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评析(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4:2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评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评析》。

第一篇: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评析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

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

第二篇:霍懋征教学实录——《望庐山瀑布》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十分注意古诗教学,她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望庐山瀑布》,她只花了十分钟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我们来看实录作评析,从中获取教益。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说得好!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我是读出来的。诗人不仅把峰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都掉下来了。

生: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缭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师:分析得很好。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学生纷纷要求背诵,一般都能当堂背下来。)

师:课后把这首诗抄在你们的抄诗本上。

点评:一首古诗,温旧出新,扣诗解题,突破难点,启发想像,巧妙结旨,点明特色,还要读和背,仅仅花了十分钟,无疑成为古诗教学的典范了,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学习。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沉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赞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思考,解答,不包办代替。]

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

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学生会意点头)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齐喊)想!

(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

第三篇: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评析

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评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十分注意古诗教学,她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望庐山瀑布》,她只花了十分钟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我们来看实录作评析,从中获取教益。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说得好!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我是读出来的。诗人不仅把峰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都掉下来了。

生: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缭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师:分析得很好。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学生纷纷要求背诵,一般都能当堂背下来。)

师:课后把这首诗抄在你们的抄诗本上。

点评:一首古诗,温旧出新,扣诗解题,突破难点,启发想像,巧妙结旨,点明特色,还要读和背,仅仅花了十分钟,无疑成为古诗教学的典范了,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学习。

第四篇:望庐山瀑布_教学实录[模版]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到过哪里,谁愿意把人你看到的美景讲给大家听呢?

生1:我去过兰州的五泉山,那里有茂密的树木,还有很我动物,有老虎、大象、猴子„„

生2:我去过兴隆山,那里山很高,树木很多,绿绿的,山下还有一股泉水。

生3:我去过会宁的铁木山,四周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只有铁木山上有很多树,还有庙,庙里有神像。

师:(播放庐山瀑布视频)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庐山景色太美了!生2: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3: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师:是呀!庐山的景色太美了,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的景色以后,心情很激动,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望庐山瀑布》。(出示课文,并播放朗诵音频)

生:(认真听录音)

二、学习生字

师:大家想不想也来读一读这首诗呀?要想读好这首诗,得先过了生字这一关。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示生字)生:(看课件,大声读生字)

师:你认识了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1:我认识了“庐”和“炉”这两个字,我是比较他们的形状记住的。

生2:这两个字还是形声字,“广”字头和“火”字旁是它们的意思,“户”是它们的读音。

生3:我认识了“瀑”字,因为瀑布和水有关,所以它是三点水。生4:我认识了“疑”,可以用“怀疑”组词语。

师:我们认识了四个生字,还有五个字需要我们会写,我们来写一写?

生:(自主描红并临摹)

师:大家齐心合力顺利闯过了生字难关。现在有没有信心把诗句读好呢?请大家打开书大声地读一读这首诗吧。

生:(自由大声读诗)师:谁愿意试着读一读? 生1:(读诗)生2:(读诗)生3:(读诗)生4:(读诗)

三、理解诗意

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李白(出示作者简介)。生:(自由读作者简介,了解诗人)师:我们先来理解题,将“望”换成“看”行吗?(出示诗题)生1:不行,“望”是抬头看的意思,“看”就没有这个意思了。生2:庐山瀑布很高,作者要抬头才能看到,所以不能换。师:现在我们小组合作,来理解诗意,有不会的等会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生:(合作学习,初步理解诗意)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大家想不想欣赏?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看完图片后,给它配一句诗,行吗?(出示图片)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

师:哪位同学给我们说说“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 生:太阳照着香炉峰生出了紫色的云雾。师:(出示图片)这张图片是哪句诗呢? 生: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这句又是什么意思?

生:远远看去,庐山瀑布挂在山前。师:(出示图片)这张呢?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生:瀑布从山上飞下来有三千尺那么高。

师:同学们想一想,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生1:有,因为很高,有三千尺高。生2:他又没量,怎么知道有三千尺高? 师:这里的三千尺是很高的意思,这是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出示图片)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师:什么意思?

生: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

师:我们再来整体看看这首诗的意思(出示课件)。生:(自由读,整体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题解的真好,让我们一起看着大屏,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好吗?老师已经把诗的节奏画好了,请同学们按着老师画好的节奏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出示画好节奏的诗文)

生:(集体大声有感情的读诗)

四、拓展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我们再来积累一些描写瀑布的诗。(出示有关瀑布的诗句)

生:(自由朗读诗句)

师:我们知道李白一生中写下了很多诗,你还知道李白写得其它诗歌吗?(出示李白的诗句)

生:(自由朗读诗句)

师:大家知道得还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多积累一些诗歌,过几天咱们班开个诗歌朗诵会,好吗?

生:好!

师:那大家下课后要好好准备,我们在星期二的班会课上开诗词朗诵会。

第五篇:《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片段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片段

古诗

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几年我校利用早晨第一节课的前两分钟进行美诗文朗读和午间听广播的时间进行经典诗文的背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教学,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这样学生从上幼儿园起能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望庐山瀑布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17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在我们学校二年级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下面是我结合这首古诗在“同课异构”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片段进行的一些反思:

片段一:

课件出示一系列瀑布的图片。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刚才观赏的是什么吗?

生:瀑布(点击课件,出示图片和“瀑布”一词。)

师: 教师板书“瀑布”,并给瀑字注音。指名读“瀑布”一词。你是怎么记住“瀑”字的?

师: 齐读“瀑布”

反思: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装。通过课件展示瀑布的图片,使学生在看图片的过程中轻松学习新的知识,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片段二:

图文结合,感悟诗意

学生对照插图自读自悟,小组合作议一议诗句

所描写的景象,交流诗意,相互解疑。师(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缭绕着紫色的烟雾。

师:谁能抓住诗句的关键词来朗读,让大家感受紫烟缭绕的美景?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读“生紫烟”时,语气很重。)师:我怎么感觉香炉峰在冒着滚滚的烟火? / 6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读“生紫烟”时,声音轻轻的,柔柔的。)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再读“生紫烟”时,眯着眼睛,陶醉在紫烟里。)

师:(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像):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生:我看到了瀑布从山上飞快地起直冲下来,流了很长。

生:我听到瀑布流下来时发出轰轰的声响,真是震耳欲聋。

师: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瀑布流得很快,流得很长?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两个字,但语速较慢。)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生继续读,语速快而响亮。)

师:这次是飞流了!但“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生读“飞流直下”语速快而响亮,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畅,语调稍扬。)

师:读得真棒!我好像也看到了这般景象。

(反思:学习语文不用概念说话,语文是感性的,用轻重缓急作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同一个句子

中,重音位置的不同形成的不同意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升华诗意。《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片段三:

运用课件,把这首古诗制作成了学生们都喜欢的儿童歌曲,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就撑握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反思:语文课堂应体现开放性,注意与课外语文资源的适度综合,这样的教学使课内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有效达到了积淀语言素材的目的。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依据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体会李白

诗歌

想象的神奇、大胆过人的夸张、酣畅淋漓的文字、豪放飘逸的诗情,从而更有激情地朗读和撑握。)

整堂课听下来,不仅没让人感到空洞、枯燥,而是让人觉得学得充实,学得有味,它让人在读中生情,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开放的问题,引来学生多元的思考、多元的答案。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同时,他们已经体味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激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更加体会到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感情及心理。/ 6

语文教材,无论编写的多么好,内容多么丰富,也不能满足学生多元文化的需要,因此,必须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在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成的,开放式的教学。/ 6 / 6 / 6 / 6

下载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评析(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评析(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1)学生自读(初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学生自读后质疑不懂的读音,老师带领学习“疑”字。 (2)同......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 1.会认“炉、庐、瀑、疑”4个字,会写“炉、银、流、柳”4个字,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霍懋征先进事迹

    四十多年前,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受到北京市和全国教育部门及政府的表彰,立志永不停止探索与追求的脚步,以回报党和人民给予的关怀和鼓励。 几十年来,她曾担任过北京......

    小学教师霍懋征

    小学教师霍懋征:用爱耕耘一生 2010年2月11日,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的小学教师霍懋征走完了用爱耕耘的一生。 2月19日,霍懋征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共5则范文)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1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古诗内容,弄懂诗句意思,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2、能力目标:(1......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南海区大沥镇盐步中心小学范志珊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

    望庐山瀑布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 【教材简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董建琴 一、导入古诗 1、观图猜诗人,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同学们猜猜看,图片上的古人是谁?能说说你认识的李白吗? 2、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诗吗? 今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