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标采购中资产潜在流失的成因及制度构建

时间:2019-05-14 04:5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招标采购中资产潜在流失的成因及制度构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招标采购中资产潜在流失的成因及制度构建》。

第一篇:高校招标采购中资产潜在流失的成因及制度构建

高校招标采购中资产潜在流失的成因及制度构建

【摘要】 目前,以招标方式进行基建工程、设备及服务项目采购已在高校得以普遍实施和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制度缺失和管理上的漏洞,致使高校资产流失严重,财务风险增大。文章从分析高校招投标及采购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招标采购措施体系的制度建设,以进一步防范和控制高校财务风险。

【关键词】 高校;招标采购;资产流失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办学规模扩大,高校每年投入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的经费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上亿元,高的甚至达到几亿元。目前,在工程建设招投标和物品采购过程中,由于招标采购环节存在的漏洞和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使一些承包商和供应商高价中标,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意增加工程量,给学校造成巨大的损失。

一、招标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

(一)在基建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导致高校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基建工作专业性很强,与社会的联系紧密而又广泛,涉及工程的勘探、设计、招投标、监理、验收等诸多环节,因而常常会产生个别干部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索要贿赂,从而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造成高校直接经济缺失。

1.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

一是不具备招标条件就招标或开工建设,导致中标金额大于工程概算。按规定,工程项目达到一定投资额,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批和核准才能进入招投标程序,但仍有许多高校未经项目审批部门审批及核准就进行建设或无立项批文即招标。

二是应公开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或规避招投标,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增加工程量。根据有关规定,工程造价达到一定标准,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为了规避招投标,有的领导便利用职权,将工程支解,化整为零,使每项工程都达不到要求,从而可以通过议标的方式指定施工单位。有的学校故意拆分或隐瞒部分工程,仅将部分项目实行招投标,然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工程变更的形式随意增加工作量。

2.项目审批部门不依法履职

按规定,基本建设项目超过一定规模,属于政府的特大项目,一般需要经上一级项目投资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并进行公开招投标。但有的项目审批部门不依法履职,将需要公开招标的项目核准为自行、邀请招标或不招标,有的只作招标备案。

(二)在大宗物资采购过程中违规操作,导致高校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此类采购与商品市场联系紧密,市场经济的千变万化和复杂性使采购面临诸如购货渠道复杂、价格差异较大、质量良莠不分以及厂商形形色色的促销手段等因素,个别当事人在大宗物资采购过程中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拿“回扣”,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采购价格偏高、成本增大和资源浪费严重。一是公开招标比例严重不足,招标单位在选择商家、产品、地域等方面范围小,专用设备的生产厂商数量少,无法形成品牌竞争等,导致最终的采购价格偏高。二是项目建设缺乏健全的资金投入决策管理机制,特别是对于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权责不清,对要求高校的贷款项目论证不充分,造成投资决策失误、资金浪费现象,加重了还本付息的压力,增大了高校的债务风险;三是教学仪器设备采购缺乏计划性,分散采购、重复采购和盲目采购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

不高,加剧了财务收支矛盾,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三)投标人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包括围标、串标、挂靠投标等)获取高额利润,使学校蒙受损失

1.暗结利益同盟。一是投标人串通招标单位谋取投标资格,窃取相关标底,在评标中打高分等,从而变相抬高工程造价,造成高校直接经济损失。二是投标人串通中介代理机构套取标底价格,使投标价格和标底价格相互接近,谋取中标。三是投标人串通招标管理机构谋取相关保密内容,套取专家姓名,在评标过程中给投标人所在的公司打高分,使其顺利中标。四是投标人之间暗结同盟。主要表现形式:按潜规则轮流中标,或相约进行陪标、串标,以谋取高额的利润空间。

2.投标缺乏竞争力。招标人为了能采购到自己比较理想、比较熟悉的仪器,在制定技术指标时往往有针对性。带有倾向性的技术指标,使许多潜在的投标人没有兴趣参加投标,缺乏竞争力,导致招标困难。另外,倾向性的技术指标,实质上带有歧视性,不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

3.合同履行遭遇困难。高校普遍反映在招标过程中以及合同履行中遭遇到种种困难。一是不执行施工承包合同。例如,施工承包合同规定按照招标施工图并对应工程量清单项目内容采用综合单价固定,总价包干形式。但在投标文件制作中,投标人的入围报价(单价)数据计算不准确,不全面。他们为争取业主在前期多投入,往往会在项目综合单价清单上做手脚,通常是将隐蔽工程打高价,在露面及收尾工程打低价,最明显的做法是将基础部分工程量增大,而电线、门窗部分打低价,到支付工程进度款时,施工方会以低价电线、门窗为理由,与业主谈判,或采取停工,拖延工期的方式逼迫业主响应其所提条件,否则按合同单价购买低廉材料及成品,直接造成高校经济损失。二是非法转包、分包。一些具有施工或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大公司在中标后,便很快将项目转手,导致质量下降。三是随意增加工程。许多高校基建附属项目在招主体承包商时,不作考虑,待主体完成后,直接将附属项目授予主体承包商。例如,校园内的道路、非主体建筑。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节约时间,但毕竟违反了相关的规定,也容易产生腐败。

二、原因剖析

从这几年招标采购实践看,内控制度失缺、监督机制不到位、管理体制多元化、业主地位的特权、人员行业知识低下和招标采购的违规操作,是导致高校资产流失严重,引发财务风险的关键性因素。

(一)内部控制失缺

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采购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失缺,致使高校有关人员在采购中收受回扣、基建工程招标出现暗箱操作等情况。

1.工作机制不规范。大部分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机制仅停留在学校层面上,没有设置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目前,高校的招标采购管理过于分散或不到位,容易滋生腐败,不利于加强监督和制约。

2.决策机制不民主。有的高校没有全面推行校务公开与阳光操作,学校在安排基建项目、设备采购等重大事项中,事先不广泛征求民意,不及时公布信息,不让职工参与,不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

3.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少高校制订了与采购相关的规章制度,为采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制度基础。但由于制订的制度本身不完善或存在漏洞,有的甚至与法律法规相悖,或在实际执行中不规范,致使采购工作还存在例如权利过于集中、缺少监管等问题。

(二)监督机制不到位

在招投标过程中,监督人员无法进行全方位监督,主要表现在招投标过程中的介入时间和介入程度。从介入时间上看,纪检部门通常是在评标阶段才真正开始介入监督,而且仅仅停留在评标阶段上。再加上招标活动信息来源滞后,信息反馈不及时,所以此时介入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从介入程度看,招标活动全由职能部门一手操办,如招标信息的发布、招标文件的编制、评标专家的选定、合同的签订验收等,当进行评标时,纪检部门的人员才能参与。这样会导致招标人员完全可以避开监督人员的监督,在事前或事后进行违纪违规操作活动。

(三)管理体制多元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逐步推进和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出现了多元化,有中央直属的“211”工程重点高校,部、省直属高校,也有省部共建、省市共建高校,由于隶属关系和坐落位置不同,使参与招标采购的形式各异。招标采购管理体制不理顺,致使部分权力过于集中,或管理不到位,管理过于分散,容易滋生腐败,不利于加强监督和制约。

(四)业主地位的特权

在招投标过程中,一些高校利用业主地位,人为设置障碍,干预和影响招标的公平性。一是利用招标单位的预审权,排斥潜在投标人。部分高校在招标文件中对投标人的资质要求比较简单,一般只规定投标单位和项目经理资质,对其他内容不作限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招标单位又增加其他条件,如在招标文件之外,要求投标单位作书面承诺,以捐款为由,按中标价的一定比例返还学校,否则不予中标。二是利用招标单位的推荐权力,使其推荐单位直接成为入围单位,增大特定单位的中标几率。三是泄露招标的核心内容,使特定的招标人处于绝对的优势,可以一投即中。四是利用业主代表身份,参加评标委员会进行恶意打分,直接影响评标结果。

三、完善招标采购措施体系制度构想

高校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活动主体,如何才能防止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有效控制和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

(一)完善监管机制

1.上下联动,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建立主管部门监管与社会多方面监督制约机制,使高校的基建、采购等易生腐败环节处于内部和外部力量的双重监督之下;对招标采购人员的日常工作要加强监督,重要的采购行为应有两人以上负责,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建立高校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廉政档案制度,定期组织进行考察、监督,对有违法违纪苗头、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差的人员,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建立责任追究制,监督失职者的责任。

2.规范招标采购秩序,健全招标采购机制。高校招标工作应参照各级政府归口财政部门管理的模式,归口财务部门负责,设置招标采购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编制年度采购预算;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大宗物品、项目工程和服务,进行审核,按照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规定办理政府采购申报手续;负责收集完整的基本建设项目资料送当地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拟定招投标采购领导小组会议计划,对政府采购规定限额标准以下的物品、项目工程和服务按规定程序校内进行招投标。

3.完善法制教育制度,防漏堵漏。要在高校领导干部进行法制观念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参观监狱、观看党风廉政建设专题片等反腐法制教育,并针对高校管理人员的心态,从实际出发,通过法制讲座、岗位培训、谈心等多种教育方式,不断增强高校管理人员的法律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二)推行透明采购

高校凡是采购大宗教育装备,均应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学校日常采购应由承办部门作市场询价,或由承办人列出采购计划,报学校领导批准,交学校专职或兼职纪检监察审计人员进行数量、技术参数和采购金额进行审核后,按规定程序报政府采购,没有达到政府采购要求的,规定一定额度以上进行校内招标投标,规定金额以下或不在招标范围之内的项目由审计人员审核数量和价格后实施,采购一律由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采购,防止暗箱操作,防止出现个人说了算和财务、管理人员既签合同又自己单独报账的现象。在工程建设方面,应大力鼓励和提倡代建制,通过专业化队伍实施建设管理,实现项目建设和使用的建、管分离,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从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机率。

(三)切断招投标流程

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某一招标项目是由某个部门从编制标书,招标公告发布,开标,商务谈判及合同签订等全过程操作即为全程投招标。流程切断是指在招投标环节中,为防止人为因素和抑制腐败的滋生,将整个流程分成若干段,各段由不同人员进行负责叫切断流程。这种关系带有排斥性,但也有共性,其目的都是避免不应发生的事情。流程如何切断,它的效率如何,会不会出现其它问题等,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探索,认真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细化政府采购目录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议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在编制集中采购目录时,对高校工程项目、仪器设备和服务采购应“抓大放小”, 项目和限额标准的确定不但要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也要与政府采购机构的运作能力相适应,特别要注意按照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分类 》细分确定教学科研设备的政府采购项目及限额。对于单价高于限额标准的仪器设备原则上必须纳入政府采购,而单价低于限额标准且年采购总量也低于限额标准的仪器设备可由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采购管理制度自行决定采购方式实施采购,节约采购成本。

(五)建立民主、科学决策机制

全面推行校务公开与阳光操作,要以学校工会为基础,建立学校、院系两级由学校职工广泛参与、实施民主监督的常设机构,对招标、采购、基建等重要情况事先要充分吸收社情民意,及时公布学校重大决策的相关信息,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推进阳光操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并负责对决策运行情况进行随机检查,严防因决策不民主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二篇: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成因及对策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企业和经营者钻政策的空子,侵占国有资产的现象和行为已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但是,“先行一步”的乡镇企业改制也存在着类似问题。由于乡镇企业转制面广量大,很大程度上侵占国家、集体资产的现象比国企改制侵占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同样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以确保国家和集体资产少受和不受损失。

确实,乡镇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搞活了乡镇企业,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和十分正确的,本无可厚非。但是,在乡镇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地方因对政策掌握不准,导致操作程序失误和处理不当,急于求成,为改制而改制,产生了“名售实送”等问题。如此“转制”不仅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要求不相符,而且也有悖于构建和谐社会。如果继续听之任之,熟视无睹,不切实加强管理,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纠偏和解决,势必违背改制的初衷,造成集体资产更大的流失,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乡镇职工的就业和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风气和党风廉政建设,甚至影响到改革的成败。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经济领域一些存在的问题已逐渐显露出来。乡镇企业转制是经济领域改革的必然产物。但是,在乡镇企业转制过程中,一些企业和经营者侵占国家和集体资产的现象和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现已“浮出水面”。据了解,这一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普遍性,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针对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存在的侵占国家、集体资产的情况和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的问题,日前,我们对乡镇转制企业进行了“回头看”、“回头算”的审计。审计发现,乡镇企业改制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侵占乡镇集体资产和资产流失的现象,有的还相当严重和突出。

一、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现状

一是对企业的有形资产价值低估,对无形资产不评估或低估而造成资产流失。有些乡镇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对企业估价过低,导致低价出售,使集体资产流失。如某乡服装厂未按程序进行资产评估便被乡政府以70万元出售,后购买方请中介机构评估,资产达200余万元,可谓一夜成了“合法”的暴发富户。

二是在企业资产出售过程中,未按资产的市场价格出售而造成资产流失。一些乡镇为照顾企业内部职工或者其他关系而有意不按照清产核资的账面价值出售或打折出售企业,更不采取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公开招标的方式来决定企业资产的市场价格,而是低价发包,低价租赁。如某镇造纸厂固定资产890万元,承包给私人每年只“象征性”地收承包金10万元。

三是对出售收入管理不严,缺乏制度,使用不当而造成资产流失。不少企业资产出售款回收大都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对到期回收款该收的不收,或者收不回。如某镇企业改制已经4年多时间了,但是应收转制款还有1000多万元至今未收回,虽然也在着力催讨,但企业以经营困难为由,一拖再拖,迟迟不想交,说穿了就是想抵赖窃为己有。有的未到期的回收款也因当时改制时留下的“后遗症”,企业经营者千方百计找借口到时想拒交,因此这些款项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较大的风险。

四是乱上项目,盲目投资,经营决策失误而造成资产流失。一些乡镇领导为了政绩和面子,不顾市场需求,自以为是,仍逼着企业上项目,搞建设,在“一亩三分地”上“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干预企业的经营和决策。一些企业急于发展,“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无视自身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不切实际,贪大求洋,对市场缺乏可行性研究,投入资金“打水漂”,甚至于企业开张之时,也是企业关门之日,损失和浪费严重。

五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政府到企业乱报支而造成资产流失。企业虽然改制了,但有些乡镇政府及领导还是习惯于“穿新鞋走老路”,以父母官自居,仍念念不忘向企业伸手,要这要那,一些不合理的开支“习惯成自然”地放到企业开支,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以此而拒交或少交应交的转制款项和各项规费。

六是变卖企业,急于兑现而造成资产流失。一些企业资产明显低估,企业经营者特别是一些原企业经营者更是心知肚明,捞肥了一把,但生怕夜长梦多,便找出市场不景气等借口,急于变卖企业,急于兑现,而后拍屁股走人,把企业职工“扔”向社会,有关部门发现问题后进行查处时,已是人去楼空,往往是“老牛过河拉尾巴——无济于事”。

当然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原因还有许多,且形式多种多样,但以上这些不能不说是最主要原因。

二、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成因

1、评估业务不专业。由于转制企业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对企业资产清查评估不得不临时抽调“人马”搞突击,而这些人根本不具备资产评估资格,加之当时能参与资产评估的社会中介机构少,资质低,经验缺,对企业资产评估不按规定操作。有些中介机构为了图省事,评估少规范,导致评估草率。

2、改制程序不规范。一些原主管部门过分强调企业转制速度,放松标准,为动员和鼓励企业和经营者“吃螃蟹”的积极性,手续一减再减,条件一宽再宽,速度一快再快。有的人“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用原则做交易,对国家和集体资产少评、低估现象“睁只眼,闭只眼”,采取宽容、忍让的态度。

3、财务账目不清。少数企业在改制前财务不经过审计或不全面审计,不清查企业的往来,不核实企业的资产,弄虚作假,企业有隐形的账外资产。如有的企业将购置的小汽车、摩托车等贵重商品只作费用列支而不作固定资产登记,甚至将这些资产处置后的资金转到账外,形成“小金库”;有的出于小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千方百计压低企业资产,想方设法夸大企业负债,故意隐匿企业资产,借机达到以少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有的企业改制时对一次性摊销的低值易耗品不作实物登记。

4、资产评估不实。乡镇企业的资产评估一般由乡镇资产评估小组操作,评估结果由乡镇政府确认。由于种种原因资产评估不够全面,往往只注重对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评估,而忽视对企业品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评估,造成评估后企业资产低值、减值,无形资产无价值。

5、资产审批不严。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和评估人员及有关主管部门出于种种原因,轻信企业或经营者的偏面和不实之词,未经有关部门的核准同意,擅自将一些企业应收款项作为不良资产(呆帐)给予核销,将一些应付款(有的实际上已不需要支付),也虚列帐目,同意支付,从而减少国家和集体资产。相关的部门为了使企业改制后能“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对企业申报的损失额悉数审批,甚至对某些不符合核销条件的呆账、坏账也大开“绿灯”,大开方便之门。

6、产权界定不明。由于乡镇企业产权关系不够明晰,产权边界模糊、债权债务不清、产权归属含糊、产权责任不明。因此在产权界定方面表现出随意性。各方面不是想给企业“输血”,而想给企业“抽血”,都想分一块、占一股,形成了许多“名堂股”、“花样股”,变相减少了集体资产,给资产的保值增值带来带来难度。

7、产权交易不严肃。有的企业在产权出售或转让时,忽视了无形资产的转让,对资产过多地剥离,或凭藉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及销售渠道而压价购买,造成了存量资产在转让、出售过程中的流失。

8、改制费用大。改制费用无章可循。招待费失控、办公费用、旅差费、补助费、电话费报销无节制,有虚假发票,白条列支的现象;一些中介机构、主管部门不执行对改制企业的优惠政策,高标准和重复收取费用,使改制企业“雪上加霜”。原因在于:一是改制经费开支、使用、管理等没有具体的明文规定,二是改制是完全彻底转换产权关系,因此许多人视企业的资产为“唐僧肉”,且认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于是“借此机会”过来分享“最后的晚餐”。

三、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对策

1、改制目标应明确。乡镇企业的改制不是为了改制而改制。改制起到什么作用,改制须解决什么问题,在改制前就应明确,否则,盲目地改制,效果不但不好,负作用也大。如有的乡镇企业改制,职工入了股,实行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但改制后与改制前没有多大变化,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起不到多大作用。因此,明确改制的目标非常重要。改制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总的目标,使企业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经济主体。改制中,首先要明晰产权主体,实现产权主体人格化,弄清谁是集体企业的真正所有者,企业的所有者是集体,但应明确这个集体是由哪些自然人或代表组成。其次,确立企业法人产权,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独立经营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乡镇企业也要参与市场竞争,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建立法人产权制度。

2、产权界定要合理。

第三篇:关于印发《茶陵县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产资源处置招标投标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制度管理办法》的通知

CLDR—2011—01018

茶政办发〔2011〕154号

茶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茶陵县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产(资源)处置招标投标不良行为记录和

黑名单制度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县直机关各单位:

现将《茶陵县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产(资源)处置招标投标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制度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主题词:招投标

管理

办法

通知 抄送: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

茶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0月18日印发

—1— 茶陵县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产(资源)

处置招标投标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

制度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产(资源)处置招投标秩序的规范管理,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维护招投标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县招投标工作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湖南省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株洲市制止建设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行为的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列入不良行为记录的范围

(一)凡在本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包括施工单位、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经查实,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列入不良行为:

1.投标企业在投标报名时提供虚假、无效证件,隐瞒在建工程情况和不良行为记录等行为的;

2.投标企业不遵守投标会场纪律,无理取闹,扰乱招标投标秩序的;

3.投标企业有低于企业成本价或恶意过高报价行为的; 4.施工、监理企业项目部人员在有关部门组织的不定期抽查中,无正当理由不到岗或中标后人员擅自撤换的;

5.施工项目经理、总监工程师不认真履行职责,由他人代 —2— 替行使职权的;

6.监理企业对施工项目部人员监督不力,发现人员擅自变更,长期不在岗以及有转包、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纠正、不及时向建设单位、县招投标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反映并协助查处的;

7.中介机构丧失诚信,违规操作,不认真履行职责,成果质量低劣的;

8.造价咨询企业编制的工程量清单经核实单项增减超过10%以上的或者其编制的标底经有关部门审核误差总价超过±30%以上的;

9.对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不按时按要求整改到位的;

10.有其他违反建筑市场及招标投标管理有关规定行为,被有关部门查处的。

(二)参与资产(资源)处置的组织和个人,经查实,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列入不良行为:

1.竞买人不遵守招投标(或拍卖)会场纪律,扰乱招标投标秩序的;

2.竞买人以诱导、威胁等方式阻止其他竞买人进入招投标会场的;

3.竞买人不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而强行进入会场的; 4.竞买人不按工作人员指定座位就座的; 5.竞买人大声喧哗影响会场秩序的;

6.竞买人以任何不正当的理由阻止招投标的;

7.有其他违反参与资产(资源)处置有关规定,被有关部门查处的。

(三)评标专家库专业技术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列入

—3— 不良行为:

1.不遵守政府采购与工程招标投标评审纪律,泄露评审秘密的; 2.与供应商、投标人有利害关系未主动回避的; 3.左右(干扰)其他人评审的;

4.原则性不强,履行职责差,不能为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标投标提供真实可行的评审意见的;

5.发现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有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及时报告并加以制止的;

6.电脑随机连续三次抽到,无正当理由而推脱不参加评审的。

二、列入黑名单的范围

经查实,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列入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产(资源)处置招标投标黑名单:

(一)施工单位和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及其责任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1.未取得资质(资格)证书承揽工程或超越资质(资格)等级、范围承揽工程的;

2.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违反规定进行分包的;

3.转让、出租、出借、涂改、伪造资质(资格)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其他单位(个人)挂靠本单位(本人)承揽工程的;

4.利用向发包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贿、提供回扣或者给予其他好处等不正当手段承接工程的;

5.相互串通投标或与招标人串通投标,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谋取中标的;

6.以他人名义投标或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

—4— 7.施工、监理企业中标后无正当理由放弃中标的; 8.拒绝或者放弃按照其投标文件中标;拒绝按照招标文件和其投标文件在规定时间内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的;

9.违反工程承包合同,不认真履行合同约定,承诺的项目部管理人员及机械设备不到岗到场,不守诚信,侵害建设单位权益的;

10.施工企业无正当理由拖延工期的; 11.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

12.拖欠克扣民工工资,经督促未及时解决引起重复投诉、上访,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13.拒不执行工程监理单位有关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指令;拒不执行建设单位和县建设、招投标主管部门发出的整改或停止施工通知;

14.监理企业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

15.施工、监理企业项目部管理技术人员有行贿、受贿行为的; 16.施工、监理企业两年内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隐瞒,不如实申报的;

17.有其他违反建筑市场及招标投标管理有关规定行为,被有关部门查处的。

(二)参与政府采购的供应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1.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骗取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的; 2.伪造、涂改《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证书》的; 3.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的;

4.采用不正当手段诋毁、排挤其他供应商的; 5.与采购人、其他供应商或者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

—5— 6.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采购人进行协商谈判的; 7.中标后无正当理由不与政府采购人签订采购合同的; 8.擅自变更或者终止政府采购合同的;

9.向采购主管部门、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技术专家等行贿或者提供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10.拒绝有关部门检查或者不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材料的; 11.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被有关部门查处的。

(三)参与资产(资源)处置的所有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1.在拍卖会场上,竞买人不听工作人员劝阻,无理取闹,严重影响拍卖结果的;

2.利用向资产出让单位(或监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贿、提供回扣或者给予其他好处等不正当手段谋取成交的;

3.竞买人相互串标或与出让人、监管单位或工作人员串标谋取成交的;

4.采取威胁、恐吓、殴打等手段排挤其他竞买人举牌而谋取中标的;

5.买受人不按约定及时交清成交款和有关费用的; 6.买受人无正当理由放弃成交的;7.买受人不签署成交确认书和拍卖笔录的; 8.买受人无正当理由不与资产出让方签订合同的; 9.买收人不按文件约定履行义务的;

10.有其他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相关规定,被有关部门查处的。

(四)参与资产(资源)处置、政府采购和从事建筑活动的 —6— 所有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1.同一单位或同一人员在一年内有3次以上不良行为记录或者在一年内有2次以上同一性质的不良行为记录的;

2.对投诉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未及时处理引起重复投诉、上访,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3.有列入不良行为记录范围的违法违规行为,情节恶劣,造成极坏社会影响的。

三、对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的违法行为的处罚

(一)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政府采购供应商、资产资源处置和建筑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县招标投标管理局按照《茶陵县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规定,在资格审查或报名时限制其参加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和资产(资源)处置投标的资格。

(二)建立诚信行为保证金制度。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在中标后即转为投标人诚信行为保证金,对投标承诺提供担保。因违反投标承诺被列入茶陵县黑名单或不良行为记录的投标企业,由主管部门从诚信行为保证金中进行经济处罚。

(三)对列入不良行为记录的单位和个人,由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并暂停其一年在本县范围内参与政府采购和工程投标资格或中介机构的执业、代理资格。

(四)对列入黑名单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管理权限分别由县招标投标管理局、县监察局、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罚款、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等处罚,并暂停其三年内在本县范围内参与政府采购和工程投标资格。

(五)对列入不良行为和黑名单的单位和个人,除对其违法、—7— 违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外,还必须在县招标投标交易中心曝光台、政府信息网站和其他媒体上予以曝光。

(六)对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的评标专业技术人员,县招标投标管理局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解聘、通报处理。

四、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制度的管理

县招标投标管理局负责本县范围内招投标行为的投标单位和个人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的建立及管理工作,建立投标单位和个人诚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一)不良行为记录中的记录超过1年的,予以在县招标投标交易中心曝光台、信息网站上删除。

(二)被列入黑名单的单位和个人,在处罚期限内未被再次列入黑名单的,处罚期满后,将其从黑名单中删除。

(三)被列入不良行为记录的单位和个人,在处罚期间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影响,认真整改,表现良好的,可以向县招标投标管理局申请减轻处罚,由县招标投标管理局视情作出决定。

五、附则

(一)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投标单位和个人违法违规行为需要纳入诚信体系管理的,应将查处结果及时抄报招标投标管理局。

(二)本办法由县人民政府授权县招标投标管理局负责解释。

(三)县招标投标管理局可依据本办法制定有关实施细则。

(四)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在此之前,与本规定有冲突的以本规定为准。

—8—

下载高校招标采购中资产潜在流失的成因及制度构建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招标采购中资产潜在流失的成因及制度构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