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酒驾治理
酒驾治理,“常治”不如“长治” 公安部统一部署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严格要求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其中把抵制“酒后驾车”放在首要位臵,这说明酒后驾驶机动车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极不文明的驾驶行为,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为此,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为响应该项行动,笔者所在的宜宾市长宁县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行动,在行动期间,仍然有不少驾驶员顶风作案,治理行动时间刚过几天,就有不少驾驶人就开始谈论,交警部门治酒驾结束了,少喝点没问题,可见,建立一套整治酒后驾驶的长效机制已经十分必要,只有建立一种治理酒后驾驶的长效机制,才能更有效地遏止酒后驾驶,遏制酒驾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危害。
1、降低视觉功能。驾驶人在行车中,大多数信息都是靠视觉获得的,而驾驶人饮酒后,视线模糊,尤其是对色彩感觉功能降低,直接影响了驾驶人对有颜色的信息选择反应的识别功能。
2、降低识别能力。驾驶人饮酒后尚能驾车情况下,反应有两个不一样,一是驾驶人会出现远视,视近为远,二是视物的立体感上发生误差,视大为小。所以,许多酒后驾车者发生撞电杆或与前方车 追尾相撞,就是这个原因。
3、降低注意力。酒精对脑组织的亲和力较强,饮酒后酒精对人的中枢神经起麻醉抑制作用。因此导致驾驶人注意力涣散,反应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技术操作的精确度降低,由此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4、降低驾驶能力。驾驶人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危险情况,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踏板的动作中间反应时间一般为0.75秒。而当饮酒驾驶人体内酒精浓度达到0.3%时,驾驶能力就有所下降。
二、酒后驾驶屡禁不止的原因。
1、传统文化的原因。在我国,饮酒是公众间增进感情,处理事务的重要手段,俗话说“无酒不成席”,老人祝寿喝“寿宴酒”;孩子出生满一月喝“满月酒”;嫁女娶媳喝“婚嫁酒”;事业成功喝“庆功酒”,高兴时“把酒言欢”“不醉不归”。今天,在以汽车这个现代文明产物为代表的机动车普及的时代里,更多的人们参与到驾驶车辆外出上班、聚会的行列,餐桌上高兴或伤心之余,来些酒以示情怀,酒过三巡驾车回家,从而引来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
2、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逞强心理与侥幸心理,朋友相聚,以酒助兴,争强好胜,不喝到一定份上不够朋友。更有人在大吹其牛:半斤漱漱口,一斤润润喉,二斤车照驾,早把交通安全抛至脑后。
3、执法环境的原因。常在路上执勤的一线民警不难遇
到这样一些情况:酒后驾车者被执勤民警查住后,借着酒劲,辱骂民警,有的还围攻殴打民警,更有甚者还反告交警打人。有的摸起随身携带的手机,呼朋唤友为其讲情。另外,酒后驾驶行为一般发生在晚间,而这一时段路面值勤民警相对较少,而且大多值勤民警以巡逻为主,因此也很难查处。饮酒后驾车的主要是集中在私家车、摩托车等车型,一般的行驶路程较短,又大都是在夜晚交警下班期间行驶,隐蔽性较大,不易被发现。这样容易使酒后驾车人养成一种侥幸心理,从而助长了酒后驾车的坏风气。
三、建立酒驾治理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1、宣传为先导,形成禁止酒驾的舆论氛围。要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加强禁止酒驾的社会面的宣传,不仅要加大交通安全法法规的宣传,同时还要加大对酒驾危害性的宣传。
2、严查为手段,形成高压态势。把日常管理和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集中整治相结合,在易发生酒驾的午后、晚
间和酒店相对集中的路段,加大警力投入,实施严格检查。
3、抓源头管理,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进一步规范驾驶人考试制度及驾驶人管理制度,严把办证、安全教育培训关。通过对交通法规、车辆操作技术的学习,驾驶人就会有较强的安全意识。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查处能力。现有的酒精检测仪,数量少且精度不高,以此来取证难度大。如果要抽血化验,则在时间、精力、财力等各方面均需大量投入,而且在化验期间又给违法人一些“找人说情”的机会。
5、发动社会力量,建立举报监督制度。要积极争取社会各届的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举报、监督、奖励制度,发动群众发现酒后驾驶行为立即举报,同时可以鼓励商家推行酒后代驾的业务,在酒驾治理的过程中既要“堵”,又要“疏”,双管齐下。
6、完善交通立法,建立良好交通法制环境。在现有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立法,加大对酒驾的惩处力度,提高酒驾的违法成本。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交通法的教育普及作为法制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想,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种人人监督、人人劝阻、人人管理的氛围,广大驾驶人自觉树立为了你、你的家人和他人的幸福,酒后不开车、开车不饮酒的高尚社会公德,酒后驾车违法行为就一定会大大减少,交通事故就一定会大幅度下降,人们的出行安全感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第二篇:析酒驾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析酒驾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内容摘要: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是建立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的重要保证。当前,酒后驾车这一违章现象表现很突出,它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本文阐述了饮酒对驾驶员驾车的影响及危害,论述了治理酒后驾车的法律依据、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汽车酒驾危害治理措施
引言:汽车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极大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汽车,从它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看,确实是现代物质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当汽车的数量迅猛增长后,它又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始料不及的祸端甚至灾难。交通事故的发生,虽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人、车、路和道路环境作为道路交通的四要素,同时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交通活动的主体—人。因为人的思想是交通活动的来源,人的行动又直接影响着交通安全。当然,就人而言,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里不仅有非事故原因,有临界失职、知觉错误、决策错误、操作错误等直接原因,而且众多的间接原因更不容忽视。人为引起交通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众多原因中,酒精中毒是最具威胁的从世界各国交通事故统计来看,酒后驾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正文:
一、酒的含义
酒是含有一定量酒精的饮料。酒精,学名叫乙醇,是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无色透明液体,在医学上常用作消毒剂或麻醉剂。酒精与水具有较强的融合性,一般白酒含酒精60%左右,果酒含酒精16%-48%,啤酒含酒精3%-5%。饮酒后酒精能够迅速被胃粘膜和肠粘膜吸收,随着血液循环到人体各个组织之内。由于酒精对水的亲和性,因此,酒精可以分布到体内所有部位。饮酒后,开始时大脑中枢神经兴奋,然后产生阻抑作用,严重者可以造成中毒死亡。
驾驶员饮酒肇事,一般是在酒后30-60分钟内发生,约占事故的60%。体内酒精浓度多少才能发生事故呢?依度过低对人体影响不大,浓度过高处于高度阻抑状态,驾驶员昏睡不能驾驶。据日本调查资料介绍,饮酒造成事故的驾驶员,1
其血液中酒精浓度,大约在1.0~2.5毫克/毫升范围内,其中1.5~2.0毫克/毫升范围内的占35.5%。饮酒后在30-60分钟内发生事故多,是因为这段时间内,血液酒精浓度维持在上述较高的数值范围内。
酒精对人体有麻醉作用。如脑和其他神经组织内的酒精浓度增高,大脑中枢神经就会变得迟钝,而且可以蔓延到机体神经,这时人的判断能力就会发生障碍,手脚活动比较迟缓。在初期,因为中枢神经中毒,削弱了对运动神经的约束能力,因此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了轻松感,手脚活动反而有些敏捷了,但是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仍是迟钝的。
饮酒过多会产生醉的现象。醉,可以从主观上评价,也可以从客观上评价。主观上评价:一般在饮酒30分钟以后,自己就可以感到不怎么醉、微醉和相当醉的程度;到酒后60~90分钟时,体内酒精浓度很高,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就失去了评价能力,如有的人,客观反应已经很清楚,而他自己却还认为没有醉。客观上评价:主要是对饮酒人的语言、行动、驾驶动作等一系列客观表现来判断。一般可分为微醉、轻醉、深醉和泥醉四种程度。微醉:主要是脸红、话多、心神不定、对外界反应迟钝,尚能控制自己;轻醉;其神经表现为兴奋,语言不清,酒言酒语,有时哭喊,对自己的行动控制能力降低;深醉:自己基本失去控制,动作失调,腿脚发软,有的不能走路,言语不明,各种反应显著低落,快陷入麻痹状态,许多行车事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二、酒后驾车的危害
因为机动车是一种速度快、冲力大的交通工具,它要求驾驶员行车时,对于道路上的瞬息万变的交通情况要在0.75秒内作出迅速的判断,并采取恰当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交通安全。驾驶员饮酒会导致感觉模糊、判断失误、反应不当,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因饮酒而发生的交通肇事仍时有发生,而且酒后开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多为重、特大事故,人员伤亡率高,事故现场触目惊心,为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根据现代生理、心理科学来讲,饮酒对驾驶员驾驶技能有哪些影响呢?
1.使人的色彩感知能力下降。由于驾驶员90%左右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得的,而在这90%左右的信息中,绝大部分都是有颜色的,当色彩感觉能力降低后,就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环境中的动态信息,使得感觉输人阶段的失误增加,影响
行车安全。
2.判断思维能力下降。英国学者科恩氏等作过一个试验,他们把优秀驾驶员分为三组:第一组为不饮酒者;第二组饮相当于23m1的威士忌;第三组饮料中酒精增至68m1。然后让各组驾驶员都驾驶宽为244cm的客车,作穿过一定间距两桩的实验。没有饮酒的第一组,能正确判断车子宽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第二组有一个甚至想穿过两桩间距仅35cm的一条窄巷通道;第三组有两人试图分别穿过35cm及41cm的窄巷,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第二、三组驾驶员开车直穿狭窄的胡同,可以看出已无法判断正确的距离,不能正确处理车子与路宽的关系了。美国的卢米斯认为,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94%时,判断力会降低25%;酒精浓度为0.5%时,判断力降低的情况因人而异。
3.记忆力降低。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记忆是心理活动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和统一的过程。而酒精使人记忆出现障碍,记忆能力会降低。日本学者宇留野氏将罗马字和日文字母作牵强附会意义上的联系,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使人记忆。未饮酒者从学习到铭记为止,平均只需试行7.25次,而血液中含中等酒精浓度者平均需试行9.5次,高浓度者平均需试行18.15次,可见由于酒精的影响,使人不易铭记。
4.注意力的水平降低。当酒精进人人体后,注意力的分配能力大大降低。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如果不能合理分配和及时转移,必然会影响对迅速多变的交通环境的观察,以致可能丢掉十分有用的道路信息,而使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
5.使人的触觉感受性能降低。汽车行驶中,驾驶员触觉接收的信息虽没有视觉多,但是对驾驶工作来说也很重要。例如踩制动踏板中的力、方向操纵中的辈或飘、车子的振动情况等,都可从触觉获得信息,反映到大脑,以判断制动、转向装置的工作情况。当感觉能力降低后,对其发生的有关故障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以上时才会被发现,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故障,从而增加了危险性。
6.驾驶操纵能力降低。驾驶员饮酒之后,随着大脑及其他神经组织内酒精浓度的增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逐渐迟钝,并波及脑干和脊髓。当心理活动发生障碍后,手足的活动也变得迟缓,驾驶操作忽左忽右,车速忽加忽减,失误情况极为明显。美国的卢米斯通过对驾驶员的饮酒量和驾驶操作的实验后指出:当体
内酒清浓度在0.03%时,就可以发现驾驶能力低落;在0.10%时,驾驶能力低落15%;当体内酒精浓度达0.15%时,驾驶能力将降低30%。而且在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较低时,对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也有影响,甚至可以产生误反应。当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增高时,误操作的可能性增加。有人作过试验,当人体酒精浓度大于0.7%时,驾驶车辆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就会急剧上升。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8%时,操作方向盘的正确性降低。当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0.9%时,其判断力比正常人下降25%。
三、酒后驾车的治理
由此可见,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对于预防和减少直至杜绝酒后驾车,避免因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就如一部庞大的机器,由诸多部件组成,撑这台机器的主要支柱则是工程、法规、宣传。他们认为,做好交通管理工作,工程是基础,法规是根本,宣传是保证。可见,道路交通宣传教育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驾驶员真正认识到酒精对行车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性,让其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同时让交通参与者都知道饮酒对道路交通的危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一起抓,以达到行车时决不饮酒的目标,实现交通安全的目的。
第二、加强酒后驾车的检验和鉴别。检验酒后驾车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酒精在体内被吸收后,会使人产生判断力降低,手脚活动迟缓,不协调等症状,这些影响因人而异。不过一般来说,驾驶员饮酒后的外显行动是随着血液中酒精浓度大小而变化的,交通民警如发现驾驶员驾驶汽车有危险举动时,可以检查执照为名,命令驾驶员停车。若发生停不住车或急刹车停车的现象,可怀疑是酒后驾车。可以采取用嗅觉器官判断、利用酒精检测仪器测定、采血检验等方法检验。
第三、执法必严,严禁酒后驾车。有法可依是指要有法律依据,我们应该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对驾驶员进行管理,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年来为什么饮酒驾驶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遏制,我认为主要问题之一是法律、法规规定处罚太轻。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
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其实这样的行政处罚触不到违章驾驶员的痛处,应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有关法规,从重处罚饮酒驾车者,以儆效尤。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是要求执法人员要做到严格执法,不拘私情,对违章驾驶员一视同仁,要坚决处理,狠刹饮酒驾车这种恶习,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
那么作为驾驶员本身,除了接受管理之后,又应该怎么做好自律工作呢? 一要多学习酒驾的危害。不要等出了事才知道什么是血的教训。多想想,如果酒后驾驶可能一个或多个人的生命就被你这自以为是的行为给剥夺了,但是你有什么权利决定别人的生死啊,生命是可贵的、平等的。二要正确理解酒驾处罚的含义,对于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罚力度确实有待进一步商榷,我们自己更要自觉地把酒驾这种行为当作是一种间接故意的犯罪。其处罚的目的就在于此。三是脑海中铭记喝酒不开车。吃饭时喝点酒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外出应酬时,喝酒在所难免。因而,如果赴宴前确定将要喝酒,那么最好不要开车去;如果实在需要开车,那么有条件的可以带专职司机,或者指定一个朋友或亲戚负责开车,负责开车的人要坚决不沾酒。
结束语:总之,对酒后驾车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交警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同时,也更需要全社会的驾驶员遵纪守法,文明开车。只有这样,道路交通秩序才能保持良好,人们的出行才会安全,道路才能保持畅通,经济社会建设才会有保障。
参考文献:
[1]驾驶员交通安全教程,浙江:浙江科技出版社,2002。
[2]段里仁:道路交通安全手册,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
[3] 《道路交通安全法》,2010年。
第三篇:酒驾论文
严打“酒后驾驶”,势不容缓
2011年5月9日晚22时许,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酒后驾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四车连撞,警方的血检结果显示,其血液中酒精含量已达醉驾标准三倍,后被判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近几年,因酒后驾驶发生的惨案屡见不鲜,场面更是触目惊心,非常严重地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酒后驾驶是危险的。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势不容缓,酒后驾驶必须要严禁,必须要严打。
为什么说酒后驾驶危险,要严禁严打呢?从生理学角度分析来看,有以下几点:
一、酒后驾驶,人的手和脚的触觉会比平常降低,敏感度减弱,这导致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以及方向盘的转控方向,事故往往出其不意发生;
二、视觉容易产生模糊,观察不易集中,甚至对颜色辨别也会有所下降,把红灯看成绿灯,造成事故发生;
三、饮酒后,因酒精麻醉作用,人容易产生疲劳,尤其是午后和晚上,特别会产生困意,一不留神,事故不可避免,后果不堪设想;
四、饮酒后人的情绪是很亢奋的,不听任何劝说,高估自己的驾驶技术,对自己的能力充分自信,麻痹大意,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有数据显示,40%的酒后驾车者“过高地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他们多认为自己酒量大,开车技术过硬,喝些酒不算什么,甚至想酒后驾车来“炫耀”自己的技术,结果险象环生。
种种原因表明,酒后驾驶是非常危险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抱着侥幸、大意、轻视、随便的心态驾驶,否则害人害己。
道理很明显,可是为什么还有些人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驾驶人对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仍然淡薄。调查显示,40%的酒后驾车生还者自我反省交代“安全意识不强”;
二、某些人利用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关系网“走后门”。如果被抓到了,就叫人去“摆平”,若无其事,自我得意; 三、一些有钱人认为家里有钱,就算被罚款扣车也不怕,心想反正我家的钱多的是,完全不在乎被罚;
四、依旧有部分人喝酒前就抱定自己的酒量大,驾车技术好,经验老到,不可能出事,也不会被警 抓到,无所谓;
五、也有些人对酒后驾驶的理解模糊不清,甚至主观以为喝酒休息一小时两小时,或者喝点茶冲淡就测不到酒精度数了。
六、酒后驾车大多是在晚上发生。有些人愚蠢地认为执勤警察都下班了,不会那么容易被查被罚。
这些原因都成为了酒后驾驶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背景”。酒后驾驶能不严打吗?事故惨案不仅让人痛心难过,同时我们更有一种急欲解决的迫切。绝对不能让酒后驾驶“横行霸道”“耀武扬威”,成为危害我们老百姓的“妖魔鬼怪。”
酒后驾驶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去禁酒,酒也是我们多年的传统文化之一,但是我们可以提倡文明有度、和谐安康的酒文化。酒后驾驶不在酒,而在于“人”和“人之间”。只有每一个人,每一位交通驾驶者提高酒后驾驶危险的意识,遵纪守法,互相监督,自觉践行,酒后驾驶才能防患未然。
同时,治理酒后驾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客观上,中国法律严惩力度不明显,过于轻微,容易让人简单应付。同时,在交通安全的教育宣传上,过于追求大、空、泛。另外,部分执法人员出现有不执法或者马虎执法现象,更甚者,做了金钱的傀儡。主观上,当事人的掉以轻心、麻痹大意是主要原因。他们多存在侥幸心理,也有人钻法律漏洞。部分有权有势的人也是嚣张至极,唯他人性命而不顾,肆意猖狂。正因为如此,治理酒后驾驶的问题更需要大家联合起来监督协管,遏制如此不文明、不遵法、不道德的气焰,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对于不知悔改的人,我们要进行严肃处理,不能让他们无法无天,破坏道路交通的秩序,危害他人的生命健康。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
一、2010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将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
(八)草案,醉酒驾驶或被判刑。这个消息一出,老百姓都高兴地拍双手支持。所以,希望我们的政府部门要不断地加大力度制定、落实酒后驾驶违反交通安全的惩罚规定,让酒后驾驶的人“真正”害怕,以后不敢违法;
二、要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但只靠一个交警部门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的,还需要通过广大人民的参与,形成良好的教育监督氛围;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公益广告宣传,广泛鼓励广告创作,一定能降低酒后驾驶事故频率。交通环境是服务大家的,每个人都应该做贡献。
三、交警部门也要加强查处力度,执法过程不能手软。同时,注重加大路面设施的管理力度,利用高科技手段监测监管驾车人员,不能让一些人逍遥自在;
四、我们身边的朋友亲戚,都会有喝完酒就驾车的情况,我们应该建议劝告并尽可能阻止他。这也是我们应该履行的监督义务。甚至,我们可以打电话举报这些酒后驾驶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就是珍惜自己生命。我们不能再让酒后驾驶引发严重交通事故了。势不容缓,酒后驾驶必须要严禁,必须要严打。
二(6)班
吴琳薇
第四篇:酒驾申请报告
申请报告
尊敬的支队领导:
本人叫xxxx,2013年11月19日在xx路驾驶xxxxx(车号)牵引车,被特勤大队查扣,当天中午因家中有事喝了点酒,晚上公司临时有急事,督促要我出车,造成酒驾,事后我很后悔,喝酒不应该出车,我现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今后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决不再犯,另因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和未满月的小孩,家中所有经济来源由我一人承担,本人收入一直以开车为来源,望领导考虑我个人经济困难的情况给予从轻处罚。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14年6月20日
第五篇:关于酒驾处理
关于酒驾“零容忍”政策:一律按上限处罚,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暂扣驾驶证6个月,驾驶非营运车辆
罚款1000元,营运车辆罚款2000元;对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移送检察部门追
究刑事责任。
关于酒驾车祸认定:
1、据最高院司法解释及交强险相关规定,即便是
醉驾后发生的车祸,交强险也要在责任
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方式为先行垫
付,再由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追偿。
2、保险理赔的前提是事故责任认定,主要责任人
需对无辜第三者的死亡,以及其他车辆的损失
予以交强险的赔付。但主要责任人自身车辆
上死亡的司机及另外的N名乘客,由于不是
第三者,不属于主要责任人自身车辆(制造车
祸者)交强险的赔付对象。
3、《交强险的限额为12.2万元,其中11万元是
死亡赔付,1万是救治产生的医疗费用,2千
元是物损》。
4、当交强险赔付的钱不足以赔付损失时,那么
不足的部分,则需要受害者及其他车辆的损失
者对主要责任人进行民事索赔。与此同时,由
于主要责任人如系酒驾肇事,即便其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等商业车险,保险公司也会因其酒
驾拒赔。
关于另一方的事故责任认定:
1、首先看其是否有责。如果无责,则
大货车方顶多承担10%的交强险无责赔付,商业车险不需要赔付。(10%的无责赔付也要商榷,因为并非所有无责科目都适应于无责赔付。无责赔付是一种人性化的规定,限额为10%。例:拿交强险12.2万元的限额,去掉1万元的治疗费用,顶多赔付1.1万元左右,赔偿对象为主要责任人车上的N人及另外的N名行人——对大货车(另一方)而言,他们都是属于第三者。
2、但如果大货车被认定有责,则很可
能司机会承担较大金额赔付。如果
被认定有次要责任,比如占30%的责
任,那么货车的交强险和商业第三者
责任险都要赔偿这30%所对应的金
额。通常货车投保商业第三者责任
险的保额多为20万元。但20万元对多人死亡和涉及豪车的赔付肯定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