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摘要】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的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任。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师。
【关键词】高校 教师 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的重任,而且还应当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教育目的的双重性和特殊性,对于高校教师的职责,较之普通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高低,是决定能否很好完成教书育人重任,并进而影响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下滑现象较为严重。为了切实履行高校教师职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贡献绵力,有必要对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进行深入探讨。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它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因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规范内容
根据我国现行《教师法》的基本思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其内容可做如下表述:以为学生服务为核心,以爱岗敬业为原则,以严谨治学、教书育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通过教育管理和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师德风尚,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工作实践中,按照师德的基本内容,努力强化师德意识,实践师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义务,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
3、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3.1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高校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高校师资队伍,也才能有力的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要想正确有效的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导性 必须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之上,紧定不移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流道德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坚持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与时俱进,主要矛盾,解决当前突出的紧迫问题,如胡锦涛同志于
次会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为特殊的教书育人机构,往往还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
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学术腐败等;4)高度的自律性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更有超乎一般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客观分析以及正确看待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往往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宜的引导,可以促成高校教师主动的更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道德问题,以自觉自律的精神,去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高校教师。
3.2 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不等同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更多的针对他律性、高校教师逐渐适应了外加的道德规范,从不自觉转为自觉进行自身的道德教育以及自我陶冶,这种自我道德教育就是道德修养。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承中,历来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也就是一种外显到内化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2)鲜明的时代性2006年33)强烈的针对性加入相关的重大内容。这样的特点,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外,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社会性和被动性而言。使社会通过对才能培养出合格的1)坚定的主 教育的内容必须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 在对高校教师如高校作要求在普通教书而当才会以积极向上的要努力抓住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月如防范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由他律转为自律,态度,不断的成长和完善自己,拔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也才能以一个较高的视角,对于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在这样的途径中,可以说,一切引导自我道德水平积极向上,同时对社会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的方法,都是卓有成效的。而一些常用的方法,其荦荦大端如下:1)慎独 内蕴君子之德,不会因无人知无人见而对自己的言行有失检点。居于暗室而不行亏心之事,才是外道化内德的表达,是高度自律自觉性的真正体现;2)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任何人都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错误,底,也会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些私心或黑暗的一面,改正,才会在这样纠偏的过程中,是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达到新的道德高度;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自古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只有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日积月累,方有大乘之功;日进一功 虚心学习别人的一切优点,努力改正自己的一切缺点,努力交流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而能自反,知困而方能自强。在这样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陶冶自己的灵魂。
3.3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敬业 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
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力争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秀的莘莘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
诲人不倦是中国儒家传统观点,也是历史源流悠远而切实有效的民族文化精髓之一。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校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学生,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
律性,决定了这些优良品质在社会生活点点滴滴中的体现和光辉无论从仪表,人待物,谙熟知识和胸怀大度等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学习和提高往往是一个渐进和缓慢的过程。2言传身教,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4)社会生活的细节才能更进一步对积极发挥高校教师创才有可能培养出大批优3)关心爱护学生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高度自并逐步3)4)1)十年树接每个人的心只有通过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研究创造 有教无类,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高言行举止,“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而言,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决定了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打造优秀的高校教师形象。也才能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教师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而影响。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即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修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可见,教师在行为实践中,不断加强、完善职业道德,并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身行为,即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过程。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道德规范的升华。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品德方面,要具有以身作则、甘为人梯的精神;二是专业知识方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专业发展及教育服务;三是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方面,教书育人,严谨的科研态度致力于专业科研。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对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尤其是处于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高校中,学生更是对新鲜社会事物、环境有着先天的敏感性和接纳性。因此,对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高校教师,更应当在这种大环境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对高效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理想,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从而不断指导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发展。
所谓道德教育,既是通过道德理论和模范事迹的学习,不断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学习,将正确的道德观点和理念内化于心。从而延展到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将外显的观念不断内化,指导自身素养的形成。
2、加强专业学习,并将理论指导实践教学
高校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发展,各方面专业知识也在有着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和延展性上,高效教师都要进行良好的把握,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授予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更好的运用于实践。
可见,加强专业学习,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负责,更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的表现;加强专业学习,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是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3、加强科研能力,促进学科专业研究
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出色的科研能力,更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落实与专业理论研究中。高校是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及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从事科研活动。因此,科研是高效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的第二大任务。当今高校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的科研素养可以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对大学生有重要影响的职业素养。可以说,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水平,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加强科研素养,既是在高校教师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4、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对职业的热爱直接体现于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忱。教育教学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在对教学的工作的投入上,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及极大地工作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寻找幸福感,努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内化为自身职业素养的一部分,逐渐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三、小结
由此可见,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只体现在思想的完善上,更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外化的过程。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但要懂得职业道德的范畴,更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内化于心;用职业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与完善的过程。高校教师应该对自身职业道德状况有一个较为正确全面的理解,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准方向,寻找不足,从而不断完善与提高。同时,还应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相匹配,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自身道德修养体系,以优良的师风影响学生,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第三篇: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入职教师培训计划师德师风专题
一、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和特点
(一)道德
1、道德的含义:在伦理学意义上,道指做人之道,即人之所以为人必须共同遵守的普遍原则,德则指修道有得,即人遵循为人处事之道所具有的行为和品德。“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宋朱熹注《论语》)德的实质就是心中得道,行为合乎一定的规矩。
中国传统道德基本概念:四维:礼、仪、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四字:忠、孝、节、义。
西方理论家对道德的定义: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即知识”——“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康德认为道德是出自“善良意志”的 “绝对命令”——主要指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善良意志提出的行为规范,即自己给自己立法,并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立法和善良意志去行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就是行为的善;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爱尔维修和费尔巴哈认为,道德就是幸福„„
2、道德的特性
第一,道德具有很强的自律性。马克思:“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
第二,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时间上看,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消亡而消亡。从空间上看,它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从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来看,它渗透在人们各种社会关系及人们的思想行为当中。
第三,道德具有独特的多层次性。如“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这个核心有它的层次结构,就其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总括词而言,至少有三个层次:
最基本的层次——“做好本职工作,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或凭诚实劳动取得报酬。较高层次——-努力地为人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不计个人得失。最高层次——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地工作和劳动,即无私奉献。从人已关系上说:第一层次——“为己不损人”。第二层次——“为己又为人”。最高层次——“屈己待人”或“舍己为人”。
第四,道德具有很大的稳定性。道德品质是体现特定阶级或阶层的道德原则并具有一贯性和稳定性的个人的道德特质,它是道德信念、道德心理、道德行为在个体身上长期积淀的结果。
黑格尔所言:“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二)职业道德
1、职业: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所从事的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某种专门业务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工作。
2、职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第二,通过职业劳动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第三,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3、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一切符合职业要求的心理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是用来调整职业个人、职业主体和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4、职业道德本质:
职业道德是生产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人们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规范;是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5、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6、职业道德特征: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多样性。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简称师德,是指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观念、情操和品质。简言之,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职业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作风、行为准则去调节在教育过程中与其他参加者之间的关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以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2、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时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高校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区别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特点。正确认识并把握这一特点,对于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3、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特点: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校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人物,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对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高校教师在劳动过程中,既教书又育人,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就对高校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高校教师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高校教师特殊性体现在教学与科研并举,高校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进而推动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
第四,高校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需要一支品德优良、知识渊博并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高校师资队伍,这对高校教师的创新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基本情况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就贯彻落实《规范》有关工作发出通知。这是继2008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首次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背景 研究制定《规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 2 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1、高校教师重要贡献
在我国,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教师和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的实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教育的各项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们可喜地看到,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等方面,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2、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虽然现在我国高校教师总体上职业道德水平比较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面临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关系、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问题。有的高校教师认为只有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才是“正当”的“份内事”,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完成了自己的职责。认为做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没学问”的“份外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只管学生的专业知识成绩,不管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与学生沟通不多,对学生关心不够,有的老师甚至在课后都不认识自己的学生,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关爱。这不利于学生培养全面的素质。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做好老师,一要有理想信念,二要有道德情操,三要有扎实学识,四要有仁爱之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办发[2004]16号文件):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意见》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强调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要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增加课堂教学权重,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其次,有的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急功近利。高校教师肩负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重大责任。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3 部分高校教师缺乏诚信的学术态度,在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却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名声,还给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教育部对高校学术不端的七种行为进行了认定:(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4)伪造注释;
(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反面事例: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
浙大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浙大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
第三,有的要求不严,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少数教师不能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只是把教师这份职业作为了自己的一种谋生手段,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甚至将本职工作看成了“第二职业”,主要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一技之长参与“市场竞争”,进行赚钱,这极大的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形象,也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教育部禁令:关于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通知(教监[2014]4号)
为纠正教师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特作如下规定:
一、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二、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
三、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
四、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
五、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
六、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就业、招生(管好自己,手莫伸);评先、评奖(公平公正);乱收费。黄大年:《关于在全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深入开展“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争做黄大年式共产党员”主题教育方案》的通知:
2017年5月25日,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四,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有的只顾潜心科研和教学,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有时会在课堂教学和学术活动中带着个人色彩,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给学生以错误的导向。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办发[2015]52号):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课堂蔓延,决不允许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严把教师进 4 口关。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教师、学生信教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部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原因,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原因。第一,社会原因。当今社会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市场经济在使我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个人主义、急功近利等不好的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重视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致使许多人自我利益膨胀、本位主义滋生。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合理分配体系尚未建立,高校教师总体来说待遇偏低,加上买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经济压力,再加上“学术”与利益的挂钩,以及不健全的职称制度、考评制度,使得某些老师为了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一心忙于“科研和论文”,有时为了自己的前途甚至不惜丧失道德底线,不遵守学术规范。
第二,我国高校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虽然近年来教育部已先后出台了《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文件,但是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很多高校过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术成果给学校带来的声誉和利益,往往忽视师德的重大作用,并且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重视不够,投资太少,并且在各项荣誉评选中高校师德一票否决制有时就是一句空话,对师德奖惩力度不大,相对来说师德建设成效不明显。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也与教师本人有很大关系。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师德建设成效的最根本的内部因素。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结构越来越年轻化、高学历化和高职称化。随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大批的高学历毕业生进入了高校,并很快承担起高校主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主要力量。他们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思维敏捷、思想开放、勇于创新,有热情、有干劲,为高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磨砺,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极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重物质而轻精神,再加上高校在师德建设中也是重制度约束,对青年教师的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等流于形式,致使有些青年教师,职业信念淡化,职业责任感不强。有的教师为了在科研中多出成果,为了早评职称,就会急功近利,做出一些有悖师德之事。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关键。
教无德不立,德无教不续。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坚持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
2、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
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 5 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动力支持,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更高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使其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须。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为教师个性的张扬与主体地位的凸显提供保障。
(二)自觉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了更好的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使高校更好地成为育人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阵地,我们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出现的师德问题,主要从教师自律的角度提出如下要求: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2、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3、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4、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5、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6、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总之,我们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献身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教育事业奉献的道德原则,坚守甘做“人梯”和“蜡烛”的深厚情怀,秉承能顾大局、识大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精神,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学院新一轮振兴发展、建设高水平职业技能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附:新教师入职誓词
我志愿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爱国守法、忠于职守,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弘扬正气、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甘于奉献,以校为家、荣辱与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奉献智慧与力量,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当前,高校要想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鉴于此,笔者从高校教师自身的角度分析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省;自我激励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指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这些努力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质就是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和社会实践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及其结果。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修养、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合作品质修养、创新品质修养。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重要场所,高校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教师,其道德风范的社会影响也会越来越大。高校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整体状况。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教师便是树人的人它作为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业人员,是学校教育教学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欲加强教育的内涵建设,就必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于国于民于己意义重大。
一、我国古代先哲关于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的探讨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认为,要成为有道德的人,不仅要“修己以敬”,而且要“修己以安”、“修己以安百姓”。孔子及其弟子还提出通过“内省”、“自讼”来提高道德修养。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尽其心,养其性”的主张,提出了“存心”、“养气”的道德修养方法。汉代董仲舒、宋代张载和程颐、明代王阳明等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修身”、“省察克冶”、“穷理居敬”、“闭门思过”等方法。我国古代先哲提出的道德修养途径和方法尽管是唯心的,但是有积极和合理的因素,在当前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研究和倡导这些积极的和合理的因素,大力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二、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1. 实践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叫做“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毛泽东也说过:“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他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同样的道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离不开实践,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练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
2. 学习
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师德品质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因此,教师的每一种优良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首先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如果离开学习,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理论,那样师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
俗话说:“艺大根深。”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来自教师的刻苦努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不仅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积极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掌握大量的风土人情、人物典故、奇闻逸事等,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理论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效率,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
3.反思
反思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认为是优秀教师的标志,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性要素,从而也是高校教师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所谓“反思”是指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这里特别强调对教育失误的反思。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 内省
“内省”,即对自己内心的省视、审查,是一种自律心理,也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反省精神。内省是道德修养的态度,又是道德修养的方法。它注重良心在修养中的作用。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说的就是见到别人好的地方,要向人家学习,见到别人不好的道德表现,要联系自己,反省检查,引以为戒。内省有几个要求:要严于解剖自己,提高自觉性;要找出最应该记取的道德准则、至理名言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时刻激励自己按照这些准则、信条去做;要向专家型和榜样型教师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从选择这一行业的那天起,就意味着这一生必定是奉献多于索取,许多付出都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许多细致、繁杂的工作都是不为人知的。但是,当我们的学生学业有成、思想进步时,当我们的劳动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认可时,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值得。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只有这样,才会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自我激励
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激励对于提高行为主体行为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大有裨益。自我激励,是教师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鼓励自己为达到更高师德水平而努力的过程。自我激励是激发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内在动力,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教师自我激励的主要形式有四种:第一种,目标激励,也就是将做一名好教师作为奋斗目标;第二种,成果激励,通过学生对自己肯定的评价来激励自己坚持做下去;第三种,反 思激励,反思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寻找良方.从反思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使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第四种,对比激励,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比较寻找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自己改正缺点,做得更好。一个教师只有对其工作倾注了无限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做到了刻苦努力、钻研、精益求精,才能从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升华和别人无法体会到的精神享受。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肩负了社会进步的使命,却又永远是幕后英雄,试想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从懵懂无知的孩童经过教师心血的浇灌而培养成才的,教师就是通过自己平凡的劳动成就他人梦想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忠诚于这份事业是无怨无悔的。
3.致知
“致知”是深刻认识和把握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程。教师在提升自己师德修养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思考人生哲理和做人的道德,准确地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在合理性,恰当地把握好自己在教育劳动中的伦理位置。“致知”是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及其情感,从而选择恰当职业行为的重要前提。
4.践履
“践履”这个概念在宋明理学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它的一般意义是行或实践,而其具体内容则多指封建道德的实践躬行。朱熹说:“《大学》之书,虽以格物致知为用力之始,然非谓初不涵养践履,而直从事于此也。”践履是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付诸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道德修养方法。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改造主观世界。只有在现实的与他人相处的道德关系中,才能改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从师德发生与发展的规律看,社会所要求的师德规范是否为教师个人所认同,高校教师个人在处理师德问题时获得了何种情绪体验,道德意志是否坚定,只有在道德践履中才能获得检验。
5.交往
交往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其他教师和学生良好交往有利于教师获得良好的师德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师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发展。
四、总结
总之,做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好做,但做一个好教师却不好做,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容易,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不懈。此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也是教师有所创造和革新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宪问 [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7. [3]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东北师 大学报,2000,(5)
第五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小议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时代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 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然而,人类文明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高校作为各国未来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显得更加重要,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就更是各国教育关注的重点。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对教师职业关系的把握,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在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技术性培养已没有了国界,但人才的精神和道德培养却愈加受到各国重视,能否培养出一批批有全球眼光、又立足本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后备人才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这一场境即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建设的时代背景。
二、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与实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教师道德修养是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要随时随地反省、检查、解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严格的按道德规范去剔除自己思想中的杂质,从而内化正确的道德原则及规范。
三、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锻炼的结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1、社会主义教师道德修养则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师德修养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首先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在这两个文明建设之中,教师道德修养才不会偏离方向。其次要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实践,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各种矛盾都存在于教书育人的实践当中。
2、实现教师道德修养,还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教师道德修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特别是不能离开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然而,要提高实践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否则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时代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别于以往一切时代的教师道德修养,才能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和阶级性。其次,还要学好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体现,指明了教师道德修养的任务、途径和方法。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进行师德修养,不仅要了解修养的根本途径,还必须学会掌握修养的科学方法。
1、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一是做到“慎独”。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不能离开的,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行动,警惕是否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慎独”既是一种修养方法,又是人们在修养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它使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按照教师道德规范去行事。“慎独”还是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表现。一般来说,教师在集体生活中,有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注意自己的言行还比较容易,而在无人之处,别人永远不会知道的情况下,能否严格按照道德标准去行动,就要看其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
2、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的条件和作用,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中,要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可以洗刷自己思想中的灰尘,也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好效果,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间的关系。批评是帮助他人认识和纠正错误,自我批评是认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3、要善于控制自己或“战胜自我”。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要以坚强德意志和毅力战胜、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弱点、不良习惯等。我们要严于解剖自己,目的也正在于此。“战胜自我”需要有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克服不良的心理定时和行为习惯。教师进行道德修养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个人做一两件符合道德要求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的乃至一辈子做好事。因此,要长期努力,还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积小善为大善。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应该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积善成德”。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浅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不忘时刻提高业务水平,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职业修养。道德思想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水平是关键,身心健康是保证。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我都将注重自己从业素质的提高,不断完善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用心施教,努力做好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