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概论课后论文

时间:2019-05-14 03:4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概论课后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概论课后论文》。

第一篇:食品安全概论课后论文

对食品安全的新认识

-----中国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

选择《食品安全概论》这门选修课的动机很简单,仅仅是出于对当今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好奇。近年来接二连三地爆发出食品安全问题,比如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肠事件;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等等让我开始意识到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作为消费者,我感到岌岌可危,即使我不是婴儿,不会因为吃劣质奶粉变成“大头娃娃”,但我相信我们每天使用的东西没一样是干净的;作为公民,我觉得很悲哀,诺大的中国仿佛没有可以放心使用的食品了,就连贵州人买泸州老窖都要出国,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我想搞清楚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学习这门课后我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新的理解。

一.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环节

大多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停留在“不卫生”“有毒”层次,对食品问题本身就没有清晰的概念。要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来龙去脉必须明晰食品有可能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是谁在这些环节改变了食品的本质。实际上,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食用过程都可能产生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1.种养殖环节的污染问题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种植和养殖过

程中滥用化肥农药,兽药和各种含有激素的饲料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些物质在动植物体内含量超标时,就会对人体产生毒害。另一方面,随着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的增加,以及城乡生活垃圾与污水的聚集,使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进而使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产出的粮食也受到影响,最终陷入一个无止尽的恶性循环。

2.加工过程

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企业多,且小、散、脏。据调查,目前我国80%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是10人以下的作坊式企业,加工基础设备落后,加工条件不符合食品卫生法规和标准要求从业人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和质量保证能力。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追求效益而降低质量,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影响。甚至有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而在食品中掺杂使假,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有毒有害物质生产食品,给食品生产加工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国家法律中对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有明文规定,不法厂商常常通过添加违禁添加剂或者增大合法添加剂含量来提高食物类产品的销量。某些添加剂可以让长期放置的蔬菜看起来翠绿欲滴,可以让不新鲜的水果尝起来香甜可口,可以减缓易腐食品的损坏…最让人心寒的是,这些“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食品不仅价格高而且对人体伤害极大。课堂上播放的视频揭露了中国小作坊制作食品的潜

规则,而那些不过是冰山一角,可见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何其严重。

3.流通销售过程

在此环节,一方面由于技术落后,技术不当,技术失误容易造成食品污染。而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所使用的化学成分多且复杂,包装材料潜在积聚的有毒化合物(如氯乙烯,邻苯二甲酸盐等)可渗人食物,多数会使人食用而致癌。经过调查得出北京大多数塑料制品都是没有QS(国家质量安全检测)标识或者编号的,其中街边小摊的塑料盒几乎全都不合格,大型超市情况较好,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易褪色的有色口袋、含毒易脆的一次性饭盒、有毒有怪味的奶瓶、燃烧时冒黑烟的保鲜膜等等都是极危险的,不幸的是,我们食用的食品都必须用它们来盛装。即使自己家做出来的食物是健康绿色环保的,也会其被污染。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已经被污染的食物。另一方面,流通秩序混乱致使在食品由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批发,零售制度不健全,导致有的食品逃脱质检,或超过生产日期却流入市场,直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4.食用过程

有些食品一起食用会产生化学反应,轻则过敏,重则呕吐.休克.窒息甚至引起并发症从而死亡。如红薯和柿子一起食用会得结石;鸡蛋和糖精一起食用容易中毒;洋葱和蜂蜜一起食用伤害眼睛;豆腐和蜂蜜一起食用会引发耳聋;鲤鱼和甘草一起服用会中毒等等。

5.其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科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对食品

安全产生了影响。例如,放射性物质对食品资源的安全性产生的影响便对人体有损害,可引起恶性肿瘤、白血病或损坏其他器官。转基因食品也可能存在潜在危险:损坏人类免疫系统,产生过敏综合症,含毒,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有害,对人类和人体存在未知危害。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归结在一起实质上就是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失灵并存导致。

1.市场失灵

一方面是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经

营者追求利益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相互对立的两者之间,只有在获得足够的有关食品特性的共同信息时,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在现实中,买卖双方通常对信息的了解是不对称的。食品的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比消费者对食品的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相关食品安全信息了解更多。在个人利

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拥有信息优势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提供虚假的、有遗漏的、过时的或误导的信息欺骗消费者,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生产假冒伪劣的产品并销售给顾客,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的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外部性有正有负,市场上正规食品厂商产生正的外部性,非正规食品厂商产生负的外部性,而仅仅依靠市场价格机制,正规厂商的正的外部性无法得到补偿,而非正规厂商也不必为其产生的负的外部性产付出代价,这就给不法食品供应商牟取暴利提供了条件,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地生产不安全食品。

2.公共政策失灵

目前我国市场发育很不充分,政府退出后,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

用。与此同时,由于政府功能定位不当,在那些市场不能有效调节本应通过政府规制来调节的领域,政府规制没能及时跟进,如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滞后、食品安全标准的协调机制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缺乏协调性和连续性、食品安全的执行过程缺乏规范化、执法处罚力度不够、社会监督和问题处理机制缺位以及有关引导食品工业发展特别是食品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产业政策欠缺等。食品市场秩序的管理出现真空状态,而在具体操作方面,又存在工作涉及面大的问题,加大了监管力度的难度;人员素质较低,工作质量差;经费投入少,就近处理事故难度大并且效率低;奖惩机制不完善,工作激励少等。这自然影响监管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影响监管工作的效果。

现今,我国正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政府职能转变,改革中的问题不

可避免。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健全,价格和竞争机制不完善。在政府转变职能,退出市场后,由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此时,市场机制却并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加上政府功能定位确有不当,就导致了在食品安全和食品监管领域中出现一系列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设,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大众也不能总是指责政府,经济发展一旦上升到某个高度,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即使是当年的美国,也没有逃脱。为今之计,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过程,积极为政府排忧解难才是上策。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加强监管,完善宏观政策体系。市场上存在大量10人以下的小作坊,要一网打尽很不现实,我认为可以制定举报政策,给举报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再则应当对食品加工点的安全卫生、设备标准等作出明文规定,使执法时有法可依,在社会上积极宣传如何准确辨认合格健康食品,加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其次,加快扩展食品准入范围,这是食品安全最后一道防线,无

论食品在此之间经过怎样龌龊的加工程序,只要政府禁止不合格食物进入流通领域,那些有害食品便不能兴风作浪;最后,政府应当加大惩罚力度和奖励制度。微观方面,政府不能完全放任市场价格自由发展,一方面政府应当抬高违禁添加剂等有害物质的价格,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支持降低绿色食品的价格,比如对有机食物进行适当补贴,降低绿色食物的税费等。

2.厂商方面

厂商应当提高商业道德。认为这是很难做到的,即使是三鹿奶粉、沃尔玛超市这样信用度极高、营业利润极其丰富的企业都难以自控,何况那些只认钱的小企业、小作坊。所以主要还是要靠政府和消费者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消费者方面

学习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和制度不仅是消费者的权力,更是责

任。消费者不应当把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全都推到政府和厂家身上,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消费者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积极配合政府打击不法商家和有害食品,不能只图便宜方便。首先,消费者应当自觉地提高认知水平,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食用时先看保质期,观其形辨其色,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投诉维权;其次,了解食品互斥常识,避免自身缺乏了解导致食物中毒;最后,消费者应当提高道德水平,不要为了一己私利损害正规厂商的声誉。

面对如此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和群众只有相互协调配合,才

能达到最佳效果。相互博弈,无疑是两败俱伤。

第二篇:概论课后答案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的出路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旧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一精辟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传统的思想束缚。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今天我们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避免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

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越来越感到国民经济发展要速度“快”,而且还要质量和效益“好”。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新的历史起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的要求,相对说来比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更加突出。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面貌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速度问题仍然十分重要。问题在于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经济增长速度应当是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础上的速度,是增长的质量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的速度,是重大关系比较协调、人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的速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

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九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十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

(3)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4)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尤其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三篇: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

食品安全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如何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

2、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3、食品安全可具体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4、食品安全具有相对性,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

二、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作为一“种”概念,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

作为“属”概念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通常被理解为部门概念或者行业概念)均无法涵盖上述全部内容和全部环节。

三、安全食品包括哪些层次?

我国目前生产的安全食品包括以下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四、食物链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食品不安全因素。

英国C.E.Fisher(1993)对当代发达和较发达社会或国家提出的一张饮食风险清单: ① 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污染。② 环境污染。③ 农用、兽用化学物质的残留。如化肥、农药、兽药等。④ 自然界存在的天然毒素。⑤ 营养素不平衡。⑥ 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毒素。⑦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⑧ 食品掺伪。⑨ 新开发的食品资源及新工艺产品。⑩ 包装材料。⑾ 过量饮酒。⑿ 其他。

五、简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一)食品标准化工作正在不断完善

食品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健全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网络,其中包括国家级食品检验中心,省、地市及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加上有关行业部门设置的食品检验机构

(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技术、工艺设备以及质量管理水平取得较大提高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2)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越来越严重(3)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4)食品加工过程是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环节(5)新技术、新产品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6)动物防疫检疫体系不健全使得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7)食品安全监控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

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使每一个人在办每一件事时,都要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出发。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食品行业协会,对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培养自律精神。协会要定期组织会员学习,组织会员互相检查、参观、评议,相互监督。行业协会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国外使馆、贸易机构、媒体等)广泛收集国外,尤其是贸易对象国和地区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环保要求,及时提供给相关企业和政府,研究对策,帮助企业解决因“绿色壁垒”引起的贸易纠纷,维护企业正当的权益。

(五)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不但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我国已加入WTO,为排除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阻碍,保障食品的出口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必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要系统研究和全面了解国际标准,找出我国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间的差异,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依据。要注重引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AOAC、CAC、FAO、ISO、WHO等先进标准,开展标准技术创新研究,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为政府部门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撑。要培养一批懂专业、外语好、能在标准化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级人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为建立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打下基础。

(七)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结合,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加强食品信息建设,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利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品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作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如何影响食品安全的?

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原料动植物的生产过程。在这些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二、原生环境中的食品安全吗?为什么?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未受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小的环境。

原生环境中的食品并不都是安全的。由于地球结构上的原因,造成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一地区的水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成为生物地球化学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故又称地方病。

三、按环境要素分,环境污染的类型及主要污染物?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物:氟化物、煤烟粉尘和金属飘尘、沥青烟雾、酸雨

水体污染物:酚类污染物、氰化物、石油、苯及其同系物、污灌中的重金属、病源体微生物

土壤污染物:土壤中酚、氰残留;土壤中重金属;化肥;农药;污泥;垃圾 第三章含天然有毒物质的食物

一、天然有毒物质的中毒条件是什么?

遗传原因、过敏反应、食用量过大、食物成份不正常

二、举出常见动物性食品中存在哪些天然毒素。

动物肝脏中的毒素;河豚毒素;贝类毒素;组胺;动物腺体(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腺);胆囊毒素;海参毒素;蟾蜍

三、简述动物肝脏的危害来源以及防止肝脏中毒的措施。

危害来源:

1、肝脏是动物的最大解毒器官,动物体内的各种毒素,大多要经过肝脏来处理、转化、结合和排泄

2、进入动物体内的细菌、寄生虫往往在肝脏生长、繁殖,如肝吸虫、包虫等;

3、动物本身可能患肝炎、肝癌、肝硬化等病。防止中毒措施:

1、选择食用健康肝脏,禁食肝淤血、肿大、表面有白色硬结的病理肝脏

2、肝脏食用前要彻底清除肝内毒物,可反复用清水洗涤,烹饪时加热要充分

3、不可一次过量食用或少量连续食用,防止因摄入过量VA而产生中毒

四、简述组胺的来源、毒性和危害。

来源:

组胺中毒大多是由于食用不新鲜或腐败变质的鱼类而引起的。

鱼体中的游离组氨酸,在组氨酸脱羧酶催化下,发生脱羧反应而形成的一种胺类。鱼类在存放过程中,产生自溶作用,先由组织蛋白酶将组胺酸释放出来,然后由微生物产生的组胺酸脱羧酶将组胺酸脱去羧基,形成组胺。

毒性与危害:

人类组胺中毒与鱼肉中组胺含量、鱼肉的食用量及个体对组胺的敏感程度有关。

组胺中毒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潜伏期仅数分钟至数小时。

主要症状: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疼、头晕、脉快、胸闷、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下降,有时出现荨麻疹,咽部烧灼感,个别患者出现哮喘。

五、常见的植物性食品中存在哪些天然毒素,指出对应的植物和毒素。

常见的植物性食品中存在的天然毒素:毒蛋白(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剂);苷(甙)类(皂苷、氰苷、芥子苷);生物碱(龙葵碱、秋水仙碱、吡咯烷生物碱、咖啡碱);酶;过敏原;蘑菇毒素;草酸及草酸盐;酚类及其衍生物。

菜豆中毒原因:皂素对消化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其凝血素有凝血作用;它的亚硝酸盐和胰蛋白酶抑制物均能产生一系列肠胃刺激症状。

生豆浆中毒原因:含皂甙、胰蛋白酶抑制剂、红血球凝集素

木薯中毒原因:亚麻仁苦甙经共存于木薯中的亚麻仁苦甙酶或胃酸水解,产生游离的氢氰酸。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发芽马铃薯中毒原因:致毒成分为茄碱(龙葵甙)。对人体的毒性是刺激粘膜、麻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溶解红细胞等。

荞麦花中毒原因:荞麦花中含有两种多酚的致光敏有毒色素,即荞麦素和原荞麦素。鲜黄花菜中毒原因: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物质,本身无毒,当它进入人体被氧化后,会迅速生成二秋水仙碱,这是一种剧毒物质,对人体胃肠道、泌尿系统具有毒性并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某些水果的果仁中毒原因:种子或其他部位含有氰甙,苦杏仁甙是最常见的一种氰甙,苦杏仁甙在口腔、食道及胃中遇水,经核仁本身所含苦杏仁酶的作用,水解产生氢氰酸。氢氰酸被吸收后,使人体呼吸不能正常进行,陷于窒息状态。

白果中毒原因:含白果二酚、白果酚、白果酸等。尤以白果二酚的毒性较大。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

柿子胃柿石形成原因:柿胶酚遇到胃内的酸液后,产生凝固而沉淀;红鞣质与胃酸结合凝成小块,并逐渐凝聚成大块;柿中含有14%的胶质和7%的果胶,在胃酸的作用下也可发生凝固,最终形成胃柿石。

第四章化学物质应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对农药按用途分为哪几类?按化学成分分为哪几类?如何看待农药使用带来的利与弊? 农药按用途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昆虫不育剂和杀鼠药等; 农药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苯氧乙酸类、有机锡类等;

农药的毒性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或消灭农业、林业的病、虫及杂草的危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使用农药也带来环境污染,危害有益昆虫和鸟类,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同时也造成了食品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应该正确看待农药使用带来的利与弊,更好地了解农药残留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控制农药对食品及环境的污染,对保护人类健康十分重要。

二、农药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造成污染;意外事故造成的食品污染。

三、什么叫休药期?什么是兽药残留? 休药期:畜禽停止给药到允许屠宰或动物性产品(肉、蛋、奶、水产品等)允许上市的间隔时间。

兽药残留: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残留。

四、指出造成兽药残留的主要原因。兽药残留对人体危害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兽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1)不严格执行休药期的有关规定(2)兽药滥用

(3)动物饲料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被兽药污染(4)使用劣质兽药(5)突击使用兽药

(6)使用药物生产发酵的废渣、废水饲养畜禽和鱼类 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1)毒性损害

(2)引起过敏反应

(3)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4)菌群失调

(5)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6)激素的副作用

五、食品添加剂按照安全性评价是如何分类的?A1类是指什么? 按安全性评价来划分,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法典委员会(CCFAC)曾在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讨论的基础上将食品添加剂分为A、B、C 3类,每类再细分为2类。即A(A1,A2);B(B1,B2);C(C1,C2)。

A1类:经JECFA评价,认为毒理学资料清楚,已制定出ADI值,或者认为毒性有限,不需规定ADI值者。

六、食品添加剂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使用未经国家批准使用或禁用的添加剂品种(2)添加剂使用超出规定用量

(3)添加剂的使用超过规定范围

(4)使用工业级添加剂代替食品级添加剂

七、举出防腐剂、甜味剂、发色剂、着色剂、漂白剂、抗氧化剂各两例。说明发色剂的发色机理。

防腐剂:①苯甲酸(钠)②山梨酸(钾)③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甜味剂:①糖精和糖精钠②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或甜蜜素)③乙酰磺胺酸钾(或安赛蜜、AK糖)

发色剂:①NaNO2②NaNO3。

着色剂: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玫瑰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牢固绿等。

漂白剂:①硫磺;②其他亚硫酸盐(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次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

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酯(PG)等。

发色剂的发色机理:亚硝酸盐在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下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很不稳定,可分解产生一氧化氮,并与肉类中的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亚硝基肌红蛋白和亚硝基血红蛋白,从而使肉制品具有稳定的鲜艳红色,并使肉品具有独特风味。

八、指出重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

(一)高本底的自然环境

(二)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

1、工业生产中三废的不合理排放(主要渠道)

2、农业上施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和化肥等

3、原料、添加剂、加工机械、容器、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可能对食品造成的污染(食品生产环节)

九、最引人关注的污染食品的重金属是哪些?砷和汞的存在形式分别有哪几种?其毒性大小的规律如何?

最引人关注的污染食品的重金属有铅、镉、汞、砷等元素。

元素砷和砷的硫化物几乎无毒;砷的氢化物(AsH3)毒性很大,但在自然界极少见;通3+5+5+常As的毒性强,砒霜(As2O3)是无机砷化物中毒性最强的;As及有机砷的毒性弱,As的毒性仅为As3+的1/5。As3+毒性较As5+强的原因,其一是认为As3+与-SH基有很强的亲和性,可阻

5+3+5+断大多数的含-SH基酶,而As只有在体内还原成As后才起阻断作用。二是As更易从体内排泄。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毒性大小规律为:AsH3>As3+>As5+>R-As-X。

汞化合物又分为无机汞和有机汞。汞与烷基化合物及卤素可以形成挥发性的有机汞化合物,如甲基汞、乙基汞、丙基汞、氯化乙基汞、醋酸苯汞等,有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大。

十、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控制措施。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来源:

(1)用作食品添加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允许用于肉及肉制品生产加工中的发色剂和防腐剂。

(2)环境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及在植物体中的富集: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水、土壤和植物)中。由于矿物燃料和化肥等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因素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得大气中富含氮氧化物NOX。微生物的根瘤菌及植物的固氮作用,构成了植物体硝酸盐的重要来源。(3)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体内转化与合成:研究表明,植物体中的硝酸盐和摄入人体的硝酸盐都可以在各自体内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可以由机体内源性形成。

食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控制措施:(1)控制土壤污染

(2)制定严格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残留标准(3)合理的食品储藏、加工方式(4)其他控制方法(合理饮食)第五章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生物性污染包括哪几个方面?

生物污染:指有害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是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安全性威胁。

二、食中常见的霉菌毒素有哪些?霉变甘蔗、腐烂水果及制品中分别存在哪种?

食中常见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镰刀菌素、伏马菌素、3-硝基丙酸、杂色曲霉素等。

腐烂水果中含展青霉素,霉变甘蔗中含3-硝基丙酸。

三、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食品有哪些?简述毒性、危害及预防措施。

主要污染的品种:粮油及其制品,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及棉籽;胡桃和杏仁等干果;动物性食品(奶及奶制品、干咸鱼等)及家庭自制发酵食品。

毒性与危害(肝脏毒):黄曲霉毒素有较多的种类,主要有B1、B2、G1、G2、M1和M2。它们的结构式不同,其毒性及危害也有很大差异。黄曲霉毒素的衍生物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及致癌性最强,在食品中的污染最广泛,对食品的安全性影响最大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极强,急性中毒时动物主要病变在肝脏,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胆小管增生等。人也能引起急性中毒。

防止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措施:

①防止发霉变质。谷物收获后,尽快脱水干燥,并放置在通风、阴凉、干燥处。

②拣除霉变颗粒。除去发霉、变质的花生、玉米粒,是防止黄曲霉毒素中毒、保证食品安全性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③反复搓洗、水冲。对污染的谷物、豆类等粮食,用清水反复搓洗4~6次,随水倾去悬浮物,可去除50%~88%的毒素。

④加碱、高压去毒。碱性条件下,黄曲霉毒素被破坏后可溶于水中。反复水洗或加高压,去除85.7%的毒素。

四、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细菌有哪些? 简述细菌的来源和途径。

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杆菌、致病性链球菌、肉毒梭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志贺菌、空肠弯曲菌等。

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1)食品原料污染 食品原料在采集、加工前已被细菌污染。

(2)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污染 这是细菌污染概率最高的一些环节,不卫生的操作和管理可使食品被环境、设备、器具中的细菌污染。

(3)食品从业人员的污染 不认真执行卫生操作规程或本身带菌的食品从业人员,可通过手、上呼吸道等途径造成食品污染。(4)烹调加工过程的污染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未能彻底将食品烧熟煮透,生熟不分等不良操作,能使食品中已经存在或污染的细菌大量繁殖生长,从而降低食品安全性。

五、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病毒有哪些? 列举出常见的人畜共患病。

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病毒:肝炎病毒、Norwalk病毒、猪水疱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疯牛病病原等。

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炭疽病、结核病、吸血虫病、乙型脑炎

六、简述寄生虫对机体损害的机理。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有哪些?

寄生虫对机体损害的机理是:在寄主或宿主体内生存,通过争夺营养、机械损伤、栓塞脉管及分泌毒素给寄主造成危害。

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猪囊尾蚴(畜肉);旋毛虫(畜肉);肝片吸虫(畜肉、鱼贝类);弓形体(畜肉);华枝睾吸虫(鱼贝类);姜片吸虫(茭白、荸荠);肺吸虫(畜肉);蛔虫(蔬菜、瓜果)

第六章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常用的食品包装材料有哪些种类?其主要污染物分别是什么?

(一)包装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纸、金属、搪瓷、陶瓷、木质容器、麻袋、布袋、草、竹等材料。

(二)各种包装材料的主要污染物:

1、塑料包装材料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塑料包装表面污染物:由于塑料易于带电,造成包装表面微尘杂质污染食品

(2)塑料包装材料本身的有毒残留物迁移:包括:有毒单体残留,有毒添加剂残留(增塑剂、稳定剂、其它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润滑剂、着色剂等),聚合物中的低聚物残留,老化产生的有毒物

(3)包装材料回收或处理不当:包装材料由于回收和处理不当,带入污染物,不符合卫生要求,再利用时引起食品的污染。

2、天然橡胶因不受消化酶分解而不被人体吸收,一般认为无毒;但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的各种助剂可能带入毒性物质。合成橡胶主要因单体和添加剂(硫化促进剂;抗氧化剂;增塑剂等)残留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3、纸制食品包装主要存在的安全卫生问题:(1)使用荧光增白剂;(2)废品纸的化学污染和微生物污染;(3)浸蜡包装纸中多环芳烃;(4)彩色或印刷图案油墨的污染;(5)挥发性物质、农药及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的污染。

4、金属:马口铁罐头罐身为镀锡的薄钢板,锡会溶出而污染罐内食品;在马口铁罐头内壁上涂上涂料,有助于减少锡铅等溶入罐中内,但由于表面涂料而使罐中的迁移物质变得更为复杂。铝制品主要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在于铸铝中和回收铝中的杂质。

5、玻璃主要二氧化硅(SiO2),以及玻璃着色剂金属离子的迁移。

6、陶瓷和搪瓷卫生问题主要由釉彩而引起,釉料中含有铅(Pb)、锌(Zn)、镉(Cd)、锑(Sb)、钡(Ba)、钛(Ti)等多种金属氧化物硅酸盐和金属盐类,它们多为有害物质。

第七章食品安全性的评价

一、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食品安全性评价内容主要是:阐明某种食品是否可以安全食用,食品中有关危害成分或物质的毒性及其风险大小,利用足够的毒理学资料确认物质的安全剂量,通过风险评估进行风险控制。

二、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内容。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第二阶段:亚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第八章食品生产中的安全性与质量控制

一、简述HACCP、GMP、SSOP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概念:)SSOP是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的简称。SSOP指企业为了达到GMP所规定的要求,保证所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

GMP是良好操作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简称。GMP是政府强制性的有关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和销售的规范性的要求。GMP所规定的内容,是食品加工企业应该达到的最基本条件。

HACCP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简称。HACCP是对可能发生在食品加工环节中的危害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控制的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有别于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 HACCP是对原料、各生产工序中影响产品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并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将危害预防、消除或降低到消费者可接受水平,以确保食品加工者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三者关系:

SSOP和GMP的关系:

食品GMP一般是指规范食品加工企业硬件设施、加工工艺和卫生质量管理等的法规性文件;SSOP没有GMP的强制性,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性文件。

GMP的规定是原则性的,是相关食品加工企业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SSOP的规定是具体的,主要是指导卫生操作和卫生管理的具体实施。

制定SSOP计划的依据是GMP,GMP中最关键最基本的内容是SSOP,GMP和SSOP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

HACCP与GMP、SSOP的关系:

GMP、SSOP控制的是一般的食品卫生方面的危害,HACCP重点控制食品安全方面的显著性的危害。

仅仅满足GMP和SSOP的要求,企业就要靠事后检验来减少食品安全方面的危害;而企业在满足GMP和SSOP的基础上实施HACCP计划,则可以将显著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或消灭在加工之前或加工过程中(即事先预防)。

GMP和SSOP是制定和实施HACCP计划的基础和前提条件(GMP和SSOP是执行HACCP所必须具备程序)。如果企业没有有效实施GMP和SSOP,那么实施HACCP计划就是一句空话。

第四篇:概论论文

初识建筑

学号:0111431姓名:肖强

班级:大一建筑三班

1.“建筑从我的思想来看,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东西,但我觉得它的艺术性,是由结构、技术、设备来共同体现的。”齐康教授通过讲建筑艺术表现,表达了对建筑学的深刻见解;通过对自己的设计作品展示,展现了自己的设计发展史。从始至终,齐老的话语中都带着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齐老对我们提出了随时测绘、虚心抄图、遍览群书的要求,希望我们能更深一步探索建筑学的殿堂,为中国建筑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讲:建筑的教育及其昨天 俄罗斯大文豪果戈里有句名言:“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 单踊老师便是通过叙述建筑教育及其昨日让我们了解历史,展望未来。从西方建筑教育起源到德国的名校,最后到东南大学建筑学科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由远及近,深入浅出,让我产生了对建筑历史浓厚的兴趣。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研究引发教学,三方协作的机制,四层金字塔的培养模式让我顿生兴趣,而美国麻省理工,宾大以及德国的包豪斯高校“一切创造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建筑”工厂学工制以及先锋运动则让我向往„„最后介绍了东南大学的发展历程,从苏专到建筑老八校,再到中央大学的成熟,东南大学以短短90年培养了中国建筑四巨匠,八院士,这让身为东大人的我倍感自豪,激情澎湃。柯布西耶说过“建筑设计师的激情可以从顽石中创造出奇迹。”我相信在古老成功的东大里,我一定能成为一位成功的建筑师。

第二讲:建筑设计导论

气宇非凡的长城与帕台农神庙,与自然结合的流水别墅与英国世博馆,临水城市弗洛门萨„„一开始便是对这些建筑奇迹的展示,当我们从对一个个经典的建筑的震撼中醒来,韩冬青老师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何为建筑,何为建筑设计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为我们理清了未来学习的大体方向。虽然梁思成教授说过:“中国的房子很多,但是建筑很少”,但是韩冬青老师用他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建筑就是为了适应人类需求而建造的物质空间环境。而建筑设计则是运用有意识的操作进行创作性活动,看似矛盾的叙述却是让我由浅入深地理解了建筑,敢于进一步了解探索她。最后,韩冬青老师通过讲述设计的基本过程让我们了解做好建筑需要涉略人文、技术等许多专业,然后以对东南大学3+2模式的解释结束了这节课。

第三讲:建筑,城市与规划

以前见过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堆建筑物,相反的,是由那些被建筑所围圈,所划分的空间构成”,那时还有点不懂。等到段进老师的课题逐步深入,猛然想起这句话,原来贝老说的就是有关城市规划的意思。除了给城市规划进行了专业的定义,段进老师还逐步解读了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如何运行、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并分析了城规的工作前景,让大家顿生兴趣。但是在讲学科交叉时,密密麻麻地相关专业还是把大家刚对城规燃起的兴趣之火扑灭。但是即便如此,段进老师对我们的劝勉之词“体验生活,知识全面,掌握技能”还是让我感触良多,对“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建筑是体现在他自己的世界中的自我意识,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建筑”等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讲:城市设计

看见城市设计,本能以为与城市规划类似;等到开始的天安门、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圣马可广场和悉尼展示,又感觉和建筑设计导论相像„„等到王建国老师的逐步深入,我才渐渐理解城市设计的真正内涵。王老师的话“不懂得城市的建筑师则不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师” 则让我了解城市设计的重要性。随着王老师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景观一个个与城市设计对比,我懂得了城市设计不仅研究了整体与细节,还研究了环境,身为建筑师我们应该掌握的设计概念有环境与整体、功能内外综合和协调文化历史与时空„„虽然内容有些难懂,但是结合那句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当代建筑师的一项主要任务,是要使自己的作品不与自然环境和历史古迹发生冲突”„„最后王老师以快城慢岛为例进行分析,完整地帮我们理清了这堂城市设计概论课的内容。

第五讲:建筑设计科学学科概论

通过对建造、关联的解释和实例介绍,张宏教授把目光专注于建筑技术科学,更正了我们的观念,建筑是由构件而不是材料构成的,强调了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联,可是教授说像扎哈这样的建筑师世界上也只有一个,学校的体制可能会限制我们创造出所谓酷炫的建筑,但是我们学校培育出的是社会上的需要的有创造性但并不怪异的建筑师。老师的话或许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是确实有道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刻意追求奇特,而应在自己的想法中融合文化认同。

第六讲:景观导论

双语教学的成玉宁老师从英语单词翻译上解释了景观概论的意义,让我们在了解学术词汇的英语翻译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老师从国外景观的发展开始讲到景观设计的趋势,并提及到景观为了和谐的环境的原则;从可居住的环境到和谐的栖息是现代人类的视角,相关地,景观建筑的原则来自人与自然的关系。成老师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景观学的发展,这是比较新兴的学科,起源于美国,然后传入中国。至此,我才大概了解了建筑三个方向:建筑、城规、景观,对自己的专业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七讲:建筑理论导论

葛明教授的建筑理论设计导论,以一个个问题引起话题,主题鲜明而内容纷杂,讨论了建筑的概念、历史与主题。介绍了柯布西耶的多米诺形式及我校建筑教育的来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专业,以及著名的九宫格练习。通过这些高等学府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现代建筑的起源,让我迸发出求学热情。

2.再谈谈对专业课的感受,首先是一周一节的《建筑学概论》,八周不长不短,八位不同的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话语深入浅出,从建筑的历史讲到当代,从建筑讲到景观,从全球名校讲到东大,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建筑殿堂,了解建筑历史发展,激发我们对建筑学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老师们自己的作品以及各类大师作品展示,为我们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奠定不可磨灭的印记。

而《建筑设计基础》则是我们专业课的重点,虽然上课没有教科书、没有PPT,作业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最完美,但是每次短短几页的任务书却包含了老师对我们的种种要求——需要我们仔细研读;行业设计的规范——要求我们牢记于心。但是一开始,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设计思路全凭感觉,单调乏味,与要求相差甚远,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即使每周每天投入大把时间,即使一遍遍重做模型,即使为了份速写,不停问老师同学,即使自我感觉良好,最后还是只能得到不如意的分数。虽然曾为此烦恼过,为此气馁过,但是逐渐知道,原因在我自己,没能理解设计课的要求,没有抓住设计重点,没能在老师的指导改进中感悟进步。不仅如此,我还没能把握生活,就像林语堂所说,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我们存在在生活中,生活是最全的教科书——音乐台、紫峰大厦及其裙楼的排布对空间立方体的感悟,中大院线脚纹路、屋顶飞檐对空间操作的触动„„或许平时把握住生活,课中理解透任务书,我才能真正理解设计课的要求,掌握设计课的技能,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成为建筑师的梦想。与建筑设计课相比,《建筑制图》则是一个有教材,有标准答案的课程,虽然教学一次比一次复杂、任务一次比一次繁琐,只要缺一节课甚至开了会小差就会听不懂,但是只要认真听讲,做作业时有着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做到画图精确准确到位,就一定能做好制图作业。建筑的目标在创造完美,也就是创造最美的效益。当然,作业是其次,制图课首先是为了让我们掌握制图的技能,让以后的建筑设计更加轻松。

肖强

***

第五篇: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2013—2014学第二学期2012年级本科生)

大学生就业问题简析

学 生 姓 名:

院:

业:

级:

号:

手 机 号 码:

完 成 日 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2013—2014学第二学期2012年级本科生)

大学生就业问题简析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早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

正文:

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加大,我们在校学生的迷茫与无助更是增大,恐慌,担忧接踵而来,本着能从该课程中学到,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与信息,修了这门课,当它结束时总结一下所学的东西,发现在这里了解有关就业的一些信息,不能和书本上的知识相比较,它是步入社会前有必需的知识,以后最能发挥功效的一门课之一。以下是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100家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577人,比2013年的招聘量减少7.3%。2013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2014年有毕业生727万人,加上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今年,中国将有727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可预计2014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2.1毕业生个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还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能力还有很多.如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等,特别是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重要因素。

2.2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确实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据2005年全国l%人数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仅占总人数121的5.18%,而发达国家占20%以上。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N3800美元左右时,需要10%左右的大专以上人才。绝对数是1.4亿人。现在我们这个数字是6300多万,2020年要比现在增加7000多万。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年均需要增加600万左右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另外,《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2000万人。这个数据分析反映出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理导致某些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多了。

2.3高校扩招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5倍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

2.4大学生的就业流向

大学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5个方面,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之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但大多数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2.5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

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首选,很少人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样就造成了重东部,轻西部;重高层,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如果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合理的话,就业问题就不会如此严峻或者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把就业问题转向西部是我们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水平的均衡,国家的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某种程度是相对的过剩,这与大学生的观念选择就业造成空间布局不合理密切相关。

2.6教育机制的弊端

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有些畸形。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的大学生反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为数不少。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3.1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学生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与其它产品一样,高校培养大学生也存在着“产销”是否对路、供求是否平衡的问题。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不能被就业市场牵着鼻子走,要认真研究、善于把握就业市场波动的规律,学会比市场变化快一拍,只有增设一些新兴的、前瞻性的专业,才能充分掌握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同时政府也应尽快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向高校随时发布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专业设置供求不平衡的高校给以警告。

3.2高校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3.2.1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其中,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所以高校一定要搞好专业技能教育。

3.2.2同样不能忽略非专业能力的培养

除了具备专业能力之外。非专业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包括大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所以对大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3.3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要将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相结合,实事求是,不要总是好高骛远。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传统的择业观必须改变。大学生应该面对现实科学定位.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竞争,勇敢面对挑战,不能得过且过,也不能不切实际。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应该明白职业选择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择业观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3.4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择业就业

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教育部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作为沟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部门不仅要承担起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和管理职能,而且要承担起向用人单位“推销”毕业生的职能。当前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应继续坚持将“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放在“请进来”,办好校园招聘会。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网站,利用互联网拓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沟通渠道。

3.5政府应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

3.5.1政府应发挥政策效应.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00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与此同时,各地千方百计帮助大学生就业,一些地方还通过“政府购岗”,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据教育部介绍,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工作.辽宁省开发了1万个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优先安置困难家庭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由省财政提供工资补贴。同时,各地方扩大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等项目规模.鼓励高校毕业生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

3.5.2政府应大力推进毕业生自主创业

政府要加大支持创业丁作力度,实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明显增加。要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经费、政策、项目的支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实践。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等帮助和服务。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最重要的一点),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晖,马良,张彩霞.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

[2]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3] 邹云龙,曹扬.关于大学生就业“基层”路径的探讨.东北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 李迎军.大学生就业——高校的责任与对策.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5] 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下载食品安全概论课后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概论课后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材料概论论文

    材料概论论文 碳纤维复合材料 班级:2011级材料化学 姓名:邓开菊 学号:20110513454 摘要:主要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基本概述,并对它的一些结构性能、应用(主要在航空领域的应......

    材料概论论文

    高温超导材料发展状况 摘要: 高温超导带材或线材包括单芯和多芯是实现高效输送电力的关键, “ 八五”期间, 在高温超导实用成材技术方面, 我国选择了银套管制备Bi一2223和221......

    管理学概论 课后心得

    管理学概论课后心得 姓名:贺铸镇学院:计通学院学号:201650080624 经过一个学期的管理学概论学习,对这个课程有了初步的认知。首先,作为一个理科生,选择这门课的时候是抱着观望的......

    《创业概论》课后心得体会

    《创业概论》课后心得体会 建筑1401 石晓岳1910140136 前几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间,有位土木院的仁兄登台致歉,原来要借用大家的休息时间来打个广告,自主创业办驾校......

    服装概论课后感

    服装概论课后感想 很小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够为自己设计一件衣服,也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第一眼看到这门课,我就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这门课能让我更......

    国际贸易概论论文【食品安全与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与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学院:包转与印刷工程学院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姓名:施少虎学号:09064110 摘要:食品安全不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食品生产企业尤其是食......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如何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简述食品安全的现代内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