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2:补充词语

时间:2019-05-14 03:2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2:补充词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2:补充词语》。

第一篇: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2:补充词语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2:补充词语

[技法解说]

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目的是以此考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度。审题时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题旨就会显露出来,从而化难为易。这种方法就是补充词语法。它适用于较宽泛性的标题。

譬如《变化》这一作文题目,如果用补充词语法审视,在原题目前面加上“我家的”、“爸爸的”、“小院的”、“学校的”等新条件,使题目相应成为《我家的变化》、《爸爸的变化》、《小院的变化》、《学校的变化》,题目意思更明白了,文章就容易把握的多了。以独词为题目的,可在前后加修饰语扩展为主谓短语,如:《路》,扩为《我的人生之路》,《家乡那条致富路》;《榜样》,--《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像这类题目还有《歌声》、《心事》、《忏悔》、《尝试》等。

运用补充词语法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补充的条件一般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越具体越好。如前面说的《变化》补充题目后,能从小处着眼,可用以小见大法来写;但若补充成《祖国的变化》,题目仍很宽泛,写时就不好把握了。

(二)补充的位置可在原题目之前或之后,但不得擅自改变原题目,只能在草稿纸上或心中进行填补。

(三)如果命题者没有特别的附加要求,补充时可以使原题以写人为主,也可以使原题以写事为主,如《哭笑不得》可以填补成《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

[例文欣赏]

生命的感悟

我的家乡是临海的一座小城,那儿的海很美很美,于是乎便兴起了旅游业,也便有了我家这一小小的海滨旅馆。

只要是夏季,每天我家的旅馆都迎来无数的顾客,爸妈实在忙不过来,便找了刚放假的我来帮忙。说实在话,我不喜欢这份“兼职”。

我总是抱怨、抱怨客人不讲礼貌、语言粗俗、随地吐痰„„可不是,我每天在旅馆外的沙滩都能拾到二三十个空饮料瓶子----都是游人丢弃的。对此我很气愤他们不讲道德,尽管这些空瓶每天能带给我七八元的收入。

爸妈对这类事情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任凭我怎么抱怨也不为所动,但有一点我倒是没有想到,他们管得住游人吗?----绝对不能。对于爸妈我已彻底失望,倒是爷爷听完我的抱怨后说了一句话:“换一个角度吧,要看光明,不要去面对黑暗。”当时我没有听懂,却也没再细问便走开了。又是一个不冷不热、阳光明媚的日子,又有一大群游人来到海滩,呆子似的哥哥难得地出来帮忙,这使得我有时间溜出去偷懒。海滩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更密密麻麻的是海滩上的空瓶子、烟蒂和空的防晒油瓶。我又一阵厌恶,一边拾着,一边骂着,我觉得自己似乎对人失去了信心。突然我想起了爷爷的话,换一个角度看。

我跑上了旅馆的顶层,拿起望远镜,俯视着海滩。天哪,我又看到了最不想看的画面!一个中年男子把一个空瓶向大海掷去,被海浪给打回来了。然而又一个画面却扣住了我的心弦,那中年人旁边,似乎是他女儿----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又把那个空瓶拾了回来。小女孩不等那中年人再次夺过空瓶,便一路小跑把空瓶扔到了附近的拉圾筒,又再跑回到了中年人身旁,似乎在说着什么。她的父亲时不时抓抓头,然后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头,咧着嘴笑了一下。我不知道她到底说了什么,但是我的心被触动了。我明白了爷爷的话,我找到了我所盼望的美德。事实上,它近在眼前,然而过去我却认为它远在天涯。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难以觉察的画面让我终于找到了它,我感到了一种满足和希望„„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

点评:

作者选取自己亲历的情境作为文章的素材,对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如:不讲礼貌、语言粗俗、随地吐痰、乱扔空瓶烟蒂等行为表达了自己极度的厌恶情绪,并且产生了对人类失去信心的心理。那么,究竟是谁改变了作者的认识,是谁重新燃起了作者对人类的信心,又是谁让作者重新感悟了生活的呢?这里固然有爷爷的功劳,因为,我在抱怨的时候,是他告诉我“换一个角度吧,要看光明,不要去面对黑暗”,但是,更主要的,是那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我,使我终于找到了它——美德,使我真正感到一种满足和希望,使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感悟和认识„„

[学生习作]

感动

彭天华

现实生活中,使我感动的事太多了。不为拥有很多金钱而感动,不为能穿漂亮的衣服、住上豪华的房子而感动„„能感动我的只有那点点滴滴的真情。

感动于妈妈一缕白发

某日,妈妈头疼让我给她按摩按摩。当我按摩时。突然发现妈妈头上已有一缕白发。顿时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股热流冲向眼窝,泪水一滴一滴掉在妈妈的背上。您刚过不惑之年怎么就有了白发?是不是我考试考的不好让您心寒?是不是因为我不听话让您费心?是不是„„妈妈。您为了我的成长,为了这个家庭,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您的白发就是最好的见证。不懂事的心啊!为什么你今天才发现了妈妈的白发?

感动于父亲的一次修车

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对我从来未说过关爱的话语。但总是有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感动。

某日,在回家的途中,我的自行车坏了,一步也不能骑,只好推着车子摸黑回家。已是晚上九点钟了。我家附近又没有修车的,明天的学怎么上?当我正发愁时,父亲拖着一身疲惫回家了。得知我的车子坏了后,手没洗一把,水没喝一口,就找上锤子等工具修起来。睡梦中我还能依稀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看到车子已修好,车身也擦得锃亮。从妈妈口里得知,爸爸昨夜十二点多才睡觉。早上五点多就起床了。路上骑着爸爸修好了的车子,我想了很多很多„„

感动于姐姐几句关心的话

“小华,中央气象台说明天要下雨,别忘了带雨具,别忘了多加件衣服!”

“小华,吃早饭的时候别忘了加杯牛奶。”

“小华,„„”

这是我上学时,姐姐常嘱咐我的话,这话实在太平常不过了,但正是这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着姐姐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记得有一天,家里只剩下姐姐和我,晚上我突然发高烧,急得姐姐像热锅上的蚂蚁。早上我从昏迷中醒来,发现我已躺在病床上。“弟弟,你好些了吗?”听着姐姐这关切的话语,望着她那熬得通红的眼睛,我不禁潸然泪下。

没有得大奖的喜悦,没有当明星的荣耀,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使我读懂了人生这部书,真正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正是这一次次的感动,使我走向了成熟,领悟了人生的真谛。点评:

“感动”,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题目,如何既准确把握题目要求,又能写出一篇成功的文章来,确实需要认真思考的。小作者对题目巧作补充,分别以“感动于妈妈的一缕白发”、“感动于父亲的一次修车”、“感动于姐姐几句关心的话”为小标题锁定写作内容,化宽泛为

具体,很好的完成对题目的思考。

[写作例话]

蒲松龄的茶棚

蒲松龄在传世名作《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中,为了搜集创作素材,在他别号得名的柳泉边,搭了一个茶棚。来往的行人只要讲个故事,就可以免费喝一盏茶。由于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创作了近500篇短篇小说,在谈狐说鬼中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被郭沫若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广泛搜集素材,才能文思泉涌,这就是蒲松龄留给我们的写作成功的启示。

第二篇: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5:借题发挥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5:借题发挥

[技法解说]

所谓借题发挥,就是借谈论某个题目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这种方法适用于感想式的作文题,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这一类题目,运用借题发挥法审视,能很快把握题旨,明确文章的立论方向。如果说就事论事法仅就事件本身展开议论,得出特殊性的结论,那么借题发挥法则以某一事件为触点,生发开去,纵横开阖,广征博引,从而得出普遍性的道理。因而运用此法可以使思路开拓,使议论得以升华。其运用模式为:

此事→议→他事→论

(引出)(转入)(升华)

其中“他事”证明“此事”具有典型意义,而“议”为“论”作铺垫,全文的重心在“论”上。借题发挥法最忌“发挥”无据,也忌“发挥”无度,因为这样的文章没有说服力。苏洵曾写过一篇《六国论》,他说六国的灭亡是贿赂秦国。看起来是在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而实际上他想批评北宋王朝贿赂西夏的不当。他是借论六国灭亡的原因来针砭时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是典型的借题发挥。苏轼和苏辙都以《六国论》为题写过文章,而苏洵的《六国论》影响最大,这种借题发挥、别开生面的写法应该说正是苏洵文章成功的原因之一。

就事论事不能借题发挥,借题发挥则不能就事论事。运用借题发挥法审题,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借题”,二是“发挥”。借题之精髓、内涵,发己之见解、观点。而且所发之观点与所借之题目要一脉相承,一线相通。也就是说,阐述的观点(即为文章的立意)确实是从题目中引发出来的。一般说来,写这类作文题,所阐发的观点其实就是题目中所蕴含的深意的表露。掌握这两个要点,审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作文题: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

[立意探讨]:

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借题发挥,表达你对某些现实问题的看法。

单就某种颜色来说,很难说哪种颜色最美。说某种颜色最美,一定是和某种特定的情境、特定的心理相联系。这样看来,该话题的范围就比较大了。我们可以说“绿色最美”,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由此引申出我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忧虑;我们可以说“本色”最美,因为保持本色难能可贵,从而引发我们对社会腐败问题的批判;我们还可以认为“羞色”最美,因为它为人类所独有,从而引出我们对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等等。

[例文欣赏]

权威与盲从

茫茫苍穹,纷纷扰扰,不乏“杞人忧天”之事。不久前,新华社不慎误发一则新闻:一颗小行星即将“作客”地球,50亿地球居民将有一半告别人世。显然,对这条性命攸关的报道本该慎重对待,岂料全国大大小小各类报刊都迫不及待地转载了新华社原稿,掀起了一场“地球危机”的**,弄得人心惶惶,如芒刺背。

好在一些科学家及时以科学的论断否定了上述的说法,人们高悬的心方才落地。好一个“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危机”已经过去,日子依旧太平,然而由此折射出的国人心态较“危机”本身更令人不安,一个硕大的问号久久印在人们脑海:为什么新华社不慎误发一则新闻,会以讹传讹,导致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深思一番,其原因显而易见:新华社是中国新闻机构的权威。权威还会犯错误?权威还能被怀疑?诸位编辑“老总”们正是在这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支配下,不加思索,毫无

异议地刊出了这则“爆炸性”新闻。殊不知,这下可乱了自家人的阵脚。

再追溯一番,不难发现这种认为“权威永远而且绝对正确”之心态由来已久,并非新潮。曾记否,50年代,马寅初教授提出必须注意人口问题,然而当时全国上下一致认为权威意见绝对正确,并紧随权威,对马教授横加指责,结果三十多年前的这场人口“大批判”,成为今天民族经济腾飞的巨大羁绊。又曾记否,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盲从权威”的心理已发展到了历史最高峰,凡是权威说的、做的都被认为绝对正确,不容半分怀疑!结果,十年一觉荒唐梦,中国人为此付出的代价至今偿还不清„„

“青史如镜鉴是非”。从历史的教训中看出这种庸俗心理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一脉相承的。勿庸讳言,尽管封建专制已一去不返了,但封建残余仍在一些人的深层意识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跟着权威走最省事,最保险”,于是乎,大小事情都由权威说了算。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种惯性思维。殊不料一错则百错、千错,小则搞得人心惶惶,大则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由此可见,盲从心态表面上是一种绝对服从,实质上是不折不扣的敷衍,是对祖国建设的冷漠麻木,是对中华民族振兴大业的极端不负责任,实在应该“口诛笔伐”。

与此同时,那种以科学眼光分析一切事物,独立思考,对于对某些权威意见提出异议的可贵精神实在应该大力提倡。这种可贵精神是民族自信力的高度表现,是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的高度体现。

当然,科学地怀疑权威是一种辩证的扬弃,绝不意味着盲目怀疑一切,一概否定权威。其实,那种走上另一极端的“全盘否定、怀疑一切”同样也是一种盲从。要克服盲从的习惯性思维说说容易,做起来困难,然而正因为其难才更应该努力地做。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本着科学精神,勇敢地追求真理,以克服盲从心理,那么前不久“地球危机”之类的“杞人忧天”之事还会再发生吗?

点评:

本文的开头从新华社不慎误发一则新闻,结果以讹传讹的事件说起,并究其原因:在于对权威的盲从。接着转入列举盲从权威的实例,证明在中国盲从的心态由来已久,危害极大,然后进一步深挖盲从的思想根源,而且加以批判,最后鼓励人们克服盲从心理。本文作者运用“借题发挥法”借误发新闻之事,对盲从权威加以批判和否定。

[学生习作]

属于我的一天

于曼

“我去你姥姥家了。”妈妈说。

“你走吧。”我揉着惺忪的睡眼应了一声。妈妈走了,是关门声告诉我的。这个世界静下来了,没有催你上自习的铃声,没有被人强迫起床的哀怨声。然而,真是不幸,壁钟那边传来了声音“现在时刻上午10点钟”。怎么那么快?!经过10分钟的思想斗争,我决定起床,离开了这个被妈妈称为“狗窝”的地方,被子散着,反正也没有人检查。

推开卫生间的门,我要好好打扮一下,三下五除二洗好头,擦干梳好。我可怜的头发半年都没沾过一点“高科技”了。放了点“摩丝”,呵!原来我的头发也可以这样的。本来我有一头长发的,初三那年,不幸被长长的大剪刀剪断了。悲哉!悲哉!我又仔仔细细地在刚洗过的脸上涂了一层“雅倩”,不过并没有什么“白里透红,与众不同”的迹象。

一切完毕,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分钟。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学校,总把那份欲望压在心底,可爱美是女生的天性,也许只有假期,我们才能对着镜子照个够。

下面该干什么?不知道。上学时,能有几个属于我的日子?能有几个让自己纵情想象的日子?可一旦拥有却又不知怎样度过。我以前喜欢查看明星最新动态,张惠妹、王菲、黎明都是我所熟知的,可现在却怎么也引起不了我的冲动。也许这已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可我到

底喜欢什么呢?我怀疑自己放假前一天活跃的想象力是否早已荡然无存,我那时不是常用它来联想放假后的情景吗?

我猛然意识到,不是我没有那种冲动,而是不能够有,兴趣一旦培养起来就很难消除,已死的东西让它复活再死,不是很痛苦吗?我知道有那一天,我不是从放假那一天就担心开学吗?

《学习的革命》中说中国的学生是一群羊,他们只会吃准备好的草料,不懂得寻找新的鲜草。冤枉啊!我们这群“羊”中曾有的寻找过新的草料,可羊倌们都说那草有毒;又曾有“羊”不惜以身试毒,奇怪的是草并没毒死羊,它却成了羊倌手下的牺牲品!呜呼哀哉!我们上学,多半是为了挤过那座独木桥,如果顺利过去,也许我们不得不以牺牲所有的欢乐、爱好、想象力作为代价。可这不是公平的交易,必不能长期存在,它只是“一厢情愿”。我们期待新的政策,正像处在复杂交换贸易中的人期待货币的出现一样。

不知不觉想了很多,属于我的一天也要过去了。不知道明年的寒假又会是什么样子?但,我期待着。

点评:

读罢此文,脑海中蹦出两个字:睿智。主要表现在:思想深刻,立意高远。文章反映出作者对应试教育的深刻反思,表现了对新的教育政策的期盼。而这主题的表达却是从属于自己的一个星期天,借题发挥而来,不可不谓之“巧”。

[写作例话]

徐文长智慧故事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竹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第三篇: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7:抑扬交错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7:抑扬交错

[技法解说]

“抑”是贬,批评之意,“扬”是褒,赞美之意。所谓“抑扬交错法”,是指作者通过褒贬来立意——评判人或事物的技巧,常见的有“先抑后扬法”、“先扬后抑法”、“抑扬并举法”。先抑后扬的“抑”是手段,而“扬”是目的,是利用“抑”“扬”的反差,来作为“扬”的衬托或铺垫。先扬后抑则反之。抑扬并举是对事物作一分为二的评判,有褒也有贬。如果说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是表现立意的技巧,那么抑扬并举则为立意本身的辩证法。前者可以造成笔势上的跌宕起伏,增强艺术效果,后者可以正确评判外物,减少主观片面性。抑扬的关键在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运用抑扬交错法,要注意抑扬不能超出客观事物真实范畴,既要服从于写作目的,又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我们学过的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就应用了抑扬交错法。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她的缺点,极尽针砭,后写她的“伟大的神力”和对她的“敬意”。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褒扬是由衷的,文章前部分的“抑”是假,抑中有扬,先抑是为了后扬,“扬”才是作者的真正用心,作者就是通过先抑后扬法,表达了他对中国劳动人民的崇高敬意。这种文章主题鲜明、情感强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起来也易于操作。

[例文欣赏]

我懂得了爱

假的,一切都是假的!我疲惫地环视着周围,万物都是那么丑陋。

当我从精神上享受了温暖再回到现实中去寻找时,才发现书本上所说的那种世外桃源根本不存在。虚伪的作者把世间美化得那么好,可他们却把世间的丑陋留给读者去亲身体会,这也称之为艺术?我气愤地想。

打水时,同学们你拥我抢,不时响起“砰砰”的声音和谩骂声,难道这就是友爱?社会上,出门办事,总会遇上一张张冷脸,难道这就是人间的温情?想到要与人----全陌生的人打交道,我就不寒而栗。

我太累了,就像远离大陆的海鸟,飞了很久很久,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情感的归宿。一天,两天„„我消磨着时间,时间也消磨着我。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心中久已的平衡被一封信打破了。那是一个朋友写的,他坦诚了自己的心,愿意在学习上帮助我,这时我才感到这世界也有真诚。

有一天,当我看到60岁的老太太和七八岁的小孩争着把自己积攒的钱投进赈济灾区的捐款箱中时,我鼻子也酸了,原来这世界也有爱。

我疑惑了,觉得世界非常矛盾。思绪乱做一团。

我走了出来,在春雨霏霏的一天走了出来。没有带伞,一个人徘徊在田野上,和小草一同听春的心声。一股无名的诗意如清泉般细细地流进我的心田,我发现昔日看惯的景色今天却变得异常美丽。

我顿有所悟,美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在我们身边,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发现它。爱是需要大家共同奉献的,不管远行的你是否已经遇到或者将会遇到早春的寒风,你都要坚持奉献,把一丝一缕的爱心送给需要的人,如果人人都这样,我们不就处在一种温馨之中了吗?不要再苦苦追求、苦苦追问幻景,投入生活吧!

雨悄悄地下,我悄悄地走。

点评:

本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文章表达了生活不是缺少“爱”,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爱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首先,文章最大的一个特点

就是很好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生活中、社会上典型事例的叙写,使“我”感到世间缺少“爱”、缺少“温暖”,而当“我”得到一个朋友真诚的帮助,看到老太太和小孩为赈灾捐款时,由“疑惑”而“顿悟”:原来这世界也有爱。其次,语言富有诗意,长短句兼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交错使用,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生习作]

擒贼

祁迪

学习中的竞争与压力,野兽般吞噬我的信念,大山般压灭我坚强的火焰。我极欲逃离这令人窒息的空气。

来到街上,观望形形色色的人,突然,一个声音传入我的耳朵“老奶奶,小心。”我寻声望去,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和一位想横穿马路的老奶奶。“老奶奶,您怎么一个人出来了?路上车辆太多,您一个人应该多加小心。我扶您过去吧?”银铃般的甜美的声音飘入我的耳中。“多好的女孩啊!”我想。我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美丽的风景:一小搀着一老穿过车水马龙„„突然,我看见„„不!不可能吧。那个小女孩„„她„„她怎么把手伸进了老奶奶的衣袋里?她„„她是一个小偷?„„她的袖子很长,袖口正好盖住了老奶奶的衣袋。我不敢想像那袖子里的丑恶,肮脏的一幕„„我欲上前揭下她那虚伪、丑陋的面纱,我想用老奶奶手里的拐杖狠敲她丑恶的心„„但我克制了自己的冲动,她送走老奶奶,又跑回来。我死死地盯着她,脚步紧跟着这个“社会的败类”。我发现她的手始终放在自己的衣袋里,袖口掩在了外面。我想她一定在用她那罪恶的魔爪去玩弄那些钞票。

看她上了公交车,我也信步上了车,车上座位已满,我站在她的座位旁边。这时又上来一位抱孩子的大妈,她慌忙站起身,把座位让给了大妈。“好一个阴险人物,处处‘活雷锋’,看我怎么戳穿你。”我心里愈来愈气愤。我怒视着她,她看看我,微微一笑,我将脸扭向别处,然后又狠狠地瞥了她一眼。

“请买一下票吧。”

“难道你要用刚搞到手的昧心钱立即为你服务吗?”我仇视着她。只见她长长的袖子从口袋里“走”出。她对售票员说:“大姐,麻烦您帮我掏一下钱,行吗?就在这个衣兜里。”咦?让别人掏她的腰包,她又使什么坏招!只听售票员说:“是你啊,你不用买票了。”“不!不行,我也是乘客,求求您,您帮忙掏一下吧。”她着急得想去拉向别人卖票的售票员,没曾想长长的袖子滑落到胳膊肘上。天哪,怎么可能?„„她„„她居然没有手,一双长满茧子的光秃秃的手腕露在外面„„我的脸立刻像被人打了两耳光,顿时火辣辣的。“停车,请停车。”我仓惶而逃„„

走在街上,刚才的一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我为自己的不明是非感到羞愧,同时,我的心也被那粗糙又美丽的手腕重重地敲击了一下。她都可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为什么我不能?她都能够勇敢而坚强的直面人生,为什么我不能?

不!我能,我也能,我一定能!

我如梦初醒:原来我才是真正的贼,一个躲避现实的软弱的贼。是我窃走了自己成功的信念,盗走了自己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决心„„

我紧紧握了握自己的双手,信步走回校园„„

点评:

事情虽小,行文却一波三折。抑扬交错,彰显了人物形象。作为一名七年级的学生,确是难能可贵。

善良的人最美

何优优

以前我总是爱用别人的外貌来评价一个人,认为长得漂亮的就是好人,长得难看的就是

坏人。直到我遇到她----才知道有一颗善良的心才是真的美丽。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位拾废纸的老奶奶,年纪大约已过七旬,背驼得象张弓。经常拿着个破袋子和一把镰刀。老奶奶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道道皱纹,两鬓的头发也早已花白。我对这个拾纸的老奶奶很反感,只要她来我都会避而远之。

一天中午吃过饭,我早早的来到班里做作业,不大一会儿,拾废纸的老奶奶推门而入,我厌烦的看了她一眼继续做作业。那位老奶奶说:“你们班的纸怎么那么少呀!”我不耐烦的说:“要嫌我们班的纸少,就不要来我们班拾纸。”老奶奶没有作声。

写完作业,我便大步流星的走出教室,上小卖部买东西。我摸了一下口袋说:“糟糕!把钱忘在桌子上了。那位老奶奶该不会----”我匆忙地跑回教室。那位老奶奶已不见了踪影。我桌子上的五元钱也不翼而飞。可想而知,肯定是那拾废纸的老奶奶拿走的。于是,我便沮丧地趴在桌上了。

门又一次被推开了,那位老奶奶又来了。我粗暴的说:“你拿我桌子上的钱没有?”老奶奶慢慢地走过来,和蔼可亲的说:“我刚才去找你,没找着,所以又回来了。给,你的钱,以后不要这样粗心大意。”我听了她的一席话顿时呆住了,我不知说什么才好,半天才惭愧地说:“对不起,老奶奶,我不该用那种态度对你说话。这五元钱就给你了。”老奶奶轻轻的说:“我会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谢谢你的好意。这个钱我不要,你的父母挣钱也不容易。”老奶奶边说边步履蹒跚的走出门去。

顿时,我的心里像泛起万丈波澜,久久不能平静。老奶奶虽然苍老、丑陋,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她拥有真正的美丽。从此,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外表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灵。

点评:

抑扬法的有效利用是本文的一个靓点。文章开始用贬抑手法写拾废纸的老奶奶留在自己心目中的丑陋形象,中间插入五元钱的小故事,来写老人美丽心灵,最后写感激心情,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

[写作例话]

真实的高度

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说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好多了。”

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膀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冷酷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在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签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

《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

第四篇: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3:虚实互换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3:虚实互换

[技法解说]

所谓虚实互换法,具体地说,就是虚题实作法,实题虚作法,即由虚写实,由实写虚。一般说来,虚题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实题都是比较小的题目。因此,这种审题方法也可称之为大题小作法和小题大作法。

1.虚题实做法

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学生难以把握,怎样写好这类题目呢?将这类比较大比较虚的题目化为比较小比较实的题目即可。

比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非常容易下笔了:可以写一位老师的追求,一名下岗工人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总之,各行各业的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当代青年应该追求什么,当代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

2.实题虚写法

有些作文题从表面上看实实在在,范围很小,如《路边小草》、《秋叶》、《春雨》等,这类作文题在写作时,不应就实物而写实物,而要写出他们的比喻义、象征义,歌颂具有这一类精神、品质、风格的人和事。

写《路边小草》就要歌颂路边小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的精神或者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者讴歌小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写《秋叶》就要突出秋叶的奉献精神,或写叶落归根的情怀;写《春雨》就要写出春雨的及时和珍贵。写出春雨对大地万物的滋润,可以引申出党的好政策给人民带来的实惠。

运用实题虚写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对实题(物)应做必要的描绘,但不能面面俱到,主要描绘具有可比喻和象征的那一部分。

(二)“虚拟”与“实题(物)”之间要有相似之处,联想合理,过渡自然。

下面我们以一篇作文题目为例来看一下:

以“友善”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要求:

1、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真实姓名。

「审题探讨」

“友善”这个题目内容宽泛,范围较大,属于虚题,写作时一定要化大为小。友善,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友善是“希望工程”;是“送温暖”活动„„友善,意味着关爱他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进而有助于人,它表明一个人胸怀的宽广,体现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纯洁高尚,友善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我们可以从以上思考中选择一个仔细考虑,材料“小”到何种程度呢?要小到叙事只叙一件事,议论只议一种现象,抒情只抒一种情。比如可从材料中截取这一句话:“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点进行构思,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遇到过困难,遇到困难时有没有人帮助过你?有,就把这件事写好,写出对方的友善,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感情。如果不想这样写,再反向想一下,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帮助过他人吗?你有过友善的举动吗?同样可以作为写作内容。

[例文欣赏]

倾听成长的声音

成长是一种奇妙的声音,它不惧车辆的嘈杂声、人类的呼喊声,仍藏在各个角落发出自己的声音。人人都在成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听自己成长的声音。

成长有谁听?

是路旁的小草,它们在听。绿绿、嫩嫩的小草摇摆着身子,舒展着腰肢,好像在告诉我:“我们听到了!”是的,昨日,我无所顾忌的小草一棵棵、一片片地被我们踩倒在脚下,听不到它们的呻吟,看不到它们的愤怒,却自以为“爽”,身后只留下一串魔鬼般的笑声弥漫着小草。而今天,我总是款款地在小路上走过,用手去和小草打招呼而不再伸出双脚。于是小草向我欢呼:你成长的声音是充满爱好。

成长有谁听?

是空旷的校园,它们在听。这时的校园静幽幽地把我托在掌中,他在欣慰:不再有昔日我发出的,能把一切都扰乱的尖叫,而出落成一个文质彬彬的女孩儿。是的,昨日的我如一匹野马,纵情“驰聘”校园,直至把老师引出来喊我,才把一串串回音收走。而今天,我漫步校园时,少了吼叫却多了读书声。于是校园露出了一抹笑:你成长的声音包含了一份成熟的韵味。

成长有谁听?

我身旁的事物都在听,它们时刻倾听我成长的心路历程,但是它们依然只是我成长的小小见证。

成长,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聆听的。听听自己成长的声音,能检测出自己的成长中是否有污点,能验证我们的成长是否是长大。

听听自己成长的声音吧!别让别人告诉你怎样去成长,而应从声音中摸索出自己的成长过程,更有助于你的继续成长。

成长,需要你自己去听,而且,有你足矣。

点评:

这位考生巧思妙想,提出了“成长有谁听”的问题,多么新奇的视角!它触发读者多么丰富的联想!作文运用三问“成长有谁听?”一是照应文题,二是领起下文,三是形成迭咏,营造出“心潮逐浪高”的抒情氛围。“是路旁的小草,它们在听”,“是空旷的校园,它们在听”,是“我身旁的事物都在听”,连用拟人,让客观事物作见证,见证“我”的成长。“成长,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聆听的”,由客观到主观,形成一个递进,一个飞跃,把题旨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学生习作]

绿

田小池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我爱这四季的绿。

春天,万物复苏,那点点浅绿便争先恐后地从地面探出脑袋,从枝头伸出小手,这便是生命的开始,在绿色装点下的春天里,让人们感觉到的是那无限的希望,夏天,林荫蔽日,那一大片一大片绿色给人们送上了阴凉,夏天因有绿而显得热烈、旺盛,这绿浓得可爱,在绿色支配下的夏天让人感到生命强大的力量。

秋天,果实累累,丰收的景象让人们绽开了笑脸,谁不知这金色的硕果是绿色生命的结晶。

冬天,万簌寂静,绿也隐藏了形迹,此时人们明白那绿正在沉睡中孕育新的生命。

绿色在大自然中是那么耀眼、那么夺目,在生活中我对绿色更是情有独钟。

我喜欢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交通事故常常夺走人的生命,而绿灯却尽力地阻止着这一切的发生,是这绿色带给我们安全与畅通。

我感激“绿衣使者”----递员。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需要互通信息,“绿衣使者”传递的虽然只是一封封一件件普通的信物,但这是人类社会所不可缺少的,是这绿色带给我们交流与发展。

边关、军营,那里有绿色的队伍,战士们穿着威严的军装,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的生命安全,他们组成了一道最亮丽的绿色风景线。我敬仰这道绿,是这绿色带给我们幸福与和平。

我感谢“绿色食品”给我们带来健康,我感谢“绿色家园”给我们带来祥和„„绿色在我们这个世界随处可见,它是世界的主宰。

愿绿色永驻!

点评:

本文作者有一双能探询、发现“绿”带给世界美的眼睛。文章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绿”的喜爱和赞美,认为“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作者先由四季的绿展开联想:春天的绿让人看到的是希望;夏天的绿让人感到的是力量;秋天的绿是基础;冬天的绿象征活力。然后用了一个过渡句:“在大自然中绿色是那么耀眼、那么夺目,在生活中我对绿色更是情有独钟”。从而对大自然中绿的赞叹转向对现实生活中绿的讴歌:“喜欢红绿灯带给我们安全与畅通”,“感激绿衣使者带给我们交流与发展”,“敬仰绿色军队带给我们的幸福与和平”,以及“绿色食品”“绿色家园”等等“绿”所代表的美好。本文感情真挚,主题鲜明,形散神聚。

左开颜

春夜,乡村,农家。

“爸爸,地上原来有路吗?”

“鲁迅先生在书中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是咋走出来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当类人猿直立行走以后,才劈荆斩棘,开辟道路,从愚蠢走向智慧,从野蛮走向文明,但那时的路是坎坷崎岖,满是泥泞。”

“爸爸,你小时的路好走吗?”

“孩子,爸爸想给你讲个故事„„”

“好呀!”

“小时侯,爸爸老是做进城梦。梦想着进城看看大马路。当然,还有路边的楼房啦,商店啦。记得八岁那年,村里组织人用架子车往城里运砖,一块砖付一分钱。母亲借来一辆架子车,到村里装了二百多块砖,估计能挣两块多钱。母亲往车把上拴了一条绳子,让我帮着拉,还许给我到城里买白馒头吃,雪白雪白的,软软的,甜甜的。我一听,心里格外高兴,心想:这顿再也不用吃又硬又磨嘴的玉米饼子了。可母亲怕我半路上饿,硬往包里塞了一大块玉米饼。我很不高兴。可母亲还是微笑着把包系在车把上。记得当时天气十分冷,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我们往北走,正顶风。母亲使劲地拽着车把,肩上套着绳子,弓着身子,一步一步地往前挨。我在一旁抓住绳子。路坑坑洼洼,二十多里路,用步量,好长好长„„”

“你走进城了吗?”

半路,我又累又饿,腰都直不起来了。没法,我说:“娘,我饿!”母亲停下车,依然微笑地解下包,掏出饼子。我伸手抓过来就啃,真香,一直香到肠子里。说真的,这辈子再也找不到那么香的感觉。饿呀!中午,终于进了城。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美好。路,好宽!好平!好亮!高楼、商店、汽车,看得人眼花缭乱。穿红着绿的城里人,真让人羡慕。看着,想着,我忘了拉车了。“你把车绳拉弯了”。母亲还笑着逗我。母亲卸了砖,领了两块多钱,领我到老十字路口馒头摊前,买了两个馒头,我咬上一大口,甜丝的,一直甜到舌根,馍真小,像小拳头似的,几口就吃完了。母亲又把她的馒头掰一半给我,还是吃不饱,老感到不压饿,心想:白馒头啥时能一次让我吃个够呀!

现在,我们不仅实现了把白馒头吃个饱吃个够的愿望,而且柏油马路修到了家门口,手机高楼啥都有„„

夜,静谧,温馨,迷人。

点评:

“路”是一个很实际的事物,如何能够对这个题目作出新的审定,让立意更胜一筹,本文小作者巧用“虚实互换”之法,由现实的路想到生活的路,于是行文便显得意境开阔,主题深远。[写作例话]

唐伯虎祝寿

大家对于明代文人唐伯虎也许并不陌生。一次,唐伯虎应邀出席一家财主婆八十寿宴。当轮到唐伯虎致祝寿辞时,他劈头劈脑一边手指宴主,一边口吟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引得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于是,他趁势口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客们顿时化忧为喜。不待情绪安定,唐伯虎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和祝寿者们无不惊讶、怒目而视。不料,诗人妙语回天,“偷得蟠桃寿至亲”,顿时,众人开怀大笑掌声轰然。从第一句开始诗人就设置悬念,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直到末句,才完全解开悬念。

第五篇: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5:创设情境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5:创设情境

[技法解说]

人一生下来就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各种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所以,一个人的思想、观点、知识、技能和性格的形成都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往往会获得某种特殊的技能,或产生某种特殊的智能,平常人们所说的“情急智生”就是这个意思。

写作文时,如果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主动地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时,学生的思维会变得特别活跃,内心会充满着激情,因而写起作文来会变得异乎寻常的快速。学生一旦进入写作状态,就要排除一切杂念和外来干扰,暂时忘掉周围一切,仿佛世界上只有我和作文题,其他一切都不复存在。也就是说,要把一切心思都集中到作文题上来。要像气功师练气功那样进入境界。这样,学生思想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行文时便可一气呵成。

当然,开始训练时,学生可能不习惯,不必着急。只要坚持下去,严格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良好的习惯就会养成,写作时头脑中有了紧迫感和时间观念,行文速度也就快了。

[例文欣赏]

作文课上吃藕饼

沈国斌

下午,第一节是作文课。老师走进教室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白纸,并且让大家对折。我们非常好奇,忍不住小声议论起来:

“该不会是教我们折东西吧?”

“我看不像!今天又不是手工课。”

“也许是变魔术呢!”

“一张白纸能变什么呢?”

老师笑而不语,随手拿出一大袋东西放在了讲台上。大家更好奇了,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好像闻到了油香味儿!”素有“馋猫”之称的小辉惊呼起来。我们不禁哄堂大笑。

“猜对了!今天,请同学们尝尝我做的藕饼。”老师打开袋子开始发藕饼,一人一块,教室里顿时香味四溢。终于发到我了,我小心翼翼地捧着热气腾腾的藕饼,这时我才明白,刚才发给我们的那张白纸原来是包藕饼用的,老师想得可真周到!

“吃吧!”老师微笑着说,“吃完后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有些男生得到藕饼后三口两口就吞了下去,然后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有些女生比较文雅,小口小口地抿嘴品尝着。还有些同学把饼包起来说要下课后慢慢品尝。老师笑着看我们吃藕饼,不时讲解一些做藕饼的简单步骤。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和啧啧的赞叹声,每个人心中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这块小小的藕饼,我足足吃了10分钟。我尝出了里面的藕片、葱花、生姜、肉末,也品出了其中的美味----这是老师亲手做的。我仔细回想,在这之前,学校没有任何一位老师为了一节作文课而给我们做东

西吃。以前,我们的老师们只有在节目活动时,才买些瓜子糖果分给大家吃。我的心中好生感动。老师,您每天上课,改作业,又当班主任,已经很累了,60块精制的藕饼一定花了您许多时间吧?您在炸藕饼时有没有被油烫着?老师,在我们的心里,您做的藕饼又香又脆,堪称天下一绝。从今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老

师,我会永远记住您为我们做的藕饼,以后如果我当了老师,我也一定会做给我的学生们吃。这是一节特别的作文课----我终生难忘!

点评:

文章的选材和布局颇具匠心。学生上过的作文课一定很多,作者却选取了课上吃藕饼这件事。文章开头制造悬念,层层设疑,在吃藕饼的惊喜中有感而发,这样,结尾有了亮色,作品也就有了打动人的力量。可见,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的素材,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晴和一颗善于感悟的心。

[学生习作]

一封永远寄不出去的信

张媛媛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吗?今天是你们的“五七”(35天)祭日,一切都那么凄凉,那么恐惧,撕心裂肺的痛楚充溢了我的整个心房„„

我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们,一场突发的车祸,让我的“天”塌了下来,你们永远离开了我。我失去了依靠,面对这世上最残酷的现实,心里无比怅惘痛苦。丧父丧母的悲痛和思念向谁去说呢?我只好提起笔来向您倾诉。

你们走后,一到晚上,我便十分恐惧、寂寞。想起以前,一家人在一起。家里充满温暖和欢乐,那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是,现在一切都失去了,只有冷清、孤独相伴,真是度日如年呀!灯光是那么昏暗、夜是那么漫长。我和弟弟总是挨得紧紧的,生怕失去了仅有的一点安慰和依靠。每想起你们生前寄于我的希望。内心就充满了矛盾与困惑,为使您的在天之灵得以慰藉,女儿向你们承诺,我不会趴下,要继续我的学业,照顾好我唯一的亲人----弟弟。放心吧,亲爱的爸爸、妈妈。

妈妈,女儿刚懂事的时候,您就嘱咐:“待人要宽容、礼貌。”我依照您的要求去做,也为自己赢得了周围许多人赞许的目光。那时,我已经隐约感知:您的话将给我的生活带来莫大的启迪。

妈妈,您爱我从不宠我,您疼我从不纵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培养我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中,偶尔我也有闹情绪的时候,那是看到同伴们的事儿都是他们的父母代做。而我,却自己做。您并没有责怪我,而是心平气和的跟我讲:“孩子,妈不能跟你一辈子,你自己能做的事,不要依靠爸妈。你以后的路还很长,没有自理能力是很难走下去的。”今天,女儿已踏上了这条艰难的路。但愿羽翼未满的我能一路顺风。

爸爸,您是一个很严厉而又令我最敬佩的人。八岁时,正是农村孩子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我因为胆小、怕摔,一直没学,直到您把自行车牵到我面前。当时,我是如此害怕那个“庞然大物”啊!于是我偷偷地溜出了家。到了晚上,您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连平时最慈祥的妈妈也只坐在一边,不劝您一句„„如今我深深知道:假如没有您那几巴掌,我永远也不会知道该怎样面对困难,怎样走好自己以后的路。女儿怎能不明白天下父母心哪!

在我们小时侯,家里很穷,你们为了生计而东奔西走。我们姐弟俩长大了,为了照顾我们上学。你们不再外出打工,借钱办了一个养鸡场。而去年的禽流感,又让咱家负债累累。为了节省开支,你们经常开着三轮车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县城购买饲料。3月16日早晨,有点雾,天又阴沉沉的,就在你们赶往县城的路上,从天而降的灾难落在了你们的身上。当我听到这“噩耗”时,如雷击顶,绝望地注视着远方„„

爸妈,你们走后的35天里,我多次想到轻生。是亲戚邻居,老师、同学的关爱和帮助救活了我那几欲死亡的“心”。左邻右舍都到咱家问长问短、送衣送饭。老师和同学给我补习落下的功课。特别是刘老师像妈妈一样疼爱我。前些天,我感冒非常严重,高烧不退,刘老师把我送到医院,一直陪在我身边。晚上,她看着我把药服下。亲爱的爸爸、妈妈,有这

么多人都在关心着我,请您放心吧!

距中考还有两个月。我决不辜负你们的期望,我会化悲痛为力量,奋力拼搏,考入县重点高中,报答你们对我十五年的养育之恩,实现我的理想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亲爱的爸爸、妈妈,放心吧,我一定能做到的!

爸爸、妈妈,你们的教导,我会永远记在心上。它是我人生旅途中的灯塔,会让我安然度过惊涛骇浪。它是我心里最原始动力,永远会使我向前„„

祝爸妈:

安息!

女儿:媛媛

4月20日

老师,您永远是我心中靓丽的风景

常亚丽

天气阴沉沉的,圆圆的太阳被一层薄雾罩着,阴暗的教室里发出嘶嘶的笔迹声,一个纯洁的心灵含着泪在笔下作文。

李老师,还记得那个雪花飞舞的日子吗?您微笑步入课堂,给我们讲曹植、谢道韫等少年英才的故事,朴实生动的语言,点燃了我们的文学梦。为了教我们写好作文,您引导我们仔细观察生活,引导我们去发现美;您耐心地指导我们写日记,做摘录,让我们厚积薄发;有计划地给我们讲“起一个靓丽的标题,选一个新颖的事例、写一段出彩的开头,捕捉一个典型生活细节”的作文技法。您的肺腑之言,像甘露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有一次,李老师,您到郑州开会去了,几天不见的感觉真的让同学们思念。可当您回来后同学们又如此高兴,喜欢听您讲课,听您说笑话,听您讲学校里发生的一切。

李老师,我佩服您的板书和文采。您挥笔一瞬间,充满刚阳之气,又不缺神韵;落笔之下,成为最后的点睛之笔。妙哉,妙哉!足以让人赞不绝口,“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老师这一拿手好字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做梦也想着练这么漂亮的字呀!老师,您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写就更甭提了,小菜一碟,都发表上百篇文章了,真让人自叹不如,据听说还出了一本《菁菁校园》,一直想找机会看看,一睹老师的文采。

今天,您在多媒体教室讲课,讲得是那样诙谐幽默、生动有趣,您脸上显示出一副灿烂的笑容。可是到了最后,您突然说了一句话:“我明天就要走了,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以后会来看你们的”,您伤透了我们的心,那一刻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伤心得抬不起头来。李老师,您能狠下心离开,我们狠不下心让您走,难道我们班70位同学都留不住您吗?

回想起和您一起走过的日子,任何艰难险阻我们都克服过去了,因为有您在不时地为我们加油,为我们鼓励,才可以让我们面对种种困难,可是谁能知道?这些都是因为有了您的支持。

李老师,我看到了您眼里的泪花,这是为我们而流的,为您这群天真可爱的学生而流的。李老师,我敬爱的老师,别哭了,千言万语怎能表达我对您的情感。笑呀,让我们再看一眼您的微笑,让那甜甜的笑脸刻在我们的心间。您在其他地方累了别忘了回来,回家呀,七·2班永远是您温馨的家,七·2班的大门永远为您敞开。李老师,您静静地站在讲台上,让学生再最后一次端祥您。再见了,李老师!您所做的一切我懂,有一份情不会散,有一份爱能经得起磨难。老师,我敬爱的李老师,您真的要走了吗?请您在回头看看那七十双眼睛,再看看那七十张脸,然后再带上七十位同学的祝福!

老师啊!老师,无论您走到那里,您永远是我心中靓丽的风景。

点评:

这是一篇课堂习作,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这篇情深意浓的佳作,可见小作者文化底蕴厚

重。

文章标题靓丽,点明主题。开头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师生离别的气氛,引出下文,进入回忆。主体部分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写老师点燃了我们的文学梦,教给我们作文的方法,引导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文中写对老师的思念,佩服老师的书法及文采时,运用了心理、神态、动作等描写。接着表达了对老师依依不舍的心情。文章以议论作结,直抒胸臆,深化了主题。

[写作例话]

名人体验生活撷趣

许多著名文学家的成名,并非一蹴而就,他们往往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生活磨难。就拿他们在体验生活时那么痴迷地进入角色的镜头来看,便可以得知了。

☆施耐庵观虎崇山峻岭,古木参天,施耐庵来到一棵大树前看了看,便爬上去坐在树枝上机警地观察四周。突然,一只梅花鹿“嗖”地从眼前窜过,紧接着伴随着雷鸣般的虎啸,林中跳出一只斑斓猛虎。树下是饿虎扑食和惊鹿逃生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施耐庵看得如痴如醉,直到老虎走去多时,他才从树上溜下来。这是施耐庵为写《水浒传》而到深山观虎的场景。

☆柳青找骂名著《创业史》的作者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体验生活时,曾想描写一个村妇骂街的场面,苦于没有真情实感,他听说村里有个妇女骂人很有“特色”,就想让她“表演”一番。一天刚下工,这位妇女正好从柳青门前经过,柳青装着不注意把早已准备好的一盆水向她身上泼去,也不道歉,转身回屋去。只见那位妇女浑身湿淋淋,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柳青泼口大骂,双脚跺得地面咚咚响。有了这次切身体验,柳青笔下的村妇骂人的形象也就栩栩如生了。

☆狄更斯乞讨一天上午,英国大作家狄更斯的女仆正在厨房准备午餐,忽然看见一个乞丐在门口徘徊。女仆十分害怕,正要喊叫,乞丐忽然说话了:“别嚷,伊丝塔,是我呀!”女仆一看,原来乞丐正是主人狄更斯。“先生,您怎么啦?”“我只不过想要一碗汤。”“天哪!您在要饭?”“是的,我不清楚一个流浪者在要一碗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所以„„”

☆杰克·伦敦冒充水手1902年8月,伦敦东区的贫民窟来了一个穷汉,他自称是落难的水手。这个热情的水手很快和人们打成一片。白天,他和难民一起排队领面包,同穷汉们躺在公园里聊天;到了晚上,这个水手就躲到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把他看到、听到、想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这些珍贵的记录,为他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三个月后,这个水手提着一个手提箱回到了美国。不久,箱子里的素材被整理成《深渊中的人们》出版了。人们才知道,这个冒充水手的人就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杰克·伦敦。

下载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2:补充词语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2:补充词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4:以小见大五篇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4:以小见大 [技法解说]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比较大的政治、思想、社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作者选定这个“点”......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4:引议联接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4:引议联接 [技法解说] 引议联结法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常用技法,尤其多用于读后感、观后记、材料作文之中。请同学们先来阅读一篇文章: 我勤奋,我优秀......

    中考作文技法指导

    中考作文技法指导 中考作文的六个“一”工程 阅中考作文和阅平时作文有很大不同,中考作文的分数评判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教给大家一些应试技巧,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叫“......

    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审题

    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审题与立意训练 审题是作文习作的第一环,只有明确了写作要求,才能写出合格的文章。实际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同学往往忽视这一环节,拿到题目后,不看要求,马上动笔......

    中考作文技法之一

    中考作文技法之一:学会段首排比 1、 2010福建厦门中考满分作文 请以“打开一扇窗”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打开一扇窗 有一句十分著名的话是这么说的,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也会......

    中考 作文技法指导 专题 典型材料,凸显主题范文大全

    刘老师下载整理资料中考作文技法指导 典型材料,凸显主题真题典例[2013·石家庄42、43中模拟] 根据要求作文。在成长的旅途中我们一路走来,有时会享受到温润的阳光雨露,有时也会......

    考场作文技法指导

    考场作文技法指导 新课标在“第四学段(7-9年级)(三)写作”中有以下要求: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

    中考作文写作技法

    中考作文写作技法八招 第一节 推敲词语法 技法讲解 推敲词语法就是寻找准确的文字符号把心想法以生动、鲜明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方法。法国19世纪作家福楼拜认为,对表现一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