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在提高监管手段而非加强问责机制
辩题: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在监管手段还是问责机制
定义: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就是 通过
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完善监管政策法规、落实监管机制等一系列举措使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长效稳定的运行。其中监管手段包括安全标准的把关、风险预警、检验检测等多方面制度的落实与完善及相关部门高效公正的执行。问责机制就是明确监管主体,一旦出现政策失误,找出相关官员进行问责,有多大权担多大责。
标准:两种手段何者能更好的体现并达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目的--保护民众免受问题食品的侵害。接下来我们从两个方面进一步陈述:
首先,从目的来说,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为了保护民众免受问题食品的侵害。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事先预防最为重要,因为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给消费者带来的危害难以计量更难以补偿。通过完善监管手段,从生产环节就严格监察,流通、销售层层相扣,任何地方出现问题都不能流入市场,我们可以确保最终消费者面对的是安全可靠的食品。但问责机制无法直接作用于食品安全保障,行政管理上明确责任可以激励官员履职,但自上而下的管理对食品从原料采购到食用实际环节的安全保障鞭长莫及,监管得到合格的指标和数据才是硬道理。
其次,从解决方法来说,提高监管手段可以调动起社会多方的积极性,企业自检保障生产环节、明确行业标准树立品牌信心、独立机构引入先进技术级、政府把关协调等多角度多保险的方式,既明确每个阶段不同主体的责任,又把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全方位的衔接,这是防微杜渐。而问责机制通过责任的有限划分使官员受到无限连带作用,面对具体的食品问题,找出真正原因并解决比追究领导层责任更实在。
例子
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督、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此外,市场食品监督管理监察信息将由质检、工商、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4个部门联合发布。
作为企业,理所当然地应当追逐利润;作为消费者,理所当然希望使用安全、营养和卫生的食品。要将两者的目标结合起来,企业必须在提高消费者福利的前提之下获得赢利。但是,目前,一些食品生产加工者和销售商为了降低成本和占领市场,利用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机会制假售假,给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
加拿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目前世界上普遍公认的最好的体制之一,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食品监督系统。食品安全检验的任务由独立的机构负责,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CFIA负责管理食品企业,对有关法规和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实施这些法规和标准。省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提供在自己管辖权范围内、产品本地销售的成千上万的小食品企业的检验情况,市政当局负责向经营最终食品的饭店提供公共健康的标准,并对其进行监督。政府要求农民、渔民、食品加工者、进口商、运输商和零售商根据标准、技术法规和指南来生产、加工和经营。家庭、饭店和机构食堂的厨师则要根据食品零售商、加工企业和政府提供的指南加工食品。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成功模式,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这样一点: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监管机构是很重要的,并且要保证这个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实际效果。
第二篇: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2011-03-15 09:1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新举措,强调加强政府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两会代表、委员以及专家认为,目前已有的监管措施和法规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监管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该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管力度。——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食品安全问题要下决心进一步规范,加大监管,建立一个可追溯的链条;同时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双管齐下,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月召开的第3次全体会议明确,今年将从8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此前对食品安全犯罪也做了新的规定,加大了食品安全作假以及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打击力度,都说明了国家对食品安全方面更加重视。
“尤其应强调地方政府在食品监管方面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立昶指出,“从目前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生产的食品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食品主要瞄准了农村市场和欠发达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监管能力有限,难以全方位监测。”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国共有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近七成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仅3.7万家,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与食品生产企业小、散、多相比,我国农业生产则更为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尤其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更难控制。
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往往是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从“田间”到“餐桌”,我国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监管部门,但在实践中,常存在各部门间责任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专家指出,针对监管混乱和监管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各地方政府首先要强化地方监督力度,明确责任,从源头抓起。
——食品安全监管尚存三大难题
陈立昶介绍,目前国家严控食品安全事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地方监管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造成地方政府监管不力。
综合代表和委员的意见,食品监管在地方执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实施一年多来,大多数省份还没有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监管环节留有真空。《食品安全法》与《刑法》、《农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衔接也不够紧密。
二是各监管部门责任不清。目前实行的仍是分段监管体制,各地机构改革模式、进度不一,部分地方政府的卫生、药监职能未交接调整到位,食安办有设在卫生、药监、工商、经信等不同模式。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体制也不一致,加大了协调难度,监管工作未真正形成合力。
三是检验资源重复配置、利用效率低。目前,各监管部门相继利用国家财政投入,重复建设检测机构,检测项目同质化严重,技术机构小而全,资源分散、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和数据不能共享。
——三方着手完善监管体系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和委员就如何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让百姓吃的放心展开热议,议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加大执法力度,严惩食品安全犯罪。
有专家指出,在美国等国家,上述所有流程都归一个部门管理,权力和责任都很明确,管理甚至从产品的最上游就开始了,而且一路监测下来。因此,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需要改革体制。
综合代表、委员和专家的观点,针对上述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中遇到的问题,建议未来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配套法律法规。加快健全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适应形势发展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以预防为主,地方政府提供法律支撑,尽快制定保健食品监管条例、食品与食品添加剂标签管理规定、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以及小作坊、小摊贩监管规定,完善相关标准、产品认证、信用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法规。抓紧修订《刑法》有关条文,科学界定食品安全犯罪,拓宽处罚范围,加大惩罚力度。
二是创新监管工作模式。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整合农业、质监、工商、药监、卫生、检验检疫等部门监管资源,成立一个专职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或构建以一个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监管体系,减少部门环节,打造一个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三是整合优化检测资源。对各部门之间的检验能力建设进行适当整合,成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归口一个部门管理,统一利用检测人员、仪器设备,统一检测计划,统一检测信息公布,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第三篇:多措并举 构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监管机制
多措并举 构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针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和难点,我们京山县食药监局在强化监督、提高执法效能上下功夫,采取落实监管责任、强化日常监管;推行“一票通”、规范进销货台账;创建“示范农贸市场”,引导市场提档升级等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监管的水平,着力构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取得了较好成效。归纳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搞好摸底调查,找准监管薄弱环节。今年8月份,我们结合体制改革后开展的首次专项整治“亮剑”行动,组织各分局(所)对全县19家农贸市场进行调查摸底,将市场开办者基本信息、市场规模、市场内518户食品经营户、675户食用农产品全部建立监管档案。同时发现了我县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场基础设施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经营场所卫生差、经营自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等基本没有落实。二是市场内多数经营户索证、索票、台账制度未建立,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三是市场普遍没有配备相应的食品快检设备,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缺乏有效保障。
二、明确监管责任,开展专项整治。针对摸底调查发现的农贸市场监管存在的“风险点”,我们从落实监管责任入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由事后处置向预防为主转变。一是明确监管人员责任,做到监管区域“网格化”。将全县19个市场监管经营主体以基层分局(所)为主体,实现分局(所)长与市场监管人员、监管人员与市场开办者、市场内各类食品经营者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状》,做到任务落实到人,监管责任明确到人。二是落实日常“痕迹化”监管,严格按县局《食品药品监管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监管人员每月对农贸市场各类监管对象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做到监督检查有记录、检查双方有签字,监督文书齐全,监督结果真实可信,确保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可防、可控。三是开展了一次《农贸市场及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在全县19个农贸市场张贴“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为的通知”500余份;张贴“十不准、八禁止”食品安全警示宣传材料100多份,利用市场内的10多个LED显示屏,播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信息20多条。结合县局开展的“食用油”、“肉制品”等专项整治,对19个农贸市场各类经营户进行集中彻底清查。对涉及无证经营、进货台帐记录不全、未索证索票等违法行为,下发预警通知书(办证通知书)16份,排查食品安全隐患3个,及时查处了一批销售过期食品、无中文标签肉制品、无证经营食品等违法行,有效规范了农贸市场食品经营秩序。
三、找准突破口,强力推行“一票通”。针对农贸市场内大部分经营者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台账记录积极性不高,食品安全信息不准确,出现问题难于追溯的实际,我们8月初率先在全县农贸市场推行使用“一票通”购货凭证。为使食品经营户接受“一票通”,我们采取三项措施,一是与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相结合,将如何正确填写、索票粘贴、保管年限等内容作为食品从业人员培训重要内容之一。共开展培训10期,培训500余人。二是召开专题会议,重点推广。8月份在县局召开的食安办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监管专题会议上,县局就推行“一票通”的意义和作用做了介绍,引起城区8所学校分管食品安全的校长强烈兴趣,会后纷纷到县局索取“一票通”样本,认为“一票通”有效解决了学校食堂长期存在的食用农产品购货台账无法规范、食品质量不稳定以及来源复杂、报帐难等问题。三是实施倒逼机制,通过规范学校、机关食堂、餐饮经营户进货台账等方式,督促市场经营户使用“一票通”。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对未建立台账制度或台帐记录不全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处罚决定书等手段,督促全县1500多户餐饮单位全面使用“一票通”作为进货台账,实现了以批发源头监控为切入点,进销货台账全覆盖的记录机制,达到了全面监控食品准入的目的,有效化解了食品安全监管风险。“一票通”推进近3个月来,全县19家400余家食用农产品经营户已领取“一票通”票据3000余本,真正实现了食用农产品从市场准入到生产经营各环节来源可溯、流向可追、问题可查。
四、抓好示范创建,发挥示范作用。我们以省局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农贸市场”创建为契机,组织各类市场开办者学习《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农贸市场基本标准》,提高市场开办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市场开办者对照标准进行整改,进一步规范各类食品经营行为,对基本符合条件城中路农贸市场、京华农贸市场积极申报。在12月4日城中路农贸市场通过省局验收的基础上,为发挥该市场的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县农贸市场硬件设施、管理水平提档升级。近日我局又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纳入2015年县政府民生实事的建议》,力争通过政府主导、部门支持,政策、资金扶持,多渠道引进资金,以城中路农贸市场为“样板”,对我县其它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升级,创建更多的食品安全示范市场,为构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第四篇:李金早-建立机制消除监管空白 实现食品安全监管
xiangaishinian.org
李金早:建立机制消除监管空白 实现食品安全监管
李金早在北流对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时要求
第五篇:夯实基础健全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水平莱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崔学南
夯实基础健全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水平莱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崔学南
青岛新闻网2005-08-30 02:44:10
莱西市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健全机制,为创建“平安莱西”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五抓”:
一、抓安监网络,形成健全、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强化了市镇两级政府和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严格实行“一岗双责”;调整
充实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强化其安全生产监督、指导、协调职能;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和理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监工作管理体制;按照“两级机构、三级网络”的要求,全市58个安委会成员单位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116人;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化品生产、经营、运输单位也依法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420人,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做到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二、抓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把安全生产教育贯穿于工作始终,推动宣传活动深入企业、学校、社区,深入群众,贴近生活。“安全生产月”认真组织开展在新闻媒体开设安全生产教育专栏、“安全咨询日”、演讲赛、安全知识答卷和安全进校园、进社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双基”工作深入开展,强化了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让企业认识到“事故是企业最大的成本,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让群众树立“事事处处讲安全”的意识。
三、抓督查考核,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检查考核体系。年初与96个镇、街道、开发区和有关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责任体系;日常工作中加强督查考核,做到“月自查,季考评,半年总结,年底总评”,使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找原因、早整改;建立完善定期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安全生产工作例会、行业重大事故隐患未遂事故整改备案、事故备案和督查、重点督查、考核等“六项”工作制度,使安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四、抓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落实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工作要求,健全完善“专家查隐患、政府搞督查、部门抓监管、企业抓落实”安全工作新机制。重点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燃气、民爆器材“八项”安全整治,把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部位的事故隐患摸清,列出单子,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对发现的隐患,实行整改责任制,谁检查发现的隐患,谁负责督促进行整改,一抓到底,确保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同时,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凡发生一起一次死亡2人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向市政府作出检查。坚决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及时查明原因,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和有关领导的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
五、抓服务到位,把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结合起来。安监部门既是《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者,更是服务企业、群众的窗口单位。实际工作中把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结合起来。如在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上门帮办督办,服务到一线,统一规范申报材料样式和标准,保证提报材料质量。29家非煤矿山和11家危险化学品企业按时完成安全生产许可证材料申报工作,4月
底省安监局已先期为我市4家非煤矿山企业和5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放了《安全生产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