的,坚决不予核准登记食品安全经营范围,确保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二是要结合每年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对被吊销许可证或许可证过期失效的,要及时依法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三是要依法取缔无照经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依法取缔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和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要结合市场巡查,按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的要求,基层工商所对食品经营主体实行信用分类分层监管,依据其守法和信用状况,合理确定分类的时限和定性、定量标准,防止和避免因标准不一形成信用等级失衡的问题,不断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层工商所才能根据经营者的信用等级,将执法力量和资源重点放在问题易发和多发的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二是实施责任区管理,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化。要以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十项制度为基准,按照数量合理、任务均衡、边界清晰的原则,把辖区划分为若干责任区、若干个监管网络,落实精细化管理。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人员,这就要求每一位干部明晰责任区内食品经营主体的分布情况和经营状况,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监管,有效地保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重点部位、重点对象监管到位,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基层工商所要把引导和监督经营者自律作为规范经营行为的重要任务。督促其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质量承诺、质量协议准入、质量责任、质量自检、食品退市等七项制度,重点抓好企业、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的自律制度和措施落实,以促进食品经营者提高自律能力,更好地对消费者负责。基层工商所要加大制度和机制创新,积极构建食品安

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强化对食品经营者行为的规范和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的动态监管,对在巡查、检查、申诉举报、检测中发现的违法经营行为以及拒不履行退市义务的经营者,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有效地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强化食品质量监管,建立和完善市场食品质量准入体系

工商机关要把食品质量监管作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来抓,从食品质量的市场准入、交易到退市实行全程监管,依法查处销售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质量违法行为,特别是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市场安全和消费安全。一是严格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监督经营者落实三账一书一卡制度,鼓励和支持超市、批发市场等实行场厂挂钩,建立协议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质量。会同有关部门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开展“示范店”、“放心店”、“放心超市”和“放心消费城市”的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食品市场准入体系。二是加强食品抽样检验和退市制度,严格食品质量监管。基层工商按照《食品安全法》赋予的职责,把食品质量的监测作为监管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经营者自检,工商抽检,消费者送检”三结合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体系。通过对食品质量的监测和信息发布警示,提示消费者合理选择安全商品。要督促经营者制作食品标签,明示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凡未达标的责令整改,科学引导合理消费。切实加强对食品退市的监管,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责令退市和经营者主动退市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不合格食品退市后的跟踪监管,严防退市食品再次流入市场。王宝信

第四篇:浅谈基层工商部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及防范

浅谈基层工商部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及防范(邵武市工商局,南平354000)

内容摘要:食品安全监管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当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工商部门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热点问题,引发了对工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的深刻思考。本文试从基层工商部门工作实际出发,浅谈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及防范。

关键词:工商 食品安全 监管 风险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法律和政府赋予工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道关键屏障,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责任重大。明确监管责任,找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措施,切实履行监管职能,是基层工商部门促进职能到位,开展执法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一、当前基层工商部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主要风险

(1)食品流通许可风险。在食品流通许可受理过程中,存在没有严格按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情况,存在渎职风险。在许可证发放过程中,实地核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渎职风险普遍存在。在食品流通许可的咨询、受理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的日期和程序办理相关许可事项,以及文书制作不规范等情况,一方面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另

一方面也使得许可过程出现瑕疵,导致履职风险。

(2)食品安全监管风险。《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但是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数量多,情况复杂,食品流通又是食品从工厂、田间地头到餐桌消费环节的中间链条,流通环节和生产、餐饮、种养殖等环节仍存在界限界定不清的问题,在监管上与其他执法机构经常发生职能重叠,执法范围模糊不清的问题,有时还出现在某些领域的多头监管,从而出现步调不一致、监管不力的情况,工商部门有行政不作为之嫌。比如现制现售小作坊和食品小摊贩的监管问题。

(3)食品安全执法风险。包括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因为对《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学习不透彻,不精通,造成实际工作中法条适用不准确的情况;食品案件查办的热情不高,使得一些违法违规的食品经营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及时的制止和纠正,带来后患;行政执法中的不廉洁行为、滥用自由裁量权,损害了法律权威,给单位和个人带来风险;办案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或是行政处罚程序不当而带来败诉的风险。

(4)食品抽样检验风险。一方面是越权抽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工商部门对流通环节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然而由于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界定抽样检验对象是否属于流通环节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是抽样检验程序风险,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的“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制度”中规定,“对流通环节食品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制作抽样检验工作记录,现场检查所抽检食品的进货查验情况;应当要求检验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采样规则进行取样,并将抽样检验结果通知标称的食品生产者,若没有很好履行这些程序性的义务,则面临着行政行为有重大瑕疵的风险。

二、基层工商部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工商干部的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增强责任理念意识,有效控制职能风险。该主管的事要认真履行主管职责,该牵头的事要义不容辞地发挥牵头作用,该配合的要积极予以配合。其次,细化岗位职责,全面排查岗位责任风险。针对食品流通许可过程中可能的风险,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将岗位风险点的防范工作贯彻于始终。第三,要增强协调沟通意识,尽力化解职能风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依靠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协作、沟通和合作共同完成监管任务,是一个职能明晰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担风险的过程。第四,建立“五分钟廉政课”教育制度,在工商所的每周例会上推行,勤敲廉政钟,打好预防针,以此来警示全体干部职工加强廉洁自律,防范风险。

(2)强化学习培训,夯实基层工商监管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强化风险意识、提升监管技能,组织专业学习培训:一是积极引导增强责任风险意识,提高工商监管执法人员的履职风险识别能力,学习开展好对工商监管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今年4至7月份,省局部署开展了为期十期的全省工商系统工商

所监管执法业务全员培训,邵武市工商局积极响应,组织基层工商所干部认真学习,大大提高了监管能力和风险意识,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中真正依法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二是通过完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技术、食品类商品信息识别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有助于提升广大食品监管人员的能力和信心,提高监管、执法的效能,有效地化解监管风险。开展定期不定期教育、培训是切实提升工商监管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强化监管执法人员风险意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3)坚持“痕迹管理”,促进监管、记录一体化。为进一步规范流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好地落实监管巡查任务,防范监管风险,有效手段之一是推行食品安全痕迹化管理。今年来,邵武市工商局在全市2400余户食品经营户中全面实行了“巡查留痕迹制度”:一是制订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登记簿。监管登记簿内容应涉及经营户的基本情况、经营食品品种、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品种、检查结果等内容,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每一次巡查,食品安全监管员必须按巡查表要求逐项检查,并填写处理结果,监管对象要核对签字确认。二是确定食品安全痕迹化管理的关键部位。集中清理规范经营主体资格,重点检查农村集镇、学校周边和城乡结合部,对无证无照和制假售假的食杂店、小摊点,坚决予以取缔;其次,对食品经营户进货验收进行专项检查,要求经营户建立健全购销台帐制度、索证索票制度,一旦发现经营户未履行相关规章制度,执法人员一方面会在食品安全监

管登记簿上详细记录,另一方面则会下发整改通知书。三是利用好现有系统实行“痕迹监管”,今年来,我局通过POS机巡查个体工商户、企业844次,巡查商品9046个;上传各类数据票据413份、上传台帐1645条,并要求经营户对POS机巡查记录进行备份。“巡查留痕迹制度”既促进了干部履职到位,又有效规避了执法风险,防范了只巡不查,只查不纠的现象。

(4)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依法行政。工商所应当将食品安全监管重心下移,切实把监管责任落实到岗、责任到人,推行网格化监管,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力度,实现全方位监管。一方面,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风险较高的食品经营者,应当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发现不符合食品经营要求情形的,应当责令立即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理;不再符合经营许可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相关许可。今年来,邵武市工商局开展包括“地沟油”、“明胶及明胶食品”、“松香脱毛”、“食品添加剂”等在内的专项整治30余次,办结食品安全案件64件,有效地避免了履职“缺位”的风险。另一方面,在监管执法中正确应用法律程序,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监管执法;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同类案件要统一处罚标准,尽量做到罚责相当,杜绝行政处罚“畸轻畸重”现象,从而避免出现履职“错位”;坚持“法无授权即禁止”理念,理清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有效履行法定授权职能,真正做到履行职能、依法行政。

(5)规范食品检测程序和方法,提高食品检测效率。工商所在日常监管中可以采用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消费者申诉举报多的食品进行初

步筛选。对初步筛选结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将食品样本送符合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进行处理。重视食品抽检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统筹食品申诉投诉举报信息、专项整治工作、媒体舆论关注焦点等因素,有针对性地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品种进行抽检。2012年1至8月份,我局共开展快速检测食品次数1109次、检测品种22个,送样抽检3个批次,有效地防止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在市场上流通。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增添先进的食品检测仪进行抽检,食品集中地设立快速检测室接受群众送检,配备流动检测车进行巡检,同时引进食品专业对口人才,从人员和设备上加以保障,确保食品质量监测的准确、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巴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不足与完善[J].商场现代化.2010(33)

[2]曾玉林.我国食品流通安全监管新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1(32)

[3] 周清杰.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北京模式[J].工商行政管理.2009(23)

第五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难点及对策分析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难点及对策分析

下花园区工商局 单飞跃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民众福祉,如何把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关口,已成为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急需研究和亟待解决的一个新问题。阜阳奶粉事件、龙口粉丝事件、重庆火锅底料等事件告诉我们,对食品安全事件,我们要找准原因,并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建立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一、当前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源头污染方面问题较突出

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难度大,非法生产、使用违禁农药的行为屡禁不止;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大部分是小、散、乱式的家庭小作坊,相当一部分原料质量、卫生条件无保障,一般很难保证食品质量的合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大量使用劣质原料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不力,而流通环节监管处于整个食品安全监管链条的下游,问题食品一旦进入流通领域呈分散状态向各个食品经营户扩散,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执法人员数量有限这便成为了工商部门的监管难题。

(二)销售环节问题突出

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很有可能成为假冒伪劣集散地;一些经营者伪造或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现象时有发生。而工商部门和被监管者之间 1

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同时工商部门食品安全检测手段落后,跟不上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工商部门没有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的快速检测往往数据不准确,只能采取委托检测机构检验或者送检的手段,这就造成了监管手段繁琐、监管成本过高、监管周期较长的现象。

(三)农村食品安全特别突出

由于农村交通不便,人口较多,收入较低,监管薄弱,所以不法分子极易将假劣食品销往农村的集贸市场和小卖店,已成为影响农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隐患。

(四)食品标准不健全

据统计,我国有食品标准共全相关的标准约2600多项。但是,这些标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而这些标准至今没有具体化。

(五)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体制仍有障碍

目前,食品安全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在这种监管体制下,一些环节的职责仍难以分清或替代,导致监管部门多、监管内容重复、监管职能交叉,已经成为制约食品安全管理的体制性障碍。同时,在我们工商系统内部食品安全工作中许可在食品科,监管及营业执照发放在分局,农产品监管在市场科,食品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在企监科,这就造成了我们内部的职责划分容易造成相互推诿扯皮现象。

(六)经营者的素质差异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隐患

食品经营者缺乏良好的经营自律意识和规范的自律行为习惯,在现阶段,对食品经营者的准入门槛太低,由于大部分食品经营者文化素质太低,导致工商部门所要求的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制度等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

(七)监管手段不足

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点多面广,由于监管人员少,传统逐户登门的监管方式工作强度高、难度大、效果不理想。而且传统的监管模式注重专项整治,而缺乏长效机制,治标不治本。以上问题,一方面说明食品安全工作,已经引起了包括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在内的各级工商部门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投入、宣传和执法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执法队伍。长期以来,我国的市场整治总是循着这样一条轨迹:新闻曝光——消费者叫苦——政府干预——企业整改,这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公式,但是每当这个公式完成后,下一次整治仍是这种公式的循环。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的结果是每次整治行动结束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起点上。食品安全监管缺乏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经营者自律与执法部门监管相结合的全方位无缝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路与对策

(一)明确食品生产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食品安全关系着亿万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社会稳定。维护食品经营秩序、营造消费者满意的消费环境,既需要政府主管部门

监管,也需要食品行业组织的自律,更需要食品生产经营者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将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有利于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真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

(二)完善各项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1、进一步完善食品市场主体准入、食品市场巡查、信息公示、食品不合格退市、信用分类监管等制度。提高食品经营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普遍提高食品经营者的文化素质,逐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律行为。

2、构建从源头抓起,无缝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以生产经营主体自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防控体系。

3、落实责任。食品安全监管应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在监管中,可采取划片定人,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执法人员中。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真正到位。

4、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日常巡查。一是查看各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制度落实情况;二是查验进货渠道是否规范,特别是要认真查验批发商的进货渠道;三是检查食品质量,重点是有无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四是对制度不健全、经营不规范、群众投诉较多的食品经营者,将其列为严重失信,进行跟踪监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监管实效。

5、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针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特点,采取行

之有效的措施,将监管重点和工作重心下移,对分散于城乡结合部、村镇的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经营门店加大监管力度。同时教育广大农民不要购买食用伪劣食品,发现伪劣食品及时向执法部门举报,建立从乡镇到村、组、户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使维权工作到村、到户、到田间,提高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6、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制度。充分利用12315申诉举报电话、市场巡查等渠道,了解掌握食品安全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建立起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做到“发现快速、决策快速、控制快速、处理快速”,力求集中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减少食品安全对群众的影响。

(三)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现实中,食品标准不统一,不但老百姓糊涂、执法者困惑,企业也不知道该把“菜”往哪个“筐”里装。多种标准在市场上形成冲突,使得企业无所适从。一些小的企业自行制定标准进入市场,而一些假冒伪劣食品也鱼目混珠,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因此,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急不可待。同时,要统一对食品标签的管理,例如,在食品包装特定区域以固定格式划定食品标签标注区,这样便于消费者更好的了解该食品的信息。

(四)实施缺陷食品强制性召回制度

食品召回就是使一些对公众健康和安全产生不可接受风险的食品采取撤除销售和撤除消费领域的行动,食品的生产商或者经销商获悉其生产或经销的食品存在可能的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的缺陷时,依

法向政府部门报告,及时将食品的质量缺陷告知消费者,并从市场上和消费者手中收回存在质量缺陷的产品,予以更换、赔偿以进行补救。

(五)继续改革执法监管体制

推行综合行政执法,逐步探索相对集中的行政执法监管体制;推进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对食品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要从严从重进行处罚。建议在工商部门内部对食品安全监管实行专门科室进行单一监管,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涉及到的专业性知识较强,而分局目前除了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外还有其他各行业的市场准入及监管工作,市场口的农产品监管交给分局、企监口的食品无照经营查处取缔也交给分局,食品口对分局的食品安全工作督导力度不够,这就容易造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遇到上级检查时往往采取集中突击的方法,而平时对日常监管不够重视,这样的效果基本上是治标而不治本。所以,工商部门应当由专门的机构专门负责食品安全方面的所有工作。

(六)修订和完善法律法规

要从健全执法管理体制、创新监管手段(如监测手段)、完善管理制度(如企业自律制度)、增强法律可操作性和执法手段(如强制措施)等方面,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在制定新的法律时,应考虑加大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行政责任的力度,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一旦发生一定的违法行为,禁止其终身进入食品行业,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者的处罚和制裁力度。

下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的分析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的分析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范文]

    本文由zyb2018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工商总局关于印发《 工商总局关于印发《食品市场主体 准入登记管理制度......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5则范文

    食品流通环节安全监管职责 1、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监督实施流通环节(含食用农产品、特殊食品)食品安全管理规范;负责管理相对人法律......

    2011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工商行政管理局2011年度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2011年度,在市工商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消保科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职能,认真按照......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上半年工作总结(最终5篇)

    xxx食品药品监管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精神,按照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克服机构改革带来......

    2021年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2021年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2021年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年,我市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5篇范例]

    xxxx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xxxx年工作总结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河田工商所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结合辖区......

    工商局2010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

    一、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一)加强节日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工作目标:在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期间,实行驻场监管,集中执法力量,积极开展节日食品市......

    分局2011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分局2011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我局在紧紧围绕开发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切实履行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职能,突出重点,深入开展流通环节专项整治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