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变化

时间:2019-05-14 04:5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变化》。

第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状况的变化

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像英美法德日这些发达国家在崛起指出,无一不把国民教育摆在首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德国,在普鲁士帝国时期,小学就开始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学习的范围全面实用而科学,从此以后,德国将国民教育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并在各个领域催生出一大批光辉璀璨的巨星。也正应为如此,才使德国拥有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叫板英法美等强国的实 力。而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中华历经五千年之沉浮而不消逝,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几未间断的教育史。

(一)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地位空前提高,高等教育作用日益凸显,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与巨大变化,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的成果,是高等教育理念转变与创新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

(1)从高等教育单一属性论向双重属性论转变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各方面受前苏联影响较大,把教育当作上层建筑范畴,把高等教育属性定为上层建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我国受“左”的思潮影响,从反右斗争到“文化大革命”,高等学校都是重灾区,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广大知识分子受到残酷迫害。把高等学校乃至整个教育当作上层建筑,除了不断遭到“阶级斗争”外,还把教育当作不从事物质生产的消费部门。既然是消费部门、福利事业,因此对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只注重钢铁、粮食、煤炭、交通等物质生产,把教育列入另类,因而有“一 1

工交、二财贸,剩下多少给文教”之说。教育经费长期徘徊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下。把高等教育定为单一的上层建筑属性是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理论上的误导,造成的后果很严重,损失很大。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拨乱反正、肃清“四人帮”流毒,邓小平首先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强调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1985年,中共中央在制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一次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尽管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但各级政府、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教育优先的地位确立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从到1978年的598所、在校生132.19万人、毛入学率1.56%,发展到2010年的3155所、在校生3000万人、毛入学率25%。国家有力支持和实施了“985 工程”“211 工程”等一系列计划,在高校中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差距。

(2)从高等教育体制一元化向一主多元化转变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把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三大特性,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三大优越性。1956年,伴随工业、农业、手工业私有经济体制的改造,全国各类学校全部变为国有化的公立学校。高等学校逐步形成了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具体表现在:一是国有化的办学体制,所有高校归国家所有,纳入国家计划,政府对学校是“统、包、管”,学校对政府是“等、靠、要”,一切按政府部门的计划、指令办事。学校没有压力、没有动力,办事效率不高,办学效益不高。二是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计划经济是条条专政、条块分割的经济,高等学校也分割为教育部直属学校、中央部委属学校、地方(省市级)所属学校、企业所属学校等。导致大学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学校及专业布局结构不够合理,高校的行业性、单科性过强,有限的教育资源过于分散,学校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三是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计划经济是集权经济,一切权力集中在政府手中,高校没有什么办学自主权。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推进,全面展开。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多种经济体制共同发展,于是,个体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等多种经济体制蓬勃发展起来。市场经济和一主多元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促进了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创新和体制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建立一主多元的办学体制,改变一元化的国家办学体制;第二,改变“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第三,改变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第四,改变单一的投资体制。

(3)从认定高等教育是事业性单位向事业性产业性单位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树立了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殊产业的观点,把高等教育当作产业来办、来经营,激发了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加强了高等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紧密联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各类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了4-5倍,而政府投入增加甚少,仅提高一点几个百分点,至今仍未达到GDP的4%。巨大的经费缺口,主要靠发挥了高等教育产业性的巨大作用。

(4)从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上以知识为本向以育人为本转变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承认学生的差别和不同的需求,改变传统的简单化的、程式化的、“工厂化”的培养方式,强调个性化、人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因人而宜,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指学前教育和普通初等、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小学)等为六年制;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通常各为三年。另外有少数把小学和初中合并在一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中国的基础教育走上了法制的轨道。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

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到本世纪末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方针。1999年初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是教育战线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已有幼儿园15.04万所,在园幼儿2976.67万人;有小学25.74万所,在校学生9940.7万人;普通初级中学54890所,在校生5279.3万人;普通高级中学14058万所,在校生2427.3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706所,在校生42.56万人。

(1)幼儿教育

中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加强对幼儿园的领导和管理,国家先后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国家还规定了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考核制度。目前全国的幼儿师范学校、职业高中的幼教专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幼儿师资的培养培训体系。

(2)中小学教育

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依法实施九年

义务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2010年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9.7%,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含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的比例已达98.7%。全国90%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85%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大城市市区和沿海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已开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1987年,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目前我国农村普遍推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把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同发展地区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村教育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有95.2%以上的小学、87.6%以上的初中、71.5%以上的高中设置在县镇和农村。1995年-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其中中央拨专款39亿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共100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三)职业技术教育

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初等职业教育三级职业教育体系。

从经济社会发展上来看,发展高职教育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就业再就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等职业教育学科门类齐全,进一步贴近市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灵活多样,职业特点更加突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充满发展活力,中等职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打破了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数量、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等 方面在普通高校中所占比例上升,本科院校在普通高校中所占比例则下降。经过积极探索,目前形成了“国务院领 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行业和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得到了 进一步落实,公办和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教育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德广: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A]

2.张秀兰:《中国教育发展与政策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 3

3.王梦奎:《中国改革30年》,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7

4.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概况

5.教育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第二篇: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共和国60华诞已至,万方乐奏,举国欢腾。在北京加紧准备阅兵、联欢的忙碌里,在人们透着喜气的眼神里,在“歌唱祖国”的旋律里„„到处是国庆的欢乐、热烈的气氛。

恢复中国的伟大所必需的全国统一是所有爱国的中国人衷心渴望的目标。60年来,一个伟大的中国、富强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成就辉煌。我们的党中央,每临大事有静气,总是能够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中国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基础已奠定,道路已开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顽强奋斗,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丰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更加旺盛的活力。

2003年早春,一场灾难突然袭来。非典疫情肆虐,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在抗击非典的紧要关头,胡锦涛总书记出现在疫情严重的广东,出现在人民群众中。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夺取了防治非典的重大胜利。尽管受到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仍比上年增长了10%。

抗击非典的斗争,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错综复杂的世情、深刻变化的国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煤电油运全面紧张„„面对一个时期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见微知著,果断作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质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消除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充分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人们注意到,2006年下半年开始,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以往提法相比,“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

在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抑制,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加强,国民经济连续4年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出5.5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000多美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2000多美元。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过去的5年,党中央、国务院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投资重点向农村转移,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推动下,农村大地发生了新的巨变。2004年至2006年,粮食产量实现了1985年以来的首次连续3年增产。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增加1111元。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由2002年的39.1%提高到2006年的43.9%,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1 设稳步推进,农村面貌为之一新„„

人民的利益始终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无论条件怎么变化,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矢志追求。

辛苦劳碌在城市中的数千万农民工,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群体。从中央领导,到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媒体舆论,都把关怀的目光投向他们。给农民工讨工资、找工作,帮农民工子女解决上学难题,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奔走呼号„„

教育公平,是极为重要的公平。党中央强调,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权威部门统计显示,我国目前财政收入增长量的70%用于义务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1年的617.8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161.08亿元,增长7倍多。

从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活费到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从对高校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到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使这一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与此相应的是,自去年来,仅西部地区和中部部分地区,已有约5200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约34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领到了免费教科书,780万名家庭贫困寄宿学生领到生活补助。此外,随着新的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的实施,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名大学生和160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

看病难、看病贵,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

人民的喜忧,牵动着中南海。党中央强调,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加快完善有利于人民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近年来,根据中央的要求,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在农村,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农业人口的82.83%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08年全国所有县市区将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城市,截至2007年初,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8000个。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十六大以来,一项项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被写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传递到城市乡村、千家万户。

人们忘不了:胡锦涛总书记佩戴着爱心红丝带,来到艾滋病患者病房,微笑着主动伸出手,和患者亲切握手、交谈;人们忘不了:每年农历除夕,总书记总是和革命老区、困难地区的群众一起辞旧迎新、共贺新春;人们同样忘不了: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中央领导同志,一次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民声,体察民情,解决民忧„„

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四个现代化”,到邓小平同志规划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第三步战略作出更具体的规划,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艰苦奋斗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日益清晰,中国特色社会 2 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是值得骄傲的巨大成就:2006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提前实现了在本世纪头一个10年翻一番的预期。

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3亿中国人民团结奋进,艰苦奋斗,一定能够把握机遇、战胜挑战,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第三篇: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眼中衣着服饰的变化

1.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广大民众很清楚的感觉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越来越富裕了。然而我想说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思想上,文化上的进步与创新,而这些都大大的体现在服装的变化上。服装已由过去的遮体保暖,向新颖美观、时尚靓丽发展。时尚便捷与环保将是未来服装发展的新趋势。

2.衣着服饰的变化的表现

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还是比较困乏的。那个时代的人说,收入少,供应也很紧张,买东西不仅要有钱还得有票。衣服的颜色也就仅限于灰黑蓝这几种。但是渐渐的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生活慢慢的富裕,同时人们的时尚观念也开始进行一次变革。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至今仍能唤起那一时代人内心渴望和热情的字眼。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这些字眼中感受改革开放。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啊,三裤一衫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蝙蝠衫。这里面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牛仔裤和蝙蝠衫了。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们来说,喇叭裤可以说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被称为中国时尚界最初的冒险。2008年,有网络兴起的国货回潮热更是让喇叭裤再次回到时尚的前沿。可想而知,那个时候,喇叭裤火到什么程度。

其实喇叭裤流行的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它有一个很张扬的名字,比张扬还张扬。喇叭一词,像是大声朗诵给这个时代的青春宣言,像是民众向往个性与自由的旗帜。同时,与喇叭裤站在同一个角度的还有健美裤。

记得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贴身,高弹力,且透风。有人曾指出,当下比较受女性欢迎的丝袜正是来自当时的健美裤。

其次蝙蝠衫,说到蝙蝠衫那就不得不提起霹雳舞,《霹雳舞》是20世纪80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身着蝙蝠衫,头绷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蝙蝠衫一直持续到今天的,而且愈演愈烈,而且越来越受女性欢迎。

其实,在改革开放这段时间以来,大部分服装都是从外面传进来的,你比方说喇叭裤。1960年成为美国的时尚,后来“猫王”把喇叭裤推向了时尚巅峰,随后流传到日本和港台。随着日本和港台电影在中国内地的流行,风靡大陆。

然而,在改革开放期间,最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的是有关中国元素开始走向了世界舞台。

你比如说,唐装,旗袍。

2001年在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有句话叫:“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服装作为时尚的风向标早已超越了民族的范畴,只有当传统和现代真正结合的时候,当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时候,时尚才能展现出最为夺目的光芒。

渐渐地,我们进入了90年代。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精神文化需求更是日益膨胀。所谓的80后,90后开始刺激人们的眼球。那什么内衣外穿,露脐装,超短裙已经见怪不怪。,时代在进步,我们从未停止脚步。

改革开放,西方新思想流入中国,大众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而这主要表现就是服装的变化。敢穿,能穿大量新潮服装。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手上有钱了,可以买独特的高档用品,对衣服选择也越来越挑剔,这也导致了服装的变化。进口的商品越来越多,人们能选择的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服饰选择也越来越多。加速了社会竞争,生产商为了吸引顾客,不断推动服装的发展,服装也变的越来越符合时尚,越来越漂亮了

改革开放30年,一些渐渐消失的服饰词语,记录着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它们,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服装,这一社会文化的产物,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中国。

1.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人们衣着的变化,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真实写照。是人们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富裕的真实写照,是国家由贫困走向繁荣昌盛的真实写照。透过人们衣着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人民生活的富庶,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

参考文献

[1] 《半月谈》2012年第6期

[2]《研讨探究》2009年第6期

[3] 陈祥锋,朱道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田.物流技术.2005;(3).

[4] 罗齐,朱道立.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中国流通经济,2002;(2)..

[5] 郑明祥.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的思路和对策.经济与管理,2006;(9).

[6] 储雪俭,粱虹龙.对发展物流金融中信贷风险防范的思考.物流技术,2005;

第四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联合改革开放34年来,谈谈我国和自己家乡的变化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4个年头了。34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以我的家乡沧州市河间市为例,34年前,我们县城城区面积只有7平方公里左右,主要道路仅5公里。看看34年后我们的县城吧!光是建城区面积就扩大到三四倍之多,新增绿化区域,大楼林立,街道宽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童年时,很少有品种多样的蔬菜和肉食,玩具是父母手工做的,穿着的衣服更是颜色单一,样式简单。少年时,各种新奇的图书逐渐出现于我们的视野,但是可望而不可及。以前的连环画已经被现在的录像DVD和装帧精美的漫画小说所取代,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雪糕占据了少年青涩的眼球,14寸的黑白电视已经换成了29寸的高清液晶大彩电,里面播放的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联播和动物世界了。走入青年时代的我们,尽管对街边数不清的零食不再感兴趣,却发现路上的汽车比自行车还要多,超市的蔬菜比肉类更受欢迎,大背投和等离子早已不再稀奇,电脑和网络悄然地构架起了我们生活的点、线、面。

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我们特别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给老百姓办起了医疗保险,只需交纳一点费用,即可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而且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国家支付,完完全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着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的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把师生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我们教师再也不要为升学率、各科分数而去绞尽脑汁地出难题、找偏题,去日益继夜地“看守”学生。而学生,也无需整天溺在题海中而“痛不欲生”了。学生的书包越来越轻,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生各方面素质在稳步提高。

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彻底落实、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的校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

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新教学楼、电脑室、实验室,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更让人高兴的是国家推行义务教育,不但免去了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部分困难家庭的学生予以生活补助。使全国千千万万的贫困家庭直接受益,所有适龄儿童都能高高兴兴地上学。大学生入学政策的宽松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吃、穿、住、行有太多的变化。从没的吃到你想如何吃就如何吃;从没的穿到下衣当上衣穿,上衣当下衣穿;从出门步行、自行车到现在的高铁、飞机;从土房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等等。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1、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自己的土地上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也是亚运会诞生以来的40年间第一次由中国承办的亚洲运动会。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6578人参加了这届亚运会。代表团数和运动员数都超过了前十届。2、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同胞从此真正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被用来解决香港问题,香港的发展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因为改革开放,让香港与大陆有了更多的契合点,香港回归后港人消除了“马不能跑”、“舞不能跳”、“股不能炒”的疑虑,香港在祖国的山河大地上依然璀璨生辉!

3.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国家主席江泽民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4、2008年,对于中国而言,是骄傲的一年。从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到汶川大地震,从奥运圣火传递受阻到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以另一种形象和气势出现在世人眼前。

5、从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到今天2011年11月8日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中国实现了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开展深空探索的巨大跨越。

三十四年的改革开放,有了如今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河山河浩浩荡荡以天安门前走过,走过一队队徐洪刚,走过一队队雷锋,走过一队队李向群,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改革开放,成就斐然。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相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嫦娥奔月使我们祖先几千年伟大的梦想,奥运会成功举办,圆梦百年,这一系列成功,证明了今天我们的强大实力,改革开放特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改革开放,让我们以采薇采茶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的金黄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号将设祖国的本领。在明天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聪明才智。我坚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们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辉煌!

第五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鼓励个体户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事商业活动,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在生活方面,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步改善,电视机、电脑、冰箱等家用电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三十多年年前,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已是奢侈品,但如今液晶电视以不足为奇,通过屏幕人们大开眼界,人们纷纷住进了温暖舒适的家。过去那种屋漏偏遭连夜雨的现象再也不见了,多雨季节,坑坑洼洼、泥泞、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消失的无影无踪!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我们老人特别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给老百姓办起了医疗保险,只需交纳一点费用,即可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而且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国家支付,完完全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着想。在住房方面,以前一家人只能挤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房子里只有几件可怜的旧家具,要是能够宽松的睡一觉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连做梦都想拥有一套大房子。如今,家家都实现了!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把师生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了出来,学生呢,也无需整天溺在题海中而“痛不欲生”了。学生的书包越来越轻,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生各方面素质在稳步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彻底落实、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的破烂校舍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电脑室,实验室、电教室........再也不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空壳了。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更让人高兴的是国家推行义务教育,不但免去了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部分困难家庭的学生予以生活补助。使全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直接受益,所有适龄儿童都能高高兴兴地上学。而大学生入学政策的宽松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交通方面也有了相当大的改观。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过程中,一条条干净而又标准的硬化公路把家乡的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甚至

户与户之间连接了起来。我们在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首次太空漫步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太空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足迹;而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圆满结束,标志着我国在世界的历史地位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紧接着是我们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2011年神八的成功的发射更是为祖国锦上添花!以更加出色的表现向世界再次宣告,中国已经真正的繁荣富强了!今天,我们迎来繁荣富强的好日子。我们的祖国,正日益庞大,我们的祖国,将迎来大好时光!现在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的祖国,未来将会更强

大!

上述的种种情况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也就不会如此受惠。所以,今天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年代,要懂得珍惜、要维护当今社会,并应懂得知恩图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肩负起祖国的大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

努力奋斗!

下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30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权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人权的变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自0907 方杰 0401090706 摘要——200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里,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

    改革开放以来沧州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沧州的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是沧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30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

    改革开放以来大庆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大庆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初,大庆建市,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截止到2007年末,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3077.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54.1%;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433户,比1978年全......

    改革开放以来达州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达州的变化 调查地点: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农村) 调查时间:2015年5月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上网查询 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安康,虽然......

    改革开放以来唐山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变化的调查 我的家乡在河北唐山,人们也把这里称为“凤凰城”。 唐山之所以叫凤凰城,是源于凤凰山公园里那座山的传说。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谈谈我家乡的变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始了以清理“左”倾思想为重点的拨乱反正工作,邓小平老人正式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