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刘锦信的退休感怀

时间:2019-05-14 03:1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原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刘锦信的退休感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原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刘锦信的退休感怀》。

第一篇:1原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刘锦信的退休感怀

原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刘锦信的退休感怀 2012年12月26 日那天,集团公司领导和人事部负责同志召集国工领导班子成员,团团围坐在餐桌前,以这种创新的方式宣布关于我退休的决定。40 年的职业生涯就在这一刻结束了。尽管我两年来一直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要求尽早办理退休手续,但当退休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心情还是有些复杂。我既有“放下担子”的轻松和“解放了”的欣喜,也有对过去“指点江山”的些许留恋,还有对退休生活可能出现孤寂失落的一丝担心,更有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期待。这次宣布我退休所采取的方式,使我半年前就准备好的讲话稿没有机会讲了。与国工的同志们不辞而别而又感到不太合适,适逢春节来临,就以退休老同志的身份给国工全体员工写了封拜年信,同时与大家道别。拜年信发出才一天,就收到四十多位员工的回信。读着这些充满真情和信任的信,令我十分感动,引发了更多的感慨和思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退休感怀”。宣布我退休的那一天,恰逢国工挂牌成立8 周年纪念日。回顾和同志们一起走过的路程,我心存感激。2010年2月,我给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发了一条长长的手机短信,要求早日退出领导岗位。其中一段写道“国工已成立七年,全系统以年均58%的速度在发展,国工以72%的速度在发展。我尽了我应尽的责任,但更主要的是国工的骨干和广大员工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牺牲。”这是我的肺腑之言。在给领导的短信中我还写道:“这几年,在国外考察期间,我经常萌生一个想法,即在感到我们的员工很辛苦很可爱的同时,也很同情他们。拿着不多的薪酬,冒着那么大的风险,承受着孤独和寂寞,损失着亲情,干着那么艰苦的工作,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他们当中,婚变离异的,找不到对象的,子女教育被耽误的,对老人无法尽孝的,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当面对这些鲜活的人和事时,心情非常复杂。我从未对任何人吐露过这种想法,这是第一次。我很拥护您关于把海外人员‘帽子’搞大的主张,因除此之外还能给他们什么呢?" 我在位时从未向员工说过这些话,现在要离开了,想把曾经有过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但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说。两年前,我想早一点退出领导岗位,许多人对此感到不理解,或许也有人会怀疑我是否真心想退。我在那封短信中写道:“我现在很累,身心有些疲惫,不想在总经理的岗位上再坚持了。理由有五:

一、工作太操心。摊子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干活的人手不够且又太年轻。一天到晚担心安全,担心亏损,担心出事。

二、身体出毛病。随着年龄增长,腰

酸腿痛、头昏眼花,深感身体透支严重,急需调整。

三、应酬难适应。公事或私事,求人或被人求,都得应酬,而有的应酬是在毁坏健康。

四、工作困扰多。一边是国际惯例、国际规则,一边是中国式的思维模式。经常在两种理念、体制、机制的矛盾冲突中挣扎,承受着煎熬。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总想改变现状,做事又太认真太较真。有些事情看得挺明白,但又解决不了,内心也就格外痛苦。还要经常面对员工的户口、爱人工作、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我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脾气不太好。性子急,脾气大,挑剔多。一辈子都想改也没改过来。虽说要求严、批评多,属‘恨铁不成钢’,但人毕竟都不愿听批评的话。况且伤人自伤,在惹得别人不高兴的同时,自己也不愉快。” 除了上述五个理由促使我想尽早退出领导岗位外,我在短信中还强调了一点,即“我不会英语已经在阻碍国工的发展。这些年,我在国外曾遇到过四次尴尬场面。外国人不理解国际公司的老总为什么不会英语。国工老总不会英语影响中石化形象,也影响工作。我常想,如果我会英语,可以交往多少外国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拿到多少大项目好项目;如果我会英语,国工的整体英语水平会高出一大截,工作效率会提高许多。从这个角度讲,我早一点离开岗位对国工是有利的。”也正因如此,我向集团公司领导建议,接替总经理的人选应该在英语过关的人员中挑选,而且刻不容缓。领导接受了我的建议,让我甚感欣慰。? 虽然很早就提出退出岗位,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眼下终于退休了,我如释重负,感慨万千。在给员工的拜年信中畅谈了我与同志们共同工作的感受,特别强调了几个“珍惜”,大家对此反映比较热烈。我试着把这个题目展开,结合我的经历,谈谈一些想法。? 自1971年12月在胜利油田加入石油工人队伍,屈指算来已整整40 年,其中胜利油田21 年,中原油田8年,国勘3 年,国工8 年。40 年来,既有坎坷与困难时的困惑和烦恼,也有创业时的激情和收获时的愉悦。40 年职业生涯,弹指一挥间。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作业队有几个8 年工龄的“老工人”,看病100%报销。我们学徒工十分羡慕,心想何时也能达到8 年工龄,享受那份医药费全报销的待遇。1975 年,周总理在四届人大工作报告中宣布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邓小平又提出本世纪末要翻两番实现小康。我当时就想,到那时实现了四个现代化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小康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到那时我就50 岁了,50 岁的我在干什么,会是个什么样子。可转眼间,我已过60 岁了。前不久,偶尔一

次到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喊我“老大爷”,我顿时意识到是真老了,似乎有些伤感。胜利油田当年最年轻的处级干部,石油部当年最年轻的副局长、局长,竟然这么快就变成了“老大爷”。真是“逝者如斯夫”,岁月催人老。时光是宝贵的,稍纵即逝。年轻人千万别以为时间有的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跄。”做好人生规划,明确生活目标,珍惜当前时光,从当下做起,别让宝贵的时光随意流失,别在回眸之时感到遗憾。? 岗位是每个人发展的平台。能在中石化这样名列世界50强前茅的企业工作,能够从事海外业务这项新兴事业,应该感到幸运和骄傲。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既然选择了一项事业,一个岗位,就要热爱他。对待事业应充满神圣感、虔诚感,甚至把自己交给事业。我经常鼓励年轻人到海外去锻炼。在国际工程公司,没有海外经历和项目管理经历,很难有“发言权”。自古“将帅起于卒伍”,要想在事业上有发展,就不能打怵到基层、到海外。通过在基层磨练,认识社会,感悟人生;通过在海外项目上摔打,积累经验,增长本领。这样,厚积才能薄发,将来定会大有作为。年轻时不经历基层锻炼,年长时很难再有机会补上这一课。现在的年轻人家庭条件大都很好,但能依靠父母一辈子吗?自身还是要奋斗的,否则到老的时候是要后悔的。到基层到海外就要有吃苦的准备。大家只看到我当局长当老总的“威风”,却不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我赶上了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十二三岁的年龄,一天到晚处于挨饿状态。我曾用槐树叶子、菠萝叶子、地瓜叶子充过饥。现在年轻人很难体会到顿顿饭吃不饱是个什么滋味。18岁下乡,在农村生活了3 年多,农村各种各样的活计都干过,什么样的苦都吃过,种田、赶车、养蚕、推磨压碾、割草喂牲口、编筐编篓、推独轮车、拾粪攒粪刨粪、当石匠、做豆腐、做粉条、在果园剪枝打药、冬天上山砍柴,还差点当上生产队长。21 岁到胜利油田,正赶上河口会战。那时我在试油队当作业工,作业工是一个又苦又累又脏又险的工种,一旦遇到井喷,身上从里到外都是油污。在作业队三年半,遇到过四次险情,差点丧命。一次是井场分离器着火,一次是手指被游动滑车大绳压住差点从井架上掉下,一次是抽吸时加重杆冲出井口差点被打着,一次是上井架救人差点摔下来。想起来就后怕。当时野外作业,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20 多人挤在一个房间的四面透风的苇箔房,经常喝黄河支流水沟里又涩又咸的水;夏天蚊叮虫咬,冬天冻得浑身发抖;娱乐生活单调,步行好几里路去看好

几个月才放映一次的露天电影,下象棋用的棋子是用木头棍子自己做的。我在作业队当过副司钻、炊事班长、副队长,吃了许多苦。我常想,如果没有当年吃过的苦,怎么会有后来的我。我对吃过的苦无怨无悔。我22 岁那年在日记中写道,“人生这一辈子不知道都要做些什么,还是趁年轻的时候经受些锻炼和考验吧。”我讲这些不是想炫耀什么,也不可能让大家重新去吃这些苦,只是想告诉年轻人别怕吃苦,吃点苦受点累算什么,怕吃苦受累是成长不起来的。如今条件好了,吃苦的内容和过去不一样了,但吃苦的精神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当年石油部一位领导经常要求干部“思想上要刻苦,工作上要刻苦,生活上要刻苦”。这句话影响我20 多年,今天再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每个人都应尊师道,以能者为师,向强者看齐。除了向圣贤大家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向周围的人学习。“当下师为无上师”,向你的上级你的领导学习,向你的同事学习,向你的朋友学习,向一切有结果的人学习。人各有所长,任何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职位高、成就大的人更值得我们学习。我曾听说有一个司机,每天记录他的老板是怎么说话怎么做事的,跟着学。后来,这个司机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现实生活中,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得到提拔的机会就多一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离领导近,有更多的机会向领导学习。而有的人总喜欢挑剔别人的毛病,挑剔领导的毛病,从而使自己失去了许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有的人有一点成绩和资历之后,往往希望能很快得到提升。一个人能一否得到提职,有许多因素,如个人表现、工作需要、机会等等。对这件事不必看得太重。我在正局岗位上干了19 年没被提拔,有时心理也有些不平衡,但一闪念就过去了,心里能坦然面对。把名利看淡一些,一切顺其自然。名利不应是刻意追求的目标,而是老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回报。人都有欲望,这没什么不对,关键是不要迷于欲望。如果做了欲望的奴隶,则再也无法欣赏人性的美、自然的美,看见树木以为是木材,看见动物以为是美味。? 能在一起共事,这是缘分。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我们一生能见过多少人,能认识多少人,能叫得上多少人的名字,能有机会与多少人共事,能有多少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其实很少很少。认识就是缘分,应该珍惜这种缘分。珍惜缘分才能建立起人脉。有人讲,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知识,七分靠人脉。应从认识的人中选择高质量的朋友。人一辈子常犯的错误是,见到好友不交,见到名师

第二篇:原中原油田勘探局局长刘锦信退休感言

原中原油田勘探局局长刘锦信

2011年12月26日那天,集团公司领导和人事部负责同志召集国工领导班子成员,团团围坐在餐桌前,以这种创新的方式宣布关于我退休的决定。40年的职业生涯就在这一刻结束了。

尽管我两年来一直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要求尽早办理退休手续,但当退休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心情还是有些复杂。我既有‚放下担子‛的轻松和‚解放了‛的欣喜,也有对过去‚指点江山‛的些许留恋,还有对退休生活可能出现孤寂失落的一丝担心,更有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期待。这次宣布我退休所采取的方式,使我半年前就准备好的讲话稿没有机会讲了。与国工的同志们不辞而别又感到不太合适,适逢春节来临,就以退休老同志的身份给国工全体员工写了一封拜年信,同时与大家道别。拜年信发出才一天,就收到四十多位员工的回信。读着这些充满真情和信任的信,令我十分感动,引发了更多的感慨和思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退休感怀‛。

宣布我退休的那一天,恰逢国工挂牌成立8周年纪念日。回顾和同志们一起走过的路程,我心存感激。2010年2月,我给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发了一条长长的手机短信,要求早日退出领导岗位。其中一段写道:‚国工已成立七年,全系统以年均58%的速度在发展,国工以72%的速度在发展。我尽了我应尽的责任,但更主要的是国工的骨干和广大员工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牺牲。‛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在给领导的短信中我还写道:‚这几年,在国外考察期间,我经常萌生一个想法,即在感到我们的员工很辛苦很可爱的同时,也很同情他们。拿着不多的薪酬,冒着那么大的风险,承受着孤独和寂寞,损失着亲情,干着那么艰苦的工作,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他们当中,婚变离异的,找不到对象的,子女教育被耽误的,对老人无法尽孝的,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当面对这些鲜活的人和事时,心情非常复杂。我从未对任何人吐露过这种想法,这是第一次。我很拥护您关于把海外人员‘帽子’搞大的主张,因除此之外还能给他们什么呢?‛ 我在位时从未向员工说过这些话,现在要离开了,想把曾经有过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但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说。

两年前,我想早一点退出领导岗位,许多人对此感到不理解,或许也有人会怀疑我是否真心想退。我在那封短信中写道: ‚我现在很累,身心有些疲惫,不想在总经理的岗位上再坚持了。理由有五:

一、工作太操心。摊子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干活的人手不够且又太年轻。一天到晚担心安全,担心亏损,担心出事。

二、身体出毛病。随着年龄增长,腰酸腿痛、头昏眼花,深感身体透支严重,急需调整。

三、应酬难适应。公事或私事,求人或被人求,都得应酬,而有的应酬是在毁坏健康。

四、工作困扰多。一边是国际惯例、国际规则,一边是中国式的思维模式。经常在两种理念、体制、机制的矛盾冲突中挣扎,承受着煎熬。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总想改变现状,做事又太认真太较真。有些事情看得挺明白,但又解决不了,内心也就格外痛苦。还要经常面对员工的户口、爱人工作、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我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脾气不太好。性子急,脾气大,挑剔多。一辈子都想改也没改过来。虽说要求严、批评多,属‘恨铁不成钢’,但人毕竟都不愿听批评的话。况且伤人自伤,在惹得别人不高兴的同时,自已也不愉快。‛除了上述五个理由促使我想尽早退出领导岗位外,我在短信中还强调了一点,即‚我不会英语已经在阻碍国工的发展。这些年,我在国外曾遇到过四次尴尬场面。外国人不理解国际公司的老总为什么不会英语。国工老总不会英语影响中石化形象,也影响工作。我常想,如果我会英语,可以交往多少外国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拿到多少大项目好项目;如果我会英语,国工的整体英语水平会高出一大截,工作效率会提高许多。从这个角度讲,我早一点离开岗位对国工是有利的。‛也正因如此,我向集团公司领导建议,接替总经理的人选应该在英语过关的人员中挑选,而且刻不容缓。领导接受了我的建议,让我甚感欣慰。虽然很早就提出退出岗位,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眼下终于退休了,我如释重负,感慨万千。在给员工的拜年信中畅谈了我与同志们共同工作的感受,特别强调了几个‚珍惜‛,大家对此反映比较热烈。我试着把这个题目展开,结合我的经历,谈谈一些想法。

1971年12月在胜利油田加入石油工人队伍,屈指算来已整整40年,其中胜利油田21年,中原油田8年,国勘3年,国工8年。40年来,既有坎坷与困难时的困惑和烦恼,也有创业时的激情和收获时的愉悦。40年职业生涯,弹指一挥间。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作业队有几个8年工龄的‚老工人‛,看病100%报销。我们学徒工十分羡慕,心想何时也能达到8年工龄,享受那份医药费全报销的待遇。1975年,周总理在四届人大工作报告中宣布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邓小平又提出本世纪末要翻两番实现小康。我当时就想,到那时实现了四个现代化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小康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到那时我就50岁了,50岁的我在干什么,会是个什么样子。可转眼间,我已过60岁了。前不久,偶尔一次到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喊我‚老大爷‛,我顿时意识到是真老了,似乎有些伤感。胜利油田当年最年轻的处级干部,石油部当年最年轻的副局长、局长,竟然这么快就变成了 ‚老大爷‛。真是‚逝者如斯夫‛,岁月催人老。时光是宝贵的,稍纵即逝。年轻人千万别以为时间有的是。‚明曰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曰,万事成蹉跎。‛做好人生规划,明确生活目标,珍惜当前时光,从当下做起,别让宝贵的时光随意流失,别在回眸之时感到遗憾。岗位是每个人发展的平台。能在中石化这样名列世界500 强前茅的企业工作,能够从事海外业务这项新兴事业,应该感到幸运和骄傲。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既然选择了一项事业,一个岗位,就要热爱他.对待事业应充满神圣感、虔诚感,甚至把自已交给事业.我经常鼓励年轻人到海外去锻炼。在国际工程公司,没有海外经历和项目管理经历,很难有‚发言权‛。自古‚将帅起于卒伍‛,要想在事业上有发展,就不能打怵到基层、到海外。通过在基层磨练,认识社会,感悟人生;通过在海外项目上摔打,积累经验,增长本领。这样,厚积才能薄发,将来定会大有作为。年轻时不经历基层锻炼,年长时很难再有机会补上这一课。现在的年轻人家庭条件大都很好,但能依靠父母一辈子吗?自身还是要奋斗的,否则到老的时候是要后悔的。到基层到海外就要有吃苦的准备。大家只看到我当局长当老总的‚威风‛,却不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我赶上了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十二三岁的年龄,一天到晚处于挨饿状态。我曾用槐树叶子、菠萝叶子、地瓜叶子充过饥。现在年轻人很难体会到顿顿饭吃不饱是个什么滋味。18岁下乡,在农村生活了 3年多,农村各种各样的活计都干过,什么样的苦都吃过,种田、赶车、养蚕、推磨压碾、割草喂;推独轮车、拾粪攒粪刨粪、当石匠、做豆腐、做粉条、在果园剪技打药、冬天上山砍柴,还差点当上生产队长。21岁到胜利油田,正赶上河口会战。那时我在试油队当作业工,作业工是一个又苦又累又脏又险的工种,一旦遇到井喷,身上从里到外都是油污。在作业队三年半,遇到过四次险情,差点丧命。一次是井场分离器着火,一次是手指被游动滑车大绳压住差点从井架上掉下,一次是抽吸时加重杆冲出井口差点被打着,一次是上井架救人差点摔下来。想起来就后怕,当时野外作业,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20多人挤在一个房间的四面透风的苇箔房,经常喝黄河支流水沟里又涩又咸的水;夏天蚊叮虫咬,冬天冻得浑身发抖;娱乐生活单调,步行好几里路去看好几个月才放映一次的露天电影,下象棋用的棋子是用木头棍子自己做的。我在作业队当过副司钻、炊事班长、副队长,吃了许多苦。我常想,如果没有当年吃过的苦,怎么会有后来的我。我对吃过的苦无怨无悔。我22岁那年在日记中写道,‚人生这一辈子不知道都要做些什么,还是趁年轻的时候经受些锻炼和考验吧。‛我讲这些不是想炫耀什么,也不可能让大家重新去吃这些苦,只是想告诉年轻人别怕吃苦,吃点苦受点累算什么,怕吃苦受累是成长不起来的。如今条件好了,吃苦的内容和过去不一样了,但吃苦的精神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当年石油部一位领导经常要求干部‚思想上要刻苦,工作上要刻苦,生活上要刻苦‛。这句话影响我20多年,今天再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每个人都应尊师道,以能者为师,向强者看齐,除了向圣贤大家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向周围的人学习。‚当下师为无上师‛,向你的上级你的领导学习,向你的同事学习,向你的朋友学习,向一切有结果的人学习。人各有所长,任何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职位高、成就大的人更值得我们学习。我曾听说有一个司机,每天记录他的老板是怎么说话怎么做事的,跟着学。后来,这个司机成就了自已的一番事业。现实生活中,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得到提拔的机会就多一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离领导近,有更多的机会向领导学习。而有的人总喜欢挑剔别人的毛病,挑剔领导的毛病,从而使自已失去了许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有的人有一点成绩和资历之后,往往希望能很快得到提升。一个人能否得到提职,有许多因素,如个人表现、工作需要、机会等等。对这件事不必看得太重。我在正局岗位上干了19年没被提拔,有时心理也有些不平衡,但一闪念就过去了,心里能坦然面对。把名利看淡一些,一切顺其自然。名利不应是刻意追求的目标,而是老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回报。人都有欲望,这没什么不对,关键是不要迷于欲望。如果做了欲望的奴隶,则再也无法欣赏人性的美、自然的美,看见树木以为是木材,看见动物以为是美味。

能在一起共事,这是缘分。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我们一生能见过多少人,能认识多少人,能叫得上多少人的名字,能有机会与多少人共事,能有多少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其实很少很少。认识就是缘分,应该珍惜这种缘分。珍惜缘分才能建立起人脉。有人讲,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知识,七分靠人脉。应从认识的人中选择高质量的朋友。人一辈子常犯的错误是,见到好友不交,见到名师不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人在一起。对看着烦的人,一是要多想别人的好处优点,二是要用别人的不足提示自己,修炼自我,别人的不足就是你存在的价值。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应互相支持、互相体谅、互相补台,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和谐的工作氛围。应互相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已,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应与人为善、宽宏大量,看到别人的进步和提高应发自内心的高兴,看到别人的不足和错误要给予真心的帮助。应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同事、感恩社会,感恩才能使人成长。

我这辈子,一天到晚总是忙、忙、忙。有人说,‚忙‛字一边是‚心‛,一边是‚亡‛,心亡为忙,忙得连修心开智的时间都没有,会忙出什么结果。我常想,什么时候,拿出几天时间,一个人静下来,关掉手机,关掉电视,臵身‚世外‛,自己和自己好好沟通一下,‚致虚极,守静笃‛,寻找心灵的家园在哪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值得去做的事情。一个不会自我沟通的人很难建立起高品质的沟通,一个境界不高、心中格局小、生命取向低的人很难说出大气高远的话。我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学会沟通。海外项目存在的问题,许多是沟通不畅造成的,有中国人之间的沟通问题,也有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跨文化沟通问题。在人与人之间,在与爱人、与老人、与孩子、与亲人、与朋友、与同事相处中的许多烦恼,也常常是因为缺乏沟通带来的。其实许多矛盾问题都可以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来解决。沟通成了一门大学问,我们应下功夫成为沟通高手。一个团队也需要建立有利于沟通的规章制度。我多次讲过日本丸红公司的沟通实例,很值得学习。我们应规范自已的行为,争取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苏总在巴西考察期间,说了一段很深刻的话。他说:‚我们当初穿着草鞋、戴着草帽进入国际市场的,开始拿不到项目,后来拿到了;开始项目不赚钱,后来赚钱了。那么,我们算成功了吗?没有。什么时候,别人能发自内心地尊重我们,那才算成功。‛傅总到中石化不久就提出要打造‚高度受尊重‛的企业。两位领导都强调要受人尊重。结合海外工作实际,我常想,如果不讲诚信,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如果不讲礼仪,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如果不重视健康安全,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如果不爱护地球,不注重环保,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如果不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尽管中国人在国际上要做到普遍受人尊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还是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早曰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续至今,是因为她有一个魂——中华民族之魂。一个人也应有一个魂,这就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没有魂,岂不是行尸走肉。现实社会一些人急功近利,崇尚享乐,追名逐利,心浮气躁,物质主义大行其道,精神生活十分匮乏。许多人都在忙于应酬,搞得身心疲惫,有钱的没钱的、当官的不当官的,其实大都活得很累,并不快乐。这些并不是正常现象。活了60多年的我,又重新开始思考年轻时曾经思考的问题:人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又在重新审视走过的人生,重新认识这个似乎已经认识了的世界。也就在逐渐产生这些想法的时候,有机会接触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系完整、充满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犹如发现真理、发现‚新大陆‛一般。原先总认为自己读了不少书,知道不少事,懂得不少道理,阅历也不算浅,还能背诵几十篇古文和唐诗宋词。当学习见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经典之后,才认识到自已知道得太少太少。身为炎黄子孙,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真是惭愧至极。同时也感到庆幸,若此生没有这个机缘,将是多么大的遗憾。前六十年是一种活法,退休之后要换一种活法,把学习实践传播传统文化当作主要生活内容,用传统文化充实自己,让人生变得更加厚重。

‚孝悌之道,人之本欤‛,‚百善孝为先‛,大多数人都懂得这些道理。很多人自认为自己很孝顺,其实都留有遗憾。我人生最大的遗憾是对父母没能好好尽孝,如今追悔莫及。后悔没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父母说说话,后悔给家中电话打得太少,后悔没能陪父母多去几个地方转转,后悔答应老母亲出国旅游一次却没能实现,后悔在父亲去世之后没能最后下决心暂时辞去职务告病假回家陪陪老母亲,后悔没能把父母亲坎坷艰辛的一生记录下来传承下去,后悔年轻时因家务事顶撞过父亲,后悔没能把父亲演唱京戏的情景全部录音录像,后悔自己经常以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来原谅自己,后悔母亲去世后没能去奔丧,当时正赶上‚非典‛最紧张的那几天,大连市不让北京的人和车进城,等等。后悔的事情很多很多。我常想,如果人生能再来一次多好啊,可以少犯多少错误。父母不在了,让我们自己也失去很多。我曾有几次陪义母外出旅行,母亲腿脚不好,常需要坐轮椅。有两次,一次在北京香山公园,一次在香港海洋公园,我在推着母亲时,听到路边的人念叨,‚这个老太太真有福气!‛我当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过去那么多年,那场面那话音至今仍然那么清晰。我想,这辈子听到的所有表扬话赞美话全都加在一起,也没有这句话值钱,也没有这句话让我在意。可父母不在了,我永远听不到类似的话了,心里永远不会再有听到那句话时的那种幸福感了。人不管多大,在母亲面前都是个孩子。能享受到母亲的爱,那是一种幸福。我五十多岁时,回家看父母。中午休息,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看我没盖好被子,轻轻的给我掖被角。我并没睡熟,当时的那种感觉让人掉泪。可母亲不在了,这种渴望母爱、享受母爱的感觉永远不会再有了。我的父母去世后,我经常和同事、朋友说,要抢时间尽孝,世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纵有家产万贯,也买不来个太阳不下山。很多人以为,能让父母有吃有穿,不缺钱花,就算孝顺了,其实不然。孔子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 孝顺的表现是态度,是敬,不仅是给两个钱,还要陪父母聊聊天,散散心,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族精神薪火相传的继承者。当年因为工作忙,也因为自己的无知,对孩子的培养几乎没下什么功夫,心里一直很愧疚。儿子两岁时,我离家去山东大学学习两年;儿子六岁时,我在胜利油田滨海采油厂、物探公司当了三年的党委书记;儿子九岁时,我担任油田的副局长,不久去中原油田当局长。就在儿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我都因工作太忙,而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这些是永远无法补救的,是一辈子的遗憾。那时的理念是工作第一、事业第一,其实事业和家庭是可以兼顾的,不一定是要了一头,而舍弃另一头。还好,我现在有了小孙女,我想在培养孙女身上多下点功夫,以弥补我对儿子的亏欠。抚养孩子健康成长,是一件天大的事情。社会进步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这是好现象。在如何培养孩子方面,我的感受是,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人性比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让孩子在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别忘了向老祖宗那里求智慧。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

经常有人夸我身体好,其实我有一身毛病,这是多年透支的结果。从30多岁开始,一直到50岁,一天到晚只知工作,从来不休节假曰,不休星期天,休息一天甚至感到是罪过。有五六年,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都是半夜或是过了半夜才能休息。偶尔打打乒乓球,练练太极拳,但都坚持得不好。饮食上也不讲究,不懂得吃什么、怎么吃对身体更好些。各种应酬很多,喝酒在所难免。抽过烟,时抽时戒,反复多次。由于不注意饮食和锻炼,体重最重时达93公斤,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在这种情况下仍坚持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严重透支健康、透支生命,也可以说是在糟蹋生命。现在想起来,感到很愚蠢、很恐怖。到北京工作后,开始关注健康,调养身体。经过10年的努力,情况有些好转。在这个过程中,我思考了许多问题。很多人的一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几乎无目的的漂移、茫然之中,无可把握地匆匆度过,常常以病痛和失意收场,失去了生命应有的厚重和韵味,没有了人生飘逸的情怀、生命的享受。人生匆忙,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应该格外珍惜,可许多人并不在意,更没去思考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认真理解生命、感悟生命、敬畏生命、充实生命内涵、提高生命质量。经常有人对我说,‚我身体很好啊‛,而我往往反问,‚你知道什么是更好吗?‛,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已,还属于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的妻子或丈夫,为了他们也应关注健康,不关注自己的健康是最大的不孝。按道家的说法,人生即是养生,养生不是养身,养生是对生命的滋养。养生就是养‚德‛,养生就是道法自然,养生就是法于阴阳,养生就是顺四时之序。养生不仅是老年人的事情,年轻人也需要养生,养生应伴随人的一生。我在一次聚会上,看到背景墙上写着两行字:健康、快乐、成功,真实、自然、简单。这六个词,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也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采取的方法。只有注重养生,追求快乐人生,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旅程更富有意义。

同志们、朋友们,珍惜时光、珍惜岗位、珍惜缘分、珍惜传统文化、珍惜家庭、珍惜生命吧!以上的话不敢肯定是对是错,但敢肯定是我发自内心想说的话。

展望未来,我对退休生活充满期待,期待那种真正享受人生、享受平静与自由的生活。退休生活应是人生又一个黄金时期,我已经拟定了丰富多彩的‚十个一‛,‚十个一百‛,‚十个不‛的退休规划,待我实践一段时间之后再报告,如果大家需要的话。40年前,也就是我22岁那年,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了封一万字的长信(这封信至今仍保留着)。一个没想到的机缘,在我62岁告别职场时,又用了十多天时间,写了这篇八千多字的‚退休感怀‛。两篇文字,一篇是总结22 岁之前的生活、学习、参加文革、知青下乡及到油田工作后的情况;一篇是走过62年人生历程刚刚退休的我,此时此刻的一些感想。一篇是写给我七个兄弟姐姝的:一篇是写给我的同事、朋友的。一篇是我在作业队的木板房里,坐在四块砖头上,趴在当时我唯一的财产——一个破木箱上面,用圆珠笔、复写纸写的;一篇是我坐在办公室和家中书房的电脑前,用右手食指‚一指禅‛敲出来的。

在我来看,把想说的话写出来,是在尽我的心,心情使然;同事、朋友能看到这篇文字,是我们有缘,缘分使然。虽然我认识到的东西有些自己也未必做到、未必做好,但我愿说出来与大家共勉与分享。

刘锦信写于2012年1月

第三篇:读刘老“退休感怀”有感(模版)

读刘老“退休感怀”有感

有幸拜读了刘老的“退休感怀”,感触良多,收获颇丰,感谢刘老,感谢山东公司,现把我读后的思考与认识跟大家分享一下。

认真是一种能力。只有认真做事,踏实做事的人才是干实事的人,才是务实的人,才是能担当肯负责的人,才是一个能有所作为的人。刘老说他“做事太认真太较真,有些事情看得挺明白,但又解决不了,内心也就格外痛苦。还要经常面对员工的户口、爱人工作、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我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仅体现了他关怀员工的领导魅力,更说明了作为一名领导的责任意识,认真其实是一种负责的表现,负责需要能力作为支撑。

珍惜时间,活在当下。一个不珍惜时间的人,一个不能科学规划时间的人,一个不会利用时间的人,到头来必将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只有活在当下,珍惜拥有,明确生活目标,珍惜当前时光,从当下做起,才不至于让宝贵的时光随意流失,在回眸之时感到遗憾。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很多时候我们会感觉职业道德太过模糊,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如果一个人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混日子,那他就是一个非常没有职业道德的人。既然选择了一项事业,一个岗位,就要热爱他。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会在自己所从事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努力做出成绩,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应充满神圣感、虔诚感,甚至把自己交给事业。

年轻人吃苦是吃补。苦难会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提高一个人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积累厚度。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怕吃苦,吃点苦受点累算不了什么,怕吃苦受累是成长不起来的。如今条件好了,吃苦的内容和过去不一样了,但吃苦-1-的精神什么时候也不能丢,要做到“思想上刻苦,工作上刻苦,生活上刻苦”。

学会学习,多向身边的人学习。以前是落后就要挨打,现在是前进的慢也要挨打,不学习和不会学习的人或组织最终面临的都将是被淘汰。“当下师为无上师”,身边周围的人是最容易学,也是最值得学习的对象,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应尊师道,以能者为师,向强者看齐。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看淡名利,立足本职岗位工作,踏实工作,努力取得成效就是收获,就是成就。名利不应是刻意追求的目标,而是老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回报。一个人能否得到提职,有许多因素,如个人表现、工作需要、机会等等,对这件事不必看得太重。把名利看淡一些,一切顺其自然,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

与人为善、互相尊重、宽宏大量、团结方能进取。人与人之间认识就是缘分,是缘分就应该珍惜,而不应该斤斤计较,为了蝇头小利,因为意见分歧而伤害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感情。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知识,七分靠人脉,优秀人才的出现往往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而不是单个偶然的现象,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做到与人为善、互相尊重、宽宏大量,团结的组织才能成为强大的团队,而只有强大的团队才是不可战胜的。

百善孝为先,常怀感恩心。“孝悌之道,人之本欤”,中华民族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是一个讲求孝道文化的民族。俗话说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一个不能孝敬父母的人,一个没有孝道的人是不懂感恩的人,是不负责任的人,是无力在社会上立足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同事、感人企业,感恩社会,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使人成长。

常反思才能进步,会沟通才能拥有更多。伟大的导师列宁先生曾说过“当一个人开始反思的时候,他将步入一个伟大的起点”。中国

石油企业文化中的“四有工作法”就明确要求“事后有总结”。为什要总结?因为只有总结才能汲取教训,增长经验,只有总结才能进步,才能提高提升。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总是要跟各种人打交道,在家里与亲人会沟通才能家庭和睦,在单位与同事会沟通的才能赢得尊重,与客户会沟通的才能赢得信任,在社会上与朋友会沟通的才能获得帮助。

诚信做人,正直为人,勇于担当,才能赢得尊重。一个人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人性比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一生缔造了两个世界五百强的日本企业经理管理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哲学曾经总结过,一个人成功的三大要素中,人格第一,其次是勇气,最后是能力。中国历来在考察使用干部时也是首先将“德”放在第一位。一个具有崇高人格的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人,首先是一个讲诚信的人,是一个正直的人,是一个勇于担当的人,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人生即是养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的生命极其顽强又极其脆弱,只有活着才能做事,只有健康才能最大的发挥价值创造财富。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对家人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所以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学会养生,勤于锻炼,合理膳食,保持积极的心态,保证健康的身体。

第四篇:中原油田前局长刘锦信的

中原油田前局长刘锦信的《退休感言》。推荐给油田的孩子们。来源: 李思远✟CGA的日志

我在长治。昨晚吃饭时听一个叔叔说到刘局长的退休感言的文章,又听爸爸说到刘局长当初强力的改革措施。一回到宾馆就上网搜了。看后感触颇多。

前三段是网上一个人的自我感触,也是油田的人。后面是刘局长的文章。原封不动转到日志上,留下来。与大家共勉,特别是油田的孩子们。

离开油田十年了,总有种情愫萦绕在心中。虽然远隔重洋,但我一直在关注着油田的事情,关注着钻井三公司那个封闭院落的事情,关注着跟我一起长大的石油子弟的事情。中原石油勘探局局老大换了很多,唯独在我脑海留下痕迹的只有刘锦信一个,印象从中学就熏陶在刘锦信局长”为生存而超越”的思想之下,在我成长的很多年里这个标牌矗立在各个井队单位门口,各种会战幕布上,……大学时我曾试着把这句话它翻译成” STRUGGLE IS THE ONLY WAY TO SURIVAL”来警示自己,现在想来那个翻译还是不够好,我觉得 “STRIVE TO TRANSCEND”更好些(各位看官莫拍砖,我撼死维护你翻译的权利,这个还是可以继续交流的)上初中的时候到处都可以听到很多人骂刘豁子,93届技校生闹事,油田大批待业青年(俗称“混子”)游荡街头群殴的壮观场面,很多单位分分合合等等,工作几年后,我反思刘在90年代期间做的种种改革还是很有远见和前瞻性的,长痛不如短痛,总之如果当时没下狠心那么做的话,思路不对的话,根本谈不上出路,只有死路一条,现在想想当年还有接班这一说是多么的滑稽可笑。很多子弟的命运遵循着初中毕业培训下到井队就业,享受着制度的优越性,曾几何时,老师在课堂上讲好好学习,不然只能去井队当工人,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多少子弟走向社会后不太适应外面社会的残酷竞争,反而选择回归,也曾感慨有些子弟学成归来踌躇满志的回到油田上,却发现自己当年的初中同学已经都当上井队领导了,而他才却刚开始从技术员做起慢慢往上爬,漫无天日。我庆幸自己没留下,何况也留不下,唯有这个“为生存而超越”一直在留在我脑海中。

西非的网速很慢,我十分珍惜现有的网络资源,这是我起码还可以和世界同步的唯一方式,那天有幸拜读了提出“为生存而超越”的这位石油部当年最年轻的局长原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刘锦信2012年1月写的退休感言,写的很长很长,四十年的总结,洋洋洒洒八千字,愿与所有朋友共同学习。(本想把前面的很多段删掉,但为了保持其完整性和连续性,最终没删,没耐心的可以从第八段开始看起)

退休感怀

2012年12月26 日那天,集团公司领导和人事部负责同志召集国工领导班子成员,团团围坐在餐桌前,以这种创新的方式宣布关于我退休的决定。40 年的职业生涯就在这一刻结束了。尽管我两年来一直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要求尽早办理退休手续,但当退休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心情还是有些复杂。我既有“放下担子”的轻松和“解放了”的欣喜,也有对过去“指点江山”的些许留恋,还有对退休生活可能出现孤寂失落的一丝担心,更有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期待。

这次宣布我退休所采取的方式,使我半年前就准备好的讲话稿没有机会讲了。与国工的同志们不辞而别而又感到不太合适,适逢春节来临,就以退休老同志的身份给国工全体员工写了封拜年信,同时与大家道别。拜年信发出才一天,就收到四十多位员工的回信。读着这些充满真情和信任的信,令我十分感动,引发了更多的感慨和思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退休感怀”。

宣布我退休的那一天,恰逢国工挂牌成立8 周年纪念日。回顾和同志们一起走过的路程,我心存感激。2010年2月,我给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发了一条长长的手机短信,要求早日退出领导岗位。其中一段写道“国工已成立七年,全系统以年均58%的速度在发展,国工以72%的速度在发展。我尽了我应尽的责任,但更主要的是国工的骨干和广大员工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牺牲。”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在给领导的短信中我还写道:“这几年,在国外考察期间,我经常萌生一个想法,即在感到我们的员工很辛苦很可爱的同时,也很同情他们。拿着不多的薪酬,冒着那么大的风险,承受着孤独和寂寞,损失着亲情,干着那么艰苦的工作,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他们当中,婚变离异的,找不到对象的,子女教育被耽误的,对老人无法尽孝的,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当面对这些鲜活的人和事时,心情非常复杂。我从未对任何人吐露过这种想法,这是第一次。我很拥护您关于把海外人员„帽子‟搞大的主张,因除此之外还能给他们什么呢?“ 我在位时从未向员工说过这些话,现在要离开了,想把曾经有过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但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说。

两年前,我想早一点退出领导岗位,许多人对此感到不理解,或许也有人会怀疑我是否真心想退。我在那封短信中写道:“我现在很累,身心有些疲惫,不想在总经理的岗位上再坚持了。理由有五:

一、工作太操心。摊子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干活的人手不够且又太年轻。一天到晚担心安全,担心亏损,担心出事。

二、身体出毛病。随着年龄增长,腰酸腿痛、头昏眼花,深感身体透支严重,急需调整。

三、应酬难适应。公事或私事,求人或被人求,都得应酬,而有的应酬是在毁坏健康。

四、工作困扰多。一边是国际惯例、国际规则,一边是中国式的思维模式。经常在两种理念、体制、机制的矛盾冲突中挣扎,承受着煎熬。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总想改变现状,做事又太认真太较真。有些事情看得挺明白,但又解决不了,内心也就格外痛苦。还要经常面对员工的户口、爱人工作、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我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脾气不太好。性子急,脾气大,挑剔多。一辈子都想改也没改过来。虽说要求严、批评多,属„恨铁不成钢‟,但人毕竟都不愿听批评的话。况且伤人自伤,在惹得别人不高兴的同时,自己也不愉快。”

除了上述五个理由促使我想尽早退出领导岗位外,我在短信中还强调了一点,即“我不会英语已经在阻碍国工的发展。这些年,我在国外曾遇到过四次尴尬场面。外国人不理解国际公司的老总为什么不会英语。国工老总不会英语影响中石化形象,也影响工作。我常想,如果我会英语,可以交往多少外国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拿到多少大项目好项目;如果我会英语,国工的整体英语水平会高出一大截,工作效率会提高许多。从这个角度讲,我早一点离开岗位对国工是有利的。”也正因如此,我向集团公司领导建议,接替总经理的人选应该在英语过关的人员中挑选,而且刻不容缓。领导接受了我的建议,让我甚感欣慰。

虽然很早就提出退出岗位,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眼下终于退休了,我如释重负,感慨万千。在给员工的拜年信中畅谈了我与同志们共同工作的感受,特别强调了几个“珍惜”,大家对此反映比较热烈。我试着把这个题目展开,结合我的经历,谈谈一些想法。

自1971年12月在胜利油田加入石油工人队伍,屈指算来已整整40 年,其中胜利油田21 年,中原油田8年,国勘3 年,国工8 年。40 年来,既有坎坷与困难时的困惑和烦恼,也有创业时的激情和收获时的愉悦。40 年职业生涯,弹指一挥间。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作业队有几个8 年工龄的“老工人”,看病100%报销。我们学徒工十分羡慕,心想何时也能达到8 年工龄,享受那份医药费全报销的待遇。1975 年,周总理在四届人大工作报告中宣布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邓小平又提出本世纪末要翻两番实现小康。我当时就想,到那时实现了四个现代化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小康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到那时我就50 岁了,50 岁的我在干什么,会是个什么样子。可转眼间,我已过60 岁了。前不久,偶尔一次到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喊我“老大爷”,我顿时意识到是真老了,似乎有些伤感。胜利油田当年最年轻的处级干部,石油部当年最年轻的副局长、局长,竟然这么快就变成了“老大爷”。真是“逝者如斯夫”,岁月催人老。时光是宝贵的,稍纵即逝。年轻人千万别以为时间有的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跄。”做好人生规划,明确生活目标,珍惜当前时光,从当下做起,别让宝贵的时光随意流失,别在回眸之时感到遗憾。

岗位是每个人发展的平台。能在中石化这样名列世界50强前茅的企业工作,能够从事海外业务这项新兴事业,应该感到幸运和骄傲。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既然选择了一项事业,一个岗位,就要热爱他。对待事业应充满神圣感、虔诚感,甚至把自己交给事业。我经常鼓励年轻人到海外去锻炼。在国际工程公司,没有海外经历和项目管理经历,很难有“发言权”。自古“将帅起于卒伍”,要想在事业上有发展,就不能打怵到基层、到海外。通过在基层磨练,认识社会,感悟人生;通过在海外项目上摔打,积累经验,增长本领。这样,厚积才能薄发,将来定会大有作为。年轻时不经历基层锻炼,年长时很难再有机会补上这一课。现在的年轻人家庭条件大都很好,但能依靠父母一辈子吗?自身还是要奋斗的,否则到老的时候是要后悔的。到基层到海外就要有吃苦的准备。大家只看到我当局长当老总的“威风”,却不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我赶上了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十二三岁的年龄,一天到晚处于挨饿状态。我曾用槐树叶子、菠萝叶子、地瓜叶子充过饥。现在年轻人很难体会到顿顿饭吃不饱是个什么滋味。18岁下乡,在农村生活了3 年多,农村各种各样的活计都干过,什么样的苦都吃过,种田、赶车、养蚕、推磨压碾、割草喂牲口、编筐编篓、推独轮车、拾粪攒粪刨粪、当石匠、做豆腐、做粉条、在果园剪枝打药、冬天上山砍柴,还差点当上生产队长。21 岁到胜利油田,正赶上河口会战。那时我在试油队当作业工,作业工是一个又苦又累又脏又险的工种,一旦遇到井喷,身上从里到外都是油污。在作业队三年半,遇到过四次险情,差点丧命。一次是井场分离器着火,一次是手指被游动滑车大绳压住差点从井架上掉下,一次是抽吸时加重杆冲出井口差点被打着,一次是上井架救人差点摔下来。想起来就后怕。当时野外作业,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20 多人挤在一个房间的四面透风的苇箔房,经常喝黄河支流水沟里又涩又咸的水;夏天蚊叮虫咬,冬天冻得浑身发抖;娱乐生活单调,步行好几里路去看好几个月才放映一次的露天电影,下象棋用的棋子是用木头棍子自己做的。我在作业队当过副司钻、炊事班长、副队长,吃了许多苦。我常想,如果没有当年吃过的苦,怎么会有后来的我。我对吃过的苦无怨无悔。我22 岁那年在日记中写道,“人生这一辈子不知道都要做些什么,还是趁年轻的时候经受些锻炼和考验吧。”我讲这些不是想炫耀什么,也不可能让大家重新去吃这些苦,只是想告诉年轻人别怕吃苦,吃点苦受点累算什么,怕吃苦受累是成长不起来的。如今条件好了,吃苦的内容和过去不一样了,但吃苦的精神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当年石油部一位领导经常要求干部“思想上要刻苦,工作上要刻苦,生活上要刻苦”。这句话影响我20 多年,今天再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每个人都应尊师道,以能者为师,向强者看齐。除了向圣贤大家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向周围的人学习。“当下师为无上师”,向你的上级你的领导学习,向你的同事学习,向你的朋友学习,向一切有结果的人学习。人各有所长,任何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职位高、成就大的人更值得我们学习。我曾听说有一个司机,每天记录他的老板是怎么说话怎么做事的,跟着学。后来,这个司机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现实生活中,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得到提拔的机会就多一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离领导近,有更多的机会向领导学习。而有的人总喜欢挑剔别人的毛病,挑剔领导的毛病,从而使自己失去了许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有的人有一点成绩和资历之后,往往希望能很快得到提升。一个人能一否得到提职,有许多因素,如个人表现、工作需要、机会等等。对这件事不必看得太重。我在正局岗位上干了19 年没被提拔,有时心理也有些不平衡,但一闪念就过去了,心里能坦然面对。把名利看淡一些,一切顺其自然。名利不应是刻意追求的目标,而是老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回报。人都有欲望,这没什么不对,关键是不要迷于欲望。如果做了欲望的奴隶,则再也无法欣赏人性的美、自然的美,看见树木以为是木材,看见动物以为是美味•

能在一起共事,这是缘分。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我们一生能见过多少人,能认识多少人,能叫得上多少人的名字,能有机会与多少人共事,能有多少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其实很少很少。认识就是缘分,应该珍惜这种缘分。珍惜缘分才能建立起人脉。有人讲,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知识,七分靠人脉。应从认识的人中选择高质量的朋友。人一辈子常犯的错误是,见到好友不交,见到名师不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人在一起。对看着烦的人,一是要多想别人的好处优点,二是要用别人的不足提示自己,修炼自我,别人的不足就是你存在的价值。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应互相支持、互相体谅、互相补台,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和谐的工作氛围。应互相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应与人为善、宽宏大量,看到别人的进步和提高应发自内心的高兴,看到别人的不足和错误要给予真心的帮助。应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同事、感恩社会,感恩才能使人成长。

我这辈子,一天到晚总是忙、忙、忙。有人说,“忙”字一边是“心”,一边是“亡”,心亡为忙,忙得连修心开智的时间都没有,会忙出什么结果。我常想,什么时候,拿出几天时间,一个人静下来,关掉手机,关掉电视,置身“世外”,自己和自己好好沟通一下,“致虚极,守静笃”,寻找心灵的家园在哪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值得去做的事情。一个不会自我沟通的人很难建立起高品质的沟通,一个境界不高、心中格局小、生命取向低的人很难说出大气高远的话。我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学会沟通。海外项目存在的问题,许多是沟通不畅造成的,有中国人之间的沟通问题,也有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跨文化沟通问题。在人与人之间,在与爱人、与老人、与孩子、与亲人、与朋友、与同事相处中的许多烦恼,也常常是因为缺乏沟通带来的。其实许多矛盾问题都可以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来解决。沟通成了一门大学问,我们应下功夫成为沟通高手。一个团队也需要建立有利于沟通的规章制度。我多次讲过日本丸红公司的沟通实例,很值得学习。

我们应规范自己的行为,争取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苏总在巴西考察期间,说了一段很深刻的话。他说:“我们当初是穿着草鞋、戴着草帽进入国际市场的,开始拿不到项目,„后来拿到了;开始项目不赚钱,后来赚钱了。那么,我们算成功了吗?没有。什么时候,别人能发自内心地尊重我们,那才算成功。”傅总到中石化不久就提出要打造“高度受尊重”的企业。两位领导都强调要受人尊重。结合海外工作实际,我常想,如果不讲诚信,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如果不讲礼仪,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如果不重视健康安全,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如果不爱护地球,不注重环保,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如果不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尽管中国人在国际上要做到普遍受人尊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还是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早日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续至今,是因为她有一个魂一一中华民族之魂。一个人也应有一个魂,这就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没有魂,岂不是行尸走肉。现实社会一些人急功近利,崇尚享乐,追名逐利,心浮气躁,物质主义大行其道,精神生活十分匾乏。许多人都在忙于应酬,搞得身心疲惫,有钱的没钱的,当官的不当官的,其实大都活得很累,并不快乐。这些并不是正常现象。活了60多年的我,又重新开始思考年轻时曾经思考的问题:人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又在重新审视走过的人生,重新认识这个似乎已经认识了的世界。也就在逐渐产生这些想法的时侯,有机会接触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系完整、充满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犹如发现真理、发现“新大陆”一般。原先总认为自己读了不少书,知道不少事,懂得不少道理,阅历也不算浅,还能背诵儿十篇古文和唐诗宋词。当学习见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经典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知道得太少太少。身为炎黄子孙,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真是惭愧至极。同时也感到庆幸,若此生没有这个机缘,将是多么大的遗憾。前六十年是一种活法,退休之后要换一种活法,把学习实践传播传统文化当作主要生活内容,用传统文化充实自己,让人生变得更加厚重。

“孝悌之道,人之本欤”, “百善孝为先”,大多数人都懂得这些道理。很多人自认为自己很孝顺,其实都留有遗憾。我人生最大的遗憾是对父母没能好好尽孝,如今追悔莫及。后悔没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父母说说话,后悔给家中电话打得太少,后悔没能陪父母多去几个地方转转,后悔答应老母亲出国旅游一次却没能实现,后悔在父亲去世之后没能最后下决心暂时辞去职务告病假回家陪陪老母亲,后悔没能把父母亲坎坷艰辛的一生记录下来传承下去,后悔年轻时因家务事顶撞过父亲,后悔没能把父亲演唱京戏的情景全部录音录像,后悔自己经常以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来原谅自己,后悔母亲去世后没能去奔丧,当时正赶上“非典”最紧张的那几天,大连市不让北京的人和车进城,等等。后悔的事情很多很多。我常想,如果人生能再来一次多好啊,可以少犯多少错误。父母不在了,让我们自己也失去很多。我曾有几次陪父母外出旅行,母亲腿脚不好,常需要坐轮椅。有两次,一次在北京香山公园,一次在香港海洋公园,我在推着母亲时,听到路边的人念叨,“这个老太太真有福气!”我当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过去那么多年,那场面那话音至今仍然那么清晰。我想,这辈子听到的所有表扬话赞美话全都加在一起,也没有这句话值钱,也没有这句话让我在意。可父母不在了,我永远听不到类似的话了,心里永远不会再有听到那句话时的那种幸福感了。人不管多大,在母亲面前都是个孩子。能享受到母亲的爱,那是一种幸福。我五十多岁时,回家看父母。中午休息,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看我没盖好被子,轻轻的给我掖被角。我并没睡熟,当时的那种感觉让人掉泪。可母亲不在了,这种渴望母爱、享受母爱的感觉永远不会再有了。我的父母去世后,我经常和同事、朋友说,要抢时间尽孝,世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纵有家产万贯,也买不来个太阳不下山。很多人以为,能让父母有吃有穿,不缺钱花,就算孝顺了,其实不然。孔子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 孝顺的表现是态度,是敬,不仅是给两个钱,还要陪父母聊聊天,散散心,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族精神薪火相传的继承者。当年因为工作忙,也因为自己的无知,对孩子的培养几乎没下什么功夫,心里一直很愧疚。儿子两岁时,我离家去山东大学学习两年;儿子六岁时,我在胜利油田滨海采油厂、物探公司当了三年的党委书记;儿子九岁时,我担任油田的副局长,不久去中原油田当局长。就在儿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我都因工作太忙,而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这些是永远无法补救的,是一辈子的遗憾。那时的理念是工作第一、事业第一,其实事业和家庭是可以兼顾的,不一定是要了一头,而舍弃另一头。还好,我现在有了小孙女,我想在培养孙女身上多下点功夫,以弥补我对儿子的亏欠。抚养孩子健康成长,是一件天大的事情。社会进步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这是好现象。在如何培养孩子方面,我的感受是,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人性比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让孩子在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别忘了向老祖宗那里求智慧。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

经常有人夸我身体好,其实我有一身毛病,这是多年透支的结果。从30 多岁开始,一直到50 岁,一天到晚只知工作,从来不休节假日,不休星期天,休息一天甚至感到是罪过。有五年,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都是半夜或是过了半夜才能休。偶尔打打乒乓球,练练太极拳,但都坚持得不好。饮食上也不讲究,不懂得吃什么、怎么吃对身体更好些。各种应酬很多,喝酒在所难免。抽过烟,时抽时戒,反复多次。由于不注意饮食和锻炼,体重最重时达93 公斤,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在这种情况下仍坚持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严重透支健康、透支生命,也可以说是在糟蹋生命。现在想起来,感到很愚蠢、很恐怖。到北京工作后,开始关注健康,调养身体。经过10 年的努力,情况有些好转。在这个过程中,我思考了许多问题。很多人的一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几乎无目的的漂移、茫然之中,无可把握地匆匆度过,常常以病痛和失意收场,失却了生命应有的厚重和韵味,没有了人生飘逸的情怀、生命的享受。人生匆忙,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应该格外珍惜,可许多人并不在意,更没去思考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认真理解生命、感悟生命、敬畏生命、充实生命内涵、提高生命质量。经常有人对我说,“我身体很好啊”,而我往往反问,“你知道什么是更好吗?”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的妻子或丈夫,为了他们也应关注健康,不关注自己的健康是最大的不孝。按道家的说法,人生即是养生,养生不是养身,养生是对生命的滋养。养生就是养“德”,养生就是道法自然,养生就是法于阴阳,养生就是顺四时之序。养生不仅是老年人的事情,年轻人也需要养生,养生应伴随人的一生。我在一次聚会上,看到背景墙上写着两行字:健康、快乐、成功,真实、自然、简单。这六个词,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也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采取的方法。只有注重养生,追求快乐人生,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旅程更富有意义。

同志们、朋友们,珍惜时光、珍惜岗位、珍惜缘分、珍惜传统文化、珍惜家庭、珍惜生命吧!以上的话不敢肯定是对是错,但敢肯定是我发自内心想说的话。

展望未来,我对退休生活充满期待,期待那种真正享受人生、享受平静与自由的生活。退休生活应是人生又一个黄金时期,我已经拟定了丰富多彩的“十个一”, “十个一百”, “十个不”的退休规划,待我实践一段时间之后再报告,如果大家需要的话。

年前,也就是我22 岁那年,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了封一万字的长信(这封信至今仍保留着)。一个没想到的机缘,在我62 岁告别职场时,又用了十多天时间,写了这篇八千多字的“退休感怀”。两篇文字,一篇是总结22 岁之前的生活、学习、参加文革、知青下乡及到油田工作后的情况;一篇是走过62 年人生历程刚刚退休的我,此时此刻的一些感想。一篇是写给我七个兄弟姐妹的;一篇是写给我的同事朋友的。一篇是我在作业队的木板房里,坐在四块砖头上,趴在当时我唯一的财产一一一个破木箱上面,用圆珠笔、复写纸的;一篇是我坐在办公室和家中书房的电脑前,用右手食指“一指禅”敲出来的。

在我来看,把想说的话写出来,是在尽我的心,心情使然;同事、朋友能看到这篇文字,是我们有缘,缘分使然。虽然我认识到的东西有些自己也未必做到、未必做好,但我愿说出来与大家共勉与分享。

刘锦信 写于2012年1月

第五篇:刘锦信局长退休感言

退休感怀

2012年12月26 日那天,集团公司领导和人事部负责同志召集国工领导班子成员,团团围坐在餐桌前,以这种创新的方式宣布关于我退休的决定。40 年的职业生涯就在这一刻结束了。尽管我两年来一直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要求尽早办理退休手续,但当退休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心情还是有些复杂。我既有“放下担子”的轻松和“解放了”的欣喜,也有对过去“指点江山”的些许留恋,还有对退休生活可能出现孤寂失落的一丝担心,更有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期待。

这次宣布我退休所采取的方式,使我半年前就准备好的讲话稿没有机会讲了。与国工的同志们不辞而别而又感到不太合适,适逢春节来临,就以退休老同志的身份给国工全体员工写了封拜年信,同时与大家道别。拜年信发出才一天,就收到四十多位员工的回信。读着这些充满真情和信任的信,令我十分感动,引发了更多的感慨和思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退休感怀”。

宣布我退休的那一天,恰逢国工挂牌成立8 周年纪念日。回顾和同志们一起走过的路程,我心存感激。2010年2月,我给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发了一条长长的手机短信,要求早日退出领导岗位。其中一段写道“国工已成立七年,全系统以年均58%的速度在发展,国工以72%的速度在发展。我尽了我应尽的责任,但更主要的是国工的骨干和广大员工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牺牲。”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在给领导的短信中我还写道:“这几年,在国外考察期间,我经常萌生一个想法,即在感到我们的员工很辛苦很可爱的同时,也很同情他们。拿着不多的薪酬,冒着那么大的风险,承受着孤独和寂寞,损失着亲情,干着那么艰苦的工作,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他们当中,婚变离异的,找不到对象的,子女教育被耽误的,对老人无法尽孝的,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当面对这些鲜活的人和事时,心情非常复杂。我从未对任何人吐露过这种想法,这是第一次。我很拥护您关于把海外人员„帽子‟搞大的主张,因除此之外还能给他们什么呢?“ 我在位时从未向员工说过这些话,现在要离开了,想把曾经有过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但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说。

两年前,我想早一点退出领导岗位,许多人对此感到不理解,或许也有人会怀疑我是否真心想退。我在那封短信中写道:“我现在很累,身心有些疲惫,不想在总经理的岗位上再坚持了。理由有五:

一、工作太操心。摊子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干活的人手不够且又太年轻。一天到晚担心安全,担心亏损,担心出事。

二、身体出毛病。随着年龄增长,腰酸腿痛、头昏眼花,深感身体透支严重,急需调整。

三、应酬难适应。公事或私事,求人或被人求,都得应酬,而有的应酬是在毁坏健康。

四、工作困扰多。一边是国际惯例、国际规则,一边是中国式的思维模式。经常在两种理念、体制、机制的矛盾冲突中挣扎,承受着煎熬。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总想改变现状,做事又太认真太较真。有些事情看得挺明白,但又解决不了,内心也就格外痛苦。还要经常面对员工的户口、爱人工作、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我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脾气不太好。性子急,脾气大,挑剔多。一辈子都想改也没改过来。虽说要求严、批评多,属„恨铁不成钢‟,但人毕竟都不愿听批评的话。况且伤人自伤,在惹得别人不高兴的同时,自己也不愉快。”

除了上述五个理由促使我想尽早退出领导岗位外,我在短信中还强调了一点,即“我不会英语已经在阻碍国工的发展。这些年,我在国外曾遇到过四次尴尬场面。外国人不理解国际公司的老总为什么不会英语。国工老总不会英语影响中石化形象,也影响工作。我常想,如果我会英语,可以交往多少外国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拿到多少大项目好项目;如果我会英语,国工的整体英语水平会高出一大截,工作效率会提高许多。从这个角度讲,我早一点离开岗位对国工是有利的。”也正因如此,我向集团公司领导建议,接替总经理的人选应该在英语过关的人员中挑选,而且刻不容缓。领导接受了我的建议,让我甚感欣慰。

虽然很早就提出退出岗位,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眼下终于退休了,我如释重负,感慨万千。在给员工的拜年信中畅谈了我与同志们共同工作的感受,特别强调了几个“珍惜”,大家对此反映比较热烈。我试着把这个题目展开,结合我的经历,谈谈一些想法。

自1971年12月在胜利油田加入石油工人队伍,屈指算来已整整40 年,其中胜利油田21 年,中原油田8年,国勘3 年,国工8 年。40 年来,既有坎坷与困难时的困惑和烦恼,也有创业时的激情和收获时的愉悦。40 年职业生涯,弹指一挥间。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作业队有几个8 年工龄的“老工人”,看病100%报销。我们学徒工十分羡慕,心想何时也能达到8 年工龄,享受那份医药费全报销的待遇。1975 年,周总理在四届人大工作报告中宣布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邓小平又提出本世纪末要翻两番实现小康。我当时就想,到那时实现了四个现代化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小康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到那时我就50 岁了,50 岁的我在干什么,会是个什么样子。可转眼间,我已过60 岁了。前不久,偶尔一次到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喊我“老大爷”,我顿时意识到是真老了,似乎有些伤感。胜利油田当年最年轻的处级干部,石油部当年最年轻的副局长、局长,竟然这么快就变成了“老大爷”。真是“逝者如斯夫”,岁月催人老。时光是宝贵的,稍纵即逝。年轻人千万别以为时间有的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跄。”做好人生规划,明确生活目标,珍惜当前时光,从当下做起,别让宝贵的时光随意流失,别在回眸之时感到遗憾。

岗位是每个人发展的平台。能在中石化这样名列世界50强前茅的企业工作,能够从事海外业务这项新兴事业,应该感到幸运和骄傲。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既然选择了一项事业,一个岗位,就要热爱他。对待事业应充满神圣感、虔诚感,甚至把自己交给事业。我经常鼓励年轻人到海外去锻炼。在国际工程公司,没有海外经历和项目管理经历,很难有“发言权”。自古“将帅起于卒伍”,要想在事业上有发展,就不能打怵到基层、到海外。通过在基层磨练,认识社会,感悟人生;通过在海外项目上摔打,积累经验,增长本领。这样,厚积才能薄发,将来定会大有作为。年轻时不经历基层锻炼,年长时很难再有机会补上这一课。现在的年轻人家庭条件大都很好,但能依靠父母一辈子吗?自身还是要奋斗的,否则到老的时候是要后悔的。到基层到海外就要有吃苦的准备。大家只看到我当局长当老总的“威风”,却不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我赶上了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十二三岁的年龄,一天到晚处于挨饿状态。我曾用槐树叶子、菠萝叶子、地瓜叶子充过饥。现在年轻人很难体会到顿顿饭吃不饱是个什么滋味。18岁下乡,在农村生活了3 年多,农村各种各样的活计都干过,什么样的苦都吃过,种田、赶车、养蚕、推磨压碾、割草喂牲口、编筐编篓、推独轮车、拾粪攒粪刨粪、当石匠、做豆腐、做粉条、在果园剪枝打药、冬天上山砍柴,还差点当上生产队长。21 岁到胜利油田,正赶上河口会战。那时我在试油队当作业工,作业工是一个又苦又累又脏又险的工种,一旦遇到井喷,身上从里到外都是油污。在作业队三年半,遇到过四次险情,差点丧命。一次是井场分离器着火,一次是手指被游动滑车大绳压住差点从井架上掉下,一次是抽吸时加重杆冲出井口差点被打着,一次是上井架救人差点摔下来。想起来就后怕。当时野外作业,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20 多人挤在一个房间的四面透风的苇箔房,经常喝黄河支流水沟里又涩又咸的水;夏天蚊叮虫咬,冬天冻得浑身发抖;娱乐生活单调,步行好几里路去看好几个月才放映一次的露天电影,下象棋用的棋子是用木头棍子自己做的。我在作业队当过副司钻、炊事班长、副队长,吃了许多苦。我常想,如果没有当年吃过的苦,怎么会有后来的我。我对吃过的苦无怨无悔。我22 岁那年在日记中写道,“人生这一辈子不知道都要做些什么,还是趁年轻的时候经受些锻炼和考验吧。”我讲这些不是想炫耀什么,也不可能让大家重新去吃这些苦,只是想告诉年轻人别怕吃苦,吃点苦受点累算什么,怕吃苦受累是成长不起来的。如今条件好了,吃苦的内容和过去不一样了,但吃苦的精神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当年石油部一位领导经常要求干部“思想上要刻苦,工作上要刻苦,生活上要刻苦”。这句话影响我20 多年,今天再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每个人都应尊师道,以能者为师,向强者看齐。除了向圣贤大家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向周围的人学习。“当下师为无上师”,向你的上级你的领导学习,向你的同事学习,向你的朋友学习,向一切有结果的人学习。人各有所长,任何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职位高、成就大的人更值得我们学习。我曾听说有一个司机,每天记录他的老板是怎么说话怎么做事的,跟着学。后来,这个司机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现实生活中,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得到提拔的机会就多一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离领导近,有更多的机会向领导学习。而有的人总喜欢挑剔别人的毛病,挑剔领导的毛病,从而使自己失去了许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有的人有一点成绩和资历之后,往往希望能很快得到提升。一个人能一否得到提职,有许多因素,如个人表现、工作需要、机会等等。对这件事不必看得太重。我在正局岗位上干了19 年没被提拔,有时心理也有些不平衡,但一闪念就过去了,心里能坦然面对。把名利看淡一些,一切顺其自然。名利不应是刻意追求的目标,而是老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回报。人都有欲望,这没什么不对,关键是不要迷于欲望。如果做了欲望的奴隶,则再也无法欣赏人性的美、自然的美,看见树木以为是木材,看见动物以为是美味•

能在一起共事,这是缘分。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我们一生能见过多少人,能认识多少人,能叫得上多少人的名字,能有机会与多少人共事,能有多少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其实很少很少。认识就是缘分,应该珍惜这种缘分。珍惜缘分才能建立起人脉。有人讲,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知识,七分靠人脉。应从认识的人中选择高质量的朋友。人一辈子常犯的错误是,见到好友不交,见到名师不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人在一起。对看着烦的人,一是要多想别人的好处优点,二是要用别人的不足提示自己,修炼自我,别人的不足就是你存在的价值。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应互相支持、互相体谅、互相补台,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和谐的工作氛围。应互相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应与人为善、宽宏大量,看到别人的进步和提高应发自内心的高兴,看到别人的不足和错误要给予真心的帮助。应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同事、感恩社会,感恩才能使人成长。

我这辈子,一天到晚总是忙、忙、忙。有人说,“忙”字一边是“心”,一边是“亡”,心亡为忙,忙得连修心开智的时间都没有,会忙出什么结果。我常想,什么时候,拿出几天时间,一个人静下来,关掉手机,关掉电视,置身“世外”,自己和自己好好沟通一下,“致虚极,守静笃”,寻找心灵的家园在哪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值得去做的事情。一个不会自我沟通的人很难建立起高品质的沟通,一个境界不高、心中格局小、生命取向低的人很难说出大气高远的话。我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学会沟通。海外项目存在的问题,许多是沟通不畅造成的,有中国人之间的沟通问题,也有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跨文化沟通问题。在人与人之间,在与爱人、与老人、与孩子、与亲人、与朋友、与同事相处中的许多烦恼,也常常是因为缺乏沟通带来的。其实许多矛盾问题都可以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来解决。沟通成了一门大学问,我们应下功夫成为沟通高手。一个团队也需要建立有利于沟通的规章制度。我多次讲过日本丸红公司的沟通实例,很值得学习。

我们应规范自己的行为,争取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苏总在巴西考察期间,说了一段很深刻的话。他说:“我们当初是穿着草鞋、戴着草帽进入国际市场的,开始拿不到项目,„后来拿到了;开始项目不赚钱,后来赚钱了。那么,我们算成功了吗?没有。什么时候,别人能发自内心地尊重我们,那才算成功。”傅总到中石化不久就提出要打造“高度受尊重”的企业。两位领导都强调要受人尊重。结合海外工作实际,我常想,如果不讲诚信,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如果不讲礼仪,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如果不重视健康安全,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如果不爱护地球,不注重环保,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如果不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怎么能得到别人尊重。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尽管中国人在国际上要做到普遍受人尊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还是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早日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续至今,是因为她有一个魂一一中华民族之魂。一个人也应有一个魂,这就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没有魂,岂不是行尸走肉。现实社会一些人急功近利,崇尚享乐,追名逐利,心浮气躁,物质主义大行其道,精神生活十分匾乏。许多人都在忙于应酬,搞得身心疲惫,有钱的没钱的,当官的不当官的,其实大都活得很累,并不快乐。这些并不是正常现象。活了60多年的我,又重新开始思考年轻时曾经思考的问题:人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又在重新审视走过的人生,重新认识这个似乎已经认识了的世界。也就在逐渐产生这些想法的时侯,有机会接触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系完整、充满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犹如发现真理、发现“新大陆”一般。原先总认为自己读了不少书,知道不少事,懂得不少道理,阅历也不算浅,还能背诵儿十篇古文和唐诗宋词。当学习见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经典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知道得太少太少。身为炎黄子孙,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真是惭愧至极。同时也感到庆幸,若此生没有这个机缘,将是多么大的遗憾。前六十年是一种活法,退休之后要换一种活法,把学习实践传播传统文化当作主要生活内容,用传统文化充实自己,让人生变得更加厚重。

“孝悌之道,人之本欤”, “百善孝为先”,大多数人都懂得这些道理。很多人自认为自己很孝顺,其实都留有遗憾。我人生最大的遗憾是对父母没能好好尽孝,如今追悔莫及。后悔没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父母说说话,后悔给家中电话打得太少,后悔没能陪父母多去几个地方转转,后悔答应老母亲出国旅游一次却没能实现,后悔在父亲去世之后没能最后下决心暂时辞去职务告病假回家陪陪老母亲,后悔没能把父母亲坎坷艰辛的一生记录下来传承下去,后悔年轻时因家务事顶撞过父亲,后悔没能把父亲演唱京戏的情景全部录音录像,后悔自己经常以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来原谅自己,后悔母亲去世后没能去奔丧,当时正赶上“非典”最紧张的那几天,大连市不让北京的人和车进城,等等。后悔的事情很多很多。我常想,如果人生能再来一次多好啊,可以少犯多少错误。父母不在了,让我们自己也失去很多。我曾有几次陪父母外出旅行,母亲腿脚不好,常需要坐轮椅。有两次,一次在北京香山公园,一次在香港海洋公园,我在推着母亲时,听到路边的人念叨,“这个老太太真有福气!”我当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过去那么多年,那场面那话音至今仍然那么清晰。我想,这辈子听到的所有表扬话赞美话全都加在一起,也没有这句话值钱,也没有这句话让我在意。可父母不在了,我永远听不到类似的话了,心里永远不会再有听到那句话时的那种幸福感了。人不管多大,在母亲面前都是个孩子。能享受到母亲的爱,那是一种幸福。我五十多岁时,回家看父母。中午休息,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看我没盖好被子,轻轻的给我掖被角。我并没睡熟,当时的那种感觉让人掉泪。可母亲不在了,这种渴望母爱、享受母爱的感觉永远不会再有了。我的父母去世后,我经常和同事、朋友说,要抢时间尽孝,世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纵有家产万贯,也买不来个太阳不下山。很多人以为,能让父母有吃有穿,不缺钱花,就算孝顺了,其实不然。孔子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 孝顺的表现是态度,是敬,不仅是给两个钱,还要陪父母聊聊天,散散心,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族精神薪火相传的继承者。当年因为工作忙,也因为自己的无知,对孩子的培养几乎没下什么功夫,心里一直很愧疚。儿子两岁时,我离家去山东大学学习两年;儿子六岁时,我在胜利油田滨海采油厂、物探公司当了三年的党委书记;儿子九岁时,我担任油田的副局长,不久去中原油田当局长。就在儿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我都因工作太忙,而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这些是永远无法补救的,是一辈子的遗憾。那时的理念是工作第一、事业第一,其实事业和家庭是可以兼顾的,不一定是要了一头,而舍弃另一头。还好,我现在有了小孙女,我想在培养孙女身上多下点功夫,以弥补我对儿子的亏欠。抚养孩子健康成长,是一件天大的事情。社会进步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这是好现象。在如何培养孩子方面,我的感受是,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人性比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让孩子在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别忘了向老祖宗那里求智慧。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

经常有人夸我身体好,其实我有一身毛病,这是多年透支的结果。从30 多岁开始,一直到50 岁,一天到晚只知工作,从来不休节假日,不休星期天,休息一天甚至感到是罪过。有五年,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都是半夜或是过了半夜才能休。偶尔打打乒乓球,练练太极拳,但都坚持得不好。饮食上也不讲究,不懂得吃什么、怎么吃对身体更好些。各种应酬很多,喝酒在所难免。抽过烟,时抽时戒,反复多次。由于不注意饮食和锻炼,体重最重时达93 公斤,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在这种情况下仍坚持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严重透支健康、透支生命,也可以说是在糟蹋生命。现在想起来,感到很愚蠢、很恐怖。到北京工作后,开始关注健康,调养身体。经过10 年的努力,情况有些好转。在这个过程中,我思考了许多问题。很多人的一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几乎无目的的漂移、茫然之中,无可把握地匆匆度过,常常以病痛和失意收场,失却了生命应有的厚重和韵味,没有了人生飘逸的情怀、生命的享受。人生匆忙,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应该格外珍惜,可许多人并不在意,更没去思考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认真理解生命、感悟生命、敬畏生命、充实生命内涵、提高生命质量。经常有人对我说,“我身体很好啊”,而我往往反问,“你知道什么是更好吗?”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的妻子或丈夫,为了他们也应关注健康,不关注自己的健康是最大的不孝。按道家的说法,人生即是养生,养生不是养身,养生是对生命的滋养。养生就是养“德”,养生就是道法自然,养生就是法于阴阳,养生就是顺四时之序。养生不仅是老年人的事情,年轻人也需要养生,养生应伴随人的一生。我在一次聚会上,看到背景墙上写着两行字:健康、快乐、成功,真实、自然、简单。这六个词,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也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采取的方法。只有注重养生,追求快乐人生,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旅程更富有意义。

同志们、朋友们,珍惜时光、珍惜岗位、珍惜缘分、珍惜传统文化、珍惜家庭、珍惜生命吧!以上的话不敢肯定是对是错,但敢肯定是我发自内心想说的话。

展望未来,我对退休生活充满期待,期待那种真正享受人生、享受平静与自由的生活。退休生活应是人生又一个黄金时期,我已经拟定了丰富多彩的“十个一”, “十个一百”, “十个不”的退休规划,待我实践一段时间之后再报告,如果大家需要的话。

年前,也就是我22 岁那年,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了封一万字的长信(这封信至今仍保留着)。一个没想到的机缘,在我62 岁告别职场时,又用了十多天时间,写了这篇八千多字的“退休感怀”。两篇文字,一篇是总结22 岁之前的生活、学习、参加文革、知青下乡及到油田工作后的情况;一篇是走过62 年人生历程刚刚退休的我,此时此刻的一些感想。一篇是写给我七个兄弟姐妹的;一篇是写给我的同事朋友的。一篇是我在作业队的木板房里,坐在四块砖头上,趴在当时我唯一的财产一一一个破木箱上面,用圆珠笔、复写纸的;一篇是我坐在办公室和家中书房的电脑前,用右手食指“一指禅”敲出来的。

在我来看,把想说的话写出来,是在尽我的心,心情使然;同事、朋友能看到这篇文字,是我们有缘,缘分使然。虽然我认识到的东西有些自己也未必做到、未必做好,但我愿说出来与大家共勉与分享。

刘锦信

写于2012年1月

下载1原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刘锦信的退休感怀word格式文档
下载1原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刘锦信的退休感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