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的要求,自6月起*县食药监局承担了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面对新的监管领域和新的职能,如何保证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是我部门面对的一项新课题。我局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把调查研究当作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问路石”,集中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采取摸底调查、重点抽查、座谈走访、典型分析等方式方法,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对全县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餐饮服务行业具体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汇总分析形成了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概述
*县辖区面积约2540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辖28个乡镇(处),469个行政村,农村人口约47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全县尤其是农村、边远山区的餐饮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有固定店面的餐饮总数为862家,其中有许可证的为560家,无许可证的为302家,即将转让的为13家,获证率约为64.9%。在所有餐饮单位中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15家,学校食堂40家,农家游199家,绝大部分为小型餐饮单位,占全县餐饮单位总数的96%。从数据统计来看,我县餐饮单位基本呈金字塔状,塔顶端的大、中型餐饮单位数量最少,中间部分为较为规范的小型餐饮单位,最底端则是数量庞大的流动性强、从业人员不稳定、设施设备缺乏、自我管理水平低下的“五小”(小餐馆、小吃店、小饮品店、小农家乐、小食堂)餐饮单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数量众多、布局分散,无证经营现象突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生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对方便快捷的就餐需求越来越大,餐饮服务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除较规范的酒店外,绝大多数是家常风味店、特色小吃店、休闲餐厅、烧烤店、大排档、农家乐等,而这些小型餐饮单位常常抱着“省钱经营”的心态去经营,投入少、成本低、分布广、条件差,加之多数业主法律意识不强,存在事先不申请,不管卫生条件符合与否,不经许可即行开办的现象,有的企业则是被查处时才被迫办证,不查不办,更有甚者是遇到检查,听到风声不对,干脆“收兵回营”,躲过检查后再继续经营,导致我辖区内存在着一大批未办证的餐饮单位。
(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健康体检不到位。目前,我县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多数是低文化层次的群体,其中初中、高中文化的居多,部分从业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法律法规和起码的卫生知识都一无所知,大多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操作;有的企业不为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明,或者为了应付办证,节省体检费用,从业人员体检几个就算了事,不符合全员体检的规定,加上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体检了的走了,新来的未经体检随即上岗,特别是无《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全部未进行健康检查,若有患有传染性疾病(如甲肝、肺结核等)的人员上岗,给消费者构成严重的健康隐患,这些患病从业人员成为餐饮业的“隐形杀手”。
(三)设施设备简陋,经营条件不符合要求。众多的小餐饮单位受自身经营规模、方式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业主不愿意在硬件设施上投入,难以做到分间操作,有的甚至生熟案不分,也不能达到远离厕所、粪堆、污水沟等污染源的要求。日常监督检查时经常见到库房、操作间的物品就地堆放或堆放无序,废菜乱扔,污水横流的现象,较为脏、乱、差。特别是夜市、小吃摊点、火锅店等大多数集中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段,来往车辆多,卫生环境条件极差,加之自带的清水和餐具有限,但是需要洗刷的餐具、用具又多,为了节约用水,两盆水撑到底,一盆去油,一盆冲刷,更别提卫生消毒了,存在许多食品安全隐患。
(四)小餐桌、小食堂管理缺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县中小学校食堂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还比较到位,但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获证率较低,学生小饭桌的获证率极低,这些小食堂、小餐桌未获许可,基础条件差,操作规程混乱,餐饮具消毒空白,责任管理缺失,对其监管难度也很大,几乎处于脱管游离状态。
(五)监管力量不足,制约监管工作有效开展。随着监管体制的调整,餐饮消费环节由我局负责,同时我局还承担着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职责,而我县餐饮业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执法装备尤其是仅有的3台执法车辆远远不能适应新任务的监管需要,存在着“力不从心”的困境,而我局在乡镇村又没有派出机构,与数量众多而监管难度大的餐饮单位形成了悬殊鲜明的对比。
(六)检验检测技术手段不到位。《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餐饮食品检验检测将实行“买样制”,检测设备、抽样费和检验费将面临巨大缺口,这将成为制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因素。还有,餐饮服务监管职能交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但检验检测工作仍由疾控中心承担,餐饮监管与检测检验两者能否有效对接,能否协调运转都值得商榷探讨。
(七)农家游、农家乐监管工作是一个棘手问题。我县是一个旅游大县,大力发展农家游、农家乐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旅游本身具有人员高度集中、特殊时令性、区域特色性等特点,尤其是*月中旬至*月中旬较兴旺,农家游、农家乐在这一季节也逐步成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高风险场所,主要表现在:许多经营者在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情况下对外开放经营,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无证上岗现象;开办者大部分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人口,法律意识、卫生意识相对较差;厨房功能布局不合理,功能间缺少,卫生设施不全,*造成交叉污染,部分经营户为体现“农家乐”“家常便饭”的意图,在食品操作加工上采用不卫生的“土方法”;部分经营户不配备或者虽配备了餐具消毒、保洁设施,有的不经常使用、有的由于游客数量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形同虚设;前几年,我县为发展农家游、农家乐专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范和许可条件,但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旅游人数日渐增多,饮食花样日益繁多,原有的许可条件和规范远不能符合满足现实的监管情况。
三、建议与对策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经营者守法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上街咨询、手机短信、投诉举报等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宣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饮食卫生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月份,利用一周时间,我局通过召开餐饮环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大会,公开发放执法服装、设置展台、接受咨询,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观优秀餐饮服务单位、开展“五进”活动和餐饮服务执法检查开放日活动,营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要加强对餐饮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其进行《食品行业从业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操作规程》等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从业人员规范管理、守法经营的自觉性,扎实开展从业人员年度体检工作,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要采取强制措施,调离其直接接触食品的岗位,*月*日,由市局统一安排,组织全县380名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二)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对申领许可证的企业就其现场布局、设施设备、人员条件等项目进行实地核查验收,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目前,我局已受理餐饮服务经营企业申请书31份,已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20件;
对辖区内餐饮企业落实采购食品及食品原料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追根溯源,*月份我局印制了统一的台账登记册,发放到餐饮企业,同时完善了23项餐饮食品安全制度,指导餐饮企业健全餐饮食品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装裱上墙张贴在相应功能区;重点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严厉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和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以及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政策引导。积极研究制定“五小”餐饮企业管理办法,借鉴重庆市小餐饮临时许可办法,对加工经营场所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或者就餐座位在30座以下的小餐馆、小吃店、小饮品店、小农家乐、小食堂等符合餐饮服务“即时制作、即时消费”基本特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办理6-8个月的《餐饮服务临时许可证》,既使临时性企业得到规范,又不至于浪费资源,符合小型企业流动性大、季节性强的特点。*月份,我局在对全县餐饮企业摸底调研的基础上,突出监管重点,将社会关注度高的学校食堂、农家院、农村集体聚餐及经营规模小*出问题的餐饮服务摊点、小餐饮列为重点规范对象,经过上下反复酝酿、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拟定了《*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县餐饮服务摊点监督管理办法》、《*县农家宴席监督管理规范》、《*县农家院监督管理办法》《*县小餐饮临时许可审查规范》,已上报县政府,目前处于审核阶段;
(四)全面推进餐饮业信用体系建设。保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餐饮去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将餐饮企业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有利于促进餐饮服务经营者提高自身食品安全信用等级,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我局在具体工作中将坚持“监管并重、量化评价、动态监管、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量化分级;除此之外还将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示范试点工作。通过制定标准、广泛发动、积极参与等形式评选出10名餐饮示范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店(学校)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全面推动我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新台阶,同时主动曝光一批无证经营、无证上岗、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且屡教不改的企业或摊主,使违法经营者无容身之地。
(五)关注群体聚餐,纳入重点管理。小食堂、小餐桌及婚丧嫁娶流动饭店是容*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场所,应重点准入管理和责任管理,按照“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开办者、机关企事业单位、流动饭店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证为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
(六)强化餐饮业检测工作。按照国家局《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技术装备基本标准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配备基本标准的通知》文件要求,争取资金支持,加快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技术监督能力建设,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保证其为餐饮业安全事故处理及应急救援等工作服务,目前,我局已购买四个食品快检装置,*月*日,特邀请专家对餐饮食品安全人员进行了快速检测箱的现场培训,并把快检装置充分利用到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工作,按照《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的要求扎实开展驻会保障工作,确保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截止目前,我局共完成包括“红色太行颂党情—走进狼牙山”活动、“走进英雄山”全国旅游媒体登山大会、柿子节等24项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受到了县级领导的好评。
第二篇:阜阳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阜阳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报告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健康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心,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与学校的稳定发展,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往往影响到一个群体,轻者影响学生学习,重者影响社会的稳定性。“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状况如何?作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今年开展的全市食品安全整顿督查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督查的基础上,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全市共有各类学校3429家,其中开设学校食堂共259家。通过调研发现,经过近年开展的食品安全整顿和学校食堂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我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持续好转,但由于食堂基础建设不规范、不科学,部分学校食堂实行外包,有些商家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对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基础建设呈现了随意性和应酬性的现象,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仍然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令人十分担忧。总体来说幼儿园食堂要好于中学食堂、城区食堂要好于农村食堂、公办学校食堂好于民办学校食堂。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良好,1
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主要问题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状况堪忧。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除极少数学校食堂配有更衣室、粗加工间、厨房、库房、备餐间等外,很多学校食堂仅有厨房和库房;绝大多数学校食堂的消毒设备处于闲臵状态,没有能够发挥消毒作用;各个学校的“三防”设施不全,有个别食堂存在苍蝇乱飞的现象。这些情况的存在,反映出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对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资欠账太多,致使基础设施设备十分落后,卫生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特别是农村和民办学校食堂情况更加严重,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的改善,威胁着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调研中发现,学校食堂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没有建立有关制度,有的建立了也是纸上谈兵,未按规定很好执行。具体表现为购销台账不完善,不能够及时、全面对购进及销售的食品进行登记;食品的留样工作也只有极少数食堂的在开展;食堂的消毒不完全按照“一清、二洗、三消毒、四保洁”执行。这些情况表明全市学校食堂管理存在着严重漏洞,存在着许多卫生安全隐患。
(三)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知识严重匮乏。调研中发现,许多学校食堂的从业人员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都是按照以往经验来处理发现的问题。有一些食堂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知识一问三不知,还有一些从业人员没有参加健康体
检。虽然以前从业人员也参加过培训,但对他们自身来说,都是流于形式,培训结束一切照旧,卫生意识亟待提高;
(四)无两证经营现象严重,学校食堂管理存在许多盲区。根据前期统计,我市有一半以上的学校食堂存在无证经营的现象。出现无证经营现象的原因,据相关人员介绍,主要是由于这些学校食堂没有达到卫生条件规定要求,管理不规范,无法给予发证,也没有要求停业整顿或停业。还有一些是由于执法力量不足,机构改革不到位,没人去监管,很难对全市学校食堂实现监管全覆盖。
三、整改意见和建议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要求。为了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我市学校食堂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学校食堂饮食安全的现状。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逐步完善学校食堂基础设施。目前,由于教育体制改革,在全市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寄宿制学校,但由于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重视不够,这些学校的食堂硬件设施极其简陋,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极易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威胁着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学校食堂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系统工作,把食堂建设作为最基础、最优先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经费投入,完善食堂的各种硬件设施建设,确保食堂的功能齐备,设施完善,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食堂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学校负责人要从思想上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不能只讲教学不考虑学生安全,要做到两方面都要抓,而且都要抓好。
(二)健全机制,完善管理,全面提升学校食堂管理水平。建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责任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学校食堂内部管理,在涉及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工作,学校必须主动介入,有专人参与管理,特别是在采购、储存、加工、制作、消毒、保洁、留样等环节必须按工艺流程管理到位,避免食物(原料)的交叉污染、腐败变质,防止食物中毒。同时在聘用人员时,学校应通过审查备案,尽量保持从业人员的相对稳定。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有效促进整体服务水平。完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机制,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卫生常识、食物中毒的预防、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严把从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到餐桌等环节的各个关口。对食品原料采购源进行记录备案,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做到逆向可追溯。
(三)明确职责,加强监管,确保食堂卫生监管落到实处。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明确学校法人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加大对学校食堂硬
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建立完善、科学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考核、奖惩办法,强化学校食堂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强化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
(四)加大宣传,强化培训,打造全社会关注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良好局面。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和开展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广大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组织执法人员走进学校,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学习食品安全基本常识,让学生养成卫生、科学、健康、安全的膳食习惯,营造学校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XX乡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情。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但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情况仍不乐观,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前,XX乡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食品监管人员少,监管能力普遍不足。我乡地域广大,食品生产、经营户点多且比较分散,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要对各食品源头、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网点要实现全面监管,任务重,难度大。监管往往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监管。
二是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广大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对食品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对假冒伪劣食品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QS。而由于大部分农村的经济并不发达,许多农村群众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一般只关注价格,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企业生产、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激素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所谓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在农村地区很盛行。还有农村群众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相对不足,即使食品消费权益受到
侵害时,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强,伪劣食品农村横行,却很少受到举报。面对与城里人差别极大的农村消费人群,不良商贩更是将农村当成了伪劣食品的倾销地。把大量危害健康的问题食用品“专供”农村。
三食品销售加工场所简陋,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绝大多数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并且分散,一般人员少、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条件差,标准执行不到,产品无检验,销售无记录,很难达到生产许可要求。农村食品经营户经营场地和经营设施一般比较简陋,食品陈列和储藏条件往往达不到要求。加上农村食品经营者进货数量少,档次低、交通不便等原因,进货渠道以就近、简单、价格便宜为原则,这也为假劣食品大开方便之门。农村家宴也是农村餐饮服务中的重难点问题,虽然,目前加大了对农村家宴的管理和监管。但是农村家宴设施设备简陋,管理制度不健全,餐具消毒不严格,农家宴的食品原材料采购比较随意,食品加工、保存难以符合要求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夏天,农村家宴的问题更为突出。
面对日益突出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在工作在农村食品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员长年经费不足、人员匮乏、车辆紧张等这些都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大经费
投入是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坚实保障,必须做到专人,专费,专用。做好对农村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解决好他们的工作报酬,使其由兼职转向专职,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机构的硬件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检测队伍和机构的专项投入。充实检测人员,增添检测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和检测手段。加大食品抽检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检验结果,指导广大群众理性消费、安全消费。鉴于农村市场的分散状况,各部门应携手联动,避免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强协作,形成食品监管合力。才能实施从源头的监管。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针对农村食品经营者、消费者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宣传方式如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借助“3·15”等宣传活动时机大力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同时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及时处理农村群众的消费纠纷,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食品经营加工者的管理。首先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自觉性,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强化
其责任意识,其次要规范市场主体准入,做到食品经营证照齐全,制度齐全,亮证亮照,督促食品经营户加强索票索证、台账记载。其次对无证无照销售食品、销售过期变质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一定要严处,重罚,手不留情。最后要对经营者进行信用管理,提高经营户诚实守信意识。对于不诚信的经营户,要及时公开甚至吊销其执照。另外在政府在严格执法检查的同时,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大力倡导、引导、鼓励连锁超市进农村,引导大型超市以各种形式向农村市场配送安全食品,规范进货渠道,以保障食品安全
农村消费者处于弱势和被动的不利情况下,农村已成为问题食品的重灾区。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凸显出来的一大社会问题,因此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的同时也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要经济发展好了,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各司其职,全民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根本好转。
第四篇: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共)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情。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但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情况仍不乐观,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前,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食品监管人员少,监管能力普遍不足。农村地域广大,食品生产、经营户点多且比较分散,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要对各食品源头、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网点要实现全面监管,任务重,难度大。监管往往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监管。在一品街道,农村人口有近15000人,而食品药品监管办公室人员仅两人。各个村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都是由村干部兼任,在职能交叉、人少事多情况下,监管工作难以抓到位。
二是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广大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对食品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对假冒伪劣食品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QS。而由于大部分农村的经济并不发达,许多农村群众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一般只关注价格,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企业生产、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激素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所谓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在农村地区很盛行。还有农村群众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相对不足,即使食品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强,伪劣食品农村横行,却很少受到举报。面对与城里人差别极大的农村消费人群,不良商贩更是将农村当成了伪劣食品的倾销地。把大量危害健康的问题食用品“专供”农村。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农药废渣盐”主要销售地区就是农村,还有以地沟油提炼的食用油,也是主要销售农村地区。这些都是对广大农民的公然侵害。
三食品销售加工场所简陋,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绝大多数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并且分散,一般人员少、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条件差,标准执行不到,产品无检验,销售无记录,很难达到生产许可要求。农村食品经营户经营场地和经营设施一般比较简陋,食品陈列和储藏条件往往达不到要求。加上农村食品经营者进货数量少,档次低、交通不便等原因,进货渠道以就近、简单、价格便宜为原则,这也为为假劣食品大开方便之门。而农村地区的赶集也为伪劣商品提供了销售渠道,赶集者定期活动于每个市场,他们流动性强,销售的产品质量差,集贸市场的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及时发现和处理。农村家宴也是农村餐饮服务中的重难点问题,虽然,目前加大了对农村家宴的管理和监管 但是农村家宴设施设备简陋,管理制度不健全,餐具消毒不
严格,农家宴的食品原材料采购比较随意,食品加工、保存难以符合要求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夏天,农村家宴的问题更为突出
(图2 农村家宴上检查到的过期酱油)
面对日益突出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在工作在农村食品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员长年经费不足、人员匮乏、车辆紧张等这些都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大经费投入是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坚实保障,必须做到专人,专费,专用。做好对农村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解决好他们的工作报酬,使其由兼职转向专职,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机构的硬件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检测队伍和机构的专项投入。充实检测人员,增添检测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和检测手段。加大食品抽检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检验结果,指导广大群众理性消费、安全消费。鉴于农村市场的分散状况,各部门应携手联动,避免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强协作,形成食品监管合力。才能实施从源头的监管。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针对农村食品经营者、消费者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宣传方式如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借助“3·15”、“12·4”等宣传活动时机大力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同时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及时处理农村群众的消费纠纷,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食品经营加工者的管理。首先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自觉性,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强化其责任意识,其次要规范市场主体准入,做到食品经营证照齐全,制度齐全,亮证亮照,督促食品经营户加强索票索证、台账记载。其次对无证无照销售食品、销售过期变质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一定要严处,重罚,手不留情。最后要对经营者进行信用管理,提高经营户诚实守信意识。对于不诚信的经营户,要及时公开甚至吊销其执照。另外在政府在严格执法检查的同时,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大力倡导、引导、鼓励连锁超市进农村,引导大型超市以各种形式向农村市场配送安全食品,规范进货渠道,以保障食品安全
农村消费者处于弱势和被动的不利情况下,农村已成为问题食品的重灾区。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凸显出来的一大社会问题,因此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的同时也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要经济发展好了,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各司其职,全民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根本好转。
(一品街道桥口坝村 余静)
第五篇:关于我市学校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报告(最新)
关于我市学校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报告
食品质量的好与坏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学校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是各部门监管工作的重、难点。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注重学生健康,确保师生的安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各类学校22所,开设学校食堂共14所,全部为学校经营,其中已重新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学校到目前为止6所,其余8所已申报验收;开设食品商店9 所,证件齐全,全部对外承包;我市除志诚小学由学生家长委员会统一购买桶装水外,其余各中小学校均为自带水; 5所公办幼儿园全部由幼儿园统一出资购买桶装水为幼儿供水。各校园都将学生饮水作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重点之一,制定各项制度及预案,索取各种相关证明,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杀并记录,确保了各校(园)学生饮用水安全。通过调研发现,市政府和教育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对食堂硬件设施加大投入,确保了新建食堂硬件设施的达标,并且每年由食安办下发相关文件,在全市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联合整治和学校食堂专项整治活动,使我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也得到持续好转和提高。
总体来说,我市城镇中小学校食堂无论在基础设施还是 1
在软件管理上都好于农村中小学食堂。目前,在设施设备投入、管理和食品安全制度落实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学校有二小、四小和五中。另外,我市部分没有改扩建的老旧学校,食堂基础卫生设施建设薄弱,流程不科学,仍然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部分学校周边小饭店、流动摊点的存在,也成为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存在的隐患之一。
二、安全保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校(园)都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到人,明确了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从安全、卫生、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校实施全方位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度是管理规范到位的重要保证,完善制度建设是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的前提。各校(园)围绕本校的实际,制定了涵盖学生在校(园)学习饮食生活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制度》、《寄宿生安全制度》等,做到制度上墙,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系列制度和岗位职责。
(三)强化管理,让家长放心。各校(园)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加强了对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传染病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学习培训,使他们增强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力求为孩子们创
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严格食品卫生的监管和食品卫生操作流程,严防非食堂人员进出操作间,严格执行主管领导周查制、采购制、留样制,制定了相应食品卫生应急预案,做到管理到位,目标明确。
三、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学校食品安全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老旧学校食堂卫生设施硬件不“硬”,基础设施不全,各校采购没有集中管理,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除新建学校食堂能够按要求配有更衣室、粗加工间、厨房、库房、备餐间等外,很多老旧学校食堂仅有厨房和库房等少数配套设施,基础设施设备十分落后,卫生条件也达不到规定标准,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情况更加突出。
(二)采购渠道多样化。目前我市学校食堂和食品商店的采购,没有形成集中管理、统一采购配送的安全渠道,各校(园)都是自行采购,这就无形中导致了采购环节繁杂,给监管带来了困难,加大了食品安全的不确定性。
(三)校园周边隐患多。部分学校周边还存在着小吃部、流动摊点和制作盒饭的摊点等,这些摊点提供给学生们的食品卫生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已成为长期困扰学校和家长的难题。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把学校食堂建设作为最优先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大经费投入,完善食堂的各种硬件设施,确保食堂的设施、功能的完备,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食堂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
(二)规范采购渠道,保证校园食品进货安全。学校食品购入渠道,由政府推动、部门合作构建,由市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局等相关部门提供确保卫生、质量有保证的超市、加工企业作为学校食品专供单位,各校统一到指定的批发点进货,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规范管理,保持校园周边良好环境。
为进一步保证学校周边食品卫生安全的良好环境,确保校园师生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卫生、工商、公安及质检等执法部门,应定期对学校周边饭馆、小卖部、餐饮摊点、超市等进行了全面的联合执法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保证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的良好环境。
2012年5月7日