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工商局食品经营者自律“三条线”内容10.7
山东省工商局食品经营者自律“三条线”内容
一、预包装食品一条线
预包装食品经营者在遵守食品安全监管“一户多档”制度同时,要保持预包装食品名称、送货凭证和供货商主体资质对应“一条线”,做到以下标准。
1、供货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或食品生产许可证)、送货授权委托书、食品购销协议、食品购销凭据中的供货商名称要完全一致。
2、送货授权委托书、送货人员身份证、食品购销凭据中送货人员(被委托人)的姓名要完全一致。
3、食品购销协议、食品经营者(购货商)营业执照、食品购销凭据中的购货商名称要完全一致。
4、食品的名称、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食品标称要与食品购销凭据中的记载事项完全一致。
5、食品购销凭据必须规范、清晰、全面填写,禁止漏写、误写、简写。
6、食品经营者能够正确认识创建活动的意义,掌握预包装食品自律条线的内容、标准、意义、作用,严格按照预包装食品自律条线的标准从事经营活动。
二、散(裸)装食品一条线
散(裸)装食品经营者在遵守食品安全监管“一户多档”、“标牌公示”制度同时,要保持散(裸)装食品合格证明、送货凭证和公示标牌“一条线”,做到以下标准。
1、供货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或食品生产许可证)、送货授权委托书、食品购销协议、食品购销凭据中的供货商名称要完全一致。
2、送货授权委托书、送货人员身份证、食品购销凭据中送货人员(被委托人)的姓名要完全一致。
3、食品购销协议、食品经营者(购货商)营业执照、食品购销凭据中的购
货商名称要完全一致。
4、食品的名称、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食品标称要与食品购销凭据中的记载事项完全一致。
5、对散(裸)装食品进行标牌公示,食品来源、成份、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食品数据要与食品合格证完全一致。
6、食品购销凭据、公示标牌必须规范、清晰、全面填写,禁止漏写、误写、简写。
7、防蝇防尘设施有效,从业人员服装整洁。
8、食品经营者能够正确认识创建活动的意义,掌握散(裸)装食品自律条线的内容、标准、意义、作用,严格按照散(裸)装食品自律条线的标准从事经营活动。
三、自制销售熟食一条线
熟食自制销售经营者在遵守食品安全监管“证明登记”制度同时,要保持自制销售熟食加工原料来源证明、加工制作记录和公示标牌“一条线”,做到以下标准。
1、保留原辅材料有效凭证及检疫证明。
2、建立《熟食加工记录台帐》,按要求记录加工熟食名称、加工时间、保质期、原辅材料名称及数量等。
3、填写食品公示标牌。公示标牌上食品的来源、成份、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要与《熟食加工记录台帐》完全一致。
4、防蝇防尘设施有效,从业人员服装整洁。
5、能够正确认识创建活动的意义,掌握自制销售熟食自律条线的内容、标准、意义、作用,严格按照自制销售熟食自律条线的标准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篇:5山东省工商局规定食品经营者自律“三条线”标准
山东省工商局规定食品经营者
自律“三条线”标准
(一)预包装食品条线自律标准
预包装食品经营者在遵守食品安全监管“一户多档”制度同时,要保持预包装食品名称、送货凭证和供货商主体资质对应“一条线”,做到以下标准。
1、供货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或食品生产许可证)、送货授权委托书、食品购销协议、食品购销凭据中的供货商名称要完全一致。
2、送货授权委托书、送货人员身份证、食品购销凭据中送货人员(被委托人)的姓名要完全一致。
3、食品购销协议、食品经营者(购货商)营业执照、食品购销凭据中的购货商名称要完全一致。
4、食品的名称、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食品标称要与食品购销凭据中的记载事项完全一致。
5、食品购销凭据必须规范、清晰、全面填写,禁止漏写、误写、简写。
(二)散(裸)装食品条线自律标准
散(裸)装食品经营者在遵守食品安全监管“一户多档”、“标牌公示”制度同时,要保持散(裸)装食品合格证明、送货凭证和公示标牌“一条线”,做到以下标准。
1、供货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或食品生产许可证)、送货授权委托书、食品购销协议、食品购销凭据中的供货商名称要完全一致。
2、送货授权委托书、送货人员身份证、食品购销凭据中送货人员(被委托人)的姓名要完全一致。
3、食品购销协议、食品经营者(购货商)营业执照、食品购销凭据中的购货商名称要完全一致。
4、食品的名称、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食品标称要与食品购销凭据中的记载事项完全一致。
5、对散(裸)装食品进行标牌公示,食品来源、成份、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食品数据要与食品合格证完全一致。
6、食品购销凭据、公示标牌必须规范、清晰、全面填写,禁止漏写、误写、简写。
7、防蝇防尘设施有效,从业人员服装整洁。
(三)自制销售熟食条线自律标准
熟食自制销售经营者在遵守食品安全监管“证明登记”制度同时,要保持自制销售熟食加工原料来源证明、加工制作记录和公示标牌“一条线”,做到以下标准。
1、保留原辅材料有效凭证及检疫证明。
2、建立《熟食加工记录台帐》,按要求记录加工熟食名称、加工时间、保质期、原辅材料名称及数量等。
3、填写食品公示标牌。公示标牌上食品的来源、成份、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要与《熟食加工记录台帐》完全一致。
4、防蝇防尘设施有效,从业人员服装整洁。
第三篇:食品销售经营者食品安全自律制度
南京美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管
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渗出性皮肤病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新参加工作或临时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岗前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四、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每日健康晨检,出现咳嗽、发热、皮肤伤口或感染等有碍于食品安全的病症时,应当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岗位的卫生管理要求,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手部清洁,不得在食品经营场所或贮存场所内从事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六、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健康检查和处置以及日常卫生检查等应当记录并建立档案,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污损,保管期限最低不得少于2年。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每年制定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二、从业人员应当熟悉与岗位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必备的岗位卫生操作技能,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未通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考核的食品安全管理员不得上岗。
四、食品安全管理员一年内2次以上(含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应当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培训、考核的方式。
五、培训、考核以及整改措施应当建立档案,内容应当包括培训、考核以及整改措施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方式、记录人等信息,不得涂改或污损,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配备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具体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根据负责人的授权具体承担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自律自查,督促制度落实;
(二)组织实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督促不符合岗位健康卫生管理要求的从业人员调离岗位;
(三)制订、实施食品安全培训、考核计划;
(四)审核进货查验管理执行情况,对不合格食品实行一票否决权;
(五)督促处置不合格食品;
(六)审核各项食品安全记录,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七)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指责。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介绍情况并提供资料。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保证食品安全的自律管理制度制定、实施自查计划,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二、食品安全自查由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员组织实施,并负责不合格项的整改工作。
三、食品安全自查一般分为定期自查和专项自查,定期自查应当根据所经营的食品风险等级确定频次,专项自查应当根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消费者、媒体舆情等渠道获知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立即实施。
四、经营场所布局、制作工艺流程、内部管理流程等重点管理项发生变化的,应当立即组织食品安全自查。
五、食品安全自查不合格项应当查清原因、立即整改。有证据表明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当地食品要你监管部门报告,待问题排查整改到位后方可重新销售。
六、食品安全自查应当建立自查档案,如实记录食品安全自查组织实施的时间、计划、人员、结果和排查整改情况,不得涂改或污损,保存时限不得少于2年。
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明确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的对象、方法、频次和人员等内容,确保清洗、消毒效果。
二、食品销售经营、贮存场所内环境(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废弃物及时清理,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三、食品销售经营、贮存场所应当做好防虫、防鼠等措施,防止虫害污染。除虫灭害工作应当采取物理捕杀的方法。
四、食品销售设施设备应做到专区设置、专用标识、专人维护,确保设备设置能够正常运转。
五、各类食品销售设施设备使用后应当立即清洗,存放在清洁的容器或区域内。直接接触食品的应当消毒,非直接接触食品的适时消毒。
六、鼓励采用热力消毒方法对设施设备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热力消毒方法的可采用化学消毒方法。
七、清洗消毒食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人体安全、无害。
八、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应当建立档案,如实记录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的时间、对象、方法、频次和人员等内容,保存时限不得少于2年。
九、定期清洗消毒空调及通风设施,定期清洁卫生间。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查验制度,对采购的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下统称食品)进行检查验收,确保从合法的渠道采购合格的产品。
二、应当查验并索取供货者的许可证、供货票据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供货票据应当包括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三、严格查验供货者的运输工具,对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载的、不符合食品运输(载)温度、湿度条件的、未对散装食品进行有效隔离的等不符合食品运输(载)条件的食品,应当拒绝收货,并主动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四、严格查验食品的包装和感官性状,包装应当清洁、形状完整,无明显破损和受潮,食品具有该食品正常的感官形状,标签内容完整,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虚假内容。
五、严格查验食品的保质期,对过期食品应当拒绝收货并主动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临期食品应当根据自身销售量确定采购量,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销售。
六、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档案,如实记录查验负责人、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或保留相关凭证,记录或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贮存管理制度,加强食品贮存管理,确保食品在贮存过程中安全、不受污染。
二、食品贮存场所应当符合食品标识上的贮存条件,具有与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设施。食品保存条件为常温的,其贮存温度不得超过30℃。
三、应当建立食品入库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入库日期、数量等相关信息。
四、应当按照生熟分开、食品和非食品分开的原则对不同类别的食品和物品分区存放,并设置明显的标识。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各类食品应当按照包装标识的要求堆叠,不得超限量堆积、挤压存放。食品数量不得超过贮存库房、设备的装载限量,离墙离地10cm以上。
六、应当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流转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并建立食品出库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出库日期、数量等相关信息。
七、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档案,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及时处置不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的食品。
二、进货查验时发现不合格食品,应采取拒收、依据协议约定销毁等方式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发现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食品,应当设置专门区域封存,并使用醒目标识加以区分,并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三、进货查验后发现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并设置专门区域封存,同时使用醒目标识加以区分,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对标签标识等不危害食品安全的不合格食品,经食品药品监管局同意,经整改合格后可以重新上市;对违法添加、腐败变质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不合格食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立即销毁。
四、对已经售出的不合格食品,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告知消费者,并书面通知供货者,相关处置情况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供货者需要召回的,应当积极配合。消费者要求退货或赔偿的,应当先行赔付。
五、建立不合格食品处置档案,档案内容应当包括不合格食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数量以及处置的时间、方式、供货者名称和联系方式等信息,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加强废弃物的处置管理,确保废弃物不非法流入食品市场。
二、应当配备专门的容器或场所存放废弃物,并使用醒目标识加以区分。液体废弃物、具有挥发性气味的废弃物等应当存在密闭容器中,做到日产日清。
三、废弃物的处置应当交由具备合法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置,索取其经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并签署合作协议。
四、不得乱倒乱堆废弃物,不得将废弃物直接排放到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公共厕所、公共水域或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者备案的单位或个人处理。
五、应建立废弃物处置台帐,如实记录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以及处置单位等情况,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由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停止相关食品的经营活动,对涉及的食品、工具、设备等进行封存,并自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不得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隐瞒、谎报、缓报。
三、应当立即执行不合格食品处置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通知相关供货者和消费者,防止突发事件恶化。
四、应当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五、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涉及的食品名称、批号、数量、生产厂家和联系方式、供货者名称和联系方式以及处置的方式和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四篇:流通环节超市食品经营者十项自律制度
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食品经营者应当严格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仔细验明食品质量证明,确保主体资格合法,购入食品质量合格。
一、查验供货商资质证明文件。
应当向供货商索取并仔细查验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
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并由供货商加盖公章。对证明文件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经营者不准进货。
二、索取并仔细查验食品质量证明文件。
应当按食品种类和生产批次索取并仔细查验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进口食品的有效商品检验证明。
向种植户、养殖户购入自产自销的食用农产品,应当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身份证明和应当检验检疫食用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三、索取销售凭证。
应当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保留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
四、资料管理。
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分类建档保存,保管期限为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二年。
五、统一配送经营证明文件的查验。
企业总部统一配送的食品,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索验供货者的证明文件,并统一建档保存;各连锁经营者可将总部出具的进货查验证明和统一配送单存档。各连锁经营者自行采购的食品,仍应当按照要求向供货商索验相关证、票,并建档保存。
制定单位: 负责人: 制定时间: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及销货记录制度,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食品采购、销售情况。
一、记录方式。
可以采取电子、书式、票据三种记录方式。
1.电子记录。食品经营企业要使用陕西省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网络电脑平台系统,利用电脑记录。统一配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并将有关资料复印件发给所属相关经营企业备查,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联网备查。
2.书式记录。未实行电子记录的食品经营企业,应当设置“食品进货台账、食品批发企业还应设置销售记录台账”,利用账簿记录;
3.票据记录。食杂店等小型食品经营者,逐日将食品进货凭证分类粘贴、便于查找,定期装订成册,代替食品进货记录。
二、记录内容。
应当根据食品进货凭证如实记录购进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三、查阅进货记录。
应当定期查阅进货记录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保质期将满的食品,应当在进货记录中做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
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下架销毁,并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记录中如实加以记载。
四、记录保存期限。
食品进销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制定单位: 负责人: 制定时间:
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食品经营者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应当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一、出具凭证。
应当主动为消费者开具信誉卡,提供相关质量合格证明,出具销售票据等购物凭证。
二、承担责任。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下列情形,消费者可凭购物发票等凭证向经营者要求退换或赔偿:
1.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
2.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食品;
3.经有关部门检验判定的不合格食品及确认的假冒伪劣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三、诚信经营。
应当做到经营食品明码标价、价格合理、计量准确,不出售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制定单位: 负责人: 制定时间:
食品协议准入制度
食品经营者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应当增强契约意识。对供货商、生产商或产地拒绝签订购销协议的,应当不予进货。
一、签订购销协议。
凡经销肉类、蔬菜类等农产品、水产品和畜禽产品的,均应签订购销协议:
1.经营肉类、畜产品、豆制品等食品,应当与生产(加工)企业签订“场厂挂钩协议”;
2.经营蔬菜、水产品等食品,应当与生产养殖基地签订“场地挂钩协议”。
二、签订协议原则和必备条件。
应当体现自愿、公平、合理、诚实信用原则,根据购进食品的特点,制定质量保证条款,明确购销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
签订协议,必须索取供货方食品销售信誉卡或食品质量承诺卡、检验、检疫等合格证明。
三、定点采购。
经营水果、蔬菜类食品,应以无公害水果蔬菜生产基地为采购定点单位。
经营肉类食品,必须到定点屠宰场采购,实行日零库存制。
四、定期考察。
应当定期对协议供货的食用农产品养殖、种植基地或者食品的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考察,确保提供的食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对不符合要求的基地或者企业,应当及时提出改进的意见或者依法解除协议供货关系,确保食品质量合格,安全可靠。
制定单位: 负责人: 制定时间:
市场主办者责任制度
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以下简称市场主办者),应当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履行管理责任。
一、经营者入场资格审查。
应当认真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相关资料。
对材料不完备、不具备食品经营资格的,应当禁止其入场经营。
市场开办者应当与场内食品经营者签订协议,明确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与所经营食品相适应的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应暂停或者取消其入场经营资格。
建立食品经营者健康档案,定期组织经营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应取消其经营资格。
发现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
二、建立食品经营管理制度。
应当建档记载场内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进货渠道、经营品种等信息,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监督经营者严把进货关。
设置食品信息公示媒介,及时公布相关食品安全信息。
三、认真履行管理责任。
1.督促经营者严格执行自律制度;
2.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其他包装标识;
3.监督经营者不得对食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虚假宣传;不得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食品;不得销售“三无”、变质过期、有毒有害食品;不得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及“贴牌”食品;
4.为食品经营者提供保证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的经营设施和经营环境;
5.协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清查和处理退出市场的不合格食品;对发现进场交易有重大问题的食品,及时报告和协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
6.与场内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保证及不合格食品的下架处理、召回、退货协议;
7.督促经营者主动为消费者出具信誉卡,作出公开的质量承诺;
8.定期对入场销售者的进货查验记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入场销售者建立并切实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9.定期检查食品经营者的食品进、销、存情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陈列场所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
10.对入场销售的食品,应签订“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协议而不签订的,或者不严格审核有关资质证明等材料出现问题的,将其清除出场。
制定单位: 负责人: 制定时间:
食品质量自检制度
食品经营者应当增强食品质量自律意识,自觉规范经营行为,认真检查食品质量、卫生情况,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保证食品安全。
一、完善检测条件。
较大型商场、超市、市场应当建立食品自检机构,设立食品安全检测室(台),配备必要的食品检测设备,适应质量检测需要。
二、配备食品质量监督员。
较大型商场、超市、市场应当配备专(兼)职食品质量监督员,负责食品质量的检查、监督记录。
三、重点食品入市自检。
对肉类、蔬菜等重点食品加强入市自检,随时对销售的食品进行质量检查。
对不能从感官上直接鉴别但怀疑其有质量问题的食品,暂停销售,经监管部门认定质量后,再行处理。
对涉嫌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有权责令经营者撤下货架停止销售,并报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四、禁止入市经营的食品。
1.经感官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2.经检测发现食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 品冒充合格食品的;
3.自检结果不符合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4.自检结果显示食品中含有非食品原料或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
5.自检结果显示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剂超过相关标准的; 6.自检结果显示食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制定单位: 负责人: 制定时间:
食品退市制度
食品经营者应当加强对所经营食品的管理,对发现的问题食品应当严格执行食品退市制度。
一、食品召回。
对售出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食品,应及时公示、公告,并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
二、下架退市。
发现《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销售食品的,应及时下架退市,并做好记录。
三、超过保质期食品退市。
食品经营者对自查中发现的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清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登记造册并就地销毁。
食品经营者销毁超过保质期食品,应当确保该过期食品外包装一并销毁,并应当如实记录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销毁时间和地点、销毁方式方法、承毁人、监销人等内容,或者保留可供追查的影像资料等。
四、明示补救措施。
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停止经营的食品,应通知生产者召回,在食品生产者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方可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生产者采取的补救措施。
制定单位: 负责人: 制定时间:
食品运输、贮存及销售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经营者应当加强食品贮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一、食品运输。
用于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二、食品贮存。
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三、食品销售。
对销售的食品应当定期进行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过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对问题食品要及时下架退市,做好相关记录。
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销售生鲜、熟食制品等食品,应当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制定单位: 负责人: 制定时间:
食品经营者报告备案制度
食品经营者应当对所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自觉规范经营行为,接受社会监督。
(一)停止销售。
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相关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并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二)食品报验。
采购食品,应当向商场(市场)食品质量查验办公室报验。报验内容包括:
1.食品实物样品;
2.生产企业的资质证明(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复印件); 3.质量认证文件复印件; 4.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5.商标使用许可证复印件; 6.专营专卖食品委托书。
(三)登记备案。
经营特殊食品,应当向商场(市场)食品质量查验办公室登记备案,登记备案内容包括:
1.食品名称; 2.商标;
3.厂名、厂址;
4.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 5.供货单位、时间、数量。
制定单位: 负责人: 制定时间:
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制度
食品经营者应当树立健康从业意识,加强用人管理,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解决食品安全隐患。
(一)建立健康档案。
食品经营企业对从事食品经营人员,应当建立健康档案,及时记录员工健康情况。
(二)健康检查。
食品经营者应当每年组织食品经营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了解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对不适宜从事食品经营的,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要求。
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才能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如健康证明过期或不符合食品经营要求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动。
制定单位: 负责人: 制定时间:
第五篇:1食品经营者(食品销售类)自律自读
食品经营者(食品销售类)
自律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 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渗出性皮肤病等国务院卫 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 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新参加工作或临时工作 人员应当进行岗前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 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四、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每日健康 晨检,出现咳嗽、发热、皮肤伤口或感染等有碍于食品安全的 病症时,应当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 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岗位的卫生管理要求,穿 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手部清洁,不得在食品经营场所或 贮存场所内从事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六、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健康检查和处置以及日常卫生检 查等应当记录并建立档案,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污 损,保管期限最低不得少于2年。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每年制定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二、从业人员应当熟悉与岗位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 识、掌握必备的岗位卫生操作技能,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未通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考核的食品安全管理员不得 上岗。
四、食品安全管理员一年内2次以上(含两次)考核不合 格的,应当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培训、考核的方式。
五、培训、考核以及整改措施应当建立档案,内容应当包 括培训、考核以及整改措施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方式、记录人等信息,不得涂改或污损,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配备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 管理人员,具体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对食品安全管理工 作负责。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根据负责人的授权具体承担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自律自查,督促制度落实;
(二)组织实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督促不符合岗位健康 卫生管理要求的从业人员调离岗位;
(三)制订、实施食品安全培训、考核计划;
(四)审核进货查验管理执行情况,对不合格食品实行一 票否决权;
(五)督促处置不合格食品;
(六)审核各项食品安全记录,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七)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指责。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检 查,如实介绍情况并提供资料。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根据《食
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保证食品安全的自律管
理制度制定、实施自查计划,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
价。
二、食品安全自查由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员组织实施,并负责不合格项的整改工作。
三、食品安全自查一般分为定期自查和专项自查,定期自 查应当根据所经营的食品风险等级确定频次,专项自查应当根 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消费者、媒体舆情等渠道获知的食品安 全风险信息立即实施。
四、经营场所布局、制作工艺流程、内部管理流程等重点 管理项发生变化的,应当立即组织食品安全自查。
五、食品安全自查不合格项应当查清原因、立即整改。有 证据表明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当 地食品要你监管部门报告,待问题排查整改到位后方可重新销 售。
六、食品安全自查应当建立自查档案,如实记录食品安全 自查组织实施的时间、计划、人员、结果和排查整改情况,不 得涂改或污损,保存时限不得少于2年。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
维修保养制度,明确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的对象、方法、频次 和人员等内容,确保清洗、消毒效果。
二、食品销售经营、贮存场所内环境(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废弃物及时 清理,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三、食品销售经营、贮存场所应当做好防虫、防鼠等措施,防止虫害污染。除虫灭害工作应当采取物理捕杀的方法。
四、食品销售设施设备应做到专区设置、专用标识、专人 维护,确保设备设置能够正常运转。
五、各类食品销售设施设备使用后应当立即清洗,存放在 清洁的容器或区域内。直接接触食品的应当消毒,非直接接触 食品的适时消毒。
六、鼓励采用热力消毒方法对设施设备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热力消毒方法的可采用化学消毒方法。
七、清洗消毒食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人体安全、无害。
八、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应当建立档案,如实记录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的时间、对象、方法、频次和人 员等内容,保存时限不得少于2年。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查验制度,对采购的食 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下统称食品)进行检查验收,确保从合法的渠道采购合格的产品。
二、应当查验并索取供货者的许可证、供货票据和食品出 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供货票据应当包括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 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三、严格查验供货者的运输工具,对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载 的、不符合食品运输(载)温度、湿度条件的、未对散装食品 进行有效隔离的等不符合食品运输(载)条件的食品,应当拒 绝收货,并主动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四、严格查验食品的包装和感官性状,包装应当清洁、形 状完整,无明显破损和受潮,食品具有该食品正常的感官形状,标签内容完整,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虚假内容。
五、严格查验食品的保质期,对过期食品应当拒绝收货并 主动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临期食品应当根据自身销售量 确定采购量,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销售。
六、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档案,如实记录查验负责人、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 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或保留相关凭 证,记录或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没 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贮存管理制度,加强食 品贮存管理,确保食品在贮存过程中安全、不受污染。
二、食品贮存场所应当符合食品标识上的贮存条件,具有 与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设施。食品保存条件为常温的,其贮存温度不得超过30℃。
三、应当建立食品入库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入库日期、数量等相关信息。
四、应当按照生熟分开、食品和非食品分开的原则对不同类别的食品和物品分区存放,并设置明显的标识。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各类食品应当按照包装标识的要求堆叠,不得超限量堆积、挤压存放。食品数量不得超过贮存库房、设备的装载限量,离墙离地l0cm以上。
六、应当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流转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并建立食品出库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出库日期、数量等相关信息。
七、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档案,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 年。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及时 处置不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的 食品。
二、进货查验时发现不合格食品,应采取拒收、依据协议 约定销毁等方式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发现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 食品,应当设置专门区域封存,并使用醒目标识加以区分,并 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三、进货查验后发现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经营,下架 并设置专门区域封存,同时使用醒目标识加以区分,及时向食 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对标签标识等不危害食品安全的不合格 食品,经食品药品监管局同意,经整改合格后可以重新上市; 对违法添加、腐败变质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不合格食品,应 当按照有关规定立即销毁。
四、对已经售出的不合格食品,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告知消 费者,并书面通知供货者,相关处置情况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 管部门。供货者需要召回的,应当积极配合。消费者要求退货 或赔偿的,应当先行赔付。
五、建立不合格食品处置档案,档案内容应当包括不合格 食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数量以及处置的时间、方式、供货者名称和联系方式等信息,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加强 废弃物的处置管理,确保废弃物不非法流入食品市场。
二、应当配备专门的容器或场所存放废弃物,并使用醒目 标识加以区分。液体废弃物、具有挥发性气味的废弃物等应当 存在密闭容器中,做到日产日清。
三、废弃物的处置应当交由具备合法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进 行处置,索取其经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并签署合作协议。
四、不得乱倒乱堆废弃物,不得将废弃物直接排放到雨水 管道、污水管道、公共厕所、公共水域或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 可或者备案的单位或个人处理。
五、应建立废弃物处匿台帐,如实记录废弃物的种类、数 量、去向、用途以及处置单位等情况,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方案,由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应急处置工作。
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停止相关食品的 经营活动,对涉及的食品、工具、设备等进行封存,并自发现 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不得对食品 安全突发事件隐瞒、谎报、缓报。
三、应当立即执行不合格食品处置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 施通知相关供货者和消费者,防止突发事件恶化。
四、应当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五、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 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涉及的食品名称、批号、数量、生产厂家和 联系方式、供货者名称和联系方式以及处置的方式和结果,记 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食品批发销售记录制度
一、食品批发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批发销售记录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
二、应当建立食品批发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 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销售日期 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记录人等内容,或保存 记载有上述信息的销货凭证。
三、应当查验所销售的食品和食品批发销售台账,确保做 到“账货相符”。
四、记录或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 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